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曾经觉得,是他的出卖,将这个本来最信任自己的人推远了。

    可现在看来,逄枭根本从来没有真正的信任过他!

    他对逄枭的利用,被他一笔笔都记在心里,他一直都揣着明白装着糊涂。就像一匹有耐性的狼,一直紧紧的盯着猎物,紧追不放,待到时机成熟就亮出了獠牙。

    现在他已经不能动逄枭半分了,无法制衡于他,更无法控制他。他还想成为逄枭身边的亲信,已经是不可能了。

    或许,这个“亲信”也一直是他自封罢了。

    郑培叹息一声,也告辞了。

    逄枭看着郑培的背影,片刻后收回视线,闭目养神。

    虎子那边果真从赵月水口中问出了真东西,赵月水是个色厉内荏的软包,被一番审讯之后,恨不能只求速死了,虎子便成全了他的愿望,去回逄枭的话。

    “王爷,那阉人什么都招了。”

    “嗯。”

    “王爷猜的不错,的确是厉观文私下里与赵月水提过,圣上将您的母亲、外祖父与外祖母请进宫里小住时,就曾经命皇后谈话时注意套他们的话,想知道一些您的想法。”

    “意料之中的事。我母亲不是简单能被套出话来的,皇上还会有下一步行动。”逄枭把玩着手中的马鞭道,“既如此,此处的战斗就要快些结束了,我担心我母亲他们有事。”

    虎子闻言,赞同的重重点头。

    逄枭便集中精力思考了两天的战术。

    并不是他没本事打赢,而是攻城本就弱势,且后方补给线又长,大周山高路远,接手了北冀国的烂摊子后,国库本来也空虚的很,皇上对他的控制又十分的严苛不给银米,补给不及时,大燕定国公又避而不战,紧关着城门。

    他不能给手下的兵将吃饱,难道还能拦着他们去抢吃的?

    就是守在大燕城外的燕朝军兵也是一样。

    吃不饱,只好抢。

    长此下去,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逄枭现在只想速战速决,快点结束战斗。

    而就在这时,大燕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消息终于传到了逄枭耳中。

 第二百六十五章 围城

    “大燕宝昌知府刘应时,佣兵三万,奏请大燕元康帝迁都宝昌,以建新都,元康帝不允,驳回上疏,刘应时反,立宗亲‘尉迟旭杰’为后燕之君,改年号开元,刘自封摄政王,大燕南方各州县响应开元皇帝……大燕失大部土地,并由后燕控制水路,粮道截断,筹备之粮被刘劫下……”

    虎子将密报低声慢条斯理的念完,咂舌道:“这刘应时也太胆大包天了,奏请迁都不成,竟然就推举个皇帝出来,他还将先前京都筹集的粮食给抢走了,又看管起水路,京都和周围的城镇岂不是都要缺粮了?”

    逄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适逢乱世,必定会有这种人存在。这个刘应时是个颇有心计之人,他的做法,对我们来说极为不利。”

    “为何?”虎子有些奇怪的问,“那个‘后燕’将大燕京都的粮草都给断了,不是正合适咱们攻城吗?”

    “是这样,但是我起初的目光,是放在整个大燕上的,被刘应时这么一闹,大燕被分裂成两半,从前只要攻下京都,大燕便收入囊中,现在攻下京都,却还有个后燕。”

    逄枭起身踱步,道:“咱们的国库也难以支应了,若只攻下京都控制了尉迟燕,尚且还可以咬牙坚持。但现在就算打下了京城,也只能抓了京都这一群,灭掉的也只是从前的燕朝,这样一来,怕是不好。”

    虎子想了想也明白了:“这个姓刘的也真是会挑时间。”

    “也管不得那么多。先拿下京都再说。就算后燕朝也带个燕字,到底大燕也必定要亡在大周手中。”

    “正是如此,如今京都城变成一座断了粮的孤岛,也坚持不了多久了。”虎子意气风发。

    “咱们要尽快了。”

    逄枭走到舆图前,仔细研究对策。他必须要尽快结束这一场战争,因为秦宜宁置身于即将断粮的京都城中。

    他不想让她挨饿受罪。

    ——

    此时的京都城中,已经是一片混乱。

    朝廷才刚拍卖出大批的闲职来改善商人的地位,这段日子粮草陆续运进京城,老百姓们还没开心几天,就传来路上粮草被劫,后燕在宝昌建朝的消息。

    京都的百姓们陷入无比的恐慌!

