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堂归燕-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场面,是她曾经从梁城回京一路上幻想过无数次的。想不到在自己家里得不到的,竟在外祖母家得到了。

    她昨夜辗转反侧,思考出的那些突发状况和应对办法,好像都是无用功,倒是她杞人忧天、小人之心了。

    定国公夫人由两个儿媳服侍着坐在首位,大舅母、二舅母以及孙氏就在一旁各自坐下。

    包妈妈为秦宜宁端来蒲团,秦宜宁跪下端正的行了大礼:“孙女请外祖母、两位舅母安。”

    “快起来,快起来。”定国公夫人倾身搀扶,将人拉起挨着身边坐下,“回来住的可还习惯吗?还缺少什么东西不曾?你母亲脾气急躁,心又粗,她要是敢粗心怠慢你,你就来告诉外祖母,我打她!”

    定国公夫人的语速很快,秦宜宁根本插不进话,只能连连摇头,表示并不曾被怠慢。

    “母亲偏心,宜姐儿来了,就把我都给比下去了。”孙氏被生母这一番话说的脸上涨红,不由想起自己又是打孩子又是严厉警告的,可几次三番,都是这个孩子识大体的成全自己的体面,心里便有些愧疚。

    “你多大的人了,还与你闺女计较!我就不说你那个急脾气了,你往后也多动动脑子,不要别人说风你就是雨。”定国公夫人点了下孙氏的额头。

    秦慧宁闻言,脸色瞬间苍白如纸,垂着头偷眼观察定国公夫人的神色。

    孙氏则一缩脖子,满脸笑意的吐了下舌头,惹得姑娘们都笑了起来,喧哗笑语凭空传出很远去。

    秦慧宁忐忑至极。

    她知道,外祖母并不是个简单人物,可不似孙氏这般好摆弄,她方才那句话分明就是话里有话!

    从来到定国公府,那个野蹄子就一直是大家目光的焦点,就连外祖母都只看得到她,自己仿佛变成透明的。

    如此慢待原本就让秦慧宁妒怒怨怼,可如今,那些怨怼的情绪被定国公夫人的一句敲打熄灭了,剩下的只有失宠的恐慌。

    她忙给定国公夫人行礼,笑道:“外祖母这些日子气色更加好了。”

    定国公夫人握着秦宜宁的手,一面轻轻地拍着她的手背,一面笑着道:“是啊,我这日子过的舒心,你两个舅母和你表兄妹们都孝顺我,如今啊,这个家我也不当什么事儿了,有什么事你舅母都自个儿扛着,不肯将捕风捉影的话在我跟前提起半句,我无事一身轻,只管含饴弄孙,你说,这气色能不好吗。”

    秦慧宁脑中嗡的一声,脸色上一阵红一阵白,强笑道:“外祖母是有大福气的人,舅母和表姐妹们孝顺,舅舅和表哥们也都争气。”

    “是啊。”定国公夫人满目含笑的看向身旁的秦宜宁:“我们宜姐儿从前吃了苦,既然回了家,劫数就都过去了,往后就都是好日子了,所以宜姐儿也是有福气的。”

    众人就都附和着笑,大家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

    秦慧宁悻悻的退回一旁站定,藏在袖子中的手紧握成拳,掌心几乎被她的长指甲抠出血来。

    她想不到定国公夫人会如此下她的面子,言语中三番两次的暗自敲打她。

    她不知道旁人听不听得懂,可是孙氏八成是能听懂的。

    秦慧宁不安的看向孙氏,却见孙氏正微笑望着定国公夫人和秦宜宁的方向,不知听了什么,笑的正开心。

    许是感觉到她的视线,孙氏询问的转过头来。

    二人四目相对,秦慧宁眼中来不及收起的怨毒尽数落在孙氏眼里。

    孙氏愣了愣,想着方才定国公夫人的话,再想想今日秦慧宁在众位表姐妹面前还不忘使手段,她心里不喜欢,也就没有如往常那般将人叫过身边来安慰,又继续去和两位嫂子说话。

    她竟不理她了!

    秦慧宁差点咬碎了满口银牙!

    谁亲谁疏,现在可真是看出来了,这些人的心未免太歪了,她的确是被换了来没错,也的确占了秦宜宁十四年的嫡女之位,可这些又怎么能怪她?她也是受害者啊!这会子却给她摆脸色看。

    她们这样对她,能怪得了她去争吗!

