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遥望)-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齐顷公宴请四国使臣的那一天,萧太后果然早早在崇台上设立帷帐等候。而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开心,特意为四国使臣选了合适的车夫。郤克眼睛有毛病,他的车夫就是一个眼睛有问题的半盲人,季孙行父自己是秃头,他的车夫便是一个秃头,而瘸子孙良夫,车夫也是个瘸子,那驼背公子首的车夫也是一个驼背。
如果说观看身体残疾的使臣是一种不厚道的行为,那么精心选择的这些车夫就是对使者的侮辱了。齐国上卿国佐建议齐顷公前往不能如此,这不就是对使者和对方国家的侮辱吗?这不就是没事儿找事儿吗?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可是齐顷公觉得这四个人遇到一起绝对是天意,必须借此机会让母亲萧太后开怀一笑,怎么能错失良机呢?
于是四位使者的车驾从崇台驶过,萧太后看着半盲人、跛子、秃子和驼背成双成对的从下面路过,不由得开怀大笑,旁边的人也忍俊不禁。
这四位从崇台路过,也听到了隐约的笑声。郤克回到馆舍之后便派人打听,今日崇台之上帷幕之内,究竟是何人?
结果令郤克大跌眼镜,原来是齐顷公的母亲萧太后。那这笑声……
还没等郤克想明白,另外三国的使者气愤不已的前来找他商议,这齐国太欺负人了!我们是代表一个国家来到齐国表达好意的,难道我们是马戏团?
郤克这才明白,车夫的安排不是偶然的,原来这一切都是齐顷公对四国使者的羞辱!
本来就忍受着身体残疾的痛苦,还要忍受对自己和对自己国家的羞辱!
郤克觉得自己已经要气死在齐国了,我们是残疾人,但是我们更加是一国栋梁之才,更是代表一国尊严!你们齐国就这么羞辱别的国家使臣和国家吗?
这四位大夫恼羞成怒,当夜竟然歃血为盟,决定要回国之后说服国君,一起发兵,讨伐齐国。
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齐顷公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心血来潮之举,将要给齐国带来灾难了。
第二天一早,四国大夫没有一人前来齐国辞行,全都自行离开齐国,准备讨伐之事。国佐为此悲叹不已,齐国的好日子到头了!
郤克回到晋国之后,提出了讨伐齐国的建议,可是却被士会否定了。晋国已经有了楚国和秦国这样的重量级敌人,没必要给自己增添齐国这样的劲敌。就算齐顷公不靠谱,不是专业诸侯,可是也犯不上给自己招惹祸事。
这时候鲁国东门仲遂和叔孙得臣都已经去世了,季孙行父主持国政。听说郤克在晋国受阻的消息,季孙行父更加着急,他知道单凭鲁国根本不可能和齐国抗衡,于是建议鲁宣公派人前往楚国借兵。
这里就能看出,士会从晋国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季孙行父考虑的不是国家,却更多是自己。利用国家的能力为自己雪耻,至于会给鲁国带来什么,季孙行父却是考虑不到的。
季孙行父派人前往楚国的时候,正赶上楚国国丧,楚庄王去世了。楚庄王可以说是历任楚王中少有的明君,他任用贤臣,使得楚国实力大为增长,甚至达到了能和晋国抗衡的程度。而楚庄王在和宋国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大气和善良也为人称道。十岁的世子审即位,是为楚共王。楚国国丧,自然不能出兵。
季孙行父无比悲愤,这还有没有人伸张正义了?
这时候有人告诉季孙行父,晋国情况有变化了。原来郤克被士会拒绝之后,根本没死心,天天想着如何出兵齐国一雪前耻。于是郤克天天找晋景公做思想工作,说服晋景公,我们晋国连区区齐国都不能制服,还如何能够称霸诸侯?难道您对我们晋军没有信心吗?
