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耕读人家[科举]-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蓁心里松了口气,等程氏走进正屋,他也刚想回房休息,忽然程氏又走了出来,叫住他,道:“二毛,这几年在王府,在南京,你……你是不是遇到什么更中意的姑娘啦?”
  林蓁听了双颊一热,摇摇头:“娘,我……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说罢,他一转身,回到屋里去了。
  难道古代的人真的成熟的这么早吗?林蓁坐在案前,被程氏的想法逼得有点抓狂。不过十三岁在现代也不小了,虽然不至于谈婚论嫁,但春心萌动总是有的。那么他呢?他到底想不想和孙家结亲?除了他所说的那个理由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什么别的原因,让他拒绝了程氏的要求呢?
  林蓁慢慢的将自己从南京带来的东西收拾妥当,躺在床上,他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眼前一会儿是月儿的笑脸,一会儿又是她递到自己手中的几颗桑果。然而当这一切颜色变得越来越淡的时候,他眼前似乎扫过一片挑金的裙角,上面绣着几朵盛开的忍冬花……
  又过了几天,林蓁从前在乡里社学的朋友们结伴来他家看望,林蓁从他们的变化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些当初还是和他一样在社学里念着“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现在有不少已经承担起了家里的重担,成了大人,那些当时年纪就长他几岁的,成家立业,甚至有了孩子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朋友看到林蓁之后的眼神也十分惊异,林蓁和他们变得不一样了。从安陆州回来的时候他年纪还小,如今又去了一趟南京,懵懂的孩童成了少年,已经隐隐约约有了大人的样子。他们再也不敢叫他二毛,都恭恭敬敬喊一声“林秀才”。
  到了下午,先前和林蓁颇为要好的柯轩也来看他了。柯轩告诉林蓁,虽然他家人觉得他读书读的不错,想让他去考科举,但他更希望继承祖业学医。他对林蓁说:“阿蓁,我对当官什么的真的不感兴趣。况且你看咱们镇上,根本没有几个像样的大夫,家家都信神婆,不信我们这些行医的人,往年疫病横行,村民们都不肯服药医治,不知道有多少人枉死,所以我就想好好的研究医术,将来治病救人,这样不好吗?”
  林蓁心想,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于是便鼓励了他几句,又道:“其实朝廷也设有太医院,还有惠民药局,南京的太医院每逢灾疫之年都会向百姓发放药物,救治病人,若是你将来能考入太医院供职,说不定你父母就会同意你从医了呢?”
  两人说着话,忽然门口一响,原来又是月儿来了。昨天程氏的提议涌上心头,林蓁看着月儿的时候不禁就有点不自在起来,幸好这时候莹儿跑了出来,又拉着月儿到屋里去玩了,林蓁这才松了口气。
  他回过身正想跟柯轩接着说话,却发现柯轩白皙的脸变得红通通的,林蓁看看屋里,又看看柯轩,试探着问道:“阿轩,你十四了吧?你家里给你说亲了吗?”
  柯轩一听这个,把头低的更低了,道:“阿蓁,你问这个干吗,还没有呢?”
  林蓁点了点头,“哦”了一声,柯轩忽然小声问他:“月儿……月儿经常到你家里来玩吗?”
  林蓁更加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点了点头,道:“是啊……”
  他话音刚落,柯轩脸上就露出了一丝失望。林蓁赶紧又道:“不过她都是来找莹儿的。莹儿小时候,月儿就很喜欢她,莹儿也喜欢她这个姐姐,这两年我不在家,听说她们两个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了,就像亲姐妹一样呢。”
  柯轩这时候才松了口气,道:“阿蓁,我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其实我家里也想给我提亲来着,可是我、可是我……”
  他犹豫了一阵,没说出话来。林蓁替他说道:“可是你喜欢月儿,是吗?”
  柯轩点点头,惊讶的道:“你怎么知道?”
  林蓁心想,你脸上都写着了,我能不知道吗,但他却只是笑了笑,道:“没什么,我是猜的。那你怎么不让你爹去孙家提亲呢?”
  柯轩又支吾了一会儿,道:“可是我觉得月儿更喜欢你 ,我比不上你,月儿肯定看不上我,况且如果你们两情相悦,我又何必让爹去孙家丢人呢?”
