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堂归燕-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是京城。宫墙上站着的除了圣上、逄枭和季泽宇,还有其余朝中大臣。栗郡王与庆阳侯一开始偏要说皇宫被鞑靼奸细攻战,大家信了,为了自己效忠的皇家赶来了。
可现在呢?
圣上是假扮的,难道忠顺亲王和定北候,还有那些朝中重臣都是假扮的?
那谎言,现在已经骗不住他们了。
栗郡王缓缓放慢了马速,最后脱力的停下了。
大势已去,继续反抗,只会马上就被斩杀。
若是惊动了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都赶来,他恐怕尸首都要被踩成肉酱。
思及此处,栗郡王浑身一个激灵,骤然醒过神来。
不行了,他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再逞强下去,就真的没有一点转圜余地了!
栗郡王一个翻身跳下马背。因为动作太过急切,他几乎是连滚带爬的摔在地上,也顾不得疼,慌乱的连连叩头,大吼道:“圣上!真的是您?!臣弟,臣弟还以为您……臣弟听闻宫中有匪类和鞑靼奸细闯了进来,这才带兵前来,想着救太后与皇后等人,没想到真的是您回来了,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随着栗郡王的话,皇宫前聚集数万人的广场,此时安静的针落可闻。所有的械斗都停了下来,空气中弥散着浓重的血腥味,还有那些重伤者凄惨的呻吟声偶尔传来。
栗郡王紧张之下几乎破音的声音听在众人耳中,只让人觉得一阵阵无语。
无耻。
还能有比栗郡王更加无耻的人吗?
今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人心里都有数,栗郡王这时装的像个好人似的,那些因为他而丧命的五城兵马司的兄弟们又算什么?
栗郡王此举,不只是没有为他挽半分形象,还让所有人对他更加鄙夷和憎恨了。
场面的安静也只是呼吸之间。
李启天见局势稳定,骤然长出了一口气。
今天这场大战,终于可以结束了。
“罢了。”李启天高声吩咐身边之人,“开宫门。”
“圣上!”
有老臣立即站了出来,行礼道:“圣上,此事不妥,下面那群叛军万一冲了进来该如何是好?”
大周皇宫是在北冀国皇宫基础上翻修的,内外占地面积都颇大,建筑也是大气恢宏易守难攻。今日把守之人能够稳住局面,没让宵小之辈冲了进来,凭借的就是眼下他们的优势。
可若是打开宫门,那岂不是将饿虎放了进来?
李启天望着城下的将士们,一扬袍袖,高声道:“朕相信朕的将士们!今日他们与栗郡王和庆阳侯一样,都是为了保护皇宫捉拿奸细而来,大家都是一片忠诚,朕心中甚为感动。你们便不要啰嗦了。开宫门,迎五城兵马司和在场的虎贲军各位蒋将士们进宫来!”
大臣们闻言,有几个就回过味儿了。还有那些反应慢一些的还在继续劝。
秦宜宁和逄枭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了然。
李启天的这一手做的着实聪明。
打开宫门,迎这些兵马进宫,也不过是寻一处宽敞之处让他们待命罢了。然而这一信任的举动,最大的作用却是安抚他们惶恐的心绪。
如果这时李启天稍微表发现出一点要追究今日“叛军”的意思,这些无辜的将士们为了保命,说不定就会引起兵变。如果在场的虎贲军和五城兵马司的人拧成一股绳来攻击皇宫,就凭皇宫里现在只有逄枭和季泽宇的心腹在,能守得住吗?
到时李启天怕会死的很难看!
所以现在,李启天为的是稳住局面,安抚住这些人,让他们不会发生兵变。
秦宜宁看来,若是李启天够聪明,今天的事情就根本不能问责。不管是栗郡王和庆阳侯这样的主事者,还是下面的那些官兵。不但不能问责,还要论“功”行赏才行。
至于栗郡王和庆阳侯,只要李启天重新坐稳了皇位,想什么时候收拾这些喽啰不行?
