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半壁图-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久。

    旁边的宁容左斜眼过来,淡淡道:“不舒服?”

    江淮转头,道了一声无妨。

    宁容左眼珠上下轻动,稍微斜了下身子,轻声问道:“那日慕容清去你的上御司做什么?”

    江淮一怔,旋即微蹙眉道:“你怎么知道?”

    宁容左没说话,笑的狡猾。

    江淮被他看的有些不舒服,难不成这人一直派人在监视自己?

    宁容左看出她所想,解释道:“那日我正好碰到他,他自己说的。”

    江淮听完他的解释,仍是有些不安,只道:“没什么,就是过来看看而已。”

    宁容左眼睛微眯,就想听听她怎么往下编,遂继续问道:“来看看你?可我瞧着他回去的时候……一脸怒意,像是来找你算账的。”

    江淮有些纳闷,但根据那人的情形来看,慕容清是该生气。

    正在她想着如何回答的时候,徐丹青淡淡道:“皇上,请您过目。”

    所有人把目光拽了过去,江淮也松了口气。

    皇帝接过秦戚递来的所有文章,认真的阅过一遍,提笔在上面开始标注,然后又交还给他,那人对着上面所记,打开名册,念道:“此一轮,留下的有——”

    “蓟州黄梅县,韩渊。”

    “中书侍郎范仇之子,范良生。”

    “兰州金城县,黄一川。”

    “卫尉寺少卿祖杉长子,祖逸安。”

    “扬州江都县,付清柏。”

    然后,秦戚翻开名册的下一页,念道:“留候的有——”

    “通州通川县,谢云霄。”

    “新州永寿县,于麓。”

    说着,再一合名册,扬声道:“请未被点名的考生,随各自的令官离殿——”

    说完,一大群人呼啦而起,各自嗟叹着出去了。

    听着那细密的脚步声,江淮有些稀奇的抬头,皇上今年点的倒是少,不光是入选的,留候的也少,加在一起才七个。

    秦戚这边一挥拂尘,对谢云霄和于麓说道:“请二位公子随各自的令官去浅秋亭歇息,皇上自有安排。”

    那两人行礼之后,便退出殿中。

    秦戚再挥手,有内监上来撤下其余空出的桌子蒲团,再上新的纸墨给余下的五位考生,并且旁边跪着的令官也换成了号官。

    第二轮的试题也是十道,因着难度加大,时间延长至四刻钟。

    秦戚还是那段话:“各位考生,这第二轮的答题时间为四刻钟,香燃尽,则笔停,二敲鼓声响起,若还有动笔的,逐出殿外。”

    说完,轻击锣鼓。

    这回,殿中就只剩下五个人,而第二轮就要选出直接入仕的三鼎甲,所以竞争异常激烈,人人以笔为刀剑,在空气中无声的厮杀着。

    那庄肃的气氛蔓延至江淮桌前,她瞧着那根无风自动的兼毫,唏嘘不止。

    忽然,韩渊身边的那名令官扬声道:“第一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好快!

    殿中人纷纷惊愕!

    江淮也霎时间变得警惕起来,韩渊明显是那种慢热型的选手,加之今日自己在场,上一轮可能还在紧张,眼下彻底放开了,没想到居然这么厉害!

    当然,同样警惕起来的还有诸位考生,尤其是第一轮被艳压一头的范良生,他自诩与那些成日痴混的世家子弟不同,读书极其用功,今年于状元之位甚有把握,只是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韩渊,把他的节奏全给打乱了。

    “第一题第二个,兰州黄一川!”

    又是一个!

    范良生在听到令官的声音的时候,手不由自主的抖了抖,抬头瞥了一眼那个方向,深呼一口气,稳下心绪。

    “第一题第三个,长安范良生!”

    见他调整好了,江淮也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世家垂惜世家,她可不希望在这殿上,叫那些寒门学子把风头都抢尽了。

    倒是皇帝瞧了瞧韩渊,瞧了瞧黄一川,都是越瞧越喜欢。

    没想到不光是韩渊,这个黄一川也不错,寒门有望,甚好。

    “第二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好家伙!

