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遥望)-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翟国度过了十二年平安日子的公子重耳;正式踏上流亡旅程。
如果不是由于晋惠公的追杀令,恐怕重耳会继续在翟国安逸下去,毕竟晋惠公在晋国整出这么大动静,晋国都输给秦国了,重耳也没有什么反应。
可见人的确都是逼出来的。
不到绝对的困境,想不起来该怎么办。
所谓穷则思变,大约不外乎如是。
第二天早上,重耳命令壶叔整顿车辆,小吏头须收拾金帛,看来就算是逃亡,重耳也计划的很周详。
不料狐毛和狐偃两人忽然惊慌失措的赶来说道,老国舅狐突特地又派人前来送信,说是勃鞮领命第二天就已经启程前往翟国,让重耳赶紧逃命,千万别耽误了时间。
重耳听说也是大吃一惊,这勃鞮怎么来的这么快!
可不是快么,勃鞮本来就害怕重耳有机会重回晋国,报当年追捕之仇,何况如今还有晋惠公的支持,和高官厚禄的引诱?还能和温吞水似的慢悠悠的来?
又不是跑步比赛,等你准备活动全部完成了以后,发令枪响才一起开始。
这可是彻头彻尾的追杀,是性命相搏。
看来长时间舒适的生活的确让重耳丧失了警惕性。
重耳这时候也顾不上收拾行李了,直接和狐毛还有狐偃步行出城。壶叔还在准备车辆,这边一看重耳都已经走了,壶叔也急了,急忙准备犊车一辆,追上重耳,送与重耳乘坐。
后面其他重耳的追随者赵衰等人也是顾不上收拾行李,都是仓皇步行出城追赶。
这一群人勉强凑齐,一齐逃命去也。
重耳在行进途中发现少了一个人。
头须不见了。
重耳急忙问头须去处,不料有人回答说道,头须已经将所有金帛席卷一空逃跑了。
这可真是,人到事儿上才能看得出来本质。
可是这也是重耳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从心里对这次逃亡并不认可,是迫不得已出逃,没有积极性,而且从准备方面来说简直将逃亡当作外出旅游一样。所以贻误时机,并且遇人不淑。
等到重耳出城半天以后,翟君才得知消息,本来为重耳准备的送行和资费都已经无从馈赠,也只得作罢。
可是翟君心里也觉得这晋惠公狠毒过甚,重耳再怎么说也是你的哥哥,而且他在翟国已经安宁度日,并没有要与你争夺晋侯之位的打算,为什么你非要致人于死地呢?
翟君命令凡是外国来的商旅行人,一律严加盘查。
勃鞮带领刺客,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可以轻松完成刺杀重耳的命令,既向晋惠公邀宠,又能为自己免除心腹大患。没想到到了翟国之后,这里居然戒备森严。
勃鞮心知一定是国内有人泄露了风声。
刺杀走漏消息还想成功吗?
而且还是在别的国家?
勃鞮只能无功而返。
再说重耳虽然躲过了勃鞮的追杀,但是走的匆忙,一路凄苦之状难以言表。但是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去齐国,要看看齐桓公的霸业,最好能够得到齐桓公的帮助。
这一日,重耳等人行至卫国,这也是去往齐国的必经之路。
赵衰等人向守城官吏说明自己身份,以及希望借路的原因,守城官吏飞报卫侯。
不料这卫文公于苦难中立国,节俭太过,认为自己没得到晋国什么好处,如果接待重耳,免不了迎来送往,有许多破费,所以卫文公居然命令将重耳等人轰走,不许入城。
这就是卫文公小家子气的表现了。
是,晋国对卫国没有什么恩惠,但是经历过国家丧乱,接受过齐桓公的大恩大德,就应当知道人在绝境中,这帮助是多么重要。所谓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为什么不能推己及人,帮助绝境中的重耳呢?就算功利的去想,晋国过去没有帮助过你们卫国,难道今后卫国就没有求助于晋国的地方了吗?
卫文公目光短浅何至于此!
卫文公命令一下,卫国城门紧闭,重耳等人无奈,只得从城外绕行。
魏犨是个火爆脾气,早就气炸了,不由得大声嚷嚷着,“卫国无礼!公子还不如登城去责备他们!”
赵衰冷静的说道,“虎落平原被犬欺,公子还是忍耐些吧!”
颠颉也怒骂道,不让我们进去是不是,那我们就去抢他们卫国的老百姓,取个路费也是好的!