  林蓁摇摇头,道:“实话告诉你吧,我现在暂时还没有结亲的打算。我想,月儿也差不多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你为何不让你爹去提亲试试呢?你也不想眼看孙员外把她她许配给别人吧?至于月儿自己的心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是真心喜欢她,好好对待她,她又怎么会丝毫不为所动?更何况我没有觉得你不如我,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如果你将来成了一代名医,比起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吏,说不定你更能垂名史册呢。”
  柯轩听了林蓁的话,眼里闪烁着欢喜的光,过了一会儿,月儿出来的时候,林蓁对柯轩使个眼色,柯轩便开口喊住了月儿,对她道:“月儿,我想问你要些蚕砂,可以吗?”
  月儿疑惑的看看他,又看看林蓁,道:“蚕砂这东西,阿蓁这里应该有很多吧?为什么非要问我要呀?”
  林蓁和柯轩都愣住了,半天林蓁才结结巴巴的道:“哦,我家的蚕砂都被倒进池塘里喂鱼去了,阿轩是想着家家养的蚕都是有用的,只有月儿你是养着玩的,所以蚕砂肯定也没什么用处,对吧……正好给他……”
  柯轩赶紧道:“是呀,月儿,你知道吗,蚕砂其实是个好东西,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呢。正好有个患头痛病得病人需要,我就想来这里要一些。”
  月儿听了柯轩的话,似乎有了点兴趣,道:“原来蚕砂还有这么多用处呀,好吧,你跟我来……”
  眼看两人双双离去的背影,林蓁也陷入了沉思。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还是错,月儿对他真的很好,从一开始给他提供了桑基鱼塘这样的设想,到后来给他带来那些书,让他从中喜欢上了“三苏”的文体,大大提高了他做八股文的水平。可是他对月儿却始终都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他更希望月儿能够过一辈子安稳幸福的生活,却并不在意她是不是会和自己在一起……
  时光如流水,林蓁在山都乡的生活就这么飞快的过去了。冬季来临之前,他拿出家中存着的一部分钱,和薛中离一起将附近一个书院修葺了一番,开始在那里轮番讲学,果然,来听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仅是岭南,甚至还有北方的士子跋山涉水,到潮汕来听他们讲学。连阳明先生都给他们寄来了书信,对他们传扬心学的努力大加赞赏。


第58章 
  同时; 经由张桂堂安排,林蓁的哥哥林学北上苏州; 去看望他那卧病在床的老师去了。林蓁本来想和林学同去; 但一来他要备考乡试,二来家里总是还要有个人维持家业; 所以他只能恋恋不舍的看着林学和张桂堂一同离开了。
  谁知到了年底,林学捎来书信,说是他的老师病得重了; 他不能回家过年; 于是林家再一次过了一个不算完整的新年。晚上,林蓁又翻看起了林学留给他的那些画,看着窗外熟悉的院落; 他希望自己的哥哥能早点归来……
  一直到第二年三月,林学才回到家里。此时他的老师已经病故; 他看上去也比离开时更消瘦了些。林蓁帮他把他带回来的东西收拾妥当; 又留张桂堂在家中用了顿饭,席间,张桂堂忽然提到:“对了; 二毛,你猜我在苏州碰见了谁?好像是你那个二舅程老二啊!”
  林蓁吓了一跳,问道:“什么?你在哪儿碰见他的?”
  张桂堂道:“哎,说来也奇怪; 那位居士一病; 不少人倒都开始讨要起他的字画来; 大毛这孩子也真是个好人,在那里衣不解带的照顾他这位老师。有一天,就来了这么一个买画的人,是个小孩,这已经够稀奇的了,这孩子好像还瞎了一只眼,罩着眼纱……”
  林蓁一听就知道了,去的人看来是严世藩,他重生一世能未卜先知,肯定也知道这位名画师什么时候去世,而且他又喜欢这些好东西,想来是想去趁机收藏几样,难道程老二是和他一起去的?
  他连忙问道:“我二舅看见大哥了吗?”