    大燕朝的都城是京都,皇帝是元康帝,那个后燕又是个什么玩意!

    这根本就是乱臣贼子在胡弄一通,就是为了跟京都的百姓和守军抢饭吃找借口吧!

    恐慌的百姓将衙门和玄素观门前都堵满了,想找个人给自己一个说法,可这一次,不论是衙门还是玄素观,大门都是紧闭的。

    百姓们又去粮行米铺买粮,可所有的粮店都关了大门,挂起了歇业的牌子。就是京都的粮仓周围,也安排了重兵层层把手。

    百姓们激动的在街上横冲直撞,又失望的回到家里,如此折腾了几天,就开始有百姓携家带口的离开京都。

    然而出三天,外城门便被重兵把守起来,进出城都要经过严密的盘查,若是有拖家带口想要逃离京都的,就会被勒令送回。

    有人与守军发生冲突,大喊着:“京城都要被攻下了,我们这些老百姓没吃没喝,在这里难道等死吗!我们要去南方投奔后燕!”

    这人话还没喊完,就被守军拖了下去,当场扒下裤子打了四十棍,直将人打的出气多进气少,他老婆孩子又哭着将人抬回了城中。

    这样的情况,在外城任何一处城门都有。

    百姓们恐慌之余,又充满了对朝廷的不满。

    护不住他们,还不准他们逃走,也难怪有人说大燕朝活该亡国……

    此时的尉迟燕已经焦头烂额。

    他大步冲进太上皇的寝宫,当面就道:“父皇!如今外头已经大乱,尉迟旭杰竟自立为皇,将宝昌以南至沿海等地都化作自己的疆土,建立了一个什么后燕朝!父皇,您若是再不肯说出那一批银子的下落,咱们大燕就真要亡了!”

    太上皇侧躺在床上,优哉游哉的抽着水烟,吞吐云雾享受的眯着眼。

    “你是大燕的皇帝,亡国不亡国都是你来顶着,跟我又有什么干系。”

    尉迟燕不可置信的望着太上皇:“父皇,您对这个国家难道没有一点感情?你好歹也曾是大燕的主人啊!您贪墨这么一大笔的银子又有什么用?难道您还指望着自己在出去建立一个王朝吗?人一辈子又能用多少银子,您还是想自己享用?您良心能安吗!现在拿出这笔巨款来保全大燕才是正经事啊!”

    “切!就算亡国,也不是我做亡国之君,我急什么?你休要再来烦我,出去!”太上皇又抽一口水烟,对着尉迟燕赶苍蝇一样的摆摆手。

    尉迟燕气的脑子嗡的一声,眼前一阵发黑,若不是陆公公眼疾手快,尉迟燕就要被气的一头栽倒在地。

    这就是他的父皇!

    这就是父皇禅位给他真正的原因。

    不是因为他的才学,而是因为没有别的人选,也不是因为父皇真的想禅位,而是因为父皇不想做亡国之君,要让他来顶缸!

    打不得骂不得,吵不过劝不服,尉迟燕失魂落魄的走在长街上,看着湛蓝的天空,眼眸中满是凄凉和绝望。

    难道真是天要亡大燕?

    “你说,朕是不是该答应迁都的?”尉迟燕问身旁的陆公公。

    陆公公忙道:“皇上,您若答应迁都,说不定一到了宝昌就会中埋伏!那个刘应时根本就不安好心,说不定根本不是想让您迁都,而是想将您骗过去,他想做大燕朝的主人呢!”

    尉迟燕苦笑道:“朕何尝不知道,当初朕就是为此拒绝的。可是若朕答应了,说不定大燕就没事了,说不定朕不必做亡国之君,史书工笔之上不会将朕记录的那般不堪。”

    陆公公低下头,这些话着实不是他一个内监可以说的。

    正在这时,就有侍卫飞奔着来报:“回皇上!虎贲军发起总攻,安国公虽紧闭城门拒不迎战,但虎贲军来势凶猛,且四面包抄,已将京都城团团围住了!”

    尉迟燕闻言,脸色煞白的仰天长啸:“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啊!”

    秦槐远在前方帮助安国公李勉守城之时,秦宜宁正将秦家所有人聚集在慈孝园宣布自己的决定:

    “搬家?宜姐儿,这个时候咱们要搬去哪里?”

