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明知已经斗不过大周,还不如想着如何为皇上获取最大的利益来的实在。

    尉迟燕今日的心情很好,许是昨儿见过秦宜宁的缘故,到现在一闭眼还能想起秦宜宁送他下山时低垂眉目时温顺的模样。

    更或许是,见了秦宜宁之后,脑海中一些固有的执着终于被粉碎了。尉迟燕觉得自己仿佛被剥掉了沉重的枷锁,整个人都从心里往外轻快起来。

    “皇上,秦太师求见。”

    “快请。”尉迟燕正有话想与秦槐远说,回答的声音有些急切。

    不多时,秦槐远快步进了御书房,行礼道:“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安康。”

    “平身,赐坐。”尉迟燕面带微笑。

    秦槐远谢了恩,就在小内侍们搬来的官帽椅坐下了,笑道:“观皇上神色,今日似有欢喜之事?”

    尉迟燕莞尔道:“倒不是有什么欢喜的事,而是真想通了一些事,觉得心里轻快了不少。你今日来的正好,即便不来,朕也要宣你来的。”

    秦槐远见尉迟燕似乎很有兴致,便配合的问,“皇上相想通了什么?”

    尉迟燕站起身来,正色道:“昨日微服出巡,在城中走了许久,看到了城中的惨状。”

    秦槐远见皇帝眉头紧锁,难掩痛心的神色,忙又跪下道:“微臣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

    “不,你已经做的很好。”尉迟燕扶秦槐远站起身道,“秦太师为朕,为大燕百姓做的已经良多。怪只怪天不庇佑,天时地利人和,咱们一样都没占。”

    尉迟燕苦笑道:“父皇将皇位交到朕手上时,其实并不是看重朕的才华,只是因为他没有其他继承的人选,来帮他背黑锅罢了。他将大笔银子都藏起来,将一个空壳子丢给朕,无非是想为往后东山再起留下资本,一旦大燕朝战败,他也好不做那个耻辱的亡国之君,到时候史书工笔,只记录朕是大燕最后一个帝王。”

    说到此处,尉迟燕闭上眼,紧握着拳头道,“实不相瞒,朕的心中,满是忿恨。朕从未在父皇身上得到一点关爱,随着朕慢慢长大,父皇看朕时,眼中有的不是父亲对儿子是的喜欢,而是一种深深的忌惮。

    “朕知道,他怕朕夺走他的位置。他给朕的关心,还不如皇叔给的多。朕有时候多希望大燕的江山是皇叔来坐,或许也不会如此快就走到末路。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尉迟燕背对着秦槐远,不想让秦槐看到自己懦弱的眼泪。但是他浓重的鼻音已经泄露了他身为一个帝王,身为一个男子,正在哭泣的事实。

    秦槐远又跪在地上,静静的聆听尉迟燕的倾诉,心里也是一阵酸楚。

    太上皇那个昏君当道时,何止是对尉迟燕忌惮,他对所有人都忌惮!何止只有尉迟燕一人觉得痛苦?他身为臣子,将大半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朝廷,还不是被太上皇玩弄于鼓掌之间,要杀就杀,要捧就捧?

    他能理解尉迟燕的痛苦。因为他也同样的痛苦,那种所托非人,抱负无法施展的痛苦,或许比得不到父亲关注的痛苦也差不了多少吧?

    “朕昨日出去,看到了易子而食的场面。”尉迟燕的声音颤抖起来,“朕亲眼看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在啃一只被烤的半生不熟的孩子的手……朕当时真的恨不能杀了自己!

    朕不想做亡国之君,所以一直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咬牙坚持到现在,可为了朕可笑的自尊,搭上的却是无辜的百姓。秦太师,朕错了。从一开始,朕就错了。”

    尉迟燕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泪,眼神却前所未有的坚定:“朕从一开始,就不该只为了一己之私而将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朕身为皇帝,不能为万民谋幸福,却要将万民当做朕搭建地位的工具,朕与父皇比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同样的自私,同样的昏庸。”

    “皇上,您已经做的很好了。”秦槐远劝说道:“若是您早十年登基,大燕绝不会亡。您接手时,有些事情就已经无法挽回了,这怪不得您。”

    秦槐远的劝说,实际上有夸大的成分,因为尉迟燕的才能着实有限。

    可是这一句话,对尉迟燕来说却是在他最自我否定之时,最及时的一个肯定。

    尉迟燕觉得,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那么他当亡国之君,救城中剩下的百姓的性命,也就没有那么委屈了。

