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堂归燕-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太君当即捶胸顿足的哭了起来。
二夫人也跟着摸了泪:“周朝卑鄙,百姓愚昧,就相信了那等传言,可苦了咱们家宜姐儿!她才及笄之年,难道就只能带发修行一辈子了?”
孙氏仓惶的抓住秦槐远的手:“老爷,您快想想法子啊,宜姐儿该怎么办啊,我苦命的宜姐儿!”
一家人都期盼的看向秦槐远,经过几番大难之后,秦槐远这个家主的地位更加稳固,也更得信任了。
秦槐远凝眉,道:“先不必惊慌。皇上让宜姐儿带发修行,赐道号玄素,但僧录司中并未录名,赐的又是皇家别院,将别院临时改了个名字罢了,可见宜姐儿的身份,只是个居士。”
众人闻言稍微冷静了一些。这才回过味儿来。
道门各派传承不同,各道派门下分为“出家”和“火居”两种道士。
出家的道士需居住在宫观,奉斋戒,忌婚娶,如当初的刘仙姑便是这种。
火居的道士则自由的多,可住道观,也可散居,可持斋戒,但婚娶自由,正如许多道门就是讲究子承父业,父子传承的。
秦槐远冷静的分析,让众人都彻底冷静了。
“看来,皇上是对宜姐儿不死心。”沉默许久的三老爷皱着眉道,“若成心不许宜姐儿婚嫁,皇上大可以逼迫宜姐儿出家,可皇上却只叫宜姐儿做个居士。这就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正是如此。”老太君闻言也放下了心,转忧为喜的道,“这么说,皇上吩咐将皇家别院改成了玄素观,为的也是近水楼台了?这么说皇上对咱们家宜姐儿是有心的,只是碍于百姓的意愿才不得不如此?”
秦槐远却不似老太君这般开怀,“这并非什么好事。若皇上真得逞,宜姐儿成什么了?顶着居士的身份修行,暗中却成了皇上的外室?我秦蒙的女儿怎能允许这般对待。”
孙氏咬牙切齿,双眼通红的道:“皇上这么做法,也不怕人寒心吗?他这是摆明了贼心不死!”
“老大媳妇,慎言!”老太君严厉的呵斥了孙氏,“皇上岂能是随便这样议论的!”
孙氏却不退缩:“咱家嫡出的女儿都要被迫去做外室了,我做母亲的难道不能生气?”
“你这个傻媳妇儿哟!”老太君拉过孙氏的手拍了一下,“你不想想,那可是皇上啊!如今皇上被迫下了这种旨意,对咱家宜姐儿那可是天大的委屈了。皇上对咱们家也一定会心存亏欠,到时定然会想尽办法弥补的。咱们家遭受如此多的灾难,蒙哥儿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啊,如今好容易得了这样翻身的机会,这分明是一件好事。”
二夫人闻言垂眸,不予置评。
她与老太君想的差不多。只是说白了,他们这是为了讨好皇上,为了得皇上的歉疚和补偿,默许将秦家的女儿给皇上当外室去了。这种话当爹娘的说出来尚且会觉得对不住女儿呢,何况他们这些亲属?也只有老太君能开的了这个口了。
三老爷素来不得老太君宠,又经历了丧妻丧子之痛,如今对尉迟家的统治可以说早就意见很大,听闻老太君此言,当即就不满的道:
“母亲这话说的不妥当,咱家宜姐儿是嫡女,是大哥唯一的血脉。给皇上做外室那也是不入流的身份,这也太欺负人了!何况大哥朝堂上沉浮多年,地位已及,难道还需要靠卖女儿来稳固地位?”
二老爷也点头。
若是要他的女儿来做这种事,莫说是嫡女,就是庶女他也是不愿意的。
老太君被气的面色发白,强辩道:“身为秦家的女儿,平日里家里养活着她,也因她的存在而遭了灾,如今能为家里做事了,难道不该她做?”
所有人闻言都看向了老太君,随即又去看秦槐远和孙氏的面色。
孙氏大怒,刚要开口,却被秦槐远摆手拦住了。
秦槐远面沉似水的道“母亲的话,儿子听明白了。母亲是在怨宜姐儿?可你要知道,当今是乱世,以儿子在朝中的地位,遭遇别国的刺杀洗劫是迟早的事,宜姐儿只不过是被迫担负了这个名头罢了。前儿有大周人来,往后就难保不会有鞑靼人来,说不定高句丽和倭国也会插一腿,难道每一次刺杀,只要外人说是为了咱们家谁来的,那就怪谁?”
