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笑拂衣归-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获钱款,一半与税款一同运往京中。一半则留在当地官府中,用于专项支出。
  这些专项支出里包括:修建当地的公共水利设施;遇重大灾情时,可调拨使用,事后需上缴完善的支出账册;修整各地的道路交通等等。
  这些州县官衙手中有钱后,就开始雇佣当地人手,开展各项工程。也算是给百姓们增加了一些收入。
  李彦锦和谢沛当然也清楚,这些事中,必然会出现中饱私囊的贪污。于是,他们不但命户部对各地上缴的账册进行反复审查,还组织了暗访队,随机去往各地调查。那些账面就有问题的州县,更是调查的首要目标。
  在杀了几批贪官之后,风气到底要好了很多。
  只是,如今在浙江出任知府的解迩送来了一份公文。
  他有些疑惑地向李彦锦问道:“那些被清理出来的隐田如今被卖了不少,可买田者都是小有家产,至少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家。那些真正无田可耕种的穷困户,依然没有分到田亩,也依然还在交着双重租子,租种旁人的田地。这些穷人,难道就要一直这么穷下去吗?”
  李彦锦看过后,暗暗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其实他和谢沛早就商量过。
  但若是把清理出来的田,无偿分了出去,难道就真的公平了吗?
  先不说,田到底够不够分,又或者对那些辛勤劳作攒钱买了田的人家,公不公平。只要官府敢开了这个无偿分田的口子,很容易就能想象,其后会出现的纷乱局面。
  大家发现,哦,没有田的人家,不需要努力存钱,官府直接就给发田。那今后的家族中,很可能就会出现大量被故意净身出户的小家庭,甚至是单人户。
  这种情形一旦成了势,那不管当地官府手里有多少田,都绝对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到时候,没有分到田的人家,自然会非常不满。若再有人出来挑唆,刚安定半年的局面,怕是很快就要再出乱子。
  谢沛也对李彦锦说过,田地难得,大家才会精心耕种。若都是白得来的,恐怕出现荒田,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此,李彦锦琢磨了一阵后,还真想出了个法子。
  如今,北疆战事已歇,边防上的压力轻了很多。
  于是,他就给唐琦去了封信。
  那信很长,里面写了什么,无人知晓。
  只是,当唐国公看完后,欣慰地叹了句:“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啊……”
  大华二年六月,镇北军车骑将军项古青、张孝邦和桑倪、霄雷四人被调往京城。
  九月,项古青与张孝邦领着二千精兵,出现在了仲夏国的西南边境。翻山越岭、疲惫不堪的他们,面前有一条怒龙般的大河正在奔腾汹涌,而河对面,放眼望去,却是一大片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平原。
  同一时间,桑倪和霄雷则出现在了国之最南端。他们翻过了无数山岭,终于看见了陛下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平原。那些裸露在外的土地,黑黝黝的,仿佛浸满了油水。
  这就是李彦锦给唐琦的信中,所描述的事情。
  他惦记上了更南方那一片肥沃的平原和富饶的矿产。
  虽然眼下,它们还不属于自己。可只要咱们去占下来了,那自然就会进入仲夏国的版图。
  那里,就是李彦锦给中原的无田者准备的免费的土地。
  一年三熟的沃土啊,香甜润泽的稻米啊,易开采纯度高的富铁矿啊,水深浪缓的优质海港啊,统统都到仲夏国的碗里来吧~~~~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
  大华五年的三月初三,福州码头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
  一支二十艘艨艟巨舰组成的船队,披红挂绿的停在港口岸边。
  越阡陌心情紧张又万分激动地站在第一艘巨舰的船首,看着码头上,那黑压压的人群。
  她怎么都没料到,陛下会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到她的手里。
  这耗费了全国两年的税收才组建起来的船队,配备了仲夏国最精锐的四千水师,装载了数量惊人的布匹、瓷器、漆器等货物……如今,这些都将在她的带领下,朝着茫茫大海进发!
  如今的越阡陌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白皙秀美的女子了。这两年来,她几乎一直住在船上,沿着近海一带,足足跑了两年。
  变得与沿海当地人差不多黝黑的越阡陌,一点都不在意那逝去的白皙肌肤。她此刻只想迎风展翅,带着满满的信任与重重的责任,向着大海前进!
