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宫中侍奉多年,詹嬷嬷见过的女子形形色色,美貌的很多,聪慧的也不少,但如秦宜宁这般和她眼缘的却是头一个。

    与秦宜宁相处,既不会觉得她过分的客气谄媚,失了她相府千金的身份,也不会觉得她自视甚高妄自尊大,令人厌烦的懒得开口。她能够将她们的关系把握在一个令人舒服的距离,让詹嬷嬷这个见惯了冷暖的都忍不住想将自己所知的多告诉她一些。

    “今日时辰差不多了,姑娘想必还有其他的事要做,奴婢就先告辞了。”詹嬷嬷笑着站起身。

    秦宜宁忙道:“嬷嬷劳累了一下午,我已命人预备了晚膳,请您留下,咱们一同用膳可好?”

    “姑娘赐饭奴婢感激不已,只是您是相爷的掌珠,身份尊贵,奴婢不敢冒犯,您的好意奴婢心领了。”詹嬷嬷微笑推辞。

    秦宜宁摇头笑道:“您如今是我的教养嬷嬷,便也是我的师父。弟子与师父同桌用饭,还要算弟子僭越了呢,请您千万不要客气了。”

    这一番话说的太熨帖,让詹嬷嬷根本无法推辞,她也有心与秦宜宁更近一些,便客气的道谢留下了。

    饭菜并非是多么丰盛的酒席,不过也是秦宜宁特意吩咐祝嬷嬷去厨房使了银子加了菜的,四荤四素一羹,因祝妈妈的儿媳就在厨房当差,做的也照比寻常的饭菜要仔细一些,味道自不必说。

    一餐饭下来,虽守着食不言的规矩,二人也觉得关系又紧密一些。

    饭罢吃了茶,詹嬷嬷再度告辞,秦宜宁就嘱咐瑞兰和秋露二人去送詹嬷嬷回客院休息,还留了秋露在客院贴身服侍,千万不要怠慢。

    其实,府里听说宫里来了一位教养嬷嬷也并未在意,原是安排詹嬷嬷住在雪梨院西厢房的。

    还是秦宜宁下午吩咐瑞兰去了一趟兴宁园见了金嬷嬷,言明此番前来的詹氏是奉皇后娘娘谕旨前来的,孙氏当即就重视起来,特地去与老太君商议之后才布置了客院。

    瑞兰送了詹嬷嬷后回到雪梨院,秦宜宁已经由祝妈妈伺候铺开了笔墨纸砚继续抄写《孝经》。

    “姑娘。”瑞兰行礼后代替了祝妈妈的位置,笑着道:“一切都安排妥当了。金妈妈为詹嬷嬷预备的是东边挨着竹林的翠竹轩,很是雅致的一处住所。”

    秦宜宁并不抬头,笔下如飞,“知道了。”

    府里的人行事太疏忽,詹嬷嬷若是与她住在同一个院子自然是好,可若怠慢了这一位,难免会开罪上头留下麻烦。

    瑞兰想到方才那比雪梨院不知要精致多少的院落,再看她家姑娘姣好的侧脸,便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秦宜宁看着纸上自己写的狗爬字,也想叹气。

    她敢肯定,老太君看了她抄的《孝经》一定会嫌弃不已,说不定还会火冒三丈的说她糊弄了事。

    她曾尝试着好好去写,无奈字丑,如今她也放弃了。

    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然交差的日子却不容缓。

    她必须要想个能够过关的办法才行……

    ——

    慈孝园暖阁。

    “你说,来给秦宜宁教导规矩的嬷嬷是皇后娘娘亲自下了谕旨派来的?”

    秦慧宁对着镜子敷脸的动作停了下来:“皇后娘娘那般尊贵的人物,怎么会想起给秦宜宁那个野蹄子安排嬷嬷?必定是父亲!”

