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摄政王他心有白月光-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旭东道:“我也舍不得你,舍不得孩子还有母亲,但是若能不去的话,我自然也是不想的。不过你放心。。。。。。”穆旭东将刚才与李清尧他们商议的事情同李清秋说了。
  李清秋听后则问道:“能行吗?每次你出征我们留在京城的时候,我都觉得我们是握在帝后手中的人质,但凡你有什么不臣之心,他们就会要了我们的命。而且孩子们和母亲离开尚可,我若是也离开了,皇后万一召见我,我不在,该怎么办?”
  穆旭东想到前世的事情,又想到他们今生遇到的诸多困境。他不是没有做准备,而是觉得除非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才会去将底牌露出来。很显然,波云诡异的朝堂局势,已经让他觉得十分危险,他不敢拿自己家人的性命去做赌注。
  因此穆旭东在李清秋的耳边轻声道:“在你怀着阳儿早到延庆帝算计后,我便找了容貌身形与你还有母亲极其相近的女子,同时请了大夫对她们的容貌进行细微地调整,让她们与你和母亲更像,化上妆后,若非十分熟悉的人,必然认不出来你们之间的差别。加之这些年,我有意让她们学习你和母亲的生活习惯,若是你与母亲离开去了锦阳城,她们也是可以应对的,你且放心。”
  李清秋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另外一个人活成自己的模样,这个模样不仅是指生活上的模样,还指的是容貌上的。
  她一时竟然都没有反应过来,许久之后才问道:“她们,为什么愿意这么活着?”
  穆旭东道:“原也是走投无路的可怜人,我给了她们一笔银子,再加上好吃好喝给着她们,自然也没什么不愿意了。”
  穆旭东没有说当年在选择与自己妻子和母亲身形容貌相似的女子时花了多大的力气,最后找了多少人才找到了如今的两个人,只是挑着重点同李清秋说了说。
  李清秋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她不是那些替身,不知道为了银子活成另外一个人的模样她们是否会开心,也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为了银两,愿意用自己的命来换别人的命。
  穆旭东似是察觉到李清秋的想法,因此道:“她们原是走投无路的人,或是被夫家休弃意欲投江,或者是担着克夫的名声要被烧死,就连家族都放弃她们了,我给了她们一条生路。这条生路需要她们在危险的时候保护你和母亲,但也代表着,她们所享受的与侯夫人没有什么区别。”
  李清秋长叹一口气,最终道:“除了这个方法,再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穆旭东道:“你也说了,感觉这次情况复杂,稳妥起见,最好如此。”
  李清秋最终道:“好,我听你的。”
  事情定下来后,在穆旭东没有出征前,先是李清尧的岳家言说要回家祭祖,带上了李清尧的妻子钱氏离开,同时还带走了孩子。在码头登船的时候,穆旭东又将穆停云送到了船上。穆停云只以为自己是和舅母以及舅母的家人出去玩,当即还觉得开心,拍着小胸脯和自己的老父亲保证会给老父亲带特产回来,穆旭东听得心里发酸,但是却笑着应了女儿的话,嘱咐了身边的亲卫照顾好几人后,穆旭东这才离开。
  紧接着没过多长时间,覃陌妻子曾氏的母亲从老家传来消息,说是身子不爽利想要女儿回来看看,曾氏当即抹着眼泪收拾包袱就要回去。覃陌反复劝说妻子不听,最终只能雇了一辆大船,尽快将妻子送回老家。而船上,则是被穆旭东亲兵带着的穆虹。
  穆旭东将两个孩子送走后,看着郁郁寡欢的妻子,安慰道:“等你到锦阳城的时候,就能见到阳儿和虹儿了,你放心,我的人都在两个孩子身边,他们不会有危险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李清秋第一次和两个孩子分开那么久,就算是有穆旭东时常安慰劝说着,她也是郁郁寡欢,思念儿女。
  转眼就到了穆旭东出征的时候,李清秋送走了丈夫,看着空荡荡的府上,一时间只觉得荒凉,婆媳两个人相互陪伴着对方这才好了许多。
  期间皇后又请了李清秋进了一次宫,可言语之间的意思,却让李清秋不由反感。


第八十六章 
  在穆旭东安排自己家人秘密离开京城的时候,万新帝也挥手将身边所有人都赶走,只留下了皇后与之交谈。