果然如秦宜宁所分析的,见李启天如此作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就连宫门大开之后,五城兵马司和虎贲军入宫之前也是先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之下整齐列队,在一处安静的站定。
庆阳侯和栗郡王则如从前一般,与大臣们一同回到了奉天殿去上朝。
秦宜宁犹豫着,自己这时还要不要继续跟去。
李启天却是笑道:“弟妹不必多想,一同来便是。”又看看秦宜宁疲惫的神色:“朝会很快结束,你身子无碍吧?”
如此礼遇,让听到见到的大臣们都纷纷侧目。
秦宜宁笑道:“多谢圣上体谅,臣妇无恙。”
一个女流之辈能够参加朝会,已经是天大的恩惠。她若推三阻四就是不识抬举了。
李启天回到奉天殿,依旧端坐御阶之上。
逄枭带着秦宜宁,与季泽宇一同站在原本上朝时该站的位置。
大臣们文东武西站定之后,栗郡王和庆阳侯跪在地当中颤抖的身影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第六百四十一章 安排(一)
李启天端坐的背脊笔直,强迫自己压抑着情绪才能不将得意表发现的太过明显。
可是面上止不住的笑容还是泄露了他现在真实的心情。
人生真是大起大落,惊喜连连啊!
李启天被困在地宫里,必须靠啃食厉观文的尸体才能活下来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能重新坐在这个位置上。
在他必须要跟在逄枭的身边讨吃,还要依靠着一个已经撕破脸的敌人来保护自己离开那暗无天日的地宫时,李启天也想不到,帮助他重新登上这个位置的人竟会是逄枭,帮他拿主意的竟会是被他一怒之下罢免官职的秦槐远和差一点被他放弃了的秦宜宁。
无论如何,现在他又重新坐稳这个位置了。
李启天抿着唇无声轻笑,随即道:“今日之事,的确是因有鞑靼奸细混入皇宫之中,意图趁机对皇室不利才引起的。如今能够平安脱险,诸位爱卿都是功不可没。”
李启天的一句话,便让众人齐声应道:“圣上声明,微臣惶恐。”
在李启天今日上朝之初,不管是谁临朝就急匆匆给跪下山呼万岁的那两成人,见栗郡王彻底失败,又生怕自己被李启天清算,哪里还能不抓住这个时间表忠心?
当即便有人出列行礼,朗声道:“启禀圣上,栗郡王纠集兵马攻打皇宫,且在代掌大权时已有不轨之心,几次三番撺掇臣属拥立他为尊,实属狼子野心啊!”
“你!”栗郡王怒极,回头怒瞪那一脸正直的大臣。
不等栗郡王说出什么辩驳的话,又有几个大臣出列,义正言辞的道:
“鲁大人所言甚是!”
“栗郡王弄权专行,倒行逆施,为了一己私欲罔顾人命,无视君权,实在当诛!”
……
几个大臣的声音底气十足,铿锵有力,将栗郡王的罪行诉说的比众人看到的还要加罪十等。
栗郡王被气的浑身颤抖。
现在这些张口咬他的人,昨天还都狗一样围在他身边谄媚。出了事,这些人眨眼就只顾着洗白自己了!
真是,发现实的在他的意料之内啊!
栗郡王嗤笑了一声,一时间感到心灰意冷。
算了,成王败寇,路已经走到这一步,他还有什么话好说?这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现在李启天重掌大权,他除了听凭处置,还有什么办法?
李启天高坐龙椅看着下面的一出好戏,心情越发的好了。
那些张口咬人的都是一条条摇尾乞怜的狗,而栗郡王更是一条丧家之犬!
狗咬狗一嘴毛,这场面让李启天无奈只能仰人鼻息才能重新夺回自己想要的权力的那些负面的情绪都宣泄了出来。
欣赏够了这些人的嘴脸,李启天依旧不忘自己的正事。
“尔等之意朕自然知晓。”
此话一出,弹劾栗郡王的人便觉得面上一喜。只要圣上肯采纳他们的谏言,就往后他们就还有活命的机会。
栗郡王的头都耷拉下来,俨然已是等死的模样。
谁知李启天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今日之事朕心中都明白。一场误会而已,栗郡王也是为了营救太后与皇后,乃是一片忠心。至于几位爱卿,也是一心为了朕尽忠,你们都没有错。”
李启天和稀泥的话,两方的人都愣住了。
秦宜宁站在逄枭身边,不由得侧眼去股严查身后的那些大臣是什么反应。
她相信在场的阿晨只要略微一想就都能想明白,李启天这个时候根本就不会给任何人治罪。就如刚才在宫墙外李启天让打开宫门一样,他要安抚的不只是面前这些人,更重要的是现在还列队站在宫中的那些兵马!
