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朝盖)-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道:“主公不必忧虑,刘表虽有八骏之名,实嫉贤妒能,不过一守成之犬耳。此番五溪蛮叛乱,极有可能是孙坚所为,若不出意外,孙坚十有**会举兵攻打荆州。主公若是不从刘表,则恐其不容,唯有先行平定五溪蛮叛乱,再行定计。”

刘备这才开朗了些,道:“元直所言极是,有元直为备谋,备就放心多了。”

徐庶又道:“孙坚世之枭雄,又能征善战,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刘表庸碌之辈定非其对手。若荆南四郡有失,荆州众将皆无能之辈,没一个能担大任的,届时主公若能率军迎击孙坚大军,正好可以拿到荆州兵权,如此机会就来了。”

刘备听的连连点头,面露喜色,“元直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呐!”

又商议了一阵,两人才各自散去。

刘备自去召集部曲,准备前往武陵平乱。

果不其然,就在刘备大军刚刚离开襄阳不久,长沙就传来了消息,江东孙坚以长子孙策为先锋,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出宜春,杀进了长沙,攻城掠地势不可挡。

旬月之内,便杀到了长沙郡治临湘。

长沙太守韩玄一日之内连发三封八百里告急文书,刘表急召心腹文武商议,然而还没决定是否要出兵长沙时,临湘被攻破的消息已经送到了襄阳。

刘表大惊,再不敢犹豫,谴从子刘磐率军两万,并都尉黄忠前往迎击孙坚大军。(未完待续。。)

第324章十二万骑兵

美稷。

罗征率军赶到时,赵云、成英、法正等出南门迎接。

“参见主公!”

三人上前施礼,神色各异。

法正满面红光,这次大破匈奴,扫平河套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若非他游说匈奴左贤王去卑,搞的匈奴内部无法凝成铁板一块,在战与降的问题上意见没能统一,没有在赵云入西河时就出兵南下,结果氐、戎等部投降,让赵云一举扫平了河套南部地区。

若是在氐、戎等部投降之前,匈奴就出兵南下,怕是结果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赵云和成英则有些忐忑,私授兵权可不是小事,虽然罗征未加责难,但两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太安定,不知道罗征是个什么心意。

“子龙、公巨、孝直免礼!”

罗征马上摆了摆手,“先去大营再说!”

三人连忙直起身子,侧身让路。

见罗征脸色甚和,赵云和成英也略略松了口气。

中军大帐。

罗征不提过失,大加赞赏了赵云、成英、法正等人扫平河套之功。

直到军议结束,其余诸将校散去,罗征又留下了赵云、成英、法正三人。

眼看罗征眉头渐渐眉了起来,赵云连忙出列道:“末将未经主公允可,私授兵权,实乃是不容恕,请主公革去末将军职,重重责罚!”

成英也忙出列道:“在下都军不严,有负主公厚望,请主公降罪!”

罗征眉头皱紧。不悦道:“你们这是给本将军逼宫,还是出来领罪的?”

赵云、成英噤若寒蝉。不敢作答。

概因罗征这两年威严日盛,随便皱皱眉头。都要让人心跳好久。

贾诩这老狐狸则眼观鼻,鼻观心,完全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态。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这老狐狸可比谁都清楚。

罗征缓了缓语气,道:“行了,你俩也别急着请罪了,本将军知道你们一心为公。并无半点私心,但私授兵权,毕竟影响太坏,若不惩戒,本将军何以统摄三军。”

“请主公责罚!”

赵云成英齐声道,也没什么好辨解的。

兵权私授,这的确是大忌。若是碰到英明的主君,或许会轻轻放下;但若换成那种性格多疑的主君,这事不比谋逆罪轻多少。以后别想再得到重用。

赵云和成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心甘情愿的认罚。

罗征沉声道:“赵云、成英,还有高顺,这事主要责任在你们三人。其他人本将军就不追究了,罚你们三人半年俸禄,闭门思过三日。以儆效尤。”

“这……”

赵云和成英怔了下,脸脸相觑。迟疑着说不出话来。

法正这小子脑子极为灵活,当下就看出罗征不想追究这事。才不痛不痒的罚了半年俸禄轻轻揭过,根本就等若没罚,连忙拱手道:“主公英明。”

这种事情,就算把赵云的兵权收缴了,让他闲上几年都很正常。

只罚了半年俸禄,的确是罚了等于没罚,搞的赵云和成英都有些‘喜出望外’。

罗征摆了摆手,道:“说说河套的情况吧!”

