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重生记_六月浩雪-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卢二老爷回来了。这段时间卢二老爷忙得都没时间回家了。这次回家,是因为他知道女儿回来了:“秀儿今日回来跟你说了什么?”昨日韩高回京,今日秀儿回来,肯定是说了什么。
  卢二夫人神色一僵,说道:“能说什么,不过是跟我说了两句体己话了。”卢二夫人其实一直都想让卢秀去西北,可是丈夫以外面太乱不同意。得不到丈夫的帮助,国公府又那个样子,她哪里敢让女儿带着外孙离开京城。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盗匪四起,若是没有安排妥当让秀儿带着两个孩子离京,哪里还会有命在。
  卢二老爷也不生气,将外套脱了交给丫鬟:“我已经得了消息,韩建明旧伤复发如今在望县养伤不能回来。”说完这话,坐下来后又继续问道:“说罢,秀儿过来找你做什么?”
  卢二夫人知道是瞒不过卢二老爷了:“老爷,秀儿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女婿在西北,她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京城哪里有好日子过?秀儿虽然是嫁出去的姑娘,可那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老爷,你就让秀儿离京去西北找女婿吧!你让她呆在京城,岂不是让她等死。”
  说到这里,卢二夫人眼泪刷刷地落下来:“老爷,我是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这一辈子也享够了福,就算今日就死了我也没有怨言。可秀儿还年轻,两个外孙还那般小,总得给他们条活路。”
  卢二老爷有些无奈,说道:“我又没说不送秀儿离开京城,之前没答应,是时机未到。”
  卢二夫人听到这话,都忘记哭了,问道:“什么时机?”
  到这个地步,卢二老爷也不再瞒着卢二夫人了,说道:“韩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了解,之前若是卢秀带着孩子离京城,上面那位如何会善罢甘休?人还没走出京城大门,韩家一干人全部都下狱,到那时候我们想救都救不了。现在却不一样,叛军马上就要打来了,皇上自顾不暇,也就不会在意国公府的这一干老弱妇孺。”
  卢二夫人擦了眼泪,说道:“你也不早点跟我说。”害得她还埋怨丈夫心狠,连女儿跟外孙都不顾了。
  卢二老爷说道:“你别多想了,我会安排妥当的。”说完,就出去找卢老爷子了。
  卢老爷子虽然快七十岁了,但身体还很硬朗。在卢家,卢老爷子相当于定海神针了。
  卢二老爷说道:“爹,我想让翰儿跟着秀去西北!”卢翰是卢二老爷的嫡次孙,今年十二岁。自幼习武,是颗好苗子。
  没等卢老爷子开口,卢二老爷就解释道:“我想让翰儿去找建业,跟着建业呆在榆城,不掺和外面的事。”呆在榆城,会相对单纯一些。
  卢老爷神色难看地说道:“你不相信你大哥能守住四川?”若是相信大儿子,也不会将曾孙送到西北去,而是应该送到四川去。
  卢二老爷说道:“爹,大哥什么性子你最清楚了。四川如今叛乱四起,只内乱就让他应接不暇,再有外敌很难守得住四川。”卢博达打仗很厉害,每次叛乱都被他镇压下去。可老百姓被盘剥得太厉害活不下去,这个问题不解决,卢博达杀再多的人也不能阻止老百姓造反。也因为杀的人太多,卢博达在民间的名声不大好。
  卢老爷子说道:“你就这么好看云擎跟韩氏?”
