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晚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应考务都由礼部承担,本次会试的主考官更是有着小张阁老之称的张四维。
  并不是说张居正不想担任会试主考官,而是有定制规矩在。
  有明一代,会试主考官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内阁次辅担任,以张居正首辅之尊自然是不好和张四维抢这个风头的。
  再者,张居正有一堆军国大事要处理决断,也确实抽不开身。
  对此宁修倒是不无不可。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张四维会成为他名义上的座师。
  到了二月初九这一天,所有人聚集在京师贡院外等候开考。
  二月初的京师十分寒冷,朔风一吹,就像刀片一样刮的脸生疼。
  此时虽然不是明末小冰河时期,却也十分严寒,远非后世的二月(阳历三月)可比。
  宁修穿了一件厚厚的胖袄,整个身子显得臃肿不堪。
  虽然穿的身似企鹅,却也没有办法。会试要考三场,故而保暖工作一定得做好,千万不能生病,不然后面两场怎么办?
  与乡试一样,会试的第一场也是考四书和经义,是三场中的重中之重。
  宁修与刘惟宁翘首以盼,希望那负责会试考场杂务的礼部官员可以早些命兵卒打开大门,放大伙进去。
  这么冷的天站在街上,迟早得冻出毛病啊。
  不知是不是他们的祈盼起到了作用,那名神情严肃如雕塑一般的礼部官员嘴角轻轻一勾,宣布考生入场。
  由于参考会试的都是举人老爷,算是半官,负责搜查的官兵不敢过于放肆,手上动作柔和了不少。宁修回想起乡试时被勒令脱去外袍打散发髻的情景,直是感慨不已。
  相对而言,京师的贡院要比湖广的条件更好,毕竟是天子脚下。但这只是相对的。
  作为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同时考试的超大处所,内部的瑕疵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宁修早有心理准备,故而真正走入号舍时心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考试考的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只要保持平和,是不难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出实力的。
  宁修已经适应了明代科举的流程模式,进入号舍中后取出食盒、笔墨砚台备考。
  随着小吏的唱颂,会试第一场正式开考。
  本场考得是四书与经义,依例是先考四书再考本经。
  宁修看到四书试题目的那刻,心绪稍稍有些波动,不过随即恢复了平静。
  有道题目他不是太熟悉,不过也没什么。
  考试嘛,总会遇到复习不到的知识死角。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慌张,而要尽可能的回忆知识点,寻找破题方向。
  以宁修现在的实力,即便一篇文章稍稍有些瑕疵也无伤大雅。
  考试的时间是足够的,宁修尽量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构思,等到有了腹稿再去动笔。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文章写的一气呵成,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
  当然,会试中出现水准下降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看看那些进士文集不难发现,他们乡试作的文章往往优于会试,会试作的文章优于殿试。
  大概也是因为压力逐渐增长的缘故吧。都说举重若轻,真正能够做到的有几人?
  宁修作完四书题目后,忽然想到张懋修也在贡院进行本场考试,不知张三公子会不会像原本历史中的那样在本次大比大放异彩?
