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长女[银推]-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问四婶娘:“老四家的,你怎么看?”
四婶娘笑着看了一眼二婶娘,点了点头:“我听二嫂的,二嫂打算请哪个女先生?”
“之前琼华她们的先生是姓曲对吧?”小佘氏笑着看温琼华,温琼华点了点头:“曲先生人很好,教学的时候也很有意思。我年前还让人往曲先生家里送了节礼,曲先生这会儿身子还好,应该还是能教学的。”
小佘氏点了点头:“不如咱们请了曲先生?”
曲先生是专门教念书的,姑娘们的课程可不光是这些,琴棋书画女红,曲先生能教三两样——书画,剩余的几样,都是要另外请先生的。
所以,小佘氏又看四婶娘:“其余的,不知道四弟妹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曲先生确实是不错,那就请了曲先生吧,至于其他的,我这次带来了个绣娘,是蜀地出来的,一手绣工让人很是惊艳,不如就请了她?”
四婶娘很是很满意曲先生的,虽说当年的学生里面,有个温琼莹在,但是,四婶娘很是坚决的认为,那是温琼莹的遗传问题。你瞧瞧,连府里的几个庶女都像模像样的,曲先生的教导能差吗?
她又不指望闺女将来当文豪,只要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会做人,会办事,那就可以了。
一连解决了两个大问题,老太太实在是撑不住了,温琼华赶忙扶了她胳膊:“祖母,到床上去睡?”
老太太嘟嘟囔囔的,好半天温琼华才挺清楚,老太太是说要守夜,温琼华赶忙说道:“祖母,不用您守着的,我代替您守着,你先去睡会儿,等点旺火的时候,我再叫您好不好?那时候也算是守了一晚上的。”
众人都跟着劝,老太太这才应了,温琼华和四婶娘一起扶了老太太进去。
服侍着老太太睡下,四婶娘才轻声说道:“这个小佘氏,也不是个简单的。”
温琼华笑了笑,搂着四婶娘的胳膊:“四婶娘,我知道,不过二婶娘心地还是好的,就是性子烈一点儿,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又很是隐忍,四婶娘你和二婶娘又没有什么过节,不用担心这些的。”
四婶娘伸手在她脸颊上戳了一下:“我这还不是为你着想?眼看着还有一年时间,这时候可不能出了事情。”
“不会,二婶娘不是坏人。”温琼华笑着说道,四婶娘点点头:“要是刚才她打着什么坏主意,我当场就不愿意了,哪里会等到现在?只不过,你以后也得长个心眼,小佘氏那人,可不是你能算计的过的,若是她想算计你,怕是你连发现都发现不了。”
温琼华笑着做了个鬼脸:“我才没有那么笨呢,再说,现在不是有四婶娘在的吗?再过两年,四叔父也要回来了,还能有谁来算计我?我又没什么好算计的。”
四婶娘瞪她一眼:“总之,你自己也要小心些,可别谁一说些什么,你都赶紧答应。”
“不会的,我肯定会先问过四婶娘的。”温琼华连忙作保证,四婶娘脸色这才好些,她们也不好在内室逗留太久,就相携去了花厅。
小佘氏正吩咐人准备夜宵,见她们出来,笑着问道:“我让人准备了小混沌,还有各种丸子,有肉丸子,有菜丸子,有炸的,有煮的,有蒸的,你们要吃哪一种?”
143、解决
小佘氏办事儿相当快,大年初二从佘家回来,就很愉悦的向大家表示,佘老太太对于温琼莹能够嫁到佘家这件事情,是欣喜万分的,还说了,等过几天,趁着新年的喜气,派了媒婆上门。
老太太微微有些惆怅,不过一看见正在旁边给她剥瓜子的温琼华,心里那点点的惆怅就扔到爪哇国了:“那就好,琼莹的终身也算是定下来了。”
小佘氏笑着笑着,又有些为难:“老太太,这事情,咱们能不能先不要张扬?”
老太太有些不解,小佘氏为难的说道:“琼华要嫁的永安侯世子,琼莹要嫁的佘家长子却不过是个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我怕琼莹心里,会不自在。”
小佘氏这么一说,老太太立马想起来那天温琼莹叫嚣的话了——温琼华那没爹没娘的贱人,凭什么能嫁给程公子?程公子应该是我的!
