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莫相负之愿成双-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楚从腰间解下一个半玦玉佩,用贴身的帕子包了,对宫女红玉说:“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也放进去。”红玉忙捧着,放进去收好。
楚楚对着熙诲温柔的道:“七儿,到娘这里来。”乳娘忙将熙诲抱过来,楚楚接过熙诲放在膝上,对乳娘和宫女们说:“你们先下去吧!”众人忙施礼出去了。
熙诲摸摸楚楚的脸,楚楚抓住他肉乎乎的小手放在唇边:“七儿,以后要听太后娘娘的话啊,你父皇和娘会一直保佑你的。”尚不知人事的熙诲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楚楚。
楚楚眼一热,落了泪。她将熙诲紧紧抱在怀里:“七儿,你要平安长大。”
她轻轻的唱:“小星星,亮晶晶,弯月悬挂在屋顶,为娘的,陪着你,夜夜美梦到天明。”熙诲靠在她怀里,跟着咿咿呀呀。楚楚眼泪落在熙诲的唇边,熙诲嘬一嘬,皱皱小眉头。
这时,宫女来报:“娘娘,太医院的李太医来了!”楚楚拭了泪,将熙诲递给宫女,靠在榻上,宫女放下珠帘。
李太医拎着医箱给楚楚行了礼:“娘娘今日觉得可好些?”
楚楚在帘后道:“还好!”
自柴熙诲出生以来,楚楚的身子一直恢复的不好,世宗很是着急。太医院的的太医也是天天来问诊,药方调了又调,总不见大好。
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期间,北汉再次联合契丹侵扰,柴荣再次亲征,楚楚日日悬着心,太医院太医的眉头越皱越紧。
世宗溘然长逝,楚楚更是郁结于内,愁思常结。加上熙诲尚小,身体越来越差。
李太医给楚楚搭了脉,眉头紧锁,他捋捋花白的长须,心里一沉。
楚楚在帘后婉婉道:“李太医有话直说,我最听不得虚言。”
李太医颤巍巍的跪下,语气沉重:“娘娘您知道,脉滑气血畅盛,为顺;脉涩气血虚滞,为逆…”
楚楚道:“我呢?”
李太医伏在地上:“老朽不敢说。”
楚楚语气平静:“李太医,不必隐瞒,请直说。”
李太医伏在地上,缓缓道:“恕老朽直言,娘娘现在,脉虚、气虚、尺虚,乃重虚之症。膻中之气不足,尺脉脆弱,且脉虚,气血都弱,而且…”
楚楚秋水沉沉,语气平静:“怎样?”
李太医语气十分沉重:“娘娘,脉象涩滞…”
楚楚平静的说:“还有几日?”
李太医道:“若娘娘按照老朽的方子认真调养,尚…尚有…月…余。”
楚楚一笑:“谢谢李太医。我知道了,有劳了!”
李太医磕头:“娘娘,千万莫要太过忧思啊!”楚楚在帘后点头,撤了手。
楚楚坐在帘后半晌没有动,一直到宫女来说,熙诲要找娘,她才回过神来。
小符后正在殿中闭目休息,这几日操办世宗的丧事,搞得她头昏脑涨。宫女来报:“太后娘娘,穆太昭仪求见。”
小符后微睁眼:“宣!”
楚楚抱着柴熙诲走上前来,给小符后行礼:“太后娘娘!”
小符后忙道:“快起来。”旁边的宫女给看了座。
小符后看楚楚面色苍白,本就消瘦的身体,又看似弱了不少。她道:“这几日你也辛苦了,还要带着七儿!”
楚楚道:“嫔妾不辛苦,倒是娘娘劳累更多!”
小符后眼一红:“先皇这样一去,留下咱们孤儿寡母…”
楚楚将熙诲递给身边的宫女,跪下了:“娘娘放宽心,嫔妾不懂朝政,但嫔妾知道,皇上年纪虽小,从小跟着先皇身边,聪慧睿智,加上朝中各位重臣的辅佐,又有娘娘的庇佑教诲,定会承先皇遗志,更有作为,成为一代明君。”
小符后拭拭泪:“起来说话。”
楚楚依旧跪着:“娘娘,嫔妾有不情之请?”
小符后敛敛面色:“什么事?”
楚楚道:“嫔妾请旨去往新郑。”
小符后不解:“去那里做什么?”