成英忙清了清嗓子,道:“这些年天下大乱,朝廷对蕃邦蛮夷已经失去了震摄,匈奴人频频南下劫掠,河套地区生活的汉人百姓已经全部逃到了关中、司隶。眼下河套平原只剩下匈奴人和羌胡人。五原、云中、朔方等地名存实亡,皆被匈奴人占据。”

罗征又问了一些其他情况,赵云、成英、法正三人一一作答。

河套的情况比较复杂,八百里羌原差不多。

前汉虽置有五原、朔方、云中等郡,但现在河套地区的汉人都已乎跑光了,官府也是形同虚设,真正做主的还是匈奴人和大大小小的胡人部落。

眼下匈奴人虽然被扫灭,但如何治理河套,却是个大问题。

贾诩道:“主公,河套地区情况特殊,不比关凉。这里最多的还是胡人,而且一直不受朝廷的控制,主公何不效仿匈奴人分封百户,以夷制夷,治理河套!”

罗征道:“文和详细说说!”

贾诩道:“河套地区几乎没有汉人,要想治理河套,只能靠那些胡人。但这些胡人毕竟不是我大汉百姓,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能利用,不能够令其坐大,所以这些羌胡人依旧是被盘剥的对象。如此一来,主公要拉拢羌、氐、小月氏等部,就必须要让那些小部落也要有压迫和剥削的对象,匈奴人就是最好的剥削对象。”

罗征道:“这有点像奴隶社会的制度啊!”

法正接上道:“这的确是先行战国以前的社会体制,不过匈奴人的统治政体和这种制度也差不多。具体到河套,这里几乎没有汉人,把那些胡人全部杀掉,再将大汉百姓迁移过来也不太现实,军师的提议不错,在下也极为赞同。河套的匈奴人最多,只要有匈奴人这个被压迫族群,那些小部落必然也会甘为主公所用。”

罗征思忖半晌,才点了点头,道:“这法子确实不错,就这么办。”

贾诩又道:“只要拉拢住那些小部落,主公甚至不用派兵镇守,便可牢牢将河套地区控制在手中。且河套地区水草丰茂,既适宜放牧,又利于耕种,只需稍加治理,不出数年便可为主公产出源源不断的战马和军粮,还不用浪费我军人力物力。”

罗征点头道:“就那这样办,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分封制可解一时之难,却无法长治久安。那些胡人暂时可以拉拢,但绝对不能令其坐大。只有真正让汉人在河套地区安居乐业,才能将河套地变真正变成我大汉版图。回头文找文若商议一下。拟定个长久的计划来,在不影响治下稳定的前提下。将部分汉人百姓迁往河套安居,那些胡人的有生力量也要不断的消耗掉,不能让其人口壮大起来。凉州一些羌胡人聚居的地方和八百里羌原也是一样,卸磨杀驴实在不行的话,就想办法将胡人汉化,让他们忘掉祖宗和民族,丢掉文字和习俗,彻彻底底的变成汉人。本将军要三十年以后,这天下只有汉人。再没有一个异族胡人。如果有不愿意做汉人的,那就待天下一统后全部杀光。”

“在下遵命!”

贾诩拱手应下,心里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起来。

罗征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定下了一个目标,指明了一个方向。

中心思想,就是逐渐让胡人灭绝,天下只有汉人。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就好像草原上的草,永远也烧不尽。

烧掉一茬。春风一吹,草原上很快就会变绿。

这些游牧民部落也是一样,就好像草原上的野草,杀之不尽。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一步一步去实现。

罗征又问,“漠北的鲜卑人呢。有什么动静?”

成英答道:“漠北自去岁以来,便一直瘟病不断。死了不少人和牛羊牲口,不过据商贾传回的消息。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已经发现了瘟毒的来源,并且怀疑是我军所为。眼下我军扫平河套,中部鲜卑极有可能在明年开春举兵南下。”

罗征问道:“死了多少鲜卑人?”

成英道:“中、西二部鲜卑死了不到二十万人。”

罗征蹙眉道:“怎么才死了这么点?”