  亦或是因为宁修来到大明,小小蝴蝶震动翅膀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眼下需要想的。
  宁修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做好自己。
  很快他便动笔,继续写本经的文章。
  宁修进入了忘我的境地,文章作得自然极快。
  虽然他极力的压节奏,但真正作完文章后发现还是领先了其余考生不少时间。
  宁修无奈,只得一遍又一遍的检查。
  会试这种大考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提前交卷这种蠢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好在过了半个时辰负责本次会试考务的礼部官员便宣布考试时间到,命令一应吏员开始收卷。
  宁修平静的坐在位置上,等着吏员收卷。
  本场考试他还是满意的,虽然不能称之为完美,却也是发挥出了他的最好状态。
  交完卷后宁修和其他考生一样开始退场。
  下场考试时间是二月十二,也就是三天之后。
  在次之前贡院会被封闭,任何人不得靠近。
  离开贡院后宁修直接返回湖广会馆。
  随便用了些酒菜后刘惟宁姗姗来迟。
  看刘惟宁的气色宁修就知道这厮考得不错。
  当初乡试第一场结束后刘惟宁可是一脸猪肝色,失魂落魄的模样。
  若不是宁修一再劝说打气,怕是他就要放弃乡试了。
  “刘兄看来考得不错啊。”
  宁修淡淡笑道。
  “彼此彼此。”
  刘惟宁摊开双手道:“这次会试的题目真的方正的很,小张阁老果然是求稳啊。”
  宁修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科举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考试,考试题目具有极强的倾向性。
  主考官的喜好会极大影响考试题目。
  本次会试的主考官是次辅张四维。而此人的性格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题目出的自然十分平和。这正是刘惟宁希望看到的。
  。。。。。。
  。。。。。。


第二百八十七章 会试(下)第三更
  与乡试相比,会试淘汰人数更少录取比率更高。
  而一旦会试上榜成为贡士,就相当于稳稳拿到一个进士名额。
  因为有明一代殿试只排名次,不刷人。
  当然会试淘汰率低只是相对于乡试而言的,就其本身而言竞争亦十分残酷。
  不管怎么说考完了最关键的第一场,是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宁修与刘惟宁开怀畅饮了一席,接下来的两日亦好好休整。
  接下来的两场考试也都波澜不惊,宁修按部就班的答完题,心态极其平和。
  “宁贤弟,这下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惟宁却显然不是宁修这样的大场面考生,待考完第三场出了贡院才真正松了气。
  “是啊,距离放榜还有半个月,确实可以好好逛逛。”
  宁修前世曾经读过帝京景物略,对于明代名胜有一定的了解,但这毕竟只是从书本上了解的,若能亲眼所见自然是最好的。
  刘惟宁连连称赞道:“那我们便去潭柘寺吧。”
  “潭柘寺?”
  宁修略微感到有些惊讶。这城中名胜就不少了,为何还要出城去?
  “去许个愿,求个签,据说潭柘寺的签最灵了。”
  刘惟宁仿佛看出宁修所想,径直说道。
  “哦?刘兄想许什么愿?”
  宁修嘴唇翕张,淡淡问道。
  “这个嘛。。。。。。”刘惟宁的表情颇为尴尬,搓了搓手掌道:“就先不说了吧,不然该不灵了。”
  宁修咳咳干笑两声,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潭柘寺他并不陌生,甚至十分熟悉。
  前世的时候他便曾去过潭柘寺,不过当时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
  潭柘寺的历史极为悠久,作为著名的京西古刹享誉天下。
  民间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足以见得其历史悠久。
  经刘惟宁这么一说宁修还真的有些好奇,想去潭柘寺瞧一瞧。
  “好吧,咱们什么时候去?”
  刘惟宁哈哈笑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
  。。。。。。
  潭柘寺香火鼎盛,前来许愿求签者众多。
  宁修与刘惟宁乘坐的马车才刚一入山门便走不动了。
  无奈之下二人只得下了马车改作步行。
  好在这段路不算太长,一炷香的工夫二人便来到寺门前。
  宁修仔细定睛瞧去,发现眼前的潭柘寺和自己印象中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些细节上略有差异。
  本来他是一个无神论者,各种宗教都不信。
  但自从穿越后这一观点就变了,至少他不会断言一些超自然现象不存在。不然他是怎么穿越,来到大明的?