楚楚低着头:“娘娘想必也知道,先皇钦定的御窑就在此处,嫔妾想去亲自为先皇烧制一套器皿,也算是嫔妾的一份心意。”
小符后点头:“哀家知道,先皇最喜爱的那套茶皿就是昭仪烧制的,好,哀家会请皇上旨意的。”
楚楚行大礼:“谢娘娘,另,熙诲还小,嫔妾不方便带在身边,嫔妾想请娘娘照顾熙诲。”
小符后笑道:“那是自然。”说着,伸出手,宫女忙将柴熙诲递到小符后的手中。
楚楚磕头:“多谢娘娘。”说罢行了大礼。
柴熙诲看见楚楚要走,咧嘴要哭。小符后摇动手里的拨浪鼓,轻声哄着。
楚楚强忍着满眼的泪,紧紧咬着牙关,颤抖着身体,最后看了儿子一眼,转身走了。
当天下午,圣旨到。楚楚屏退了其他宫女,独留下红玉。一直到黄昏,红玉红肿着眼睛退了出来。
翌日一早,楚楚只带着贴身的宫女奉旨出宫,前往新郑。知道宫里的太昭仪亲自来制器,御窑的督陶使忙给楚楚腾出一个干净的府宅。
七月初的天气,燥热异常,楚楚亲自到料场挑选瓷土,指导窑工细磨,打成泥料、釉料。亲自造型成模,坐在灯下细细的拉坯成形,旋坯休整。将成形后的精坯,亲自督着素烧。不眠不休的亲手调了釉料,涮釉、浸釉、烧釉、刷釉。
宫女们看着心疼,红玉跪在院里,哭着求:“娘娘,奴婢求您了,您歇歇吧。”楚楚也不答话,只按时一次不拉的喝药,不眠不休。
终于到了烧窑的这天。楚楚一早就立在院子里,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她走到院外,对着汴州的方向深情凝望许久。
红玉走过来红着眼睛,哽咽着:“娘娘!”
楚楚嘴角噙着笑,平静的说:“这样好的天气,最适合了!”
红玉扑通一声跪下了:“娘娘!”
楚楚亲自扶起来:“好姐姐,难为你了!”
红玉不动,扶着楚楚的胳膊,摇头哭:“娘娘!”
楚楚轻轻笑着说:“去请把桩师傅来!”红玉抹着眼泪去了。
楚楚戴着帷帽,站在窑前。不一会儿,红玉领着老把桩师傅来了。
师傅给楚楚行了礼,楚楚道:“有劳师傅了,这一窑,我亲自满。”
师傅忙颔首:“是!”
楚楚道:“我班门弄斧了,师傅听我说一说,若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来。”
把桩师傅忙磕头:“请娘娘示下。”
楚楚道:“这一窑,所有松木须锯成一尺左右的木段,统共两千斤。缓火、热火、速火,有劳师傅亲自来烧,一刻不得离开。今日午时开始,明日辰时止火,冷窑至后日午时,方可开窑。”
把桩师傅伏在地上:“是!”
楚楚道:“有劳师傅了!师傅去准备吧!”把桩师傅磕了头退下了。
楚楚站起身,亲自将瓷坯装匣,她先细细的在匣钵底上撒一层稻谷壳灰,慢慢在坯体下放上垫饼,再缓缓将瓷坯装入匣钵内,轻轻用刨花塞紧坯件之间的空隙,亲自满了窑。
待把桩师傅将松木准备好送过来时,红玉正在用黄泥封窑门。看见把桩师傅过来,红玉对师傅点点头,红肿着眼睛喊出两个字:“烧窑!”
