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重紫-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肠这么歹毒的儿子来?他简直是脑袋被驴踢了。把别人都当成了和他一样烂心烂肝的东西……传我的旨意,让他给我把五军都督府的大印给交出来。给先帝去守皇陵去!”
  心里已经相信宋翰是庶孽!
  汪格吓得脑门心子全是冷汗,两腿打着颤儿应“是”,就要退下去。
  皇后娘娘却道着“且慢”,劝皇上道:“宋宜春也算得上是功勋里的头一位了,您要他把五军都督府的大印交出来去给先帝守皇陵,总是有个理由吧?道难道还说是因为宋宜春混淆血脉动成?哪来的证据?难道仅仅就因为那个叫蒋琰的和蒋夫人长得一模一样?我看这件事不如慢慢的事。先把宋宜春次子的婚事定下来再说。好在是没人知道宋宜春想让次子尚公主,不如就让由着母后给他赐婚好了。既然可以安抚母后。又可以警示宋宜春范。”
  皇上明白皇后的意思,道:“明天你记得让人赏几件奇珍给宁德长公主。这次要不是她,我们就糊里糊涂地把女儿嫁给了宋翰。那时候可就是真正的笑柄了!”又让皇后立刻去趟慈宁宫,“母后那里,还请梓童替我给我陪个不是,就说只要母后高兴,朕没有不答应的。”
  皇后笑着应“是”,去了慈宁宫。
  太后娘娘顿时笑弯眉眼,道“我知道皇上是个孝顺的”,让慈宁宫的大太监去请皇上过来用晚膳,又拉了皇后娘娘商量着宋翰的婚事:“您觉得哪个合适?”
  皇后娘娘既然要为皇上弥补过失,来之前就打听清楚了苗太妃家里的情况,闻言笑道:“母后吃过的盐比臣妾吃过的米还多,臣妾哪有母后考虑的周到?母后的主意定不会错。”
  太后娘娘听着就更高兴了,道:“那就把苗家的那位叫安素的嫁给宋家次子吧!”
  苗安素就是苗家的六小姐。
  苗太妃嫡亲侄儿的嫡长女。
  据说此女不仅姿容出色,而且为人惠淑,十分孝顺,为生病的祖母祈福,曾经手抄了一百本《法华经》送给路人。
  在世人看来,从前不过是个开杂货铺子的苗家能把孙女嫁到英国公这样显赫的人家,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可对于苗家来说,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儿嫁给了一个勋贵之家不能够继承家业的次子,却未必是件高兴的事。
  皇后娘娘笑着应喏,亲自叫了女官进来写懿旨。

    ☆、第四百三十一章 苗家

  欢天喜地恭迎圣旨的宋宜春听到圣旨的内容,犹如晴天霹雳,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照他想来,汪格帮着在皇上面前探了口风,皇上也有这意思,就算宋翰不能尚了皇后娘娘亲生的景宜公主,也能尚最漂亮的景福公主,现在却公主变村姑,而且还是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村姑……他一口气堵在胸膛,要不是听见宋墨低声地和前往宣读圣旨的内侍打招呼,他恐怕还缓不过气来。
  事情怎么会这样?
  到底谁在这其中做了手脚?
  宋宜春望着被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宋翰,目光就不由落在了和内侍谈笑风生的宋墨身上。
  所以等到内侍一走,他就跳了起来,指着宋墨的鼻子质问道:“是不是你?要不然皇后娘娘怎么会突然下懿旨给天恩赐婚?一定是你见天恩得了皇上的青睐,怕天恩以后会压在你的头上,所以从中做得手脚……”
  只是没等他说话,宋墨已是一声冷笑,道:“父亲可真是看重我们!不知道我是三公之一还是三孤之一?竟然能在右皇上的想法。”说着,轻蔑地瞥了他一眼,“别怪我这个做儿子的没有提醒您,您说话还是小心点,免得传到皇上的耳朵里,皇上还以为您对他老人家的安排不满,到时候让皇上不悦,可别又说是我从中做了什么手脚。我可当不起父亲这样的夸奖!”
