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遥望)-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齐桓公对于管仲那是百分百的信服,而且又都是爱听的话,自然信以为真。至于齐桓公见到的东西,或者是过渡害怕出现了幻觉,或者是山林真有其怪?估计齐桓公知道真相会害怕滴。

齐桓公定了定神,问燕庄公此去孤竹,还有多少路途?

燕庄公本来就与山戎相邻,对这里情况自然非常熟悉,于是介绍说,过了这道深溪,先是团子山,再过马鞭山,最后是双子山,这三座大山约有三十多里地,这是商朝孤竹三君的墓地。再走二十五里地,那就是无棣城,也就是孤竹国的首都。

虎儿斑请命率领本部军马先行,管仲也同意这种作战方法。兵行险地,分作两队互相还有个照应。于是齐桓公命令士卒一起动手伐竹,制作竹筏。大军一齐动手,速度可观。顷刻间数百竹筏成就。下山之后军士分为两队:王子成父与高黑率领一支军队从右侧渡溪作为主力,公子开方与竖貂连同齐桓公接应。宾须无与虎儿斑为另外一支军队,从左侧渡溪为奇兵,管仲与连擎和燕庄公负责接应。两支军马渡溪之后在团子山集合。

再说答里呵在无棣城中等待,逐渐也觉得心里不安。这齐桓公能轻而易举战胜密卢,绝对不是等闲之辈。答里呵命令探马前往卑耳溪查看情况。结果令答里呵大吃一惊,卑耳溪居然全都是竹筏!这齐军居然动手能力这么强,怎么这么快就做好了这么多竹筏?

答里呵急忙命令黄花元帅率领五千军马前往迎敌,密卢表示自己来了也没什么功劳,愿意前往作为迎敌先锋。不料黄花元帅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冷冰冰的说道,“屡败之人,难以同事。”

第二十八章    旱海难寻

兵临城下;令支国主密卢的请战;却遭到了孤竹国黄花元帅的无情嘲弄。当时地下如果有个缝儿,想必密卢也就钻进去了。孤竹国国主答里呵打圆场道,“西北方向的团子山,是从东至此的要道,就请您率领本部兵马把守团子山,以为接应。”

密卢领命,但是心里未免还是悻悻,真是虎落平原被犬欺,想我密卢,也是堂堂一国国主,你在厉害不过是孤竹国一个元帅罢了,如果我们令支没出事,还怕你不讨好我吗?

再说黄花元帅进兵溪口,果然遇到齐军高黑,不及个回合高黑不敌败走。黄花元帅命令追杀,这齐军怎么如此草包,才几个回合便抵挡不住?

的确抵挡不住。您是孤竹国大元帅,高黑只不过是齐国一个牙将。黄花元帅正在追击,后面又有齐军杀到,这回是大将王子成父。这次王子成父倒与黄花元帅战个平手,不分胜负。正在混战,后面又有齐军赶到,是齐桓公与竖貂、公子开方前来接应。

这左一路齐军,右一路齐军,黄花元帅不由得暗自叹息,中原人果然狡猾!齐军将孤竹军队团团围住,孤竹军逐渐军心涣散,黄花元帅不得已逃跑,五千军马被杀死大半,剩下的都做了齐军俘虏。

这一路奔逃让黄花元帅慌不择路。

不知道该怪谁了。

主公真不应该留下密卢那个惹事精,这齐国军队太厉害了。

不知不觉马行至团子山,却见团子山群峰掩映之间居然飘荡着三种旗号,而且兵马如云。

这是干什么呢?

组团旅游来了?

黄花元帅仔细看时,但见飘扬的是齐国、燕国与无终的旗帜,原来宾须无等人涉水而来,已经占据了团子山。黄花元帅自然不敢上山,丢了马匹,扮作砍柴人从小路翻山越岭得以逃脱。

齐桓公战胜黄花元帅之后,进军团子山,与宾须无等人军马会合,自此孤竹一役,齐桓公已经站稳脚跟,取得决定性胜利。

却说密卢本来是前往团子山驻扎,不料等他赶到的时候,齐军已经占据了团子山。密卢本来是败军之将,自然不敢前往挑战,于是前往马鞭山驻扎。

而黄花元帅千辛万苦翻山越岭,终于脱离了团子山,正好也来到了马鞭山。

密卢看着黄花元帅满面血汗的狼狈样子,不由得开心问道,“元帅屡战屡胜,为何孤身至此?”