  刘惟宁见宁修面色凝重,咳嗽一声道:“看宁贤弟的样子是第一次来寺庙吧?别紧张,一会儿跟着我就行。”
  宁修愣了一愣,失声笑道:“好。”
  二人结伴向前走去。
  潭柘寺确实很大,除了中轴线上的大殿外,两侧的偏殿别院也很多。
  至于前来许愿求签的信众更是把主道塞的满满的。
  宁修与刘惟宁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挤到大雄宝殿前。
  刘惟宁深吸了一口气,拔步走入殿中。
  宁修亦跟了上去。
  佛门是清净之地。
  这并不是说寺院都绝对安静,而是指人心很静。
  到了寺院尤其是古刹中,再浮躁的人都会暂时把心静下来,更不必说那些本就信仰坚定的信徒了。
  要说佛门的地位实在是高。
  除了帝王家能够用殿字的也就是佛门和道家了。
  其余的,若是用了殿字,那就是大不敬,要以谋逆论处。
  至于佛门和道家孰高孰低,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历朝历代都有佛道之争,至于谁能胜出独占风头则看当朝统治者的信仰。
  遇到嘉靖皇帝这样的道君天子,那一定是道家腾云而起。若是信佛的皇帝执政,那佛门一定会力压道家一头。
  当今天子是万历,其却没有明显的偏好,故而佛门与道家也是呈分庭抗礼之势。
  仅此一点,宁修就觉得华夏很了不起。
  想那整个欧罗巴大陆上的权贵,都得跪服在教廷的淫威之下。
  便是一国之君国王都得让教皇加冕才有合法性,实在是太憋屈了。
  而他们所宣扬的君权神授,那个神其实就是指的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方的国王实在有些可怜,远不是华夏大一统王朝君王可比的。
  按下这些闲话且不提,却说宁修与刘惟宁进入大雄宝殿后买来香跪倒在蒲团前许起愿来。
  许愿嘛自然要默默的许,说出来就不灵了。
  宁修也是默默的许愿,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能够和灵儿幸福的过一辈子。
  经历了这么多他算是看明白了,没有什么比家庭幸福更重要了。
  家和万事兴,古人诚不欺我。
  刘惟宁也许了愿,不仅许了愿还要求签。
  对此宁修却是不怎么感兴趣。
  解签这种东西是典型的“替佛祖说话”,还不是僧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若是诚心求佛祖庇佑许个愿便行了,没必要再求什么签。
  但刘惟宁却是非求签不可的。
  只见他神态庄重的坐在一个圆凳上,对面的僧人叫他抽出一根签来,接过看后煞有其事的闭上眼睛口中默念着什么。
  之后他猛然睁开了眼睛,以一种极为雄浑的声音开始解签。
  他说了很多,刘惟宁听的聚精会神,直是一句都不想漏掉。
  这个签是中签,可以是福也可以是祸。
  至于最后到底是福还是祸就得看刘惟宁的表现了。
  经过僧人的分析,可以通过破财免灾,去祸迎福。
  刘惟宁对此自然是深信不疑,拿出一锭十两银子算是捐了香火钱。
  宁修对于这种“买平安”的做法并不认同,但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他是无法说服刘惟宁的。与其弄得双方都不愉快,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嘛没必要活的太“明白”,有些事情还是糊涂一些好。
  刘惟宁求过签后,心情大好。
  他和宁修结伴走出大雄宝殿,往寺门方向走去。
  便在这时宁修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嘶,她怎么来了?
  。。。。。。
  。。。。。。


第288章 放榜(上)
  灵儿怎么在这里?
  这也太巧了吧?
  宁修不由得感叹世界真小。
  戚灵儿显然也注意到了宁修,先是一愣旋即面上露出喜色快步迎上前去。
  “灵儿。”
  宁修率先发声。
  戚灵儿见宁修身边还有朋友,不好过于娇嗔,便微微笑道:“郎君。”
  这一声郎君却是把宁修的骨头都叫的酥了。
  尼玛要不要这么肉麻?
  其实是戚灵儿实在想不出来用什么称呼好了。
  用夫君?可她们却并没有完婚呐。
  用呆子,死鬼?她倒是想用,但是在人前总该给他些面子吧?
  想来想去也只有用郎君了。
  虽然郎君在明代并不是对男子的正式称呼。
  这一称呼多见于唐代,是对年轻男子的称谓。
  在明代,称呼年轻男子也有用郎的,但往往要加上一个行辈。
  譬如三郎五郎七郎。
  而郎君是真的不常用的。
  果然,刘惟宁面上露出了狐疑,只是顾忌仪态才没有当面问出来。
  这两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嗯?
  刘惟宁若真是八卦起来,端是连他自己都怕啊。
  “郎君怎么想起来潭柘寺了?”