  “你!”宋宜春脸涨得通红。
  宋墨扬长而去。
  宋翰在他的身后委曲地喊着“哥哥”,又声地道着:“父亲只是一时气愤,并不是有意要责怪你。这赐婚来得太突兀,哥哥在宫中当差,可否为我打听打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的语气真挚诚恳,宋墨却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脚步丝毫不见停滞地出了正厅。
  “这个小畜生,我算是白养了他一场。”宋宜春气得浑身发抖,冲着宋墨远去的背影骂道,“早知道他是这副得性,当初他生下来的时候我就应该把他掐死在血盆子里,也免得到时到今日受这孽障的气。”骂完长子又骂次子,“你这烂泥扶不上墙的,他早就不把你当兄弟了,你还一口一个哥哥的喊着。你还要不要脸?他是你哥哥,又不是你爹,你离了他就不能活了?”
  骂得宋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低着头,像霜打得了的茄子似的。
  宋宜春看着心里更是烦躁。抬腿就踹了曾五一脚,道:“还不去请了陶先生过来!怎么一个两个都是呆头鹅,不叫就不会动。”
  曾五连滚带爬地出了正厅,去请了陶器重过来。
  宋宜春吩咐他去打听宛平苗家的底细,自己则去了三公主府。
  此时已是七月八月头,正是秋桂飘香的时候。
  石祟兰正陪着三公主在后院摘桂花。
  听说宋宜春过来了,他不由笑道:“肯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们。”
  三公主娇笑道:“你又做了些什么?”
  俗说说得好。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石祟兰自认自己做了件大好事,并不瞒着三公主,笑着将宋宜春有意让宋翰尚公主的事告诉了三公主。并道:“我算算时间,这几天圣旨也应该到了。”
  三公主不由得皱眉,嗔道:“你事前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母后有意把景宜嫁到兴国公府去,只是兴国公夫人亲生的世子爷和二爷、三爷早已在了亲。七爷又比宜景小三岁,母后这才迟迟没有提景宜的婚事。你从中参合个什么劲?”
  石祟兰愕然:“母后有意让兴国公三爷尚景宜?”
  他怎么听着觉得怪怪的。
  可他没来得及细想。三公主已催着他去见宋宜春:“早去早回,等会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几株绿萼。”
  石崇兰喜欢梅花,三公主就想着法子弄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栽在自家的花园里。
  他笑着点头,去了书房。
  可不到一炷香的功夫,石祟兰就神色凝重地折了回来。
  三公主奇道:“出了什么事?莫非是尚公主的事不顺利?”又道,“这件事你还是别管了,小心让母后心中不快!”
  “何止是不顺利!”石崇兰苦笑,有意请三公主帮忙,因而极其详细地将宋宜春的平意告诉了三公主,“母亲竟然下懿旨将宛平一户苗姓家族的六小姐赐给了宋翰为妻。这个苑平苗家到底是哪家?是和母后有旧还是哪家没落的功臣之后?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你可有印象?”
  苗太妃当年虽然艳冠六宫,可那毕竟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她如今不过是个被人遗忘在角落里,在太后的威严下苟延残喘的妇人而已,有几个人还记得她?
  “宛平苗氏?”三公主皱着眉想到半天,迟疑道,“难道是苗太妃的娘家?”
  提到苗太妃,石崇兰就有印象了。
  他转身就往外走:“我去跟宋宜春说一声,让他派个人去查查。”
  三公主望着石崇兰的背景直摇头。
  宋宜春当场就傻了眼:“苗太妃的娘家人?太后娘娘没有把苗太妃做人干就是好的了,皇后娘娘怎么会给苗家的女儿赐婚?这,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啊?难怪让我和个市井之人做亲家不成?”
  他想想都觉得像脚上沾了坨屎似的恶心。
  石崇兰却看出些端倪来了。
  宋宜春的运气也太差了,早不说尚公主的事,晚不说尚公主的,偏偏这个时候冒了出来,被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蓄意已久的太后娘娘当了冤大头。
  不过,宋家身世显赫,宋翰虽是次子,配苗氏女却绰绰有余,按理,太后娘娘不应该这么埋汰宋翰才是,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内情不成?
  石祟兰这才深深地后悔起来。
  自己真不应该插手这件事。
  若是坏了太后娘娘的事而因此被太后娘娘记恨上。就算有皇上庇护,以太后娘娘的脾气,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他心生退意,委婉地道:“既然是迹可寻,就不愁查不出缘由来。我帮你问问,你自己也派人去探探苗家的人的底细,下聘的时候心里也有计较。”
  懿旨已下,宋宜春难道还真的敢抗圣不成?