 第二百六十六章 退路

    秦宜宁面色凝重的低声道:“如今外面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才刚钟大掌柜又命人来告诉我,京都城已然被大周兵马团团围住,先前是咱们的军兵把守着外城城门,不准许百姓出去,现在咱们的人都吓回城里,紧守城门,就算想放人出去都不成了。”

    全家人听了,都紧张的脸色发白,顿时有种黑云压城、大厦将倾的感觉。

    “这可如何是好,这国可不是要灭了?”老太君吓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秦嬷嬷忙递上了帕子替老太君拭泪。

    二夫人道:“宜姐儿,若真如此,咱们应该死守院落才是啊,咱们要搬家,搬去哪里?”

    秦宜宁道:“二婶,咱们现在要做的不该是死守,而是必须离开这里。您想想,城门如今被封了,城中的粮草恐怕是要先供给前线士兵的,饶是如此,咱们现在还剩下近三十二万的守军,粮草消耗的多块?

    “百姓们的情况比守军的还不如,买不起粮食,又逃不出城门,皇上拿不出确切的解决办法来,恐怕很快就会引起民变!若百姓化作暴民,大家想想,他们会先往哪里冲?粮仓?官府?还是京城中那些大户人家?”

    “这,这太可怕了。”孙氏颤抖着手捏着帕子,“咱们家还有护院在……”

    “双拳难敌四手。护院也没用的。”秦宜宁抿着唇道,“我父亲是名臣,我又奉旨修行起伏,咱们家这个靶子立的太高了。暴民冲进来,咱们就都逃不掉了。何况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秦宜宁目光看向老太君、二夫人和孙氏,低声道:“咱们家的存粮也不多了。在这里守着,不但要面对暴民的洗劫和报复,粮食吃光之后,咱们怎么办?城里很快就买不到粮食了。”

    “天啊!”老太君被吓的大哭起来,“前有狼后有虎,这可叫咱们怎么活啊!这群天杀的,老昏君将银子藏起来了不给大家伙买粮食,还不是我儿想出法子解决粮食问题?他们不知感恩,竟还要报复咱们!”

    孙氏和二夫人也都吓得啜泣起来。

    八小姐和秦慧宁早就泪流满面了。

    寒二奶奶才刚怀了三个月的身孕,这会子更是吓的干呕起来,引得众人一阵紧张。

    秦宜宁忙安抚他们,道:“所以我才说,现在趁着还没乱,咱们赶紧将东西收拾起来,带着有用的和值钱的物件随我去常春山。”

    几人都看向秦宜宁,眼中满是对未知前程的惊惧。

    秦宜宁道:“我在常春山上的园子养了很多流民,大家还记得吧?他们的粮食我一直在用昭韵司的银钱在供应,他们是感激我的,大家都随我去,宁苑中那些流民一定会保护我们不被暴民袭击的。

    “最要紧的是,一旦断粮,咱们四处买不到吃的,还可以靠山吃饭。幸好现在不是冬天,山上可以打猎,挖野菜,下河捞鱼,树上抓鸟,怎么也饿不死咱们的。”

    说到此处秦宜宁轻松的笑起来:“大家尽可以放心,我在山上这种日子过了六年呢,打猎抓鸟这种活我做的熟练极了,就是养活咱们全家我也养的了。一定不会让大家饿死的。”

    众人都抽噎着,看着乐观笑着的秦宜宁,第一次如此真切、深刻的怜惜起她来。

    他们这些人一直在秦家的荫庇之下金奴银婢、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说城里要买不到粮食了,他们就慌了手脚,完全想不到要如何为生。

    可是秦宜宁却在八岁那年,就必须面临这种艰难,没吃没喝,一个小孩在山上求生存,那种苦日子一过就是六年,几乎占了她年轻生命中的一半……

    而最可贵的,是她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坚强的活下来,还成长为一个聪慧坚韧的好姑娘。

    孙氏一把抱住秦宜宁,呜咽着大哭起来。

    “宜姐儿,我的好孩子,我的好孩子。”

    秦宜宁搂着孙氏,哭笑不得的劝道:“母亲别哭啊。其实说真的,咱们一家人去山上讨生活,活下来的几率一定很大,咱们人手多,且可以相互照应,又有宁苑那些百姓的保护和支应,大家人多力量大,怎么也饿不死的。至少不至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不是吗?”

