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朝盖)-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都皱眉苦思。一时皆无计可施。

心里也都明白,董卓要是那么好杀。也活不到现在了。

眼下禁宫之内皆是董卓的亲卫死士,就算想混进一只耗子都难。

若是有一支军队。自然可以强行攻进禁宫。

众人府中虽多有家将豪奴,聚集起来的话也能有个两三千人。可问题是,这些家将豪奴极本就不可能是军队的对手,更别说董卓赖以保驾护命的亲卫死士了。

两千三家将豪奴,想要攻破禁宫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城卫军到是可以,可问题是,徐荣也绝对不可能引兵攻打禁宫。

如果董卓挂掉,徐荣没了羁绊,还有可能遵奉天子号令。率军守卫洛阳。

然而董卓一天不死,徐荣就没有反叛的可能,否则以王允等人的老辣,怕是早就将徐荣争取过来了,还用等到现在,抓人家家小用来迫徐荣就范。

李肃道:“用徐荣家小迫徐荣引军攻打禁宫如何?”

这话一出,立刻就惹恼了闵贡。

闵贡勃然大怒道:“李肃,某耻与你这卑鄙小人为伍。”

李肃脸色顿变,就要作色而起。

贾诩摇了摇头。继续冷眼旁边。

王允忙道:“行了,两位不必争执,此事怕行不通,徐荣将军恩怨分明。我等以家小胁迫其出面控制北军,并不违背大义。若以家小迫其引军攻打禁宫,估计徐荣宁愿拔剑自杀也不愿背负上骂名。此计不通。还是要想想别的办法。”

闵贡沉声道:“实在不行,就让在下引本部兵马攻打禁宫。”

李肃阴沉着脸没有说话。黄琬则颇有意动。

王允默然不语,显然也不赞同此计。

贾诩左右看了看。道:“此计怕是也行不通,大军调动,岂能瞒得过董卓。况且闵校尉只有三千兵马,就算围住禁宫,董卓尚有五百亲卫,护卫董卓杀出禁宫该不是问题。”

闵贡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该当如何?”

贾诩洒然道:“此事易耳,宫内无法动手,那就干脆在宫外动手。”

李肃沉声道:“老贼一旦出宫,护卫更紧,如何动手?”

王允、黄琬、闵贡等也看了过来。

闵贡更是道:“老贼一旦出宫,必然调动西园的三千西凉铁骑,还如何动手?”

贾诩道:“岂非没有机会,正月初一朝会后,司徒大人只需上表天子,俱言近年来大汉国运不昌,实乃触怒了天地鬼神所致,奏请天子率百官登坛祭神,再于天子率百官将出宫时诛杀董贼,就算董贼命人调集西园的三千骑兵发现有异,也来不及将消息传回,这是我等唯一的机会。舍此之外,在下想不及还有别的机会能诛杀董贼。”

“这……”

王允抚须沉吟,显然颇为心动。

黄琬则击节道:“这的确是个机会,子师以为如何?”

闵贡也是脸色一动,暗自思量是否可行。

王允思忖了片刻,道:“此计到是可行,然则董贼随行皆有五百亲卫,需得调闵校尉三千大军入城不可,只是如何瞒过董卓,却颇费思量。”

贾诩道:“这有何难,只需伪造手书印信即可。”

王允蹙眉道:“伤造印信到是不难,然手书笔记如何伪造?”

贾诩道:“在下尽可代笔!”

王允动容道:“不想足下竟有这般本事。”

李肃却皱眉道:“区区伪造的文书印信,如何能瞒得过明眼之人。”

贾诩淡然道:“诸公智谋过人,自然会发觉其中有异。但只需能瞒过城门,在天子率百官出宫前将闵校尉的三千大军调进城中即可。”

王允断然道:“善,就依足下之言。”

黄琬、闵贡也是精神一振,对贾诩有些刮目相看。

李肃则不动声色地掠了贾诩一眼,暗忖此人智谋竟不在李儒之下。

若有机会,当断去罗征一臂,为奉先除一大敌。(未完待续。。)

第192章尔虞我诈

第192章

入夜,洛阳城内灯火点点,好为热闹。

年关将近,洛阳城中的士绅和百姓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战争之痛,纷纷出来走动,士绅们用狂欢来粉饰太平,百姓们则忙着置办新衣,希望来年有个好兆走。

贾诩带着许褚和十名铁卫,悄然从小门出了司徒府,回到了章老汉的宅子里。

“贾诩先生,许褚将军,回来了!”

