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晚明-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刘文广为首的一众武昌府士子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宁修身上,自然没有注意到刘惟宁的离开。
而宁修为了掩护刘惟宁,也十分“配合”的与武昌府士子展开了骂战。
“哈哈哈,宁某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做读书人!”
刘文广是真的喝醉了,打了个酒嗝嬉笑道:“读书人,什么是他娘的读书人?你以为老子为什么读书?为的不就是倚红偎翠,富贵一生。别他娘的给老子提什么圣人狗屁理想,那都是骗三岁孩子的,你以为老子会信?咦,宁修你该不会信了吧?哈哈哈哈哈。。。。。。”
宁修继续陪他开骂,一众武昌府士子和三名长沙府生员都成了看客直是尴尬不已。
过了一会儿刘文广只觉得口干舌燥,扯过一个歌姬便叫她给自己送“皮杯”。
所谓皮杯指的就是嘴对嘴的送酒。
那歌妓本不想做这等屈辱事情,但被刘文广逼迫实是无可奈何只得照做。
只见她含了一口酒,身子若拂柳一般飘到刘文广身边。
双唇相贴,刘文广熟练的用舌头撬开伊人贝齿,一汪酒柱便从歌妓口中注泄而出灌入刘文广口中。
众人皆是看的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种操作?
乖乖,这刘文广也太会玩了吧?
此刻刘文广的神智介于清醒和迷醉之间,右手从歌妓衣领伸了进去一阵揉搓,闭上眼睛鼻子贴着歌妓香颈一阵猛嗅,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这场景不知持续了多久,便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
众人扭头去看,只见武昌知府吴道桉正站在他们面前。
吴知府身后是一众衙役,手中持着铁锁链子,凶神恶煞的盯着一众武昌府士子。
吴知府面色那个难看啊,他怎么也没想到刘惟宁说的竟然是真的,竟然真有生员在乡试结束后狎妓,作出有伤风化的事情。
“本府且问你们,是谁叫你们来的!”
刘文广还没有反应过来,吴知府便率先发问。
方才被迫给刘文广送皮杯的歌妓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泣不成声道:“青天大老爷啊,您可得替奴家做主啊。奴家姐妹本是方悦楼的清倌人,应这位刘公子的要求来双凤楼陪酒助兴。谁知奴家姐妹们来了后,刘公子和一众朋友却对奴家们动手动脚,甚至要疏拢我们。天可怜见,我们是卖艺不卖身的啊!”
听到这里吴知府简直要气炸了。
好嘛还真让那个报案的秀才说中了,他们真的是在奸**子啊。虽然这些女子卖身为妓,但却是卖艺不卖身。既然如此这些士子便没有理由强迫她们,而看这些女子衣衫不整的样子就知道刚刚发生了些什么,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若是此事发生在平时也就罢了,偏偏发生在乡试刚刚结束的节骨眼上,这是怎么也压不下去了。
无论如何人是要全部拿走了,等到一一审问过后再做定夺。
“来人呐,把这些狎妓的生员全部锁了,连带着这些歌妓一并带回府衙!”