那师傅看红玉严肃悲壮的神情,也没敢问,开始点火烧窑。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不多时,下起倾盆大雨。大雨打在棚顶上,如擂鼓般。
这一窑烧了九个时辰,雨下了九个时辰。把桩师傅寸步不离,亲自看着。红玉流着泪跪在窑前。
第二天辰时止了火,雨依旧下个不停,红玉又在窑前守了一天一夜。再一日午时,把桩师傅带着窑工来开窑,雨还淅淅沥沥的。
几个窑工拆开窑门,雨停了。匣钵被从窑内取出,乌云渐渐散去。当第一匣瓷碗被从匣钵中取出时,阳光穿透云层,碧洗的天空露出娇嫩的颜色,与匣钵中的瓷碗一般无二。
在场的每一个窑工都惊叹:“这一窑的物件儿太美了。”颜色清透油润,光可鉴人。轻轻指扣,声音极其清脆,阳光透过碗壁,柔和无比,眼观处,手轻触,竟比玉还细腻滋润。
每一个物件儿的底部,都有一抹浅浅的红霞。像极了少女脸上娇羞的神态。每个人都啧啧称奇。
红玉扑倒在地上哭喊:“娘娘!”窑内黢黑的地上一只翠玉的兰花簪子,一对羊脂玉的手镯。那是世宗在初次临~||幸楚楚后,亲自为她戴上的。
*
撰云:帝嫔穆氏,潞州人,其父南一居士。周显德初,封婕妤,显德五年诞七子熙诲,进封昭仪。貌无双,性婉柔,善制瓷。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穆氏自请往新郑,入窑,不知所踪。器出,质莹薄,制精色异,人间罕有。侍帝陵,世不一见。
*
《楚*弦》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焚心愿伴君郎侧,红炉碧烟冰心开。
更漏莫道缘深浅,香魂一缕莹霞盏。
愿为初霁天之色,玉颜清影共徘徊。
*
作者的话:楚楚谢幕!也许会有朋友觉得这个结局太悲惨,我曾经想过,是让她常伴青灯古佛,或是跟着璟然出宫。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她遵从自己的内心,焚心以火,润了一窑好瓷,以不朽的姿态伴在爱人的身边。
楚楚最初的影像出现在我脑海中时,就是以一个悲剧的姿态亭亭玉立在云端深处。她单纯的爱一个人,是一个将情~||爱当做生命的人。也是因为她的单纯,她的离去是必然,是我想挽留也挽留不住的。
也许像楚楚这样一个画笔难画就的女子,本就是来人间修行一场罢了。如若让大家失望了,或是悲伤了,自己找个犄角旮旯,哭一场吧!再见,穆楚楚!
正文 第十九章 白首不相离—相托(三)
这几天,只要稍微听到点儿动静,素素都要张望半天,璟然却一直没回来。这天晌午,素素正整理书房,听院门一响,她忙跑出去一看,璟然回来了。
萧璟然一脸的疲惫,素素迎了上去。璟然将素素揽入怀中,过了好久他放开她,捧着素素的脸,素素一笑:“想你了,累了吧,我沏了你爱的茶!”
璟然道:“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素素牵着璟然的手走进书房:“不知道啊,不过每天我都备着!”璟然心头一热。
素素又道:“别担心,茶没浪费,我用剩茶煮了茶叶蛋。”璟然一下乐了,素素环着他的腰,也咯咯的笑了。
素素道:“我去打水,你先休息!”
璟然道:“你不问吗?”
素素边往厨房走边说:“不问,先休息!”素素打来水,璟然洗漱完毕,更了衣,躺在床上。
这几天在宫里他精神高度紧张,脑子转的像跑马一样,这会儿心乱极了,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也确实太突然。璟然深深的皱着眉,握紧拳头。
素素轻轻走过来,双脚盘坐在床头,将萧璟然的头放在自己的腿上,璟然问:“做什么?”
素素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别说话,闭上眼睛!”璟然不知道她葫芦里卖什么药,闭上眼睛。
素素将他的发髻解开,以手指代替梳子,右手拇指点按百会穴,然后又用两拇指紧贴于印堂,其余手指在头部两侧。
拇指先自印堂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推至上星,轻轻按摩头部,不一会儿,璟然的眉心展开,睡着了。这一觉一直睡到黄昏。
他睁开眼,素素正坐在桌前,跟一个香囊较劲呢。
看见他醒来,素素扔下手中的针线,托着腮跪蹲在他身旁:“你醒了!”
璟然抚了抚她的头发,素素问:“睡的好吗?”
璟然托着她下巴:“很好!”
素素道:“那就好,饿了吧,我们吃饭!”
璟然将素素揽在胸前:“你真是古灵精怪!”
素素道:“这有什么稀奇,我师父是青囊子,这点手段我还是有的!”