    蔡妈妈叹息道:“想来也必然是如此。”

    “从前父亲对我也没这般关心过……”秦慧宁有一瞬的失落,随即眼神变的冷戾起来:“那位嬷嬷是个什么样儿人?”

    “听说从前跟过宣仪太妃和陆茗皇贵妃,后来去了钟粹宫,专司宫廷选美之时挑选调教秀女的。”

    “这般大的来头!”秦慧宁抿着唇望着镜子中的自己,渐渐出神。

    她知道,自己如今来历不明,地位上虽可以与秦宜宁分庭抗礼一番,靠的也是在相府生活了十四年的底蕴。

    若是有朝一日,秦宜宁超过了自己呢?

    现在父母和老太君的心里,就已经在偏心亲生的了。

    她诗书上虽能赢得了秦宜宁,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容貌上她并没有秦宜宁生的那般浓艳魅人。

    虽然口中不屑,能说一句“娶妻娶德、纳妾纳色”,长的那般狐媚未来的公婆未必会喜欢。

    可男子又有哪一个不喜欢好容色?

    她已经被取代了嫡女的位置,将来论起亲事已经艰难,若是再由着秦宜宁有个这般出色的教养嬷嬷,能够证明她规矩礼仪上不会出错,岂不是由着她又多了一重筹码?

    不行,不行!她不能任由事情这般发展下去!

    秦慧宁曾的站起身,握着裙角的双手逐渐揪紧,直到指尖泛白。

    片刻后渐渐松开,秦慧宁的眼神也逐渐含了胸有成竹的笑意。

    “乳娘,您去瞧瞧祖母这会子可用过了茶不曾,我也该去服侍祖母洗脚了。”

    蔡妈妈闻言应是。

    不多时,秦慧宁就出现在老太君的屋子里,顶着一张肿脸乖巧的亲手伺候老太君洗脚,又亲手为老太君点了一锅烟丝。

    闲谈之间,不经意的道:“……詹嬷嬷那般大的来头,若是府中的姐妹们都能一起学习,于咱们家里的姑娘也是有益的……二叔和三叔家,若知道了咱们家的女孩子都能一起受益,必定会感激父亲。”

    老太君闻言就沉思起来。

 第二十二章 补偿

    秦慧宁的话让老太君动心。

    家里姑娘不少,三小姐更是不日便要及笄,与建安伯府二爷的婚事也已经说的八、九不离十,再镀上宫中嬷嬷教导的这一层金,对相府的姑娘们着实是件好事。

    可为难的是,皇后娘娘说的是让詹嬷嬷来教导秦宜宁,可没有要带上别人。若是他们与詹嬷嬷特别熟悉,捎带着许一些金银倒也不怕她不应下,左右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但他们又不熟,贸然而来也真不好开这个口。

    而且皇后亲派嬷嬷教导一个臣子家的嫡女,这等殊荣并不多见,这本就是长房单独得的恩典,没有道理其他房的也能分一杯羹。

    老太君一时间左右为难,又想让自己的孙女们都能获益,又不想开罪了上头的人。

    “老太君。”正在老太君沉思时,秦嬷嬷笑着进来道:“三太太来了。”

    老太君挑眉,在一旁的白瓷小盂边磕了磕烟袋,黄铜与白瓷碰出了很大的“嗡”声。

    “今儿个她怎么大晚上的又来了。”

    秦慧宁手脚麻利的拿了大毛巾服侍老太君擦了脚,为她套上白袜,另有婢女进来将洗脚的木盆抬了出去。

    三太太进门来,看到的正是秦慧宁服侍老太君穿上暖靴的一幕。

    “老太君。”三太太行了礼,随后笑道:“要我说这满府里,就没人能比得上慧姐儿的这一份孝心,媳妇儿着实羞愧的很。”

    老太君闻言禁不住笑了起来,毫无怒意的斥了一声:“泼猴儿,跟你侄女儿的面前还这般说嘴,也不怕惹得人笑话。”

    秦慧宁闻言,也凑趣的笑起来,心下却是暗自翻了个白眼。比孝顺讨巧,各自使本事罢了,三太太自己没早来,怪得了谁?

