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风将几乎所有的朝廷中枢直属衙门,全都集中了皇宫区域,用他的说法说是集中办公,有利于得高办事的效率,缩短办事的时间。这倒也符合太平军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简洁而求实效。
而这些部衙所腾出来的原来的办公场所,则被一股脑儿的全都交给了商业署,由商业署作进一步的处置。
舒畅拿着厚厚的一卷文案,兴冲冲的走在前往秦风平素办公的太和殿,整个皇宫被分片之后,秦风除开与家人居住的那一片之外,真正属于他办理公事的便只剩下两处宫殿,平时大朝会召见群臣议事以及一些大型典礼所用的崇政殿,再就是他平素处理日常事务的太和殿。
将所有的部衙集中到一起办公,除了秦风想要的效率之外,另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警卫什么的,便由秦风的亲卫营一股脑儿的包圆儿了,这也直接导致了各部衙开始大量裁撤原有的人手,从宫中太监,宫女裁撤,到这一次各部衙护卫人员的撤编,倒是如了秦风所愿,至少在薪饷开支之上,每个月节省了一大笔。
从外面的部衙到内里的核心区域,自然是警卫森严的,不过对于舒畅来说,这些警卫却都形同虚设,他看都没有看一眼那些站得笔直的亲卫营士兵,几乎是一路小跑的向着太和殿而去,倒是沿路的军官士兵看到他,都纷纷鞠躬为礼。
这些亲卫营士兵,都是从各战营之中选拔出来的,每一个都是老兵,对于舒畅的大名,那自然是无人不晓,其中很多人,更是他从死亡线上拉进来的。
“舒大哥,这么高兴是干啥子呢?”从太和殿中刚刚出来的马猴看到满脸喜色的舒畅,不由笑问道:“莫非是王小姐请你吃饭了?”
提起与王月瑶的事情,舒畅笑得眉眼弯弯,“虽然还没有单独请我吃饭,不过离这一天已经不远了。反正我现在有时间就去找她。”
“舒大哥,可不能缠得太紧,这样会让王小姐反感的。”马猴认真地道。
“你个小猴崽儿子,还教我?放心吧,你舒大哥我现在天天找她,可是谈公事,公事,知道吗?”舒畅大力揉着马猴的脑袋,把原本整齐的头发揉得稀乱。
“舒大哥,留一点面子。”马猴躲闪着,“这四下里可都是我的兵呢!”
舒畅叽叽的笑着松开了手,“你匆匆忙忙的这是干什么去呢?”
“舒大哥还记得沙阳郡里那些小家伙吗?”马猴道。
“你是说从太平城里就开始训练的那些小家伙?”舒畅问道。
“对,这些小家伙现在大的已经有十五六岁,小的也有十一二岁了,您也知道,这批人,老大可是很看重的,花费了偌大的精力,教他们习文练武,现在准备派上用场了。他们从沙阳郡来了,这些人,将被编入亲兵营,老大说了,进入亲兵营之后,这些人还要接受进一步的培养,这些人,将是以后大明王朝的股肱。我现在就是去接他们。”马猴道。
“从娃娃抓起,秦风这一招高,实在是高。”舒畅笑着,“那你去忙吧,我也去找秦风了。”
冲着马猴扬了扬手里厚厚的文案,他洋洋得意的走进殿去。
秦风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公文,接过舒畅递过来的东西,哗啦啦翻了几页,按在桌上,道:“这么厚?”
“当然,我可是几天几宿都没睡,总算是把关于太医院的改革方案拿出来了,按照你的意思,做了一个整体规划,你瞧瞧可还合你的心意?”舒畅昂着头,很有飘飘欲仙的意思。
秦风有些狐疑地看着眼前厚厚的案卷,字迹挺熟悉的,的确是舒畅的手笔,但眼前这个家伙,真有这样的本事写出如此详实的规划案来?如果说是写一个医案,写一本医书,秦风相信这家伙绝对是手到擒来,但这东西就不一样了。
“你先说说吧,我就不看了。”秦风笑道。
舒畅哈哈一笑:“考我了吧,好,那就听我来给你瓣扯瓣扯。”
“洗耳恭听。”
“按照你的想法,那以后的太医局,可就不仅仅是只管看病了,还要集管理,医疗与教育于一身,所以太医局的规格不免就小了一些,所以我准备把新设立的这个衙门叫做太医署,月瑶儿不是哪商业署吗,我这就叫太医署,很般配是不是?”舒畅道。
卟的一声,正在喝茶的秦风一口茶全喷了出来,将正当面的舒畅喷了一脸,看着狼狈不堪的舒畅,他简直是哭笑不得,这家伙,现在能将什么事儿都与王月瑶联系起来。
“很吃惊吗?”抹去一脸的茶水,舒畅却是不以为意,接着道:“我准备把医药行政与医药业务完全分离开来。设太医局,专管医疗,医术教授外,另外还设立医官院,掌管医药之政令以及管理医药事宜。”
听到这里,秦风倒是真的感兴趣起来,“详细说说。”
“比方说太医局负责的医疗教授一事。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培养医官的体系,现在的医官也好,郎中也罢,大都是口口相传,一个师傅一辈子了不起带那么几个徒弟,而且有时候还秘芨自珍,不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不但不能大量培养我们需要的人才,反而会让一些秘技失传,所以,我准备在县,郡,中央,都要设立专门的医学院,选拔有经验的大夫去专门从事教授之职,大量培养合格的医师出来。”舒畅道。
秦风微微点头。“这的确是一个办法。”
“我准备将医师分级,最高的一级是御医,第二级太医,第三级大夫,第四级郎中。太医署里培养出来的医师,必须要从郎中做起,这些郎中最开始之时,必须要在最底层去工作,不仅要在县乡之中坐诊,更是要去走乡窜户,替百姓治疗疾病。每三年一考核,考核绩优者则升为大夫,而大夫则主要是坐馆诊病了。大夫五年一考核,绩优者升为太医,太医十年一考核,考核绩优者则升为御医。这些人,应当纳入到国家官员体系中来,至于如何划定品级,那就是吏部的事情了。你觉得这怎么样?”