章老汉连忙拉开门,将贾诩一行人迎了进去。

小心的左右张望了一阵,确定没人跟踪后,才掩上木门。

“先生,为何如此神秘?”

许褚实在憋不住了,一进门就问。

贾诩摇头道:“许褚将军有所不知,王允等辈志大才疏,董卓岂是那么好杀的。况且就算能杀了董卓,王允等人包藏祸心,我等想要顺利脱身,恐怕也难!”

许褚愕然道:“先生不是说已经商定了伏杀董卓之计吗?”

贾诩哂笑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天衣无缝的计谋,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意外都算计在外。纵然机关算尽,能否成事也要看几分运气。在下不喜欢把事情的结果寄望于虚无飘渺的运气。况且这伏杀董卓之计虽然看似面面俱到,环环相扣,若其中也有不少的漏洞,只是王允等人一心想杀董卓,被蒙了心智,没有看出来罢了。一旦其中的一环出了问题,就将前功尽弃,届时只怕大祸临头。在下之所以与之周旋。也只是想探清朝中局势罢了,看看王允等人究竟拉拢了多少人。再伺机而动罢了。”

许褚蹙眉道:“那要如何杀掉董卓?”

贾诩道:“杀掉董卓哪有那么容易,许褚将军切勿再提此事。”

许褚勃然作色道:“什么。先生难道想弃主公而去乎?”

贾诩失笑道:“许褚将军稍安勿躁,在下只是说杀掉董卓并不现实,并不是说要辜负将军所托。想要平定凉州,东进关中,也不一定非要杀掉董卓不可,还有别的办法。”

许褚沉声道:“还有什么办法?”

贾诩眸子里流露出骇人的精光,阴声道:“很简单,让董卓窃位而居,代汉自立。届时天下群雄必争相而起,共诛逆贼,到了那时候,董卓应付天下诸侯的讨伐还来不及,哪还有精力理会将军。将军自可以雷霆万钧之势扫灭马腾、吕布之辈,一统凉州。”

“这……”

许褚倒吸了口凉气,吃声道:“窃位而居,代汉自立?”

贾诩凝声道:“不错,让董卓成为天下公敌。要比杀掉董卓对将军更为有利。让董卓和天下诸侯去拼个你死我活,将军尚可从中渔利。若是杀掉董卓,西凉军团必乱,届时乱军必然席卷司隶、关中诸地。关中大地必然生灵涂炭,将军就算最终能扫灭凉州乱军,兵进关中。届时关中也必成一片焦土,得之何益。”

许褚这才恍然大悟。看向贾诩的眼神就有些异样。

这厮可真够狠的,连如此阴险毒辣的计谋都能想的出来。比荀彧先生要狠多了。

不过,只要能为主公平定凉州,东进关中扫平障碍,纵然让董卓成为天下公敌,纵然西凉军团灰飞烟灭,纵然这大汉天下易主,又有何妨。

许褚是个粗人,所以想法也很简单。

只要对主公有利,其他人死再多也是该死。

只是,让董卓代汉自立,真有那么容易?

许褚藏不住心事,当时就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这个,董卓也不是傻子,明知道谋朝篡位会招来天下诸侯的讨伐,如何还敢在这个时候窃位而居?”

贾诩道:“许褚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许褚拱手道:“愿闻其详。”

贾诩抚须沉吟半晌,才踱步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下能料到谋朝篡位必然会招致天下诸侯讨伐,乃是因为置身事外,才看的比较清楚。董卓身在其中,就算明知代汉自立会招来满朝文武和天下诸侯反对,也未必能经得住诱惑。”

许褚不解道:“这是为何?”

贾诩耐心解秋道:“这是因为世人皆有贪婪之心,面对九五之位,天下大统,这世上能有几个人不动心。况且董卓自打退关东联军后,早有不臣之心,只是有所顾忌,才暂时没有废幼帝自立。再者,董卓能打退一次关东联军的讨伐,就能打退两次,此所谓世人之侥幸心理。董卓不居相府,而居于宫禁,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此时若再有人极力从旁煽风点火。在下有八成的把握,董卓必然会废帝自立。”

许褚还有些半信半疑,问道:“那找谁来煽风点火?”