  “朕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情况,朕也不愿意瞒着你这个枕畔人。”万新帝见皇后哭的泪眼婆娑,不禁在她的手背上拍了拍以作安抚,“好了,快别哭了,又不是说马上就不行了。”
  皇后用手帕沾了沾自己脸上的泪水,她知道皇帝不喜自己这幅模样,忙调整自己的情绪,可是却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伤,“民间不乏名医。。。。。。”
  万新帝长叹一口气,最终还是将皇后搂到自己的怀中,耐心劝说:“从前年开始,朕便觉得身体时常疲累,一开始并未放在心上,后来也招了太医来看,但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只说让朕好好休息,就连你也常劝着朕早些歇息。”
  或许是这个拥抱让皇后觉得两人此刻不是帝后的身份,而是平常夫妻;也或许是因为对万新帝身体的担心,以及对万新帝离世后,对自己和太子的担忧,皇后语气哽咽道:“臣妾每次这么劝您,您可倒是听臣妾的呀。。。。。。就到现在您不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吗。。。。。。”
  万新帝听着这略有些蛮不讲理的话,不禁想到两个人刚刚成婚的时候,她也喜欢这样娇娇俏俏地与自己闹一闹小脾气,没想到一转眼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想起过往,万新帝的语气又不禁柔软了几分,“可是大周百废待兴,朕又有什么脸面早点休息不顾及天下苍生的安康?就这般每日殚精竭虑,尚且怕有不妥之事发生,若是再学那沉迷于享受的帝王,大周的情况只会每况愈下,这与朕的初心不符。”
  皇后则道:“所以您也未曾在意那小病,就这样到了今年,忽然晕倒,这才发现长时间的操劳反倒将身体拖垮了。”
  万新帝被皇后的一番话说得霎时哑口无言,常常哀叹一声后道:“我这般辛劳,不也是希望日后轲儿继位,也能轻松一些吗?”
  太子姓荀,单名轲。
  皇后听到万新帝没有自称为“朕”,反倒自称“我”,知道皇帝这是与自己在说掏心窝子的话,她仰起头巴巴望着皇帝,“可是轲儿再轻松又有什么用,我也只希望你能一直在我身边啊。”
  万新帝俯下身,吻了吻皇后略有几分冰凉的额头,“这次让武安侯出征,也是为你们母子做考量。”
  皇后不明白万新帝所想,眉头微皱。
  万新帝解释道:“武安侯赤胆忠心,且与蒙家军、坝上大营以及云城联系颇深,有他在,即便京城禁卫军被人收买,他也能将你们保护好。”
  说到这里,万新帝又想到京城的局势,他语气略有些低沉,显然是因为这些事情显得心绪不佳,道:“京城局势复杂,皇叔堂兄他们都对朕这个位置虎视眈眈,朕在的时候尚且无事,若是朕真走了,他们指不定能够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让武安侯接手兵权,朕留在京中控制局势。”
  “可是。。。。。。”皇后欲言又止,最终决定听万新帝究竟怎么说。
  万新帝道:“朕虽然对外放出的风声是想靠着这收复蛮子的地界成为千古一帝,可是最终考虑的还是京城的安稳。据朕所知,禁卫军已经被秦王收买,而文臣中有部分是秦王的人,有部分是燕王的人。秦王作为朕的叔父,燕王作为朕的堂兄,两个人都不是善茬。若是留这两个人给轲儿,到时候主弱臣强,势必会让轲儿处处受制于他们。”
  万新帝又道:“且他们知晓朕于武安侯有救命之恩,也因为武安侯的原因,锦阳城书院以及锦阳城书院出来的学子对朕也颇有好感。所以一时半会儿他们没办法拉拢武安侯,又见不得武安侯在朕身边辅佐,便想找个缘由害了武安侯。朕不会看着跟着朕出生入死为朕打天下的臣子到头来被一群宵小之徒算计,索性不如将他放到他的地界上,这样也安全许多。。。。。。”
  因为一口气说的话太长了,万新帝咳嗽了两声,皇后忙给斟了一杯茶,万新帝喝过后,这才道:“所以不如趁朕还在的时候,替轲儿收集这两人的罪证,若是武安侯回来的速度快,那么朕便亲手解决这两个人乱臣贼子。若是武安侯被困在东北,那等朕走了之后,会有人将你们送去锦阳城,到时候你们拿着朕的传位昭书找到武安侯,扶持轲儿上位。”
  皇后听到这里已经哭得泪流满满,她一边道:“哪里就到这种程度了。。。。。。”一边又不自觉地抹眼泪,仿佛已经知晓最坏的结局。
  万新帝帮着皇后把眼泪擦了,“莫哭了,朕还需要你。”
  听到这句话,皇后忙整理自己的面容,但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抽噎,“您说的。”
  万新帝思考之后道:“朕希望轲儿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是武安侯的长女,华阳县主。”