自打吴知府进入酒楼刘文广的酒意便消散了大半,现在更是连最后一丝酒意都消散了。
他吓得两个小腿肚子直发软,想要辩解可却说不出话来。
转眼间衙役们便上前将铁链子套在了他的脖子上,推搡着把他朝外赶去。其余武昌府的士子基本也是这个待遇,昔日风度翩翩的佳公子们被铁链锁住,浑浑噩噩一步三跌的挪着步子。
那些歌妓待遇就要好很多了。只不过为了配合吴知府审案她们还得往府衙走一遭。
衙役敦促她们赶快穿好衣裳,一齐往府衙方向去了。
作为报案人,刘惟宁也跟着众人同行,吴知府还有一些细节需要问询与他。
至于宁修则长松了一口气,他方才开骂就是为了拖住刘文广,给刘惟宁去知府衙门报案赢得时间。
为此他不惜和刘文广唇枪舌战,生怕这厮看出破绽赶走歌妓,要是那样可就太可惜了。
却说翌日一早武昌城坊间便传开了,本次应考乡试的一众武昌府生员,乡试结束后借着召妓陪酒的名义在著名酒楼双凤楼奸淫歌妓十余名。吴知府大发雷霆立即开堂审理,最终审明情况属实,将一众武昌府士子暂且收押牢中。
吴知府之所以没有立刻判罚还是心有顾忌的。
其一是刘文广等人都是秀才,有功名在身。
按照大明律,秀才见官可享不跪且不受责罚的特权。
且刘文广他们刚刚考了乡试,如果中举那就更不能直接惩处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秀才一众人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出了这种丑事即便官府不追究府学那里也不会坐视不管。
吴知府只需要把事情与提学官方面知会一声即可。吴知府相信,提学官一定会把事情与主考官说明,首先将一众涉事武昌府生员排除出中举名单,进而再革除他们的秀才功名。
只要提学官仇英做到了这些,刘文广一众人便成了没有功名庇护的白身,吴知府自然就可以毫无顾忌的按照大明律惩处这些奸**女的衣冠禽兽了。
。。。。。。
。。。。。。
转眼间便到了放榜的日子。
贡院大门外早早贴好了桂榜,一众士子翘首以盼,端是将贡院前的秀水街挤得水泄不通。
放眼望去处处皆是人头,不踮起脚尖根本看不到什么。
宁修也与刘惟宁早早来到贡院外,可发现实在难以挤到最前面去。早知道就应该雇个人来看榜,倒免了遭这份罪。
不过如此一来看榜的喜悦就要被冲淡不少。毕竟由别人告知和自己亲眼见到那完全是两种感觉。
虽然对自己本次乡试作的文章很有信心,宁修心中难免还是有些忐忑。
“宁贤弟,你说为兄这次能中举吗。”
刘惟宁紧紧攥着拳头,牙齿咬着嘴唇,一副要出嫁小媳妇的样子。
见刘惟宁比自己还要紧张,宁修直是被逗乐了。
“刘兄,你后两场不是考的还不错吗,我觉得应该可以上榜吧?咱湖广乡试又不如江西、浙江竞争激烈,只求个举人应该不难吧?”
刘惟宁被逗乐了,哈哈笑道:“宁贤弟啊,若论文教咱湖广虽然不如浙省,江西却也是一等一的科举强省。宁贤弟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宁修听的直翻白眼,心道好嘛我有意帮你宽心,你倒抓住我这句话不放了,当即声音一沉道:“我改口成不,刘兄怕是中举无望了。”
刘惟宁笑骂道:“宁贤弟还不如不改口呢,这也太不吉利了。若我真中不了举,可得赖上宁贤弟了。唔,用你的话说,这是玄学。”
“。。。。。。”
玄学。。。。。。
尼玛,要不要学的这么溜啊。
“刘兄啊,你看人这么多,我们要不要挤过去?”
宁修一想到面前的人山人海便觉得头大,这要是强行穿过去怎么也得掉层皮啊。
刘惟宁却是将脖子一梗道:“挤,当然要挤过去。既然来了,岂有不亲眼看榜的道理!”
宁修点了点头:“好吧,那我们尽量快些,长痛不如短痛。。。。。。”
宁、刘二人这便硬着头皮跳入茫茫人海,拼命朝人缝中钻去。
事实证明,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宁修还想着尽快挤过去,这哪里快的起来啊。
二人走了一炷香的工夫,距离贡院大门还有几十步,那种绝望的感觉真的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虽不能。。。。。。”
宁修自我安慰了一番,继续硬着头皮向前挪步。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千难万难之后他们终于越过了茫茫人海,来到了贡院大门前。
只见三张大红纸张上写满了蝇头小楷的名字,足足有一百四十人。
天哪,今科湖广乡试竟然录取了一百四十人,创纪录啊。
要知道湖广虽然是科举大省,最多一次也就是录取了一百三十人,今科竟然录了一百四十人,足足多了十人,着实让人惊讶。
“宁贤弟,我不敢看,不敢去看啊。你帮我看看吧。”
刘惟宁临了却是闭上了眼睛,瑟瑟发抖的说道。
宁修暗骂刘惟宁没出息,就差最后一哆嗦了,有甚可怕的?