看来这颠颉颇有李逵的风范,重耳说道,“抢百姓,那不是成了强盗了吗?我们虽然困难点,怎么能沦落为强盗呢?”
不做强盗,那就只有挨饿了。
这一天,重耳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没有吃饭。不是为了节食减肥,而是实在没有一点吃的了。
到了名为五鹿的地方,只见几个农夫坐在地头正在吃饭,看来是劳动之后的午餐。实在饥饿难耐,重耳让狐偃去要点吃的来。
这就从《水浒》到了《西游记》了。
既然不肯做强盗,那就只有化斋了。
这伙农夫问狐偃从何而来?
狐偃之说是从晋国而来,车上坐的就是自己的主人。远道无食,希望给点吃的。
不料这农夫笑道,“堂堂男子汉,居然要饭吃吗?我们都是农夫,吃不饱哪里来的力气干活呢?哪儿能有吃的给你们!”
看来这重耳出门的确没赶上好时候,净碰见小气鬼了。
狐偃说那真要没吃的给个食器也行啊!这是准备自己挖野菜做饭了。
不厚道的农夫拿起来一块土块递给狐偃,说这就是给你的食器。
魏犨大怒,一把将土块摔得粉碎。
重耳也气得准备用鞭子抽这农夫,太欺负人了!
狐偃急忙劝解道,“得饭容易,得国土难。这是上天借助他的手给您土地啊!看来您复国有望了!公子可以下车拜谢!”
重耳一听转怒为喜,还真下车拜谢了这农夫。
农夫笑道,原来这是一群傻子啊!
狐偃所言有自己的希望,更是一种阿Q式的自我安慰。和几个农夫争一短长,就算是胜了又能如何?自己能够摆脱这种绝望的情绪吗?可是如果将农夫所为看作一种美好的启示,这就给了自己行走下去的动力。
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并且能够为了这个愿望付诸实践的去努力,那么即使是平庸的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光彩,也会给我们每天行走下去的勇气。而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愿望终究有能够实现的那一天。
再走了十余里路,所有的人都饿得走不动了,于是在树下休息。
重耳饿得无力,枕着狐毛的腿休息,狐毛安慰他说,子余还带有壶餐,等子余过来就好了,他还落在后面。
魏犨说就算有壶餐也不够子余一个人吃的啊!说不定等子余走到这里就没有了呢!
于是大家一起采集野菜煮着吃,可是重耳还是吃不下去。
忽然介子推捧着一盆肉汤送上来,重耳狼吞虎咽吃毕,觉得滋味甚美,于是问介子推,从何处来的肉汤呢?
介子推说道,“这是臣大腿上的肉啊!臣听说孝子杀身事亲,忠臣杀身事君。今天公子困顿如此,介子推无以为报,所以割肉为公子疗饥。”
重耳听到这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说道,“都是我连累了你啊!这叫我何以为报啊!”
介子推说道,“希望公子早日回国,让我们晋国走上正轨,介子推自己敢图什么回报呢?”
这绝对不是客气话,介子推用生命证明了这一句话。
接着赵衰赶了上来,大家急忙询问他到底怎么了,到现在才过来,赵衰说让荆棘刺破了脚,所以才走的这么慢。
赵衰倒出竹筒里带的壶餐给重耳,重耳看着饿得面黄肌瘦的赵衰问道,“子余难道你不饿吗?”
赵衰说道,“臣的确很饿,但是臣怎么敢背着您自己吃东西呢?”
狐毛笑对魏犨说道,“这要是到了你手里,恐怕早就吃的底朝天了吧!”
魏犨惭愧的退下。
重耳将壶餐赐给赵衰,赵衰在里面加了水,分给每一个人。
在场的人,没有不佩服赵衰的。
这就是共患难!
不经历这一路艰辛,重耳没办法被人间真情感动。优越的生活让他丧失了对真情的感染能力。只有在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这人间真情才让重耳贴近底层社会中成长。
历尽人间辛酸,才能铸就明日辉煌。
重耳这一路艰辛坎坷,终于到了齐国。
齐桓公早就听说公子重耳的贤良之名,于是派出使臣去郊外迎接重耳,并且迎入公馆,设宴款待。
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终于能吃上饱饭了!
齐桓公在席间询问重耳是否带有内眷?
重耳回答说道,“这路出奔,都不能自保,还说什么家眷呢?”
