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安陌上柳-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就是太娇惯任性了,因为花房不够宽敞就要把厢房拆了、膳房做的菜不合胃口宁愿不吃,连李晖都惊动了,最后把自己的庖者赏给了她。
正是因为娇惯丹娘的人是李晖,所以也没人敢说什么,就是对她有什么不满,也只敢压在心里。
廖氏哈哈大笑,“俗话说,天生万物,一物降一物,你没有办法,说不定驸马有办法降服她,你看看大公主,这几年跟崔驸马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谁不羡慕!”
惠氏感叹道:“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受了委屈娘家人都不能及时知道,所以嫁女儿的父母哭,娶媳妇的公婆笑……”
廖氏生了五郎,仔细一想,是这个理,又见蓁娘脸上的笑有些勉强,便转移了话题,问秦氏三郎可有书信回来。
秦氏突然被点了名,还有些茫然,片刻后回过神来,想起战场上的儿子,声音里充满了思念之情,“写了一封信回来,说自己很好,让我放心,还托我替他向你们问好……”
“那就好!”
廖氏很能理解她的心情,安慰道:“幸好他不上战场,刀枪也伤不到他,只盼着战事早些结束,大军早日凯旋……”
“三郎回来,宫里又要办喜事了!”
秦氏眼中的笑意止不住,萧氏眼尖,便笑嘻嘻问她:“等三郎回来也那太晚了,修容,是不是陛下和殿下已经在挑选王妃了啊?”
秦氏点头默认,而且看她的表情,她应该是知道许王妃人选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起来,秦氏既不肯定也未否认,问的急了,只道:“陛下还没做决定了,只是选了几个人,他说等三郎回来了再下诏~”
搞的这么神秘,大家的好奇更重了,慕容氏一边和萧氏说话,一边不动声色的观察蓁娘,话题都围绕着三郎,只因为如今他是陛下最器重的皇子。
而身为二皇子的生母,韩修仪此刻应该坐立不安吧!
慕容氏如此想到,脸上的笑意多了几分实在。
秦氏跟众人打着太极,谦逊而不让人觉得敷衍,一些人觉得三郎的王妃肯定是个不同凡响的,所以秦氏的态度才如此模棱两可。
齐氏和惠氏不由得把担忧的目光投向蓁娘,她脸上的笑容依旧从容,但从她捏着帕子不停摩挲的手指来看,此刻她的内心应该是翻江倒海了。
蓁娘确实感到不安,如果她是秦氏,李晖选了个出身一般的儿媳,此时她应该表现的很不满意,但若是选了个妻族得力的儿媳,为怕旁人闲话,就是再高兴也要收敛些。
不正符合了秦氏此时的举动么!
她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请安完毕后,她坐在榻上捧着汤婆子发呆,犹豫着要不要去暗地里查探一番,再给二郎和曹芳蕤传个信。
但还想到怎么查探,她忽然就想起前几日的事来。
常胜将军林常玉打的吐蕃人节节败退,松州刺史吴江泊用兵神出鬼没,这场战事不会超过两年,这是所有人都笃定的。
也就是说,最迟明年年底,三郎就要回来了,而等他一回来,被李晖委以重任是肯定的,同时他也要成亲了。
但二郎这边,他至今还没缓过来,曹芳蕤也没有好消息传来。
最让人担心的是,权娘几日前来见她,泪水涟涟的说起二郎和曹芳蕤如今的关系像掉进冰窟似得,二郎不去正院,曹芳蕤也不理他。
曹芳蕤是什么性子蓁娘知道,她认为问题一定出在二郎身上。
果然,权娘一脸不虞的提起顾氏,说二郎要么宿在前院,要么进后院只去她那儿,虽然顾氏也把他往外推过几次,但权娘还是看她不顺眼……
她劝过二郎,却被不耐烦的呵斥了一顿,他说:是他要去找顾氏的,责备顾氏做什么,要是自己实在想管闲事,不如回家荣养吧!
权娘想起这话就哭,蓁娘则气的心口直颤,奶母劝说他却是如此态度,真是要反了天了!
她横眉怒目让人把二郎叫来,准备了一肚子的教训,最后二郎却没有来,来的是李晖身边的内侍。
说奉了陛下的口谕,陵川王自然有他管教,就是陵川王妃也该由皇后立规矩,以后都不必修仪插手了……
蓁娘当时呆若木鸡,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这个不必插手是什么意思,等回过神来,已经泪流满面了。
她知道,李晖在怪她操心太多,恨不得替二郎走完人生,而现在,他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他不会允许这种行为再次发生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她如何能放下不操心,但容娘劝的也有道理:“……娘子能帮一时,能帮一世么?”