贾诩道:“在下不才,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坚董卓自立之心。”

许褚大惊道:“这如何使得,先生如何能暴露身份?”

贾诩淡然道:“无妨,在下去岁欲返回凉州老家时,被李利所救,不得已在李利军中做了几个月刀笔吏,后随将军至凉州,此事尚无人知晓,只需避开王允、李肃等人,必无人见疑。况且在下本就为牛辅帐下参军幕僚,正可借此身份游说李儒等人。”

许褚凝眉道:“先生只身前往,还是太危险了,就让某随行护卫吧!”

贾诩摇头道:“怕是不妥,将军体貌大异常人,很难保证洛阳城中无人认出将军。为将军大计,将军还是最好不要露面的好,在下只带十名铁卫前往便可。”

许褚想了半天,只好无奈的答应下来。

贾诩走到门口,拉开门对守在门口的章老汉道:“老章,你也进来!”

章老汉连忙跟了进来,问道:“不知贾诩先生有何吩咐?”

贾诩沉吟了下,道:“这样,我等所谋之事虽无人知晓,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以防万一,老章你还是带着婆娘到洛阳城外去躲一阵吧!”

章老汉老于世故,也不多问,道:“先生放心,老汉晓得了。”

许褚道:“那某跟老章一块走,到城外去躲一阵子,只是先生安危……”

贾诩洒然道:“将军放心,在下虽无缚鸡之力,却也颇有自保手段。况且尚有将军十名铁卫随行护卫,何惧宵小。至于事成之后,在下自有脱身之计,将军不必担忧。”

许褚道:“那好吧,先生万务小心。”

贾诩点了点头,又道:“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去游说董卓心腹谋臣李儒。”

许褚拱手相送,和章老汉直送到门口,才停下脚步。

次日一早,就和章老汉乔装打扮,溜出洛阳城和三百铁卫躲在一起。

深夜,李府。

李儒看了会军报,正准备歇息,忽有管家来报,讨虏校尉贾诩求见。

“贾诩?”

李儒怔了下,贾诩不是在牛辅军中吗,怎么会跑来洛阳。

忽然记起月前牛辅回京时,曾说过贾诩病重,已返回武威老家养病去了。

不过,这厮病好了不去牛辅军中辅军,却跑到洛阳来做什么?

李儒转了几个念头,吩咐道:“带他进来。”

管家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

不多时,带着一中年文士走了进来,可不正是贾诩。

“诩参见军师!”

贾诩长揖倒地,执礼甚恭。

李儒摆了摆手,蹙眉道:“贾诩,你不是回武威养病去了吗,怎得来了洛阳?”

贾诩答道:“师军明鉴,在下去岁回到武威后,病体渐愈,因常思为国效力,故前来洛阳拜于军师门下,为军师效犬马之劳。”

李儒作色道:“大胆,汝乃牛辅将军随军幕僚,既然病体全愈,不去牛辅将军帐下侯令参谋军事,却跑来洛阳,如此擅离职守,纵然将你斩了亦不为过!”

贾诩不卑不亢道:“军师且勿动怒,何不听在下一言?”

李儒沉声道:“汝还有何话可说?”

贾诩道:“军师岂不闻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丞相威临四海,天下诸侯未有莫敢不服者。在下夙月忧思,已得一计,或可助丞相实现霸业,特来献于军师。”

李儒哂笑道:“汝有何计,能助主公霸业?”

贾诩朗声道:“古来圣贤皆云,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今汉室历西二十四帝,气数已尽,民心已背。丞相入中枢、定天下、驱叛逆,布德望于四海,扬国威于宇内,正该因其势而利之,代立而立,以安军心、民心,成就不世霸业。”

“大胆!”

李儒勃然作色道:“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莫非以为吾不敢杀你乎?”

贾诩丝毫不惧,目光灼灼的直视李儒,昂然道:“在下句句肺腑之言,所思所虑皆为丞相大计。若军师认为丞相德望不足以位登九五,就请斩了在下吧!”