若今日认定栗郡王有罪,外面那些兵马岂不是成了栗郡王谋反的同谋?到时引起兵变,那就不是李启天能控制的了。
所以不论栗郡王所做的事是真是假,也不论栗郡王为了夺宫都做了什么,李启天眼下都不会当面处置。
果真,李启天又道:“如今鞑靼奸细已被诛灭,然朕最为心痛的,是这一次伤亡的将士们!朕决定,今日战死的将士一律追封,升官三阶,活下来的将士则升官一级!此事交由吏部酌情去办。”
“遵旨。”吏部侍郎站出来行礼。
“圣上英明!”群臣行礼。
李启天又看向栗郡王,笑道:“栗郡王与庆阳侯,今日救驾有功。着册栗郡王为栗亲王,庆阳侯为庆国公,加封典仪交由礼部全权负责。”
“臣领旨!”礼部的人也出来应是。
栗郡王和庆阳侯,此时就像是被天降馅儿饼砸中,满心都是意外和惊喜。
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个时候他们非但没被拉出去砍头,竟还加官进爵了!
他们虽有些莫不清李启天到底是不是生气,可现在的情况却是让他们的心里极为安定。
李启天转而又道:“忠顺亲王逄枭与定北候季泽宇,此番救驾有功,各赏赐黄金百两,绢帛十匹。”
……
接下来,李启天对此番夺宫上表发现出色的人都进行了封赏。
然秦宜宁听的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李启天刚才封了今日参战的将士,死去的擢升三
级,活着的擢升一级。要知道今日包围皇宫的,大部分可都是逄枭和季泽宇的私兵。
这些人若是接受了封赏,以后可就等于吃朝廷俸禄,就在也不是逄枭和季泽宇私下里的人了。
李启天可真够阴的,这个时候还不忘了摆逄枭和季泽宇一道。
秦宜宁心里李启天本来就不高大的形象,这一次已是跌落谷底。只可惜现在的局势之下,李启天活着对朝廷、百姓和逄枭都是最有利的,他们也就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在李启天的一番封赏之下,这一次的反叛和夺宫的事很快就翻了页,处理果决的让人意外。
什么人都没有错。错的是鞑靼的奸细。
然而在场之人没有一个笨到要问李启天鞑靼奸细究竟在哪里的。
李启天满意的点着头,转而又高声道:“今日朕还有另一件事要与各位臣工公布。朕着命原礼部尚书秦老大人在家休息已有一段时间,此番朝中动荡,多有臣工遇难,朝廷用人之际,朕也只好劳动秦老大人重回朝堂,封秦老大人为建极殿大学士,熊金水。”
“奴婢在。”大太监熊金水行礼。
李启天道:“立即传朕的旨意,请秦老大人前来上朝,共商国事。另外为各位臣工以及外面待命的将士们预备午膳。”
“遵旨!”
熊金水赶忙去办。
那么多人要吃饭,御膳房是断然忙不过来的。只能调动宫中所有的大小厨房忙碌起来。
在等待秦槐远重回朝堂期间,诸位大人每个人都分到了一碗米粥,两张面饼,一小块腌咸菜。至于外面待命的将士们更容易,每个人两个脸大的热馒头,凉水管够。
见圣上不但让他们在宫中等候,到了饭点儿还供应吃喝,将士们心里的惶恐终于能够放下了。
秦宜宁这时也由逄枭陪着吃过午饭,又去方便整理了一番。
宫里不是能够放心说话的地方,所以他们二人都没有讨论李启天起复秦槐远入阁的事。甚至是他们的心里都有些疑惑。
李启天忽然这样动作,其中是否会有秦槐远自己的运作?
然而无论如何,父亲能够重新被启用,找到自己的位置,秦宜宁的心里还是开心的。父亲在官场半辈子,燕朝降臣撤离时不肯带上他,已是对他的一种打击,现在他已经沉淀了心情,也认清了发现实。相信重回朝堂,父亲能够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累了吧?”