这时候想钻地缝的人又换了,黄花元帅满面羞惭,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密卢暗自吩咐手下,不许给黄花元帅酒肉,只需给他一升炒麦和一匹跛马足以。

这是密卢心胸狭窄之处,须知虽然黄花元帅之前无礼,但是毕竟他为了救助令支国才如此窘迫。如果不是因为收留了密卢,就凭孤竹这偏僻的地方,齐桓公根本不屑与之交战。

再说黄花元帅深受奇耻大辱,好不容易回到了无棣城。答里呵一见大吃一惊,同时也后悔没有听从黄花元帅的劝阻,所以才招致此祸。黄花元帅趁机进言道,“齐国本来与我国没有仇恨,只是因为令支所以齐国才会攻打我国。现在主公不如擒住令支国主密卢,将他君臣首级送给齐桓公,齐国肯定会和我国和好,收兵回国的。”

这话说得好不简单,送出密卢的首级,关键是首级没了也活不了了啊!

答里呵知道现在情况危急,但是他沉吟半晌,还是没有采纳黄花元帅的建议。因为答里呵认为,密卢是走投无路才来投靠他,实在不忍心就这样出卖密卢。

看来答里呵还是比较有诚信。

可是这困局如何去解?不忍心出卖朋友,那就看着敌人把自己和朋友一起杀死?好像也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正在为难之际,宰相兀律古献上一计。

答里呵忙问宰相兀律谷有何妙计?兀律谷只说了一个词语:旱海。

原来在孤竹国的北面有一个地方名叫旱海,又叫做迷谷。此地没有水草,全部都是沙漠。自来孤竹国死去的人都丢弃在此,故而白骨成山。而且常刮冷风,人被这冷风一吹,必定不能活命。冷风一起,方向难辨。如果人进入迷谷,肯定不能生还。

只要有一个人将齐军引了进去,那肯定我们孤竹国可以坐享其成。就算有十分之一的齐军命大,能逃脱迷谷,那时候我孤竹国军队也可以一鼓胜之。

这迷谷看来就是今天的沙漠,而那宰相兀律谷所说的冷风,应该就是沙尘暴。

兀律谷建议答里呵与王族暂避伏阳山,百姓全部逃往山谷,将城市腾空,然后派一个奸细诈降,只说主公逃往砂碛借兵,齐军肯定会来追赶,那时候自然中计。

黄花元帅奉命前往,但是路途之上他不由得想到,没有密卢的首级,齐桓公如何能相信呢?于是自作主张,先行前往马鞭山。

再说密卢正在齐军围困之中,看见孤竹军来救,喜出望外,亲自迎接。不料刚一见面,黄花元帅一言不发,举刀便将密卢首级砍下。旁边速买大怒,拍马前来与黄花争斗。孤竹军队与令支军队混战一团。速买料知自己不是黄花的对手,于是干脆逃往齐营,不料虎尔斑根本不信速买所言,居然命令将速买斩首。

黄花元帅取了密卢首级,正式向齐桓公投降,并且特别说明国主不听劝告,前往砂碛借兵,但是自己愿意做齐军向导,追击国主。

密卢首级在此,不由得齐桓公不信。

于是齐桓公命令黄花元帅作前锋,引导齐军追击答里呵。等到了无棣城,只见空空一座城池,齐桓公愈加相信黄花元帅所言不虚。

齐桓公其实此刻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既然来此征战的目的是为燕国讨一个公道,讨伐山戎。现在山戎国主密卢已经身死,就没必要再和孤竹纠缠下去。倘若孤竹国主真的是前往砂碛借兵,那岂不是战胜孤竹之后还要再打砂碛?

当止则止,不失为智者。

齐桓公唯恐孤竹国主逃远,于是命令燕庄公一支队伍驻守无棣城,其余齐军跟随黄花元帅与高黑一起追击。

到了砂碛之后,齐桓公但见白雾茫茫,风沙扑面,彻骨生寒。有人来报黄花元帅忽然不见了。

这时候管仲与齐桓公并马前行,一见形势不对,管仲急忙劝阻道,“臣听说北方有个叫旱海的地方,极为可怕。恐怕此处便是旱海。主公还是早点停止前进。”

早有军士中恶倒地。齐桓公也看出来情况不妙,赶紧命令停止前进。这时候前队与后队已经失去了联系,而且带来的火种没办法生火,迎风而灭。管仲保护着齐桓公回头便走,同时命令军队走路行军途中一定敲击金鼓,一方面可以循声找到失散队伍,另外也可以避邪。

这天昏地暗之中,不知道走了多久,幸好风沙散过,一轮明月当空而照,众位将领听到金鼓之声循声而来,集结在一处。等到天亮察看,诸位将领单少隰朋。其余军马折损无数。幸好这时候正值隆冬,毒蛇冬眠,而且军马喧闹,猛兽不出,不然齐军此次损失将更加惨重。