    “秦太师,多谢你。”尉迟燕笑起来,泪水却泉涌一般,他用浓重的鼻音道,“朕不能再自私下去了,不能让所有人都跟着朕的帝位陪葬,朕决定投降大周。”

    “皇上……”秦槐远的声音哽咽了。

    虽然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可是这个决定一旦下了,秦槐远用大半生心血捍卫的这个国家,就相当于已经灭亡了。同时灭亡的,还有他投注进去的心血和青春,还有许多年少意气风发之事伟大的梦想。

    他很难过,也很无奈。

    但是他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大势已去就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之事,那就要另想出路。

    “皇上。”秦槐远抹一把泪,颤抖着手从怀中掏出那个信封来,道,“臣今日清早起床就发现枕边多了此物,打开一看,真真是……皇上,臣不敢妄言,请皇上御览。”

    尉迟燕闻言一怔,迟疑的接过信来,展开来仔细看过之后,消瘦苍白的脸上已经是毫无人色。

    虽然他已经决定要投降,可是自己决定,与这种被人出卖之后再投降的感觉,着实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真是,好,好,是朕的好臣子,是朕的好岳丈。”皇帝仰天长啸,嚎啕大哭起来,“武将都反了,文臣反了一半,连朕的岳父都背叛了朕!朕的江山已经倒了,还打什么?朕除了束手就擒还能怎么办?”

    秦槐远悲从中来,也闭上眼落了泪。

    君臣二人就这般抱头痛哭起来。

    而此时他们都没有发现,御书房外,皇后李妍妍悄然的退开来,给皇帝身边的陆公公使了个眼色,就飞快的离开了。

    陆公公低垂眉目,仿佛根本没有看到皇后这个人一样。

 第二百七十四章 密使

    李妍妍离开御书房,立即就叫了身边最亲信的陪嫁宫女过来,低声道:“你立即快马加鞭去见我父亲,告诉他,皇上已经知道他联络百官给大周上投名状的事了!秦太师方才在御书房面见皇上,将那封投名状交给了皇上!皇上看后雷霆震怒,让他提早做防范,快去!”

    陪嫁宫女吓得面无人色,连忙点头飞奔了出去。

    李妍妍失去力气一般跌坐在圈椅上,事情败露,皇上到底会怎么想他们李家?又会怎么对待她?

    这念头刚起,又被李妍妍深吸了一口气,自信的压下了。

    国都要亡了,皇上甚至连顿饱饭都难,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来处置他们李家?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皇上若处置了李家,难道不怕以后孤立无援?

    思及此,李妍妍悬着的心又放下了。

    而李妍妍并不知道的是,在秦槐远也离开御书房之后,陆公公将方才李妍妍来过之事细细的告诉了尉迟燕。

    尉迟燕冷笑了一声,“真当朕是好捏的软柿子了!不过是看着他们还有点用处罢了。”

    陆公公道:“皇上万事都在考虑之中,奴婢是万万虑不到的了。”

    尉迟燕想了想,便将陆公公叫到身边来,低声耳语了几句。

    陆公公听后,当即行礼下去办事了。

    ——

    与此同时,李妍妍的陪嫁宫女,已经用最快的速度给安国公报了讯。

    安国公乍然听闻这个消息时,浑身僵硬的立在了当场,慌乱的心思澎湃着,许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身边的几个幕僚也都是拧紧眉头,面上一片惨淡。

    “国公爷,这可如何是好?皇上若是知道了咱们联名的事,怕是要龙颜震怒啊!”

    “是啊国公爷,您老人家一世英名,可不能到这个时候毁了,咱们得好生想个对策才是。”

    听着幕僚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安国公反倒渐渐的安定下来。

    他嗤笑了一声,“怕什么。”

    站起身时,安国公面上已无方才的惊慌失措,冷笑了一声道:“事已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好惧怕的?那投名状上,到底也不是只签了老夫一个人的名字,有道是法不责众,皇上即便要问罪,难道还能将老夫和满朝武将都杀了不成?没有了老夫,皇上能再找出一个带兵的人吗?没有了武将,他想打仗,怎么打?”

    听闻安国公这样说,幕僚们的心里稍微有些安定。仔细一分析,如今满朝廷里大臣们都要饿死了,皇上当权,甚至不能叫手下众臣们吃饱饭,想罚,又有何立场去罚?

