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师(老虎)-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砰!”刘瑾一把将李公公扔在地上,右手一掌拍在圆桌上。只听见一声巨响,圆桌轰然破裂成几大块。

刘瑾一言不发,抓起倚靠在板凳旁边的长剑走出屋子。出了房屋以后刘瑾冷声下令:“召集所有人,立刻攻打逍遥山庄!”

“刘瑾!别冲动!”张鹤龄赶紧跑出屋子叫了一声,刘瑾回头看了张鹤龄一眼,咬着牙道:“二爷,我刘瑾若是不为太后报仇,我枉为人!”

“你先过来看一眼再说!”张鹤龄皱眉道。

刘瑾也是眉头一皱,跟着张鹤龄走到窗边看了一眼。只见逍遥山庄的街道上,黄飞跃亲自带着锦衣卫跑过来,整个逍遥山庄被锦衣卫团团守护着。

逍遥山庄外有锦衣卫,内有皇族龙探,想要攻破几乎难比登天。

张鹤龄抓着刘瑾的肩膀说道:“现在去等同于送死,恰好如了那江夏的意。留住性命,为了家姐报仇才是上策。走吧,我们先进宫送家姐最后一程。”

刘瑾看着逍遥山庄外的锦衣卫,没有握剑的左手握成拳头竟然渗出了鲜血,原来他因为拳头握的太紧,指甲陷阱肉里把已经把掌心穿破。

逍遥山庄里面,黄飞跃进了逍遥山庄以后便先去到江夏休息的房间里去看望他。一进屋子才发现耿中秋,布缙云他们竟然都在,屋子里好不热闹。

江夏看到黄飞跃以后笑着打招呼:“黄大哥,你来了。”

“特地来看看江兄弟你,顺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不过看样子你应该已经知道了。”黄飞跃笑着说道。

江夏看了一眼身旁的雪如沁,点头道:“知道了,这件事全靠了如沁姑娘。”

黄飞跃看了雪如沁一眼,立刻起身对她抱拳道:“原来这一位就是如沁姑娘,太和殿上公示太后毒杀先帝的证据,这一次真是全靠了如沁姑娘啊。”

“客气。”雪如沁对着黄飞跃抱拳还了一礼,简单两个字回应。

江夏道:“这一次虽然太后自尽了,但是太后所在的张家被称为大明第一家族绝非浪得虚名,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请皇上回来,顺势把张家解决掉才行。”

“我锦衣卫这边已经派了人八百里加急送信报给皇上,相信皇上收到信报以后会很快回来的。”

江夏点点头:“现在这个烂摊子都是因为他离开京师才造成的,也只能等他自己回来收拾了。”

黄飞跃一听顿时暴汗,能够明目张胆这样说当今皇上的,恐怕大明也就只有眼前这一位了。

皇宫之中,太后的尸体已经收殓入棺,刘瑾连太后的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他只不过是一个太监,又如何有资格去打开太后的尸棺看她最后一眼。

茫然的走出皇宫,刚出右掖门刘瑾就从怀里取出了他曾经送给太后,但又被江夏拿来威胁的他的金钗。

刘瑾左手拿着金钗,右手颤抖地抚摸着钗上的蝶翼。脑海中,刘瑾全都是太后戴着这金钗的模样。

作为一个从小就断了人根的太监,刘瑾从未想过有一天拥有一种只存在于男女之间的情感。作为一个太监,哪怕他已经是皇宫太监第一人,但依旧只是一个奴才。他更加没有想过,给他这种情感的会是高高在上贵不可言的太后。

刘瑾眼眶一红,哭了。

眼泪先是一颗一颗地掉落下来,然后越流越多。从小在宫中长大的他,其实一直都明白眼泪是最没用的东西,所以他很少流泪。

但是这一次刘瑾哭了,哭的像个孩子一般。

这一刻他不是什么杀人不眨眼的刘公公,不再是大明文武百官心中那个凶名大盛的东厂厂公。他只是一个刚刚感受到爱情,却和心中挚爱天人永隔的可怜人。

他甚至可怜到连那一句“我喜欢你”都没敢跟太后说,尽管他已经感受到太后对他的心意。

威风凛凛的他,在爱情面前自卑又微小。他只想能够陪着太后,帮助太后就够了。一个太监的爱情,其中的卑微和挣扎绝非常人能够理解。

ps:说说老虎对于这一章的感触。

有人说老虎写太后和刘瑾产生感情很没有节操,但其实老虎并没有写什么太后和刘瑾滚床单的画面,我只想写这样一段无奈的感情。

一个深宫寂寞满怀怨恨的女人至尊,一个不能人事未尝过爱情滋味的太监。他们的爱情在我看来就好像白富美和纯**丝的爱情一样,有些看着觉得可笑,但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美好。