管仲见此地险恶,急忙派人寻找出路,可惜就是一无所获。思虑良久,管仲进言齐桓公道,“臣听说老马识途。这次无终军队跟随一起前来,无终与山戎本来接壤,不如派虎儿斑选出一些老马,我们看看这些老马往何处去?或许能找到生路。”

齐桓公这时候连累带吓,早就没了主意。于是听从管仲的意见,命令虎儿斑寻找老马数匹,跟随其后,居然就出了迷谷。

再说黄花元帅领着高黑先行,走的是阳山一路。高黑左等右等,不见后军到来,黄花元帅又命令他先走,高黑更加疑心,反而被黄花元帅抓住,前来见答里呵。

黄花此时自然不提将密卢斩首之事,只说将齐军引致旱海,并且将齐国将军高黑捉拿在此。答里呵希望高黑投降,说将要重用他。高黑怒斥答里呵与黄花,誓死不从,被黄花拔剑斩首。

答里呵整顿孤竹军队,前往争夺无棣城。

燕庄公兵少难守,命令手下四处放火,趁乱杀出,还是回到团子山安营扎寨。

再说齐桓公好容易出了迷谷,忽遇一支军马,仔细看时,原来是隰朋。齐桓公喜出望外,两支军马合二为一,奔无棣城而来。路上只见许多百姓,扶老携幼,管仲派人打听,老百姓回答说是国主答里呵已经回到了无棣城,现在他们也跟着回来了。管仲得知此事,高兴得叫道,“我有破敌之计了!”

管仲派虎儿斑选出数十人,扮作百姓,混在人群里进入无棣城,单等夜里举火为号,作为内应。

虎儿斑领命去后,管仲命令竖貂攻打南门,连擎攻打西门,公子开方攻打东门,单留下北门给孤竹国主行走。

第二十九章     留君恩义于心知

接受你能接受的,改变你能改变的。

在进军孤竹,误入旱海遭到挫折的时候,无棣城百姓回城带给管仲新的机会。管仲命令虎儿斑、竖貂与连擎分别攻打无棣城,单留下北门不打。这当然不是为了方便孤竹国主答里呵逃跑,而是另有深意。对于将齐军引诱进旱海的答里呵,管仲在无棣城北门之外也送上了一份厚礼:王子成父与隰彭率领重兵在此埋伏。

安排妥当,管仲与齐桓公在距离无棣城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单等各方回报。

再说答里呵派黄花元帅将死敌齐军引入旱海,心知这些人必定下场很惨。也许答里呵的仁慈只对令支国主密卢一人,至于齐军死多少人,这些人死的有多惨,那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了。眼下答里呵自问已经击败了齐军,开开心心的准备回无棣城。

答里呵一方面命令士卒扑灭燕庄公逃跑放的火,另外加紧召集百姓入城,在令黄花元帅整顿军队,准备与齐军残余军队最后一战。

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答里呵自己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才能了。

寂静的无棣城,安全的无棣城。

一声炮响震碎了可贵的平静,黄花元帅吃惊中紧急召集士兵登城守望。

半夜时分,无棣城内火气,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虎儿斑与混入城内的齐军放火之后趁机打开城门,竖貂军马就此入城。

黄花元帅此时也懵了,怎么一个恍惚,就听见炮响,再一个恍惚,又是放火又是破门而入了?

这齐军当真有神相助不成?

无棣城内乱作一团,黄花元帅自知绝非齐军对手,保着答里呵急忙逃命。

也是乱中无智,听说单北门没有齐军,黄花元帅便保护答里呵从北门逃跑。

表面上看起来安全的地方往往最不安全。

试问齐桓公怎么能攻打无棣城三个方向,单剩下北门不打呢?难道只是友情演习吗?

果然顺利逃走之后不到二里地,只见火把纵横,齐军中的王子成父与隰彭在此恭候多时了。这下子答里呵害怕也没用了,只能硬着头皮顶住!

顶住,用什么顶住?