    “国公爷所言甚是。”几个幕僚也都放松下来。

    安国公捋顺着花白的胡须,方正的脸上一双极锐的鹰眼眯了起来,“想不到姓秦的竟然有本事弄到了老夫的投名状,还能先一步下手献给皇上告了老夫一黑状!看来这老狐狸一把年纪了也不算白给,倒是老夫从前小瞧了他。”

    便有幕僚闻言笑道:“说他秦槐远忠诚,依我看不过尔尔,不过也是个沽名钓誉的无耻之徒罢了。他先一步去告一状,无非是想左右逢源,既在皇上的面前揭发国公爷讨个好,又在大周那边也买个好去。

    “那投名状,难道还能是自己飞来的?还不是他不知怎么与大周联络得道的。足可见,他表面上义正言辞的说不能放弃,可实际上早就起了投降的心思。”

    安国公极为认同的颔首,他自认才华不输秦槐远,可是到处扬名的都是姓秦的,满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秦槐远的,可是又有几个知道安国公李勉的?

    他们二人理念也不相同,就譬如说这一次守城之事,安国公主张稳中求胜,暗中主张投降。

    而秦槐远却主张坚守不让。

    这样一来,秦槐远的主张就违反了安国公这一派人的利益。

    更要紧的是,他们二人的女儿,一个是皇上的正宫皇后,却得不到皇上的喜爱;一个被皇上真心疼爱着,就算都被迫做了居士了,皇上还对之念念不忘。

    如此一来,几方面相加,安国公与秦槐远是永远不可能和睦起来。

    如今在大燕,安国公被秦槐远压着一头。

    大周秘使此番来秘密接触安国公时曾经说过,周朝的陛下答允若是大燕投降,降臣一律优待,绝不会埋没任何人才,换句话说,他们这些做官之人去了大周还是照样做官的。

    可若是照着这个情况下去,就算他们去了大周朝,安国公还是要被名扬天下的秦槐远压着一头!

    凭什么?在大燕就如此,去了大周他李勉还要被压着?

    思及此,安国公的眼神渐渐阴冷起来,“不能让秦家人活着去大周!正好大周来的那位不是吩咐咱们帮忙暗中除掉姓逄的吗?不如此番就利用此事,将姓逄的和姓秦的一锅端了!”

    幕僚闻言各个都精神振奋,几人就开动脑筋,帮助安国公出谋划策起来。

    ——

    清晨的一场大雨,让秋老虎肆虐的山上也有了几分清凉,宁苑的人都忙着预备器皿蓄水。

    想着或许经过此番的滋润,山上的野菜、野果生长的还能快一些,众人的脸上都难得一见的有了几分放松。

    秦宜宁正与孙氏一面忙着手上的活计一面低声说话时,外头就来了个人报信儿。

    “恩人,大门外来了一位老爷,说是您父亲身边的人,因您父亲有要紧事情要与您说,特地来求见的。”

    秦宜宁一愣。

    父亲许久都不曾上山来,两厢断了联系足有一个月之久了,秦宜宁也着实是牵挂着秦槐远的情况,一听父亲身边的人来,立即就道:“多谢你,我知道了。”

    放下手中的陶盆,秦宜宁笑道:“母亲,我出去看看。许是父亲要与我说什么事。”

    孙氏勉强笑着点了下头,“去吧,你父亲既没说有话与我说,我就不去了。想来来的是启泰,你替我仔细问问你父亲的情况。”

    秦宜宁自然知道孙氏心里的难过。因为自从秦槐远去守城,曹雨晴就一直都陪在身边保护着,孙氏哪里能不吃醋?

    秦宜宁不好评论父亲的私生活,所以只是笑着道:“我知道了,去去就来。”

    “去吧,知道你们爷俩秘密多。”

    孙氏与有荣焉,毕竟不是谁家的女儿都能够被当成儿子来培养的。并不只是单纯因为秦宜宁是独生女儿,更因为她的女儿聪慧又识大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谋害(一)

    秦宜宁带着寄云撑着一把半旧的油纸伞到了宁苑门前时,就看到了穿了一身宝蓝色细棉布直裰,撑着一把油纸伞的启泰。

    见秦宜宁出来,启泰连忙搁下了伞,行礼道:“四小姐。”