  京中,五岁的大公主殿下,正和两岁的弟弟一起听爹娘讲话。
  “可惜啊,咱们没法去现场一睹。”李彦锦瘫在春塌上,毫无形象地说道。
  谢沛手里拿着把小弓,正在耐心地调整弓弦。
  “那不是你自己决定的吗?阡陌都说了,可以从塘沽出发,那样咱们就只用花半天时间,去亲自给他们送行了。”谢沛头也没抬,继续调试着手里的弓箭。
  李彦锦看着乖乖坐在娘亲身旁的小胖子,手一痒,就把人捞了过来。
  他一边戳着小胖子的嘟嘟脸,一边说道:“哎,我这不是要当个明君吗?要知道,那四千水师多半都是福州人。让他们从福州出发,还能回去与家人团聚几天。之前发的特殊补贴,也能早点送到家人手里。”
  谢沛听了,嘴角微微翘起。是了,自家这位陛下如今在百姓口中,那简直都快赛过神仙了。
  那些当初讥讽他们是泥腿子进城的文人,如今也写了不少赞颂李彦锦和和谢沛的文章。硬是把这对夫妻夸得如圣人转世一般。
  就连最开始,还有人说皇后善妒,一个人霸着皇帝,不为天家子嗣考虑,不贤惠的说法,如今都只剩下,帝后情深,教子有方的赞誉了。
  无他,不但陛下态度强硬,且家中的大公主殿下,实在是太争气了。
  自她开口喊了第一声爹、娘后,这小丫头就仿佛灵窍大开一般,学起东西来,简直神速。
  除了李彦锦和谢沛每日要教她些私货外,宫中还请了真正有学问又不迂腐的大师来给大公主谢真天启蒙。
  说起来,也是好笑。
  虽然李彦锦一直嘴硬,绝不承认自己没文化。但见过了几位真正的高人大师后,竟主动跟着闺女一起学了起来。
  在他的带领下,朝中的官员,也利用闲暇,抽空学了起来。
  这些大师是真正有才之人,他们没有持才傲物,也愿意接受新鲜观点。
  当从陛下口中听到很多匪夷所思之语后,他们竟格外认真地研究起来。
  乃至于,李彦锦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大智若愚、眼界高远的不凡形象。
  只是,这形象虽然挺不错,可大师们都一致认定,若论学习的天赋,恐怕十个李彦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谢真天。


第194章 雄鸡伸爪
  大华五年,三月初三; 仲夏国的海船队离开了福州港口。
  而一个月后; 在外辛劳了三年的项古青、刘孝邦、桑倪和霄雷四人终于回到了京城。
  迎接他们的; 是盛大的万人夹道,是皇家出城,帝后亲临。
  三年里; 他们先后带着几千兵马; 在仲夏国的南方; 扩出了一大片辽阔的版图。让原本的仲夏国疆域直接多出了一成领土。
  开疆辟土之功; 如何褒奖都不为过!
  如今; 那片土地上,已经插上了无数的界碑。大部分士兵还留在那里; 守卫着这片肥沃的疆土。
  李彦锦一家四口; 正好一人一个; 陪着四位将领,一路朝城门走去。
  进城后; 将士上马; 李彦锦四人上了皇家马车,很快就进了皇宫。
  这一次; 君臣直接去了太和殿。
  项古青四人奉上了一张粗制的疆域图。李彦锦看着在他印象中; 应该是鸡屁股和鸡尾巴的下方,突然多出了一只巨爪,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这才是真正的雄鸡啊,它舒展着强壮有力的巨爪; 稳稳地踩在南海与印度洋之间。
  李彦锦相信,只要再给他二十年时间,仲夏国的这只巨爪将完全伸直。而后世被誉为海上生命线的马六甲海峡,也将被这巨爪彻底踩在脚下。到时候,只要子孙争点气,我中华大国将再不会为了那条狭窄的海道,而饱受憋屈。
  李彦锦早就对谢沛说过后世华国的很多事情。谢总督听着那些屈辱而愤怒的历史,憋得眼睛都红了起来。
  “愚蠢!无耻!”谢总督骂过之后,也和相公一起,琢磨过某些对策。
  所以,她此刻也很明白,南疆的扩充,对仲夏国,对未来的华族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于是,在帝后二人的坚持下,南扩计划一直没有被中断过。
  项古青、张孝邦等人授勋领奖之后,再次补充兵马,重返南疆。
  他们之前占领的那片新土地,已经被陛下命名为新南府,成为了仲夏国的第二十二个府。
  不过,这次南下军队的后面,还多出了无数的车队。
  这些车队都是各地官府派出的,运送了本地自愿去南疆开荒种田的人家。
  这些人家,不但每人可无偿分到五十亩荒地,且五年之内,无需缴纳农业税。不但如此,国家还给他们按人头发放迁徙补助。这让许多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贫苦者,愿意背井离乡,跟着大军南下。