  张桂堂道:“哦,这倒是没有,那孩子让他在屋外等着,所以我碰见了他,但他没看见屋里的你大哥,后来我进到屋里,发现那孩子倒是对你大哥有点好奇,缠着他问东问西的,我便卖给他几幅画,把他打发走了。”
  张桂堂走后,林蓁向林学问起此事,林学说那小孩只是问他叫什么,住在哪里,他觉得那孩子有些吵,就没和他说话,大概那孩子以为他是哑巴,又碰上张桂堂进来,就没再和他说什么了。
  这事把林蓁吓得够呛。后面一连好一段时间,他都没怎么敢让林学出门。当然林学本来也就不怎么到外面走动,无非就是在家里画画或者是到田里看看,山都乡的人们都和他相熟,谁也不会惹出什么事来。
  转眼嘉靖四年到了,这两年的时间里,林蓁各项属性虽然增长缓慢,但属性2和属性1还是各自升了一级。属性2升级的画面中他发现程氏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这让他十分担忧。虽然林毅斋死后程氏确实卧床了一阵子,但家里有林学还有林老太太,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慢慢好了起来。这回林蓁赶紧找到了柯轩,让柯家给程氏好好把了把脉,对她讲了些养生之法,程氏也一一照做,果然比先前又改善了不少。
  至于属性1升级时候的画面,林蓁就有些看不懂了。他看到的是居然是战争——战争对于现在的林蓁来说也不是特别陌生,他好歹经历过屯门海战和宁波的争贡之役,可眼前这两方士兵的打扮都和现在明朝不太一样,但他还是能看出来,一方是汉人,另一方是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有那么几回,最邻近的就是宋朝灭亡时候的事了。看着那些毫无抵抗之力的汉族士兵被骑兵们追的四处躲避,林蓁倒是想起了不久前在宁波海边亲眼所见的那一场战争,系统给他看着一幕的意义何在呢?
  林蓁很快就没功夫琢磨这些了,他要和翁万达、陈一松一同去番禺参加广东省的乡试。七月初旬,他们到达番禺的时候,那里的旅店已经被各地来赶考的士子定的满满当当的。三人费了半天力气,终于找了个地方住了下来。晚上他们在驿馆中闲聊,说起前些日子在宁波的经历,翁万达感叹道:“唉!如今兵备荒驰,就如同宋朝时一样,一旦有外族入侵,才知道国家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了啊!”
  一句话点醒了林蓁,他躺在床上想着最近几次系统给他看过的画面,风雨飘摇之中,明朝的处境和宋朝何其相似!虽然后面明朝又延续了百年,但这个朝代的生命力却从这一代已经开始一点点的流逝……林蓁几乎想了半夜,第二天一早反而更加精神奕奕,天还未亮,他们就收拾好考篮,往贡院赶去。
  明朝乡试共考三场,第一场在八月九日,考的是三道四书题,四道五经题。这七篇文章是乡试的重中之重,甚至有只要首场首篇做得好,就能中举人的说法。第二场则是在两天之后,八月十二,考的内容是一道“论”,五条判语,基本类似于公务员的文书写作。第三场则考经、史、时务策五道,考察士子们□□定国的见解。这样的设置原本是十分详尽的,只可惜到了明朝中期,因为考官判卷时间太短,第二场和第三场的文章几乎就是草草看一看,根本来不及一一阅过。林蓁却不这么想,三场都做的仔仔细细,不管有没有人看,他借着策论题目,把这段时间所思考的,所意识到的这个时代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认认真真在文章中写了出来,“尽人事,听天命”吧!