    “快些起来,安叔是跟在我父亲身边多年的老人了,可千万不要这样行礼,倒是折煞我了。”启泰的本家姓安。

    启泰却不肯听,依旧是恭敬的行了礼之后,才笑着道,“侯爷吩咐小人前来与您送个信儿,说是有要紧的事情要与您说,这会子侯爷被皇上招进宫说话去了,不得闲,怕是要晚上才有空,是以特地吩咐小人来跟您说一声,请您今儿晚上戌时在山下等着,侯爷会来见您。”

    秦宜宁点点头,笑道:“我知道了。父亲有没有说是什么事?为何他不能拨冗上山来一趟?老太君和家里的人都很想念父亲。”

    “着实是太忙了。不瞒小姐说,就是小人跟在老爷身边走动,这些日子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启泰说着左右看看,见并无外人,才压低声音道,“皇上怕已有了投降之意,涉及到这等大事,自然要牵扯颇多,侯爷整日与皇上商议,哪里来的空闲。”

    秦宜宁理解的点点头,叹息道:“也真真是为难我父亲了。还劳烦安叔多多照顾我父亲,叮嘱他注意休息。”

    “是,小人自然会留心的。”

    “我父亲身子最近可好?曹姨娘可好?”秦宜宁又关心起秦槐远和曹雨晴。

    启泰笑道:“老爷在军中,虽然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但好歹是比外头强一些,曹姨娘一直扮男装跟在老爷身边贴身保护着呢,他们二人倒是像朋友一样,话不多,但彼此很默契。”

    启泰这话,就是在拐着弯的告诉秦宜宁,秦槐远与曹雨晴之间依旧没有夫妻之实。

    启泰是整日跟在父亲身边的人,知道的自然不会错。

    秦宜宁心里暗自为母亲松了一口气,笑着道:“我知道了。多谢你,今晚戌时我在山下等父亲。”

    “好,那么小人就告辞了,还要回侯爷身边听吩咐。”启泰行礼。

    秦宜宁便点了点头,目送启泰的背影走远,这才回身与寄云道:“看来皇上是真的决定投降了。”

    寄云道:“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应该,但是奴婢听闻皇上决定投降的消息之后,心里着实是松了一大口气的。”

    秦宜宁理解的道:“我明白。其余的不说,至少一旦不再打仗,就不必再围城了。咱们也能多一条活路。至于国家大义,已经不是你我能够考虑的了。”

    “是啊,而且一旦不打仗了,王爷一定会立即来寻姑娘的。姑娘这段日子受了这么多的苦,王爷一定很心疼。”

    寄云想到逄枭对秦宜宁的重视,现在只幻想将来二人见面之时,作为旁观者,都觉着那重逢的场面看起来一定很感人。

    秦宜宁摸了摸发烫的耳朵,面上虽没有变化,可心里却是莫名雀跃的。

    虽然这种雀跃,在大燕朝即将灭亡之事来的不太应该。但秦宜宁觉得就凭太上皇在位时的折腾,国本早已经被掏空了,就算不想承认,秦宜宁也知道这样的朝廷国运并不会有多久了。

    如今得知尉迟燕已有投降之意,秦宜宁倒是觉得心里一阵轻快。

    二人进了宁苑的门,就见孙氏早就翘首以盼了。

    秦宜宁便去与孙氏说了一下启泰的来意,随后着重说明了秦槐远与曹雨晴在守城之时的状态。

    孙氏听的眉目舒缓,悬着的心都放下了,近日来忍饥挨饿的烦躁也不翼而飞,眉开眼笑的问:“宜姐儿,你可不能诓人。”

    “我哪里会诓骗您?这都是启泰才刚说的。他整日跟随在父亲身边,知道的必定比咱们多,除非这些消息是启泰哄骗我,否则女儿保证父亲与曹姨娘之间是清清白白的。”

    孙氏脸上有些发红,又觉得自己善妒叫女儿都看着了,有些难为情,咳嗽了一声道:“你这丫头说的,难道你娘我是那种善妒的人?”