“武宗皇帝一直想废太子,崇康皇后去的早,永安侯府什么忙也帮不上,那时候,东宫门口罗雀,可陛下都能硬抗了过来,靠的就是自身的意志……”
“大王没受过这样的苦,自然比不上陛下,可娘子真的该放手了,他的路还是要他自己走,就是有人与他分担,那个人也是王妃,不是你!”
蓁娘闻言心如刀割,她对儿子的关心,却变成害他跌倒的那块石头,她一时无法接受,就成了如此郁郁寡欢的模样。
有时她觉得李晖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不该对二郎像对孩子一般,万事手把手教着来。
但有时又觉得气愤,子不教父之过,李晖凭什么把所有的问题都扣在她头上,他就没一点错吗?
思来想去,蓁娘想的头疼,赌气一般倒在榻上睡觉,爱谁谁,爱怎么地怎么地,从今以后她不管行了吧,大的小的,没一个人让人省心!
……
蒹葭院内,秦氏正在接待送五娘回来的慕容氏。
“……我刚一转身就碰到了五娘,幸好她没摔着,不然真是我的罪过……”
慕容氏诚恳的向秦氏道歉。
秦氏则摆手示意无碍,“五娘是什么性子我最清楚,肯定是她到处乱跑才冲撞了你,怎么会是你的错!”
慕容氏赶紧摇头,白皙圆润的小脸布满红晕,水汪汪的眼睛似一潭碧波,五娘坐在一旁吃点心,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
秦氏微微瞪了她一眼,“就知道吃,还不快跟庶母道谢,多谢她送你回来!”
五娘闻言乖乖的放下糕点,跑到慕容氏身边优雅的行了个礼,道:“多谢庶母!”
“不客气~”
五娘梳着丫髻,上面戴着一对珍珠发箍,莹莹珠光映射着脸庞也是珠玉般莹润,慕容氏看着就心生喜爱,拿了帕子轻柔的拭去她嘴角的芝麻屑。
末了,她搂着五娘问了几句话,态度十分可亲,秦氏笑眯眯的看着对面的俩人。
“听说美人的厨艺很好?”
秦氏跟慕容氏拉起了家常,慕容氏笑道:“算不上好,就是学了些上不得台面的技巧……”
“你别哄我……”秦氏压根不信,“你给阿郎做的那个梨汁拌苜蓿,都成了宫里最流行的一道菜!”
“能被阿郎赞扬,可见你的手艺之好!”
慕容氏腼腆的捏着手指,“不过雕虫小技,让大家看笑话了。”
秦氏见她如此乖巧的模样,嘴角扬起和煦温柔的弧度,“你太自谦了,凉拌苜蓿只是一道小菜,但难得的是你一份巧心思!”
“那些个鱼翅熊掌倒是大菜,可吃多了也腻味,不如这些新鲜的小食,开胃又爽口,阿郎自然喜欢了……”
她的话明明在说菜肴,但慕容氏总觉得暗含了其他的寓意,她本就是个心思敏感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话都要琢磨片刻,没意思也要扒出一层意思来。
看着秦修容笑意盈盈的模样,忽然她想到了什么,眼珠子微转,垂下脖颈喏喏道:“我进宫晚,也亏得夫人们和气娴淑,处处教导我,才不使我为家族蒙羞,可我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怕惹怒了陛下,连累了家人……”
“陛下说想看看我的手艺,不知夫人可否指点一二,我也不至于六神无主,怠慢了陛下……”
她看着秦氏,眼神有些忐忑不安,好像真的很担心这个问题。
要真是六神无主就不会这么说了,秦氏闻言抿唇一笑,手指细细抚摸着怀里一柄小巧的翡翠如意,眼眸中露出意味深长的审视。
她侧头对五娘的奶母道:“带她下去洗把脸,换件衣裳。”
奶母屈膝应是,拉着还有些不情不愿的的五娘离开了。
慕容氏更能肯定秦氏刚才的话暗藏深意,她微微的挺直腰,做出聆听的姿态,严阵以待……
室内只有一个眼观鼻鼻观心的段嬷嬷立在帷幔旁,秦氏轻柔的声音响起:“咱们都是服侍阿郎的,而且看着你就想起年轻的我,那时候我也指望着有谁指点我一下,如今你既然都说出口了,我岂有藏私!”
慕容氏的心狂跳不已,掐了掐手心不让自己泄露出激动的情绪,仿佛真的只是在请教一个问题那般单纯腼腆,“如此多谢修容!”