齐桓公果然大方,立刻选出宗室之女中的美貌者赠与重耳,并且送给重耳宝马二十匹。
到这时候,才算是每个追随者都有马了。
齐桓公又命令厨师每天送来粟米和做好的肉,重耳不胜开心,都说齐桓公是当世霸主,看他如此好贤礼士,果然名不虚传!
第十五章 扁鹊治不了的齐桓公
自从任命了鲍叔牙为相国;齐桓公真的将易牙、竖刁和开方罢黜不见。
可是一段时间之后,齐桓公很不开心。
分手总是容易的,但是分开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像易牙那样费尽脑汁的给齐桓公做好吃的了,也再没有人像竖刁和开方一样那样逗齐桓公开心,说出的话那么让人舒服,行事让人那么愉悦。
的确,这就是小人对齐桓公的浸润。
既然不能像管仲一样为齐桓公筹谋天下,也不能像鲍叔牙那样直言不讳,小人能做的,也只是端茶倒水,服务领导了。
奇怪的是,领导往往都会觉得小人对自己更贴心。
因为那些事情都是要用心才能做到的。
是,遇到变故小人会更加贴心的。
可是离开了易牙这三个人,齐桓公觉得生活都失去了乐趣。
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长卫姬察言观色,劝慰齐桓公,要是想念易牙他们几个就召他们回来吧!
齐桓公非常苦恼,召易牙他们几个容易,可是鲍叔牙那边如何应对呢?当时自己和鲍叔牙是有所约定的啊!
长卫姬笑道,“主公是诸侯霸主,何必如此为难自己,让自己日子过得这么不开心呢?您驱逐了易牙他们三人,也没看出来齐国有什么变化啊!还是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一点吧,齐国的老百姓都会愿意您开心的!”
是,齐国的老百姓都会愿意您开心的。
但是您和易牙这几个奸臣混在一起,老百姓会不愿意的。
可是齐桓公实在是太过苦闷了,长卫姬的话深深打动了他。好歹也是一方诸侯,凭什么就非得这么委屈自己,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呢?
齐桓公问长卫姬,那怎么样能让鲍叔牙不发火呢?
长卫姬捋着云鬓轻松的说道,“这还不简单吗?您只要先召唤易牙,让他主管您的饮食,然后竖刁和开方不就找机会召来了吗?”
齐桓公觉得这计策不错,于是赶忙召易牙入宫主管自己的膳食。
易牙入宫的消息,鲍叔牙第一时间就得知了。
易牙,这可是管仲临终之前点明的三大奸臣之一,齐桓公居然就这么直接召他入宫了!
鲍叔牙气不打一处来,立即找到齐桓公说,您难道忘记了仲父所言了吗?为何召见易牙呢?
说实话,看着鲍叔牙忠心耿耿又气急败坏的脸,齐桓公也有点打怵。可是他装作毫不在意的回答道,“哎,仲父说得也不一定对啊!寡人只不过是召易牙主持宫中膳食,鲍叔牙你太紧张了吧!”
鲍叔牙的怒火就这样被齐桓公一个太极漫不经心的推了出去。
齐桓公见鲍叔牙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又连忙召入竖刁和开方,三人恢复旧职,每日伴驾。
鲍叔牙一片忠心,看着这样的情况,他心痛不已,终于抑郁成病,居然就此辞世了。
齐国从此成了易牙等人的天下。
本来易牙等人心里只顾忌一个鲍叔牙,没想到鲍叔牙果然容不下恶人,居然把自己气死了。这下子易牙和竖刁、开方把持齐国国政,再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可见诸葛亮曾经说的亲贤臣、远小人的确应该是领导谨记的基本法则。
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领导实在是少之又少。
据说此时有一个郑国名医,姓秦名缓字越人,在齐国卢村居住,所以被称为卢医。
却说这卢医年轻的时候开邸馆,有一个叫长桑君的来此居住,卢医看出此人见解不凡,对他招待特别周到。这长桑君也是个奇人,送给卢医神药,用上池水服下,卢医居然目光如炬,能隔墙视物,见人肺腑。听起来和现在的X光射线一样,这当然是夸张,最有可能的是这长桑君传授给卢医医术,而且卢医从此医术高明,所以旁人如此推测。
这卢医从此看病可就扬名立万,于是人们纷纷称他为“扁鹊”,也就是上古时期和黄帝同一时期的名医。
关于扁鹊的神奇医术有这样的故事。
据说扁鹊游历各国,到了虢国的时候,恰逢虢国世子病死,举国悲恸。扁鹊却说自己能够治好世子,虢公此时心神打乱,见了扁鹊如同救命稻草一般,于是让他试一试。
扁鹊诊断之后,让他的徒弟阳历用针灸治疗世子,不一会世子居然就此苏醒。然后扁鹊让世子服下熬好的汤药。
二十天之后,虢国世子居然就此康复。
死人居然都能医活?