乱军之中,黄花元帅力尽被杀,答里呵被王子成父俘虏,宰相兀律谷死于乱军之中。

一夜混战,齐军凯旋。

天明之时,齐桓公进入无棣城。

一样的城池,但是齐军经历了可怕的旱海,有许多士兵已经永远的留在了那风沙漫天的地方,再也没有办法回到自己遥远的故乡,再也没有可能见到自己的亲人。

齐桓公心里感慨万千。

齐桓公当面历数答里呵之罪,命令将其斩首,首级悬挂于北门之上。但是对于百姓,齐桓公好言安抚。百姓中有人说起高黑不屈被害的事情,齐桓公叹息不已,命令将高黑录入战功册,待回国再行抚恤。

燕庄公听说齐桓公回来了,还一举拿下了无棣城,当然开心的飞奔而来,恭贺齐桓公取得的成绩。

两位领导见面问候已毕,齐桓公表示这次讨伐山戎,一举攻下令支、孤竹,实在是侥幸。但是齐国也不能越过别的国家拥有这五百里土地,所以这些土地还是给燕国吧!

燕庄公闻言大吃一惊,天上掉馅饼掉自己脑袋上了?自己只是希望齐桓公帮助自己能打败令支的密卢,让燕国不被侵略。现在忽然要把这两个国家收归己有,好像还真是不好意思。

燕庄公诚恳的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自己能够接受齐桓公的帮助,保住社稷宗庙,已经是大幸,怎么敢再奢求多要土地呢?

齐桓公见燕庄公百般推辞,正色说道,“北地边陲如此偏僻,这次我们征战至此,实在非常不易。如果立山戎为主,那肯定将来还得成为心腹大患。君侯不必推辞,现在道路已通,还请君侯精修先君召公之业,将来作为我大周朝的有力屏障。寡人到时候也会感到很光荣。”

燕庄公听齐桓公说的的确是一心为国的道理,暗想没想到齐桓公不但古道热肠,而且真有仁义!眼泪哗哗的,啥也不说了,那我就收下了。

这次出兵令支,的确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艰险。地理,气候,人文,特别是密卢与答里呵的勾结,带给齐军难以想象的困难。要说齐桓公不想要这五百里的的疆域,那是假话。但是齐桓公不愧是一代明君,知道取舍。隔着一个燕国,自己将如何管理?而且山戎与中原人脾性毕竟不同,日后肯定还有很多麻烦。所以不如就交给燕庄公,疆域接壤,方便管理。但是舍弃这将士鲜血换来的疆土,的确需要魄力。

不过事实也证明了,懂得取舍,才能获得更多。

齐桓公在无棣城大赏三军,并且将龙泉山脚下的田地赐给无终国,虎儿斑谢恩先回。

无终参战开始只是为了齐桓公送去的金银,但是虎儿斑被速买击败,激发了他的荣誉感。所以后来虎儿斑的奋勇杀敌,与酬谢无关。齐桓公当然心中有数,这块土地,将永远铭记无终与齐国的情谊以及虎儿斑的勇猛!

齐桓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只要付出真心为齐国,他总不会忘记。这和现在很多领导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不可同日而语。

齐桓公休兵五日之后启程回国。再渡卑耳溪的时候,只见原先青葱茂密的森林,已经被当日开荒之火烧的凄凄惨惨,齐桓公心有所感,遥指这一片森林对燕庄公说道,“令支无道,祸及草木,不可不戒!”

鲍叔牙从葵兹前来迎接,齐桓公感慨的说道,“军队资用不乏,这都是大夫的功劳啊!”

齐桓公吩咐燕庄公在葵兹设卡,逐步将齐军撤回。

燕庄公经历了这一次战争,只觉得齐桓公能力出众,人品更不用说,特别是很有君侯的魅力。燕庄公彻底成为齐桓公的忠实粉丝,一直送齐桓公直到燕国边境,后来不知不觉,居然送出边境五十里地,到了齐国。

齐桓公说道,“自古诸侯之间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国界。寡人也不能对燕庄公无礼啊!”

齐桓公于是将这五十里地疆域割给燕国。

这太令人惊讶了!

其他的诸侯都恨不得抢别人的土地,齐桓公这样的霸主,怎么能将土地送出去呢?

燕庄公已经收下了令支、孤竹两国五百里地,实在不好意思再收齐桓公的土地,百般推辞。但是齐桓公就是不同意,坚持如此。燕庄公无奈只得将此地改名为燕留,意思是永远留住齐桓公对燕国的恩义。

燕国本来是连令支这样的山戎小国都无法应付的弱小国家,经历了这次战争,向西北增加土地五百里地,向东扩地五十里地,居然因祸得福,从此成为一方大国。

齐桓公救助燕国,又不贪土地,这一次恩威并举,在诸侯之间传为美谈。试问天下哪个诸侯能身犯险境,平定孤竹、令支这样的少数民族国家?试问又有哪个诸侯能送出自己打下的五百里地土地还搭上自己的五十里地土地呢?