“蒙哥,你……”
“说到底,是我无用,带累全家,从前能共富贵,如今共患难到底有人心不平。”
“大哥,你不要这样说。”三老爷焦急的道,“这件事不怪任何人,要怪就怪周国的皇帝。”
老太君面红耳赤,想不到秦槐远竟会这么说。
秦槐远道:“宜姐儿的事,我会想办法解决。母亲若是抱着想让宜姐儿不明不白去伺候皇上的心思,那便是还怨怪儿子为家里招来了灾祸了,若是那样,儿子也不敢再带累家人,就只能带着妻女搬出去。”
父母在,不分家。
所以忍无可忍的秦槐远才说自己搬出去,并不提析产。
这不犯礼法,也不触孝道。
但说出来也与分家无异了。
“大哥!”二老爷和三老爷都急了。
二夫人和秦嬷嬷等人也十分惊讶,想不到秦槐远为了秦宜宁,一怒之下竟然都能说出这种话来。
老太君又是气又是羞恼,拍着桌子道:“好,好,你是为了你女儿什么都不顾了!我不管了!你们的事我都不管了!”
虽是暴怒,却也退步了。
秦槐远这才缓和了神色,道:“母亲放心,我不会让我的女儿不明不白的伺候任何男人,也不会让她受委屈的。”回头对孙氏道,“你去告诉硕人斋伺候宜姐儿的人,带上宜姐儿惯常用的东西,带上行李,稍后随我去皇家别院。”
“皇上无旨,咱们能去吗?”孙氏有些担忧。
秦槐远严肃的道:“皇上说让宜姐儿修行,没说不让家里送东西。”
“是。”孙氏心中大定,“老爷,妾身也想同去。”
“嗯,那就一道去。”
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家别院
秦槐远带着孙氏一道离开,直奔硕人斋而去。
老太君想着方才秦槐远怒气冲冲的模样,甚至竟为了秦宜宁说出要搬出去这种话,心里一阵说不出的委屈,抓着二夫人的手又哭了一场。
她从前最喜欢伶俐嘴甜的小儿媳,如今小儿媳却已经去了,老太君的心腹就变成了善于倾听的二夫人。
总之她最看不上的还是孙氏。
二老爷和三老爷见老太君拉着儿媳说大嫂的不是,对视一眼便躲了出去。
——
硕人斋中,孙氏一边抹泪一边带着婢女为秦宜宁收拾行礼,闲谈之中就将今日的情况说了,引得秋露和冰糖都跟着气的不轻。
秦槐远叫上寄云在院中说话,将事情仔细与寄云说明之后,道:“宜姐儿在别院住着,虽有一百名道姑为徒儿同住,但那些毕竟是陌生人。且皇上的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宜姐儿去是住自己的院落,与那些人是分开的,所以,她的安危我很是放不下。”
寄云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侯爷是担心皇上会不时造访?”
秦槐远便点了点头。
皇上造访,会发生什么事就很难揣测了。
寄云气的面色涨红,真恨不能告诉王爷去,叫王爷直接宰了狗皇帝算了!