至少刘瑾爱的很真,很纯,很卑微。他和太后在我的书里都是反派,但老虎妄图写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反派,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反派。也许老虎的笔力还不足以表达这一点,但是这是老虎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期盼。

第三二六章夜袭三长卫

今日,大明日报的标题变了一个内容,里面仔细解释了一下之前报纸里面所说的“孝宗”指的并不是先帝,而是宋朝时期的孝宗赵眘。

虽然这样做显的有些欲盖弥彰,但总算也为太后洗白了一下。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杨廷和亲自到逍遥山庄向江夏进行了请求,二是宣府那边朱厚照让人八百里加急送了一封手谕过来,手谕上也让江夏不要把这件事过于张扬出去。

朱厚照表明他将尽快回来,京师大小事务希望江夏多多看管。

这一个“尽快”让江夏有些无语,京师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后都已经上吊自尽了,他居然不是“马上”回来,而用了“尽快”这个字眼,难道宣府真的有那么好玩儿?

事实也的确如此。

对于崇尚武力的朱厚照来说,在宣府的生活真的很自在。

没有那些大臣在耳边喋喋不休,说着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没有仁义君子有事没事说自己此行失德,此言不慎。更加没有文官们相互指诘,勾心斗角。

有的是策马狂奔的洒脱,坐拥宣府美妇的风流,以及带兵剿匪打仗、驱逐扰关蒙古人的雄霸。

这一切对于崇尚武力,喜好美人的朱厚照来说,宣府犹如天堂一般。如今的他亲切地把镇国府称为家,并且还预备派人到京师把豹房里的一些宝贝送到镇国府来供他把玩。

不过黄飞跃派锦衣卫给他送去的消息还是让他明白京师发生了大变故,自己必须立刻回去。

朱厚照也不是一个不知道轻重的人,京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本应该立刻启程回京。

但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接到了江彬的汇报。

在驱逐袭边的蒙古人时他们抓住了几个俘虏,其中一个俘虏身份还不低,竟然是蒙古人里的百夫长。

严刑拷打以后江彬套出消息,原本那百夫长是负责驻守三长卫的,因为三长卫马上要和沙井的守军调防,所以他才带兵来袭边,为的就是在离开以前最后捞一笔。

三长卫离大同镇不远,是鞑靼的一个关镇所在。

江彬得到的这个消息在平时原本没有什么了不起,毕竟大明与鞑靼现在的关系还是属于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大家都明白和对方迟早会有一战,不过总算还没有戳破还最后一层窗户纸。鞑靼人也只是偶尔来骚扰一下大明边关而已,并且来骚扰都是穿着便装装作马匪前来袭扰,从来都没用过军队的名义前来动大明边关。

所以按理说,大明也不会刻意去找鞑靼的麻烦。毕竟打仗说到底还是资源的消耗和比拼,无缘无故谁也不愿意随意开战。

但现在不一样了,江彬很了解朱厚照的性格。

在宣府来了以后,江彬已经陪着朱厚照将宣府四镇好几个马匪给剿灭,每次打仗的时候朱厚照都兴奋不已,偶尔还会冲到最前面亲手杀匪。搞得江彬提心吊胆,每次都不得不紧紧地跟着他,生怕他出现什么意外。

如今三长卫换防,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机会。江彬计算过,以三长卫的驻防兵力,只需要一支八千人的骑兵连夜突袭过去,杀一波就走,恐怕天亮的时候就能顺利回到大同镇。

江彬知道,来到这宣府以后朱厚照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和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

为了投其所好,江彬不仅将三长卫换防的消息说给了朱厚照知道,同时还把自己的分析说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一听能够跟鞑靼人真正的交战一把,并且还是夜袭鞑靼人的关镇,朱厚照兴奋的热血沸腾。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厚照这才决定暂时不回京师,等到袭击了鞑靼人的关城以后再回去,自己在江夏面前也能扬眉吐气一把。

自从和江夏结拜以后,朱厚照每次做事事后都是江夏去收拾烂摊子,要说这样的朱厚照除了对江夏心存感激以外,同时还有一些憋屈。因为这样的情况多了,总让他自己觉得好像自己不如江夏似得。

