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宫熹妃传-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允禩不带一丝火气地道:“追封不过是一个仪式,最重要的是二阿哥心中怎么想,若是连这一声皇父都叫不出口,可见二阿哥根本没什么诚意。”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弘时一直在拿千里镜看底下的情况,唯恐那些密探突然窜上来。此刻听得允禩态度坚决不肯让步,他连忙劝英格道:“八叔待我恩重如山,又一向视我如亲子一般照顾,如今叫一声皇父也是应该的。”
见英格不说话,他朝允禩深揖一礼,唤道:“儿臣见过皇父,皇父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禩闭目听着弘时的话,他知道弘时只是敷衍,但依然很受用,皇父,若胤禛知道他的亲生儿子开口唤他皇父,以后还要追封他为真正的皇父,不知会是什么表情,想必好看得很,没有什么比让胤禛难受更让他开心的了,只可惜,这么好看的表情他看不到了。
见允禩一直不说话,弘时捺着心中的急切道:“八叔,人就快到了,咱们赶紧走吧,否则会被发现的。”
允禩依旧闭着眼睛道:“你走吧。”
一听这话,弘时连忙与英格一道从另一条山路离开,且将所有东西都带走,以免留下痕迹;至于允禩在原地站了很久,一直回味着那声皇父的滋味。
密探上来后,只看到允禩一人站在那里,虽觉得有些奇怪,但四下都没第二个人的痕迹,未再追查,只是紧紧盯着允禩。
另一方面,关于允禩的情况亦在不断汇集到养心殿,胤禛这次是发了狠心去查,全然没有姑息之念。
允祥也在,他在看过一份奏报后,奇怪地道:“皇上,那家古玩斋的东家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为何还要继续追查?”
“朕怀疑查到的那个人并不是古玩斋的真正东家,你想想,京城那么多家卖古玩的店铺,这家冒出来不过一两年的功夫,却跃然而上;而且做古玩需要丰厚的银子做支柱,而这个人以前不过是一个绸缎商人,开了几家店铺,他哪里来这么多银子做古玩?所以朕怀疑,在他之不后还有另一人在暗中cao控,说不定就是老八。”
“难道二阿哥真参与了福州的事?”允祥轻咳一声,抿茶润了润嗓子道:“太子爷可是他的亲弟弟,如何下得了手。”
“若知道顾念兄弟之弟,就不会有这么多阋墙之斗了。”胤禛往后仰了仰身子,有些疲惫地道:“朕与你还不是同样过来的,实在算不得稀奇。”
允祥摇头道:“可皇上一直对二阿哥耳提面命,让他要兄弟和睦,不可伤了兄弟间的情份,这么多年来,二阿哥多少该听了一些进去。”
胤禛闭目摇摇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苏培盛在外叩门道:“皇上,有密折呈请皇上过目。”
胤禛闻言立睁开双眼,沉声道:“拿进来。”
苏培盛捧着一个密匣子进来,恭恭敬敬地放到御案上然后知趣地退了下去。
当胤禛看完匣子里的密折后,倏然一拍御案道:“这么多天的功夫终于白费,这一次,朕看老八还怎么脱身。”
听着胤禛的话,允祥立时反应过来,道:“皇上,可是查到确凿的证据了?”
“你自己看!”胤禛将密折递给允祥,后者刚扫了几眼便明白胤禛为何会这样肯定,允禩确实做得很缜密,但百密一疏,终归是留下了破绽。
☆、第一千两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
福州因两批运粮船倾覆发生饥荒,闹得最后更是人吃人,满地皆可见白骨。当人为了饱腹而去吃任何不该吃的东西时,身体必然会有所反应,最明显的就是皮肤溃烂,浑身高热,有少人觉得这是上天给他们的报应,报应他们吃人肉。
不过福州的瘟病并不严重,只有少数人得,在弘历他们到福州后就差不多控制住了,不过这并不包括连江县在内。
连江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而那里得病的人也最多,允禩派去的暗卫虽然杀了那一千多人,但有几个暗卫却受了瘟病的传染,潜伏在体内,如今开始暴发出来,密探跟踪的那些暗卫,当中两个就开始出现身体溃烂的症状,并且找大夫看诊。密探问过大夫关于他们的诊状,确定与福州那些得病的灾民一样,均是皮肤溃烂,浑身高热。
在合起折子后,允祥微皱了眉头道:“恕臣弟直言,只凭这一点,虽可证明那些暗卫去过福州,却不能证明事实是他们做的。而且暗卫一向身份隐蔽,扯不上直接的联系,八哥到时候大可以不认帐。”
“朕知道。”胤禛的回答令允祥意外不已,“皇上既是知道,为何还……”
“还说老八脱不了身是吗?”胤禛冷然一笑道:“老十三,你还记得上元节灯会那起子事吗,你忘了朕是怎么将老八他们引出来的。”
允祥目光一亮,道:“皇上是说引蛇出洞?”
