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华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要每日勤加练习武艺,我不求你武艺卓绝,只要能控制住你这一身神力便好。”
  程锦不好意思地讪笑,赵华当年体弱至极,连一只蚊子都拍不死,谁能想到转世之后,竟然天生神力,能扛鼎拔柳,想个心事都能把车壁给捏坏,简直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失魂的程锦破坏力超强,甚至有一回,盛怒之下,一拳砸塌了一堵墙。
  恢复心智之后虽然能控制得住一身力气,但失神时还是会失控,若想要完全控制,怕是还得下一番苦功。
  “阿锦,”程夫人看着她,微蹙着眉头欲言又止,“你倒是和你姑母有几分相似。”
  “啊?”程锦愣了一下,她只有一个姑母,那就是程太后,她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有些不可置信,没听说程太后天生神力啊。
  “你想到哪儿去了?”程夫人觉得好笑。
  程锦眨眨眼,没有明白程夫人指的究竟是什么。
  程香是个大美人,这是无可置疑的,否则也不会在安郡王府里站稳脚跟,独独为安郡王生了三个孩子。
  程锦继承了程家人的美貌,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集程平和程夫人的优点于一身,但若说她长得像程香,那倒还真不至于。
  “阿娘说的是?”
  总不会是因为她前世做过皇后,自带了一股宫里的贵气,同程太后相似吧?
  “你姑母刚到郡王府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生下今圣之后,才总算熬出头来,那时候你祖父还不是承恩侯,只是汝阳县的一个小典吏。有时候想想,你姑母真是不容易,靠着自己在郡王府里活下来,还一连生了三个孩子。”程夫人没有直接回答,倒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
  世上永远都不缺美人,但要想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除了美貌之外,比拼的是心机和手段。
  程夫人嫁到程家的时候,程太后已经出阁了,她和这个大姑子的接触不多,但每一次都让她觉得她深不可测。
  她过去一直自以为是聪明人,后宅里的手段基本也都见识过,但认识程太后之后才知道,她的心机手段和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难怪整个程家都少有能和她说得上话的,一切不过是唯她的命是从罢了。
  但是她在程锦的身上看到了程太后的影子,那种谋算仿佛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完全不需要学习磨练。
  再想起那贵不可言的命格,程夫人的心头震动,甚至有一种无法抗争的宿命感。
  “阿娘,您放心,我是不会进宫的,无论发生什么事。”程锦明白程夫人在担忧什么,心里有暖流流过,真正疼爱子女的父母,是不会拿孩子去交换什么的,他们只是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着想,哪怕自己要为此付出代价。
  “阿娘不是要你承诺什么。”程夫人眼神复杂,伸手理了理她的鬓发,“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你一切都要以自身为重,你这一生着实不易,更应当珍惜自己。活着,好好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你为之牺牲自己。”
  程锦愣住了,明明这话是对她说的,可是在内心深处,却觉得这话又像是有人对赵华说的。
  又或者说这话是赵华等了许多年,一直盼望着,却知道永远等不到的一句话。
  原来你的心中也会有遗憾……
  程锦的心中百感交集,赵华的无奈失落,和她自己的感慨怜悯,齐齐涌上心头,那蛊虫蠢蠢欲动,随之涌上心头的还有愤怒、不平,甚至是毁灭一切的报复,她闭上眼,死死咬住自己的舌尖,再睁开眼时,眼底又是一片清明。
  “阿娘,我明白,”程锦将头轻轻靠到程夫人的肩膀上,“您放心,我一定会为自己好好活着的。”


第一百零四章 女学子
  “阿娘不必为我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那么多年呢,莫要想太多。”程锦的脸上挂着没心没肺的笑容,如天真的孩子一般劝慰道。