所以朱厚照很想做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在江夏面前露露脸。

既然决定了要打三长卫,江彬自然会把该做的准备提前做好。不可否认,抛开江彬此人的品行不议,行军打仗上他的确是一把好手,算得上是个不错的武将。

江彬派出了细作装扮成偷偷去三长卫倒卖的商人,大明的茶叶、布匹、铁器、瓷器一直都是关外人十分喜爱的东西,所以江彬派出去的细作很快就潜入到了三长卫关镇里面。

等了大约三日时间,三长卫的兵马果然还是调动了。从沙井来的鞑靼兵马将三长卫接防下来,三长卫的兵马在夜里离开了三长卫。

刚刚到来的沙井兵马对于三长卫的防务自然还不熟悉,所以江彬和朱厚照商议决定,第二天夜里便发动突袭,杀一波就走。

次日黄昏,夕阳慢慢消失在草原远处的地平线下,黑幕逐渐降临。

朱厚照他们带着一万两千骑兵往三长卫狂奔而去。

三长卫里的细作早就在城外准备好迎接,当朱厚照他们到来时,几个细作立刻带着他们往三长卫走。

原本三长卫的主城前面是有一个小堡的,鞑靼人只需要在那小堡里面驻扎一支兵马,那么任何要到三长卫的兵马他们都能提前和他们相遇,即便不能打也能发射警备信号让主城的人知道。

可惜,从沙井刚刚换防过来的鞑靼兵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沙井离大明的边关较远,从沙井换防到三长卫等于是从一个贫瘠的地方换到了一个油水充足的地方。所以此刻三长卫的千夫长还在三长卫的都城里庆祝呢。

一支烟火升空炸开,三长卫里的细作立刻集合起来往三长卫的城门冲击。一直冲到城门口,三长卫城楼上还没有任何人反应过来,直到城楼下方守城门的鞑靼士兵和那些细作杀起来了城楼上的人才反应过来。可惜这个时候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城里的这些细作乃是江彬从手下兵马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武艺高强。

城门口的鞑靼兵马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杀的七七八八,然后细作们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去抢开城门,另外一部分负责抵御城楼上下来的援兵。

城门很快打开,正朝着城门策马狂奔而来的朱厚照一见城门终于洞开了顿时兴奋地大叫起来,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吼道:“杀啊!杀。。。。。。”

江彬一见朱厚照又有要冲到最前面的趋势,他赶紧高声下令道:“前锋冲击,快!”

最前方的骑兵立刻放开马力全力驱马前行,这样朱厚照又被保护在中间。

城楼上的守兵甚至连一支箭都没来得及射出,朱厚照他们已经冲进了城里。

在宣府呆着的这些日子里,朱厚照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鞑靼袭边,每次跑到边关肆虐一番就走,等到自己带兵马前去的时候那些鞑靼人早就已经跑得没了踪影。想到这次终于能够给这些鞑靼人一个教训,朱厚照兴奋地身体都有些发热,口中不断吼着“杀!杀光这些鞑靼狗,杀!给朕杀光他们!”

朱厚照一声“朕”把江彬吓了一跳,这若要是暴露了身份,可能会出大问题吧。

江彬赶紧叫道:“皇上,不能暴露身份。”

朱厚照听后讪讪地笑了笑,道:“忘了,一时高兴朕。。。。。。我就忘了。传令下去,今天晚上杀人最多的,我赏黄金百两。”

“是!”江彬应命以后立刻高吼一声:“所有人听着,杀敌最多者,赏黄金百两!”

“噢噢噢。。。。。。”骑兵们兴奋地不断大叫,刚到这三长卫还没站稳脚的鞑靼兵马终于吃到了一个当头棒喝。

天色逐渐开始放亮,一夜的时间慢慢过去。

三长卫这个关镇本来就不大,朱厚照他们和关镇里的守兵杀了一整夜,几乎每一条街道上都有鞑靼人留下的尸体。

江彬抬头看了看天色,估算着时间离这里最近的朵云卫应该快要驰援到了。

江彬赶紧对朱厚照说道:“皇上,我们该走了,否则对方的援兵就到了。”

朱厚照想了想,点了下头后指着前方的卫府道:“去!放把火把那里烧了,然后我们走。”