“朕可以引他们一次,就可以引他们两次。不是一直找不到兆惠跟阿桂的尸体吗?你说此时要是传出他们两个没死,且被人救了的消息,你说老八会怎么样?”
允祥不假思索地道:“一定会派人去暗杀他们两人,以绝后患。”
“不错,而允禩是那种习惯将所有事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人,派了暗卫离京后,一定会有书信往来,只要能够截住他们的书信,再加上暗卫染怪病一事,允禩就是再抵赖也无用了。”
允祥思索过后,亦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当即拱手道:“皇上英明!”
一切,按着胤禛的吩咐下去准备,京中迅速多了一个流言,说是一直随四阿哥一道去福州的兆惠与阿桂二人,并没有死,而是被人救了,并且知道是何人害死了四阿哥,待得养好伤之后就会回京。
这个流言令许多人揣揣不安,弘时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先想到的是与允禩商量此事,无奈廉亲王府如今被密探盯得牢牢的,他根本进不去,至于像上次那样,密探已经跟丢过两次,肯定起疑,再做同样的事,根本就是自找死路,所以他就算再不安,也只能待在自己府里,最多便是去找英格商量。
至于允禩这边,自然也听闻了,他对这个传言的真假抱有很大的怀疑,但他赌不起。虽然答应了弘时一旦事发,会扛下所有事,但没有一个人是不惜命的,允禩也不例外,只要刀还没架在脖子上,他就会想办法活下去。
死后追封皇父固然是好,但又怎及活着享受皇父的尊荣来得更痛快!
所以在一番斟酌后,允禩泊了手下的暗卫去福州,沿路追查兆惠与阿桂的事,只要发现他们二人,就立刻格杀!
暗卫行踪虽然极其隐秘,但在密探无孔不入的监视下,再加上早就发现了其中一队暗卫,所以这些人刚一动身,后头便跟了一长串尾巴。
而另一方面,密探也是有所安排,关于兆惠与阿桂的消息一直若隐若现,令暗卫们感觉近在眼前,却犹如雾里看花,始终抓不到。不久之后,暗卫收到了一则消息,说是兆惠他们并没有在福州,而是已经去了江宁,想要从那里绕路进京。
收到这个密探放出来的假消息后,暗卫放出信鸽将消息告之允禩,并请示他究竟是去福州还是改道去江宁。
一切都在胤禛的预料之中,暗卫是死忠之人,而这种人也注定了他们会一味听从主子的话,而非自己做决定,一旦遇到需要选择的事,肯定会请示主子。允禩不传回消息便罢,一旦传回,那就是铁证如山了。
信鸽在飞出去没多久后,就被人给截了,由一位事先安排好的书法高手按着纸上的笔迹临摹,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然后将临摹出来的纸条绑回信鸽腿上,真的那张则留做证据。
自从信鸽飞出后,一众密探就严密监视空中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暗卫放出信鸽的第二日,信鸽飞了回来,不过与之前一样,在暗卫发现之前就被先一步截住了,看过后,马不停蹄地送进紫禁城,交由胤禛过目。
当那张允禩亲笔书写的纸条,摆在胤禛案上时,一道圣旨随之而下:即刻抓拿廉亲王允禩!
