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遥望)-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侔。∮琶细锌啵嫠咚锇膊槐匦挠牵痪贸赏跻欢ɑ嵴偌摹
优孟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孙安解难,这也是他向孙叔敖致敬的一个方法。
他命人仿制孙叔敖的衣冠和佩剑,自己暗中回忆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行动。
在楚成王的宴会上,优孟让别的优人扮演楚成王,自己扮演孙叔敖登场。一场超级模仿秀在楚成王面前上演,随着优孟的一举手、一投足,楚成王热泪盈眶,孙叔敖,是你回来了吗?
楚成王忽然恍惚了,孙叔敖既然你没病没灾的,就回来继续作寡人的令尹吧!没有你,寡人的大业还有谁能辅佐?
这“孙叔敖”倒没那么爽快,说要和老妻商议。
楚成王糊涂了,没听说孙叔敖惧内啊!病了一场倒添了惧内的毛病了?
“孙叔敖”翩翩起舞,后来告诉楚成王自己不干了,辞职!楚成王大惊,这是为何?
“孙叔敖”说老妻不同意啊!还把老妻的意思唱给楚成王听:
孙叔敖,做廉吏。家徒四壁惹人泣。子孙缺衣少食,恓惶无比!谁知君侯心意变,无人忆得孙叔敖!
这歌唱完,不光楚成王,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
你光说记着孙叔敖,孙叔敖是人才,给楚国立功了,你们高堂阔论,饮酒作乐,谁还惦记着孙叔敖死后儿子穷困无比呢?
你光说新时代的好青年是单位中流砥柱,谁知道天天住宿舍连首付都凑不齐的纠结呢?谁知道连宿舍都没有到处搬家的苦恼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尽欢颜!
第三十二章 申无畏无畏
优孟的表演活灵活现,在场的人怀念令尹孙叔敖,无不失声泪下。楚成王命令即刻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孙安。
孙安来了,他恭恭敬敬,举止有礼,虽然他布衣草鞋。
是的,令尹孙叔敖的儿子穿的和贫民一样一样的。
楚成王一阵心酸,不由得直接问道,“孙安,你家里真就贫困到如此地步了吗?”
不是真穷困如此,难道是作秀表演?
孙安微微一笑,并未回答。
优孟从旁说道,“令尹大人清廉至此。”
这是真心话,哪个贪官不想着让自己子女过的好一些呢?
除非不是亲爹。
楚庄王一看这时候单凭语言是绝对不能表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了,他也知道孙安听父亲孙叔敖的安排不会做官,那就干脆封个万户侯吧!
孙安还是坚决推辞。
自己的父亲曾经是楚国令尹,可是从来没有收受贿赂和不应得的好处,自己寸功未建,无功不受禄。
楚成王一看这扶贫还被拒绝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楚成王再一次表示了自己的心意,小孙啊,寡人对你父亲的一片心意你明白吗?有寡人在,怎么会看着你受苦呢?
孙安最后说如果您非要对我父亲的功劳进行封赏,那您就封寝邱为我的封地吧!
这话再一次让楚成王吃惊了,谁都知道要个好地方做封邑,寝邱贫瘠的出了名,要寝邱?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孙安说这是父亲的临终遗嘱,自己也不敢违背。楚成王见自己执意如此,也只能同意了。
因为寝邱太贫瘠了,所以根本没有人和孙安争夺,这块地成为孙氏世世代代具有的封地。这是孙叔敖眼光过人之处,不求富饶过人,但求世代拥有。
孙叔敖去世的消息传了出去,荀林父觉得楚国在这个当口一定不会出兵,于是建议讨伐郑国。
哼,你们靠山家里有丧事,看这次谁来帮你们?
晋军重返郑国,大肆掳掠。
果然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晋军各位将领也斗志昂扬,建议荀林父不如包围郑国都城!
荀林父都要笑了,难道还真以为自己是楚军的对手?当然作为统帅他肯定了同志们的战斗热情,但是也客观的分析了当前形势,说明我们如果不依不饶的,那不是逼着楚国出军吗?
能够趁着楚军不能楚军紧逼郑国,说明荀林父已经承认了晋国军事实力不如楚国这一事实。既然心里有这样认识,那就不可能做傻事。
晋军退兵了,可是郑襄公真是害怕了,于是派弟弟公子张替换做人质的公子去疾,一起商议国政。
楚庄王到底大方,楚庄王认为郑国如果真能够讲究信义,何必非要留一个人质呢?