“是!”江彬下令让人跑去把那卫府放了一把大火,临走之前朱厚照看了看那火焰,哈哈笑道:“好大的烟火,不错不错。。。。。。”

袭击了三长卫以后朱厚照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的离开,最后果然在天亮的时候回到了大同府。

朱厚照这次是爽了,而三长卫这边的千夫长却险些没有气死。

大明兵马竟然主动袭城,这他娘多少年没有遇到过了。原本他是不准上报的,因为太丢人了。但是他手下的一名百夫长却说道:“将军,那群大明兵马攻城的时候,我听见了其中一个人叫另外一个人‘皇上’。”

“当真?”千夫长大惊。

第三二七章鞑靼的阴谋

京师。

经历了前面刘瑾、江夏齐齐陷入反诗风波。然后又有了京师隔三差五的大队人马相互厮杀,然后又是太后陷入毒杀先帝的传闻之中。

纷纷扰扰乱象横生的京师这几天似乎一下平静下来。

东厂的番子最近很少出现在大街上,皇族龙探和锦衣卫也没怎么在京师街道上成群结队的行走。似乎刘瑾和江夏之间已经有了某种默契,大家暂时休战,至于之后会不会再战,这个相信不必猜测。

在床上躺了几天,有四位美人精心照料,又有易螃蟹这位神医各种灵丹妙药助其恢复伤势,江夏的伤以惊人的速度恢复着。前两天已经可以下床行走,而今天早上还在院子里打了一套简单的五禽戏。

“你的伤还没好,这样动弹小心伤口裂开。”

江夏回头一看,原本是黄飞跃。“黄大哥。”

黄飞跃点点头,他递了一封信给江夏,脸色带着一些无奈道:“看来皇上暂时是不会回京师了,我们最近还是得小心一点。”

“嗯?”江夏有些奇怪地接过那封信看了看,扫了两眼以后江夏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皇上带兵攻打了三长卫?”江夏无语,朱厚照这崇尚武力的性格真是令人头疼。他要是个普通人肯定能够当个好将领,可他偏偏是个皇帝。

“不仅打了三长卫,这之后皇上又在大同和鞑靼人打了好几仗,每一仗大获全胜。”

“每一仗都大获全胜?”江夏眉头微微一皱,黄飞跃还在感叹:“看来上一次河南平乱的经历让皇上学到不少经验,这一份领兵打仗的悟性的确是惊人啊。”

“不对。”江夏摇了下头:“河南平乱能学到什么经验?这里面有蹊跷,若是鞑靼人这么容易打败,那现在关外就不会有鞑靼人什么事了。”

“江兄弟的意思是?”

江夏摇摇头,道:“不知道,我也只是一个猜测。假如鞑靼人是故意败给皇上,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黄飞跃先还有些不解,但经过江夏这么一提醒他顿时想到了一个可能:“你的意思是鞑靼人故意败给皇上,以便拖住他,然后调大军来围捕皇上?”

“嗯。”江夏点点头:“很有这个可能。只是可惜,我皇族龙探的情报还不够灵通,鞑靼国内没有探子探测消息。”

“锦衣卫也没有,东厂倒是有,但他们是不会告诉我们的。”黄飞跃也感叹了一声。

“东厂在鞑靼有探子?”江夏惊呼。

黄飞跃点点头,“不仅仅是鞑靼国内,就算是琉球、交趾这些小国里面也都有东厂的探子。”

“糟了。若是我们真的猜对了恐怕大事不妙。”江夏道。

京师刘瑾府邸之中,自从太后过世以后张鹤龄和张延龄便住在这里。

由于太后的情况有些特殊,所以至今为止太后的还没有下葬,只是用特殊的办法保证尸体不腐烂。

毕竟太后到底是害死先帝的凶手,到底她该入皇陵还是不入皇陵,这个必须得等朱厚照决断。

礼部崔正义已经谢了奏折请示朱厚照,可是朱厚照打仗打的不宜乐乎,所以还没有给予回复。

在刘瑾的书房之中,张鹤龄和张延龄都在。刘瑾将手中自鞑靼那边得来的情报递给张鹤龄和张延龄看了一下。

相比起锦衣卫的情报,东厂的情报无疑要详尽很多。

因为情报详尽,所以做着推断也容易很多。

“鞑靼这是在给皇上下套啊,达延汗这次亲自带着七万蒙古骑兵往应州走,看来这是下定决心要将皇上一网成擒。”张延龄道。

张延龄能够看出来的东西,张鹤龄和刘瑾自然早就已经看出来了。

张鹤龄明白刘瑾不会平白无故的把这样一个东西交给自己看,他看着刘瑾问道:“不知道刘公公眼下有何想法?”