    江淮从坐上微微起身,瞧了一眼对面的沙漏,这世间还没过五分钟,便已经答到了第二题,而且看那个号官的脸色,韩渊的答案是正确的无疑了。

    “第一题第四个,长安祖逸安!”

    “第一题第五个,扬州付清柏!”

    宁容左摸着下巴,淡淡道:“看样子这两人是此轮过后的候选无疑了。”

    江淮颔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主角三人已定。

    号官扬声:“第二题第二个,范良生!”

    这边,范良生紧随其后。

    可就在他的号官话音落下的后一秒,韩渊的号官又喊道:“第三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范良生咬牙,故作听不见的继续写。

    “第四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我的天!

    便是素来淡定的徐家父女,也有些不可思议的眨了眨眼。

    如此速度还能保持答案正确,此人才学可见一斑。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满意的颔首,笑意正浓。

    再然后,这两人便开始了急速追逐。

    “第三题第二个,长安范良生!”

    “第四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第四题第二个,长安范良生!”

    “第五题第一个,蓟州韩渊!”

    “第五题第二个,长安范良生!”

    而在这一阵你追我赶的声音中,黄一川旁边的号官淡淡开口,打破了这个紧凑的局面:“第二题第三个,兰州黄一川。”

    江淮这才从那扣人心弦的战争中抽出神来,瞟了一眼那个黄一川,他倒是不急,分配着时间,有条不紊的动笔。

    是了,毕竟韩渊凭借自己的才华遥遥领先,速度上是拼不过了,只能用心答卷,像范良生这样自己追着自己的,容易出现纰漏。

    事实证明,黄一川的方法很有效,不被外界影响,心里静下来,思如泉涌,很快答题速度也追了上来,紧随范良生。

    ……

    ……

    “第十题第一名,蓟州韩渊!”

    江淮又看了一眼沙漏,还有一刻钟的时间。

    “第九题第二名,范良生!”

    “第十题第二名,范良生!”

    那人松开毛笔的那一霎那,后背都被汗浸透了。

    随后,黄一川也很快的答完了所有的试题。

    就只剩下了祖逸安和于麓,这两人明显是被前三名给震住了,加上第二轮试题难度翻倍,明显吃不消了。

    直到秦戚敲响锣鼓,也没能答完所有。

    皇帝淡淡道:“看来,今年三鼎甲的人选已经定了。”说着,唤道,“秦戚。”

    那人道了一声是,对祖逸安和于麓说道:“请二位公子随各自的令官去浅秋亭歇息,皇上自有安排。”

    “是。”那两人依言退殿。

    秦戚再一挥拂尘,内监再次撤下这两人的位置,只余剩下三人。

    “第三轮,圣上钦考——”




第357章 三生争霸

    桌椅重新置列,拼搏到最后的这三位考生依次入座。

    韩渊在最前,其次是范良生,最后是黄一川。

    皇帝这样干耗了一天,心情看样子却很是不错,视线扫过这三人,淡淡道:“这最后一轮,由朕钦考,无令官举牌,也无号官报晓,只知道答案后,直接说出各自的即可。”说着,摸了摸旁边的一叠试卷,“这第一道考题,是为十七年前的……景江之战。”

    此话一出,殿中唯有江淮这个初次得知的人,愣了愣。

    她没想到这最后一轮的第一道考题,居然是景江之战。

    十七年前,距离皇帝鸩杀长信王,夺位登基还不到三年,彼时因着佛门之乱的后症未退,使得国内人心动荡,诸资匮乏,无能抵御外敌之力。

    大秦见势,举兵伐汤,顺着景江一路杀到北疆阳城!