  皇后听后倒不觉得意外,早在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将玉佩送给了武安侯家的小姑娘后,她便当做玩笑话说给了万新帝听,她还记得万新帝说的,“两小无猜,且家世相当,武安侯忠心为国,他的女儿为太子妃倒不为过。”
  此时听到万新帝的话,皇后应道:“好,那改日臣妾找个由头看看武安侯夫人的意思。”
  万新帝“嗯”了一声,然后道:“朝中文臣,大部分不是秦王的人,就是燕王的人,只有少部分锦阳城书院出来的学子才是朕的心腹。而武将中,擅长行军作战且在军中有一定声望的人,除了之前的蒙家军首领蒙城以外,就是武安侯了,所以。。。。。。”
  万新帝没有说完,但皇后明白了万新帝的意思,皇后道:“臣妾一定尽力。”
  发生在皇宫里面的事情李清秋并不知晓,李清秋来到宫里的时候,皇后忙言笑晏晏让人给李清秋看座,甚至李清秋请安连蹲都还没有蹲下的时候,就已经被皇后身边的大宫女给扶了起来。
  李清秋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倒是没有往女儿身上想,只是想到丈夫同自己说的京城的局势,以及万新帝驾崩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后一开始也没有直奔主题,只是与李清秋说了一下穆旭东的行军速度,以及目前有可能走到哪里了。皆着又问了一下,为什么李清秋这次来宫里,没有带着穆停云一起。
  李清秋笑着表示两个孩子现在有比较繁重的课业,所以就没有带入宫。又为了表示自己一家人的忠心,李清秋又道穆停云总说想来拜见皇后娘娘,但是她因为习武的原因,常常鼻青眼肿,便不愿意出门见人,怕别人笑话云云。
  皇后看透不说透,这几年李清秋带穆停云入宫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是武安侯却没有与圣上离了心,这就可以证明,是李清秋不想带着穆停云进宫,而能让李清秋不想带着穆停云进宫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穆停云越来越大,容貌也越来越出色。武安侯原就大权在握了,再加上为人正直,自然也不会靠着女儿,让自己的爵位或者官位更上一层楼了。
  既然聊到了穆停云,皇后又顺势与李清秋抱怨道太子年岁大了,不像小时候什么都听她的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她觉得很欣慰,至少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不是一个没有主见只会人云亦云的储君。但是她也发愁,发愁就发愁在太子有自己的想法,怕以后她和皇帝给他选的太子妃他不喜欢,反倒成了怨偶就不美了。
  李清秋握着手帕的手不自觉地紧了几分,若是此时还不明白皇后叫自己进宫的意图,那她也就白活这么多年了。
  李清秋不动声色,面含微笑道:“娘娘与圣上不妨到时候过问一下太子殿下的意见。”
  皇后也道:“本宫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这家世得当,有聪明伶俐的女子少啊。再加上本宫这儿子,一天天同他父皇一样,只想着家国大事,估计连自己身边宫女的名字都记不住,哪里会知道如何讨女孩子欢心。本宫就怕,到时候给他娶了一个媳妇,结果因为他这个性子,让人家姑娘不喜,这也是不行的。”
  李清秋觉得皇后娘娘是在夸他儿子对感情忠贞不渝,并且握有证据。
  “太子细致,想来是个知冷知热的人。”李清秋既不能说太子不好,也不能说些别的,只能这样答道。
  皇后则问道:“太子今年也十五了,再过两年也该娶妻了,到时候本宫也是个婆婆了。不过本宫定然会好好待自己儿媳妇的,不会像别家婆婆一样,刁难媳妇的。”
  听着皇后的话,李清秋竟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微笑着点头。
  而皇后则是不依不饶道:“本宫心下倒是极其喜欢华阳这个孩子,就是不知道日后有没有缘分成为婆媳了。”
  李清秋听到这话,眉头一跳的同时慌忙跪地,“阳儿只喜欢舞刀弄枪,只怕太子不喜。。。。。。”
  皇后见李清秋这副模样,忙让身边的宫女去扶李清秋起身,见李清秋起身后,皇后又道:“武安侯夫人,本宫也就说笑一下,你怎么还。。。。。。也是本宫没想那么多,罢了,去把本宫那里新做的簪花拿来,就当是给武安侯夫人赔罪。”


第八十七章 
  李清秋自然不能收下皇后的簪花,她要是真的收下了,那不就意味着皇后刚刚说的那番话确实不对?
