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王于是决定派平原君出使秦国。

平原君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果然十分高兴,日日设宴。但是欢歌笑语之中,平原君觉得自己心里的那根弦始终绷着,秦昭襄王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终于,秦昭襄王借着喝酒的机会,说自己有事要求平原君。

平原君非常爽快的答应了,秦昭襄王说,过去周文王得到姜子牙为相国,齐桓公得到管夷吾为相国才成就霸主之业,而现在范睢对于寡人而言就是这样的相国。所以范睢的仇人,就是寡人的仇人,请您将魏齐的头颅送给寡人吧!

可是平原君居然回答,魏齐是臣的朋友,臣怎么能拿朋友的人头送礼呢?何况他也根本不在臣的府邸。

秦昭襄王听了这话顿时发怒了,好你个平原君,你居然是软硬不吃啊!你要是不给魏齐的人头送到咸阳,寡人就不放你出关!

平原君早料到秦昭襄王有此一说,非常平静的说,出关与否在于大王命令,但是大王以饮酒的名义召见臣,要是您非不放臣出关,臣也没有办法。但是天下人心里自有是非功过。

秦昭襄王觉得这酒是没必要喝下去了,于是派人送平原君到馆驿,又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这一次人质在手,秦昭襄王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直接提出交换平原君和魏齐的要求,而且说假如赵国不同意,那么秦军的铁蹄将踏破赵国,到时候不但要抢走魏齐,而且还要留下平原君,让平原君终生不能返回赵国!

赵王接到这封书信非常惊慌,难道为了一个别国的逃犯,失去自己的镇国强者?

赵王连夜命人到平原君府邸捉拿魏齐。

不过魏齐在平原君府邸也有一些关系好的朋友,于是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魏齐逃到了相国虞卿的府邸。

虞卿倒很愿意帮助魏齐,但是也认为赵国魏齐是呆不下去了,赵王害怕秦王如同老虎,还是赶紧跑吧!虞卿说,为今之计,最好还是到大梁,投奔信陵君。信陵君招纳天下贤才,而且信陵君和平原君关系非常好,所以一定会收留你的。而且为了保险起见,虞卿愿意和魏齐一起去大梁找信陵君。

在这里魏齐是否有罪好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能为了害怕秦国就出卖朋友。

好容易逃到了大梁,虞卿让魏齐躲在郊外,自己前去联系信陵君。按照虞卿的看法,信陵君知道虞卿来了,一定会马上派人来接魏齐的。

第四十三章       信陵君的污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今日堂堂的魏国相国魏齐抱头鼠窜,都是他过去不问青红皂白冤枉范睢,凌虐范睢得来的结果。按理说倒是魏齐被范睢抓住比较大快人心,可惜各种力量纷繁交错,其中既然有平原君的信义,还有各国对秦国蛮横霸道的不满,所以居然有人愿意帮助魏齐逃跑。

虞卿让魏齐在大梁郊外等候,亲自前去找信陵君说项。信陵君看到虞卿名片的时候,还正在洗头发,信陵君挺吃惊,这赵国的相国无故到此,还悄无声息,必有重大事件发生。信陵君让手下赶紧请进虞卿,就在大厅等候。

虞卿心急如火,无奈等了又等就是不见信陵君的人影。有人告诉虞卿,信陵君正在洗头,并且打听他到此何事?

魏齐心中着急又见不到信陵君,只能对信陵君的随从将来龙去脉简单叙述一遍。当然信陵君马上知道了此事,但是信陵君真心害怕了。和秦国作对,不是谁都有这个胆量的,更不是每个人都是蔺相如,能让秦王无可奈何。但是虞卿如此信任自己,拒绝好像也不太好,信陵君犹豫了。虞卿焦躁的等了许久,到底没看见信陵君,他明白,这事儿信陵君胆怯了。没想到啊没想到,传说中好客仁义的信陵君就是这样的水平!

虞卿大怒,愤然离去。

信陵君犹犹豫豫的问身边的随从,你们看这虞卿为人处事如何?

这时候侯生正好在旁边,一听这话哈哈大笑,公子啊公子,你可真会开玩笑。想当年廉颇和蔺相如将相不和,虞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和好,而且还成为了赵国的相国。如今为了素昧平生的魏齐,虞卿甘愿放弃自己的相国之位,你说虞卿人怎么样?