    “老夫人。”大丫鬟进来行礼,笑道:“国公爷和大爷散朝回来了,宫里头的王大总管随同而来的,说是有圣旨到!叫咱们全家都去前头接旨呢!”

    “是皇上身边的王大总管亲自来的?”满是寂静,定国公夫人的声音显得有些高。

    大丫鬟点头:“是,奴婢问了跟着的小吆,说是国公爷和大爷瞧着都很高兴,王大总管也十分客气,才刚已经吩咐小爷们都先别来春熙堂,先去了前头见王大总管,预备接旨去了。”

    二舅母一拍手:“我说那些孩子们还不来,原来是有好事儿!母亲,八成是老爷们的好事儿呢!”

    定国公夫人和大舅母也是这般猜测的,二人脸上都有喜色。

    定国公满门都是对抗大周入侵的中流砥柱,不论是如今正在前线抗敌的世子孙海茞、二老爷孙海菁,还是入仕在朝的笔杆子孙禹,文臣武将,都是皇上主战一派的利刃。

    如今王大总管亲自前来,必定是对国公府的哪一位爷们儿有所嘉奖。

    此时也顾不上说话了,定国公夫人、大舅母、二舅母、孙氏这些有封诰的都急忙去大妆起来,女孩子们也都理了衣裳,随后快速去了前院,焚香接旨。

    秦宜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难免有些紧张。她跟着表姐妹们一同跪俯在女眷们的最后,听着王大总管略显得尖锐的声音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侍讲、定国公世孙孙禹,为人磊落、才德兼备、克己奉公、高节清风,不与泥淖同流合污,忠心可鉴、深慰朕心,着即晋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赐黄金百两,钦此!”

    “谢皇上隆恩!”

    众人齐齐叩头。

    王大总管双手将圣旨奉上,笑道:“孙大人,恭喜恭喜!”

    孙禹双手接过圣旨,忙笑着道:“多谢王总管,还请花厅用茶。”

    定国公站起身笑道:“有劳王总管走一趟,必定要尝一尝老夫的好茶才回去。”

    王大总管笑的双眼弯成了月牙儿,躬身行礼道:“多谢国公爷,奴婢就却之不恭了。”

    “请。”

    定国公与孙禹一同去招待王大总管。

    女眷们和其余的小爷则一同回了春熙堂。

    待到更衣盥洗,重新落座,气氛才再度活跃起来。

    “哎呀呀,真是天大的好事儿,天大的福分!”孙氏拉着大舅母的双手道:“难为大嫂养出这样的好儿子来,小小年纪就已入阁,且还靠着自己的才学擢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更能得皇上的亲自己嘉奖!如此殊荣,咱们家可是得天独厚头一份儿啊!”

    大舅微笑着摆手:“瞧你说的,鸣哥儿不过是好运气。而且这一次也确实是戳中了皇上的痒处。”

    如此一说,众人倒是都觉得好奇。

    定国公夫人问道:“我也正奇怪,好端端的为何皇上特地命王大总管来宣旨颁赏,擢升官职不算,还赏赐了百两黄金?”

    秦宜宁也好奇的眨眼,人都说天威难测,大表哥能得皇上如此器重,倒是难得。

 第二十九章 一份大礼

    大舅母闻言轻叹一声,“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先前没有告诉母亲,也是怕母亲听了跟着焦急。前儿大周曾有人联络过鸣哥儿,想鸣哥儿投靠大周,期间说了种种咱们皇上的不是,又说大周的逄小王爷骁勇,他率领的虎贲军的铁蹄早晚有一天会踏平咱们大燕的山河……”

    在坐的女眷闻言,皆倒吸了口凉气。

    定国公夫人眉头紧锁。

    二舅母也掩口惊呼。

    孙氏性子最为直接,一把拉住大舅母的手:“大嫂,这大燕朝的人不安好心!这话儿若是传到皇上耳中,那岂不是授人以柄,万一给咱们扣上个通敌叛国的帽子可怎么好!”