    不过,秦慧宁也知道三太太在老太君面前还算得脸,别看三老爷是庶出的,可三房是秦家的经济支柱,平日里三太太又不小气,老太君不知从她这里得到多少金银当做体己。比起骄傲跋扈出身高贵的大夫人和一棒子闷不出一个响屁心眼儿又多的二夫人,三太太反而最讨老太君的喜欢。

    秦慧宁也不想开罪了这个活财神,就笑着道:“三婶说笑了,只是我住的近,凑巧先一步罢了,三婶的孝心比我们做晚辈的更甚,您可不要笑我。”

    “怎会。慧姐儿是老太君一手教导出来的,知节守礼,恪守孝道,与老太君感情深厚,孝心也最真挚。”

    三太太微笑着在秦嬷嬷端来的绣墩坐下,转而道:“老太君,我才刚听人说皇后娘娘派来的詹嬷嬷安排去了翠竹轩住下了?”

    这话一出口,秦慧宁就笑了。

    看来她多了个盟友。

    她为的是不让秦宜宁独占鳌头,自己也能学习一二,而三太太为的怕是她的嫡女秦佳宁。

    老太君也明白三太太的意思,叹息着将黄铜的烟袋交给秦嬷嬷收好,道:“才刚慧姐儿与我说的正是这件事。”

    三太太有些惊讶的看向秦慧宁,不过转眼就露出了一个英雄所见略同的笑容,挨着老太君更近一些,笑道:“那么老太君的意思呢?”

    老太君道:“我自然是希望咱们一家子的女娃都能有个好出路,只是这位詹嬷嬷是皇后娘娘特地安排来给了宜姐儿的,到底也不好开口。”

    三太太闻言笑了,起身接过秦嬷嬷正要给老太君上的牛乳燕窝,仔细的服侍老太君用,递汤匙递帕子的动作很是体贴。待打发秦嬷嬷将空碗送出去,又端来精巧的漱盂服侍老太君漱了口,三太太才坐回原位。

    期间老太君被三太太服侍的妥帖,心情也极好,再仔细想想自己身为一家的大家长,又是有封诰在身的老封君,想必以自己的分量加上秦槐远的,吩咐詹嬷嬷做点事也没什么难度。

    秦慧宁和三太太对视了一眼。

    三太想了想就笑着道:“想必这件事必定要打点一番,这打点用的东西自然都是我来出。”

    “哪里用得到你。”老太君笑着摆手,“我自个儿的孙女们谋福利,动公中的银子便是。”

    秦慧宁适时地抱着老太君的手臂撒娇道:“祖母,咱们一家子的姐妹可都指望着您呢。想来小溪妹妹是个懂事的乖巧的,也必然不会反对。”

    老太君笑道:“这事儿就算有人不满也轮不到她身上。罢了,你们都去吧,明儿个我与老大媳妇说。”

    “是。”三太太与秦慧宁欢喜的站起身来。

    三太太行礼退下,秦慧宁却是腻味在老太君身边,许久才回自己的暖阁。

    秦慧宁自己休息,也没忘了吩咐碧桃安排一个小丫头注意外头的动静。

    结果次日清早起身,果真得知了三太太半夜就吩咐人来给老太君送了许多的东西。

    原本秦慧宁还不觉得什么,但是听人说三太太早起还给雪梨院送了礼盒去,就连二房也吩咐了得体的嬷嬷去送了礼物,她心里就不平衡起来。

    从前怎么没见二婶和三婶对她客气?

    亲生的果真是待遇不同!