秦槐远又道:“还有,宜姐儿单独住在别院,目标显然更加明显了。万一有人刺杀,怕是不好办,我回头会去请求皇上增派护卫,至于宜姐儿身边,还是要多劳你与穆公子了。”
寄云受宠若惊,行礼道:“侯爷千万不要这般客气,真是折煞奴婢了。奴婢保护姑娘,是奉命行事,更是奴婢心甘情愿。”
寄云对秦槐远的为人十分佩服敬重,想了想,便低声道:“侯爷大可以放心姑娘的安危。奴婢今日就逾矩给您交个底,前些日府中出了这一场事,将王爷吓得魂飞魄散,自责不已,特地拨了身边四名精虎卫前来,先前姑娘住在府里,四名精虎卫一直都留在周围。”
“精虎卫是王爷身边的近卫,是从虎贲军之中选出的精英,人人都是以一敌十的高手,姑娘在皇家别院住,这四位大约也会想办法乔装改扮去别院的。至于穆公子,他是江湖人,又是生面孔,留在姑娘身边不会引起人注意,是以王爷才留他在明面走动。”
“穆公子的武艺,比精虎卫又要高强许多,这么与您说,就是我们王爷,使足十成力气,恐怕也只能与悠闲状态之下的穆公子勉强打个平手,穆公子人又厚道,所以王爷才放心请他来帮忙。”
秦槐远点了点头。
虽然这些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可是听寄云说了出来,他依旧不能不感慨了一句,“原来逄小王爷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也是让他费心了。”
寄云笑道:“王爷对姑娘一片真心,哪里会不用心。”
“既如此,宜姐儿在皇家别院住下,我也可以放心了。”秦槐远沉吟片刻,又道:“我稍后去觐见皇上,给宜姐儿送一些护卫过去,你就叫了精虎卫,混在我选的护卫之中一并进去便是。这样光明正大的过了明路,行事也方便一些。至于身份,就说他们是我从江湖上重金聘请来的拳师。若有人再细问,你告诉他们不必多说,叫那些好奇的人直接来问我。”
“是,侯爷思虑周全,这样再好不过了。”
寄云对秦槐远的行事赞叹不已,正因有这般聪明果断又知书达理的父亲,她家姑娘才能这般优秀吧?
二人说话之时,孙氏那边已将行李整理好,冰糖和秋露也将日常所需的东西都装上了车。
秦槐远便吩咐人备车,与孙氏一同将秦宜宁的婢女和常用物件都运向了别院。
皇家别院坐落于京都内城之中,与皇宫距离并不远,在皇宫西北方向临湖而建,是一座十分华美的园林。
进入别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湖水,汉白玉拱桥飞凌湖上,对岸背靠两座青山,亭台楼阁,背依青山,面朝碧水,雕廊画栋十分华贵。湖四周修了极为奢华的花园,汉白玉铺的小路在花丛碧草之间蜿蜒。微风吹来,湖堤上杨柳依依,飞鸟盘旋,令人心旷神怡。
孙氏看着马车外的景致,难过的低声道:“不愧是皇家别院,景致虽好,可这不是给宜姐儿做了个金丝牢笼么。”
“事已至此,也只能看宜姐儿自己如何随机应变了。她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些事情必然能够处置的好。”秦槐远道。
“希望如此。宜姐儿行事像你,也亏得像你,我才能放心。”孙氏摇着头,“我这个做娘的没用,没能给闺女过上好日子,从前的对待她算不得好不说,还经常给她气受,还误解她。前儿我母亲与嫂子他们临走之前,还特地在嘱咐过我一些事,若是我母亲不说,我竟不知道宜姐儿背着我帮我扛过那么多的麻烦。我真是,愧对这孩子。”
孙氏说着,眼泪便又滚落下来,她连忙拿了帕子去擦。
秦槐远叹息,安慰道:“日子还长着,这危机总有过去的一日,咱们只盼着日后,你还愁没有对这孩子好的一天?”
孙氏闻言吸了吸鼻子,这才不哭了。
到了那华贵的亭台楼阁之前,一行人才看清楚这建筑的恢宏庞大,莫说是住进去一百个道姑,就是再来三百也住得下。
此时已有道姑在里面走动,又有宫人在布置前殿,将殿宇改成道观的模样,人们忙活的热火朝天。
秦槐远带人与管事的大太监说了一声,就绕过前殿所在的院落,进了二道仪门,走了一段的山路,来到了已经健在山上的后院。
此处景色很好,因地势高,视野也开阔。后院门前安排了护卫,等闲人不能上山来,是以秦槐远也是费了一番口舌才让侍卫放行的。
一行人进垂花门到了院中,入目的是一大片宽敞的汉白玉平台,繁华的紫藤花架垂下层层叠叠的紫色,将后头的二层殿宇妆点的极为华贵。
秦宜宁一身白衣,肩上披着一件蜜色的袄子,正抱着二白坐在摇椅上,凭栏望着山下的风景。两位宫女和两名内侍一左一右侍奉在她身后。
“宜姐儿。”秦槐远见女儿如此悠哉的模样,终于放下心来,不免有些好笑,“此处风景好吗?”