“你……”

李儒被反驳的哑口无言,一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这厮口舌未免也太犀利了点,尽管自己只是佯怒。

若真杀了贾诩,岂非坐实了自己认为丞相不足以位登九五的观念。

李儒比谁都希望董卓能当皇帝,因为一旦改朝换代成功,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只是,这种事情哪有贾诩说的这么容易。

李儒身为董卓的首席谋臣,又岂能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未完待续。。)

第193章说动李儒

贾诩昂然肃立,道:“军师若为丞相大业,请斩在下!”

李儒摆了摆手,沉声道:“我知你口舌之利,你也不必在卖弄了。不过,今天下兵权及朝廷大力虽尽归丞相之后,然士人思叹之心未绝,若丞相代汉自立,必招致天下诸侯起兵讨伐,比上一次更为凶险,你究竟安的什么心,竟敢献此毒计,说。”

贾诩惑然道:“军师何出此言,在下拳拳之心,皆为丞相霸业耳,何故相疑?”

李儒冷哼一声,狭长的眸子里有惊光一掠而过,冷然道:“还敢狡辩,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百姓都知道,别跟本军师说你不知道代汉而立会招来天下诸侯一致声讨。”

贾诩恍然道:“原来军师是说这个,在下却有不同的看法。”

李儒沉声道:“也罢,本军师就给你个分辨的机会。你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本军师再将你定罪,让你死的心服口服,快说!”

贾诩胸有成竹道:“军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李儒冷着一张脸,也不接话,看贾诩如何分辨。

贾诩清了清噪子,这才继续道:“自初平元年丞相击退关东叛军以来,天下诸侯皆已生朝秦暮楚之心,袁绍、孙公瓒、袁术等辈无不大肆征兵,扩充军队,已经公然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虽为汉臣,实则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在下说的可对?”

李儒点了点头,这是实事,不容否认。

身逢乱世。又有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

只不过袁绍等人并没有公然叛汉罢了,至于打的什么主意。谁都心知肚明。

就好像昔日的周王朝,各诸侯国虽名义上奉周室为主。实则周室就是个摆设,那些诸侯国都是各自为政,自立为王,根本就没有人理会周王室。

现在大汉的情形,也跟周王室有几分类似。

汉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都渐渐生出了野心。

别人先不说,袁术那厮的不臣之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丝毫不加掩饰。

贾诩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又道:“今皇纲失统,国祚不兴,士人虽有报国之心,然无效忠对象。若丞相代汉而立,则可稳定天下士人之心,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沉思半晌,才缓缓点了点头。

这也是事实,没办法否认。

乱世出英豪,并非所有士人都是汉室的死忠分子。

说到底。这个世上最多的还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

天下士人思汉之心虽然未绝,但对于那些墙头草来说,最关心的也只是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中自己能否挤身而上。位列勋臣,而不是这个天下由谁做主。

眼下朝廷被董卓控制,汉天子已经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

天下士人欲尽忠汉室。却不得其门而入;效忠董卓吧,董卓又非是天下之主。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墙头草也有顾忌。自然不敢公然倒向董卓。

若董卓正位,相信必然会有一大批墙头草立刻从龙。

就好比杨彪、周奂、王允等一干朝臣,还不是乖乖拜倒在了董卓脚下。

可见这世上,多的还是趋炎附势之辈,真正忠于汉室,能为国赴难的又有几个。

贾诩鼓动其如簧之舌,大义凛然道:“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起兵三十万来犯,我西凉大军既能将之击退,纵然天下叛逆再兴不义之师,丞相又有何惧之,届时只需提二十万西凉大军,便足以击退天下叛逆,震慑宵小,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又点了点头,这个也是实情,不容否认。

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就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届时只需依罗征之计,以精锐步卒扼住几处雄关,再谴一支精锐骑兵杀进中原,不攻城掠地,只管杀人放火,将关东大地杀个血流成河,看诸侯还如何攻打洛阳。

不过话说回来,罗征那厮的确是员难得的将才,可惜竟背弃了主公。

纵观主公帐下诸将,若论能征善战,竟无一将及得上那厮。

原本以为将那厮弄去凉州,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谁料那厮不但以雷霆手段镇服了羌胡各部,甚至连韩遂也给灭掉了。自己设计驱马腾等举兵攻打金城,也被那厮给逐一击破,不但马腾大败,盖勋等更是全军覆没。