    敌人来势汹汹,锐不可当,怎奈皇帝当时心内有结,将长信旧臣停职的停职,革职的革职,朝廷整个大换水。

    可没想到,到了关键时刻,竟无人能出半个主意,亦或是领兵退敌。

    眼看情况迫在眉睫,皇帝只得重新启用旧臣,他力排众议,亲自屈身去请彼时还名为秦易的江秦出山,希望他能出手力挽狂澜。

    本以为因着长信王之死,秦易会断然回绝,谁知道他不顾从前的恩恩怨怨,一口便答应了下来,领兵北上,痛杀三军,又一次守卫了大汤岌岌可危的国土。

    而更可贵的是,他竟然将虎符完整而归,三十万兵权拱手。

    皇帝感其心诚,更是顺应天下民心,封其为豫国公,赐姓‘江’,并留其祖姓‘秦’为名,重新启用旧臣,在朝之上,与诸官一视同仁。

    当然他不知道,那只是江秦用的苦肉计,为的,就是骗取他的信任,重回朝堂,比起兵权在手的血刀,还是政权凝聚而成的无形刀,更适合披荆斩棘。

    话说回来,皇帝那么爱面子,那么重视日后的史书工笔对其评价的一个人,居然能将这件事搬出来作为考题,虽然牵扯不到他当年狠心弑兄的佛门之事,但那段被大秦逼得举国狼狈的日子,一直是被大汤百姓视为国耻。

    所以江秦成功退敌,才值得那般赞颂。

    一剑血国耻,想想都带劲。

    龙案前,皇帝翻着考题,说道:“瞧你们三人这浑身的汗,不必拘谨,也不必紧张。”说着,打趣儿道,“那朕这第一题,便缓和个气氛。”

    “朕未赐姓之前,豫国公江家,姓什么?”

    “秦!”

    这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江淮微微斜眼,却见徐丹青似笑非笑。

    是了,她也有些无语,这叫什么考题。

    “朕知道,此为武试列的小题,但为官者,自要有心怀天下之谋策,关键时刻,不分文武,皆能为我大汤分忧解困。”皇帝这边讲完了冷笑话,便开始正经出题,道,“……彼时秦军杀至北疆阳城,霸占三关,豫国公如何能凭一己之力,在不损兵折将的情况下,夺回那三关?”

    “皇上。”范良生抢先,道,“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是为声东击西,佯攻腰部而取首!”

    “皇上。”黄一川见旁边的韩渊没开口,淡淡道,“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是为以逸待劳,攻敌于疲惫之时。”

    皇帝见韩渊一直没说话,便问道:“韩渊,你的答案呢?”

    只见那人不慌不忙道:“皇上,依草民之见,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是为釜底抽薪,秦人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燃其后蓄才是主要。”

    皇帝微挑眉,一挥手,旁边的秦戚扬声道:“第一题,蓟州韩渊胜,记十点!”

    范良生微微蹙眉,看向韩渊的目光多有意味。

    皇帝越来越看好这个韩渊,又道:“这第二道题,是去年的长生教一事。”

    江淮微抬头,只听皇帝道:“不论当初的事实结果,只论此教,如何在不扰乱长安,动荡民心的情况,密而除之?”

    “皇上。”这回,韩渊很快,认真的说道,“亦如除去平地蚁巢,热水灌之,亦是从内溃敌,方不损外。”

    皇帝轻轻一笑,再挥手,秦戚喊道:“第二题,蓟州韩渊胜,记十五点!”

    他身后的范良生已然有些坐不住了,面色变得很是难看。

    倒是黄一川欣然接受,并无丝毫嫉妒之心。

    只是江淮莫名其妙,皇帝出的这两道题都奇怪得很,往年从不以实事为题,基本都是以如何为民谋福增利为主,往外扩展,今年不仅反其道而行之,还偏武向。

    而且这些题出了,秋末武举的殿考,该问些什么?

    如何在不损害朝廷利益的情况下,让城外流民的幸福指数达到最大化?

    如何在不牵扯到任何野国的同时,处理掉边疆的四大蛮夷古族?

    把话再说回来,皇帝这第三题,也就是最后一题,出的也很匪夷所思。

    他伸手在龙案前挂着的一排毛笔上拨了一下,龙睛乍开,出口便问:“你们心中的为官之道,讲来听听?”

    在殿诸人,皆没料到,那三人也先是一愣。

    随后,范良生先开了口:“回皇上,小生认为,入仕为官,要上能辅佐天子,下能安顾百姓,一定是清正廉洁为骨,公平不阿为血,才可不负今日重托。”

    皇帝对于这个标准答案,给予了一个小小的颔首。

    “回皇上。”然后是黄一川,他倒是轻轻一笑,说出了另一番来,“草民以为,为官者,头顶天子为天,脚踩百姓为地,擎于中间,万事一出,变通为先。”

    皇帝眼睛一亮,看向他的目光,多有欣赏。

    江淮也挑了挑眉,这个黄一川还真是不错。

    最后,轮到韩渊。

    他最初的想法和范良生差不多,可是历经此一事,又在江淮这般活阎罗的手下走了一遭,他算是看透了一些从前蒙在窗纸里的东西,清正廉洁,公正不阿,说到底,不如手中实权,更抵不过一恭桶的粪水。

    想来,说道:“皇上,草民认为,朝廷聚九江之精,汇七山之才,上到世家之顶,下到寒门之底,万人为官做宰,皆有自己一套说法。”

    皇帝感兴趣道:“那你怎么说?”