如果郑国背叛了楚国,再一次的,难道杀了公子去疾就能改变这一局面吗?
楚庄王让公子张和公子去疾一起返回郑国。
楚国的最大敌人是晋国,这点毋庸置疑。为了制定对晋国的作战方案,楚成王召开最高工作会议。
公子侧认为,要想支柱晋国,不一定要和晋国正面冲突,比如我们可以打击晋国铁杆盟友——宋国。只要我们攻打宋国,那时候晋国还有余力紧盯着郑国不放吗?
这个计划一出来虽然博得了一些大臣的同意,但是楚成王觉得也有些为难。宋国虽然和晋国很好,很铁,可是楚国先君曾经把宋君当作人质,百般羞辱;而且厥貉集会,宋君亲受服役,如今公子鲍即位十八年,我们楚国能有什么借口攻打宋国呢?
楚成王为难的是,一个弱小服从自己的对手,用什么借口攻打他?因为他是敌人的朋友?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特别是在国家利益面前。
公子婴齐马上提出了找茬的理由。既然国家利益至上,我们现在决定通过攻打宋国牵制晋国,那就别犹豫,要打仗借口有的是。我们的盟友齐国多次派使者来楚国,我们还没派使者去过齐国答谢。如今且派一使者前往齐国,并且故意路过宋国。如果宋国能够恭恭敬敬,那他就一定能够答应和我们楚国结盟。假如宋国有一点不恭敬,那岂不是送给我们一个攻打他们的理由?
楚成王觉得公子婴齐说的对,如今我们楚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找个打仗的理由还难吗?
楚成王让公子婴齐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公子婴齐说申无畏曾经参加过厥貉之会,他和各国君侯都熟悉,可以作为楚国使臣走这一遭。
楚成王命令申无畏出使齐国,申无畏觐见楚成王,说这出使必须有过路文书啊!
楚成王一听,这意思是你不想去齐国了?
申无畏老实说道,“此去齐国,必定会路过宋国。而在厥貉之会上,臣曾经由于宋侯不听命令,奉命鞭打宋侯御者。如果没有过路文书,那宋侯一定会杀臣报复。”
楚成王说那有何难?给你改个名,你就叫申舟,不是申无畏了!
申无畏坚持说,名字改了可以面容不改啊!
您还能送我去高丽整个容先?
楚成王可怒了,申无畏推三阻四,无非就是不想完成挑衅的任务!可是要让宋侯非无礼不可,还就得让他去!今日你是想去也得去,不想去,也得去!
楚成王冷冷的说道,“宋侯如果真的敢杀了你,寡人出兵为你报仇!”
话说到这份儿上,申无畏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
楚成王是在用自己的命,给楚国找一个出兵的理由。
派别人去,还怕宋侯彬彬有礼呢!
问题是,你出兵能换回活得申无畏吗?
这是典型的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无辜同志的生命。
申无畏在出行之前,领着儿子申犀拜见楚成王,说明自己为国捐躯是自愿的,但求楚成王善待自己的儿子申犀。
这是弱小者最后的请求,可是楚成王只是冷漠的说不必多虑。楚成王对待申无畏,果然无情。
国家利益至上,但是人的生命只有宝贵的一次,谁也没有理由逼迫别人去为国赴死,除非有人自愿。
既然公子侧和公子婴齐能想出挑衅宋国的好计策,为何不亲自实行?牺牲就轮到属下了?您的生命就那么高贵吗?
申无畏明知此行必死无疑,但是申无畏没办法,只能被迫赴死。终于,他到了睢阳,有官吏所要过路文书,申无畏只能说明自己有出使齐国文书,但是没有过路文书。
这是明摆着找事儿啊!
官吏派人告知宋文公,这时候宋国是华元主政,华元建议宋文公杀了楚国使臣,以雪前耻。
宋文公也知道报仇痛快,但是他更害怕楚国借此攻打宋国。
不过华元又劝宋文公,既然楚国都羞辱我们,那肯定会攻打我们。所以您不必害怕,就杀了使者报仇吧!
看来华元脑子不是那么好使,楚国羞辱你们,攻打你们,可是你们还要主动挑事儿,害怕楚国攻打的慢了?
宋文公迟疑着同意了,华元命令押上楚国使臣。
申无畏一走上宋国朝堂,华元就恼怒的一蹦三尺高,你这个杀我们宋国人的凶手,如今改名字就想逃脱吗?