    “可不就是传到皇上耳中了么。鸣哥儿当场就严词拒绝了那说客,还自行解了官服去皇上那负荆请罪。你们也知道,咱们皇上……多疑。不过最后终于是有惊无险,过了这一关。”

    秦宜宁对京都高层之事不甚了解,却是知道关于皇帝的种种传闻。

    在民间,骂昏君的比比皆是:老眼昏花,昏聩无能,宠信妖后,令奸臣当道。尤其是昏君宠信国丈曹太师,纵容皇子内斗,使得如今大燕朝堂一半掌握在曹太师手里,皇子凋零,如今只剩下太子一个皇子,继承皇位之事挑选都没的挑。

    大舅母再度叹息,幽幽道:“鸣哥儿这般开罪了大周朝的人,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出头鸟。我真是担心,他那个人别看性子温和,倔强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罢了,都过去了。好在皇上相信了鸣哥儿。”定国公夫人拍了拍儿媳的手,眼神温柔慈祥,示意她孩子们都在,不要再多言。

    大舅母这才勉强从担忧之中缓过神来,笑着道:“时辰也差不多了,母亲,我先去厨房瞧瞧,待会儿就要开宴了,咱们就将宴摆在暖阁可好?”

    “自然是好。”

    大舅母就起身退了下去。

    二舅母便又叫过了方才跟着进来的两位表兄弟介绍起来:“宜姐儿,这是你五表哥,这是你八表哥,你二表哥和四表哥都投身军中,这会子不在家。”

    秦宜宁忙起身给五表哥和八表哥行礼。

    孙家的男子生的都很高大,浓眉高鼻是他们的特点,五表哥和八表哥一个二十出头,一个十七八岁,都十分客气的与秦宜宁还了礼。许是年龄相差的多,也许是男女有别,他们并未多聊。

    再度落座,闲聊片刻,秦宜宁才知道孙家的五位表哥,除了大表哥孙禹之外,其余的四位都已经成了婚,如今大舅和二舅镇守着京都不远处的奚华城,二表哥和四表哥也带着家眷都在奚华城,很久难得回来一次。五表嫂和八表嫂有了身孕,一个即将临盆,一个初有身孕胎像不稳,都不宜走动,是以今日没有出来。

    “表嫂既不方便,来日方长,还怕没有见面的日子?”秦宜宁笑着道:“就请表哥为我带个致意。”

    五表哥和八表哥都笑着点头,“往后多来走动,见面的机会还多着。”

    见小辈们相处的融洽,定国公夫人笑的十分开怀。

    正说话时,外头有婢女来回话:“老夫人,宴已经摆下了,国公爷和大爷已经去了暖阁,也请夫人、小姐、少爷们移步暖阁。”

    “走吧,咱们去暖阁。”定国公夫人笑着站起身。

    屋内随行的婢女就各自伺候着主子穿戴起来,一众人浩浩荡荡、说说笑笑的到了暖阁。

    暖阁烧着地龙,一进门便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伴随着一阵饭菜的香气,让人感觉有家的温暖。

    地当间儿摆着一座黑漆翠竹的八节屏风,将两桌席面分隔开来,男子在另一侧,女眷们则是围坐了一桌。

    从进了暖阁的门,定国公夫人就一直拉着秦宜宁的手,落座时秦宜宁自然就坐在了定国公夫人身旁。孙氏则是坐在生母另一边。

    秦慧宁抿着红唇,垂眸坐在孙氏的身旁,随后才是表姐妹们。

    大舅母和二舅母站在定国公夫人身侧,都拿了公筷伺候布菜。

    定国公夫人笑起来:“今儿个不要你们立规矩,快坐下,咱们一家子好好吃顿饭。”

    大舅母将一块去了刺的糖醋鱼放在定国公夫人面前精致的五福捧寿碟子里,笑道:“母亲疼惜媳妇,媳妇也不能托大不是。”

    二舅母也道:“正是,伺候母亲用饭都惯了,母亲就别推辞了。”

    秦宜宁不着痕迹的打量大舅母和二舅母的神色,发现他们二人都很真诚,也很开怀,并非言不由衷。

    大家族讲究食不言的规矩,暖阁中只听得见碗碟声,可秦宜宁却感觉得到气氛的轻快和愉悦。待到众人都用罢了饭,婢女们便端着痰盒、茶碗、黄铜盆和巾帕进来伺候主子们漱口洗手。一切停当之后,才上了茶。

    秦宜宁毕竟是初回高门,自然成为了视线的焦点,姐妹们暗自打量,定国公夫人更是全程观察秦宜宁的举止。发现她坐姿端庄,背脊挺直,气定神闲自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度和温柔,仪态礼仪没有丝毫错漏,若是无人去说起她的过去,根本看不出她是个才回家几天的人。

    定国公夫人便暗暗点头。

    这丫头肯如此努力去学习,聪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她能够审时度势,在确定了情况后又有极强的行动力去执行。