郤克的言论激烈无比,一时之间急于称霸的晋景公为之迷惑,不能决断。
士会看到晋景公犹豫不决,知道晋景公心里已经动摇了,早晚会听郤克的话,做出不利于晋国的选择。但是士会无可奈何,谎言说了一千遍,也会成为真话。
士会告老还乡,晋景公任命郤克为中军元帅。目前郤克已经把持了晋国国政,看来不久晋国就要出兵讨伐齐国了。
季孙行父闻言大喜,看不出来,郤克还挺能坚持。季孙行父当即命令仲遂的儿子公孙归父出使晋国,一是为了联系郤克,二是为了商议出兵讨伐齐国的具体日期。
第三十七章 被害人:鲁宣公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过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工作久了,难免将岗位私有化,认为这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所以才会有临近退休时更加疯狂的职务犯罪,所以齐倾公才会认为,博取母亲萧太后的欢心是高于国家利益的,不过取笑几个残疾使者罢了。而季孙行父为了报复齐倾公对自己的侮辱,更是不顾鲁国和齐国难得的和平,到处挖门盗洞的准备找个同盟者起事。听到晋国郤克当政的消息,季孙行父觉得机会来了,立即派仲遂的儿子公孙归父出使晋国,和郤克商议此事。
季孙行父被齐倾公对自己的侮辱气的发疯,鲁宣公也每日煎熬。当然,鲁宣公发愁的另有其事。
鲁宣公眼看着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势力逐渐在鲁国蔓延增长,这三家的子孙人数和实力日益庞大。
鲁宣公都要愁死了,自己憋屈也就算了,事情再这么发展下去,孟孙、叔孙和季孙氏,将要成为鲁国大患,鲁国内乱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可是要如何对付已经成为权力执掌者的三家呢?
鲁宣公觉得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因为国内已经没有自己下手的可能性了。
终于,在季孙行父派公孙归父出使晋国的时候,鲁宣公觉得机会来了。
在公孙归父出使之前送行的时候,鲁宣公秘密找到他,请他这次去晋国务必为鲁国寻找有利外援,如果晋国能够将鲁国的“三桓”也就是孟孙氏、季孙氏和叔孙氏驱逐出境,鲁国情愿每年向晋国进贡,永远不会背叛晋国。
公孙归父来到晋国,先打听了一下晋国的形势。风水轮流转,如今晋景公宠信的居然是屠岸贾。原来赵盾当权之后,屠岸贾小心翼翼,闭门不出。等到赵盾去世,屠岸贾又开始发挥能力,凭着拍马的本事,屠岸贾很快成为晋景公面前的第一红人,官拜晋国司寇。公孙归父觉得,要说动晋景公,必须通过屠岸贾。于是公孙归父将鲁国带来的重宝送到屠岸贾府邸,见了金光闪闪的财宝,屠岸贾一口答应。
经过了赵盾事件,屠岸贾小心谨慎了许多,他明白,单凭自己一个人得宠并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稳立潮头,必须有盟友。只有有力的盟友,潜伏的盟友,才能使得自己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壮大。所以这一次重返晋国朝堂,屠岸贾为自己找到了盟友:栾氏和郤氏。栾氏和郤氏在晋国历史悠久,而且这两大宗族的子孙目前在晋国也都是位高权重,正好弥补屠岸贾势单力孤的缺陷。
屠岸贾将公孙归父的请求先告诉了栾书,栾书倒为难了,因为他知道元帅郤克这时候正在谋划联合季孙行父攻打齐国,如何能够请郤克帮助鲁国讨伐“三桓”呢?
栾书决定还是试探一番。
栾书找了个机会将此事告诉郤克,不料郤克却认为这是对鲁国国政的干涉,将要导致鲁国混乱。不帮忙就算了,可是郤克居然还将此事迅速派人告诉了季孙行父。
看来郤克对齐倾公的仇恨更深一些,和季孙行父的同盟更牢靠。
季孙行父收到郤克的密信勃然大怒,公孙归父这小子,不是领我的命令前往晋国联系郤克讨伐齐国吗?居然暗中对付我,难道忘了他爹东门遂事件之后我对他的照顾了吗?当真昧良心!
公孙归父不是昧良心,是将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已。可是既然季孙行父知道了公孙归父的秘密,那就是敌人了,没什么好说的。季孙行父找到叔孙侨如商议此事,叔孙侨如恍然大悟,怪不得主公连日来不理朝政,原来都是演戏!是憋着坏要整死我们!