  因此李清秋忙道:“娘娘哪里的话,是臣妇总觉得孩子还小,总想让她在自己身边多待几年。”
  皇后则顺着李清秋的话说道:“本宫也是,有时候看着女儿慢慢长大,就总觉得再过几年她就要去别人家做媳妇了。本宫也是理解你,再加上喜欢华阳这个孩子,自然希望华阳以后找到一个好人家。”
  李清秋:“谢谢娘娘垂爱。”
  如此一来,皇后再想留李清秋同她说一说太子与穆停云之间的婚事,就不太可能了。
  看着李清秋离开的身影,皇后暗暗叹气,虽然知道武安侯忠心可嘉,但是有一层姻亲的关系在,总要比这种只是君臣之情要来的更贴近和牢靠一点。但若是武安侯这边真的不愿意,那他们自然也不能强求,只能在帮太子找其他人。
  只是想起自己儿子对华阳这个女孩子的特殊,皇后最终还是决定等太子下学后来请安的时候问问。
  看着身姿挺拔的儿子,皇后既是欣喜又是心疼。她忙叫着人将太子扶起来,同时口中还嗔怪道:“你说说你,每次来了都说不让你跪,你偏偏还是非得跪下来请安。”
  荀轲闻言克己守礼道:“理应如此的。”
  皇后则道:“你与你父皇越来越像了,当年母后刚刚嫁给你父皇的时候,太后娘娘也是这么和母后说的你父皇。说你父皇平时做事一板一眼,就连去她那里请安,都一定要把礼数做足了。还生怕母后因为你父皇做事一板一眼,觉得你父皇少了温柔小意,怕母后遇见事情了心里委屈。”
  子不言父之过,对于自己母后回忆与父皇刚刚成亲时候的事情,荀轲只是安静听着,既没有说父亲不对,也没有说母亲的不是。
  皇后见自己的儿子并不接茬,再想到自己儿子的性子,最终觉得自己如果不说明白了,可能儿子是不会明白的。
  故此,皇后道:“当年嫁给你父皇的时候,你父皇也就十七,清新俊逸,品貌非凡。没想到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母后也该操心着给你选一个太子妃了。”
  荀轲听到了皇后的这句话,眉头微微皱了皱,“皇儿年岁尚小,且朝堂政事尚且有诸多不懂之处,不敢耽于儿女情长,恐辜负父皇与母后的信任。”
  皇后:。。。。。。
  皇后忍住自己想吐槽儿子的心,对着身边的大宫女道:“本宫还记着轲儿小时候,去武安侯府,结果有位夫人没有认出来他是太子,以为他是谁家的孩子,就这样把他领到了武安侯府的后院,当时他还同武安侯夫人说,是本宫让他给华阳县主一块玉佩。后来回宫之后,还将本宫瞒的死死的,本宫愣是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还是后来见到华阳县主身上戴着那块玉佩,好奇之下问了问,才从武安侯夫人的口中知道了真相。”
  小时候干的事情,荀轲已经不太记得了,毕竟送玉的时候只有五岁,后来随着年岁渐长,加之朝中事务繁忙,他还有诸多功课需要完成,这件事情也便渐渐忘记了。
  可是此时皇后骤然间提及,荀轲还是能够回想起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琉璃一般亮闪闪的眼睛,瓷娃娃一般白皙的皮肤,被武安侯夫人抱在怀中的时候,就仿佛是一盏易碎的瓷器,只想让人细心呵护。
  “母后怎么提及了华阳县主?”太子联合皇后前后的语意,隐隐有一种猜想,因此问道。
  皇后知道自己拐着弯说的话,在儿女□□上,她这个傻儿子也不开窍,因此就直接道:“你父皇想将华阳县主许配给你做太子妃,但这终究还是你们自己的事情,需要你自己来考虑,所以母后想问问你,你的意思。”
  荀轲对于日后娶谁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想到那个粉雕玉琢的女孩,他又觉得,若是自己的枕畔人是这人,似乎没什么不好。
  “皇儿皆可。”荀轲答道。
  皇后揉揉发胀的太阳穴,试图引导太子道:“轲儿,这毕竟是你的终身大事,母后总是希望你能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陪伴在你身边。父皇与母后为你选择妻子,必然会考虑家世性格都适合你的。但最终也需要你自己确定,你不如回东宫后仔细想想是否要答应母后与你父皇的提议。”