  随着这批廉价雇农的离开,中原的大小地主及大家世族不得不提高工钱,或是降低租金才能雇到足够的佃户。有些地主实在雇不到足够的人手,只得把手里过多的土地,再次卖出。将卖地得来的钱,转而投入到开商铺、开作坊等方面去。
  再说回南下的大军,他们后面除了跟着自愿南下的贫农外,还有陛下专门征集的一部分罪犯。
  这些罪犯被发往新南府去,专门负责修路、建房。他们剩余的刑期都将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度过。
  南扩之路,漫长而充满了艰险。
  为了到达新南府,他们需要翻山越岭,忍受特殊的气候。
  潮湿闷热的丛林、寒冷积雪的山峰、汹涌奔腾的河流、以及让人惶恐的陌生疾病。
  这一路,若不是有黑山鼬族的倾力相助,不知有多少人要倒在路上。
  为此,好多地道的中原人竟也感激地将自己的双眼涂黑,开始信奉那模样好笑的鼬神。好多小儿甚至飞快地学会了鼬族的语言,竟似真正的鼬族人一般。
  负责协助南迁事宜的卡卡、阿冷等人,在得到了族长阿宁的同意后,也开始从那些愿意加入鼬族的人中间,选择新的族人。这就让人丁日益稀少的黑山鼬族,竟一路壮大了下来。
  这也算是一种回报吧~~
  南迁大军抵达新南府时,已经是大华六年的初春。他们跋涉了大半年后,终于看到了那被描述了无数次的黑土地,感受到了那格外温暖的春意。
  荒无人烟的平原上,喧闹了起来。
  士兵与官员配合着,把百姓们安置下来。
  起步艰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华族人刻在骨血中的耕种本能毫无阻碍地彻底爆发出来。
  他们连房子都来不及盖好,拼命也要抢在春季种下第一茬粮食。
  就连年幼的孩童,都在尽自己所能,拔野草、清碎石、抓野鼠、赶鸟雀。
  ……
  为了把新南府撑起来,李彦锦调拨了一批官员南下,这批经验丰富又认真做事的官员一走,京城与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空缺。
  新补充进来的官员,多多少少都用得不太顺手。
  倒不是他们无能、偷懒,而是因为这批新人没有经历过那个人人埋头苦干的新朝初期,他们都是读着过去那套科考书籍长大的。
  此时,李彦锦才意识到,他应该尽快培养出适应新朝新政的……新人才了!
  大华元年至今,总体来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就给李彦锦和谢沛带来了很好的缓冲期。
  再加上,朝堂从上到下的清明,与大部分官员的廉洁,使得国家收入基本上都被用到了正事上。
  如今,略有盈余的李某人,一咬牙,开始筹办新学堂。
  在李彦锦看来,他现在办的,其实就是个小学加中专的教育模式。
  因为新学堂里,加重了识字写字与算数的要求,减少了对诗词文章的教授。
  新学堂分成了两部,小学部与专学部。其中,小学部开设两年的课程。在学会了认字写字和算数之后,再教授一些道德法律常识。考试通过后,就可申请进入专学部。
  专学部则分为商学、农学、文学、数学、法学、工学、医学七大类。分别由资历深、做过实务的老师负责教授。
  基本上,专学部毕业出来的人,完全不愁出路,官府自己还缺这些人呢,哪儿还会有多出来的。
  因师资力量有限,眼下还只能在京城办一家专学部。
  而小学部则由国家给予补贴,在各府各县都要根据需要办起来。
  小学里,每教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当地的小学部都能从李彦锦专设的资金中领到五百文钱。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却鼓励了各地的教谕,极力敦促本地人进学读书。
  谢沛还特地提醒了李彦锦,如今想进小学部的,怕是不止孩童而已。考虑到长久一来,大部分穷人都没什么机会读书,所以就让李彦锦专门嘱咐,各学部对学生的年龄不做限定。但对于留级者,是不给任何补考机会的。若有特殊情况造成考试不合格的,则需要经过州府的教谕司审核批准,才可获得一次补考机会。
  资源有限,不珍惜者,不得原谅。
  ……
  京城中,谢真天大公主正在检查弟弟的书包。
  大皇子李真地虽然跟着姐姐学了半年,但到底没达到小学部毕业的标准,于是被无情的爹娘给踹到了京东小学部。
  姐姐谢真天虽然也才五岁半,却已经连专学部的数学科都考过了。
  不能和姐姐一起上学的李真地,心里非常遗憾,不过他比较平衡的是,那些平日老爱缠着姐姐的讨厌小孩也得上学去了!
