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妾乃蛮夷-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毓帝高居殿堂之上,他的应对措施并无大错。

    先是发告示辟谣;然后是号召氏族接济平民;最后开仓放粮;只是到真的打开粮仓之时才发现,存粮己少了十之*。

    官员们当然不敢将真正的消息据实以报,所以上的折子一律是民心安定,百姓富足。以至最后晋国因此次粮荒丧命近十万人,几乎动摇晋国根本。

    这些都是前世平乐在粮荒过后听人说起的。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天灾,而是*。

    灾荒闹的再严重,那些大的氏族也安全无虞,灾难过后,那些平民的走投无路便被当成笑话说起,前世平乐听后也只是淡淡一笑,觉得人有贱有贵,自然也有卑贱的死法和尊严的死法,那些被饿死的人,便该卑贱的死去。

    那时她觉得自己好歹是大家女郎,定会有一个适应自己的尊严的死法,像是慢慢老去,最后牌位被立在祠堂里被后世瞻仰,永供香火……

    可事与愿违,她死的才是最最卑贱,低贱到尘埃里。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死,才能理解在生死面前,本就没有尊卑,任何人都有活在世上的权利,所以她倾尽全力,哪怕将自己置身险境,也尽力挽救那些或许命中注定早夭的人。

    上次淮阳疫症时她可以出面。因为天高皇帝远,即使她做了什么,也大可寻个名目掩饰,可这是在郢城,在天子脚下。

    她一个假借楚人身份的女郎,能做的实在太少了。

    世上相信她的人或许真的只有一个殷裔,想再寻一个,简直是痴人说梦。

    最近下了几场小雨,带来了几丝凉意,不知不觉,己经初秋,她己差我去打探平氏的下落,只说想寻当初与她有些情谊的平氏嫡子。希望像上一世般,平氏可以安然躲过。

    就在平乐悠闲的望着院角那株桂花,想着是否采些来做糕时,何劲匆匆而来。

    他现在进平乐的院子和进自己院子一般无二,平乐庆幸自己没因为闲适便卸掉易容。“阿劲,何事如此慌张?”

    “楚国小儿,不好了,某刚接到消息,官府己经派人封了几家粮铺,不知到底出了何事?我们要不要去殷氏避避风头……”一大草何劲的房门便被敲响,管事的告诉他一早便有大批官差陆续查封了几家粮铺,何劲便担心那些官差会不会找上自家铺子。

    竟然己经到了这般穷途末路了么?

    平乐有些吃惊,查封粮铺,迁怒旁人这等事,发生的时间与前世不同。她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年前才发生的。她记得十五元宵节时,仆妇怜女将探听到的外面消息告诉她。按消息传送的时候,传到英城姬氏别院,大概需要半月时间……可此时才初秋。

    虽有些惊诧,可平乐还是很快安定下来。

    “不用,我们的铺子早己关门大吉,官府此时查铺抓人也只是恼怒那些商人太过唯利是图,我们抽身及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自然也不用寻求殷氏庇佑。”何劲虽然不明白这楚国小儿为何一幅与自家郎君桥归桥,路归路的架式。

    可他高高提起的心还是缓缓安定下来。

    这楚国不儿自相遇后,不管说什么做什么,还没有出错的时候。信他,不会错。

    何劲很放心的回自己的院里继续数银子度日去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晚,便有官差砸开了大门……

    ***

    殷裔接到消息时己是子时,他匆匆起身,马上召集幕僚,那些幕僚平日里一个个能说会道,死马恨不得说死,可真遇到事情,一个个却没了主意。最后,竟然劝殷裔以静制动。

    直白些的说,便是什么都不做。

    殷裔挥手将诸人屏退,眼底深处缓缓升腾起血色暗光。

    他惦记的小儿出了事,他怎能无动于衷……找那些幕僚商议,只是做给有些人看的,而他,早己在第一时间部署了一切。

    小儿,且等他。

    来擒平乐的官差足有百人,砸开门,开口便要找楚人楚齐。

    何劲上前相询,被人用剑推搡开来,何劲登时急了,便要抽剑砍人。平乐赶忙上前按住何劲的手,不管如何,如果何劲真的动了手,便是授人以柄。

    何劲心里也明白此时不是逞强之时,强压下怒意。

    那些官差也不费话,问清平乐的身份,押上她便走,何劲再次上前,郎君即吩咐他护这小儿周全,不管这小儿去哪,他都舍命相陪。

    平乐哪里会答应。这又不是什么好事,还赶趟着去。

    “阿劲,你去找郎君。”平乐想方法想把何劲支走,她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奢望殷裔会在第一时间救她,她只是想为何劲找一个庇佑之所,不管为了什么擒她,抽丝剥茧的,何劲总是难逃牵扯……平乐相信,只要殷裔愿望,定能护何劲周全。