申无畏知道今日不能幸免于难,于是大骂宋文公弑君丑事,结果被华元将申无畏割舌并处死。
楚国送到齐国的聘书和礼物,都被华元命令焚毁在郊外。
一条生命就此终结。
申无畏说到底是楚成王、公子侧、公子婴齐和华元一起害死的。
楚成王得到申无畏被害的消息,激动的筷子都扔掉了!
宋文公,你还胆敢杀我楚国的使臣?
难道不是您一手导演的吗?
楚成王命令公子侧为大将,申叔时为副将,讨伐宋国。申犀被任命为军正,随军出征。
楚军围困睢阳,这次动用了高科技武器——楼车。楼车不是电车,不是动车,但是它是攻城利器,上面有瞭望台,可以登高望远。楚军的楼车和宋国睢阳城墙一样高,但从气势上就压倒了宋国。
楚军攻城不休,华元命令军民死守,同时派出使者乐婴齐赶赴晋国求救。晋景公一看宋国被围,就准备出兵救援。可是大臣们纷纷反对,派荀林父做元帅,发兵车六百乘,让人家楚军打得黄河都过不了了,还上宋国现眼去了?找打呢?
可是晋景公也有难处,现在就剩下宋国和我们晋国好了,再坐视不理,那连最后一个盟友也要失去了!
您都自身难保了,还想盟友呢?
谋臣伯宗出了一个主意,楚国和宋国有两千里地,所以楚国一定没有那么充分的准备,肯定不能打持久战,我们只要告诉宋公马上发兵,让他们死守,过不了多久,楚国就会自己撤退了。
这是坐享其成之法,到时候宋国还会很感激我们晋国。
果然好计策,明哲保身,管他们楚国宋国打成什么熊样呢!
大夫解扬自愿出使宋国。
解扬微服私行,不料在宋国郊外被楚军捉住,报送楚成王处。楚成王问解扬此来何事?解扬倒很坦率,说明自己就是晋国使者,来出使宋国的。楚成王说你之前就是我们楚国的俘虏,我们放了你,你还兴风作浪!
解扬大义凛然的说道,“既然是死敌,那不必多说了,不过一死!”
第三十三章 劫持犯华元
抗日电视剧里最让人愤恨的镜头就是鬼子对抗日将士的严刑拷打或者威逼利诱,这是对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杀。
楚庄王面对凛然赴死的解扬也准备实行这一政策,他告诉解扬,如果解扬能够告诉宋国,就说晋国国内政务繁忙,无法派兵支援,那时候宋国一定会直接投降,也免了更多的死伤。如果解扬能够这么做,那楚庄王就准备封解扬为县公,在楚国做官。
楚庄王果然聪明,胡乱一猜就猜中晋国的心事了,还真是忽悠宋国来了,根本没派兵。
话说如果派兵支援,还派个使臣来干什么?看看使臣解扬在乱军从中的生存能力?
解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答应了?
刚才还赴死呢,这一听说封官立马就答应做内应了?
楚成王还准备继续展示自己给解扬的好处,没想到这解扬就答应了,看来晋国的使者也没那么忠诚。
楚成王打心眼儿里瞧不起解扬。
这真是复杂的心态,如果解扬不答应,楚成王会很恼怒,但是内心又会很敬佩解扬;可是眼下他答应了,虽然有利于楚军攻打宋国,楚成王心里倒有些嗤之以鼻了。
楚成王命令派人将解扬送到楼车之上,解扬站在楼车上遥望宋国,面前这座城是自己要去的地方,他凝神大声说道,“晋国使臣解扬,已经被楚军抓住了!我们晋国的军队马上就到,宋国的军民,你们……”
解扬没来得及说完,就被楚军压下了楼车。
楚庄王责备解扬不守信义,既然答应了,怎么能随便反悔呢?你这都是什么品质?
可是解扬说自己是晋国大臣,如果对楚军守信,那就是背叛了祖国。反正自己的良心不允许自己这么做,那就请楚成王杀了自己吧!