吃罢晚饭,坐在书房,璟然跟素素讲了这几天在宫里的事情,也说起了,自己与世宗和赵匡胤的往事。
乾佑元年三月,驻守河中的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举兵造反,同时,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和凤翔巡检使王景崇分别在长安和凤翔,与李守贞遥相呼应。
八月,刘承佑封郭威为招慰安抚使,带兵出征,讨伐反贼。临行前,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太师冯道,讨教灭贼方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道给郭威指点了一条明路:“守贞自谓旧将,为士卒所附,愿公勿爱官物,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矣。”
冯道的意思很明白,乱世中的兵卒只认银子,只要安抚使您慷慨点儿,花点钱。一来收买人心,一来瓦解叛军斗志,最重要的是您就在军中立了威了,不过就是点银子的事,况且花的还不是您自己的钱。说白了,空手套白狼,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郭威大喜。
于是,在剿叛期间,他一边作战,一边花钱买人心。李守贞的部下听说郭威很是豪爽,都投降了郭威。乾佑二年七月,李守贞兵败,举族**。柴荣的符皇后便是李守贞之子李崇训的夫人。赵思绾和王景崇也分别为郭威所灭,郭威大胜,八月班师回朝。
还没等郭威把凳子坐热,九月,契丹人大举入侵,郭威又奉旨北上,抵御契丹。但是这场仗并未打起来,因为契丹人在郭威赶到邢州前就撤退了。
为了捍卫京城安全,防御契丹再次南下,朝廷留下郭威坐镇邺都。乾佑三年四月,刘承佑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兼枢密使。郭威的养子柴荣为天雄军牙内指挥使,贵州刺史。
就在郭威刚到邺都上任没几天,他便接到好友萧力心,也就是萧璟然的父亲捎来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自己的担心,希望郭威想个方法,尽快将留在京城的家眷速速接往邺都。
当时,官员外放时,家眷必须留在京城的,实际上也是充当人质。邺都留守的权力非常大,“河北诸州,凡事一禀节度。”但是,这个时候的郭威还未曾有改朝换代的想法。
除了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攥在刘承佑的手里,柴荣的家眷也悉数留在汴州,包括夫人刘氏和三个儿子。
郭威给萧力心回了封信,信中谈到自己对朝廷的贡献,和对刘承佑的完全信任。那真是,忠心不改向君王,一片冰心在玉壶。又说到刘承佑虽然年轻,但是对自己有礼有尊,是个好青年。
只是这封信刚到了萧力心的手中,汴州城内,就一片血雨腥风。杨邠、史弘肇、王章被刘承佑灭族,郭威的继室张夫人和儿子青哥、意哥,侄子守筠、奉超、定哥,柴荣的夫人刘氏和三个儿子,全部被杀。
得知这个消息,萧力心忙派二子萧璟然前往邺都,希望能助郭威一臂之力。
萧力心有两个儿子,大公子萧璟元很有生意头脑,从小就跟着府里的管事天南海北的做生意。二公子萧璟然聪明过人,武艺高强,喜欢结交江湖上的朋友。
一次璟然跟着父亲与郭威相见,见到柴荣。柴荣为人豪爽义气,与璟然虽然相差十岁,但是意气相投。赵匡胤当时是柴荣身边的一个军官,与璟然也一见如故,三人结为异性兄弟。
郭威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讨伐。公元951年正月,郭威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州,改元“广顺”。
同一年,璟然离开晋州,在汴州城外开设贤文书院,安家小丘庐。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为柴荣出谋划策,辅佐柴荣登上王位,重振朝纲。
素素道:“朝堂上的事我不懂,但我知你视他为兄长,为师长,此人必有过人之处。这几年他清吏治,选人才,考正雅乐,又大兴文教,做出许多超越前人之举,也称得上是明君。”
素素站起身,斟了杯清茶,走到屋外,恭敬的对着月亮:“清茶一杯送明君!”
璟然站在素素身旁,也对着朗月深深一礼:“柴兄,我当不负你托,保宗训及嫂夫人平安!”素素听了心里掠过一丝彻骨的凉意。
这些年朝廷更替频繁,哪一次的改朝换代不是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看似风光朝堂,背后的刀光血影让人胆战心寒,而自己的丈夫正深陷其中。
一个七岁的小儿,仅仅因为是世宗的骨血,而身边没有任何实权派的支持,如何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坐拥江山。
素素突然觉得浑身发冷,她抱紧身边的萧璟然:“先生,我害怕!”
璟然抱住素素:“我也怕,但我不能回头。”
素素道:“他曾与和皇上之间有过手足之谊,夺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这个恶名他怕是不愿担的吧!”