  “你还是孩子心性,不明白……”程夫人疲累地摁了摁眉心,突然像想到什么似地,下了很大的决心道,“阿锦,你去考科举吧。”
  这件事程钤之前同她提过,她还一直在犹豫,担心科举会影响程锦的婚事,但是到了如今这个关头上,程锦考得功名却是破局最好的方法。
  梁典规定女子一旦取得功名,婚配便可自由,不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连赐婚都不必理会,一切凭男女双方自主,同时还有一条规矩,须为正妻。
  这还要从太祖时的一桩公案说起,当年有一位经由科举入仕的女县令得了太祖之子齐王的青眼,欲纳为侧妃,女县令却坚辞不受,理由便是不愿为人妾。
  太祖知道后,竟对那女县令的情操赞赏有加,特颁下谕旨,能考上科举的,即便是女子也是人中俊杰,那些得以授官教化百姓者,更是德才兼备之人,得如此德才兼备之人教养后代,于国于家皆有益处,当为正妻。
  于是那位为齐王生育了二子一女的齐王妃就这么被莫名其妙地降为侧妃,那位女县令则被风风光光地迎进了齐王府,一跃成为了齐王妃。
  这桩事不仅是原来的那位齐王妃气苦,朝内外反对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后来太祖乾纲独断,亲自斥责降职了几个叫得最凶的官员,才把那反对的声浪给压了下来。
  彼时已是太祖的晚年,越来越独断专行,好大喜功,为人也愈加严苛,虽不至于如前朝暴君一样动辄杖毙、株连,但也常常发火申斥。
  萧晟虽是行伍出身,但文才口才也皆是一流,常常当场驳得人面红耳赤下不来台,那些文人脸皮薄,纵使再有风骨,也经不起他这么落人脸面,有的脆弱一些的,被他骂得当场就咽气了。
  之前曾有一位御史,用触柱自尽来威胁君王,直接踩到了萧晟的底线,他非但没有成全这位御史死谏的英名,还亲手书写了这位御史的十大罪状,将其斥为不忠不仁不义之徒,笔锋如刀将他狠狠钉死在耻辱柱上,还将这位御史全家籍没为罪民,子孙永世不得科举入仕。
  如此一来,他没有滥杀的恶名,还是那个雄才伟略,宽仁慈悲的帝王,倒是那些个同他作对的,得了骂名,子子孙孙都抬不起头来。
  此事一出,举朝上下安静如鸡。
  自此之后,那些大臣劝谏时通常都十分婉转,就算再反对也不敢用过激举动要挟萧晟。
  后来内阁里的那几位装聋作哑的相公们透出风声来,人们才明白萧晟这是在思怀庄敬皇后。
  自从庄敬皇后薨后,太祖誓言终生不立新后,又在宫内给庄敬皇后建了一座思华殿,可见帝后情深,当年赵后才名动天下,年方十三就已经考中了解元,以她的才学本有可能成为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女状元,却为了太祖放弃了继续科举入仕的机会,心甘情愿隐于后宫,辅佐太祖得天下。
  太祖曾与人言,平生最为遗憾不仅是庄敬皇后无出,更因为庄敬皇后身体羸弱,八个儿子均未得她亲自养育教导,他迟迟未立太子,便是因为八子中没有一个是他满意的,若是庄敬皇后教养出来的孩子,定是大梁最合格的帝王。
  他看这几个孩子越是不满意,就越思念庄敬皇后,齐王的新王妃科举入仕,虽然家世、相貌皆是平平,但让他想到了赵皇后,故而才有了这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出。
  之后他传位给齐王,齐王登基后,几个皇子皆由皇后养育,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程锦却是知道,这些传言统统是骗人的鬼话,萧晟不是那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人,什么思念庄敬皇后,他连她的魂魄都不放过,还谈什么思念,不如说是心虚更让人信服。
  何况他那样的人,怕是不知道心虚为何物的,只不过又拿着她当了一回幌子,本意不过是为了大梁招揽人才而已,前朝虽然允许女子参加科举入仕,但那些有胆识有才华的女子大都生于名门望族,因为家族的缘故,这些女子通常不愿意入仕,而是隐于深宅内院为家族谋划。
  大梁初初建国,百废待兴,萧晟雄心壮志要一扫前朝沉疴,最需要,也最缺少的是人才,连前朝的臣子他都重用了,又何况是女子,只要对大梁有利的,他都愿意用。
  萧晟同她在一块儿久了,不似那些迂腐男人看不上女子,倒觉得未必女子不如男,女中也有不少英才豪杰,是以当年萧晟的麾下不止有好几名女将军,还有不少女官,那些有胆识有才华的女子只要一个便能兴家旺族,就像赵华当年也是为了他,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前程。