  三天的考试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强度上都跟高考有的一拼,考完之后即使是体力最好的翁万达也足足睡了一天才缓过劲儿来。不过乡试过后,满城的举子们就开始彻底放松,也跟高考考完还没放榜的时候一样,街边酒坊茶室里,尽是举杯畅饮,高谈阔论的考完乡试的举子。林蓁他们休息过来之后,也开始四处游览山水,等待着发榜那一天的到来。
  这段时间,林蓁也听到了不少朝堂上发生的事。两年前张璁、桂萼、席书和严嵩等人上疏为皇上父母正名,还未进京,朝廷群臣就气势汹汹,竟然想亲手将他们扑杀在入朝的左顺门外。幸好他们事先由席书安排,得到了掌团营禁兵的权贵之后郭勋的支持和保护,才安全入朝觐见了圣上。
  朱厚熜召见几人之后,便将张璁和桂萼委任为翰林学士,席书为礼部尚书,严嵩则任命为国子监祭酒,群臣本想在左顺门外再大闹一场,席书却记着林蓁的话,再次提醒朱厚熜尽早防备,宽厚处理,于是朱厚熜便将其中为首的几人,譬如杨廷和的儿子,前朝状元杨慎贬出了京城,但对退休在家的杨廷和仍然礼遇有加,厚待如旧。
  朱厚熜没有像前世那样和正德一朝的旧臣们撕破脸,但正因如此,张璁、桂萼也没有得到太大的重用。他们在翰林院里被众人孤立,离入阁遥遥无期。不过,在他们的帮助先,朱厚熜终于下诏将自己的父亲称为皇考,而先前的孝宗皇帝改称皇伯考,杨廷和已经致仕,其他的旧臣也贬官的贬官,离京的离京,整个局势彻底反转了过来,再也没有人敢对此说三道四了。
  总体上来说,林蓁对自己能通过乡试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至于名次他倒不是特别的在乎,想到明年的会试他就可以进京,见到几年未见的朱厚熜和陆炳等人,他有点期待,也有点惴惴不安。原先朱厚熜是世子,后来兴献王去世之后,朱厚熜就袭承了兴王的王位,那时候已经和他一个平民有着天地之别了,如今朱厚熜当上了皇帝,又经历了大礼议这一番腥风血雨,他,甚至还有陆炳,肯定都和之前不一样了吧,自己又应该如何面对他们呢?
  林蓁左思右想,心里也没有什么靠谱的答案。快到发榜的日子了,林蓁他们回到番禺,等待消息,这天他们正在屋里休息,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府衙里传召一位姓林名蓁的举子去见巡按大人。
  林蓁赶紧起身走出屋去,发现两个官差已经等在那里了。他赶忙道:“我就是林蓁,不知道巡按大人召我去有什么事情?”
  那两人的态度倒是很恭敬,只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事,但巡按吴大人是让他们来“请”林相公的,还说务必要快些把林蓁找到带到府衙里去。
  林蓁回头对满脸担忧的翁万达和陈一松道:“二位不用担心,我又没有犯下什么事情,随他们去看看便是。”
  说罢,他就随着差人来到了府衙。想不到差役把他领进旁边厅中之后,里面坐着的两位大人马上站了起来,仔仔细细向看珍奇动物一样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遍,然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道:“没想到他这么年轻!”
  另一人道:“不管如何,我对王兄你说过了,这位林相公将来肯定是会大魁天下的人哪!”
  他们说的都是好话,林蓁却仍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上前一拜,道:“敢问二位大人,唤我前来这府衙里,到底有什么事呢?”
  其中年纪轻些的一位官员站起身来,对他说道:“我是这广东的提学副使王世芳,这次在乡试卷子中读了你的文章,觉得你的文采十分出众,针砭时弊字字珠玑,忍不住就拿给这位巡按吴大人看,他看了以后也连声称奇。我们都以为你一定是一位年长沉稳的宿儒,想不到竟然是后起之秀,真是让人佩服之至呀!”
  另一位吴巡按也上前一步,道:“王大人出身江南名门世家,他向我推荐你的文章的时候,我还有些奇怪,心想到底是什么人做的八股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但我看了你的文章,才发觉果真与众不同,这样吧,我们想再试你一题,不知道你敢不敢当场作答呢?”


第59章 
  这……林蓁心想; 既然他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文章做的好,那为什么还要加试呢?但他没有和主考官讨价还价的打算; 马上就躬身一揖; 道:“请大人出题吧!”
  王世芳命人摆上笔墨,道:“我看你不禁八股写得好; 策论做的更是出色,你的文章议论义理分明,气势磅礴; 很有宋朝三苏的风采; 只可惜宋朝重文轻武,最终被金人所破,古人曰‘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你可知道宋代的抗金名臣李纲曾经上书陈首十事,你不如就以‘李纲十事’为题; 做一篇论给我二人看看; 如何?”