这充分展示了齐桓公的能力、人品。

齐桓公途径鲁国,鲁庄公特地设宴称贺。这次鲁庄公是真的服了,自己这个表兄,还真不是一般的人才。话说作为亲戚,自己还真有几分光荣!

齐桓公因为和鲁庄公特别亲厚,所以特地将从山戎得来的虏获分了一半给鲁庄公。鲁庄公知道管仲有采邑在小谷,就在鲁国边界上,于是发动民夫代为管仲筑城。这当然是讨好管仲的意思。这是鲁庄公三十二年,周惠王十五年的事情。

齐鲁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事情。

不料这年八月,鲁庄公忽然去世。鲁国大乱。

说起来鲁国的公子庆父,字仲,是鲁庄公的庶兄,而庆父同母弟弟名牙字叔,也就是鲁庄公的庶弟。鲁庄公同母弟弟命友,据说由于手掌中有一个“友”字纹路故此为名,由于字季,所以称为季友。

这兄弟三人同为鲁国大夫,但是毕竟季友与鲁庄公是同服同母,而且季友最为贤良,所以鲁庄公与季友的关系最为亲厚。

鲁庄公在即位三年的时候,曾经去郎台游览,在台上看到党氏之子孟任,只见这女子容貌清丽,有脱凡出尘之美。鲁庄公不由得为之心动,于是鲁庄公命令内侍召见孟任。不料这孟任果然是个有个性的姑娘,居然不从。鲁庄公这时候也是威逼利诱,说如果能从了他,将来立孟任为夫人。孟任请鲁庄公发誓,鲁庄公没料到这美女这么有个性,不得已割臂血在神前发誓。所谓下血本儿了不外乎如是。孟任见一国诸侯居然为了自己如此神魂颠倒,也有点小骄傲,于是便和鲁庄公同宿台上,之后又和鲁庄公一同回宫。一年之后,孟任生下鲁庄公的儿子——般。

这时候鲁庄公准备着手孟任转正的事情:将孟任立为夫人。可惜他忘记了一点,自己那个出色的老妈文姜怎么会坐视这件事情进行下去呢?文姜心心念念的是要鲁庄公和齐国联姻,娶自己的外甥女为夫人,虽然这外甥女年幼了些,比鲁庄公小个二十岁。但是文姜对这件事情表示了坚定的态度,孟任绝对不可能是鲁国夫人,未来的鲁国夫人,只能是齐襄公的女儿。不过在等待齐襄公女儿长大的二十几年里,鲁庄公的后宫一直是尊孟任为六宫之主,虽然没有实际的名分。可是等到齐襄公的女儿入宫时,孟任已经病重不起,不久去世。鲁庄公用妾的身份安葬了她。

或许孟任会有不甘心,自己所有的青春、热血与爱情全部奉献给了鲁庄公,可是最终连个名分都没有。而且在自己病重之时,丈夫正在筹划迎娶齐襄公的女儿。

不过在深宫之中,又有哪个女人能够真正得到诸侯的真心呢?即便是曾经海誓山盟,终究难敌光阴淘洗。

第三十章   从不幸福到动乱

鲁庄公辜负了相濡以沫的孟任,所娶的夫人姜氏无子,又娶姜氏之妹叔姜,叔姜为鲁庄公生下儿子启。

鲁庄公之妾风氏为他生下儿子申,而且这风氏还将儿子托付给季友,准备请季友谋划将申立为鲁庄公的世子。傻子都知道鲁庄公最相信自己的亲弟弟季友,可惜季友的贤明也是出了名的。季友回绝了风氏,理由是公子般年长。

而姜氏虽然是夫人,但是鲁庄公看见姜氏,总是不忘不了,姜氏的父亲齐襄公就是杀害自己父亲鲁桓公的凶手!而且那个该死的舅舅齐襄公居然还和母亲文姜保持同居关系,还天下皆知!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会受不了的。能够娶回姜氏,可以说鲁庄公的心脏已经非常强大了。可是这样的婚姻,当然是不幸福的。

其实这对于姜氏而言是不公平的。毕竟姜氏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亲,更不能为自己的父亲负责。如果知道自己将来会嫁给鲁庄公,如果能早生几年,姜氏一定会劝告父亲别杀鲁桓公的。

可惜这些都只是如果。

不能选择的原因铸就不幸福的生活。

姜氏要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奋斗。

在有限的生活圈子里,有一个人拨动了姜氏的心弦,他就是公子庆父。庆父生的魁梧高大,成为姜氏心目中的伟男子。姜氏派内侍从中牵线,居然就和庆父私下苟合,从而与庆父、叔牙结为一党。而且商议日后共同扶助庆父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