作者有话要说: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三十六计,来,造作吧~
第184章 家书

说了大半日的话,慕容氏见天色不早了,歉疚的表示该告辞了,秦氏倚在凭几上,柔柔笑道:“跟你们这些年轻人说话,好像我也变年轻了似得,以后有空就来坐坐,别拘礼,人就是越走才越熟悉的~”
慕容氏心中细品这番话,身子恭敬地行礼,道了叨扰后,踩着莲步退了出去。
她走出蒹葭院,忍不住回头望了眼被灯火照亮的门匾上三个大字,侍女玫娘扶着她好奇道:“秦修容跟娘子说什么了?”
慕容氏裹紧身上的裘衣,缓缓摇头,冬日的夕阳像个冰冻的桔子挂在天上,感觉不到一丝热气儿,主仆二人的身影被拉的长长的。
“玫娘,你觉得秦修容这个人怎么样?”慕容氏突然问道。
玫娘微微愣了一瞬,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秦修容……奴觉得她脾气挺好的,而且为人也低调,虽然陛下待她一般,但皇后很喜欢她!”
皇后喜欢她是真,但陛下既然如此重视许王,为什么对秦修容依旧淡淡呢?
换个角度想,陛下对韩修仪很是宠爱,但对燕王……不,对陵川王却如此严苛,慕容氏觉得陛下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
正徘徊在思绪中,玫娘疑惑的声音传来:“娘子,许王是不是会做太子啊?”
“谁告诉你的?”慕容氏下意识的反问。
玫娘摇头:“很多宫人都是这么传的……”
慕容氏蹙眉,严厉的斥责她:“你也知道是谣传,谣传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胡话,陛下都没下诏册立皇太子,宫人是怎么知道的?”
“我不管别人怎么传,咱们院子里绝对不许说三道四,立储是国家大事,就是我都不能闲话的,要是被皇后知道了,看不扒了你的皮!”
玫娘瑟缩了下身子,赶忙点头:“知道了,奴再不敢说这话了……”
慕容氏脸色微霁,一路遇见点灯的宫人们,她再次陷入沉思:陛下宠爱韩修仪,却没有爱屋及乌的扶持陵川王一把。
若说他属意许王,为何在秦修容那边却没个表示,难道说,他在乎的只有储君而没有其生母?
慕容氏越想越乱,摇摇头打算从头想,鼻子吸进冷空气,冷的她打了个哆嗦,突然电光火石间,她想起了:陵川王降爵……韩修仪被冷落……秦修容巴结皇后……许王的婚事……
她嘴里发出‘嘶’的一声响,满眼都是震惊,难道秦修容今天跟她说话的目的是……
正是寒冬凛冽,李晖坐在延英殿的书房里,交椅被底下的炭盆熏得暖暖和和,花几上的水仙花清新怡人,冲淡了炭火的烟味。
他正拿着两封信仔细翻看,一封是陇州八百里加急的奏表,一封是来自松州的普通家书。
李晖先拿起奏表,林常玉详细的陈述了目前的战况,吐蕃人虽适应严寒,但无论粮草还是饮水,都已经出现了缺漏,他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抓紧这个机会给吐蕃人重重一击。
至少三十年内,让他们不敢再犯!
吐蕃人贼心难死,大周开国六十多年,平均每五年就要跟吐蕃开战一次,除去中间因为公主和亲缔结舅甥盟约而和平相处了十年,其余时间都不算太平。
西域的动乱偶尔发生,李晖也想着要早点解决高句丽的问题,对于吐蕃,自然是希望打的他们滚回老家,再不敢来犯!
因此他提笔给林常玉下了谕旨,陇州战场一切都听他的指挥,望大军早日班师,百姓安乐。
接着他打开第二封信,笔锋已见风骨的魏碑体,这是李淳茜的字迹。
李晖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笑容,细细看去,只见微黄信卷上书:“不孝子淳茜恭请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盘桓京中十数年,从未如此远离过父母,儿心中甚为思念,虽有兄弟姊妹承欢父母膝下,然儿歉疚之心不减……”
厚厚的一卷信,李晖看的很仔细,见李淳茜说初到松州时很是激动,当夜他住在刺史府内,夜晚听见远处有兵器交加的声音,匆忙爬起来跟着刺史吴江泊去了城门处。
吐蕃人趁着大周军士酣睡之际准备攻城,然而吴江泊早有准备,他命人点了几口锅,里面温着水,然后泼在墙上。
夜晚温度低,水泼出去就结了冰,那些吐蕃人无法放稳云梯,就无法从上面进攻,气的破口大骂。
而李淳茜则十分好奇,他问吴江泊为何不早早的就用水泼墙,非要等到他们来才做呢!