    平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何劲待她一分真,她还何劲十分情。

    谁想到万事听命的何劲这时竟然眉头一梗。

    “不,郎君吩咐我需用命护小儿周全,小儿即身陷囹圄,某岂能置身事外。某是楚齐的随从,愿随楚齐一同被擒。”

    见何劲一幅势不相让的姿态,官差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上头只吩咐抓这楚人一人,可多拿个人也不算什么大事,而且看这人还是个剑士,能不惹,还是不惹的人。

    最终,官差点头,命人将何劲一同绑了押走……

    ***

    抱歉,更新晚了。

    不过偶还是很讲信用的,说不断更就不断更。如果亲们觉得尚能入眼,拜托收藏一个呗。谢谢。

 【第五五章】循循善诱

    【第五五章】循循善诱

    官差从大门离开之时,后院角门打开,有个小厮打扮的人扬长而去……

    夜深沉。

    平乐以为自己一定是被牵连了,或许是官员们觉得人抓的少不足以平毓帝怒意,便将所以开粮仓的人全部抓了了事。这种事情以往也有发生,等时间一久,没人再在意,花些银箔也就出来了。

    可平乐没想到,官差并没有把她押往城外典狱司,而是直接进了内城外的一处院子,自进了院子,平乐的眼睛便被蒙上,她觉得被推搡着七拐八拐,最后的方向是向下,最最足了一柱得向下的石阶,平乐终于听到一阵哗啦的铁索声音。

    突然间,蒙眼的黑布被扯去,突如其来的光线让平乐眼睛一阵刺痛,她赶忙闭上眼睛,适应了好久才敢睁开四下看去。

    这是间石室,无窗,只有身后一扇厚重的石门。四周墙壁都是脏呼呼的,上面挂着各种刑具,有的刑具上还挂着血肉似的东西。血色沾染上墙壁,让那被污了不知多久的墙壁染上了一抹丽色,更彰显出石室的阴森。

    离平乐两步远的墙角摆着一张小案,案边有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正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平乐,见平乐目光扫向他,那人露出阴冷的笑。

    “你便是那楚国小儿?卜出淮阳地动的那个楚国小儿?”那人的声音有些嘶哑,仿佛破旧的风霜,听在耳中,只觉得周身暖意尽去。

    平乐的身子僵了僵,最终还是镇定的点头。

    “你这小儿满口胡言,你年纪还未到弱冠,黄口小儿一个,便敢扬言能卜出地动。你既然来了这里,如果不口吐实言,小心性命不保。”那人威胁道,似乎很乐意看着平乐的脸转成惨白,唇角的冷笑更甚。

    “大人何意?楚齐不明白?”

    平乐以为是因为粮铺之事被拘,不想竟然是过问她淮阳之事?

    这事与朝廷有什么相干?

    即使要追究,应该也是嘉奖啊,毕竟她救人为实。为何这人竟然话中有话的逼问她。

    那人见平乐神情虽有惶恐,却并没被这里吓破胆,冷冷一哼,听到平乐反问,更是满心怒意。

    他自从建造这所地下监牢,但凡进来过的,没有一个不被吓破胆,尤其墙上挂着这些血淋淋的刑具,可威慑力量十足,有的人才看到,还没等用刑,便乖乖竹筒倒豆子,想要他招什么他便招什么。

    就算骨头硬些的,也挨不过三两日。

    这楚国小儿生的这般瘦弱,不想倒是个硬骨头。

    进了他郢城地牢,再硬的骨头,他也有办法给敲软,想着顶头上司的吩咐,那人看平乐的眼神不由得透出杀意。

    “不明白?你一个楚国小儿有什么本事卜出地动?那卜卦不过是个幌子,背后的幕后黑手便是殷氏……据传殷氏早有不臣之心,这几年更是在濮阳招兵买马,那殷氏是不是收买了你,从而为殷氏造势?什么楚氏小儿擅卜?无稽之谈,一切都是殷氏的毒计。

    他们妄图趁着地动之机混水摸鱼,意欲放进楚国奸细,以期合谋颠覆朝廷……是也不是?”