  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最多私底下和体己的人包怨两句罢了。
  事到如此,他也没有了什么好主意,讪讪地叹气,想到自己塞了汪格三千两银子,依旧托了石祟兰帮着打听这件事的内幕。
  石祟兰也怕自己无意间闯下了大祸。也想找汪格问个清楚,自然是满口答应。
  宋宜春回了英国公府。
  苗家出了个嫔妃,这几年买田置地,威风起来,在宛平县大小也算得上是个人物。陶器重没有费多少功夫就打听清楚了苗家的事。
  他抚着额头,不知道该怎么跟宋宜春说好。
  宋墨这边却早已得了消息。
  苗家借着苗太妃的势,很是红火了几年。先帝殡天之后,苗家的光景就一年不如一年。常言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苗家又是尝到了嫁女儿的甜头。男丁不寻思着怎么支应门庭,却一门心思地想着怎样找个好女婿帮扶自家一把。
  这苗家六小姐是众姐妹中长得最好的一个,又聪明伶俐,原本苗家是想把她送入内廷的。因而花了大力气请了师傅在家里教这个女儿琴棋书画,后来知道苗太妃在宫里早就失了势。就改了心思,一心一意把这女儿嫁个权有钱的人家,以后也好补贴娘家。
  听说太后娘娘把苗安素赐给了英国公府的次子为妻,苗家立刻就差人来打听宋翰的底细。知道宋翰名下只有蒋夫人留下来的不到五千两银子的产业,宋墨性情暴虐凶残,皇上却十分的宠信,宋宜春又正壮年,苗家人的脸色立马就有些难看起来,几兄弟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老的肯定会续弦,少年又是个惹不起的,除了个名声,什么实惠也没有。”苗安素的胞兄苗安平非常的不满,没等长辈开口,他已迫不及待地道,“还不如嫁给县里的郭大爷——郭大爷虽说是死了老婆的,可人家说了,聘礼是五千两银子,妹子一嫁过去就主持中馈,郭家的铺子我们也能入一股……”
  “你给我闭嘴!”苗安素的父亲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道,“这是御赐的婚事,能反悔吗?你给我少说两句,小心祸从口出。”
  苗安素的大伯就道:“能不能多要些聘礼?我们好歹把安素养了这么大,那些教习师傅束修总得收回来吧?”
  “那也得看宋家答应不答应啊!”苗安素的父亲郁闷地道,“英国公府的世子爷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踩死我们还不跟踩死个蚂蚁似的。”
  大家一听,都泄了气。
  后院就传来一阵喧哗声。
  苗安素的父亲正烦着,听到动静不由大怒。
  苗安平忙叫了丫鬟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丫鬟怯生生地看了眼苗父,这才低声道:“是六小姐……说不愿意嫁到宋家去……谁想嫁谁嫁……”
  苗父顿时觉得脑门隐隐作痛。
  他想靠着这个女儿荣华富贵,对这个女儿自然是百般宠爱,时间长了,养成女儿颐指气使脾气不说,对他也少了一份尊敬,发起脾气来家里家里就没有一个镇得住的。
  苗素安的二伯父有些幸灾乐祸地看了苗父一眼,道:“她一个未出嫁的姑娘,这要是闹得左邻右舍听到了什么风声,我们这几年辛辛苦苦地给她树立起来的名声岂不是白费了?你还是快去看看吧!现在可不是她说不嫁就能不嫁的。”
  苗父狼狈地起身,去了内院。

    ☆、第四百三十二章 各异

  苗安素身材苗条,乌黑的头发,大大的杏眼,宜嗔宜喜,非常的漂亮。可她眼角眉梢间却透着股咄咄逼人的凌厉,这种凌厉破坏了她的柔美,使她的五官都变得颇为分明,让人感觉她很不好相处。
  此时她柳眉高挑,杏眼圆瞪,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什么狗屁公子,不过是个仗着祖上余荫混吃等死的废物罢了!”苗安素被两个丫鬟架着,说话的声音却越发地大了起来,“爹爹总说疼我,现在却让我嫁给个不能继承祖产的废物。难道您就忍心看着我以后只能每年靠着几百两银子的出息在大宅门里熬着?到时候我连自己都顾不上了,您和哥哥要靠谁去……”
  苗父吓得脸色发白,上前就捂了她的嘴,低声道:“我的小祖宗,你轻点声。这桩婚事是御赐的,我们只有欢喜的份,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你这话要是被有心人听见传了出去,我们苗家可要大祸临头了!不要说爹了,就是宫里的姑奶奶也保不住你!”