吴江泊神秘兮兮的表示:待会儿有好戏看!
李淳茜对父亲道,他从未见过这么有趣的人,吴江泊说这话时要拿着一柄羽扇,差不多就是诸葛孔明的模样了!
直到三更,吐蕃人快要撞破城门了,李淳茜急的到处转悠,吴江泊依旧淡定,他笑眯眯道:可以收网了!
李淳业满脸不解,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城墙上的将士推着小车往底下扔冰块,那冰块有煮饭的陶瓮大小,每块都削的尖尖的,很快城门口就传来吐蕃人的哀嚎。
不远处严阵以待的约莫一千敌军很快就离去了,李淳茜大为遗憾,但吴江泊却告诉他,这不过是吐蕃人的一次试探,真正的打仗不会用所有的兵力去孤注一掷。
更多的时候就是像这样,你骚扰一下,我回击一下,书上所记载两军对峙的大场面,那得在无数次冲突后寻到一次机会,一击而破。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李淳茜觉得自己从书上学的再多,也不如实际经历一次,在吴江泊身上,他学到了很多用兵之术。
比如吴江泊明明有机会将敌军一网打尽,但他却在最后一刻下令停止追击,放任吐蕃残军逃走。
对于李淳茜不赞同的眼神,他是这么解释的:要是一下子就把敌军打跑了,他们还能保存一些实力,蛰伏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来犯。
但若是这样吊着他们,不全部歼灭,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就会继续飞蛾扑火般进攻。
如此一来,虽多费些时间,却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我方军士的伤亡,还能逐渐消耗掉敌军的兵力!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欲擒故纵嘛!李淳业悻悻的语气,让李晖看的乐不可支,哈哈大笑起来。
但李淳茜还写了,他在松州的日子,跟随在吴江泊身边看的越多,就越是佩服他。
比如吴江泊自己的长子是军队中的前锋,在一次浴血奋战中,失去了两条腿,至今都还在忍受伤口的折磨,看着实在可怜。
但李淳茜更为吴大郎的英勇所折服,那场交战,正是松州战场重创吐蕃大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他如此模样,父亲吴江泊每日处理完大小公务,还要抽空亲自给儿子敷药,与他交谈片刻。
没有怜惜,没有老泪纵横,只是拉家常般告诉长子,今日的酱油肘子味道不错,将士们吃的很开心……
还有他有一些事犹豫不定,想问问长子的意见……
就是这样,吴大郎非但没有一蹶不振,还凭借着坚强的心志活了下来,忘却了自己半身不遂的事实,为父亲领兵作战出谋划策。
李淳业告诉父亲,自己深受感动。
李晖看到这里,握着信卷陷入沉思,他记得吴江泊,这个人是太宗朝的进士。
先是在幽州做过三年的县令,然后调去妫州做司马,因他淡泊名利,为上司同僚不喜,在正六品下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七年。
直到武宗天应三年,他才被昔日的同窗,如今的吏部尚书钱正道举荐,而升迁至凤翔府果毅都尉,在天授四年,他又被任命为登州别驾。
后来受到郑国公陈其山的赏识,再次被举荐,被调至松州任刺史。
包括这次与吐蕃交战,也是郑国公向李晖保证,吴江泊这个刺史是有这个能力的,李晖也就半信半疑的让吴江泊这个刺史在松州抵抗吐蕃人的进攻。
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有这个能力的……
想到这里,李晖再看着李淳茜的描述,他突然就很想见见这个吴江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仅得到了郑国公的大力举荐,还得到了儿子的钦佩。
李淳业才十七岁,而且还为成亲,李晖是不会允许他上阵杀敌的。
因此李淳业在松州除了跟着吴江泊指挥打仗,就是跟着军士们同吃同住,他在信中细的说起了军营的生活。
吴江泊治下的松州,每年的粮食产量比前任刺史要多出一倍,这是个很可怕的数量,所以为了与吐蕃一战,松州的粮草准备的很是充分,而且还有不少百姓、商户自发的捐出余粮。
吴江泊没有矫情的拒绝,而是详细的记录在册,他说,无论如何,这样冰天雪地里,都要保证将士们吃饱肚子,否则怎么打仗。
因此李淳茜在军营中喝的是热汤,吃的是杂面蒸饼,每三日还会有肉食,而伤员吃的要更好一些,这一条条一句句,看的李晖是感慨万千。
他既为大周有这样爱民如子的官员而欣慰,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他才去了几个月,不论眼界还是思想,都跟以前的他有很大差别了。
吴敏拢着手站立一旁,看李晖不时皱眉,不时大笑,心中疑惑,也不知许王是说了些什么,李晖的情绪很少表现的这么高低起伏。
想起前两日,他跟皇后悄悄商议许王的婚事,吴敏不由得感叹,大家这次,是真的要放弃陵川王了吧!