这话说完信陵君羞愧的无地自容,找什么借口啊!信陵君马上派人迅速去接回魏齐和虞卿。

再说魏齐,久候不见虞卿,也觉得这事儿悬。

终于,魏齐等到了虞卿,含着眼泪的虞卿告诉魏齐,信陵君不是个大丈夫!他害怕了!

魏齐觉得天地旋转,真是无路可走了。

虞卿反而安慰虞卿,不如转道去楚国躲避一时。

被信陵君拒绝是魏齐没想到的,或许人心里都有一根弦吧,魏齐的这根弦是断了。魏齐对虞卿说,这件事情都是我不对,是我对不起范睢,才会有今日之祸,我怎么能连累你跟着我亡命天涯呢?

话音刚落,魏齐横剑自刎。

虞卿急忙去救时,已经晚了。

这是信陵君车骑到此,虞卿急忙躲避,不与信陵君相见。信陵君见到魏齐的尸体放声大哭,这都是我的过错啊!

而赵王得知魏齐和虞卿逃跑的消息,也派人四处追捕。

魏齐死了,害怕秦国的人都可以放心了。

魏王命人砍下魏齐头颅,得给秦国一个满意的交待啊!信陵君心有不忍,都没能保护魏齐,难道还要献出他的头颅不成?这使者却说,平原君和您对魏齐的爱护之心是一样的啊,可是眼下平原君被围困在咸阳,用死去魏齐的头颅换回平原君,难道这还要拒绝吗?

事关平原君自由,信陵君只得作罢,不再坚持。

魏齐的头颅,被使者砍下装在匣子里交给了赵国,而魏齐的尸体则就地掩埋。

经过了这件事情,虞卿归隐山林,从此不再出仕。

赵王命人将魏齐的头颅送到咸阳,秦昭襄王当场将其赐给了范睢。范睢命匠人加工,将魏齐的头颅做成了便盆,说是为了报当日让宾客在厕所对他的侮辱之仇。

不亦残忍至极?

这场围绕魏齐的争斗以秦国胜利告终。

平原君被送出了咸阳,赵国用平原君为相国代替虞卿。

范睢对秦昭襄王感激不尽,为了给自己报仇秦昭襄王的确尽了最大的努力。他对秦昭襄王说,如果不是郑安平和王稽,自己是不会有今天的。请秦昭襄王贬了自己的官位,封这二位表示感谢。

秦昭襄王怎么会贬范睢的官呢?他也感谢郑安平和王稽,不是这二位,自己也得不到这样的得力助手啊!于是秦昭襄王封王稽为河东守,郑安平为偏将军。

从此秦昭襄王专信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和齐国、楚国发展友好往来关系。

范睢一次对秦昭襄王说,听说齐国的君王后非常智慧,不如我们试探一下?

于是秦国送去玉连环一套,请齐国能人解开。谁知君王后居然用金锤一下子将玉连环打得粉碎,说这就解开了!

范睢对此钦佩不已,有这样的明白人,齐国我们还是暂时别动了。

再说楚国世子熊完,在咸阳作人质已经十六年了。这十六年,熊完一次楚国都没回过。直到此时秦国和楚国交好,楚国使者朱英出使咸阳,熊完才得到了郢都的最新消息。楚国太傅黄歇,眼看楚王一病不起,这时候您还待在咸阳做什么?只要您不在郢都侍奉楚王左右,一旦楚王驾崩,王位必定落入其他公子之手,所以为今之计,最好世子去求一求秦国的应侯,让他放你回郢都。世子熊完明白,关键的时候到了,自己能不能从世子变成楚王,在此一举。他表示同意黄歇的建议。

黄歇亲自拜访范睢,您知道楚王的病吗?

范睢说知道啊,您有何高见?

黄歇说,我们世子留在咸阳十六年,和秦国的许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但是现在楚王病危,如果世子能够提前回到郢都,将来自然会和秦国成为友好睦邻。但是假如世子没办法出咸阳,那么留在此地无非是一介布衣,楚国当然会另有人选继承王位。那时候恐怕更多的楚国人还要怨恨秦国不放世子回国。所以世子能否回国,还看秦国的意见。

话说的客气,但是柔中带刚,利害关系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范睢当即表示同意。范睢将黄歇的话转告秦昭襄王,谁知秦昭襄王居然说,那就先让黄歇回去看看,等楚王真的驾崩了,再让熊完回去不迟。

黄歇一听都要崩溃了,你傻啊,不知道我们国内有斗争啊?等驾崩了回去,黄瓜菜都凉了!