秦宜宁闻声回头,见是父亲和母亲带着她的婢女来了,欢喜的一下站起身,虽然眼中澎湃的愉快之情就要满溢出来,可人却依旧稳重的先行了礼。
“登高望远,果真不同凡响。这里往后就是玄素观了,母亲倒是可以常来上香。”
第二百四十二章 税粮
孙氏见秦宜宁没有第一时间迎上来与她说话,再看她身后的宫人,便知现在不方便,就只挤出一个笑容来,道:“皇上亲自下旨安排的玄素观,香火必然会很好。”
皇上顺从民意的消息,相信不出半天就会传的天下皆知。
到时候百姓心中必然大感安定,对皇帝会更加赞许,对这座玄素观也会更加信服。
只要一想到秦槐远方才在家中的分析,皇帝不但利用此事赚取了名声,还能够将秦宜宁拘在这金丝牢笼之中随时准备近水楼台,孙氏就替自己的女儿不值。
秦宜宁这时已吩咐杏雨和拂雪。
“我的婢女来了,如今已经将我的东西都带来了,往后就留他们在这里服侍便是。你们也可以现在就回宫去了。”
杏雨、拂雪、小宁子和小杨子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就没见谁能够直接将皇上吩咐送来的人撵走的!
“回玄素真人的话,皇上的意思是让奴婢们服侍真人。”
秦宜宁唇畔绽出个冷笑:“皇伤让我带发修行,身边还带着宫人服侍,这像话吗?如今我家里已经送了人来陪伴,便不需要宫中之人服侍了。我要在此处清修,也着实用不到这么多人伺候。你们若是怕皇上怪罪,大可以与皇上说这是我的吩咐。”
她已经要被迫住在这里了,要是身边不能留自己的亲信,反而要带着这些外人,那也太过憋屈了。
四人都是见识过皇上对秦宜宁的喜爱的,也见识过这位有多大的本事,能让皇上当面惩罚了伺候多年的林淑妃,也能将皇上气的暴跳如雷偏偏还舍不得动她一手指头,这样一个人物,他们可开罪不起。
想通了这一点,四人就给秦槐远、孙氏和秦宜宁行了礼退了下去。
秦宜宁便笑着将二白交给秋露,笑道:“你们来了,我才能过的舒坦,你们先去安置行李,我与父亲和母亲说说话儿。”
“是。”
秋露、寄云和冰糖都提着包袱进了屋。
秦宜宁就请秦槐远和孙氏在阁楼一层的正厅之中坐下吃茶。
孙氏见没了旁人,握着秦宜宁的手眼泪不住的往下掉,口中不断的道:“委屈你了,委屈你了。”
秦宜宁原本在宫里煎熬了几天,身子非但没好,反而还更严重了,加上要应付皇帝和宫里的那些人,早就心力交瘁,如今听着孙氏的话,心里一酸,眼泪险些落下来。
她眨了眨眼,强行将泪意憋了回去,这才笑道:“母亲别为我难过,这也没什么好委屈的。如今情势就是如此,皇上没一怒之下杀了我,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能保住性命,其余的大可以从长计议。”
见秦宜宁神色之中是与秦槐远如出一辙的冷静是从容,孙氏很是动容的点头。
秦宜宁看了看左右,就吩咐刚刚理好行李下楼来的寄云几人,“你们去外头守着,在周围留心一些。”
寄云、冰糖和秋露就知道秦宜宁是有要紧的话要与秦槐远和孙氏说,便点头退了出去。
秦宜宁确定无人偷听,这才低声道:“父亲,我这两日在宫中听说了一些事,不知你在外头是否有所耳闻。”
“什么事?”秦槐远仔细回想,并未想到有什么事。
秦宜宁道:“我是听皇上的乳母焦嬷嬷说的,今年各地税收的粮食被太上皇半途都吩咐人转手卖了,粮食根本就没有运进京都城来,可有此事?”
因为太宗皇帝开国之时推行了银票来代替大额金银的流通,用来减少金银等在流通之时会产生流失,所以这些年来,银票是最为通用的货币。
但是因银票贬值,且银票的成色新旧直接影响到了同样面额银票的价值,是以朝廷的税收,都是收取粮食的方式来进行。
如大燕朝这般居在南方富庶之乡,每到税收时,运送税粮的货船都会挤满刚口,马车都会挤满京都的。
今年的税收时间还没有到,许多地区的粮食还没有收成。可是太上皇在还没有禅位之前,就又增加了几个税种,不但将京城附近的所有百姓和商人都盘剥了一遍,全国的老百姓,也给加重了一层的赋税。
可想而知,今年的符水这样重,税粮也必定比从前多,赶上今年天灾人祸,百姓们也只会更加水深火热。
而秦宜宁听焦嬷嬷私下里与杏雨几个人聊天时候说过。
太上皇提前收税且提高了赋税,收来的粮食竟然给卖钱了。
秦槐远听的瞠目结舌,又惊又恐。
“宜姐儿,你这个消息属实吗?”