  苗安素一使劲,扯下了父亲捂在自己嘴上的大手,道:“爹爹,您跟我说实话,这门亲事是您自己去求的,还是宫里赐下来的?”
  “当然是宫里赐下来的。”苗父说起这个也很郁闷,“你以为我傻了,把你嫁给个次子?”
  “不对啊!”苗安素奇道,“太后娘娘不是一向看姑奶奶不顺眼吗?她怎么会突然想到把我嫁给英国公府的二爷?英国公府虽然名声显赫,可我听说过,英国公府的世子爷十分厉害,他们家在我们县里的田庄,连那些高去高来的江洋大盗都不敢偷,您说,我给这样的人做弟媳,敢大口喘气吗?分家的时候,敢和他争家产吗?”她说着。嘤嘤地哭了起来,“爹爹,这哪里是在抬举我,这分明是把我往火炕里推啊!”又拉了苗父的衣袖,“您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我嫁到宋家去啊!”
  “我知道,我知道。”苗父无可奈何地道,“可如今懿旨已下,绝无更改的可能。你不嫁过去,又能怎样?”
  苗安素悄声道:“家里这么多姐妹,宫里的贵人和宋家的人又没有见过我,您换个人嫁不就成了?”
  苗父听着吓了一大跳,忙道:“胡说八道!这可是欺君之罪,要灭九族的!你难道想害死我们全家不成?”又怕女儿继续和他胡搅蛮缠,说出更加离经叛道的话来,他甩开女儿的手,板了脸道,“你不要胡思乱想了。安安生生地呆在家里准备出嫁就是了。你要是敢乱来,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然后对服侍苗素安的丫鬟婆子道。“要是六小姐不见了,我定会把你们全家都发卖出去——女的卖去青楼,男的卖去盐场!”
  丫鬟婆子吓得脸色发白,战战兢兢地应喏。
  苗父又叫了几个粗使的婆子进来,威胁道:“你们在六小姐屋前守着,要是有只苍蝇飞进来了,你们就等着人牙子来拉人吧!”
  几个粗使的婆子不敢怠慢。连声应是。
  苗父这才去了厅堂。
  苗安素气得直跳脚,可家里人都知道事关重大,铁了心看着她。她也没有办法,只好等宋家来下聘。
  宋墨对这门亲事就极满意,吩咐杜唯:“继续盯着苗家,找个机会让苗家的人和我碰个面。”
  杜唯不解。
  宋墨笑道:“我不表个态,苗家又怎么敢狮子大开口地向宋家要聘礼呢?”
  虽说苗家贪得无厌,可能够让父亲头痛一下,他不介意成全一下苗家的贪婪。
  宋墨笑着,转身去了静安寺胡同——窦昭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小住了。
  ※※※※※
  宋翰心里乱糟糟的。
  他想娶的是以忠贞刚烈而闻名的蒋氏女,而不是这个默默无闻的苗家六小姐!
  皇后娘娘怎么会突然给他赐婚的?
  哥哥到底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呢?
  父亲去了三驸马府,不知道事情会不会有转机?
  抱着一丝侥幸,宋翰坐在樨香院的厅堂里等宋宜春。
  所以当他听说宋宜春回来的时候,急匆匆地迎上前去。
  “父亲,”他望着宋宜春的目光充满了期待,“三驸马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宋宜春的眉宇间难掩沮丧,“只能进宫谢恩,和苗家商议婚事了。”
  宋翰默然,虚扶着宋宜春进了内室。
  在丫鬟服侍宋宜春更衣的时候忍不住又问道:“父亲可知道那宛平苗家是户怎样的人家?”
  提起这个,宋宜春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是苗太妃的娘家。”他烦躁地对宋翰道,“原来是开杂货铺的,后来苗太妃在宫里受了宠,就改做营造的生意了。这些年工部官员的变动很大,苗家又没了倚仗,一直在吃老本。”
  也就是说,是个落破户!
  宋翰顿觉受辱,一张脸气得通红,双手不由握成了拳。
  这样让自己以后怎么出门见人?
  特别是宋墨娶的是北楼窦氏窦阁老的侄女,他的岳父本身又是两榜进士、翰林院学士……自己岂不是要在宋墨面前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自己娶了苗氏女,除了宋墨,其他人都没有得到好处,难怪父亲会怀疑这件事与宋墨有关。
  可宋墨是怎么做到的呢?