黄歇仔细一想,秦昭襄王这样做一定是有目的,和当年囚禁楚怀王一样!如果楚国国内来迎接熊完即位,他一定会提出割地这样的无理要求,要是楚国不答应,那么熊完就会被终身囚禁!

姜还是老的辣,看似无理的举动,背后都有一个深藏不露的目的。秦昭襄王的居心被黄歇看穿,害怕的却是熊完。从楚王到囚徒?世子做不到啊做不到!

熊完跪请黄歇给自己出个主意,也不能坐以待毙啊!

黄歇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趁着楚国使者在咸阳,您就可以微服回国。臣愿意留下,承担一切后果,不过一死罢了!

世子熊完感动的留下了滚烫的泪水,我要是能够回到楚国即位,一定和您共同拥有楚国!

黄歇和朱英商议之后,决定了计策。

世子熊完化装成给朱英赶车的车夫,顺利出了函谷关,居然没人发现。

黄歇独自一人在馆驿守候,秦昭襄王派人召见世子熊完,黄歇说世子有病了,等病好了再去吧!秦昭襄王见黄歇在此,也没多想。等到半个月之后,黄歇忖度着世子应该出关了,于是自己去向秦昭襄王请罪。黄歇说,楚国国内形势多变,臣害怕世子耽误了即位,所以已经让世子先行回国了,请您治罪!

什么熊完跑了?

秦昭襄王大怒,在寡人鼻子底下熊完就这么溜了?他可比楚怀王行啊!秦昭襄王大怒,命人将黄歇斩首。

范睢暗中劝告秦昭襄王,不可如此。大王杀了黄歇,那熊完也回不来了。反倒是我们白白得罪了楚国,不如您大度些,放了黄歇,表彰他的忠义。将来世子熊完即位,黄歇必定是相国,那时候楚国不是死心塌地跟着我们秦国了?

秦昭襄王想到这里,也明白人质跑了,还想要什么赎金啊?范睢说的对,放了黄歇,对秦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秦昭襄王重赏黄歇,还放他回国。

黄歇回国之后三个月,楚王驾崩,世子熊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果然不出范睢所料,楚考烈王封太傅黄歇为相国,而且还封淮北十二县给黄歇,号为春申君。不过春申君黄歇并没贪图这些肥沃的土地,他为楚考烈王分析道,淮北十二县和齐国很近,不如设置为郡方便防守,他自己愿意远封江东。于是楚考烈王将过去吴国的土地封给了春申君黄歇。

黄歇修整阖闾的旧城作为都邑,又在城内开掘水道,四通八达直通太湖,并且改楚门为昌门。

此时孟尝君去世了,但是赵国有平原君,魏国又有信陵君,春申君黄歇非常羡慕他们的高义,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招揽门客。春申君的门客不久也达到了几千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成为当时天下闻名的四公子。

第四十四章      投降的学问

春申君黄歇在楚国招揽贤才,一时也传为佳话。平原君赵胜经常派出使者去楚国问候春申君,春申君每次都让赵国的使者住在最好的馆驿,当做贵客招待。

平原君虽然渴慕春申君的风度,但是他派出的门客就不一样了,处处想炫耀赵国的实力。这些平原君的门客为了夸耀自己国家的财富,于是用玳瑁为头簪,用珠宝装饰自己的刀剑,一派暴发户的风范。可是等到了春申君府邸一看,好么,人家这春申君的上等门客都用明珠装饰鞋子了!

高下立判,平原君的门客羞愧不已。

春申君采纳门客的建议,向北吞并了邹国和鲁国的大片土地,他还任命贤人荀子为兰陵令,修政法,扩张军事力量,一时之间楚国又踏上了发展正途。

楚国忙着发展,秦国也没闲着。秦昭襄王自从和齐国、楚国交好之后,这颗心就一直扑在攻打近处国家上。秦国派出大将王龁讨伐韩国,大军从渭水运粮,东到河洛,很顺利就攻陷了野王城。

野王城这一被攻陷,上党和韩国的联系就算是断了,成为了一座孤城。上党守臣冯亭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和军民商议,现在我们上党已经是孤城了,投降势不可免。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投降秦国?作为一个韩国人真是和秦国有切齿仇恨,心有不甘!

冯亭说,我们不如投降赵国。这绝不是意气用事,我们投降了赵国,那秦国必定恼怒赵国,得讨伐赵国,这样就能让赵国和我们韩国并肩作战了。

上党的军民都表示同意,于是冯亭派人将上党地图送到赵国,进献给赵孝成王,上党十七城投降赵国!