    雪梨院。

    秦宜宁吩咐人收下礼,招待了来送礼的嬷嬷吃了茶,又闲聊了片刻就客气的送了客。

    侧间的圆桌上,几匹花色时新的尺头以及上好的茶叶和笔墨是二夫人送的。

    精巧的黑漆妆奁里头装着的一整套碧玉头面和素心阁最新的香露脂粉是三太太送的。

    秦宜宁不大懂这些胭脂水粉,却也知道这些价值不菲。想了想就吩咐瑞兰:“将东西仔细清点了,单录一本账册收好。至于这些东西,该用的就用起来。”

    瑞兰闻言不禁一喜。

    姑娘这是信任她,要让她来管理私库,记录人情往来呢!

    “奴婢知道了,必不辜负姑娘的信任!”瑞兰郑重的给秦宜宁行了礼。

    秦宜宁知道那晚的事令瑞兰不安,如今安排了差事给她,一则是考验,二则也是给她吃一剂定心丸,若是身边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无法交心,又怎么一致对外?

    “去做事吧。”秦宜宁声音温和,笑了笑就继续赶着抄《孝经》。

    瑞兰欢喜的点头,仿佛打了鸡血一般兴奋的去与祝妈妈仔细收拾起来。

    眼看着时辰差不多,秦宜宁本打算写完了最后一句话就去上房给老太君请安。

    谁知念头刚有,外头传来婢女的声音:“姑娘,秦嬷嬷来了。”

    秦宜宁惊讶,忙将狼毫笔搁在白瓷青花笔山上,笑着起身相迎:“秦嬷嬷来了,快请进,请坐。”

    “四姑娘安好。”秦嬷嬷笑着行礼,瑞兰端了锦杌来,她却没有坐下,只垂首温和的道:“奴婢来传句话儿,说了就要回去的,慈孝园里还有一摊子事儿呢。”

    “可是老太君有何要紧事吩咐?嬷嬷请讲。”秦宜宁认真的望着她。

    秦嬷嬷笑道:“老太君说今儿免了众位姐儿的昏省,叫好生的跟着詹嬷嬷学规矩,巳初刻就请姑娘去兴宁园开始学习。”

    秦宜宁面上带笑的点头,心中却一下子就明白了。

    来了一位这般厉害的教养嬷嬷,想来各房都耐不住的,谁让家里女孩子多呢。

    而且虽未亲眼看到,秦宜宁却猜想得到此事秦慧宁必定是做了什么。

    秦慧宁那种性子,怎么可能容许一位出色的嬷嬷单独只教导她秦宜宁一个?

    秦嬷嬷见秦宜宁并无惊讶,仍旧端庄微笑,宛若阳光下柔软的清泉,叫人见之心中舒坦,后头的话说的便更加温柔了。

    “相爷为您请的来坐馆的西席也到了,听说是一位学问十分出色的老秀才,如今已经安置在了外院。老太君说,往后姑娘上午与姑娘们一同跟着詹嬷嬷学习礼仪,下午则是跟着西席读书。”

    说到此处,秦嬷嬷笑容越发诚恳:“姑娘得老太君的重视,真是可喜可贺。”

    “都是老太君慈爱疼惜,我很是感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她老人家的期望,还请秦嬷嬷将我的谢意转达给老太君,得空我就去给老太君磕头谢恩。”

    “是,奴婢一定将话带到。”秦嬷嬷又行了礼。

    秦宜宁与秦嬷嬷寒暄着送她到廊下。

    谁知秦嬷嬷下台阶的脚还没落地,却见慈孝园的大丫鬟吉祥、如意带着丫鬟婆子一众人抬着许多东西来。

    秦嬷嬷惊讶不已。

    她就是从慈孝园来的,老太君有什么吩咐不能一气儿说完?这又是给秦宜宁的东西?