    韩渊坐的笔直,风骨依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前者不会因近墨而黑,后者也不会因近朱而赤,一切唯心中信仰所掌,草民不才,不敢说能影响旁人,但绝对会守望初心,在朝之上,稳立重脊一隅。”




第358章 压两个位置

    韩渊这一席话洋洋洒洒下来,倒是把江淮给听恍惚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前者不会因为近墨而黑,后者也不会因为近朱而赤。

    这般傲然离群的风骨,在朝中还真是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稀有。

    如今朝上颇有些名望的寒门仅此两位。

    国子监祭酒沈萧,吏部侍郎何靖。

    前者入仕数十年,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浑浊骇浪击倒,屈服于世态,变得八面玲珑,只是朝上世家和寒门分极化,他无奈之下,只得独善其身,各不得罪。

    后者文人风骨尚存,却备受冷眼冷对,虽是正四品的吏部侍郎,但在吏部却没有丝毫的立足之地,更多的是旭王一党的尚书唐亦风独霸着大权。

    想来,若不是他们这些世家做的太过,逼的寒门无处容身,皇帝也不会情急之下出此下策,让大家都不好过。

    江淮想着,看向龙椅上的那人,眼下正午,阳光耀得刺眼,甚至能从殿门口洒到他的脸上,阴浊了二十年眼睛,终是显出一丝光亮来。

    看上去,他很欣赏这个韩渊。

    韩渊出仕,虽出身寒微,却不安于现状,心怀鸿鹄之志,如此强权之下,仍能挺直腰背,道出守望初心这样的话,这不正是另一个他吗?

    想他宁历,虽然是这大汤的皇子之一,母妃却极度卑贱而早亡,便是有幸养于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膝下,可在外人眼里,他永远都是那个用来衬托长信王兄的棋子,是那个只配扫在角落里的灰烬。

    彼时看着兄长在父皇面前得到千般万般的疼爱,而他连在殿外叩首问安的资格都没有,小小年纪,自然是恨意深种,而随着年月的加长,这颗种子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上结的,尽是灼灼燃烧的**。

    好在,这颗充斥着戾气的果实在成熟的那一刻,没有白白浪费在泥土地里,而是被两人拾起当时还只是礼部侍郎的慕容秋,和十六卫总统领的李侃元。

    在他们二人的帮助下,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兵变,弑兄,囚嫂,夺位。

    当那枚属于大汤国君的玉玺被李侃元拿来,呈在自己面前的时候。

    他听着耳边刀剑碰撞的声音,嗅着鼻下刮过的血腥气,只两眼盯着那枚玉玺,那乳白的光泽在黑夜间异常明亮,好像在散发着什么神秘的光晕。

    他接过,狠狠攥住。

    那一刻,一颗滚泪从他的眼角滑落,这二十多年的隐忍和屈辱,都在这一刻都化为尘埃驱散,黎明到来,那是属于他宁历的时代。

    序幕拉开,那是他的社稷江山。

    ……

    如此同病相怜,皇帝眼睛微眯,终于道出了心中的那一番激慨,不由得拍案起身道:“好!说的痛快!”