  他一方面要充盈人才为自己所用,一方面又要地方着世家大族做大,便着意抬举女子科举入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萧晟看重女子进学考功名,大梁女子进学一度蔚然成风,虽然能考上科举的女子不多,但参加的人却不算少,但凡家里有余财,疼爱女儿的,只要女儿愿意进学,大都会送她们进学。
  但这些进了学的女子眼界高了,自然不再满足于听任家中长辈之命盲婚哑嫁,在书院里同男学生朝夕相处,这些怀春少男少女处出了感情,闹出了不少和书院男学生暗通款曲,甚至珠胎暗结的丑事。
  那些女子满心以为自己付出真心,又有太祖的规矩在前,必能当上正妻,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妻室,都不把对方先前的妻室放在眼里。
  她们却忘了太祖谕令的婚配自由,不仅是女子自由,男子也有自由,若是男子不愿娶那些女子为妻,只要不把她们纳为妾室便不算违令,只需如打发外室一般,给些钱财便能私下了结。


第一百零五章 猜度
  进了书院的女学生,大抵家境都颇为不错,有些散尽家财资助男学生,却惨遭抛弃,还有些非妻非妾,又不容于娘家,有的便自甘堕落,沦为男子的玩物,久而久之,便坏了女学生的名声,在不少规矩森严的大户人家眼中,女学生甚至与倡伎无异。
  越来越多的男学生都不愿娶这些与自己共同在书院中读书的女学生为妻,固然欣赏她们的学识,感情也是有的,但心理上总觉得她们朝夕与男子相处,不如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们冰清玉洁,便是他们愿意,家中长辈也决不允许。
  不过十几年,书院的女学生就越来越难婚配到如意郎君,有些心志坚定的,便一心读书入仕,终身不曾婚配,那些迂腐的夫子便出来鼓吹女子进学读书的坏处,要将女子逐出书院。
  很快几乎天下所有的书院都不再接受女子进学,就连国子监都将女学单列出来,不再教授她们经世济民之道,只教她们读些经义,学些琴棋书画,只除了天下第一的鸿山书院,只不过能考得上鸿山书院的女子简直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
  女子就算想要进学也找不到愿意教授女子的好先生,于是女子科举之风很快便悄然消弭了,程夫人之前虽然知道这两个女儿在读书上有天赋,却也从未下定决心要让她们去走科举这条路。
  但是若程太后非要让程锦入宫,那她便只剩下科举这一条路,只要她有了功名在身,那就必须为正妻,就算对方是隆庆帝,根据祖宗规矩,她也得当皇后,这是程太后和隆庆帝都绝对无法忍受的,也就彻底堵死了她进宫的路。
  程锦看着程夫人那绝望的脸色,知道她是下了决心的,宁愿去承受程太后的滔天怒火,也舍不得让她进宫,虽然她也同程钤谈过愿意考科举的事儿,却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让程太后承受这种痛苦。
  “阿娘,别担心这么多,此事不急的,家中还有那么多个姐妹,太后也不是非我不可。其实她要人进宫,无非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只要是程家的姑娘,无论是嫡出庶出,哪怕是远房旁支都行,最重要的是要和她一条心,能被她拿捏在手掌心里。今后,我再闹出点儿事来,让她知道我不安分,怕是她也不愿意让我这个烫手山芋进宫的,嫡亲的侄女固然是好,但在没有可选择余地的时候,也顾不上计较太多,总是能找着心甘情愿的替代品的。”程锦笑道。
  这种手段她是见得多了,并不似程夫人那么紧张,程太后是要结盟,不是要结仇,就算今天给了程夫人颜色看,也不敢真的撕破脸,这毕竟是她的娘家弟妹,是她娘家最靠谱的人了,程太后看上去地位高,实际上在后宫却是孤立无援,否则也不会对未来的那位崔后如此忌惮了,该妥协的时候她还是得妥协。
  何况程锦还小,将来如何,谁说得准呢。
  程夫人依旧心有忧虑,“咱们程家哪来那么大的脸,敢把庶出、旁支的姑娘送进宫里去?你生得这般好,我真怕,真怕……”
  “您放心,太后心里也是不愿让我进宫的,不过是拿我试探皇上的反应罢了。”程锦从头到尾都很轻松。
  “何出此言?”程夫人不甚明白,毕竟刚才太后还拿程锦威胁她。
  “方才皇上来慈宁宫的时候,与我对答,我无意中瞟见太后眉头微动,似是不愿让皇上同我说太多,就算我好了,之前还是个傻子,哪怕我是程家的女儿,她也不愿意让皇上与我太过亲近,否则这名声也太难听了。”
  程太后毕竟是善于谋算的太后,不像承恩侯府的那几位行事那般肆意,如果程锦进了宫,难保崔后那边的人会说她为了巩固地位,连傻子都往隆庆帝的后宫里塞,那她还有何威信可言?