这桂榜又不吃人,看一眼能掉块肉不成?
但他知道刘惟宁是个倔脾气,认定的事情八头驴也拉不回来,只得顺带帮刘惟宁一起看榜。
因为要照顾刘惟宁,宁修索性从榜尾去看。
第一百四十名长沙府生员赵渊,第一百三十九名荆州府生员郑建忠。。。。。。宁修一连看了十数人都没有看到刘惟宁的名字不由得有些担心了。
刘惟宁的实力没得说,正常发挥的话便是考到前三十名宁修都不会感到丝毫的惊讶。可这位仁兄心理素质不够好,第一场最重要的四书经试考砸了,即便后面两场超常发挥也就是最多勉强上榜。可现在看了十数人都没有他的名字,该不会真的落榜了吧?
宁修与刘惟宁的交情很不错,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他和刘惟宁能够掌控的了的。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
见刘惟宁仍然紧紧闭着眼睛,宁修暗叹一声继续往前看去。
一百零八,一百零七,一百零六。。。。。。
随着名次往前推进,刘惟宁中举的可能性也一降再降。
宁修也基本对他中举不抱希望了,只是不到最后一刻他仍然不能放弃。
再说他还要为自己看榜啊,今科湖广乡试可是录取一百四十人呢,怎么说他也能中举吧?
宁修一边思量,目光一边飞速扫过桂榜,终于在九十八名的位置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荆州府生员,刘惟宁!
尼玛,刘惟宁竟然考了第九十八名啊,竟然考了第九十八名!
这就是他说的第一场四书经试考砸了!这就是他说的后面两场不想考了!
宁修真想活活把刘惟宁掐死啊,这简直就是前世装逼学霸转世有木有啊!
“刘兄,你中了,中举了!”
宁修兴奋的摇晃着刘惟宁,刘秀才却摇了摇头:“宁贤弟莫要骗我了。你看了这么久都没有叫我,为兄还怎么可能中举?”
宁修笑骂道:“我骗刘兄作甚,刘兄若不信便算了。”
刘惟宁到底是忍不住缓缓睁开眼来,茫然的望着桂榜。
“为兄的名字。。。。。。在哪里?”
“第九十八名,刘兄的名次是第九十八名!”
刘惟宁赶忙按照名次去找位置,很快便真的在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直到此时他还是不敢相信,他第一场考的那么糟糕竟然也能中举?
刘惟宁捂着嘴巴泣不成声,最后一头倒向宁修怀里。
咳咳。。。。。。
刘惟宁放声大哭了好一阵,自是吸引了无数生员士子侧目。
宁修被看的好不尴尬,咳嗽一声道:“刘,刘兄。那个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很激动。不过呢,咱差不多就得了。这么多人看着呢,影响不好。。。。。。”
刘惟宁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一个激灵起身,赔罪道:“为兄实在是太过激动了,不好意思啊。”
宁修直想翻白眼,心道这身新衣裳沾上刘惟宁一汪眼泪看来是得弃了。这可是用的上好苏绸面料,着实可惜了!
。。。。。。
。。。。。。
第二百五十五章 乡试放榜(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还好刘惟宁控制住了激动的情绪,清了清嗓子道:“愚兄真的没有想到。本来我都以为没希望了。多亏了宁贤弟一直给我鼓劲,我才坚持考完了剩下的两场,不然岂不是与举人功名擦肩而过?”
宁修笑声道:“怎么,看刘兄的意思是想要请我吃一顿?”