鲜卑人虽然自檀石隗死后,便分裂成了三部,且鲜卑人比之已经衰落的匈奴人可要强大的多,中西二部鲜卑加起来也有近百万口,死了还不到二万,的确太少了。

成英道:“主公有所不知,鲜卑人已经发现了瘟毒的病源,派人控制了水源,并且将染上瘟毒的人和牛羊牲口不论死活全部埋掉,已经控制住了瘟病的散播。”

罗征默然,半晌才问道:“鲜卑人共有多少可战之兵?”

成英道:“三部鲜卑中东部鲜卑实力最弱,一直在内乱,中部鲜卑实力最强,西部鲜卑次之。中部鲜卑可战之兵约在七万左右,西部鲜卑可战之兵约在五万左右。”

罗征眼神就是一凝,鲜卑人果真比匈奴人要强大的多,两部鲜卑加起来兵力竟然超过了十万。虽说游牧民全民皆兵,但这些数字也确实有些惊人了。

要知道,这十二万兵马可全都是青一色的骑兵,连一个步兵都没有。

十二万骑兵,这是什么概念。

就算把天下诸侯所有的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一半。

罗征虽然不缺战马,但这个年代养骑兵绝对不比后世造飞机大炮便宜,养一万骑兵的开销比养五万步兵的开销还要大的多,可知养骑兵有多么的不容易了。

所以到现在为止,罗征也只保留了一万骑兵,作为机动兵力。

天下诸侯训养骑兵的,目前也就罗征和公孙瓒二人,这还是因为凉州和幽州本来就出产战马,供养骑兵相对也比较容易。其余诸侯一来很难买到大量的上等战马,二来中原和南方并不适合养马,供养骑兵的开销更大,也实在是养不起。

十二万骑兵,要是全部集结起来,扫平罗征都不成问题。

好在这只是理论上的可战之兵,不是鲜卑人能一次出动的兵力。

首先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就不可能联合起来,再者鲜卑人也不可能倾巢而出。就算是实力最强的中部鲜卑,正常情况下,一次最多出动个五六万骑兵,就已经顶天了。(未完待续。。)

第325章扩军

在河套逗留了一个多月,天气开始转凉。

九月末,罗征南出上郡,经高奴、雕阴,直接回到了长安。

这个时候,罗征长子罗琤已经四岁月了,长女罗嫣也已经快三岁了,而次女罗蓉还不满一岁,扶着墙根、桌案满地跑,丫鬟婢女们也跟着满地跑,唯恐摔坏了小公主。

平狄将军府,内堂。

罗征大马金刀的坐在一把虎皮大椅上,笑呵呵地看着抱住他大腿,咿咿哇哇想要爬上来的小女儿罗蓉,快三岁的罗嫣则戴了个做工精致的鬼脸面具,喜欢的不得了。

七个妻妾跪坐在两旁,个个含笑看着罗征逗弄女儿,场面有些温馨。

罗征格外喜欢两个小女儿,在这个年代显的很另类。

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太年重了,女儿长大了终究是要嫁出去的,特别是大户人家的习惯,就算是亲爹亲娘,对儿子的关注始终要多过对女儿的关爱。

罗征不但喜欢女儿,而且还命巧匠给大闺女做了一个精巧的鬼脸面具,这就显的格外难得,看罗嫣喜欢的欢笑声不断,不停的在老爹跟前晃来晃去,就知道她多高兴了。

小闺女罗蓉爬了半天,也没爬到老爹的腿上,咿咿呀呀的扶着桌案要跑。

罗征俯下身,将闺女抱了起来放在腿上,大嘴巴凑了上去,在闺女粉嫩粉嫩,还带着奶味的脸蛋上亲了几口,弄的闺女小嘴瘪要大哭时,才拿开了嘴巴。

女人们看的抿着嘴。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罗嫣跑了过来取掉脸上的面具,把小脸凑到跟前。“爹爹,亲亲!”

罗征俯下身。笑着亲了大闺女几下,问,“想爹爹了没有?”

“想了!”