  “可是她方才言之凿凿却是要你入宫的。”程夫人依旧放不下心来,“就算太后不喜你,只要皇上对你有意思,她定是要逼你入宫的。”
  “那也得皇上对我有意思啊,”程锦乐了,“大姐贤良淑德,样样都好,太后本是属意她的,为何突然改了主意?自然不只是为这祁王世子的事儿,怕是皇上借此事暗示了太后,不愿意让大姐进宫,太后心领神会,这才把主意打到我身上。其实她的算盘打歪了,皇上不是不喜欢大姐,是不喜欢我们整个程家。”
  “胡说!我们是皇上的舅家,向来亲近……”程夫人最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子女不好,就连程锦自己也说不得。
  “亲近是一回事,我们无用啊,”程锦笑道,“皇上刚亲政,各方权力尚待平衡,宫中一后四妃的位子正可用来拉拢臣子,个个都金贵得很,何必浪费在我们程家上头?若是程家庶女或是旁支女子进宫,随便给个位份哄太后开心也就罢了,偏偏我和大姐都是承恩侯嫡女,他的嫡亲表妹,不给个四妃之一的位份,对谁都说不过去,可是皇上怎么舍得把这么宝贵的位子浪费在我们这些无用之人身上?所以谁都有可能入宫,甚至是我们程家的旁支庶女都有可能,我和大姐却是最不可能的,我就觉得大姐遇到祁王世子的事儿有蹊跷,说不准就是皇上在其中推波助澜呢。”
  程夫人也隐约能够猜到隆庆帝的想法,却没想到程钤和祁王世子的事儿也又隆庆帝的影子,被程锦这么一说,觉得这事儿怕是十有八九,隆庆帝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哪里想得到这个少年会有这样冷酷而深沉的心思,更没想到年纪小小的女儿说起这些事儿来,也是冷静理智的可怕。
  “你们这些孩子如今都是这么想的吗?”程夫人想到自己如程锦一般大的时候,还在无忧无虑地读话本子吃点心,最多为了闺秀们之间的意气之争苦恼,越发觉得现在的孩子精明得可怕。


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
  “阿娘,我还是小孩子,但皇上不是小孩子了,阿娘可莫要把他再当成当年那个会亲亲热热喊你‘舅母’的小皇上看待了,天家可是最不讲亲情的地方。”既然把话说开了,程锦索性就把话说个明白。
  程夫人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还记得先帝去的时候,她进宫服丧,年仅八岁的隆庆帝哭得满脸是泪,还是她拍着他的背哄他睡去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小哭包已经长成了一个杀伐决断的君王。
  “皇上已经大了,太后看似豁达,但毕竟掌管后宫这么多年,又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若是让她退居慈宁宫,不问世事,连宫务都无法插手,怕是不会甘心的。今后入主中宫的若真是崔相孙女,宫务是必要交到她手中的,后宫之后是什么个局面还不知道,皇上可不是个任人搓圆搓扁的性子,日后太后、皇上、皇后三方互相倾轧制衡,只怕可有的瞧了,咱们以后能不进宫便不进宫,还是远远避开了好。”程锦扯唇笑道,她是不怕后宫这些伎俩手段,但是承恩侯府的人都还是太过单纯善良了些。
  “你……”程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同女儿相比她还是太单纯了,“你说的对,后宫这滩浑水,阿娘是决计不会让你们去趟的,谁爱去谁去,你和阿钤,绝对不能进宫!”
  哪怕冒着开罪程太后的风险,也在所不惜!程夫人下定了决心,心里反倒松快起来,跪了许久的膝盖也没那么疼了。
  “你若是不愿意科举,等回去之后,我就给你和你大姐相看人家,无论如何不能再纵着你们了,皇上大婚前先把婚事给定了,好教太后死了这条心。”
  “咳咳咳……”正在吃米糕的程锦立刻被呛着了,“阿娘,阿娘,我还未及笄啊!哪有这么早定人家的?”
