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宫熹妃传-第10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泪水从弘历眼眶中落下,不是因为体内的痛苦,而是因为瑕月的话,他吃力地道:“对……对不起!”
  瑕月不住摇头,泣声道:“该说对不起的人是臣妾,皇上一心维护臣妾母子,臣妾却不问缘由地责怪您,甚至还说欲将后位还予皇上这样的话,臣妾……真的很对不起皇上。”
  “没有,是朕……不好!”弘历倚着她的肩膀,颤声道:“若朕……一早听你的话,处置了那个乔雁儿,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不过……也好,至少让朕揪出了高斌……还有方简,他们都死了,乔雁儿也被……皇额娘处了刑,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刑部,瑕月……没有人会再伤害你们母子,没有人……”
  瑕月用力点头,泪水不断从眸中滴落,“臣妾知道,臣妾都知道了,臣妾错怪了皇上,您原谅臣妾好不好?”
  弘历喘了几口气,努力挤出一抹扭曲的笑容,“你……是朕的妻子,朕为你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朕只怕自己……熬……熬不过!”没有人能够明白,他现在要保持清醒,不迷失在药瘾发作的狂躁中是何等痛若。
  “不会的!”瑕月激动地抱紧了他道:“之前那么多事情皇上都熬过来了,这次一定也可以;臣妾会一直陪着您,若……”她咬牙吐出绝决之语,“真的熬不过,臣妾就陪您共赴黄泉!”
  她的话如一把尖刀刺在弘历额头,令原本已经开始涣散的神智再次凝集在一起,激动地道:“不可以,你若有事,永璂怎么办?”
  “臣妾早就说过,不论生死,都要与皇上在一起,永不分离!”随着这句话,瑕月伸手绕过椅子,握住他冰冷粘腻的手,一字一句道:“若皇上不想永璂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就一定……一定要熬过去;臣妾还等着您再带臣妾与永璂南巡!”
  “瑕月……”弘历努力握住那温热的指尖,混着痛苦与感动的泪水再次划过脸庞,对于此时的他而言,死远比活着更简单,可是,他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盛京

  之后的日子,瑕月每日都会去养心殿,陪弘历一起度过那艰难的两个时辰,令人欣喜的是,五日后,弘历药瘾发作的痛苦开始逐渐缓解,并且一日少于一日,显然已是有了成效,只要继续坚持,不消多日,便可解除药瘾。
  胡氏与夏晴虽不知瑕月为何态度大变,但这样的转变无疑是她们所愿见的,就在宫中开始一切好转之时,盛京那边却是传来令弘历不喜的消息。
  弘历早在多日前下旨传诏弘晌入京,然后者接到圣旨后,却是迟迟不曾动身,说是身子抱恙,无法入京面圣。
  此事,弘昼也有听闻,所以在翌日早朝过后留了下来,拱手道:“皇上,弘晌此举,显然是知道自己遭了皇上疑心,怕一旦入京便难离开,所以蓄意拖延。”
  “朕知道。”弘历面色阴沉地道:“这段日子,密折不断呈送入京,除了之前知道的四府之外,又多了六府,其中不乏手握一省兵权的总督或是巡抚,能够收买这么多官员,可见弘晌已经密谋许久。”
  “皇上,既然弘晌不肯入京,还是让臣弟走一趟吧,不管怎么说,弘晌现在还是皇上的臣子,相信他不敢乱来。”
  弘历轻咳一声,冷笑道:“你相信他,朕却是一点都不相信他,朕会再下一道旨意传他入京,若然不肯,就是抗旨,朕便可以趁机罢其官位,废其兵权,不必再念什么兄弟之情。”
  弘昼皱眉道:“臣弟担心,事情一旦激化,弘晌会铤而走险,皇上刚才也说了,与他有关的人之中,有掌兵权者,一旦起乱,纵不能动摇根基,也会给百姓带来一场灾难,还是……”不等他说下去,弘历已是抬手道:“若他真要行叛乱之事,纵然你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说着,他叹了口气道:“该来的始终要来,趁着气候未成之时,将他除去,是最好的选择,至于那些督抚官员……”弘历露出一抹犹豫,撑着因为连日戒药而有些孱弱的身子来回走了几趟后,咬一咬牙道:“只要不随弘晌做乱,过往之事,一概既往不咎!”做这个决定,对弘历而言是艰难的,他不愿纵容那些官员,但正如弘晌所言,一旦战乱,首当其冲的,就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论王朝兴衰盛落,受苦的都是百姓,他既为皇帝,就是大清子民的君父,有责任护他们平安。
  弘昼思索片刻,道:“皇上宽仁,此举确可最大限度避免战乱,但弘晌手上那数万兵马……”
  弘历冷声道:“他若当真要战,朕就成全他,不过是区区几万人马罢了,他自己也不是什么领兵的奇才,兆惠、阿桂,哪一个都可带兵剿灭了他;朕倒要看看,有谁会帮他。”
  弘昼垂目道:“如今国泰民安,自不会有人随弘晌做乱,皇上坐拥数十万兵马,更不会惧他;但终归是一场战乱。”
  弘历冷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他并非是一个放不下的君主,能免则免,但若当真的免不了,就遣兵灭之。
  弘昼沉默片刻,道:“臣弟始终还是想走一趟盛京,就算劝不了弘晌,臣弟也有法子令他无法作乱。”
  弘历与他兄弟三十多年,弘昼稍一动心思,便已是看了出来,冷声道:“你想伺机杀了弘晌?”