  卢二老爷沉默了一下说道:“爹,我已经得到消息,西北如今是云擎管军务,韩氏主政。韩氏主政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谁都知道西北缺水,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多修水坝水渠,可是却从没人去做过,而韩氏是第一人,若是成功,西北必定会富足起来的。”
  卢老爷子问道:“你就没想过,万一韩氏跟云擎拿翰儿威胁刚哥儿,那怎么办?”卢翰是卢刚的儿子,拿儿子去威胁老子这招还是很管用的。
  卢二老爷说道:“掌控四川的是他大哥卢博达,不是卢刚。用翰儿威胁不了大哥。韩氏是聪明,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卢老爷子眼神犀利地说道:“你就这么肯定韩氏会让卢翰呆在榆城?”听到卢二老爷说玉熙欠了他一个人情。卢老爷子终于知道了,他这个儿子是想拿翰哥儿赌一把了。
  卢二老爷点头道:“对,我就是在赌。若是成功了,卢家也许还有振兴的希望。”至于失败了会如何卢二老爷就没说了。说起来卢二老爷也是相当郁闷,当初他让卢林去西北的时候,就是想着多留条退路的。结果他大哥却很不满,以缺人为由上折子将卢林调到四川了。要不然,何至于要现在这般费力。
  卢老爷子说道:“燕无双此人性子暴虐喜怒无常,又对皇上跟宋家人恨之入骨。他攻占了京城很可能会大开杀戒,你将孩子们都安置好。”卢家世代忠于皇帝,肯定不会被燕无双所容的。
  卢二老爷见他爹不反对,心头一松:“爹,我准备让骆水贵送了秀儿去西北。”
  卢老爷子沉吟片刻后说道:“让老麦驾车,他也算是老把式了,由他驾车路上会少些颠簸。”这个老麦可不是车夫,而是卢老爷子的贴身护卫,武功非常高,平日里都是跟着卢老爷子进出的。
  卢二老爷有些迟疑,说道:“爹,这不大妥当?你身边可离不的麦叔呀!”这个麦叔比卢老爷子年轻很多,今年也只有五十七岁。
  卢老爷子说道:“就这么定了。”
  三日以后,卢秀就坐着卢家的马车。因为事先都打点过,出城非常顺利,没遇见一点的刁难。
  一行人也没去灵山寺,直接去了秋氏的陪嫁庄子古树庄。见到韩建明派来接应的人,卢二夫人才将话说透。
  卢秀万分惊讶:“娘,爹要我带翰儿去榆城?为什么?”她去西北,是因为丈夫在榆城。可侄子跟着去西北做什么?要去也该去四川。
  卢二夫人说道:“你爹让翰儿跟你去榆城,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秀,翰儿就交给你了,你以后要好好照顾他!”虽然不知道丈夫的用意,不过孙子能离开京城,她还是很高兴的,留在京城,很可能会有性命危险。现在有些门路的,都想方设法的离开京城。留下来的,都是走不了或者没能力离开的。
  卢秀点头道:“娘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翰儿的。”
  韩高说道:“二夫人,长话短说。天色不早了,我们还得赶路。”天黑了就不能赶路,虽然说他们护卫也不少,但毕竟还带着孩子。
  ps:为‘幸福的girl’的打赏加更,谢谢亲的慷慨。


第702章 祸害


  燕无双攻破葫芦岛的消息,迅速传到京城。
  玉辰得了这个消息,面色有些白:“葫芦岛离京城八百里都不到。若是昼夜行军,最多五天就能抵达了。”
  桂嬷嬷这会也没主意了,内宅的事交给她没问题,可是外面的事她就不懂了:“王妃别急,等王爷回来问问。“
  玉辰忙说道:“去二门等,王爷回来立即告诉我。”若不是敬王没发话,她都想打包袱揍人。现在的京城,太危险了。
  半夜的时候,敬王回来了。不过敬王是来跟玉辰交代一些事情的,并不是回来睡觉的。
  玉辰听到敬王要去前方打仗,整个人摇摇欲坠:“王爷,为什么要你去打仗?又不是没人可用了?”现在这个情况,去前方打仗,等于是送死,到时候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是好。
  敬王抓着玉辰的手,压低声音说道:“你别慌,我去前方打仗反而能赢得生机,留在京城才是死路一条。”
  玉辰没明白这话的意思。
  敬王也没跟玉辰解释,说道:“你放心,临闾关易守难攻,燕无双不可能越过临闾关。”临闾关,也就是山海关,有着天下第一关的美称。
  玉辰自然听说过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临闾关,可这临闾关再险峻,若是内有接应的人,也是挡不住叛军。
  时间紧蹙,敬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跟玉辰解释:“我走了以后你就好好地呆在王府,哪都不要去。哪怕是皇后召见你,你也不要去。”
  玉辰这个时候也没空想其他,说道:“你放心,你走后我就装病,哪都不去。”这事肯定没她想得那般简单。
  敬王收拾了几件衣裳就走了,走之前道:“你好好在家照顾琰儿,等我回来。”
  玉辰含着泪水点头道:“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琰儿。”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哪里舍得出一点的闪失。
  敬王带着一干亲随,连夜出了京城,前往临闾关。
  桂嬷嬷走进来说道:“王妃,这可怎么好?”这打仗太危险了,而王爷又从没打过仗,去了战场,很容易出事。
  玉辰咬了咬牙,说道:“我们做好离京的准备,若是情势恶化了我们就离开京城。”她可不愿意等着叛军打来。不是玉辰自信,而是她名声在外,到时候落入叛军的手中,必将生不如死。
  桂嬷嬷说道:“王妃,也许有转机也说不定?”敬王将身手好的护卫全都带走了,这个时候离开王府反而更危险。
  玉辰说道:“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不独玉辰,韩国公府的人也都在着手准备离开。秋氏望着叶氏头上的水晶蓝宝石簪,说道:“等出城的时候,不能佩戴任何的首饰,记住了吗?”戴这么贵重的首饰,那就是明晃晃的告诉别人,她们是有钱人呀!