  戚灵儿继续柔声细语的问着,弄得宁修好不尴尬。
  要不要这么温柔,真的不适应啊。
  “咳咳,今日陪刘朋友来潭柘寺求签许愿。”
  宁修嘴角一勾淡淡道。
  “这么巧,我也是来许愿的。”
  见灵儿笑吟吟的盯着自己宁修便觉得一阵头皮发麻。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窗、同年刘惟宁刘兄。”
  刘惟宁冲戚灵儿拱了拱手算是致意。
  看他脸上笑容自是十分得意。这也难怪,和解元郎既是同窗又是同年,可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这位是我的娘子,戚灵儿。”
  “原来尊下就是戚少保的千金,失敬失敬。”
  刘惟宁深吸了一口气,神情立刻变得肃然。
  戚灵儿狠狠瞪了宁修一眼,连忙冲刘惟宁解释道:“别听他瞎说,我们只是订婚还没完婚呢。”
  她心道好啊宁修,姑奶奶我给你面子你不要那就休怪姑奶奶我翻脸无情了。
  宁修显然也感受到了来自于戚灵儿的杀气,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
  “呆子,你说是不是啊!”
  面对戚灵儿的质问,宁修哪里敢说什么,讪讪一笑:“你说的都对。”
  刘惟宁直是尴尬死了。他只听说戚少保惧内,不曾想戚少保的女婿也染上了这毛病。
  照理说男人怕老婆也不算啥,可因此夫纲不振惹人背后闲话那就不美了。
  刘惟宁有心劝宁修几句,可当着戚灵儿的面又不好说,只得暂且压下等事后再提点一二。
  “灵儿。。。”宁修顿了一顿,有意岔开话题道:“你还没许愿求签呢吧,要不要我陪你进去?”
  戚灵儿哪里还会给宁修好脸色看,直是扭过身子甩了甩手:“不必了。”
  刘惟宁直是尴尬死了,他咳嗽一声道:“宁贤弟还不上前哄一哄。”
  “不必了。”宁修摇了摇头道:“她的性子我最清楚,这时候过去是找不自在啊。刘兄,我们走吧。”
  “小姐,姑爷也真是的,只会惹小姐生气!”
  大雄宝殿前,桃春气鼓鼓的说道。
  “姑爷都是要成婚的人了,还那么没正形,说那么轻浮的话。”
  戚灵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在桃春眉心点了点道:“死妮子,那也是你能说的?再说他说了什么轻浮的话了?不就是喊了一声娘子?我迟早还是要嫁给他的啊,这不算什么。”
  “可小姐。。。”
  桃春紧紧咬着嘴唇,一脸委屈。
  “怎么,觉得我说的不对?”
  戚灵儿苦笑道:“有些话我能说你不能说啊。再说等他将来娶了我你是要做陪嫁丫鬟的,得罪了他你就不怕吃挂落?”
  桃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好了,随我进殿上香吧。”
  戚灵儿率先迈入大雄宝殿中,桃春紧紧跟了上去。
  桃春将早已准备好的香递到自家小姐手中,戚灵儿十分虔诚的将香焚好插在香炉里,然后正对着佛像在跪垫前跪好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她口中默念道:“求佛祖保佑,保佑我夫君本次会试金榜题名,殿试连捷,高中进士。”
  她倒也不贪心,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只为宁修许了个进士功名。
  大概是因为父亲说了,等宁修中了进士便为二人操办婚礼。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故而戚灵儿便希望宁修此榜高中进士,她可不希望再等三年啊。
  许完愿后,桃春把戚灵儿扶起来。一主一仆朝偏殿走去。
  这里有一位坐堂的高僧慧空,在潭柘寺中极有威望。
  故而戚灵儿打算向他求签。
  “大师。”
  戚灵儿冲高僧慧空行了一礼,柔声道:“小女子诚心求签。”
  那慧空认得戚灵儿,知道这位是戚少保的千金,不敢有丝毫的得罪,连忙把签盒取出叫戚灵儿随便抽了一根。
  戚灵儿抽出签后看到签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直是有些愕然。
  “还请大师为我解签。”
  慧空法师微微颔首,闭上眼睛口中默念着什么,时而停顿,似在思索。
  “恭喜施主,这是上上签啊。”
  慧空法师和声道。
  “何以见得?”
  戚灵儿却是大喜,连忙问道。
  “据贫僧所解,小姐今年必定遇到一位贵人,可行周公之礼。”
  戚灵儿更是欢喜,觉得潭柘寺的签就是灵验。
  不然这僧人又不知道她和宁修订了婚,怎么会言之凿凿的说什么她今年会遇到贵人行周公之礼?