  弘昼拱手道:“杀一人而免生灵涂炭,臣弟认为这件事值得一试。”
  “朕当然知道,但弘晌知你对朕忠心,一旦你孤身进入盛京之地,他必会对你不利;除非你带兵前去,但这样一来,两军就会开战,所以此法根本行不通。”
  “皇上放心,臣弟应付得来。”面对弘昼的一再请求,弘历态度坚决地道:“朕说了不行便不行,不许再议!”
  弘历话音未落,有太监捧着折子匆匆奔进来,急切地道:“皇上,盛京八百里急报!”
  不等弘历吩咐,小五已是从其手中接过折子呈至弘历面前,待得看完后,弘历脸色铁青地道:“好一个弘晌,竟然真的敢造反,还如此迫不及待!”
  “皇上,弘晌已经起兵了吗?”在听到盛京八百里急报之时,弘昼已经隐约猜到了奏折的内容,除了弘晌谋乱造反之外,没有事情值得动用八百里加急。
  “尚未起兵,不过近日多有异动,起兵怕是迟早的事。”弘历重重合起奏折,对小五道:“立刻传兆惠与阿桂入宫见朕。”
  小五正欲离去,弘昼忽地跪下道:“皇上,臣弟知道京城的兵马,仓促之间,三大营能用的兵马不足五万,调集其他地方的兵马需要时间,相较之下,弘晌却是准备充份,在各地兵马增援之前,咱们将会处于劣势,这对皇上,对大清皆极为不利,还请皇上允许臣弟一试!”
  弘历语气冰冷地道:“就算劣势,也不过是一时,朕耗得起!”目光扫过跪地不起的弘昼时微微一软,道:“朕固不愿百姓遭难,但同样不愿老五你有危险。”
  弘昼迎视着他的目光道:“臣弟答应皇上,一定会平安归来,所以还请皇上应允。”不等弘历说话,他又道:“前几日,江宁府发生水灾,受淹的百姓虽然不多,却有上千亩良田被冲毁,江宁乃是大清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江宁水灾,必然影响今秋收缴的赋税,令国库难以充盈,且皇上又刚刚拨了一百万两银子赈灾,此时动兵,实在不是上上策!”
  见他提及此事,弘历不禁有些烦燥,挥手道:“你说的这些,朕自然清楚,但……”弘历沉默片刻,叹然道:“能不动兵自然是最好的,但老五,不是朕不相信你,但是……弘晌狼子野心,他不可能听你的劝,而且盛京是他的地盘,你去等于羊入虎口,至于行刺……”他摇头道:“老五,你觉得弘晌会给你机会行刺他?”
  “臣弟相信世事无不可为,只看如何去做。”说着,他再次恳求道:“请皇上给臣弟一个为您分忧,为百姓消弥灾难的机会!”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全权指挥

  弘历被他说得有些动心,但思索之下,仍是摇头道:“话虽如此,但此事风险太大,万一你出了什么事,朕如何向太后,向裕太妃交待?”
  “太后与额娘那里,臣弟会亲自去解释,只求皇上应允!”见弘历不语,他又道:“臣弟说会活着回来就一定会活着回来,从小到大,臣弟何时让您失望过?”
  “你确实从未让朕失望过。”这般说着,弘历走到弘昼身前,沉声道:“老五,朕问你最后一次,你真的想好了吗?”