    “当然不是,纯粹是女儿瞎操心。”秦宜宁吐了吐舌头,逗的孙氏禁不住笑了起来。

    院中之人虽都在挨饿,可是久旱逢甘露,又听见孙氏和秦宜宁愉快的笑声,各自的心情都好了许多,烦躁和惊恐也在这样一个雨天沉淀下来。

    秦宜宁便照常度过了一天。

    到了戌时,就带着上了寄云和冰糖二人出了宁苑。

    刚出门,就看到了瘦的像一根麻杆,穿了一身淡蓝色长衫的穆静湖负手而立。

    “你要出去吗?”穆静湖清秀的眉目因瘦而显得多了几分棱角,眼神十分清透。

    秦宜宁点点头,笑道:“我父亲找我有事。”

    “那我跟在暗处吧。”

    秦宜宁有些愧疚的道:“穆公子若是累就在山上歇着吧,这段日子人人都吃不饱饭,穆公子就算修为再高,也只是凡人之躯,不吃饭也是会饿肚子的,您吃不饱,哪里来的力气呢?我心里着实有愧的很,此番不过是下山去见我父亲说句话,你就不必跟上了。”

    穆静湖皱着眉头,沉思片刻,“这不大好,我答应了狐狸保护你,你放心吧,我自己有分寸,况且我比你吃的还好点呢,你一个小女子都没事,我是内外兼修的武者,哪里会比你还虚弱?还是你担心我跟去会偷听?那我就藏在暗处,你不让我出来,我就不出来,还不成?”

    “穆公子说的哪里话。我哪里会担心什么偷听。只是怕让你劳累,罢了,既然如此,穆公子就藏身在暗处吧,若是有事,也在暗中听我的暗号行事。”

    “好。”穆静湖点了点头,笑着道,“那你们走吧。”

    秦宜宁知道穆静湖自然有自己的办法能够跟上,便与冰糖和寄云挽着手提着灯,沿着蜿蜒的小路一路往常春山下走去。

    到了山脚下,果然看到不远处的路上停了一辆马车,马车上的气死风灯被夜风吹的摇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雨后湿润的青草香,让秦宜宁心情又变的好了一些。

    三人快步的走向马车。立在马车跟前的人也迎了上来。

    秦宜宁仔细看去,却发现迎过来的不是秦槐远。

 第二百七十六章 谋害(二)

    “给四小姐请安。”黑暗中提着灯走来的人,正是启泰。

    秦宜宁笑着道:“我父亲在车上?快带我过去。”

    启泰笑道:“回小姐的话,小人才刚奉命出来时,侯爷还没出宫来呢,侯爷叫小人来先带着小姐去外城门处皇上赐给侯爷暂且安置的宅子稍候,咱们这的路程,等走到那了侯爷也差不多就到了。侯爷还给您预备了一些干粮,是军中的杂面饼子,说您回来时候叫您带给老太君他们。”

    秦宜宁有一些犹豫,不过还是点了头。

    “好吧,那咱们就快些启程吧。”

    一则,启泰是跟随在父亲身边二十多年的常随了,值得信任。

    二则,她身边有寄云和冰糖陪伴,暗中还有穆静湖跟随,也不怕有什么幺蛾子。

    秦宜宁就与寄云和冰糖上了马车。

    启泰自然是与车夫坐在了马车外。

    气死风灯在夜色中摇曳,马车从颠簸的小路驶向平坦宽敞的大路,一路往外城而去。

    如今城中已经乱了,宵禁就已经完全是如同虚设,城中也没有了人巡查,也只有内城门处有人把守。不过亮出秦槐远的牌子,这些人也是一律恭敬放行的。

    外城的路,要比内城难走的多。

    因为外城有很多当初逃难来的流民临时安置,挨着饿的百姓们被蚊虫叮咬着,面色麻木的缩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目光木然的看着马车自他们的面前行驶而过。

    秦宜宁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就是一阵难受,甚至开始祈祷皇上要投降动作就快一些,动作越快,百姓们的苦难就越早结束。

    又行了片刻,马车终于来到一处院落跟前。

    秦宜宁扶着寄云和冰糖的手下了马车,就进了一扇黑漆的大门。

    这是个一进的小院,院子里东西厢房都暗着,只有正屋里亮着灯,听见脚步声,迎出来的是个瘦伶伶的妇人。

    启泰笑道:“这是张嫂子,这段日子专门负责给侯爷和国公爷等守城之人做饭的。”

    秦宜宁笑着点点头,对张嫂子颔首致意。

    张嫂忙行了大礼,起身后对启泰拘谨的道:“您吩咐预备的面已经好了。”

    “那就先端来吧,给四小姐先吃一些。侯爷回来了再发现给侯爷煮。”这个年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