  次日一早,李真地被亲娘送到了京东小学部。两人都穿得寻常,小学部里的教谕也识相地没有瞎喊叫。只面色寻常地把李真地接进了校门。
  谢沛回去后,李彦锦好奇地问道:“诶,咱胖儿子有没有流猫尿,哭着说,娘亲我要回家?”
  谢沛白了他一眼,道:“蘑菇乖着呢,你当都像你吗?!”
  是了,李彦锦嘴贱,把自己小时候第一次上幼儿园时的糗事告诉了谢沛。
  当时倒是博了美人一阵欢笑,此时却只能自己尴尬地傻笑几声,挠头而去。
  下午放课时,是大公主去接的,因为爹娘此刻都还在忙。
  谢真天牵着弟弟的小胖手,问道:“今日老师都教你什么了?”
  小名“蘑菇”的胖皇子颠颠地说道:“老师教得可简单了,我都会!”
  姐弟俩回到宫中,还没到晚饭时间,就去了书房,一个是继续看书,一个则是要完成今日老师留的作业。
  小胖子写作业没什么困难,他写完后,就凑到姐姐跟前,看她的书本。
  谢真天此刻正在放松,看的是一本教授写文章的书。
  小胖子看了一会,觉得太高深了,看不懂,就满心崇拜地趴在姐姐桌边,迷糊着了。
  晚上,一家四口齐聚餐桌时,李彦锦忍不住撩闲,逗胖儿子,道:“诶,蘑菇,你们老师教的都听懂了吗?”
  正在啃糖醋排骨的小胖子眼珠溜溜一转,他知道,若是说真话,老爹定然会嘚瑟几句,其实阿爹学得还不如阿姐多呐!于是,李小胖咽下了嘴里的排骨,认真道:“哦,阿爹,我还真有个没听懂的。”
  谢真天闻言,眉头微挑,侧头看向弟弟。
  李彦锦歪嘴大乐地问道:“来来来,说出来听听,让你英明神武的阿爹好好教导下你。”
  胖蘑菇点点头,道:“爹呐,什么是回文啊?”
  李彦锦笑容一僵,顿时就知道这小子想耍自己,于是恶狠狠地说道:“这都不知道吗?回文就是——滚犊子吧,儿子!儿子,滚犊子吧!啊哈哈哈哈……”
  特别注意仪表的公主小大人,筷子一抖,肉丸子“噗通”一声跌进汤碗,溅起了几滴水花。


第195章 大结局
  京城的七月,蝉鸣声声; 高大的宫殿里; 虽偶尔有一丝风吹过; 却依然感觉闷热。
  李彦锦自己额头冒汗,抓起帕子胡乱擦了两下,想起身边的媳妇; 就转头看过去。
  谁知人家光洁的面庞上; 别说出汗了; 竟是清清爽爽的; 连一点油光都不见。
  自从谢沛把玉魄三身功练到了七层之后; 虽然进展慢了下来,但身体的变化却实在让人惊叹。
  李彦锦已经无数次怀疑; 那什么玉魄功搞不好是初级的修仙功法。没见自家老婆越练越漂亮; 明明如今都二十八岁了; 可皮肤却仿佛是剥了壳的熟鸡蛋一般,白白滑滑; Q弹紧致。
  而且; 他还发现了!随着媳妇的功法渐深,她对寒暑就越发不在意了。倒不是说感觉不到气温变化; 而是冷热对她而言; 已经无法造成任何干扰了。
  若不是谢沛现在每天的饭量极好,晚上做某种游戏的兴趣越来越高,李彦锦怕是真要哭着求老婆不要修仙丢下人家了……咳。
  察觉到自家男人正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谢沛嘴角微翘; 放下了正在批示军中公文的毛笔,侧头欣赏了会自家男人的傻样。
  看下面的属官都在埋头苦干,谢沛倾身过去,在李彦锦耳边,声如细丝地说道:“晚间燥热,不如深夜去青溪一游?”