  荀轲知礼道:“儿子知道。”
  皇后留着太子吃了个饭,这才千叮咛万嘱咐将荀轲送走。
  荀轲回到自己的东宫,印象中他对这个女孩最后的记忆是停留在武安侯夫人进宫抱着她的那一幕上。荀轲又想了想母后的话,罢了,也不费什么力气,不如让人查一查,自己也好多了解她几分。
  因此荀轲直接将这件事情吩咐给了自己身边的亲卫,太子亲卫听到太子竟然让他调查一个女孩子,只觉得诧异异常,心中虽然八卦,但是碍于太子的威严,亲卫最终将八卦之火熄灭在心中,转而寻找起关于武安侯府那位华阳县主的事情。
  没过几天,关于华阳县主的事情被送到了太子的桌案上。
  荀轲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小时候见过面,此时只是想要了解一些关于这个女孩的事情,他竟然还是会紧张,就连翻开纸张的手都微微颤抖。
  只是看到这个女孩的事情时,荀轲除了紧张之外,又多了一丝敬佩。
  他看着上面记着穆停云每天什么时辰起床习武,什么时辰读书学习,又在多大的时候于街头教训拍花子,帮着那些拐走的孩子寻找亲生父母,实在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她还专门拖了他舅舅的养父送去商户里面做学徒,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没有看到这份资料之前,荀轲以为女子的生活都是只在后院那一片地方,可是看到这份资料,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狭隘了。原来也有女子心中有侠情万丈,随不能仗剑走天涯,但是却靠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救助了一个又一个的人。
  纸张的最后,是皇后特地让人送来的一张画像,上面是穆停云十岁生辰时,宫中画师为她画的画像。
  荀轲看着这张画像,女孩美目盼兮,巧笑盼兮,他默默将画像收进了书本中仔细夹好。他也说不出是什么心态,但却不愿意这么美好的她被别人看见。
  太子在调查穆停云并且详细查看穆停云资料的时候,穆停云已经随着李清尧的妻子钱氏到达了江浙地域,又辗转换乘了开往锦阳城的船只。而随着覃陌妻子曾氏一起离开的穆虹,此时已经到了锦阳城,并且随着曾氏一起住在了曾氏的家中。
  而留在京城的李清秋和素鑫,则专门见了那两个与他们有九成相似的人。除了悉心告知她们平日里应该做的事情外,李清秋还特地与自己的替身讲明,若是皇后召她入宫,第一次先托病,第二次再入宫。若是有提及华阳县主婚事的言语,万不可答应。
  李清秋与素鑫又在武安侯府留了两日,见她们的替身行事并无不妥,这才在穆旭东的亲卫安排下,坐上了前往锦阳城的船只。
  李清秋再次踏上锦阳城这片故土,只觉得时过境迁。她刚刚来锦阳城的时候,锦阳城的城墙远非现在这般坚固巍峨,锦阳城中的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尘土飞扬远非现在这般干净宽阔。听着熟悉的乡音,李清秋只觉得心都踏实了几分。
  想到这里,李清秋自己都觉得有些好笑,明明她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可是京城与锦阳城相比,反倒是锦阳城更像她的家乡,更是她所依赖的一方土地。
  李清秋与素鑫来的低调,不欲惊扰太多的人,因此没有下马车一路到了石虎和明蕊给他们安排的地方住下。
  稍微收拾了一番后,李清秋与素鑫先去曾家接了穆虹,又去将军府看了看还在孕中的明蕊。
  三人多年未见,尤其是李清秋与明蕊从小一同长大,情同姐妹,见到面自然有数不尽的话要同对方说。
  明蕊抱怨道:“我之前和虎子说,就让你和娘住在府上。可是虎子说,盯着将军府的人不少,若是你们来看看倒没关系,仔细着些鲜少有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