    有这么个人跟在孙氏的身边,见到事了至少能够劝解几句,不必像从前一样让孙氏单独成为秦慧宁的一杆枪,定国公夫人也能放心一点。

    “你们把屏风撤去吧,都不是外人,宜姐儿也该见一见你外祖父。”

    “是。”婢女们将屏风抬走。

    包妈妈走到门前,只略看了屋内服侍的婢女一眼,众人就立即会意的跟随在包妈妈身后离开了暖阁,并仔细的关好房门,退至院门前等候差遣。

    屋内只剩下了自家人。

    定国公与定国公夫人起身,重新坐在首位,其余姊妹们依着身份站在一旁。

    秦宜宁跪在花团锦簇大红地毡上,给定国公行了大礼:“宜姐儿拜见外祖父。”

    “起来吧。”定国公的声音低沉,宛若洪钟,听着便知定国公身体底子很好。

    趁着抬眸的功夫,秦宜宁快速打量了一眼。定国公年近古稀,身材高大,面色红润,双眼有神,是个极为威严矍铄的老人。

    定国公问一旁的定国公夫人:“你不是还有见面礼要给宜姐儿?”

    “我正要与宜姐儿说呢。”定国公夫人将一碗温热的茶水递到定国公的手中,随即佯作嗔怒的道:“就你会做好人,我要说的话,却被你给抢了先。”

    定国公“噗嗤”笑了,一口茶险些喷出来:“你们瞧瞧,多大人了,还这么歪曲我。”

    姑娘、小爷们见惯了祖父祖母这般,都跟着笑了起来。

    秦宜宁也禁不住笑。

    外祖父与外祖母的感情真好。

    这一家人也都和善。与之相比,相府要冰冷的多,人也难相处的多了。

    定国公夫人向着秦宜宁招招手。

    秦宜宁便乖巧的到了定国公夫人身旁站定。

    “好孩子。你这些年在外头受了那么多的苦,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定国公夫人疼惜的拍了拍秦宜宁的手背,道:

    “外祖母如今就将‘昭韵司’送给你,往后经营管理之事就都交给你负责,所得利润也都是你自个儿所有,不必交给你母亲,也不需交给任何人。给你这么一个买卖,一则让你学习经营,练练手,将来出阁若真需要管理庶务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二则也是外祖母给你一点私房钱,要使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秦宜宁一直乖巧的听着外祖母的话,眼角余光打量着周围人的神色,待看到众人的表情略有微妙,尤其是秦慧宁倏然咬紧的下唇,她就知道这昭韵司必然是个好东西。

    不过,昭韵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产业,她却不懂。

    她只知道,这个产业必定能够盈利不少,是一大笔的利润,就这么平白的给了她,让她有些不可置信,本能的在心里起了疑问。

    秦宜宁不安的看向定国公夫人:“外祖母,我哪里会经营这些呢。”

    “啥丫头,下面自然有人供你差遣,原本的钟大掌柜的投奔文书我回头也一并交给你,他是个合用的人,你放心便是。”

    意思便是秦宜宁只是挂着名,往后可以坐吃红利了?

    她更加不安。

    秦宜宁从不觉得这世界上有白吃的午餐。可是她也知道外祖母绝对不会害她。

    孙氏在一旁听了,终于坐不住了:“母亲,她一个小姑娘能懂什么经营,昭韵司那么大的产业,她未必管的明白,赔本是小,若是开罪了人岂不是给家里添乱?况且我记得昭韵司从前是鸣哥儿名下的产业吧?这会子却给了宜姐儿怎么成。”

    秦宜宁惊讶的抬眸,正对上孙禹温和的视线。

    “姑姑不要多想,我朝务缠身,又要读书,又要应酬,着实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去经营昭韵司,祖母已经用良田和铺子与我交换了,我只坐着等收银子便是。”孙禹笑道:“往后还要表妹费心去经营了。”

 第三十章 底牌在手

    秦宜宁闻言,不自禁的看向定国公夫人。昭韵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她不知道,可是外祖母为了将昭韵司送给她,竟然用良田和铺子与大表哥做了交换。也难怪方才外祖母提起时,表姐妹们的神色都有些不同。