  事到如今,林蓁终于明白了系统给他展示的画面其中的含义,他估计; 上一世那位文曲星考乡试的时候,大概也被加试了这么一道题目吧。他还没有思考,脑海中甚至就已经浮现出了一些零散的句子,这大概是不属于他的记忆的一部分。只不过; 如今的他不同往世; 他经历过了更多的事情; 想得更多看得更多,这一篇论,他注定会和上一世写的不同。
  在两位大人的注视下,林蓁提起笔来,挥毫写道:“北宋的开国之君雄才大略,统一中原,结束乱局,开始的时候虽然励精图治,但正因为国力日益强盛,风气由简朴变成了奢靡,士大夫的风气也从仁德爱民变成追求一己私利,不再把国计民生放在心上。《孟子》中说,国家总是在困难中兴盛,在享乐中灭亡,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我看来,往往一个国家走向衰落,不是因为没有人可用,而是因为有能力的人太多,却个个都为了名利而争夺;不是因为君主太过软弱,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这个国家制定明确的方向。宋朝不是没有岳飞、李纲这样的忠臣、能臣,可他们却在朝廷无端的争斗中被弃而不用,他们的成就也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抹杀了,正如《论语·季氏》中所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两人站在林蓁身后看得出神,却见林蓁笔锋一转,接着写道:“如今大明上有明君主理政事,下有费阁老这样的老臣辅佐太平,然而前朝的积弊仍在,唯有君臣一心,才能及时将这些弊端一一剪除,理清内政,则清平盛世指日可待。前有李纲陈首十事,今日我林蓁也效仿先贤,斗胆续议十事,请二位大人一观……”
  两人又相对一望,见他洋洋洒洒继续往下写去,一篇论不到半个时辰已经写就,大半篇纸上还墨迹未干。两人拿来看了一遍,交口称赞,王世芳道:“今日我能为朝廷选拔你这样的人才,也算是尽到我作为提学官的责任了,实在是不虚此行啊!。”说罢,吩咐把林蓁的文章拿下去,传交众幕僚们观看。
  林蓁赶紧拜谢这两位大人,心想,这回自己的乡试应该算是真正结束了吧。果然王提学对他笑着说道:“林蓁,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吧,明年的会试,我等着你的捷报!”
  看来,自己的乡试确确实实通过了,林蓁又是一拜,走出府衙,忽然间觉得脚下有些发软。大概是刚才写文章时体力有所消耗,加上紧张,还好做的文章没出差错,两位大人看样子也算满意。他一出门,便见翁万达和陈一松等在不远处,上来就拉着他问东问西。当听说是加试了一篇文章之后,他们都连声说道:“从没听过这样的事,想来是提学大人对你做的文章满意,有意看看你的才华吧。”
  林蓁缓了缓劲儿,和两人一起往驿站走去,这时,他们头一次推断起了这次乡试中三个人的排名。陈一松道:“说实话,我觉得这次我的文章做的不是很好,或许不能中举了。不过没关系,我打算回去好好准备,三年之后再试一次。”
  陈一松的学问其实不错,林蓁听了有些意外,但也没说什么,问翁万达时,他倒是颇有信心,道:“虽然不能像阿蓁那样名列前茅,但若说那几篇八股,应该还能入得了考官的眼吧。”
  果然,三天之后揭案发榜,林蓁排在第六,翁万达也榜上有名。陈一松虽然落榜,却十分坦然,三人结伴回到潮州府,一县上下又为他们二人庆祝了一番。程氏、林老太太喜出望外,自不用提,整个山都乡摆了三天流水席,热热闹闹让孩子们欢喜了好一阵子,紧接下来,林蓁却不敢懈怠,马上准备起了入京会试的行囊。
  会试三年一次,在乡试之后的来年二月举行。二月正是京城春暖花开的日子,故会试又称“春闱”。
  穿越之后,林蓁一直都在“南方”生活,对于从前自己生活的北方,他反而从来没有去过。
  从广东到北京路途遥远,林蓁和翁万达商量了一下,觉得他们现在手头宽裕,可以早点进京候考,以免路上发生什么意外耽误了事。会试的程序和考试形式和乡试一模一样,也是分三天考,考试日期定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
  所以,两人在家中提前和家人庆祝了一下即将到来的除夕和新年,就匆匆忙忙上了路。一路上看着万家灯火,爆竹声声,林蓁只能和翁万达住在冷冰冰的驿馆里,只得自我安慰为了前程,少不得要做些暂时的牺牲。
  两个人也买了些酒菜对坐而饮,林蓁问道:“翁兄,我这两年心思其实没怎么在举业上,但这一路来也听了不少进京赶考的士子们议论,说是会试比乡试有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