最后更是丢了武威,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就连吕布,也吃了大亏,至今不敢再轻举妄动。

李儒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说到底,罗征还是自己等人给逼反的。

若非如此,以此人之能对付关东叛军,当是一最大的臂助。

正想呢,就听贾诩又说话了。

贾诩朗声道:“别说我西凉军根本不惧关东诸侯叛逆,实则如今天下诸侯都在忙着各自扩充实力,攻城掠地,纵然丞相正位,又有谁会为了这腐朽的汉室而兴义师。眼下袁绍和公孙瓒正在抓紧时间招兵买下,边境之争日趋激烈;袁术屯兵淮水,欲南下扬州,余者诸侯皆不过草寇之辈,不足为虑。军师以为,袁绍会冒着被公孙瓒偷袭邺城的风险,举兵前来勤王吗?袁术那厮会放弃进兵扬州,前来转攻洛阳吗?”

“这……”

李儒手段柳须,半晌不语。

贾诩说的这些虽然只是一种可能,却让人无从反驳。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天下诸侯百分百一定会出兵前来勤王。

贾诩最后道:“既然如此,军师还犹豫什么,届时只需丞相正位,军师就是最大的从龙功臣,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必为军师所有。在下言尽于此,请军师决断。”

李儒砰然心动,死死盯着贾诩,久久不语。

前面说了一堆,全都是废话。

唯有这最后的一把火,才是一把真正的火油。

李儒虽然极力想保静冷静,分析厉害得失,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念叨了两句三公之首、宰执天下,越念叨就越觉的心里似是有一把火在烧。

身逢乱世,追随明主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对于李儒这样的臣子来主,最终的理想可不正是如此。

从龙而起,得享勋臣。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

李儒身边董卓身边的首席谋士,最大的理想,可不就是这个。

贾诩的这一把火,可谓真正烧在了李儒的心坎上。

只是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儒沉思半晌,挥了挥手道:“你先退下,容本军师想想。”

贾诩也不再废话,长身一揖,退了下去。

该说的都已经说到了,接下来就看李儒如何选择了。

夜已深,厅堂内灯火通红。

李儒脸色阴晴不定,负手在堂下来回踱步。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固然十分诱人。

可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无比,身为董卓的首席智囊,李儒不得不考虑清楚。

一旦踏上这条不归路,就再也不可能回头。

废帝自立,肯定会有诸侯起兵勤王,这是不容置疑的。

唯一无法确定的是,会有多少诸侯起兵。

若是不能击退勤王之师,那么西凉军的所有成果就都会化为乌有。

巨大的利益,往往伴随着同样巨大的风险。

然而,想要收获,不担些风险怎么能行。

李儒咬了咬牙,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深夜进营,去见董卓。

贾诩那厮说的对,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北宫,嘉德殿。

“主公,军师有急事求见。”

董卓已经睡下,却被亲兵给叫醒了。

“李儒?”

董卓蹙眉不悦道:“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再说,非要半夜来见。”

亲兵答道:“小人也不知,军师只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要见主公。”

董卓打了个哈欠,无奈的坐了起来,道:“让他到偏殿去待候。”

亲兵答应一身,恭敬的退了出去。

董卓唤了一声,立刻有宦官宫女进来服侍起穿衣,一应生活待遇,完全就是天子帝王的标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董卓这厮早就有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若非如此,又岂会以帝王的标准享受这等生活待遇。

“退下!”

穿戴齐全后,董卓挥退一应宦官宫女,这才出殿前往偏殿去见李儒。

偏殿,灯火通明。

李儒背负双手,正在不停的来回踱步。

看到董卓进来,连忙拱手施礼,“儒,拜见主公。”

董卓摆了摆手,径自在主位落座,又肃手示意在下首李儒入座,才打着哈欠问道:“免礼罢,文优趁夜进营,不知有何十万火急之要禀呐?”

“这……”

事到临头,李儒忽然就有些犹豫起来。

“嗯?”

董卓讶然道:“文优有何难言之瘾?”

李儒心念电转,暗道罢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退缩,当下把心一横,咬了咬牙道:“主公明鉴,儒趁夜进宫,确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