楚成王倒被解扬说的哑口无言,同时也为解扬的风格感动,这就是不畏死的忠臣啊!楚成王命令当场释放解扬,放他回国。
不过这件事情倒有很多疑点。
首先,解扬作为晋国使臣,虽然没有告诉楚成王实情,但是他心里应该是知道晋国根本就是口头应付宋国,根本不会发兵。而解扬还坚持说晋军马上就到,这不是对宋国百姓的欺骗吗?而这种对宋国百姓的欺骗,是否将宋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解扬对晋国是忠诚的,但是他的行为无疑会对宋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解扬所为,实在难说是完全正确的。
其次,楚成王的智商在这里表现的非常露怯。楚成王希望解扬代表晋国对宋国喊话,告诉宋国百姓晋国不会来援助。可是楚成王命令解扬在楼车上对宋国百姓喊话,难道解扬是租用了楚军的楼车吗?傻子都知道能站到楼车上,那肯定代表的是楚军的意志。所以解扬无论喊什么,恐怕宋国人都会认为是代表了楚军的意志。
不过宋国大概是太希望得到晋军援助了,所以没有人多想,反而守城更加尽心尽力。
而楚军也没有轻言放弃,公子侧命令楚军士兵在城外堆砌高高的土山,公子侧就在上面居住,宋国城内情况一目了然。
而华元也在城内堆砌土山,和楚军的土山对峙。
从九月份宋国睢阳被围,一直持续到第二年五月。
这么久的时间,楚军都在一丝不苟的包围着睢阳,丝毫没有松懈,根本不像晋国期待的撤退。
而睢阳城内已经弹尽粮绝,易子而食。
可是华元激励百姓,坚决不投降。
这也是贾宝玉痛恨文死谏、武死战的地方,您是表露气节了,您没事儿惹事儿找大国挑衅,您给全国老百姓带来灾难了!还激励拼死抵抗呢,拼死的是别人,您得到的是气节!
这种无谓的牺牲,或者不能算是无畏。
不过楚庄王这边也顶不住了,军士报告说大营里还有七天的口粮了。
楚庄王觉得心里堵得慌,登高远望,宋军一个个面有菜色,明显营养不良,但是他们看不出来精神涣散,还在坚守岗位。
楚庄王一点都没想到会是如此结局,我堂堂大楚打一个宋国用了这么多兵力费了这么多时间,居然打不下来?
楚庄王命令公子侧,准备撤退。
可是这命令刚传出去有人嚎啕着来见楚庄王,是申犀,是申无畏的儿子申犀。
申犀的哭声让人撕心裂肺,楚庄王心里也不好受,当时自己是怎么逼申无畏的,怎么承诺申无畏的?当然还记得很清楚。自己那么轻率的答应了申无畏,只要申无畏能够舍生取义,自己一定发兵为他报仇雪恨。如今兵是发了,仇没报了!
申叔时看着楚庄王的脸色阴晴不定,急忙上前献计。申叔时认为,宋国之所以能够坚守到现在,主要就是因为觉得楚军不一定能够再坚持了,你们那么远来的,粮草消耗差不多也就该回去了。还能永远在这里?那么只要打消宋国这一幻想,拿下睢阳指日可待。不如就在睢阳城外盖房种地,让宋国看看,我们攻下睢阳的决心。
楚庄王大喜,这个计划很好,他当即命令准备在睢阳城外发展房地产事业。楚军十个为一队,五人盖房,五人种地,十天一个轮回。打不下睢阳,我们誓不回还!
这消息传到宋国,华元觉得心都要碎了。
楚成王啊楚成王,你也太欺负人了!这么多国家你非要打我们宋国,你耽误这么多功夫还非打下来不可!你这不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浪费人生吗?
不过楚军的态度一明朗,华元觉得宋国不能再干等下去了。他找到宋文公,请求亲自前往楚军大营,面见公子侧,说明利害。当然不能指望楚军撤退,但是至少和好吧,达到请成的结果就满意了。
宋文公早就熬煎的夜不能寐,答应了华元的请求。
华元换装化装成楚军小领导的样子,夜里翻出城墙,直接到了楚军的土楼——公子侧的居住地。当然华元不会直接说明自己的身份,他告诉守卫,自己是楚成王派来找公子侧的,有事情要说。
看来楚军保卫工作还是有欠缺,这守卫倒没疑心,说大王不是刚赐酒给公子侧吗,这时候一定已经睡下了。
华元顺利进入公子侧寝室,灯火昏暗,公子侧看起来睡得很香。华元用手轻轻的推公子侧,公子侧睡眼朦胧中忽然看见一个人站在自己睡塌之旁,这下子一个激灵倒很快醒了过来,而明晃晃的匕首已经按在了他的脖子上。
华元说明自己身份,这次来是求和的,如果公子侧能答应,那就是双赢局面。要是非不答应,那只能同归于尽!