    听了最后一句,孙氏更心酸了。

    她的宝贝女儿,一个人在深山中野外求生还不算,还一直孤独的活了六年,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孙氏搂着秦宜宁哭了个痛快,引得老太君等人也忍不住的心酸,为秦宜宁,更为了他们自己也要过这种“不是人过的日子”了而恐惧。

    秦宜宁哄着母亲和老太君,还没让人止住泪,二老爷、三老爷、秦宇和秦寒也回来了。

    看到女眷们抱头痛哭,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听了秦宜宁的解释,才松了口气。

    二老爷道:“宜姐儿与大哥不愧是亲爷俩,大哥也是这么说的,打发我们快些回来。趁着现在城里还没乱到无可救药,赶紧收拾东西去常春山投奔宜姐儿养着的那些流民。老百姓记得宜姐儿的恩,别处的不会管这些,可那些流民一定会保护咱们一家。”

    一听秦槐远都这么说了,老太君也不再犹豫,当即就道:“咱们既然是要逃难,那就将新买来的仆婢都放了吧。也不要他们的赎身银子了,跟着咱们,咱们也养不起这么多人了不是?”

    秦宜宁却摇头:“就算放了他们的籍,他们在外头这样的世道又哪里能找到新的工作做?没工作,岂不是要饿死了。咱们就带着他们上山吧,就算吃糠咽菜,也好歹有条活路,没道理咱们秦家人能和山上的流民和平共处,却容不下伺候了咱们这么久的自家仆从。”

    “宜姐儿说的是,咱们还是一家人一起走吧。”二老爷也道,“咱们秦家不能做出这等无情的事,要是传扬开了,还叫大哥怎么在军中立足?您别忘了,那些守军也是人,也是有亲人在城中的。安知哪一个的亲戚就在咱家?可不要生出枝节才好。”

    老太君被秦宜宁和二老爷说的面红耳赤,尴尬的摆着手道:“好好好,都听你们的,我老太婆老糊涂了,你们别理会我。”

    这还是老太君第一次说这种自嘲的话来服软,秦宜宁和二老爷禁不住对视了一眼,心里同时松口气。

    这个节骨眼儿上,可不合适再弄出幺蛾子来,老太君若是执迷不悟,他们反倒要费口舌说和,还要耽搁时间,老太君能不再执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众人飞速的召集家人,打点行装,秦宜宁特地嘱咐所有人:“不利于搬运的值钱物件,就好生锁起来,放进地窖里。其余的家具摆设就别想着还能留下了,衣裳要带一些实用的,不单单要带夏天衣裳,秋冬季的也要带,万一这一场战争跨了年,咱们还要在山上过冬的……”

    全家人满心忧虑的去预备,将修整后宅的那些工匠们也解散了。

    各房各院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低声开了小会,到了夜半时分,二老爷打点好了巡夜兵,秦家一家人,就带着仆婢,赶着车离开了早就变成断壁残垣的安平侯府往外城而去。

    秦宜宁与寄云、秋露、冰糖、孙氏和金妈妈急着坐在一辆大马车上。

    孙氏不停的落泪,金妈妈就在一旁低声的劝。冰糖和秋露被孙氏感染的,也都泫然欲涕起来。

    秦宜宁好笑的道:“母亲别伤心了。人这一辈子,总是祸福相依,三起三落活到老,您放心,就算不能锦衣玉食了,女儿也一定不会让您挨饿的。”

    孙氏摇摇头,“我是担心你父亲,还有你外祖母和你舅母他们。”

    秦宜宁笑了起来:“这您就不必担忧了,父亲在军中,自然不会是最先挨饿的那个,而且父亲的聪明,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外祖母您就更不必担心了。我想,外祖母一定会找到办法带着全家人去宝昌或者沿海的。”

    孙氏想了想,倒还真是秦宜宁说的这个道理。

    她深呼吸了几次,这才道:“你说的对,他们都不会有事的,只要人活着,就能有再见的机会。”

    “是啊。母亲只管好生保重身体,女儿会好好照顾您的。”秦宜宁拉着孙氏的手亲昵的摇晃。

    孙氏含着泪欣慰的笑起来,将秦宜宁的手紧紧握在了手中。

    常春山位于京都外城,距离内城四十里,与外城南边的城门倒尚且有一段距离,背靠常春山,山上还有泉水,倒是一处避世而居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因此处是皇家占地,周围甚少有人家,老百姓也不敢轻易到这里来,是以让秦家人畅通无阻的上了山。

    钟大掌柜早就带着山上的几个话事的等在大门前了。

    见秦宜宁扶着孙氏下了车,钟大掌柜急忙带人迎上来:“东家,您来了。”

    钟大掌柜身后,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一位二十出头做男装打扮的女子,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穿着半旧儒衫的老者,见了秦宜宁便跪下磕头。

    “见过恩人!”