  宋翰突然间觉得自己以前一直很傻很天真。
  与其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
  不管让他娶苗家六小姐是谁的主意,他们都休想如愿以偿!就算是苗家六小姐嫁了进来,他也要让她知道,他宋翰的媳妇不是那么好当的!
  宋翰打定了主意,心中稍安,轻声问宋宜春:“爹爹,哥哥成亲之前就已出仕,我现在也要成亲了,您能不能帮我在皇上那里讨个差事?也免得我无所事事,被岳家瞧不起。”
  宋宜春听着脸一沉,道:“读书不是事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翰忙道,“我怎么会觉得读书不重要呢?只是世人都眼皮子浅,读书却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夫难见成效,我这也是怕别人嗤笑,为了应付外人的眼光,不得已而为之。”
  宋宜春很满意他的回答,微微颔首:“明天我就会进宫谢恩,到时候在皇上面前说说。你的婚事毕竟是宫里赐下来的。有个说得出口的差事,这桩婚事犹如锦上添花,也体面些。”
  宋翰恭敬地低头称“是”,暗暗松了口气。
  宋宜春却有些心虚。
  太后娘娘素来对苗太妃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非常的苛刻,宋翰娶了苗太娘的侄孙女,也不知道太后娘娘会不会因此而看宋翰不顺眼?若要是真被太后娘娘忌恨,那可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他头痛欲裂,高声地喊着陶器重。
  进来的却是曾五。
  他谄笑着上前给宋宜春行礼。道:“陶先生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呢!”
  宋宜春皱眉。
  这个陶器重,办事越来越拖拉了。
  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
  自己要不要换个幕僚了?
  宋宜春站在那里思忖着。
  自从自己和宋墨反目之后。陶器重针对宋墨的计策都很温和,没有起到很明显的效果,显然他心里还是忌惮宋墨是英国公府的世子,行事不敢放开手脚。从前自己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才会让宋墨日渐坐大。
  他走了,换个幕僚,也就没人拖自己的后腿了。
  宋宜春暗暗点头。去了书房。
  ※※※※※
  而此时的宋墨,正坐在静安寺窦家上院东厢房的堂屋里,他的岳父抱着他的儿子早已笑得眉眼弯弯。见牙不见眼了。
  “你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听话?”窦世英现在一下衙就赶回家里抱外孙,抱着就舍不得放下来,“我记得寿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天天哭,时时哭,哭得我脑门都疼,只好跑到外院的书房里去歇息,直到她半岁之后,我才敢近她的身,看清楚了她长的什么样。”他最后得出结论,“元哥儿这性子肯定像你!”
  宋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当着岳父的面,他却怕失了稳重而不敢喜形于色,只能矜持地笑道:“岳父夸奖了!”
  给宋墨收拾好房间的窦昭撩帘而入,把这番话听了个一清二楚,突然间有些感慨。
  有的人懂事得早,有的人懂事得晚。父亲和魏廷瑜就都属于那种懂事晚的,成亲的时候年纪虽然也不小了,却还是孩子心性,做了父亲也还得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因而听到孩子哭闹就只会避而远之,这也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宋墨却恰恰相反,遇事从不退缩,总要弄个清楚明白才罢休。孩子半夜里哭了起来,他就会问是不是饿了或是尿了,是不是自己抱孩子的姿势太僵硬,孩子不舒服,几次下来,孩子到了他的怀里就睡得特别的香甜,她虽然自己带孩子,因为有了宋墨帮忙,她反而觉得比前世乳娘丫鬟婆子一大堆围着更轻松些。
  她就笑着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窦世英有些讪讪然。
  宋墨忙道:“收拾完了?岳父正在讲你小时候的事,没想到你小时候那么的顽皮。”
  他很积极地为岳父解着围,立刻换来了岳父一个感激的眼神。
  窦昭好笑,一面答着“都收拾好了”,一面去抱孩子。
  窦世英向旁边一闪,躲开了窦昭的手,道:“孩子睡得好好的,你这一接手,把孩子吵醒了怎么办?还是我抱着吧。”
  他老人家已经抱了快两个时辰了,也不嫌胳膊酸。
  窦昭无奈地朝宋墨投去求助的一瞥。
  宋墨却像没有看见似的,移开了目光,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