低沉的声音响在耳畔,伴随着温热的呼吸,让秦宜宁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还好,没事的。”秦宜宁仰头看着逄枭,对他微笑。
逄枭搂着秦宜宁的肩膀,弯腰摸了摸她的肚子,蹙眉道:“你昨晚本来就劳累了,今早没有睡多久就跟着上朝来,又站了那么长的时间……不行,待会儿你就别去朝会了。我去寻个地方,你好生休息才是要紧。就算身子再好,你也不合适久站。”
秦宜宁有些犹豫。
一方面,她想知道秦槐远这次被请回来,李启天到底打算做什么。可一方面,秦宜宁也的确感觉非常疲惫了,现在她的双脚和小腿都肿了起来。好像两根棒槌,每走一步都觉得十分沉重。
逄枭见状干脆帮她拿了主意:“听话,你好生休息,待会儿有什么事我回头都告诉你。你还怕我瞒着你不成?”
见逄枭已眉头紧锁,秦宜宁知道他的担忧,只好点头道:“那好吧。”
逄枭这才点头,道:“我待会儿请旨,让冰糖和寄云跟在你身边我再去上朝。”
逄枭现在在李启天跟前说话自然容易,很快,秦宜宁就被安置在一处偏殿里休息,除了冰糖和寄云之外,李启天还安排了宫人在外面伺候。
秦宜宁梳洗了一番,就在软榻上半靠着大引枕和衣而眠。
即便睡着了,她睡的也很不安稳,脑海中纷纷乱乱的都是现在紧张的局势。
待到再次醒来时,她感觉到自己正身处在一个熟悉的怀抱里,他们二人都在随着马车的晃动而微微颠簸。
“醒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安排(二)
秦宜宁睁开眼,看到的是马车中低矮的棚顶和一盏如豆昏黄的油灯,逄枭英俊的轮廓被橘红的灯光勾勒出分明的光影,声音温柔的就在耳畔。
“睡的怎么样?”
“还好,我怎么睡了这么久?现在什么时辰了?”
秦宜宁的肚子让她不能平躺,此时是将逄枭当成了靠枕,窝在他怀里。
逄枭笑道:“你睡了一个下午,散朝我便直接带着你出宫了。怎么样,觉得身体如何?”
“我很好。没想到会睡这么久。”
在逄枭肩膀找了个舒坦的角度,脸颊在他的衣料上蹭了蹭,秦宜宁的声音慵懒娇软,“咱们这么这会子才往回走?朝会一直开到了晚上?”
“是啊,圣上起复岳父,朝堂上商议了鞑靼的事,原本已经定了个决策,谁知中途又发生意外,得了南方新的消息……”
逄枭说到此处,大手歉意的顺着她的长发,无奈的道:“宜姐儿,我恐怕又带累你了。咱们新家里产房也不用预备了,我要去燕朝旧都上任,圣上吩咐要你随行,三日内启程。”
秦宜宁惊愕的睁圆了眼,扶着他的手臂坐起身来:“南方发生什么事了?是不是燕郡王那里出了问题?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你细细的告诉我。”
逄枭点头,将秦宜宁重新揽入怀中,笑道:“你别急,我本来也是要告诉你的。”
两个时辰前。
奉天殿朝会。
秦槐远身着文臣正一品仙鹤补子朝服,于殿前叩首:“臣秦蒙,叩谢圣上隆恩。蒙圣上器重,臣必以忠诚报之。”
“秦爱卿快平身。”李启天笑着微微倾身抬手,礼遇之势做足。
秦槐远站起身,便自然而然站在文官首位。
李启天接下来又酌情调动了一番朝中官员的官职。这次在地宫殒命的重臣不少,空出了许多位置,是以朝中官员格局迎来一次极大的调整。
待到陆续调整过后,李启天便道:“这次动荡,朝中损失了多位能臣,着实令人心痛。北方鞑靼进犯至天门官,龙骧军死守之中,若是战败,鞑靼的铁蹄踏至京都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
“南方如今也不太平。尉迟燕自从逃会南方后,永宁府,衡州府,建阳府三府宣布独立,与南燕的尉迟旭杰呼应要拥护尉迟燕重登帝位。
“但朕这里也得到可靠的消息,永宁府和衡州府的独立都没有一下子就成功,都是被当地官兵镇压了。只不过南燕的百姓们发生民变,冲进官府,残忍的杀掉了朕安排去的当地官员,才将那三府都纳入南燕。”
话及此处,李启天满是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又道:“现在北方战事吃紧,南方又是这般状况,国朝已是危机四伏,诸位臣工有什么想法和对策,都可以现在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渡难关。”
李启天的话说的极为诚恳,丝毫不摆帝王架子,期待的看着御阶之下的众人。