    吉祥和如意到了跟前,给秦宜宁行了礼。

    吉祥笑着道:“奴婢奉老太君的吩咐来,才刚詹嬷嬷说,翠竹轩虽好,可太过于冷清了,詹嬷嬷打心底里喜欢姑娘,特地求了老太君允许她来雪梨院住,老太君和大夫人都已经点了头,这些便是詹嬷嬷的东西。”

    说着回身指了一下后头的那些被褥枕头日常用品。

    又有粗壮的婆子抬着两担东西上前,看里头依旧是衣料尺头、棉被炭篓子之类。

    如意笑道:“回四姑娘,这些是老太君特地嘱咐给您带来的,老太君说天气冷了,一定要您仔细穿暖,可千万不要感冒了风寒。”

    这是分了她教养嬷嬷的一种补偿?

    秦宜宁笑了一下:“多谢姐姐,还劳烦姐姐代我向老太君道谢。”

 第二十三章 曾经善缘

    “是,奴婢一定将姑娘的意思带到。”如意和吉祥笑着给秦宜宁行礼,“姑娘若无旁的吩咐,奴婢们就告退了。”

    “姐姐们请便。”秦宜宁笑着点头。

    秦嬷嬷见状便也给秦宜宁行礼:“姑娘,奴婢也告辞了。”

    “我送嬷嬷。”秦宜宁一手做请的手势,极为客气的虚扶着秦嬷嬷下了台阶。

    “姑娘请留步。”秦嬷嬷出言婉拒,可心里却是十分欢喜的,对秦宜宁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饶是秦嬷嬷再三婉拒,秦宜宁依旧是客气的将人送出了院门,秦嬷嬷给秦宜宁再度行礼后才告辞。

    转回院中,看着快要堆成小山的一应物事,秦宜宁道:“将老太君赐的东西登录在册,詹嬷嬷就暂且安置在厢房吧。”

    “是。”祝妈妈吩咐着人去整理起来。

    瑞兰则是站在秦宜宁的身侧,低声道:“姑娘,这事蹊跷,昨儿个詹嬷嬷还是单独来教导您的,怎么才一夜就变了卦,这事儿难道大夫人也允准了?”

    “必然是允准的,詹嬷嬷是因长房的关系才来的,若无大夫人点头,别人就是说破了嘴詹嬷嬷也不可能答应的。”

    瑞兰闻言一时间竟气的脸色发红,“这也未免太没道理,他们根本是欺负姑娘,姑娘有的,他们就眼红,就想法子分走您的东西!”

    秦宜宁笑着安慰道:“莫要动气,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

    瑞兰一时间没有明白秦宜宁说这句话的含义。

    看秦宜宁要回正屋去,瑞兰便也跟随在一旁服侍着。

    然而路过厢房时,看到祝妈妈仔细的嘱咐小丫头打扫厢房归置詹嬷嬷的东西,瑞兰一下子就明白了。

    詹嬷嬷肯在接受了教导全府姑娘的邀请后立即搬回雪梨院与秦宜宁同住,难道还不说明问题?

    转念一想,她方才气的那个样子,难道作为当事人的姑娘会不生气?可是她都快要一蹦三尺高,姑娘却依旧冷静,头脑清晰的迅速分析清楚局势,当真做得到宠辱不惊。

    烦乱的心情立即沉淀下来,瑞兰忽然冒出个念头:以后跟着姑娘,定能一步比一步走的高!

    ——

    时间过的极快,转眼便是十月初五,要将抄写的《孝经》上交的日子。

    这两日秦宜宁过的极忙碌,上午同姐妹们一起与詹嬷嬷学习规矩,下午在外书房与西席学习诗书,晚上詹嬷嬷还会为她单独开小灶,闲下来的时间她要抄写《孝经》。

    秦宜宁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像是乍然投入水中干燥的海绵,不知疲倦的迅速吸收着新的知识。