璟然摇头:“当这个皇位唾手可得,皇位的**谁能抵挡得了?迈一步,就是天下的主人了,谁敢保他不会动心么?有了天下,还有什么不是他的!”
素素感到深深的寒意。璟然道:“我只希望这天晚点来!”
素素将璟然的手放在自己的腹部:“我们母子都不愿让你涉险。”
璟然有点惊讶,他看着素素,素素笑道:“没错,我要做娘了,你要当爹了。”
璟然一脸惊喜,素素环住他的腰:“你答应过我,要守着我一辈子呢!现在就更不能食言了!”璟然揽住素素。
正文 第十九章 白首不相离—相托(四)
素素坐在窗前,学着云珠捎来的一件婴儿的小袄,正在剪裁。云珠刚刚诞下一个男孩,取名凯风,正在坐月子。
院门一响,她一抬头,看见一个穿着天青衣裳的女子笑意盈盈的走进来。素素忙道:“你来了,你怎么出宫了?”
楚楚嘴角挽着笑:“我来跟你告别。”
素素迎上来:“你去哪儿?”
楚楚站在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姐姐,我走了,你要好好过。”
素素道:“你要去哪儿?”
楚楚道:“我去找我的夫君。”
素素问:“我回头去看你。”
楚楚摇头:“你找不到我的。”
素素不知为什么,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人总有个去处的,我去看你。”
楚楚笑着摇头:“姐姐,每到雨过天晴,你都为我斟杯茶好么?我好生羡慕你,你跟萧先生会幸福!”
素素忙赶过去,楚楚的身影越来越淡,消失不见。
素素心里一急,睁开眼,竟是场梦,眼泪却是真的,泪水簌簌的满脸都是。
她从床上坐起来,踉踉跄跄的趿上鞋,披上衣服。一路小跑着穿过竹林,到了书院。
书院里正好孩子们下课,璟然拿着书本正往书房去。孩子们看见素素围上来:“素素姐姐!”
素素看见璟然,轻轻推开孩子们:“先生…”
璟然看见素素一脸惊慌,满脸的泪,赶紧走上来:“怎么了?”
素素哽着声音,抓住璟然的衣袖:“楚楚没了,楚楚没了!”
璟然心里咯噔一下:“不会的,不会的。”
素素拼命摇头,哭着道:“她没了,她刚才来了,没了。”
璟然将素素抱在怀里:“没事,没事,我到宫里去打听打听。”素素抓着他的衣襟,放声大哭。
当天下午,璟然快马加鞭去了京城,素素在小丘庐焦急的等待消息。一直到戌时,听见院外隐隐传来嘈杂的马蹄和车轮声,素素忙出来,璟然回来了,身后跟着一辆马车。
素素忙走到近前,璟然下了马,走在马车旁一挑车帘,车上下来一个女子。
素素要冲上去,璟然拦住了:“进屋说。”说着,牵着她的手,进了屋。
进了书房,璟然将素素按在椅子上,捧着她的脸:“答应我,冷静。你是有身孕的人,为了腹中的孩子,也为了我,好吗?”
听到这儿,素素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先生,楚楚是不是没了?”
说话间,临照殿楚楚的体己宫女红玉走了进来,刚进屋,红玉哭着给素素跪下来:“夫人。”
素素颤抖着身体,坐在椅子上,璟然站在她身旁,揽着她的肩。
素素哽着声音:“起来说。”红玉摇头,跪在地上将楚楚以身侍火,成就一窑好瓷的事情说了。
素素听得目瞪口呆,手指甲狠狠掐着椅子的扶手,浑身抖个不停。
萧璟然赶紧把素素抱住:“素素,素素!”
素素双手紧紧握住椅子扶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像是被生生剜了去。
五岁那年,她跟桑落从有闲庄回到潞州,给父母请了安,公玉夫人说:“你多了个妹妹,你姐姐在花园陪她玩呢,你去看看?”
她拉着桑落的手往后花园跑。亭子里,十岁的姐姐盈盈正在给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玉人儿喂饭。盈盈看见她,招手,她跑上前,小玉人儿嘴角沾着米糊,怯怯的看她。
盈盈说:“这是舅舅家的妹妹。”
素素笑着跑上去,坐在她俩对面,手放在石桌上,撑着下巴问:“你叫什么名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