“好,这事情你一定要保密,不能让琼莹知道,佘家过来,你也悄悄的,别宣扬了出来。”老太太当即就应了下来,自己还不放心,又叮嘱了一番小佘氏。然后又想到个问题:“不对,不让琼莹知道,那嫁衣什么的,该怎么做?”
小佘氏也有些犹豫:“要不然,就从外面买回来?”
老太太摇摇头,嫁衣这种东西,就是得自己亲手做,将来才能夫妻美满。温琼华在一边出主意:“祖母,不如这样,就告诉二妹,说是您正打算给她说亲,我出嫁之后,就要轮到她了,让她赶紧的做嫁衣。”
这方法虽然不是很好,但这会儿能起到效果,老太太也就应了:“那就这么说,总之,这事情先瞒着她,等琼华嫁出去了,再告诉她。”
“那她若是一直问呢?”小佘氏又问道,老太太摆摆手:“这事情就交给你了,不管你找什么借口,只要糊弄住她就行了,让她安安分分的呆在自己的院子里,等琼华出了门子,再让她出来。还有她身边的丫鬟,那不安分的,就尽快打发了,瞧瞧她们都将姑娘伺候成什么样子了?”
不管老太太说什么,小佘氏都赶紧点头,老太太说了一会儿,又想到园子里走走,温琼华赶忙将剥了一半儿的瓜子放到小荷包里装着,然后起身扶了老太太:“祖母,这会儿园子里的梅花开的也算好,咱们过去看看梅花?”
“好,你上次做的那个梅花糕挺好吃的,今儿咱们再摘一些梅花下来,等会儿让厨房做。”老太太当即点头,拖着半边不是很协调的身体,和温琼华一起往园子里去。
按照李御医的说法,老太太这其实已经算是痊愈了的,毕竟,中风就算是好了,那也曾经是中过风了,和完全没中过风的人相比,自然是要有所不同的。
得亏了老太太原先身体不错,再加上这段时间,温琼华和四婶娘等人整天围着老太太转,但凡一切能让人生气的事情都要隐瞒下来,老太太保持心态良好,这才算是能重新站起来。
虽然半边身子还是有些不听指挥,但是总比剩下的人生都在床上度过强。老太太也知道这个道理,黯然了几天,知道这事情确实是半点儿改变的机会都没有了,就赶紧又调整了心态。
“祖母,咱们过几日,不如去江南住段时间?”温琼华再次提出这个建议,老太太看了她一眼,没说话。温琼华笑嘻嘻的说道:“江南风景宜人,气温合适,最是养人了,咱们到江南住几日,祖母心情好了,身体会更健康的。”
老太太嘟囔了一句:“最重要的是,你能看见思华了对吧?”
“当然不是,最重要的是,祖母身子更好,能长命百岁,将来还要看着我的孩子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温琼华一脸正经的反驳,老太太笑着叹气:“你呀,就不知羞。”
“在祖母跟前,有什么好害羞的?”温琼华笑着说道:“祖母还能不知道我啊?祖母,咱们去江南吧,我这一辈子,还没出过京城呢。”
老太太忍不住笑:“一辈子?你才多大啊?今年才十七!”
温琼华伸出手指晃了晃:“不对,祖母,今天是大年初二,我已经十八了!”