    听完这人一大篇话,平乐简直要拍手称赞。

    这人不去写话本子真是浪费了。好一出舍身取义,毒辣阴险,割肉喂鹰,九曲十八弯的侵略大戏啊。

    平乐也终于听出了点味道。原来,擒她来的目的竟然是……

    见平乐半晌无语,那人似乎觉平乐被他一席话唬住,不由得成就感大升。晋人本就对楚人诸多诋毁,觉得楚国人皆无胆无种,看来这楚国小儿也只是有幅空架子,其实是锈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那人不由得循循善诱道:“阿齐且放心,你若如实招供,本官定保你周全……你若担心那黑心殷氏报复,本官可以送你一笔银两,让你寻个地方隐姓埋名。”

    想明白其中缘由,平乐不由得自嘲一笑。

    她己下定决心与殷裔分道扬镳,不想竟然因为殷氏身陷囹圄。而且这地方一看便是进来易出去难之所。保她周全?给她银两?

    就算是前世,她也不会相信这种看似美好的许诺,更何况己经经历过这许多事的现在。

    “楚齐不明白大人何意?楚齐虽年幼,却自幼跟在父亲身边,父亲擅卜,楚齐便学了皮毛,虽不敢自称精通,可也不是那些走街串巷的花架子相士可比的。确实是楚齐卜出地动之灾,并没有谁在背后指使。”

    那坐在案后的男人似乎有些不信,薄薄的唇紧紧一抿。

    这可是上司想要的供词,既然这楚国小儿不老实,那他便教教他如何‘招供’。只是这小儿倒是生的颇秀气,真的打死打残,他还有些于心不忍呢。

    还是玩些文雅些的吧。

    那人想到这里,坏坏一笑,挥手招来属下耳语一番,那属下点头退下。很快,便端来了几个装水的铜盆。

    “楚国小儿,你当真不招吗?”

    “大人,楚齐确实招无可招。”

    平乐苦笑着回道,让她说什么?真的昧着良心说一切都是殷氏指使,那岂不是把殷裔推上风口浪尖,先不说殷氏是否会倾尽全力对付她,便是面前这个一脸狠戾的男人,也定不会轻饶她,不招,她或许还有几分用处,也许还能暂时留着这个小命。

    招,则立时毙命。

    那人见平乐一幅吃了秤砣铁了心似的闭紧嘴巴。

    终于撕破了那张伪善的脸。

    “即如此,小儿便先尝尝吧。这可是本官新想出来的花样,以前享用过的人都哭着喊着求本官给他们一个痛快,希望小儿不要让本官失望。”

    那人说完,便有官差上前,三下五除二的将平乐绑在架子上。双臂吊高,拉起。

    平乐便被活生生吊起,偏生脚尖还隐约可以碰到地面。可再试探,却发现根本无着力点。那种上下不能的感觉简直要人的命。

    平乐虽是庶出,却也娇生惯养,那陈氏阿浣虽凶,却也只是拿藤条抽打她几下,皮肉之苦是受过的,却没像此时那样被折磨的简直生不如死。

    平乐觉得这样吊着对她来说己经是痛不欲生了,可眼见官差将几个铜盆端到她面前……

 【第五六章】无妄之灾

    【第五六章】无妄之灾

    那个一直坐在案后做壁上观的男人姓史,原是典狱司副司刑,专司刑供,后有御使弹劾,言他刑讯过重,酷刑下冤案颇多,有辱斯文。可这史副司刑却很得晋帝看重,晋帝崇尚酷吏治国,认为刑法便该从严,以警世人……

    可最终受不住御使三天两头的长篇大论,不得不把这史副司刑贬职。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中建了这个地牢,这牢号称‘鬼见愁’,号称便是鬼被关进去也无法脱身。史副刑司顺理成章的当了地牢主事,他自然不甘心一辈子隐在暗中当个主事,总想寻个机会一飞冲天。

    而这个楚齐,便是他的契机。

    地牢隶属于典狱司,虽不直接受典狱司司刑辖制,却也不敢违背典狱司的意思,典狱司司刑授意他大事化小,可他却想小事化大,他知道皇帝陛下对殷氏顾虑重重,却苦无良机发难。

    现在简直是天赐良机。只要这楚国小儿承认受殷氏指使,妖言惑众,陛下便有了处置殷氏的理由,而他,为陛下解了燃眉之急,到那时,再不用被典狱司那个老匹夫司刑冷嘲热讽,岂不一举两得……

    只要这楚国小儿开口……

    想到这里,史主事冷冷的挥下了手臂。

    官差应下,开始有序的准备工作。而平乐此时,终于明白自己即将经历什么。

    人活着时,总觉得自己是无所畏惧的,其实之所以敢说无所畏惧,只是因从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惧之处。

    死亡?