  弘昼毫不犹豫地点头,仰头道:“从小到大,四哥都护着臣弟,但凡得了好东西,从不忘记给臣弟一份,四哥登基之后,更是立刻封臣弟为亲王,许臣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这份兄弟之情,臣弟未有一刻忘记,如今四哥有难处,臣弟若袖手旁观,以后还有何颜面自称一声‘臣弟’?!”
  自从弘历登基之后,弘昼恪守君臣之别,不论人前人后,皆以皇上称之,四哥这个称呼已是许久不用,这会儿突然以此称之,不由得令弘历想起数十年来,他与弘昼一路扶持共行的岁月。
  许久,他俯身扶起弘昼,叹然道:“看来除非朕以皇帝的身份压你,否则你是不肯改变心意了。”
  “四哥应该清楚,这样做,对大清,对大清的百姓是最好的。”面对弘昼的回答,弘历沉沉叹了口气,“朕当然知道,朕只是担心你……”他拍一拍弘昼的手臂,神色凝重地道:“罢了,朕答应你,不过为保你安全,朕会命一百七十九名密探,全部随你去盛京,全力保你的平安,在你回京之前,由你全权指挥,不得违抗!”
  弘昼愕然看向弘历,自大清入关以来,皇帝手中就一直掌握着一群密探,除去皇帝之外,再无人知道这些密探的身份与具体人数,更不要说是指挥了;当年康熙爷在世之时,胤礽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可是对于密探之事,依旧只知一些皮毛,可见其隐藏之深;可现在弘历不仅让密探随他入盛京,还让他全权指挥,想来他是大清立国以来,第一个得此恩宠之人。一百七十九名,应该是密探的全部人数了,也就是说,在他回京之前,弘历将无密探可用。
  待得回过神来后,弘昼连忙道:“密探一向隶属于皇上一人,臣弟万万不敢差遣,至于臣弟的安全,皇上大可以放心,臣弟会带王府的护卫同去,不会有事的。”
  “你这次要去的是龙潭虎穴,区区几个护卫如何能护你周全。”说着,弘历重重拍了两下手,不多时,一个看不清面目的黑影出现在养心殿,扯着嘶哑的声音道:“奴才参见皇上,皇上圣安!”对于弘昼这位亲王,他连看都未看一眼,更不要说请安了,在他们看来,除却皇帝之外,亲王与乞丐并无区别,只要弘历一声令下,他会毫不犹豫地扭断弘昼的脖子。
  “两日之内,召回你手下一百七十八名密探,暗中保护和亲王前往盛京,除非你们所有人都死绝了,否则不可令和亲王有任何损伤,听清楚了吗?”
  密探头子眸中掠过一丝异色,自他为密探以来,尚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命令,不过他并未多问,依言道:“奴才遵旨!”
  弘历点一点头,再次道:“另外,在回京之前,你们所有人都听从和亲王指挥,但凡是他下的命令,皆不得有违。”
  若说弘历刚才的话令他有些惊讶,那么这一次,就是骇然失色了,急忙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自顺治爷创立密探营始,便立下旨意,所有密探皆只听从当朝皇帝之命,和亲王只是一个王爷,由他指挥奴才等人,实在有违顺治爷遣旨!”
  弘历眸光森冷地道:“你这是拿顺治爷来压朕吗?”
  密探头子听出他话中的怒意,连忙道:“奴才不敢,奴才只是觉得此事有所不妥,还请皇上三思。”他们掌握着弘历以及皇家太多的机密,只要指挥他们之人稍稍心存不轨,就会酿成一场灾难。
  弘历冷哼一声道:“总之依朕的话去做,记住了吗?”
  见他心意已定,密探头子只得依言答应,两日之后,他会带同所有密探,暗随弘昼去盛京。
  在弘昼准备退出养心殿时,弘历唤住他,神色凝重地道:“老五,你答应过朕的,一定要平安归来!”
  “臣弟遵旨!”待得退出养心殿后,弘昼来到慈宁宫,这几日裕太妃都待在宫中陪凌若礼佛,果然到了暖阁,裕太妃正在陪凌若眷抄佛经,他没有打扰,静静站在一旁,待得凌若抄完佛经,抬起头来之时,方才上前行礼,“弘昼给太后请安,给额娘请安!”
  “免礼。”凌若慈笑道:“何时进来的,怎么也不出声?”