刘惟宁立刻拍着胸脯作保:“没问题。别说一顿,便是十顿,一百顿只要宁贤弟愿意愚兄都请的起。”
宁修笑骂道:“别介,我又不是吃货,搞得跟我有意坑刘兄似的。一顿便饭,意思意思就行。”
刘惟宁连声称是。
“对了,方才光顾着给刘兄报喜,我自己都忘了看榜了。”
宁修一拍脑袋,赶忙从第九十八名的位置往前看。
宁修对自己的考试状态还是很满意的,预估成绩不会太差。他觉得自己的名次应该在前五十名,至于具体的名次则要看主考官的心情了。
毕竟科举文章这种东西主观性太强,主考官的个人偏好有时候占据决定性因素。
八十名,七十名,宁修很淡定。
六十名,五十名,宁修依然神情淡然。
可从五十名开始他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
钱盏的名字都已经出现,他的应该也快了吧。
一个个名字扫过自是发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其中大半是荆州府的士子。看来本次乡试荆州府士子的发挥很不错啊。
到了第三十名,宁修仍然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确实有些急了。
不过若是主考官好他那口文风,把他名次定在前三十也是有可能的。
宁修呼出一口气继续看了下去。
二十六。。。二十三。。。十八。。。十五。。。。。。
及至第十一名都没有出现宁修的名字。
见宁修的面色冷若寒冰,刘惟宁拍了拍宁修的肩膀安慰道:“宁贤弟肯定可以位列前十的。”
宁修点了点头,淡淡一笑。
是啊,再怎么说他也是大好穿越者一枚,主角光环还是有的,不可能连个举人都考不上吧。前十又怎样?该有的气势一定要拿出来啊!
宁修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朝上看去。
第九,第八,第七。。。。。。
这些都是外府的陌生名字。
第六,第五,第四。。。。。。
怎么还没有出现啊。
第三名,终于出现一个熟悉的名字。
长沙府学生员崔樊和!
尼玛,小崔不愧是在岳麓书院进修过的高材生啊,真的是不一般。此番竟然考到了乡试第三名,真的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谁说私学比不了官学的!
宁修这下真的有些绝望了。
接下来榜单上只剩下两人,仅仅两个名额,能有他的一席之地吗?
宁修虽然很自信,可却没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位列乡试前二的地步啊。
他真的不敢继续看了。。。。。。
这下体现出有个好兄弟的重要性了。
刘惟宁鼓起勇气朝榜单最高处看去。
“中了,中了!宁贤弟高中解元啊!”
我靠!这刘惟宁不会是疯了吧。解元?这玩意跟自己完全不沾边啊。
宁修幽怨的瞥了刘惟宁一眼,刘惟宁哭笑不得的拍了拍宁修肩膀:“宁贤弟不信可以自己看。”
尼玛,看就看,又不会变出花来。难不成还能真的从天上掉下一个解元来。
宁修脖子一挺朝桂榜最高处望去。。。。。。这下真的傻了。
尼玛,第一名的位置真的写着他的名字啊。
荆州府江陵县学生员,宁修!
如假包换,童叟无欺的解元郎啊!
我真的中了?不但中了举,还得了解元?
宁修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似要晕倒,还好刘惟宁眼疾手快及时扶了一把这才避免了新科解元幸福晕倒的窘状。
老子是解元了啊!
宁修真想发出一声歇斯底里的怒吼,他真的也像网络主角那样气运加身了吗?
在大明朝,举人就是一个很值钱的资本,进士更是无数人艳羡的对象。
而解元是连进士都得羡慕三分的。
大明历朝中了解元不中进士的屈指可数,宁修印象中也只有那位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了。
而中了进士的,二十个人里面大概才有一个是解元出身。
所以说解元远比进士值钱的多。此番得中解元宁修真的是做梦都可以笑醒了。。。。。。
照例,高中的解元郎要和其余举人一起前去拜谢主、副考官以及一众同考官,这是有规定流程的,省不掉。
不过在此之前,却也留给新科解元和举人们充足的时间享受中式的喜悦。
毕竟大家都是过来人,考官们也明白寒窗苦读的不易,此刻的幸福便是对多年奋斗的最好奖赏。
刘惟宁此刻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我早就说过,宁贤弟定非池中之物。”
宁修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金银他现在有了,才名也添了,如今功名也得了。从刚刚来到大明的那个穷秀才走到今天这步,靠的是他一步步的艰苦奋斗,其间冷暖酸苦唯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如今这一切困苦都过去了,用一句很俗很拉风的话说,那就是‘美好明天就在眼前’。