赵孝成王一看到地图嘴都笑歪了,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今天掉到我家啦!

可是马上平阳君赵豹就劝说赵孝成王,无功不受禄,无故受降,恐怕这样是不吉利的。

的确不吉利,赵国要是收下上党,秦国还不得急眼?

赵孝成王此时根本听不进去劝告,那土地就和兴奋剂一样,烧的他头晕眼花,人家放着秦国不投降,偏要投降我们赵国,这怎么不是原因?

赵豹一看这位这智商,不说明白也不行啊,只得为赵孝成王详细分析道,秦国之所以攻陷野王城,那就是让上党成为孤地,不得不投降。秦国对上党志在必得,而且付出了努力,最后上党却投降了我们赵国,您想秦国能善罢甘休吗?冯亭之所以不投降秦国,就是要挑拨我们赵国和秦国发生战争啊!

可以说,赵豹是不为利益所动,看出冯亭居心的。可是赵孝成王根本听不进去,他召见平原君赵胜询问意见,该如何对待投降我们的上党?

平原君赵胜居然认同赵孝成王,说我们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上党十七城,这么好的事儿哪儿找去?

看来平原君的眼界还有提高的空间。

有了平原君的支持,赵孝成王觉得自己可以下决心了,他命令平原君率领五万兵马前往上党受降,封冯亭为华陵君,依然镇守上党,还赐给上党十七城的县令各三千户封地,官位世袭。

上党按照冯亭的心意投降了,可是冯亭却闭门哭泣,根本不和平原君见面。

平原君在门外苦劝,冯亭却哭着回答,自己有三不义,所以不能见平原君。第一,为主公守地没有力战到死;第二,擅自决定投降赵国;第三,卖主公之地换取富贵。

平原君听了这话也不由得感慨,冯亭果然是忠臣!

有很多时候,做决定是迫不得已,但是心里却根本不认同自己的做法。

平原君在冯亭门口苦侯三日,终于还是感动冯亭,打开门和自己相见。冯亭和平原君交割土地,但是坚决辞职,不能以此换取功名富贵。平原君好言相劝,你走了,那上党的百姓怎么办?

最终,冯亭还是留了下来,但是他到底没有接受赵国的册封。

在平原君临走的时候,冯亭说,虽然上党现在是赵国的了,但是秦国虎视眈眈,之前攻陷野王城,其实就是为了上党。所以请赵孝成王尽早发兵,为上党解除后顾之忧。

平原君将冯亭的建议带给了赵孝成王,但是赵孝成王接受投降是高兴的,让他对抗秦国?还真是没那么个胆量和想法。

赵孝成王日日欢歌艳舞,庆祝上党投降。而上党又面临秦军王龁的攻击,冯亭无奈,率领军民投奔赵国。

此时赵孝成王派出廉颇为大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增援上党,可惜晚来一步,上党已经为秦国所有,赵国和秦国的战争却拉开了序幕。

赵军在金门山下安营扎寨,而且是十来个营盘散列,如同天上星斗。廉颇对兵力进行了分配,命令冯亭率领一万军马驻守光狼城,命令都尉盖负、盖同率领二万军士驻守东西二鄣城,命令偏将赵茄刺探秦军动向。

赵茄率领五千兵马作为前哨刺探军情,出了长平关二十里地,正好遇到秦军的司马梗也来刺探赵军军情。两位同行一见面,赵茄就忘了自己作为探子的任务,他看司马梗人少,居然就和司马梗战作一团。不想没多久秦军的第二哨张唐又赶到此地,赵茄心慌意乱,被司马梗当场斩首,赵军被杀的大败而回。

廉颇听到赵茄失败的消息却根本没有生气,只是命令军士坚守不出,还命令大家掘地几丈深,并且要注入很多水。大家都不明白廉颇到底要做什么。

肯定不是建造游泳池。

王龁一看廉颇没有出征的意思,行,那我们秦军先动手!

秦军果然名不虚传,一举攻下东西二彰城,盖负、盖同全军覆没。

王龁乘胜追击,继续攻打光狼城。冯亭见势不妙,一路败走,一直逃到了廉颇的大营,还好廉颇收留了冯亭的残兵败将。

到目前为止,赵军出于全面失败之中。

可是面对秦军对金门山大营的围攻,廉颇的命令只有一个:不许出战!

任凭将士们恨的咬牙切齿,廉颇倒是云淡风轻,甚至下令,出战者即便胜利也要斩立决!