那一夜,一向安宁的廉亲王府被搅得天翻地覆,廉亲王允禩被抓进宗人府大牢,抓他的人既不是刑部也不是顺天府,而是一群黑衣人,但是这些人手中有如帝亲临的金牌令箭。
就在允禩被抓的同时,他派出去的那些暗卫也被押了回来,关入刑部大牢。
京城的官员一觉醒来,得知这件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太平了许久的京城要变天了。皇上与廉亲王不合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如今廉亲王赋闲在家,与皇上已经没了任何利益冲突,谁都没想到胤禛会突然动手,且还摆出如此狠厉的态度。有一些脑子灵活的官员,在得知抓允禩的是一帮手执金牌令箭的黑衣人后,便猜到了可能是一直以为从不露在阳光下,且只听命于胤禛一人的密探。
他们不明白究竟是出了什么大事,要让胤禛出动密探抓捕允禩这么严重。
而在最初的惊讶过后,有些人开始担心,这些担心的人,均是之前得允禩好处,从而上奏举荐弘历去福州的人。
允禩让他们举荐四阿哥去福州,在福州局势大致平定的时候,四阿哥突然死了,紧接着没过多久允禩又被密探抓了,要说这两者之间一点联系都没有,任谁都不相信。
而他们这些曾经举荐过的人,会不会也被牵连在内?
☆、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同召
一想到这个,那些大臣就坐立不安,这其中也包括隆科多,他是受命先帝辅佐胤禛的大臣,也是胤禛的舅舅,位极人臣,又一向深得胤禛信任,可这一次,他对此事毫不知情,直至允禩被抓的消息传开后方才知道。
在一阵强烈的不安中,隆科多命下人去宗人府那边守人,一有消息立刻来告之他,至于他自己则换了衣裳去上早朝。
在养心殿外碰到同去上朝的大臣,不少人脸色均有些怪怪的,显然是因为昨夜发生的事,甚至有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待得进殿上朝之后,有大臣壮着胆子问起允禩的事,谓其犯了何罪,要押入宗人府大牢。
对此,胤禛什么都没说,他越不说,那些大臣心中的忐忑就越深,下朝回去的时候,一个个心不在焉,隆科多也不例外。
不过那些大臣并不知道,还以为隆科多会知道一些什么,纷纷过来向他打听,在得知他也一无所知后,不禁面面相觑,不晓得胤禛葫芦里卖得到底是什么药。
晌午过后,宗人府那边终于有消息传来,当隆科多从下人口中知道胤禛抓允禩入宗人府的理由后,不禁一屁股跌坐在太师椅中,一脸失魂落魄。
“廉亲王允禩涉嫌谋害宝硕太子以及造成福州饥荒,妄图动摇大清国本,立刻着由宗人府宗正联同三司共同会审!”
这是胤禛刚刚下的旨意,事情竟然真向着他最不希望的方向发生了,谁都晓得宝硕太子在皇上心中的份量,若真证实是廉亲王害的,那皇上一定不会放过廉亲王。
可与此同时,他们这些人也成了帮凶,如果皇上认为他们与廉亲王一伙,有份害死宝硕太子,那他们……不止顶戴难保,连性命也岌岌可危。
想到这里,隆科多再也坐不住,命人备轿前往紫禁城,他一定要在胤禛追究之前撇清与允禩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保一家老小平安。
在关乎自身利益时,人总是怎么的,弘时如是,隆科多亦如是。
可是隆科多并未能如愿见到胤禛,刚到宫门口便被打了回去,侍卫答说皇上有旨意,非奉旨者,任何人不得入宫。
就在隆科多回府时,第二道旨意亦下来了,将与允禩关系密切的允禟、允?一并押入大牢,等候审讯。
事还没完,在夜色降临时,又有第三道圣旨下来,这一次倒不是抓人进大牢的,但是命多位大臣入宫觐见,隆科多也在内,当他看到其他一道入宫面圣的大臣时,心顿时沉了下来。
因为奉旨前来的大臣,全是当日有份保举太子爷去福州的,一个不少,一个不多。
正当隆科多心情沉重时,其中一个大臣凑上来小声道:“隆大人,你可知皇上这时候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
“我比你们来得还晚,怎会知道。”隆科多话音刚落,另一个大臣听得他们的话亦凑过来道:“隆大人,皇上连你也瞒着吗?”见到隆科多点头,他惶惶道:“会不会是为了太子爷之前那事?皇上他……”
不等他说下去,隆科多已是抬手道:“现在多猜无益,等见了皇上自然就知道了,总之记着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是了。”