  叶氏点头道:“好,走得时候我不戴任何的首饰,都放匣子里。”
  秋氏见状摇头说道:“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带,我们是逃命,东西越少越安全。”带的东西多,马车也跑不快。
  叶氏面色一白,说道:“娘,什么都不带这么一大家子的人,我们在路上吃什么呀?”银票都已经作废了,不带金银那还能带什么。
  秋氏说道:“只带一些金银,等出了京城有明儿安置,吃用这些不用我们担心,等到了西北,有玉熙在,也饿不着我们。”
  叶氏犹豫了片刻后说道:“娘,四妹是好,可也不能事事都指靠四妹呀!”叶氏觉得,等着别人给,不如自己有。
  虽然去投奔玉熙,但也不能样样指靠玉熙。叶氏有这个觉悟,秋氏觉得很欣慰:“这个你不用担心,明儿肯定是有成算的。”韩建明之前借了十万两银子给玉熙。有这笔钱,也算有些底气。
  顿了一下,秋氏说道:“钱是要准备的,万一有什么变故没钱也不成,但不能用匣子装。我不是让你去银楼换了些金叶片、金珠子吗?将这些东西缝制在衣服内,路上也许用得上。”麻烦的是现在是夏天,若是冬天缝在夹袄里挺好的。
  叶氏忙点头道:“娘,我回去就弄。”
  秋氏又问道:“我让你准备的粗布衣裳都准备好了吗?”见叶氏点头,秋氏说道:“我们出去的时候就穿这些粗布衣裳,那些金叶片金珠子都缝制在这些粗布衣裳里,这样也看不出来。”不能佩戴金银首饰,同样也不能穿绫罗绸缎,这些都是招贼惦记的东西。
  叶氏忙点头:“我知道了娘。”
  见叶氏点头,秋氏说道:“回去就给七七跟昌哥儿他们换上粗布衣裳。”秋氏的用意是先让两个孩子穿两天习惯下,要不然等到出京的时候再穿,肯定不习惯,大喊大叫的,也会惹人主意。
  秋氏嘱咐了叶氏不少的人,听得叶氏一直点头,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古话真没错。
  首饰都不能带走,古董字画更不可能带了。叶氏花了几天的功夫将府里那些特别昂贵的古董字画挑拣出来,趁着半夜众人都睡着了,跟秋氏还有大管家韩勇等心腹一起将这些东西全部都搬到了密室里。
  望着二十多箱子的东西,叶氏有些遗憾地说道:“娘,其实还可以再多放些东西进来。”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公府存了不少的好东西,再加上婆媳三人的嫁妆,再装二十箱都没问题。
  秋氏摇头道:“这些东西能保存住就不错了。”这二十多箱子东西有八箱子的首饰。其中秋氏的占了四箱子,叶氏跟卢秀的各两箱子。不说那些古董字画,只这些首饰就值几十万两银子了。
  走出了密室,看着密室的大门紧紧地关闭。众人又将入口做了一番掩饰,然后才回到长乐院。
  秋氏对着韩勇说道:“国公爷的人一到,我们就出城。这几天,一定不能让外人看出任何的破绽。”
  韩勇点头说道:“老夫人放心,府邸里的事我都安置妥当,不会让人看出问题的。”自韩建明去了西北以后,国公府就闭门谢客,除了采买处的,其他人都不能外出,所以,倒不担心消息外泄。
  有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第二日,一直不归家住在别院的老国公韩景栋,狼狈地回府了。
  秋氏知道韩景栋回来,叫了李妈妈:“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别院逍遥快活的韩景栋,这个关口回来肯定是有事了。
  如秋氏所预料的,韩景栋会回京还真是出事了。那别院是在郊外,如今外面乱糟糟的一片。那别院又名声在外,就被人惦记上了。昨晚,一群歹人就进了别院,也是这些歹人是为了图财,光去抢东西了,才让韩景栋逃出了别院。
  韩景栋受到这样的惊吓,当即就病倒了。不管韩景栋如何不着调,叶氏也请了大夫给他诊治。
  安置好韩景栋,叶氏过来见了秋氏,说道:“娘,现在公爹病着,我们该怎么办呢?”