罗嫣抱住老爹脖子,也在罗征脸上狠狠亲了几个。

罗征乐的开怀大笑,看到女儿,原本冰心的心也渐渐热了起来。

杀的人多了,心理就容易扭曲变态,变的不正常。

比如一些裁撤下去的士兵,性格就十分暴躁易怒。据说经常打婆娘。

罗征的心很强大,还没有这么脆弱,更不会让情绪失控,但心冷的像石头一样,在家里却就有些不太好了,让妻妾们都少了几分欢笑,甚至有些怕他。

唯有在逗弄粉雕玉琢的女儿时,心里那块冰冷的石头才会渐渐化开。

不过,原本的好心情在扭头看向身后的儿子时。立刻变的糟糕起来。

只见这小子挤眉弄眼的,正在跟他几个小娘挤眉弄眼的。看到罗征扭头望来,这小子立刻就换上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好像一直目不斜视的站在那里。

罗征看的眉头大皱。心里的火就蹭蹭往外冒。

大智慧从来都是藏在心里的,让人看不出来。

表现在外面的小聪明,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缺乏大智慧的表现。

罗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让女人怀孕很不容易。到现在也只有这一个儿子,不出意外将来是要继承他基业的。要是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那怎么能行。

若是这小子不上劲,将来如何能够震摄自己麾下的那帮骄兵悍将。

有心训斥几句,却又忍住了。

还不到五岁的小屁孩,又能知道什么。

就算要教导,至少也得等到十岁以后,才能慢慢给他灌输一些东西。

现在教他如何做英明的主君,无异于拔苗助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罗征心情有些烦躁,正在这时,婢女进来说热水准备好了,就去了偏房沐浴。

一个大号木桶,里面冒着热气,撒上了许多花瓣。

罗征在吴贞、麋环、大乔、小乔四女的服侍下,脱的赤条条的跨了进去,四个女人也羞怯的除去衣衫,地最水桶,服侍罗征沐浴,渐渐就醉了。

四女皆有国色,作为一个男人,能得到这样四名绝色,生平于愿足矣。

水雾蒸腾,靡靡气息在空气中漂亮。

罗征脑袋枕在大乔酥软的胸脯上,脑中走马观花了思考了一些事情,才瞅了几个女人一眼,最后伸手磨擦了下吴贞平坦光洁的小腹,问道:“贞贞,肚子怎么还没大?”

“妾身也不知道!”

吴贞羞的粉面通红,恨不得把臻首埋进水里。

“哈哈哈!”

罗征大笑三声,又逐一看向麋环和乔家姐妹。

这三个女人都是抢来的,不过乱世女人命比纸薄,被男人抢来抢去很正常,也没有什么好抵触的,只要能活下来,不要隔三差五的被换手就已经是万幸了。

麋环早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活的也很舒心。

大乔和小乔也习惯了,大乔天香国色,小乔媚而不妖,各有各的风情,都是那种是个男人就想占为己有的美女,眉宇间并没有什么不开心。

罗征的妻妾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七个。

至于在外面打野食的不算,因为泄完火就随手赏给部下了,不想带回府中,女人太多了也是负担,再强壮的男人也伺候不过来,还容易出问题。

女人要是寂寞的久了,再高的围墙也挡不住一心要出墙的红杏。

而且人多了,心思也更复杂。

罗征可不想后院整天斗的不得安宁,现在就挺好。

甘倩这个大妇还算大度,再加上又给罗征生下了唯一的儿子,其他的女人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争不过她,所以并不像其他人家的大妇那样,隔三差五就要收拾一下小妾。

所以罗征的几个女人还算和气,脸上的笑容也比较多。

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后院也没有发生过。

罗征拉过小乔,把脸埋在小乔的胸脯里乱啃了一阵,直啃的小乔娇喘吁吁,玉脸红的都快要滴出水来时,又拉过大乔乱摸了一阵,把这平素端庄的美女摸的娇躯轻颤,极力压抑那股羞人的快意,却怎么也压制不住,忍不住呻吟出声来。

水气朦胧,喘重的粗息声和雪雪的呻吟声很快响起。

屋檐下搭窝的雀儿都似乎被羞到了,躲在窝里再不敢出来。

次日,偏厅。

罗征召集麾下一众心腹文武议事,能来的都来了。

荀彧讲了讲政务,最后道:“今主公治下已据有关中、凉州、河套及汉中等地,为避免政令混乱,加强郡县地方治理,在下认为主公应置雍、朔二州,尽快理顺官府职权。”

罗征欣然道:“这个是本将军的疏忽,关中一直没有统一的公署衙门,诸事不分大小都压在了文若肩上,确实不太好。然则如何置州,文若先详细说说。”

荀彧道:“可并三辅、河东、弘农、汉中六郡及上郡南部的高奴、定阳、雕阴三县为一州治,设立雍州刺史部;在河套地区设立朔州刺史部,置刺史职监察军政。”

罗征看向贾诩、法正等,问道:“文和、孝直以为如何?”