    她做事认真,极有毅力,因为经历过更多的困苦,所以学习这类事再辛苦她都不觉得疲惫,在别的姑娘叫苦连天时,她始终都保持着珍惜的态度。

    她有聪明的头脑,几乎过目不忘,加上后天的努力和为人处世的风度,才不过短短两天时间,就博得了詹嬷嬷进一步的好感,几乎是要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这两日翻看《老子》,偶然间看到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句,再分析现在她的情况,倒是真的符合,让秦宜宁在百忙之中不禁会心一笑。

    秦宜宁带着瑞兰和秋露去慈孝园昏省。

    才进院门,就见大丫鬟如意正在廊下吩咐小丫头做事。

    如意见了秦宜宁,立即笑吟吟迎上来,屈膝行礼道:“四姑娘安好。”

    “如意姐姐好。老太君今日身子可好?早膳进的香不香?”

    “老太君很好,这会子慧宁姑娘、三姑娘、六姑娘、七姑娘、八姑娘都在呢。四姑娘请进。”

    说话间已至廊下,如意亲手为秦宜宁撩起暖帘。

    进门后,秦宜宁将一件新作的猩猩红镶白兔风毛的斗篷交给瑞兰,转过“喜上眉梢”插屏进了屋。

    姑娘们或站或坐,姿态都很轻松。

    秦慧宁正端过一个描金的精致盖碗服侍老太君吃茶。

    听见脚步声抬起头,就瞧见了穿了身牙白褙子的秦宜宁,她瞳孔不自禁缩了缩,面上挂着笑,道:“小溪妹妹来了。”

    秦宜宁闻言,觉得腻味的很。

    看来她也不必高估了秦慧宁此人的格局,这般小家子气的人怕来回也就这些手段了。一个称呼而已,乡下叫狗剩、驴蛋的孩子不是照样能长大?总是挂在嘴边有什么意思。

    秦宜宁根本懒得理会秦慧宁,仿佛屋里没有这个人似的,端正的给老太君行大礼问安。

    八小姐却是看不惯秦慧宁,嘲讽的道:“看来慧宁姑娘的记性没的治了。连四姐姐的名字都记不清。”

    秦慧宁在心里大骂八小姐是个蠢材,当着老太君的面也敢与自己放肆。

    她气的涨红了脸,声音颤抖的道:“八妹妹,你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都不懂,看来慧宁姑娘不但记性不好,脑子都不好了!大伯父明明说了四姐姐的闺名是宜宁,你却偏偏总抓着这一个称呼不放,真是小肚鸡肠之辈。”

    “你!”秦慧宁气的眼中含着泪,求助的看向老太君。

    老太君不喜他们姐妹在自己面前拌嘴,就沉声道:“宝姐儿,你说的什么话。”

    八小姐还想继续与老太君掰扯一番,却被三小姐和七小姐拉住了。

    六小姐则是冲着秦慧宁挤了挤眼睛,斜睨着正跪在地上行礼的秦宜宁。

    他们拌嘴的功夫,秦宜宁已经行过礼了,但因为老太君并未发话,秦宜宁也没有起身,平白的就多跪了这么一会儿。

    秦慧宁低垂着头,让旁人看不清她的神色,暗地里得意的撇了下嘴,六小姐的脸上直接挂了微笑。

    倒是八小姐有些懊恼。

    老太君也是一时忘了,并没有要多刁难的意思,瞪了八小姐一眼就道:“宜姐儿起来吧。”

    “多谢老太君。”秦宜宁站起身,立即收到了八小姐歉意的笑容,她知道八小姐是无心之失,也回以微笑。

    正当这时外头又有婢女通传“大夫人、二夫人、三太太到了。”

    女孩子们闻言都站起身,依着长幼顺序站好。

    秦嬷嬷便引着孙氏和二夫人,三太太先后走了进来。

    老太君的身子端坐的更加笔直,待到儿媳给她行过了礼,就笑着吩咐落座。

    秦慧宁见人已到齐,立即从碧桐的手中接过了一沓纸,双手捧到老太君跟前,屈膝垂首道:“老太君,孙女心直口快,前些日子无心之失却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