  “弘昼见太后与额娘正在眷抄佛经,不敢打扰。”这般说着,他看向裕太妃,关切地道:“儿子前日来请安时,听得额娘说有些气闷,今儿个可有好些了,若是还难受,就传太医看看?”
  裕太妃温言道:“没事了,前日你走后不久,太后就替额娘召了周太医来看,几服药喝下,已是一点事情都没有了,你不必担心。”
  凌若笑道:“弘昼对妹妹真是孝顺,你随口一句话,他就牢牢记在了心里。”
  裕太妃示意宫人将抄好的佛经收起后,笑言道:“论孝顺,谁能及得上皇上,这么多年来,皇上处处想着太后,不让太后有半点心烦之事。”
  凌若笑一笑,转而对弘昼道:“怎么这会儿才过来,早朝不是早就已经下了吗?”
  弘昼稍一犹豫,垂目道:“回太后的话,臣刚才与皇上商议了一会儿盛京之事。”
  凌若眼皮微微一跳,拨弄着手中的佛串道:“是关于弘晌的?”杭州府那桩事,弘历曾与她提过,所以弘昼一提盛京,她便猜到了几分。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裕太妃

  “是。”弘昼应了一声,又道:“弘晌称病不肯奉召入京,另外……”他犹豫着不知是否该当着凌若的面,将事情说与裕太妃听,万一冒然说出,令凌若心有不快,以后怕是会有麻烦。
  凌若是何等样人,一见弘昼迟疑,便看穿了他的心思,当即道:“只管说下去就是了。”
  见凌若应允,弘昼不再迟疑,如实道:“臣刚才在养心殿之时,盛京那边送来八百里急报,弘晌……怕是要行谋逆之举!”
  凌若手一顿,旋即冷声道:“看来皇帝当年不该对这些人仁厚,弘晳如是,弘晌亦如是,一个个不思君恩,只盯着皇位,与他们阿玛如出一辙。”
  裕太妃摇头叹道:“真是有什么样的阿玛,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子,只可惜了皇帝一片仁心。”
  沉默片刻,凌若道:“皇帝打算派兵围弘晌?”
  “皇上确有此意,不过臣以为,一来,战事一起,百姓会受难;二来,江宁刚刚遭受水灾,国库一边要拨银赈灾,一边要支撑战事,实在有些艰难;另外此次水灾,冲毁江宁良田无数,势必会影响今年的税赋,所以臣以为,此时不宜行战事。”
  凌若颔首道:“你顾虑得很周全,但弘晌反叛之意已现,若不出兵,难道要由着他打到京城来向皇帝耀武扬威吗?”
  弘昼拱手道:“回太后的话,臣弟已经向皇上请旨,两日之后前往盛京,劝说弘晌收手,不要一错再错。”
  凌若眉头微微一蹙,盯着弘昼道:“弘晌筹谋多年,一心想要登上皇帝宝座,岂会因你几句话而放弃?”
  弘昼隐晦地道:“不管他答应与否,臣都绝不会让他有机会出兵。”
  凌若也好,裕太妃也好,皆是经历风浪之人,很快便听懂了弘昼言下之意,裕太妃神色顿时紧张不已,脱口道:“此事万万不可!盛京乃是弘晌盘踞之地,他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一旦你踏足盛京,他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待得说完后,她方才想起凌若尚在旁边,连忙垂首道:“太后,臣妾并非不想弘昼替皇上分忧,只是……臣妾只有弘昼一个孩子,若他出了事,臣妾……实不知该如何是好。”
  凌若温言道:“哀家也是做额娘的人,哀家明白。”说罢,她转头道:“弘昼,你并非冲动鲁莽之人,当知其中的危险,在哀家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必死之局;虽说此时开战,会造成百姓伤亡,且对国库压力颇大,但并非不可为之,你那法子实在不妥,还是莫要去了。”
  “臣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必死之局,弘晌自以为手握兵马,盛京之地,固若金汤,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人胆敢去盛行对他不利,只要他存着这个想法,臣便有成功的机会。”
  裕太妃急急道:“就算如你所说,此行也是九死一生,还是不要去的好。”
  “额娘放心,儿子心中已有万全之法,不会有事的。”弘昼话音未落,裕太妃已是道:“你休要骗额娘,这种事情哪有什么万全之法,你还是听额娘的话,不要去了。”
  在裕太妃话音落下后,凌若徐徐道:“哀家虽然也很想消弥这场战事,但也不愿见你置身于危险之中;这件事就此作罢,皇帝那里,哀家会亲自与他去说。”
  “太后!”弘昼急忙道:“臣既是皇上的臣子,亦是皇上的兄弟,不论于公于私,臣弟都该为皇上分忧,臣弟看得出,皇上其实并不愿劳民伤财去打这场仗。”
  “哀家知道你忠心皇帝,但你也该顾顾自己,顾顾你额娘,其实这些年来,你已经为皇帝做了许多,这一次,皇帝不会怪你的。”
  “相比皇上与太后待臣的好,臣做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停顿片刻,他又道:“请太后放心,臣一定会平安归来。”
  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凌若也不知该说什么,叹然道:“看来哀家说什么你都是不肯听了,罢了,由着你自己去吧。”
  闻得此言,裕太妃面露焦急之色,无奈碍着凌若,她有许多话不便说,好不容易熬到弘昼告退,她连忙起身道:“太后,弘昼后日就要去盛京了,臣妾有些话要叮嘱他,便先回去了,改日再来陪太后礼佛。”
  待得凌若答应,她与弘昼一起出了慈宁宫,待得走到僻静之处时,裕太妃停下脚步,神色严肃地道:“弘昼,可是皇帝逼你去盛京的?”