    不,死亡其实并不可怕,无非是两眼一闭,生机全无。最可怕的是慢慢经历死亡的过程,而且是明知过程是场磨难,却无法避免不得不承受。

    看着官差将一张张草纸浸湿,平乐的脸己经惨白一片。

    当第一张草纸覆到她的脸上,当她被那种湿润滑腻的感觉笼罩,平乐觉得上一世难产而死己是命运对她的仁慈。

    耳边再次响起那阴冷嘶哑的问话声。

    “楚齐,你招是不招?”

    平乐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人宁愿慷慨赴死,也不苟且偷生,因为死亡有时真的比求生仁慈。

    可她如何能招?古人总说死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之分。她上一世死的轻如鸿毛,这一世,难道还是难逃那既定死亡命运?

    即如此,老天为何给她机会,为何让她无端承受一次锥心之痛?

    老天,你亏欠平乐矣!

    平乐艰难的摇头,很快,第二张草纸盖了上来,平乐觉得呼吸困难,开始拼命挣扎,手脚被束,头被官差狠命压着,平乐便如砧板上的鱼,拼命的张大嘴巴,却无法获得生机。

    挣扎间,束发的簪子折断,平乐一头青丝披散下来。一瞬间,不管是官差还是史主事,都觉得眼前一暗又一亮,暗的是那青丝如墨,而亮的便是青丝勾勒出的那一道惑人的弧。史主事半眯起眸子,眼底难掩震惊。

    知道这楚齐生的俊郎,身板虽显单薄,却胜在风骨颇佳,据说连那被世人誉为第一公子的殷五和第二公子的周九都赞过其‘雅’,史主事却没想到,那样儒雅的一个郎君,只是披散了发,便像换了个人般……竟然生生让他觉得面前是一个娇媚的女郎,而不是黑瘦的楚人。

    当第三张草纸再次覆上那楚氏小儿的脸时,史主管终于开口。

    “停手。”然后他起身,一步步走向平乐。官差应是,动作迅速的将平乐脸上的草纸扯下……

    此时的平乐己是出气多入气少,眼前一片粘腻的湿,眸子仿佛饱饮了水般,一片朦胧的迷离之色。史主事不由得挑高了眉。

    别人被这样‘伺候’,早己哭爹喊娘,这法子看似不伤皮肉,却最是难熬。这楚国小儿竟然还是这么一派镇定,丝毫没有在黄泉殿前转了一圈的狼狈,那张被草纸贴过的脸,反而显得异常的白皙,简直堪比世上最上等的白玉。

    史主事不由得伸出手,想要亲自感觉一下触感是否真的如想像般的肤如凝脂……

    嗖……

    破空的声音听在众人耳中,只觉得一阵阴风挟带着杀意向他们袭来。

    几个官差不由得后退一步,而那个妄想触摸平乐脸颊的史主事则有些呆怔的看着刺穿手掌的羽箭,这时才觉得彻骨的疼……

    不由得惨叫出声:“谁?”

    石室门口,一个雪白的身影一步步向平乐走来,平乐的神智还有些迷离,眼神有些发散,一瞬间没有看清来人的样貌,可那身姿,却是她熟悉的。

    她不由得断续唤道:“殷……裔。”

    仿佛知道自己终于可以睡了,一声呼唤后,平乐的身子萎蔫的倒下,最后印入平乐眼帘的便是殷裔那张天仙般的面容,和眼底的那抹乌木般的暗光。

    ……

    殷裔身形一晃,己将平乐揽在怀里,他四下扫视,看向那铜盆,与或湿或干的草纸……眼中的杀意更甚,他珍之惜之,宁愿放手任其自由遨游的小儿竟然被这样对待。

    闷毙?