“好好,你已经十八了。”老太太笑道,伸手抚了抚她头发:“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转眼间,你都十八了,我还记得,你当年刚住到嘉庆堂的时候,才这么高,小小年纪,总是绷着一张脸,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对周围所有的人,都保持着警惕,连睡觉都不安稳。在我面前,还总是爱做出一副端庄懂事听话的样子来,小小孩子,那样子别提多好笑了。”
温琼华忍不住脸红了一下,当年刚穿越,睁眼就是灵堂,又听见各处议论说原身爹娘的死不简单,又知道自己唯一的弟弟一定会被二房当成眼中钉肉中刺,再加上状态没转换过来,那会儿可真是对寿命都如临大敌,稍有个风吹草动,就恨不得将温思华藏到自己身后。
还是一个多月之后,才慢慢醒悟到,这个样子不行,太诡异了,连老太太都总说她太懂事儿了,真正的十岁小姑娘,铁定不会这样,这才慢慢的开始转换自己的态度,在老太太面前,将自己当成真正的小孩子。
没想到,时间长了,自己的心性,竟然也真的从一个成人变成了一个孩子。不过,这样也好。要不然,顶着青春无敌粉嫩脸,走成熟腹黑御姐路,指不定哪天就要被人当妖怪给烧了。
“那是因为祖母对我好啊。”温琼华笑嘻嘻的拍马屁:“我就觉得,有祖母在,我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了,自然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了,还得多谢祖母包容我呢,想想那会儿,我可真是够调皮的。”
老太太大约也想到那会儿的事情,忍不住笑道:“确实是够调皮的,刘妈妈要做点心,你就将趁刘妈妈不注意,撒一把盐进去。珍珠要泡茶,你将在水壶里添一勺冷水,害的珍珠总以为茶叶坏掉了,泡出来的茶水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温琼华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了,那会儿不知道应该怎么体现自己的“孩子气”,就做各种的恶作剧,这会儿想起来,可真是一部黑历史。
祖孙两个在园子里回忆了半天的当年,还是小佘氏见天都快黑了,派人过去接了她们,她们才回到嘉庆堂。
大年初六,佘家老太太带着自己的儿媳上门,小佘氏倒是让温琼莹出来了一会儿,在佘家二夫人给过见面礼后,不等佘老太太说什么,就立马以温琼莹这几日身子有些不好为由,将温琼莹给送回去了。
正月十六,佘家派了媒人上门。小佘氏早已经将温琼莹的院子给守的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自然是没让温琼莹知道这件事情的。然后,两边就交换了庚帖,因为温琼莹还在孝期,所以,这订亲就一切从简,佘家只送来了定亲礼。
小佘氏半点儿没动那些定亲礼,给老太太过目之后,就添到了温琼莹的嫁妆里面。
到了正月底,老太太终于磨不过温琼华,答应和她到江南住一段时间。二婶娘要管家,忙不过来,老太太不待见三婶娘,所以,四婶娘就请命跟着去了。
温舜英和温舜颜也沾了温琼华的光,跟着坐上船。
一群小姑娘,长这么大从来没出过京城,更别说坐船了。船刚离岸,就一个个兴奋的像是打了鸡血:“大姐大姐,快,船在动啊!”
温舜英虽然一向不爱说话,这会儿也激动的脸颊发红:“大姐,你说,会不会有鱼儿从水里跳出来?”
温琼华也兴奋的扒着窗户看,四婶娘简直忙不过来了:“琼华,别露出脸!这会儿岸上的人还能瞧见咱们!你可要小心些!舜英,别站在门口,先关上门。舜颜,别扒着桌子,一会儿桌子都要被你扒翻了,看上面的东西砸伤你!老太太,您感觉还好吧?有没有晕船?我带了薄荷膏,您含一点儿?”
等过了三四天,姐妹三个的兴奋劲儿终于下去了。温琼华还好,不晕船,只觉得船晃的太厉害了,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温舜颜和温舜英则是有些晕船,一个天天吐,一个头晕晕,一个个恹恹的打不起精神来。
又过了四五天,简直就是度日如年了,天天掰着手指算还有几天才能靠岸。倒是老太太,虽然身子最不好,但是意外的适应船上的生活。
二十多天之后,几个人终于到了江南,温思华早就收到了信,一大早就带了人在码头守着。见到挂着温字旗的船,立马瞪大了眼睛,领着几个婆子小厮开出一条路来。
“祖母!”等看见温琼华和四婶娘扶了老太太出来,眼圈立马就红了,老太太看见很久没见的孙子,眼圈也跟着红,温琼华赶忙劝道:“可别在这里哭,思华都是男子汉了,在在外面哭多丢人啊,祖母又不能长时间站着,咱们先回去。”
温思华赶紧点头,侧身露出身后的马车,先扶了老太太上车,又扶了四婶娘,最后是温琼华。行礼之类的东西,自有船上跟来的张妈妈和巧妈妈,以及程妈妈安排。
院子也早已经收拾好了,不是温琼华之前给的那个庄子,那个庄子是在城外,虽然距离学院近,但是住在城外不太方便,于是温思华又重新在城里买了三进的院子。
方续领了人在院子外等着,瞧见当先骑马的温思华,立马转身朝后面的婆子吩咐:“大厨房送了热水到各个院子里,还有鱼汤。”
144、江南
第二一大早老太太就起身,还非得叫醒了温琼华,可怜姐妹三个,好不容易脚踏实地了,又不适应了。半个晚上没睡着,起床之后眼圈一个比一个黑。
四婶娘一边给老太太端上了银耳汤,一边笑着问道:“老太太今儿起的这么早,是有什么事情吗?”