  弘昼一怔,旋即笑道:“额娘想到哪里去了,皇上怎会逼迫儿子,恰恰相反,他与太后一样,都不许儿子去,之后被儿子求的没办法,方才勉强应允。”
  裕太妃狐疑地盯着他道:“此话当真?”
  “儿子怎么会骗您,皇上待儿子一向都极好,隔三岔五就有赏赐下来,这些您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有那样的想法?”
  裕太妃神色微缓,道:“话虽如此,但他始终是皇帝,帝心难测啊。”说罢,她紧紧拉了弘昼的手道:“你听额娘的话,不要去盛京,那里实在太危险了,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你要额娘后半辈子怎么过?”
  弘昼安慰道:“儿子知道额娘是担心儿子,但此行当真不像额娘想得那么危险。”说着,他命随行的宫人退开数步,低声道:“皇上已经下旨,命一百七十九名密探全部随同儿子去盛京,暗中保护,另外皇上还许儿子指挥密探之权,这些密探皆精通隐匿、刺探、暗杀的技能,一人足以抵十人,有他们在,儿子一定会没事。”
  裕太妃闻听此言,露出惊讶之色,她也听说过这些神出鬼没的密探,除皇帝之外,无人知晓他们的身份,想不到弘历竟会让密探暗中保护弘昼,还听弘昼之命行事,看来他倒是真没有想害弘昼之心。
  想到这里,她心稍稍定了一些,盯了弘昼半晌,道:“你当真不肯听额娘的话?”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弘晌

  弘昼低头道:“请额娘恕罪,儿子答应额娘,一定会归来见额娘。”
  看到他这个样子,裕太妃无奈地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两日后,弘昼带着十数名护卫前往盛京,一同前往的,还有乔装成脚夫、行商、农夫的密探;京城离盛京不算近,不过他们日夜兼程,四日后便赶到了盛京。
  一踏进盛京,便能感觉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不到半个时辰,弘昼已是在街上看到三拨巡查的士兵了,街上的百姓皆行色匆匆,不敢过多停留。
  “王爷,可要属下去打听一下到将军府的路?”面对宁二的询问,弘昼笑笑,指着朝他们走来的一个中年人道:“何需咱们去打听,这不就来了吗?”
  说话间,中年人已经来到他们面前,拱手道:“卑职参见和亲王,王爷万安!”
  弘昼抬手道:“免礼,你是什么人?”
  “回王爷的话,卑职叫郑伯明,是将军府的文书,将军得知王爷来到盛京,极为高兴,特命卑职来迎接王爷。”说着,他侧了身子,恭声道:“王爷请!”
  弘昼点一点头,示意他在前面带路,宁二一脸警惕地在弘昼耳边道:“王爷,咱们入城不过半个时辰,这个盛京将军怎么就知道咱们来了,难道他会掐算不成?”
  弘昼冷冷一笑,低声道:“你没发现咱们一入盛京,身后就多了几条尾巴吗?弘晌到处收买官员,又怎么会忘了京城呢,本王来盛京之事,虽非人尽皆知,但知晓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怕本王刚一离京,他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就等着本王到呢。”
  听得这话,宁二面色一紧,“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