    他这一下,把殿中其余几人吓了一跳。

    就连宁容左也没有见过自家父亲如此激动,而江淮侍候龙案八年,也不曾见过他露出如此明亮的目光,想来是真心喜欢这个韩渊。

    他一挥手,旁边的几位主考连忙开始计算这三位考生的最终点数,最后的排名,即是三鼎甲的排名,当然,还是要经过皇帝过目。

    主考们在算,皇帝在算,江淮心里也在算。

    这个韩渊入殿考前的成绩是七十点,沈萧捣鬼,莫名其妙的成了九十点,今日殿考又加六十五点,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五点。

    而另外两人,如果没算错或者记错的话,范良生的最后成绩应该是一百五十点,差了韩渊一个零头,至于黄一川,不争不抢的,是一百三十点。

    攥着兼毫的手指缓缓收紧,江淮有些阴狠的看着那个坐的端正的青年,没想到这么多人联手弄他,还是让他给跑了。

    主要是为他护航的人不止沈萧,更有皇帝。

    看来这次与王权直接面对而撞,落了下风。

    “好了。”

    皇帝蓦然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给拽了过去。

    他将手里的名册递给秦戚,叫他宣布。

    那个老太监拿到名册一看,面色又不对劲儿了,瞧瞧皇帝,瞧瞧江淮,又瞧了瞧韩渊,就是没能及时念出口。

    皇帝瞧他左顾右盼的,蹙眉道:“看什么呢,还不快念!”

    秦戚苍老的身子陡然一抖,忙道:“是是是。”然后,心不在焉的挥了一下拂尘,就念了,“端和二十年春,科举三鼎甲”

    “状元一百五十点,中书侍郎范仇之子,范良生”

    他这念完,江淮等人皆愣了,不应该是韩渊吗?

    她疑惑的低下头,眼珠微动,又瞥了瞥皇帝,恍然大悟。

    到头来,这人还是怕惹怒世家,故意压了韩渊一个位置。

    江淮有些唏嘘的看向韩渊,那人倒是没什么意外不意外,毕竟自己当时平白无故多了二十点的成绩,就已经够意外的了。

    范良生还没反应过来,自己怎么一跃从榜眼变成状元了,还是秦戚一个劲儿的在旁边猛催:“范公子?”

    范良生一个激灵,这才猛地跪地叩首道:“小生在。”

    皇帝垂眸,翻看着手里的折子:“户部这两年不太安生,裘尚书上有老母要尽孝,许多事情都照顾不到,原来的侍郎陈寿又因获罪而自裁于狱中,如此……你便顶了他的职吧,只是暂替三年,品降一级,即刻上任。”

    说着,合上册子:“你可要记得自己说的话,清正廉洁为骨,公平不阿为血。”

    范良生激动的叩首,道:“微臣谢皇上隆恩!”

    秦戚见势,又道:“榜眼一百三十点,兰州黄一川”

    这一下,给还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的江淮又来一棒子,没想到皇上居然这么狠,竟压了韩渊两个位置!

    她下意识的看向皇帝,那人正好也扫过她。

    对视一秒,江淮心虚的低下头去。

    她微呼了口气,心里却跳似擂鼓,完了,看样子,皇上果然是什么都知道了。

    皇帝转过头,对跪在殿前的黄一川说道:“前些日子中书省右谏议大夫马君撷因幼子伤人的事情停了职,你就先接手他的职务,即刻上任,剩下的,朕来日再安排。”

    黄一川叩首道:“微臣谢皇上隆恩。”




第359章 虚拟职权

    分配好前两个,终于到了韩渊。

    秦戚一甩拂尘,念出最后一个:“探花一百二十点,蓟州韩渊”

    江淮斜眼,只见那人从座位上起来,跪地听候。

    可等了大概半分多钟,皇帝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盯着手里的折子,若有所思的摸着下巴,手指还一搓一搓的。

    江淮盯得紧,既然他这么看重韩渊,想来分配的位置也不会差。

    “你说,父皇会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蓦地,身后传来宁容左极度清淡的声音。

    江淮下意识的转过头,却好悬和他撞上,这人若是再往前一点儿,想必此刻两人的额角都得是青紫的了,真是要命了。

    她往后让了一下,摇了摇头。

    宁容左却不肯把身子仰回去,两只眼睛盯着韩渊,道:“不知道?你这么聪明,估测一下,猜中了,我请你喝酒。”

    江淮本想拒绝,但一听说喝酒,眼眉微挑:“什么酒?”

    宁容左双目微眯,不怀好意道:“去年初冬,你醉的不省人事的那次,喝的酒叫什么名字?”

    江淮薄唇微动,眼中已有薄怒溢出,就知道这人没憋什么好屁,索性转过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