“只怕咱们不说,皇上心里也已经有数了,否则怎会将咱们都给召来。”最先说话的那个大臣忧心忡忡的说着,“隆大人,你说这可怎么办是好,万一皇上认定咱们跟太子爷的死有关,咱们麻烦可就大了。”
有这个担心的岂止他一人,数十个大臣都眼巴巴地看着隆科多,把他看得心烦不已,语气不善地道:“慌什么,现在皇上说了吗?什么都还没有就一个个先瞎想起来,到时候见了皇上还不得什么都说了。”
“可不是瞎想,隆大人您想想从昨儿个夜里到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先是廉亲王被抓,紧接着九爷十爷也跟着入了大牢,现在又轮到咱们,你说能不担心吗?”最先说话的那个大臣愁眉苦脸的说着。
隆科多何尝不知,只是说得越多心越乱,只得道:“行了,大家都镇定一些,总之千万不要说不该说的话。”
正说着话,四喜从殿内走了出来,一看到他出现众人连忙各自站好,不再交头接耳。
四喜打了个千儿道:“奴才给众位大人请安,皇上请众位大人进去。”
众人点点头,挨个的进了养心殿,这个地方,他们每日会来,但夜间看来却与白日时有很大的不同,灯火通明的养心殿似乎比白日里更加森严凝重,令众人心头更加忐忑不安。
进了养心殿后,众人意外发现允祥也在,身形削瘦的他正坐在一旁,手上拿着一卷不知记载了什么的卷宗,正在慢慢翻看着。
众人在瞥了一眼后,便收回目光朝端坐在龙椅上的胤禛跪下行礼,“臣等给皇上请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胤禛目光在低垂了头的众人身上一一扫过,沉声道:“起来吧。”
“谢皇上!”各人先后站起,垂手站在一边等着胤禛发话,在沉默了一会儿,胤禛搁下手里的卷宗道:“朕之前的两道圣旨,想必诸位爱卿都知道了。”
果然是为了这事。隆科多心里一沉,面上却赔着笑道:“回皇上的话,臣等皆已听说了,臣等万万想不到廉亲王竟会如此大胆。”
胤禛露出一丝令隆科多意外的微笑,语气轻缓地道:“舅舅事先当真一点都不知情吗?”
隆科多一听之下,连忙跪下道:“臣等与廉亲王素无往来,又怎会知道他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请皇上明鉴。”
他这一跪,后面那些大臣膝盖下意识地屈了一下,有想跪下去的冲动。
允祥目光自卷宗上抬起,轻声道:“隆大人不必如此在意,皇上不过是随口问问罢了。”
隆科多听到了允祥的话,却不作声,只是一味跪着,直至胤禛道:“正如怡亲王所言,朕不过是随口问问,舅舅莫要多心,快起来吧。”
☆、第一千两百九十七章 承认
在隆科多站起身后,原先与他说过话的大臣大着胆道:“皇上,恕臣等愚昧,太子爷不是被福州连江县的百姓所杀吗,为何又突然与廉亲王有关,还涉及福州饥荒一事?”
不止是他,所有人都有这个疑问,他们虽受允禩指使举荐弘历出任福州钦差,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曾有人问过允禩,但后者并不肯说,只让他们依言行事便可。
胤禛目光一转道:“允祥,你告诉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允祥在椅中欠了欠身后,道:“不瞒诸位大人,其实自从太子爷薨了之后,皇上一直有所疑心,所以派了密探暗中调查,一直到前几日终于有了眉目,发现廉亲王底下一般人患了与福州受灾百姓一样的病,皮肤溃烂,高烧不退,在询问过大夫后,得知这是一种可传染的怪病,以前在京城从未见过。至于福州百姓之所以会得,是因为他们饿到人吃人,使身体生出了反应,所以可以断定这几个人必定去过福州。虽然皇上不愿相信廉亲王会与太子爷被害一事有关,但既有了怀疑必然要追查下去,随后皇上发现了正加明确的证据,指证廉亲王与此事有关,甚至福州灾荒一事,很可能也不是天灾,而是廉亲王酿的**。”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因为那两批运粮船沉没在海域中,饥荒席卷了整个福州,饿死的百姓成千上万,幸存的百姓为了活命开始人吃人,那时福州简直与人间地狱一般,令人不忍直视。原以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可现在怡亲王却告诉他们,这并非天灾,而是有人刻意为之的**,这……这怎么可能?