叔孙侨如认为这时候大可以召集大臣前往探视鲁宣公,看他还有什么话说!看来鲁宣公这领导当的的确憋屈,都能被下属质问了。
叔孙侨如先找到了仲孙蔑,但是仲孙蔑认为君臣没有对质的道理,自己坚决不能参加这样的事情。叔孙侨如也没细想仲孙蔑的话,既然他不去就算了,叔孙侨如带着季孙行父和司寇臧孙许同一起入宫,找领导对质。
三个人气势汹汹入宫,但是听说鲁宣公病重,没见到鲁宣公就表示致意然后回来了。
根据史书记载,第二天,鲁宣公去世了。
鲁宣公的去世非常令人怀疑。当然,鲁宣公去世这个事实是肯定的,谁也不能长生不老。不过鲁宣公去世的原因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如果鲁宣公真的有重病,恐怕在国内不能传开,在鲁国重臣内也会不是秘密。那既然知道鲁宣公已经不久于人世,季孙行父知道鲁宣公要找外援对付“三桓”时就不会那么紧张,反正他也要不久于人世了,还能有什么作为?那时候季孙行父得知鲁宣公要对付自己所做的,就不应该是找鲁宣公对质,而是应该安排力量掌控鲁国政权。
由此可以推断,鲁宣公不是正常死亡,那就有两个可能:自杀或者他杀。
自杀者往往对生活和自己丧失了信心,所以才会有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鲁国国政被“三桓”把持,鲁宣公的确心情非常糟糕,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局面。这样对鲁国的未来充满期待的人怎么会走到绝路?会甘心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未来?
那就只能有一个结果:鲁宣公的确死于他杀,凶手就是季孙行父、叔孙侨如,或者是他们指派的刺客。
当日季孙行父、叔孙侨如和臧孙许同去找鲁宣公对质,或许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当天夜里,这三位就商议派出了刺客,或者是下毒,使用了非正常的手段,害死了鲁宣公。
试问,这三位前去找鲁宣公对质,怎么可能就因为鲁宣公有病便轻易返回,甚至还加以致意?而且那么凑巧,第二天鲁宣公就去世,避免了君臣对峙的尴尬局面?
原因只能有一个:后来鲁国太史在“三桓”的压力下,修改了这一段历史,所以才会出现了前后矛盾的结局。这位无名的太史,或许是出于为鲁宣公申冤的考虑,只是修改了事件的结果,并没有修改剑拔弩张的冲突前夜。正是如此,鲁宣公之死才令人更加怀疑。
鲁宣公去世之后,季孙行父等人拥立世子黑肱即位,是为鲁成公。十三岁的鲁成公根本没有能力把握国家大事,鲁国大权流落季孙氏手中。
季孙行父掌握大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公孙归父报复,当然他没有说的那么明显,矛头指向的是公孙归父的父亲——东门遂。
季孙行父认为鲁国要明正典刑,必须处置当日杀嫡立庶的东门遂。所有的大臣都不明白,这时候怎么想起来东门遂这回事了?不过季孙行父命令司寇臧孙许同驱逐东门氏,各位大臣也都奉命闭口不言。
公孙归父从晋国回到鲁国,还没到家就知道鲁宣公去世的消息,紧跟着全族的人就被驱逐出境。
公孙归父心知肚明,这是季孙行父对自己的迫害,率领族人出奔齐国。
这是残酷的斗争必须付出的代价,不过当日辛苦为鲁宣公得到君侯之位的东门遂,看到自己的族人为了这个原因流离失所,恐怕会感慨万千吧?
季孙行父对东门遂的否定,其实也就是对鲁宣公权力合法性的否性。
鲁宣公即位的第二年,齐倾公得知了鲁国和晋国联合准备讨伐齐国的消息,齐倾公立即派人出使楚国,作为齐国强援,同时抢先讨伐鲁国,从平阴直到龙邑。
在这次齐鲁战争中,发生了一件残忍的事情。齐倾公的宠臣卢蒲就魁贪功冒进被鲁军俘虏,齐倾公命令人对龙邑守军高喊,只要放了卢蒲将军,齐军就撤退。可是鲁军不但不相信,反而将卢蒲杀死,并且在城楼上分尸。
这就不能令人理解了,就算齐倾公说的不全是真话,但是试一试总没有坏处,而且这样残忍的刺激齐倾公,肯定会有不好的结果。果然,齐倾公大怒之下,命令齐军包围龙邑,日夜攻城不休。
三天之后,或者说三日三夜之后,龙邑城破。
齐倾公命令将俘虏卢蒲的龙邑城北军民,全部杀死,为卢蒲殉葬。
一个愚蠢的决定,就这样令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齐顷公的血腥杀戮带给鲁国无比的威慑力,可是就在此时消息传来,卫国大将孙良夫率领军队攻入齐国境内,看来受到侮辱的残疾人使者终于有一个能够起而反抗的了。
齐顷公命令留下部分人马驻守龙邑,剩下的都班师回国,区区卫国居然还敢偷袭齐国,让他们看看我们齐国的厉害!
在新筑界限处,齐军正遇卫军前队石稷,两军分别安营扎寨,准备战斗。
卫军和齐军大战,不知道又将是怎样的景象?
第三十八章 士气!士气!