    如果他晚了一时半刻,小儿或许气绝,或许身子被……

    一想到这里,殷裔便觉得一股火呲呲的在心头烧。他五岁习武,身手不俗,连师傅都赞他文武双全,他却明白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渐渐的很少亲自出手了。

    刚才那一箭,是五年来,他第一次无法抑制的搭弓……

    在平乐唤出殷裔的名字时,那个史主事的身子便不由得一僵。在这崇尚儒雅与风流的时代,殷裔简直是巅峰的代名词。只要殷裔二字一出,所经之处,郎君甘心俯首,女郎娇羞垂头。史主事也曾幻想过有一天亲眼目睹这般天人的风姿。

    只是他没想到会是这种时刻,没想到世人口中的翩翩佳公子竟然出手狠戾。

    一箭穿透他的手掌,眼见着血淅沥向下淌着,史主事却觉得身子根本无法移动,一股气场仿佛欲将他捻压成尘。

    他抖着胆子,嘶哑的声音再无刚刚的威慑之力,反而透着几分瑟瑟……

    “五公子竟敢擅闯地牢?可知是抄家灭门之罪?”

 【第五七章】惹他者死

    【第五七章】惹他者死

    殷裔笑,不是平日那种高高在上矜持的笑,而是冷的彻骨的笑。

    史主事一见这笑,便知自己招惹了不能招惹之人,他一直以为殷氏五公子只是空有其表,殷氏势大,殷氏的嫡子即便无真才实学,也会被吹捧得人间少有。他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像殷五这样的氏族嫡子竟然会挽弓,而且出手时冷酷无情。

    更想不到他自认能困鬼的地牢,殷裔能这般大摇大摆的走进来。

    直到他看到殷裔身后那人,才明白殷裔为何不声不响便能来到这里。殷裔身后,一个身着官服的男人恭敬的垂首而立,那人,竟是他的顶头上司,典狱司司刑,他一直想取而代之之人。

    史主事颤威威的用手指向典狱司司刑。

    “你,你,你竟然投靠殷氏?”只见那人根本连眼睛都未眨,对他的指责更是理也不理。史主事突然觉得恐惧,他一直知道殷氏乃是晋国第一贵胄,据说先祖与晋皇室关系很是亲密,所以几代晋帝一直对殷氏诸多照付,直到毓帝,他无法容忍氏族凌驾于皇权之上,更无法接受世人提起殷五时,那满脸的憧憬崇拜之情。

    说句不过份的话,世人皆知殷五嫡仙姿,却没几个人知道毓帝姿容如何。

    其中自然有毓帝身居高位,凡夫走卒很难瞻仰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却是,殷五在那里,大家便觉得那己是无上之姿,任何人也无法超越,那是一种绝顶的存在。以至诸人对旁的人再也生不出那种惊为天人的感慨,自然也包括毓帝。

    为此,他每日里苦思瞑想,终于在几个山匪的口中得到一个消息。

    那个楚国小儿实楚国奸细也。

    他便想着用这事与殷氏牵扯进来。而这位年过四旬,终日冷着脸的典狱司司刑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此时应大事化小,而且那几个山匪所言不足信,让他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那怎么能行?

    他己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说己找到殷氏勾结楚国的证据,岂能在这时前功尽弃。于是,有了这场‘温柔的刑罚’。是他一时鬼迷心窍,竟然觉得这楚国小儿类女郎,起了污辱之心。如若他行事果断些,这楚国小儿是不是命己决?

    要了这楚国小儿的命虽然动摇不了殷氏根基,可见殷裔这般表情,似乎很看重这楚国小儿,若这小儿身死,最起码对殷裔是个打击。

    可是全晚了,一切都晚了。

    殷裔既然敢这样大摇大摆的进来,自然不会允许他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卖弄口舌,瞬间,死亡的恐惧笼罩着史主事。

    见殷裔不理会他的指责,只是全心全意的看着自己怀里那个楚国小儿,脸上竟然泛起可以称为温柔的表情,史主事小心翼翼的挪动脚步。

    “何劲,让他也尝尝闷毙的滋味。”这时,殷裔突然开口,一直抱剑立在门边的何劲大声应是,将那史主事像擒小鸡般三两下绑紧,何劲忍了很久了,尤其是看到这小人对那楚国小儿所做的一切,那小儿那般心善,救下淮阳一城之人,可谓是活人无数,而且就算被误解,竟然也好心的给他们留了粟米。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这样一个善良瘦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