用文雅的诗词形容,便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他与刘惟宁紧紧相拥,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荣光。
。。。。。。
。。。。。。
新科一百四十名举人拜见座师的仪式安排在了第二日一早。
换了崭新儒衫的举人们由官差引领,从贡院前集结,穿过秀水街,踏过银汴桥一路朝本次乡试主考官赵明和的暂住宅邸而去。
之所以走这条线路,是因为这是武昌城内最繁华的一段,新科举人们理当受到街道两侧百姓的欢呼。
走在队首的自然是解元郎宁修了,经过一夜他的心情已经平和了不少。经过他的观察,新科举人中并没有刘文广为首的那一众武昌府士子。看来武昌知府吴道桉的话还是起到了效果,提学官仇英和主考官赵明和最终将这些奸淫清倌人的斯文败类排除出了桂榜之外。
这些衣冠禽兽乡试落榜,秀才功名多半也保不住。等待他们的将是被贬为白身,依照大明律严惩。
想到这里,宁修嘴角浮起了一抹笑意。
。。。。。。
。。。。。。
本次湖广乡试的主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赵明和此刻正和湖广学政仇英端坐堂中,等待着一众新科举人的到来。
与他们一齐坐着等待的还有本次秋闱的同考官,也就是各房的房师。
讲道理的话,他们才是真正批阅考生卷子的人,理应受到更多的感谢。
但官场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谁的官位大谁就有话语权。
那么,新科举人们的坐师理应是主考官赵明和与副主考仇英。
如果只许一个的话,那便是赵明和。
很快官差们便引着新科举人们来到了院中。
为首的宁修当仁不让的率先走向主考官赵明和,深深躬身一礼道:“学生宁修拜见恩师。”
他认得大宗师仇英,那么这个坐在大宗师身边集万千瞩目于一身的人自然就是本科乡试的主考官赵明和了。
宁修毫不犹豫的拜了下去,执弟子礼。
赵明和气态端和的坐在那里受了这一礼,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意。
“宁解元,你的文章本官可是十分欣赏呐。湖广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本官替朝廷,替陛下感到欣慰啊。”
说着虚扶了宁修一记。
宁修心道好嘛到底是京师翰林院来的官,嘴皮上的工夫着实不一般。
别看赵明和方才只是寥寥数语一席场面话,却是表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意思--你的解元是本官我点选的,你能够飞黄腾达是拜本官所赐。
自此之后宁修的身上便被打上了赵明和的标签。
要知道师生关系在大明官场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这不仅仅是一种私人情谊,更是一种政治联系。
身居高位的官员总会想着提拔自己的门生,这样一来便渐渐形成了派别派系。
大明后期的党争从某种程度上便是因为这种师生关系而起。
古之师者重如父,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
但师和师也是不一样的。大明有业师,也有座师。所谓业师,指的就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这种人一般是给学生开蒙的蒙师,亦或者是族学的族师,私塾的教书先生,县府州学的训导学官。
这些人当然是教授学生知识最多的,可他们的地位却远不如座师。
这是地位决定的。
大明是一个极为讲究论资排辈的朝代。
业师业务能力再出色,最多就是地方官学的学官,能够对学生的前程有多大帮助?
而座师则不然。乡试座师最少也是大宗师提学官级别的,有的甚至是由京师派来的大员。至于会试那就更了不得了,会试的主考官通常会由内阁成员,礼部侍郎担任。
所以会试座师地位要高于乡试座师,乡试座师地位远高于业师就很好理解了。
毫无疑问宁修能够被点为解元是这位赵大人的意思。
同考官可以推举中举之人,却不可以决定名次,就连大宗师仇英也只是具有建议的权力。所以宁修得了解元当真得好好感谢赵明和。
只是宁修十分不喜欢这种你予我恩惠,我便与你绑在一起的感觉,有种卖促销肉的感觉啊。。。。。。
“多谢恩师抬爱,学生一定不会辜负恩师期望!”
宁修拱了拱手,说了一些片汤场面话便恭敬的闪到了一边去。
不是他不想出风头,而是这拜谢座师是有一套严格流程的,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他作为新科解元已经拜谢过座师了,那么接下来就轮到其他举人了。
若是宁修不知进退一个人把风头出尽了,估计这些同科举人恨不得把宁修生撕了。
当然其余举人的待遇就远不如宁修了,他们躬身拜见后赵明和只是微微颌首,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