扁鹊从此声名大噪,都说他能通鬼神,医术高明。
这时候扁鹊游历到了齐国,见到齐桓公之后,扁鹊进言道,“君有疾在腠理。”
意思是您的疾病现在在皮肤纹理之间。
可是齐桓公根本不相信,说自己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根本没病。
扁鹊无奈告辞。
五日后,扁鹊再次入宫,察言观色之后,扁鹊说您的病症可到了血脉了,此时已经不能不治了。
齐桓公心想这人怎么这么烦,总说我有病。
齐桓公假装没听见。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到齐宫,这次扁鹊说齐桓公的病到了肠胃了,必须赶紧治。
可是齐桓公还是神游八方,不接话茬。
扁鹊走了之后齐桓公感叹道,“大夫怎么都这么好大喜功。好好的人,非说我有病。我健康的很呢!”
五天后,扁鹊再次求见,可是这次他没说话,见面之后转身就走。
齐桓公感到非常奇怪,连忙让人叫住扁鹊,问个究竟,这次你怎么不说治病的话了呢?
扁鹊苦笑道,“君之病已经到了骨髓了。那时候病在腠理,只要汤熨就可以治好;病在血脉的时候,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酒醪可以治好。现在病如骨髓,就算是请来司命官也是没办法的了!”
扁鹊走了,齐桓公将信将疑。
又过了五天,齐桓公果然病发,卧床不起。
齐桓公急忙命令人去召见扁鹊,可是扁鹊在五日之前就已经从齐国离开了。
齐桓公悔恨不已。
其实扁鹊治病不得,证明了齐桓公其人刚愎自用到了何种程度。对于一国诸侯而言,能够成为诸侯霸主,齐桓公能够礼贤下士,亲力亲为,志向高远,这都是他成就霸业的有利条件。
但是齐桓公的缺点在于,他虚荣心很强,而且刚愎自用,并且亲近小人。
管仲在的时候,齐桓公还能稍微收敛,而且管仲对于齐国不好的方面的确起到了威慑作用。但是一旦管仲去世,所有的矛盾都逐渐爆发。扁鹊治不好齐桓公,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没有了管仲的齐国,早晚会大乱一场。
现在,这场变乱终于拉开了帷幕。
既然齐桓公已经患上了不治之症,那么选择继承人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齐桓公一共有三位夫人,分别是王姬、徐姬和蔡姬。这三位夫人都没有孩子,而且王姬和徐姬早年相继去世,蔡姬因为一件小事和齐桓公闹了矛盾,被送回了蔡国。
除了这三位夫人,齐桓公还有六位如夫人,因为齐桓公特别宠爱这六位如夫人,待遇和夫人没有差别,所以被称作“如夫人”。
所以齐桓公的继承人,只能是从这六位如夫人的后代中产生。
这六位如夫人分别生有一子,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少卫姬生公子元,郑姬生公子昭,葛赢生公子潘,密姬生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其他姬妾更是多的数不胜数。
从数量上而言,貌似齐国的储位之争将会非常热闹。
而这六位夫人之中,只有长卫姬侍奉齐桓公时间最久,公子无亏也最年长。
长卫姬和易牙等人关系很好,于是易牙和竖刁早就请示齐桓公立公子无亏为世子,齐桓公当时答应了他们。
但是齐桓公心里又很喜欢公子昭的贤德,于是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和管仲商议,请宋襄公将来帮助公子昭登基。
开方和公子潘个人私交非常好,于是开方暗地里也在为公子潘努力着。
公子商人性格慷慨,在民间舆论很好,所以对于齐侯之位也难免有觊觎之心。
只有公子雍身份低位,所以也没那么多想法,一向安分守己。
其余五位公子,无不在朝堂上拉拢大臣,树立党羽。
齐桓公虽然是诸侯霸主,但是年老糊涂,而且管仲去世之后他又一味任用易牙等小人,所以齐国国政已经是乱得一塌糊涂。
对于这五个儿子的要求,齐桓公居然不敢表明态度,只是一味敷衍。