  秋氏有些无奈地说道:“他是明儿的爹,总不能丢下他不管吧!”夫妻感情再差,也不能丢下韩景栋在国公府,她们自己逃走,到时候,儿子肯定是要背负骂名了。
  叶氏低下头,没有说话。叶氏对韩景栋是非常不满的,她这个公爹只知道吃喝玩乐,外加添乱。不过,叶氏是儿媳,再不满她也不能说出来。
  李妈妈等叶氏走后,跟秋氏详细说了下这件事:“老太爷出手阔绰,早就引得有心人得注意了。如今世道乱了,自然有人盯上了别院。”不说别院在郊外,就是在京城他们也都是战战兢兢的。
  顿了一下,李妈妈和索道:“老夫人,老奴说句逾越的话,我们离开绝不能带着老太爷的,要不然,这一大家子都别想活了。”李妈妈呆在国公府这么多年,对韩景栋很了解,这就是一个享乐惯了吃不的一点苦头的主。这去西北上千里的路,那艰辛就不用说了。李妈妈可不认为韩景栋能受得住这样的苦,到时候,肯定要拖累所有人。
  秋氏如何不明白,只是她也有所顾虑:“他若死在别院也就算了,可他现在还活着。既然活着就不能不管他,要不然让建明如何做人。”背负一个不管亲爹死活的名声,儿子这一辈子也就完了。
  李妈妈心里骂了一句,真的是祸害遗千年,怎么就没死在别院呢?死在别院,不什么事都没有了。
  秋氏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只老太爷一人回来了吗?那怜姨娘呢?”怜姨娘这些年一直在别院,照顾韩景栋日常起居。
  李妈妈摇头说道:“不大清楚。不过别院已经被烧了,怜姨娘怕是死在了别院里了。”
  秋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怎么也是跟了他这么多年的女人,结果有事的时候韩景栋就只顾着自己逃命,压根不在乎枕边人的死活。幸好她早就对这个人死心,这些年也是指靠着儿子。
  ps:第二更在九点左右。


第703章 逼迫


  两天后,在望县的韩建明就得了消息。韩建明一脸苦闷,说道:“看来,我得亲自回一趟京城了。”原本韩建明是派了另外一拨人去接韩景栋,让他从另外一条路去西北。韩建明认为,人分得越散越安全,可惜韩景栋打乱他的计划。
  赵先生说道:“国公爷,你回了京城。一旦被扣,就出不来了。要不,我去接了老夫人跟夫人她们来。”
  韩建明犹豫了片刻后说道:“我跟你一起去吧!到时候你进京,我在外面接应。”
  到了京城郊外,韩建明就得了一个消息。说燕无双放下话,要求皇帝跟宋家的人以死告慰桐城的十几万英灵。
  赵先生不明白,说道:“皇帝叛国的名声坐实了,太子又有何资格坐上龙椅?于家到底在筹谋什么?”这让赵先生有些看不懂。当爹的无德,子嗣自然也没资格上位了。
  韩建明摇头说道:“太子坐不坐得上那把龙椅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于家的权柄。”太子姓周,不姓于。
  赵先生说道:“国公爷的意思是,于家不准备让太子上位?”这个他还真没想到。
  韩建明摇头说道:“福建跟湖南那边也都反了。不管谁上位,都改变不了天下已乱的局面。”
  赵先生说道:“国公爷,从京城到西北有千里之远,带着那么多的家眷,能平安抵达西北吗?”到了西北就安全了,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可问题是如今天下大乱,这路上都是打家劫舍的土匪盗贼,带着一群女眷太凶险了。
  韩建明淡淡地说道:“人数不会太多的。”韩建明压根就没想过将所有人都带去西北。只想着将秋氏跟叶氏还有两个儿女带走。至于姨娘跟庶子庶女,他是没准备带离京城的。这么远的路,路上又不太平,带了一堆的女人跟孩子,那不是找死嘛!不过韩建明也不会放下他们不管,都给他们找好了去处。只是是否能避过灾祸,那就不得而知了。
  赵先生听到这话,放心下来。若是将姨娘跟庶子庶女都带上,那肯定要被拖累了。
  而此时,坐在金銮殿龙椅上的皇帝,正望着下面一干的文武百官,神色很平静,好像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死亡:“相爷领了这些官员到金銮殿想做什么?想造反吗?”