“十之八、九是真的,我是听皇上的乳母说的。宫里私下里的谈资都是出自身边之事,皇上那日据说与太上皇吵起来了,有人听见,说今年税收的粮食没有运送进来。”
秦槐远凝眉道:“可是户部的人说,再等半个月税粮便能到了。为父先前得知这个消息,便想劝阻太上皇了,这种剥削民脂民膏的事情,身为皇帝怎么下得去手?可转念想,战争进入到后期,虎贲军将京都宫围的严严实实时,这一笔税粮说不定能起到大作用呢,要知道太上皇增税后,今年税收的粮食若是囤积在京都城里,能足够全城的军兵和老百姓,在围困的状态下吃上三年。”
“三年?”秦宜宁惊讶的道:“这么多!若是有这些粮食,京都必定能够坚持下去,虎贲军十万人虽然肖勇,但是他们的军需补给线太长,而且周朝初开国,接手的是北冀国的烂摊子,连年征战之下国库早就空了。若是咱们有能吃三年的粮食,就不必担忧大周人不退兵了。”
“是啊。可是你所说的若是真的,事情就不妙了。”
秦槐远食指一下下扣着桌面,半晌方道:“这件事我知道了。回头我去求皇上恩典允许我派遣侍卫前来保护你时,一定会将此事弄个清楚的。”
秦宜宁担忧的道,“太上皇那个性子,如此轻易的就答应禅位了我就觉得奇怪。他大肆剥削民脂民膏时,我还想,身为一个皇帝,这样做未免太难看了。如今看来,他竟将税粮都卖了换钱,恐怕还是为了给自己留退路。”
第二百四十三章 要逃
二人都是聪明人,话不必说尽,意思就已经清楚了。他们都明白,太上皇所谓的这个后路有可能是什么。
孙氏虽没大听懂,可她也不大在意朝中之事,便只陪坐在一旁。
秦槐远与秦宜宁又聊了片刻才道:“为父还要入宫面圣,便不多留了。你在此处要好好的。”
孙氏有些不舍的蹙着眉,“宜姐儿,你伤势还没好,一定要好生将养着,年纪轻轻的可不要坐下什么病根才是。若是短缺了什么,就差遣人回来告诉我,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
“母亲,我知道。”秦宜宁感动的搂着孙氏,脸颊贴着孙氏的肩膀撒娇的蹭了蹭。
来自于孙氏的母爱,她得来不易,所以格外的珍惜。
她在孙氏耳畔低声道:“母亲,您在家好生照顾自己,对待老太君谦让一些便是了。我出了这件事,老太君怕是要憋闷一阵子的,您别与她正面相对。”
孙氏暗想女儿果真料事如神,也不与她说老太君已经都闹了一场了,免得她烦心,就只摸着她的长发道:“你放心,如今家里已经这样了,大家只管安生的过日子便是了。”
“那就好。”秦宜宁略微沉吟,又低声道:“母亲与曹姨娘也不要冲突,她的来头不简单,我不在家,您万事都要小心,多与金妈妈商议,也可以背地里去请教秦嬷嬷。秦嬷嬷揣摩老太君的意思是最准的,您多问问她。”
“好,好。”孙氏的心里又酸又涨,她从前到底是有多不懂事,才能让女儿在外头也这般的不放心?
秦槐远见妻女拥抱在一起,耳鬓厮磨的说着悄悄话,他的眼神也变的格外的柔和。
他虽不知秦宜宁对孙氏都说了什么,可看孙氏那动容的表情也猜得出几分,
她们就是他今后努力的动力,是他的奔头啊。虽然对朝政失望,对皇家失望,但是有她们在,他的人生也不至失去方向。
秦宜宁将孙氏和秦槐远送到了垂花门。
秦槐远便笑着道:“这十位拳师是为父请来的高手,专门保护你的安全的。往后就留在你这里供你使唤。”
“多谢父亲。”秦宜宁笑着点头。
原本守着二门的御前侍卫便有些为难:“秦太师,此事未经皇上的准许,我等也不敢擅自允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