    “快快起来,都说了多少次,千万不要拜我!我小小年纪,哪里当得起这般大礼。”

 第二百六十七章 善果

    秦宜宁先去搀扶那老丈,“倪先生,您快请起来,陆大哥,九姐,您二位就不用我来扶了吧。”

    “岂敢,岂敢。见到恩人,自然是要行礼的。”倪老秀才再度施礼。

    倪立平年过古稀,刚上山时已是病入膏肓,秦宜宁没有放弃老人和孩子,倒是让他闯过那一关,倪秀才说起话来有理有据,这段日子就像是宁苑的“村长”,平日里又组织了几个会识字的教导孩子们念书,在山上很有威望。

    “是啊,岂敢,岂敢。”中年汉子也跟着行礼,“磕头是一定要的,若无恩人的帮衬,哪还有我陆德含的今天。”

    陆德含三十二岁,早年读过书,但因脑子不灵光,花光了家里的银子学业上也没进展,就只能种地为生。

    他带着家人逃难时,半路上老婆和闺女都死了,上山时是背着他生病的老母亲的,陆老太太也是病的极重,还是冰糖亲手将人治好的。陆德含对秦宜宁的感激,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

    不过,听陆德含也说“岂敢”,闻讯赶来的老百姓们都禁不住笑起来。

    男装的年轻女子就踢了陆德含一脚,“你个大老粗,还学倪先生拽文起来,莫不是就等着恩人来搀呢?”

    这泼辣女子有几分孙二娘的气质,姓刘名九儿,是个寡妇,在女人之中极有号召力,她是猎户出身,上山打猎是一把好手,凭着这些本事,许多男人也都信服她。

    见陆德含又被九姑娘踢了,围观的大伙儿都哈哈笑起来。

    秦宜宁身后站着的秦家人,都被宁苑中这群流民的精神面貌震住了。

    他们来时,还以为这里住着的会是一群像叫花子一样的人。

    饥饿之中的叫花子一定都如虎狼一般,自己护着自己的那一点生存机会,就是他们彼此间都是竞争关系,谁抢到吃的谁就活,谁没吃的谁就死,哪里会甘心容外人进入?

    可现在看到这些人虽然穿的破了一些,但都很干净,且人人面带笑容,心存善意,看着秦宜宁时那尊敬的态度如此明显,让秦家人想不震撼都不行。

    钟大掌柜站在老太君等人的身边,低声道:“东家一直养活着这些老百姓,给他们工作机会,给他们粮食,给他们治病就医,让孩子们读书,东家没叫他们出去做流民,没让他们在干旱之下饿死病死,也没有抛弃任何一个老人和孩子,你们不知道,东家做了多伟大的事。”

    秦家人听着,心中的震撼已经不可言喻。

    “各位里面请吧,听说恩人一家要来,咱们已经将最好的屋子整理出来了。”九姑娘笑着招呼。

    秦宜宁道:“那怎么行,咱们还是老规矩,最好的屋子留给老人和孩子,我们随大流便是。”

    “恩人就别这样跟咱们较真儿了,您的家人住在一处还能习惯一些。”

    秦宜宁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在山上过日子也不是一天,先安顿下来再慢慢分配也不迟。

    秦宜宁便笑着去扶老太君,招呼着家人进门。

    秦家人就相互搀扶着往宁苑里走。

    这时,闻讯而来的宁苑百姓们都围在了门前,见人进来,便整齐的让开了一条路,善意的对着秦家人微笑,有人高声与秦宜宁打招呼,还有人低声说着:

    “这就是恩人的家人,咱们可不能怠慢。”

    “是智潘安的家人,那智潘安也在其中吗?那个高个子的老爷是不是智潘安?”有人指着二老爷问。

    便有消息灵通的道:“智潘安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