一个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人将给一个国家带来灾难,可是一群这样的人凑到一起将会发生什么呢?
齐顷公的一次率性之举就将引发这样混乱的局面。
不过在混乱局面之中齐顷公的反应还算灵敏,在袭击鲁国得手之后,一旦知道卫国攻击齐国的消息,齐顷公便立马回师。齐国是齐军的大本营,无论在外面多威风,大本营有事那就是最大的事。
而齐顷公回军的消息也让卫军产生了新的想法,前队将军石稷心里明白,卫国之所以敢偷袭齐国,那完全是趁着齐军主力出兵鲁国,现在齐军大部队都回来了,那还偷袭个什么劲儿啊?石稷觉得现在应该撤退,等晋国和鲁国军队都到了以后,再作打算。毕竟齐国也曾经是诸侯霸主,实力不可小觑。
可是孙良夫作为被齐顷公侮辱的当事人,可没咽下这口气。孙良夫不管齐军回军还是不回军,反正他就是要和齐军死磕。看见敌人反而撤退?笑话。难道离敌人越远,越能打得过?
孙良夫否定了石稷的意见,决定今天夜里就出奇兵,偷袭齐军大营。
夜黑风高之时,卫国军队伴随着淡淡的月色而行,他们不是去野炊,更不是去散步。
这群卫军神不知鬼不觉的逼近齐军大营,没用什么万能钥匙,轻易就进入了齐军大营。
孙良夫心内狂喜,好你个齐顷公,我看你这次还能牛到哪儿去!
偷偷摸摸的卫军挨个挑开齐军大营,没人!
难道有会变戏法的?
孙良夫内心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
后面忽然一人大叫道,“那瘸子,拿命来!”
原来是齐顷公亲自送率领大将国佐和高固已经暗中将卫军包围,孙良夫心如乱麻,这时候也顾不上生气了。
逃命要紧!
齐顷公是怎么知道我们要偷袭的?
有内奸?
黑夜之中,刀光剑影一片闪烁,无数卫军在惊慌失措之中命丧齐军大营。幸亏卫国将军宁相和向禽前来救援,卫军狼狈向北逃窜,可是齐顷公还率领军队在后面穷追不舍。
齐军在后面苦苦追赶,卫国的援军也在持续赶到,石稷和新筑大夫仲叔于奚先后赶到,这才让卫军稳住了阵脚。齐顷公眼见卫军增援部队持续增多,知道刚才的优势已经轻风一阵拂面而过,于是鸣金收兵,掠取卫军丢弃的辎重凯旋而回。
孙良夫败走新筑城,经过几天休整,大家都建议退兵。明显从智慧上不是齐顷公的对手,还等着挨打吗?
可是孙良夫的心里被复仇的火焰燃烧,仇人就在眼前,不打跨齐顷公,誓不罢休!人在仇恨到极点的时候就容易丧失理智,根本想不到困难重重,只是去想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孙良夫亲自前往晋国借兵,恰好此时鲁国司寇臧宣叔也在晋国借兵,两人见了郤克,此事迅速拍板。
晋国,也要加入到这场侮辱与反侮辱的复仇之中。
郤克顾虑到齐国的强大实力,请求发兵车八百乘,和齐国一战。
八百乘!
这复仇的阵势可是不小!
晋景公自然一切都听从郤克的,于是晋军派出了郤克为中军元帅的豪华强大阵容,士燮为上军元帅,栾书为下军元帅,韩厥为司马。
周定王十八年夏天,晋军大军往东出发。鲁国季孙行父和叔孙侨如先行率领鲁军前往新筑汇合,而卫国大夫孙良夫和曹国公子首早就率领各国军队在新筑恭候。
一场歧视残疾人引发的大战,吸引了鲁国、晋国、卫国和曹国四国奋起反抗,四国队伍接连三十余里地,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如果你是齐顷公,会为自己之前的任性而后悔吗?
这四国军队能够如此团结一致,可都是为了讨伐齐国啊!