王龁几次挑战都吃了闭门羹,没奈何只能在距离金门山不远处安营扎寨。但是王龁也认同廉颇的作战思路,这的确是老将作风,非常持重,不可小觑。

偏将王陵献计给王龁,听说金门山有条流涧叫杨谷,这是我们两家取水的地方。妙在我们秦军占据西面,而水是从西往东流淌的。如果我们能够断了杨谷之水,没几天,喝不上水的赵军必定内乱,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了。

王龁觉得这个计策很好,命令秦军马上实行,断了杨谷之水!

杨谷之水断了,但是赵军根本没有丝毫混乱。

当日廉颇命令赵军深挖沟壕,里面早就储藏了足够的饮用水,廉颇果然料事如神!

这一僵持就是三四个月,王龁见廉颇根本没有作战的意思,而赵军居然非常听从廉颇的命令,王龁很是头疼。没办法,王龁只能报告秦昭襄王目前的困境。

范睢听了这消息对秦昭襄王进行了分析,廉颇这么做就是知道我们秦国出征不利于持久战,他知道秦军实力雄厚,这是等着我们秦军自乱阵脚呢!此人不去,我们秦国不可能取得胜利。

秦昭襄王说,这么严重吗?那怎么样能除去廉颇呢?

范睢笑道,反间计,不过需要花费一些黄金。

黄金算什么?

秦昭襄王听了范睢的计划非常认可,当下命人拿来千金交给范睢,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了。

范睢派人将黄金带到赵国,贿赂赵王左右,散布消息,说赵国只有马服君最厉害,听说他的儿子赵括比他还厉害呢!那廉颇到底是老了,如今和秦国作战,已经被消灭了三四万人马,听说坚守不出,坚持不了多久了,没几天就得投降秦军。

赵王早就知道赵茄失败的消息,也派出过几次使者催促廉颇出战,可是都被廉颇挡回来了。如今这谣言一起,赵王觉得,廉颇或许真的是老了,怯阵了!

赵王召见赵括,问他是否能够担任大将出战?

赵括骄傲的说,假如秦国派出武安君出战,那么可能臣得费一些手脚,不过区区王龁,根本不在话下。

赵王说此话怎讲呢?

赵括说,武安君战功赫赫,曾经在伊阙大败韩国和魏国,斩首二十四万;他又攻取魏国大小六十一城,攻打楚国,平定巫、黔,又大败魏国,斩首十三万,又攻打下韩国五城,灭赵将贾偃。武安君可以说是攻必克,战必胜啊!臣如果和武安君对阵,胜负各半,所以需要花费精力。但是王龁么,臣打他是秋风扫落叶!

看来赵括口气不小,对武安君的战功非常了解,但是是不是也同样了解武安君的战术呢?凭什么你就能打过王龁,还秋风扫落叶?谁是秋风,谁是落叶?

赵王听了这话非常兴奋,人才啊人才!

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赵王赏赐赵括黄金财帛,又增兵二十万,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上将军,讨伐王龁。

赵括回家之后得意洋洋,可是他的母亲非常生气,你爹不是不让你带兵打仗吗?

赵括说,我也没说非要当上将军,关键是朝中也没有比我强的了啊!

赵括的母亲非常生气,更加担忧,立马上书赵王,赵括不能担任上将军!

第四十五章       长平之战

赵括狂妄自大,但是他的母亲偏偏不相信他,居然在他被任命为上将军的时候上书赵王,说赵括这个孩子啊,还真不是当将军的料。

天下哪儿有母亲说自己孩子不好的?

赵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和赵括的母亲见面谈论此事。赵括的母亲非常坦率,说这事儿只要和他父亲赵奢比一比就知道了。赵奢为将,得到的赏赐不敢自专,都赏赐给他率领的军士,一旦国家有事需要出征,那赵奢是一心扑在国事上,根本不过问家事,打仗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征求别人的意见。但是赵括呢?他当了将军,您赏赐的金子他全都拿回了家里,而且军士们看见赵括都很畏惧。赵奢临去世的时候还特别嘱咐,千万不能让赵括当将军,不然我们赵军必败无疑。所以您千万要另选其他人,赵括实在是不适合。

赵括的母亲可以说已经将赵括的弱点毫无保留的告诉了赵王,可惜赵王被赵括大口气的吹牛迷惑,多牛啊,武安君那都不是对手,王龁简直是玩儿一样!赵王坚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