刘瑾坐在书房的书桌后面,他看了看桌子上紫檀木盒中放着的金钗。刘瑾道:“现在鞑靼的达延汗故意东绕,又佯败引皇上不走,皇上多半会中计。

如果皇上中计了,肯定会传援兵前去救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封锁宣府那边的消息,不让援兵去宣府救援就行了。”

张鹤龄也是个极为聪明的人物,听见刘瑾这样一说顿时明白过来。

皇上若是被鞑靼所擒,或者所杀。大明必将打乱,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又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到时候自己张家再强势支持一个皇室宗亲,张家就不必担心眼下的地位不保了。

如果再进一步,张家胆子大一点顺势夺下皇位,那时候。。。。。。

张鹤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神色,然后点了点头,赞道:“刘公公好谋略。”

大同这边,朱厚照依旧七战七胜。这无疑是他自以为最威风的时刻,大明自立国以来上至太祖下至如今,与鞑靼交战不少。

鞑靼悍勇,这早已经是大明朝野上下的共识,尽管雄霸如太祖、成祖,与鞑靼交战都是有输有赢,能似自己这边七战七胜的恐怕还未有过吧。

唯独美中不足的是这七战都是小规模的战斗,没有爆发什么大战。

朱厚照还在想着和鞑靼大干一场,但是江彬却敏锐地感觉出了事有蹊跷。

这七战,第一战、第二战、第三战江彬每次都会在打完以后都会大拍朱厚照马屁,什么英明神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类的词语,江彬基本已经用尽了。

但是后面这三战却他顿时感觉有些不平凡。

江彬试着总结了一下这七场战斗,每次鞑靼都是来势汹汹,但是一接触打几下就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一开始江彬还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支鞑靼里面最弱的军队,但是之后三战里他仔细地查看了一下这支鞑靼士兵的撤退痕迹。

他们看上去虽然败的很狼狈,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折损多少兵力。

他们丢掉的全都是些兵器、毡帽,但武器、马匹却几乎一样没落下。他们虽然是慌张撤退,但实际上他们撤退的非常有序,步兵先撤骑兵断后,一点都没有乱。

以江彬对于军事的敏锐触觉,江彬几乎可以肯定,这些鞑靼人根本就是在佯败。

可是这里是大明的边镇,他们佯败有什么意义?一般来说佯败都是为了吸引敌军深入,可是自己是守城一方,又岂会深入?

有诡计!江彬虽然还猜不到鞑靼人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但他基本上可以肯定这里面有圈套。

而就在此时,锦衣卫最新的一个消息传来了。

江彬进入到朱厚照坐镇的中军帐时,朱厚照刚刚由锦衣卫送来,江夏亲笔所写的书信。

看完以后朱厚照笑了笑,抬头看见江彬进营帐来,他将手中的书信递给江彬道:“江彬你看,江夏派人送来的书信,他说咱们七战七胜很可能是鞑靼人的圈套。说他们可能是故意败给我们,实际上是在调遣大军准备把我们一网成擒。朕就不明白了,难不成朕就不能打几个胜仗?”

朱厚照这话一出江彬脸色顿时大变,他虽然和江夏有过节,但此刻却不得不承认江夏的这个猜想十分有可能。

而鞑靼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周折,恐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知道了朱厚照的身份,知道大明皇帝在宣府。

要知道这一切并不难,江彬不相信鞑靼人在京师没有细作。

江彬想了想,他觉得现在大同太危险了,多呆一天自己和皇上就会多一分危险,必须要把皇上带走。

可是直接认同江夏的话也不信,这样会让皇上不悦。

江彬斟酌了一下说道:“皇上,听说京师出了大事,要不末将先护送皇上回京处理如何?”

朱厚照笑了一下,摆了摆手,淡淡地吐出一句话:“没多大事,让他们闹腾一下也好。你打我,我打你,大家都伤了元气以后就不会再闹腾了。”

朱厚照这样一说江彬顿时一凛,他看着朱厚照心中大为震动。

他此刻才明白,朱厚照之所以跟他来宣府并不是因为宣府有多好,而是他的一个算计。

江彬甚至在想,他知道自己离开以后京师诸方势力肯定会相互争斗,而在这一场场的争斗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