  于相淡淡地说道:“老臣哪里敢做这样大逆不道之事。老臣只是想知道燕无双呈交的证据是否属实,当年桐城事变皇上可参与其中?”燕无双,这次可是将那些信都送来了,皇帝就是想抵赖,都抵不了。
  皇帝面无表情地说道:“朕早就知道你跟燕无双那叛贼勾结在一起,致使军粮送不到前线,给燕无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你这么做,不过是想要扶持一个听你话的傀儡,何必装得如此大义凛然?”
  于相面不改色地说道:“老臣只是想知道事实的真相。”于相,是想站在大义的位置上。
  皇帝目光落在于相的身上,说道:“朕说没有,你也不会相信。你带了这么多人,不过是想要坐实了朕的罪名。既然如此,朕成全你。”
  见皇帝竟然都不反驳,于相心头划过不好的预感,皇帝可不是这般好说话的人,事出反常必有妖。
  玉辰正陪着儿子说话,侍琴跑了进来,说道:“王妃,不好了,皇宫起火了。”
  玉辰将周琰交给乳娘,疾步走出了院子,走到王府最高的楼台眺望远方,就见皇宫的方向浓烟滚滚。
  玉辰看了一会,冷静地说道:“回去。”敬王不在,敬王府得消息都比较滞后。但玉辰却敏锐地感觉到,皇宫起火,皇帝十有八九是出了事了,这个时候,王府肯定是不能呆了。
  前脚到主院,后脚就听到了钟声。听到这钟声,众人就知道皇帝驾崩了。
  大管家急匆匆地到了后院,将刚得到的消息告诉了玉辰:“王妃,金銮殿着火,皇上跟上朝的不少大臣都被烧死在里面了。”
  玉辰脸都白了:“金銮殿怎么会着火?”
  这个时候也没时间深究这个问题了。大管家说道:“王妃,你收拾一下换洗的衣物,我送王妃跟世子爷出府。”
  玉辰忙问道:“去哪里?”其实玉辰刚才也想离开,不过她是准备等天黑再走,白天走,太显眼了。
  大管家说道:“王妃,王爷已经寻了一个妥当的地方。一旦京城有什么变卦,就送王妃跟世子爷到那地方暂避。”
  玉辰也顾不上太多,说道:“你等一下。”进去将近一刻钟,玉辰才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走出来的时候,玉辰完全就变了一个人,穿着一身粗糙的衣裳,用一块灰色的头巾抱着头发,脸也有些蜡黄。这走出去,绝对没人知道这是敬王妃。而周琰,也换了一身灰扑扑的衣裳。不过玉辰只给他换了外面的衣裳,里面的没换,要不然,这衣裳穿在身上,哪里受得住。至于桂嬷嬷,也是一副老妪的模样。
  大管家见状很满意,说道:“王妃请随我来。”玉辰只带了桂嬷嬷跟侍琴两个人离开,其他人都留在王府。
  金銮殿着火,在里面上朝的官员死了大半。不过于相福大命大,逃过这一劫。只是因为吸入了大量的浓烟,加上于相的年龄也大了,人还在昏迷之中。
  于大老爷找着幸存下来的礼部尚书尹敏才,问道:“金銮殿的火是谁放的?”于家大老爷今日没有上朝,是于相让他处理另外的事务。要不然,未必有他爹的幸运。
  尹敏才手都发抖,说道:“火是皇上让人放的。”谁也不知道,皇帝竟然想要将他们全部都烧死,到现在,他都还没回魂。
  听到火是皇帝放的,一旁的于春昊默然。他也猜测到这火是皇帝放的,除了皇帝没谁再有这个本事了。
  于家大老爷不可置信地说道:“怎么可能是皇帝放的火?他是怎么放的火呢?”皇帝身边有他们的人,皇帝若有异动他们早就知道了。
  于春昊说道:“爹,现在追究这个没任何意义。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后续处理好,发生这样的事,京城肯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