眼看齐桓公重病卧床,扁鹊也走了,对于立世子也没个说法,易牙和竖刁准备行动了。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指望齐桓公是不可能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易牙在齐桓公寝宫门上悬挂一匾,假托是齐桓公所写,说是齐桓公得了怔忡之疾,不能听见嘈杂的声音。所以所有人不得来此喧闹,派竖刁守门,易牙巡视。
这一条计策可就将齐桓公和广大人民群众隔离了。
易牙和竖刁只留公子无亏在长卫姬处守候,其他公子都不许进入齐桓公寝宫。
没想到等了三天,齐桓公还没死。
易牙和竖刁又将所有侍卫赶出宫去,在寝宫上建三尺高的围墙,堵住大门,就留下一个小小狗洞,让小内侍每天钻进去,看看齐桓公到底什么情况。
其实他们还真是费心了,以齐桓公目前的健康状况,就算没有围墙,他也跑不了。
齐桓公在床上躺着,还在奇怪,怎么没有问候的人,也没有照顾的人呢?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听得扑通一声,墙上翻进来一个人,齐桓公仔细一看,是贱妾晏娥儿。
齐桓公说你可来的太好了,赶紧给我整点吃的,可饿死我了。
晏娥儿无奈回答道,“莫说是吃的,就是水也没有。”
齐桓公大吃一惊,这是为何,难道我们齐国有了饥荒不成?
第十六章 高危系数工作:世子
齐桓公不听扁鹊之言,病入膏肓。
易牙和竖貂、开方等人趁机作乱,假传齐桓公旨意,将齐桓公囚禁在寝宫。
饥渴交加之际,晏娥儿越墙入内,齐桓公病的昏昏沉沉,但是听了晏娥儿对外界情况的描述也是大吃一惊。
齐桓公问世子昭何在?
晏娥儿回答说,世子昭也被阻隔在宫外不得入内。
齐桓公无奈感慨道,“这还真是,仲父所言不虚。天哪,小白就会如此而终吗?”
齐桓公心里这不是个滋味。
称雄争霸,这么多年的奋斗,到头来就是让所有的亲人背叛了自己?
可是他又能怨谁呢?
怨管仲去世的比自己早?
还是怨鲍叔牙不禁气?
或者是扁鹊没有强行给自己治病?
其实谁都怨不到,只能埋怨自己任用奸臣,自绝后路。
齐桓公悲愤不已,接连吐血。他挣扎着对晏娥儿说道,“寡人如夫人六位,宠姬无数,没想到最终是你为寡人送终。寡人真的很后悔,没有好好珍惜你,没有对你好一点……”
晏娥儿看着齐桓公奄奄一息的样子,无比心痛,哭着说道,“主公不必悲伤,主公驾鹤西游的那一天,臣妾绝对不会苟且于世上。”
这人间总有真情,不为你的权势,不为你的财富,只是和你共度一生。
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也不会再苟且偷生。
不是意气用事,只是没有了你的世界,实在没有什么留恋的了。
晏娥儿对齐桓公,不外乎于是。
齐桓公悲叹道,“我死了之后,还有什么面目去见管仲呢?”
齐桓公用衣袂遮挡面庞,悲叹数声去世了。
一代枭雄齐桓公,就这样孤零零的去世了。
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寿七十三岁。
晏娥儿见齐桓公竟然去世了,大放悲声。
只是这幽禁之中的宫室,也找不到可以收敛的器具,无奈之中拆下窗板覆盖在齐桓公身上,权当收敛之意。
晏娥儿碰墙自尽。
这天夜里,小内侍入内查看,只见血泊中躺着一个人,他惊慌失措的回报,说主公去世了!
易牙和竖刁这才命人挖开宫墙,入内查看,只见晏娥儿死在地下,齐桓公气绝多时了。
竖刁还准备商议为齐桓公发丧之事,易牙说道,“且慢,先定了世子之位,才好发丧。”
的确,易牙苦心孤诣的整这么一出,为的就是争夺世子之位。
至于齐桓公的死活,现在他是毫不关心的。
毕竟只有得到未来齐侯的欢心,易牙才会有光辉的未来;而齐桓公,那只代表昨日辉煌。
虽然自己曾经杀掉亲生儿子给齐桓公吃,可是齐桓公一死,这付出就算是到期。
当下易牙与竖刁来到长卫姬宫中,先是通报了齐桓公的死讯,然后建议长卫姬秘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