公子侧一看这位拼命来了,赶紧说可以商量,先稳定一下劫持犯的情绪。
公子侧问华元睢阳城内情况到底如何?
华元淡淡回答道,“睢阳城内,易子而食。”
公子侧非常吃惊,这华元为何见面就把实话说了,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呢?
华元好像猜到公子侧的想法,说道,“小人趁人之危,您不是小人,我无需说谎。”
公子侧是不是小人此处已无可考据,但是宋国已经凋敝狼狈至此,除了选择相信公子侧,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公子侧又问华元,既然睢阳城内已经如此狼狈,为何还不投降?
华元眼中有光芒闪动,“睢阳的确已经油尽灯枯,可是百姓雄心尚在。”
华元说明如果楚军退兵三十里地,宋国一定会惟命是从,绝对不会有二心。
不管什么情况,被人相信总是一种好的感觉。特别是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被相信,的确能够带给人信任。公子侧也实话实说,如今楚军营内只有七天口粮,什么修房种地,全都是忽悠人的。
公子侧这一说,华元也放心了,能说实话,说明公子侧还是决心办成这事儿。
本来楚军此次发兵的意图就是要让宋国俯首称臣,能够打击晋国更好。既然晋国已经不上当了,那能收服宋国也算完成战略任务。何况到现在这步田地,说句实话,楚国和宋国都耗不起了。
太能耗了!
华元当即和公子侧立下誓言,而且还结为兄弟。这可是下血本了,城下之盟见得多了,结为兄弟隆重了点。公子侧送给好兄弟华元一支令箭,华元大大方方的离开楚营,回到睢阳城。宋文公得知可以请成的消息喜不自胜,这苦日子总算是熬出头啦!
第二天一早,公子侧将华元所说的话禀告楚成王,可万没想到楚成王得知睢阳城内的情况,决定一鼓作气,拿下睢阳。反正他们也都这德行了,不趁机打下来还能和好?那岂不是浪费机遇?
公子侧一看不好,说自己已经告诉华元我们只有七天的军粮了!
楚成王都要气闭过气去了,你公子侧凭什么就告诉华元实话?
公子侧跪下请罪道,“宋国这么弱都不欺骗我们,难道我们楚国实力雄厚,反而要欺诈吗?”
这话说完楚成王心里舒服了不少,他命令可以撤退了。
这下子申犀明白事情无可挽回,只能捶胸顿足的恸哭,我的亲爹啊!你死的好冤啊!
楚成王特意找人安慰申犀,一定会给你报仇雪恨的机会的!
第三十四章 路线错误
计划赶不上变化,楚成王挑衅宋国其实是为了把晋国圈进来打一仗,以此解脱自己的盟友郑国。谁能想到晋国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根本不来趟这趟浑水,而貌似弱小的宋国居然如此难缠,楚国也实在耗不起了。所以华元一表示要请成,楚国也就痛快答应了。
既然楚国同意,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华元请到了宋文公的和好命令,公子侧先来到睢阳,和华元歃血为盟。宋文公派华元送申无畏的棺材到楚军营地,同时留下做人质。
申无畏是这场战斗中第一个无辜的牺牲者,无奈的牺牲者。
楚成王回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安葬申无畏,满朝文武都去为申无畏送行。
世事无常,但是楚成王当日的一意孤行的确也给所有的大臣留下了阴影。楚成王封申犀为大夫。
华元留在楚国做人质,不过有公子侧的照应倒也平安无事。甚至可以说是清净闲人一枚,反而经常和各位公子、大臣交谈来往。这也是当时的一种奇观,战场相逢你死我活,但是达成了请成协议,就不再有纷争,至少人质可以比较好的融入他国。
一次在谈论时政的时候,公子婴齐感叹不已,如今晋楚争霸,天下为之纷争,恐怕离生灵涂炭的那一天也不远了。华元却认为,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斡旋,令两国和好,岂不是可以天下太平了?
公子婴齐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华元当即自荐说自己能够做这个和平的使者,说自己曾经和晋国大将栾书关系不错,一定能够不负众望。
这里只能说华元和公子婴齐还是没有看到当时诸侯争霸的实质。只要具备争霸的实力,谁也不可能说服谁,必须分出个你死我活,必须分出个青红皂白。
所以当公子婴齐把华元的建议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