    孙氏也有些惊讶。

    她着实是想不到,不过是一个才刚回家来的丫头,与自己娘家人又说不上熟悉,怎么就会这样讨人喜欢?还能让自己母亲这般大手笔。

    “母亲,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这昭韵司着实不合适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丫头来经营,正如我方才说的,昭韵司里那么多达官显贵,万一真的开罪了谁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她才回来,大字儿还没认全呢,哪里配经营什么产业,相府里又不缺她吃少她穿,她回家也没见她祖母给银子给铺子的,凭什么要咱们家这般大手笔。”

    前半段话,说的还像些样子,后半段话却让定国公夫人眉头蹙起,在场之人也都略微尴尬。

    定国公不愿意参与这些事,闻言便叫了几位表哥出去了,将暖阁留给了女眷们。

    一瞧自己父亲竟然这么走了,孙氏就意识到自己或许说了什么定国公不爱听的,自小定国公就是这个习惯,每当他们兄弟姐妹犯错,定国公都会避开来,留了空间给定国公夫人施展。

    待到男子们一走,定国公夫人果然沉声开了口:“你才刚说的那话不妥。怎么出门子这些日子,就学会了这些攀比的伎俩?你身为母亲,不知言传身教的道理吗?就不怕你的女儿与你学会了那些掐尖儿要强与人攀比不知和睦姐妹的市侩气!”

    孙氏听的不服,低着头不吭声。

    秦慧宁听的却是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定国公夫人这么说,岂不就是在指桑骂槐吗!

    大舅母和二舅母见定国公夫人动气,忙劝说道:“母亲莫要动气,菡姐儿不过是小孩心性,心直口快罢了。”

    “小孩心性,心直口快?她都四十多的人了!还这般不知长进!”定国公夫人揉着额头斥责道:“那日我与你说的你是都忘了!”

    一看母亲动了真怒,孙氏心里委屈却不敢顶撞,低头认错。

    定国公夫人深吸两口气,这才道:“你拎不清,亏得你有这个好命,身边有宜姐儿这个看事明白的。往后你也多长点心,不要谁说了什么你都信,遇到你们秦府里有大事儿,你可以多与宜姐儿商议。这昭韵司我也相信宜姐儿经营起来手拿把攥,你自己没能力,难道你女儿也没有?你别忘了宜姐儿是谁的女儿!”

    孙氏被训的鹌鹑似的,大气不敢喘一声儿,心里虽然不平,可是又有些莫名的与有荣焉之感。保不齐秦宜宁就随了她爹的聪慧呢?

    秦宜宁见外祖母训教女儿,没有自己插嘴的份儿,也只能干着急罢了。见话题终于告一段落,忙与大舅母和二舅母一同去劝。

    定国公夫人的气本来也不是冲着别人,为免众人尴尬,有台阶儿也就顺着下了。

    “宜姐儿,你刚回来,昭韵司那个地方想来你还不大了解,我叫包妈妈去给你说一说昭韵司都是做什么生意的。另外待会儿让包妈妈将铺面的账册和文书等物都吩咐人给你送家去。”

    “是。”秦宜宁乖巧应是。

    包妈妈笑着屈膝行了一礼,“姑娘,请跟奴婢来。”

    “有劳包妈妈。”秦宜宁避开她的礼,也回了半礼。

    二人客客气气的离开暖阁,往外走去。

    定国公夫人和两位舅母瞧着他们的身影,都满意的笑了。

    一瞧孙氏正低声与秦慧宁说着什么,定国公夫人便又觉得头痛,忍不住又开始了训女大业:“我看宜姐儿是个极为知道进退的。这个外孙女最和我的眼缘,你往后……”

    ——

    且不说孙氏被定国公夫人教训那些老生常谈。

    单说秦宜宁跟着包妈妈到了院子当中无人之处说话儿。

    “姑娘,昭韵司的来历,想必您还不清楚吧?”

    “正是呢,劳烦妈妈告知,这是个经营什么的产业?”

    包妈妈笑着道:“昭韵司此处有些类似于前朝的教坊司,却又有所不同。姑娘应该知道,有些大臣获罪,会带累家族吧?”

    “知道。”秦宜宁点头。

    包妈妈道:“有些大臣获罪,被叛斩首、流放等罪,家中女眷不论是八十岁老母还是三岁幼儿,都一律充为官伎,姑娘注意,这个伎并非女字边儿的那个妓。”

    “是。”

    “从前,朝廷里自个儿经营教坊,这些官伎就都充到了教坊去,算得上是各司其职看各人能力吧,年纪大的做不得台面上的活,便分派一些厨房、柴房、洒扫、跑堂之类的活计,年纪小的女孩就暂且养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