贾诩点头附议,“诩无异议!”

法正也道:“在下赞同长史大人的提议!”

罗征拍案道:“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依文若之议。”

贾诩道:“主公,眼下河套已定,天下大势渐渐分明,曹操据兖、豫、徐三州,公孙瓒苟严残喘,最多三两年,袁绍必然一统河北四州,我军也是时候该扩充军备了。”

法正也道:“还有中部鲜卑明年开春有可能会举兵南下,扩充军备乃势在必行。”

罗征也有这个意思,三万兵马确实少了点,关中已经休养生息了两年,恢复的也该差不多了,最多三两年,袁绍统一河北后,必然会举河北之众南下中原。

扩充军备的确是势在必行,不能再拖延了。

罗征看向荀彧,问道:“文若,钱粮方面没问题了吧?”

荀彧点头道:“今年主公治下关中、凉州、汉中皆大获丰收,钱银虽少了点,但粮秣却稻充足,可供主公扩军五万兵马,但骑兵最多两万,再多就不行了。”

罗征蹙眉道:“关中已经休养生息了两年,凉州更是连年丰收,就算本将军免掉了治下百姓八成的税钱,但粮食也不止这么点吧?怎么只能扩充两万骑兵?”

荀彧道:“主公有所不知呐,府库中虽然颇有存粮,但也不能一次用光了,安置涌进关中的流民就是一个不菲的数字,还要留下足够的应急之粮,再多真拿不出来了。”

贾诩奸笑道:“文若莫非欺在下和主公不懂内政乎?就在下所知,今年主公治下仅是凉州征收上来的谷粮就有近千万石,关中更是只会多不会少,岂会这么紧张。”

荀彧道:“贾文和,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两千万石粮听起来很多,其实根本不经用。扩充五万兵马,光是士兵一年的军饷用粮食发放,就得四百万石,其他的开销只多不少。不行在下和你换换,你来主持政务,在下去给主公打理军务。”

贾诩连连拱手道:“在下不善理政,这个还是免了罢!”

罗征大手一摆,道:“好了,文若你也别急眼,五万兵马就五万兵马,加上现有三万大军也够用了。再扩充两万骑兵也行,不过军械辎重要调拨到位,明年开春之前军卒的招募必须要完成,高顺的两万屯田兵也算是老兵了,可以直接转为职业正规军队,再从凉州招募一万青壮,一并交给高顺去操练,高顺练兵还是很有一手的。”(未完待续。。)

第326章孙坚之死

建安四年,中原大旱,许多地上秋粮颗粒无收,百姓掘草而食。

曹操入主徐州的喜悦荡然无存,这些年不停的东征西讨,根本就没有时间予百姓以休养生息之机,以致水利失修,大量农田荒废,治下越发贫瘠。

若非刚刚平定了徐州,麾下的数万大军只怕都养不住了。

曹操一边调派大军守住各处关隘,一边抓紧时间组织民夫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准备花上几年的时间,好好治理一下治下的兖、豫二州。

与中原的千疮百孔相比,关中和凉州则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特别是凉州,自初平三年罗征平定凉州以来,就再没有发生过战乱,不但吸引了大量流民涌入,这两年甚至许多商贾和逃难的士族也前往凉州定居。

罗征虽然也一直在打仗,但却全都是对外用兵,战场都在别人的地盘,从来没有将战火引到自己的治下,而且除了攻打关中,其余对外用兵都是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对治下的休养生息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关中和凉州才能气象为之一新。

这就是地理上的优势,只要守住几处险关要隘,就不怕别人来犯。

特别是关凉之地远离中原,关东的各路诸侯打的再凶,战火也波及不到关中来。

罗征只要扫平八百里羌胡和河套、漠北等地,关凉之地就不会再有战火。比起中原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关中在地理位置上。确实占了很大的优势。

当然,关中和凉州也有不足之处。

那就是人口太少。周边的异族又太强,不好治理。

罗征费了不知道多少心力。不惜以血腥杀戮灭掉不服号令的羌胡人和匈奴人,让异族再不敢来犯,又不遗余力的引吸百姓前往关中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