诸位大臣有蹙眉沉思的,也有低声议论的,不过片刻便有人站了出来。
“启禀圣上,南方的局势看起来虽然看起来不温不火,尉迟燕的能力也不如乌特金汗那般强悍,乍一看,南方情况是似乎并不似北方鞑靼的局势那般紧张。然而就是着不温不火的蚕食才最为恐怖。”
“王大人所言甚是。南燕如今徐徐图追,逐渐鼓动百姓,怕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后果。必定我大周才收复燕朝不久,当地的百姓们对咱们大周还没有特别强烈的归属感。”
南方本来就是燕朝的地盘,那里的百姓们也都觉得自己是燕朝人,只不过燕朝都灭了,尉迟燕都交了想书顺表,百姓们无奈之下也就只能低头过日子。
可是现在,若是尉迟燕在南方活动起来,星火燎原下去,很可能会将南方的百姓们重新鼓动的都向着燕朝。到时候大周再想收回自己的权力,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南方必须要平稳才行,我大周的根据地是在北方,然南方才是最要紧的产粮之地,如果南方发生叛乱,恐怕粮食又要恢复到从前不济的状况。”
“正是。我大周朝兵强马壮,缺少的便是钱粮。若前两不足,即便是猛虎下山也没有力气打仗。”
众臣议论之声越来越大,可见人人都清楚现在的危机。
大周应对鞑靼本就已经钱粮不足,甚是吃力。若再加上个混乱的南方,恐怕到时真是要腹背受敌了。
更何况,大周推翻北冀国的暴政建立政权才刚五年。这五年国朝一直战乱不断。百姓们无暇休养生息,反而每天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长此以往,必定会失去民心。再不然也会让百姓疲于奔命。
道理所有人都清楚,只是要解决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
李启天高坐在御阶之上,听着朝臣们的议论,自己的心里也颇为沉重。
他昨夜一夜没睡,又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夺宫之战,此时早已疲惫不堪,殿内大臣们半晌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让李启天更觉烦躁了几分。
只是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是要保持的,尤其是在想要串权夺位的栗郡王面前,他不能表发现的比这类乱臣贼子还差。
李启天将目光投向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秦槐远。
“秦爱卿,你怎么看?”
被点到名字的秦槐远上前一步,行礼道:“回圣上,臣以为此番京城大乱以及南北的叛乱都是早有预谋的。鞑靼与南燕必定暗中有所联络。”
秦槐远说话时,讨论的众人便安静下来。众人都知道他素有“智潘安”之名,都想从秦槐远口中听到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
李启天也站起身来,负手站在御阶之上,“秦爱卿言之有理。那么爱卿有何对策?”
“回圣上。臣以为,为今之计,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逐个击破为上。若两面应对,我大周虽有精勇悍将,却怕粮草不足,战线拉的太长,对我朝也并无好处。”
李启天颔首,笑着问道:“那么你觉着这逐个击破,要先以哪一方为主?”
第六百四十三章 安排(三)
秦槐远不过沉思片刻便道:“回圣上,臣以为北方鞑靼之事应当视为首要。鞑靼人肖勇善战,乌特金汗的能力不容小觑。大周北方的土地是咱们的根据地,一旦京城失守,咱们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所以京城是坚决不能丢。
“然朝廷现在国库紧张,大周的将士们虽然悍勇,却也不可能饿着肚子打仗去。是以南燕的事便只能暂且从缓,先稳住南方,将左右的精力都用来对付鞑靼才是上策。”
“秦爱卿所言甚是。”李启天连连点头。
其余大臣们也都纷纷点头。
既然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