“要去拜访一下学院的院长,还有思华的先生。”老太太喝了一口汤,这才含糊的说道,温思华愣了一下,温琼华也跟着愣了一下。
老太太看了一眼温思华,才笑着说道:“按说拜师礼都是要长辈们出面的,那时候……”顿了顿,老太太脸上有几分愧疚:“既然这次来了,就拜访一下思华的先生,刘妈妈呢?”
这个刘妈妈,和之前的那个,已经不是一个了。之前的刘妈妈年纪大了,她是老太太的陪嫁,岁数自然是和老太太差不多的。去年生了一次病,老太太就让她在家里休养了,平日里没事儿了,才让她到侯府陪着自己说说话。
代替刘妈妈的,是刘妈妈的儿媳。
这会儿听见老太太召唤,正在外面守着的刘妈妈赶紧进来:“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将我给你的那两张礼单拿出来,然后将那单子上的东西准备好,一会儿我们要出发去学院。”老太太笑着说道,刘妈妈赶紧应了一声。
四婶娘推了一把温思华:“你还不赶紧派个人去和你先生说一声?”
温思华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站起身到书房去写帖子,准备一会儿自己亲自送过去。老太太喝了半碗粥,又对温琼华说道:“你也去吧,院长和先生都是思华的长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是晚辈,去拜见一下也是应该的。舜英和舜颜就不要去了,你们两个不是跟着你们大姐学了怎么管家吗?你们就留下来,将咱们带来的东西布置一下,然后安排一下咱们明儿要去哪儿。”
温舜英和温舜颜第一次接到这种大任务,两个人都有些忐忑。四婶娘笑着安慰道:“别担心,有什么不明白的,多问问管家,思华之前不是说了,这院子里的管家,是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吗?肯定是对江南十分熟悉的,咱们是来游玩的,你们多问些这方面的事情就行了。”
温舜英点了点头:“好的,那咱们出门要带的东西……”
老太太点了点头:“都交给你们,我就只管出来玩就行了。”
“祖母,四婶娘,大姐,你们放心,我和三姐一定会好好完成任务的。”温舜颜倒是积极的很,兴奋的应了下来,差点儿连早膳都不愿意用了,恨不得立马出来安排事情。
等用过早膳,老太太和四婶娘,以及温琼华照旧是坐马车,温思华和方续则是在外面骑马。一行人绕到学院后面,直接从后门进去的。因着这次过来不是入学,而是要拜访,所以走正门是不太合适的。
温思华先带了众人去见院长,老太太准备的礼物还是很拿得出手的,名家画作,名家字迹,以及两方贵重的砚台和陈墨。也因为这些年方家对温思华帮助很多,所以,老太太顺便也给方续准备了礼物,所以给的东西,都是双份儿的。
院长是个胡子花白的老伯伯,夸赞了温思华和方续几句,就陪着老太太去拜访了温思华的先生。温思华的先生不过三十多岁,穿着一身青衣,很是儒雅。
送走了院长,回头老太太就是一个大鞠躬:“这些年,思华多亏先生教导了,我老太婆感激不尽。”
“哎,老太太快快请起。”那先生惊了一下,赶忙过来将老太太扶起来:“思华是我最看重的弟子,我教导他是应当的,思华也是有这个天分的。”
“不管怎么说,都是我老婆子的错,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老太太是又想到了温瑞言,沉默了一会儿才勉强笑道:“我以前又只觉得,只要孩子活的好好的就行,就没有太注意过他的功课,还请先生多多见谅。”
拜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光是要长辈在场。拜师和联姻相比,几乎是差不多一样重了,甚至有事情,比联姻更可靠。拜了师之后,按说,两家人是应该经常走动的,过节送节礼什么的,这还是一般的程序。