能这么招人膈应,也的确少见。
不过齐顷公面对如此局面倒是非常冷静,他明白如果坐等晋军兵临城下,那齐军将面临被动的战斗局面。齐顷公决定迎战强敌,他在齐国挑选精兵强将,发兵车五百乘,日夜兼程三日三夜,齐军抵达鞍地安营扎寨。
齐顷公安顿好大营之后,发扬二百五的精神先行请战,郤克暗笑,难道还以为我们晋军不堪一击吗?郤克准许明日决战。
齐军大将高固请求前往晋军挑战,试探晋军底细。齐顷公答应了高固的请求,高固驱马驰入晋军营地,如入无人之境。晋军这边也有一员将领应战,高固也是一个有个性的将军,他没有使用自己的兵器,更没有赤手空拳,而是举起一块大石向晋军将领抛去。
看来高固很有推铅球的潜力,这一块大石头呼啸而来,晋军将领完全手足无措,居然就被击中后脑摔了下来。
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高固哈哈大笑,他脚踩奄奄一息的晋军将领,驾驶晋军战车驱驰回到齐营,甚至还绕齐营一圈,说是有人要多余的兵士吗?
这简直是对所有晋军的羞辱。
而其余的晋军等到高固回营的时候才反应过来,高固则得出了晋军人多势众,但是不堪一击的结论。
第二天齐顷公亲自出战,对抗晋军,而国佐率领右军对抗鲁国,高固率领左军对抗曹国和卫国。
四国联军和齐国杀作一团,血肉横飞。
齐顷公勇冠三军,自己担当了先锋,并且命令齐军看自己马蹄到处,万箭齐发!
不多时齐顷公已经冲入晋军,一时间齐国的箭簇下雨一般射入晋军,这一阵箭雨,晋军还真有所收获。解张胳膊连中两箭,鲜血顺着手往下流,但是他还是忍痛执辔;而郤克击鼓进军,肋骨也中了一箭,鲜血流到了脚后,郤克发出的鼓声逐渐缓慢了。
解张大声叫道,“中军之鼓不可缓!”
郤克强忍伤痛,痛击大鼓,鼓声震天,晋军奋力进发。这一阵进发,所有的晋军都以为震天鼓声是由于己方得胜,所以人人争先,居然扭转了战局,击退齐军。
韩厥见郤克伤重,于是让郤克退后处理伤口,自己追赶齐顷公。
齐顷公也边跑边迷糊,刚才我们占先,怎么忽然晋军都不要命的赶了上来呢?
士气,士气决定晋军能够扭转战局。
齐军四散逃命,齐顷公绕着华不注山逃跑,大将逢丑父让邴夏冲出晋军包围,求取救兵,自己代替邴夏执辔。
两军对抗的局面,忽然就成了齐军和晋军的追击战,而晋军的人数优势在此时表露无遗,晋军将齐顷公逃跑的华不注山包围了密密麻麻的三层,齐顷公这时候心乱如麻,真是什么主意都没有了。
逢丑父请求和齐顷公交换衣服,万一一会儿有什么不测,自己可以假扮齐顷公,把安全留给领导。
齐顷公同意了逢丑父的请求。
齐顷公这时候表现出来求生的欲望了。这么怕死,当时别惹事啊!又怕死,又惹事,又没本事担当,这不是虎么?
两个人衣服刚交换完毕,晋军大将韩厥就来到了齐顷公面前,或者说韩厥看到齐顷公华丽的衣着,认为逢丑父就是齐顷公。韩厥说话还是非常客气,只是说自己的领导想见见齐顷公。
见见,那能白见吗?
白骨精说要和唐僧见见,见见命就没了!
逢丑父装作口渴的不能说话,命令齐顷公为自己取水喝。齐顷公找到了水,逢丑父又嫌弃这水能喝吗?太混了!重取!
这时候韩厥其实就应该警惕了,这么奇怪的要求,难道齐顷公这时候还能顾得上摆谱吗?脑子有病?
这一次,齐顷公奉命取清水,顺利冲出晋军包围,逃跑到了山后,正巧遇到齐将郑周父,原来邴夏已经被晋军俘虏了。齐顷公急忙上车,快马加鞭跑啊!
韩厥派人紧急禀告郤克,我们已经成功俘虏了齐顷公!
激动的心情在郤克胸中鼓荡,可是一见面,郤克傻了,这是什么齐顷公?根本不是,赝品!
原来郤克曾经出使齐国,自然认得齐顷公,而韩厥却没见过齐顷公,所以才能被他轻易骗到。
这下子轮到韩厥激动了,你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身着齐顷公的衣甲?
逢丑父觉得没必要再演下去了,他也演不下去了,于是说明自己是齐国大将逢丑父,您要找的齐顷公,就是刚才奉命取水之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
说的是这儿啊!
大好的复仇机会就此化为泡影,郤克大怒,郤克说逢丑父欺骗三军,罪无可恕,命令将逢丑父处斩!
逢丑父却坦然大声叫道,“以后大家都别为了救君主而牺牲自己了,逢丑父今日这么做了,却得到处死的结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