  “还有人未出生就定了亲的,你已经十一了,也不能算早的了,等早些帮你相看起来,免得像你大姐这般夜长梦多。”程夫人悔道,要早知道程太后有这个心思,程钤一及笄,她就给她定亲,也不至于会闹出祁王世子这么一出无妄之灾。
  程锦“嘿嘿”一笑,“帮我相看可不容易。”
  毕竟她傻了十几年,之前还有扛炉举鼎的壮举,这名声坏得恐怕连媒人都不敢登门,好人家看不上她,那些泼皮无赖,想必程夫人也看不上,这么一想,她便放下心来。
  程夫人脸色一沉,纵然她不愿意承认,也明白程锦说的不差,她这样的情况想要嫁得如意郎君实在太难了,若是能缓几年,待她及笄之后,她的容貌必能惊动京城,想来那时候说亲要容易得多。
  “你先照着太后和皇上的意思去女学读书,阿娘去寻范先生让他每日教导你经义,便在家中备考,此次秋闱你也悄悄地去参加,便是考不中也无妨,考不中还有下一回,你如此聪明,阿娘就不信你考不中。”
  “阿娘,”程锦吃点心的模样很斯文,动作却丝毫不慢,“您刚从宫中回来就着急忙慌地给大姐定亲,让我准备读书考试,这事儿要是传到太后那里,恐怕她老人家是要震怒的,到时候大姐定亲和我读书的事儿都讨不到好。”
  因为血脉的关系,程家天然就是太后这一边的,无论今后情势如何变化,程家与太后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程夫人今天惹恼太后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回来,如今程太后给程夫人脸面,给她透了话出来,若是程夫人不识趣,程太后否则大可以绕过她,直接把旨意传给老夫人和承恩侯,那两人向来糊涂,于家中诸事也不上心,要是他们应下来,到时候连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无论太后说什么,做什么,咱们面上还是乖乖应下来,再作谋划,为今之计,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程锦笑道,“今后我只作出一副顽劣的模样,您也摆出拿我没办法的样子,到时候只推说是我偷偷跑去考试,您什么都不知情。”
  上位者的心胸大都宽广不到哪里去,今日程夫人驳了程太后的面子,这根刺已然埋了下去,两人有了隔阂,要是再闹出什么事儿,程夫人在太后面前恐怕是连一二分薄面都没有了。
  这一点,无论是程夫人,还是程锦都很明白。
  “为了你们,阿娘受一点委屈有什么?你的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你到底是个姑娘家,白白担一个顽劣的污名,以后还怎么寻好人家。”程夫人一哂,她的娘家是清流,程太后虽然称霸后宫,但手伸不到朝里去,她也不想为娘家谋什么,而她自己更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指望,为了四个孩子,她还真是无所畏惧。
  “左右我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儿去。”程锦一脸无所谓,她早就打定了主意不嫁人,能做个横行京城的纨绔也不赖。
  “别胡说……”
  “您受了委屈,难受的是我们。”程锦的声音低了下去,今日若不是因为她,程夫人也不会在那冰冷刺骨的地上跪上这么久,母亲待她真心实意,处处为她着想,她却无法回报她万一,还屡屡连累她。
  “阿娘这一生后悔的事儿很多,唯一不曾后悔的便是生了你们四个孩子。”程夫人将她揽进怀里,程钤懂事稳重自不必说,便是程明志和程明远两个贪玩愚笨的,也是孝顺贴心的好孩子,如今程锦的病又好了,懂得心疼她了,看到这四个孩子,她觉得一切的苦都值了。
  马车刚行至承恩侯府门外,就听外头传来急吼吼的一声,“阿娘!”
  帘子猝不及防被掀开了,露出了一张白皙漂亮的少年笑脸,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程锦看,眼中满是惊讶,“阿锦!你真的好了!”
  少年如公鸭一般粗嘎的声音和浮夸的语调逗乐了程锦,“二哥,书院的先生可准了你的假?怕是回去又要挨罚罢?”


第一百零七章 二哥
  少年的眼睛亮得如天上的星星,殷殷地看着程锦,“阿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