而温思华,拜师的时候温家没一个人出面。拜师之后,每年的节礼,也都是温思华自己听从外祖父的,或者是跟着表哥学,自己准备的节礼。
“之前怠慢了先生,还望先生不要和我这个老糊涂计较。”老太太很有诚意的赔罪,那先生笑着扶了老太太:“老太太这话可折杀我了,思华的情况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我并不是很放在心里,我看重的是思华这个学生,并非是思华身后的家族,老太太并不用太放在心上。”
饶是老太太做好了被不待见的准备,依然有些脸红,这话可真是够打脸的,你侯府做事不地道,不将我的弟子当成一家人看,我又何必在乎你侯府的态度呢?我的弟子就是温思华,我也只看重温思一个人的表现。
“老太太快请坐吧。”那先生也是个大度的,只讽刺了一句,就收敛了情绪,伸手请老太太坐下。顺便吩咐温思华去泡茶:“这两位是……”
“先生,这位是我四婶娘,我爹娘过世之后,四婶娘也很是照顾我和姐姐。”温思华端着托盘过来,赶忙介绍道:“这个是我大姐。”
先生和四婶娘没什么要说的,倒是夸奖了温琼华几句:“之前总是听思华提起他的姐姐,原本还想着他是夸大其词了,现在见了,才觉得他说的很对,温姑娘果然是钟灵毓秀,端庄贤淑。”
“先生过奖了。”温琼华赶紧红着脸行礼:“先生大才,这些年,多谢先生照顾思华。”
客气了两句,老太太又咨询了一下温思华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以及在学院里的生活状况,再次对先生表达了十二分的谢意,然后才送上了礼物。
先生也没推辞,直接让温思华将礼物抱到书房去了。随后又笑道:“你们初到江南,不看看江南的风景实在是可惜了。思华这几日也不用来学院了,让他陪着你们到处走走吧。”
老太太有些犹豫:“不会耽误了思华学习吧?”
“不会,思华年纪还小,并不用十分刻苦,慢慢来就行了。”先生摇摇头说道,温思华赶忙行礼应了下来:“多谢先生,那我明儿起就不过来了。”
先生摸摸胡子:“虽然你不用来上学了,但是功课还是要做的,你自己自觉些,大字一日十张,十天写两篇文章,这几日你要跟着老太太一起逛的吧?”
温思华点头,先生继续说道:“既然这样,那你看风景的时候,也别浪费了,一日一首诗,总共十首,每日的功课都要让方续带过来,知道吗?”
温思华苦着一张脸,缠着先生耍赖:“先生,每日写一首诗会不会太多了?写诗是要灵感的,我到时候万一没有灵感,瞎拼凑了一首,那岂不是浪费纸张吗?三天一首好不好?”
先生斜睨着他:“科举的时候,你觉得考官会让你等到灵感来吗?”
温思华瞬间漏气,连身形都矮了一截儿:“那大字,能不能两天写一张?”
先生冷笑了一声:“要不要在科举的时候考卷都写一半?”
温思华身形更矮了:“一篇文章?”
先生不说话了,直接从身后摸出来一个东西,长长扁扁,以温琼华的猜测,那应该是戒尺。温思华瞬间抖了抖身子,立马站直:“先生,我肯定会完成任务的,一天一篇大字,一天一首诗,五天一篇文章。”
先生笑的很和蔼:“我现在觉得,这些太少了,你平日里很是用功学习,很是勤劳,想必就是放假在家,也会将学习放在心上的。既然如此,每日里再做两道明算题,我每日里会让方续将题目带给你的。”
温思华愁眉苦脸,却不敢再讨价还价。目睹这一场师生对决的老太太和四婶娘已经是目瞪口呆了,唯有温琼华微微有些心酸,若是温瑞言还在,想必父子之间,就是这么相处的吧。
“祖母,咱们中午到杏花林用午膳吧?杏花林是江南最好的酒楼了,用很多很多招牌菜。”温思华兴致勃勃的掰着手指数:“祖母最喜欢吃甜的,杏花楼有蜜汁鸭,是独家秘制的配方,甜而不腻,软香爽口,祖母咱们去尝尝?”
老太太笑着摸了摸温思华的脑袋,点头答应:“好,既然思华说好吃,那定然是有独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