  李彦锦闻言一愣,接着双眼贼光大放。他勉强保持着正经形象,转头看向手里的公文,严肃低喃道:“上次那纱衣太长,今夜可多裁去些,也轻便……咳。”
  谢沛想起这几天都素着,某人应是憋着了,忍俊不止地用手指在桌案上轻敲了一下。
  李彦锦闻声大喜,虽眼睛还盯着公文,嘴角却险些咧到了耳根。
  恰阿意进来取批文,看见陛下喜不自胜的模样,还在猜测,莫非是哪个家伙又立了什么大功不成?
  她眸光微闪,刚想看看,户部能不能趁机多刮些收益进来,忽听的,“砰”一声,从西南方传来了一声巨响!
  殿中君臣皆是一惊,门口的侍卫还抬头看了看天,喃喃道:“这艳阳高照的,怎么还打起了旱天雷啊?”
  谢沛眉头微蹙,起身走到门外,对侍卫吩咐道:“你去给兵马司传个话,查一查皇宫西南方,十里范围内,可有什么异样之事。”
  侍卫正准备走,李彦锦在后面说道:“再让白波盯着点,看看街面上有没有什么人胡说八道。”
  “遵命!”侍卫抱拳行礼,快步出去。
  谢沛转过身,冲李彦锦点头道:“陛下处事越发周详了,我还没想到这事……”
  李彦锦摆摆手道:“其实,就真是晴天霹雳,也没什么好惶恐的。主要是不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才会让小民陷入无知的恐惧之中。”
  帝后携着手,神情平静地继续回去处理公务。两人淡定的模样,让殿中的官员也安下心来。做为通政司左参议,幺哥一边快速浏览奏章,将其分类、记录,一边还有心思琢磨,中饭不知小然会给他做些什么好吃的……
  兵马司中,老韩勇收到旨意,立刻亲自带领士兵朝皇宫西南方奔去。
  而分管西城和南城的两位指挥也被韩勇派出去,三路兵马同时展开搜寻。
  因刚才那声巨响太过惊人,此刻见兵马司出来查询,大家配合之余,也纷纷伸头打听。
  当韩勇来到法源寺门外时,就听里面似乎有些吵嚷之声,这可就有些奇怪了!
  往日的法源寺,是个极清静的去处。虽处在热闹繁华的城中,却既不香烟缭绕地唱经念佛,也不见门口有游客信徒熙熙攘攘。
  韩勇手下,一名叫罗生的小队长上前拍了拍寺庙的大门。
  不一会,里面就有僧人打开木门,伸头探看。他一看见大队士兵,脸色就有些发白。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发颤。
  “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贵干?”
  罗生也回礼,道:“我等乃五城兵马司的官兵,这位是韩总指挥。我们因奉旨查看京中异常之处,特想进寺一观。”
  开门的僧人脸色越发难看,嗫嚅了几下,道:“还请众施主稍候片刻,我去回禀住持。”
  僧人把门掩上,急匆匆朝后跑去。
  韩勇看了眼罗生,问道:“如何,可看出什么不对?”
  罗生笑着挠挠头,道:“韩大人又要考我啊~~~罢,我脸皮厚,丢个丑也无妨。”
  韩勇作势要踹他,罗生赶紧道:“这看门僧人神情怪异,所以,寺中定是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我想,多半还真与之前那巨响有些关系。且我刚才靠近了些,总觉得今日这法源寺里的气味不似禅香,说不出来,好像在哪里闻到过……”
  在他们身后,有人开口道:“韩大人、罗队长,我知道是什么味!”
  韩勇和罗生转头看去,见是个瘦瘦的大眼儿郎。罗生笑道:“阿寿,你过来说说。”
  阿寿应了声,颠颠地跑过来。朝韩勇行了个礼后,说道:“我外婆家旁边有个道观,我幼时常翻墙进去玩耍。那道观里面有个炼丹房,我有一次摸进去,被那老道发现了,用拂尘追打了我一路。今儿这味就与那炼丹房里的味道很像,只是好像要多了点什么。”
  三人正说着,法源寺的大门再一次被打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