  联想到父亲说的宁修中了进士就替二人办婚事。岂不是说宁修此次大比冥冥之中必定中式?
  “多谢大师!”
  戚灵儿咬了咬嘴唇,连忙冲桃春吩咐道:“还不快取五十两银子出来,便算是我捐给贵寺的香火钱。”
  桃春自然照办,取出五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善哉善哉,女施主有善心,必结善缘。”
  慧空法师双手合十,笑声道。
  “多谢法师,若是真如此签所说,小女子定会来贵寺还原。”
  戚灵儿亦双手合十还礼道。
  (本章完)


第二百八十九章 放榜(下)第五更
  等待会试放榜的时间是煎熬的。
  宁修与刘惟宁整日待在湖广会馆中闲的无聊,便下棋度日。
  下的自然是围棋。
  宁修前世也玩过围棋,且算个业余高手。但对上了刘惟宁却似完全使不出力气来。
  刘惟宁的风格太克制他了。
  或许这就是古今棋手的区别吧。
  宁修在心中如是感慨道。
  古人下棋注重的是大局观,往往不计较一子一地的得失。
  而现代棋手则是精于算计,精于打劫,殊不知这本身就落于下乘了。
  宁修被刘惟宁吃了大龙无力回天,只得叹息一声弃子投降。
  刘惟宁连赢三盘心情大好,哈哈笑道:“宁贤弟,你这棋艺不够精湛啊。须知下棋就像经营,这棋盘就像是天下。金角银边草肚皮,占据四角得天下。你让为兄占据三角还如何能赢?”
  宁修听的直翻白眼。
  他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刘惟宁下棋十分狡猾,不到五步内根本看不出他的用意。宁修属于被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也难怪刘惟宁如此兴奋。
  比诗他当然不是宁修的对手,比功名就更比不过了。
  他只是个区区举人,宁修可是解元郎。
  好不容易有一处比宁修厉害,刘惟宁没有大肆宣扬已经够有君子之风了。
  “刘兄乃是棋坛圣手,有大国手之姿,宁某佩服,佩服!”
  宁修冲刘惟宁拱了拱手,由衷道。
  便在二人谈笑风生之时,一个会馆小厮急忙跑到院中,冲屋中二人道:“喜报,喜报啊,二位老爷会榜中式了!”
  宁修与刘惟宁皆是一惊,由刘惟宁前去启开门,把他小厮放进来。
  原来诸省会馆都有一项服务那就是看榜。
  他们往往会在放榜日派出小厮前去贡院外看榜。
  这样一来可以免去举人老爷们亲自挤过人群看榜的囧况,二来也可以有个心理缓冲。
  那小厮眉开眼笑道:“宁老爷考中会榜第十一名,刘老爷也名列第七十三名呢。恭喜二位老爷,贺喜二位老爷。祝二位老爷殿试连捷,琼林宴饮!”
  那小厮显然做惯了报喜的事情,嘴巴是极甜。
  他站在那里一步也不肯动,宁修心道这肯定是要讨赏钱了。
  宁修便回屋取了五十两银子咳嗽一声道:“你也辛苦了,这是五十两银子,便拿去买些酒喝吧。”
  算是给那小厮的打赏。
  那小厮双手接过银子,立刻揣进怀里,生怕宁修反悔再把银子收回去。
  “二位老爷是文曲星下凡呢,殿试一定技压群雄!”
  那小厮得了赏钱自然嘴巴更甜了,但他却不知文曲星只有一个,他那么说直叫宁修与刘惟宁尴尬不已。
  “好了,下去吧。”
  宁修摆了摆手示意小厮退下,那小厮忙不迭的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倒着退了出去。
  待那小厮退出垂花门,原本气定神闲的刘惟宁立时狂喜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仰天狂笑了一阵,直是把腰都笑弯了。
  宁修尴尬的咳嗽了一声道:“刘兄不必如此兴奋吧?”
  “哈哈,怎能不兴奋,怎能不兴奋呢。这次中式的可是会榜,可是会榜啊!”
  刘惟宁攥着拳头,脸上直是乐开了花。
  “会榜中式,殿试便是考得再差也有一个同进士出身,可以授官州县官,出仕啦!”
  他将出仕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