……
李晖脖子有些酸疼,吴敏赶忙上前给他按捏,只听他道:“什么时辰了?”
吴敏眯着眼看了下刻漏,回道:“未初刻了!”
“唔……”
李晖慵懒的眯着眼,嘴角还有淡淡的笑意,他捡了几句无关紧要的事说给吴敏听,主仆二人都哈哈笑起来。
“今年过年,三大王就不能回来了,大家要不要送些东西去松州?”
李晖想了想,摇摇头,“他又没冷着饿着,再说出去看看是增长见识,不能惯着……”
吴敏闻言忙道嘴拙,李晖并不以为意,又道:“我记得上次慕容氏说要做什么汤锅子,今天天冷,我也想吃些热乎的,派人去通传吧!”
“是!”吴敏冲小内侍使了个眼色,那小内侍一溜烟的就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打吐蕃有两个战场,林常玉在陇州(陕西)作战,吴江泊在松州(四川)作战,李淳茜也在松州。
至于为啥不让他跟林常玉在一起,宝贝们应该能明白,李晖再喜欢三郎,也不会让他跟自己最重视的武将打交道~
第185章 爱慕

接到这个消息的慕容氏喜不自胜,打赏了小内侍一把铜钱后,一面吩咐人去准备食物,一面开始梳洗打扮。
只过了一个时辰,李晖的车驾就来到了晓风堂。
慕容氏站在门口,一袭竹青色小袄,下身穿着银朱色妆花缎长裙,身后侍女撑着一把桐油伞,头顶是乌漆的门匾,身旁是粉墙黛瓦,越发凸显她的俏丽颜色。
见着李晖,她眼中熠熠生辉,优雅的行了个礼,被李晖摆手制止,“起来吧,外面冷,你该多穿点才是!”
“是,陛下~”慕容氏甜甜的点头应了,乖巧的模样让李晖忍不住扬起微笑。
二人进了屋,宫人们忙碌起来,端茶的端茶,倒水的倒水。
慕容氏亲自挽起袖子为李晖净手,末了拿过旁边侍女端着小漆盘里的一个瓷罐,挑了指甲盖大小的香膏给李晖抹在手上。
“陛下,奴想着你应该不喜欢香气太过浓烈的膏子,便寻了古方做了这罐润手的膏子,里面有杏仁油、乳香、□□、珍珠粉、土茯苓等药材,闻起来也不刺鼻~”
“这冬日里屋里点着火盆,陛下又要写字,这个膏子用着最好不过了!”
说罢她满脸期待的看着李晖,李晖抬起头嗅了嗅,满意的点头,“的确气味清淡,既是你自己做的,可有名字没有?”
“没有……”
慕容氏红了脸,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那方子上并没有记载名字,所以妾也不知道它叫什么……”
她眼睛突然一亮,“要不请陛下赐个名吧!”
李晖有些犹豫,慕容氏撒娇的拉住他的衣袖左右轻晃:“陛下,你就赐个名吧!以后这方子妾再送给别人,说出去也好听些是不是!”
慕容氏今年二十一岁,而李晖已经四十三岁了,足足比慕容氏大了将近两轮。
有时候他觉得这些跟女儿年龄差不多的妾侍很幼稚,但有时也觉得她们天真娇憨,周身洋溢的青春活泼是后廷妃妾几乎已经没有的气质,所以对她们,李晖的态度也更加宽容。
见慕容氏如此小女儿态,李晖很是受用,嘴角高高扬起,想了想,便拿过慕容氏的手,在她手心落下三个字,“如璧~”
“如璧霜……”
慕容氏默默念了两遍,不由得联想起一句诗:“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是出自诗经卫风里的淇奥!”
李晖微笑着点头,慕容氏拿着小瓷罐细细审视一番,越念这个名字越觉得贴切。
“这膏子是给陛下使用的,正符合淇奥中歌唱的美男子,且这膏子色泽恰似玉璧,如璧这个名字取得真好!”
她满眼崇拜的看着李晖,李晖伸出手抚摸上她的脸,笑道:“我不过是借古人的话,你别给我戴高帽子!”
“不管怎么样,都是陛下取得好~”
慕容氏肯定的点头,眼中的情意呼之欲出。
宫灯散发着柔柔的光,李晖把她的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