“虽然证据暂时只指向廉亲王一人,但敦郡王二人与廉亲王关系密切,甚至可说是唯他之命是从,所以皇上怀疑他们与廉亲王同谋,暂时将他们也给关了起来,等宗正与三司会审查明真相后再说。”
隆科多压下内心的震惊后道:“臣等一直以为廉亲王待人温和,乐善好施,万万想不到他竟会做这种事,若真查清是他所为,皇上万万不要姑息了他。”随着他话音的落下,其他大臣附和之余,亦忙着与允禩撇清关系。
胤禛抬手止了底下的声音后道:“处置一事等查清之后再说。好了,你们想知道的,朕已经告诉了你们,那现在是否该轮到你们告诉朕一些事情。”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隆科多心头一颤,强自镇定地道:“不知皇上有何话要问臣等?”
胤禛眸光一冷,道:“当日,福州饥荒,朝廷要遣钦差去福州,舅舅与诸位大臣都一力保举才入户部没多久的弘历,朕想知道,为什么你们会那么巧的举荐了弘历?户部能任钦差的并不止弘历一人。”
隆科多第一个答话,低头道:“回皇上的话,当时太子爷虽才入户部没多久,但老臣看得出太子爷是一个极其聪明睿智之人,且身份尊贵,有他去福州,必能安抚福州受灾百姓,让他们明白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另外老臣当时也说过,钦差这件事对太子爷是一个极好的历练,可以令他今后处事更加成熟稳重。”说到此处,他声音一低,带着些许哽咽道:“老臣当时觉得这样完全是为了太子爷好,觉得有皇上的庇护,太子爷此行必然有惊无险,想不到竟然还是出了事,更是害了太子爷的性命,老臣每每想起此事,都于心不安!”
胤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又对其他大臣道:“那你们呢,你们又为何举荐弘历?”
见胤禛发问,众大臣纷纷开口,均是与隆科多相差无几的说辞,极力证明自己皆是为朝廷考虑,并无任何私心在其中。
当所有人都一一说完后,胤禛冷笑道:“好一番为国为民,真是冠冕堂皇,若非朕知晓内中缘由,真要被你们瞒天过海了。”
正当众大臣惶惶不安之时,胤禛走下来,自允祥手里拿过卷宗掷到众人面前,凉声道:“这是先帝在世时,曾经保举过允禩为皇太子的名册,朕特意从大内库房中翻出来,一个个都看看,看看你们的名字是否在上面。”
随着胤禛这句话,许多强装镇定的大臣开始打起了哆嗦,最不愿见到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他们之间的真正关系亦被扯了出来。
他们,不仅仅只是官场上的同僚,还是以前的八爷党,虽然后来党派不在,但事实上只是由明转暗而已,从不曾真正消失过,否则允禩也不能一下子使动这么多人上奏保荐弘历。
众人之中,唯有隆科多还算镇定,不用看卷宗他也知道,这上面绝对不会有自己的名字,因为自己一直都是四爷党,不曾太过靠近允禩。
不等他庆幸,胤禛已经点名道:“舅舅,你是唯一一个名字没在卷宗上,也没有保举过允禩的人。但朕查到在举荐弘历之前,允禩曾经找过你对吗?”
隆科多的脸色因他这句话而变得惨白无比,之前那丝镇定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整个人犹如风中落叶一样抖个不停,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他不说,并不等于胤禛会罢休,狠狠一掌拍在御案上,厉声道:“说,你们是否受允禩指使,故意上奏保举弘历出任钦差,害他去福州送死?”
一听这话,众大臣连忙跪了下来,口口声声喊着冤枉,一旦被认定为允禩同谋,不说顶戴,就连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皇上容禀,臣等之所以举荐太子爷,确实……确实是出自廉亲王的授意,但臣等的确不知他要加害太子爷,否则就算借臣等一个胆子,也绝不敢答应他此事。”
“怎么,终于肯承认了吗?朕还以为你们打算一直将朕蒙在鼓中呢!”灯光下,胤禛的神色看着有些狰狞,令众人不敢迎视。
☆、第一千两百九十八章 入狱
“臣等绝无此心,求皇上明鉴!”在他求饶的同时,另一个大臣亦连忙道:“启禀皇上,臣等当时皆以为廉亲王是出于历练太子爷之意,绝对不知道他有此狼子野心,臣等皆是受了他的蒙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