“很好。”秦风连连点头,“如此一来,便给了所有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了向上的希望和阶梯。但是你要在每个郡县都办医学院,教授学生的师父从哪里来呢?”
“现在光是越京城的太医局,便有好几十个太医,要这么多人干什么?一个个天天在太医局里喝茶聊天晒太阳么,自然都要打发到各郡去做实事。”舒畅翻了一个白眼道。
“他们要是不愿意去呢?”秦风笑道:“这些人可一直是养尊处优的,平素让他们给百姓看个病,都觉得掉了价,你现在把他们赶出京城去,岂不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舒畅冷笑:“要么老老实实的去郡县做事,要么卷起铺盖滚蛋,不服老子指挥,老子有的是办法让他在这一行混不下去。秦风,改革后的太医署还有一个医官院么?以后所有在大明从事这一行的,都必须有医官院颁发的准许从事这一行的证书,否则,就是非法行医,抓起来,关他丫的。”
啪啪的拍着掌:“好,釜底抽薪,断了他们的后路,要是不肯去任职,你自然是不会给他们颁证书的,那他们就要失业了。”
“就算是颁了的,要是他们不认认真真做事,那也是能收回来的。”舒畅得意的看着秦风:“我们需要的是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可不是一群大爷。他们去到各郡里,那就是各郡在这一行里的老大,也不算亏待了他们。必竟混到了太医局当上了太医,人人还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吧,不会完全是吃干饭的,当然,比起我,他们就只能算是吃干饭的。”
面对着这个空前自恋骄傲的家伙,秦风无话可说,必竟人家舒畅有这个骄狂的资本。
“这事儿不错,算是为民做了一件实事,以后老百姓看病,也有了着落。但那些民间的郎中呢,你这样一来,他们可就没了饭碗。”秦风沉吟道。
“民间的医师,必须要通过医官院的考试拿到行医证,否则也不行,而且他们之中的确有真本事的,我们便是直接聘请他们成为太医,御医也是可以的,当然,必须考核。这虽然会误杀一批人,但也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的确如此。”
第578章 舒畅的改革之策(下)
看见秦风听得认真,舒畅亦是越说越兴奋,“医药医药,除了医,剩下的自然就是药了。你不懂这一行,自然就不知道这药里面的奥妙。所有的药材还是生药的时候,那是不能直接服用的,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你肯定还是明白的,这就涉及到了炮制。”
“炮制之后,去除毒性,便称做熟药了。”秦风笑道。
“这不是废话吗?”舒畅笑道:“但是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他的药性,药效是大不相同的,炮制的手段也大不一样,比方说越国和楚国,他们在药材之上的炮制就有很大的区别,皆因为一南一北,土壤,温度等等,都会对药材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你的计划书里,有大规模建立药材种植的要求以及统一的制药坊!”秦风拍了拍计划书。
“不错。”舒畅点点头:“长阳郡的地理位置,使得他能够种植绝大部分的药材,而且那里本身就盛产药材。”他眨巴了几下眼睛,道:“现在长阳郡青壮男人少,妇孺老弱多,种药材不像种粮食那么辛苦,但收入却会比种粮食更高,非常适合在长阳推广,这也算是我们太医署对大明的一点贡献是不是?”
秦风笑了起来:“所以在你的规划之中,这几个大规模的制药坊也都放在了长阳郡!”
“当然啦,那里既然是以后的大型药材基地,那么制药坊当然也得放在哪个地方啦,节药成本你说是不是?”舒畅嘿嘿的笑了起来。
“不错不错,你这么为长阳郡着想,那马向南有没有请你喝酒?”秦风饶有兴趣的盯着舒畅,“这份计划书,管人的部分倒不说,这管药的部分,简直就是为长阳郡量身打造啊!不错不错,你身为太医署,还能为民生政治着想,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真有首辅之才啊!”秦风皮笑肉不笑。
舒畅盯着秦风半晌,终于红了脸,“打人不打脸,不兴这样的,好吧,既然你看出来了,我也没什么好瞒的,这份计划书的确是马向南帮着写的,不过他可是泡在我的屋里,咱哥儿俩商量了好几天,不然你以为他能这么懂这里头的事情?”
秦风笑道:“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其实对之份规划书我很满意。按照你说得去办吧。”
舒畅点点头:“其实除了医,药,还有一件事,并没有写在这份规划书之中,我也决定要办了。”
“哦,那是什么事?”秦风奇道。
舒畅吸了一口气,看着秦风道:“所谓杀猪杀尾巴,各有各的杀法,就算是最普通的病候,每个医师的治疗方法,用药轻重也都是不一样的。好医师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但庸医却是照本宣科了。所以我计划着要集合所有的不同的方子,将他们一一标准化,然后编印成书,比方说治伤害,那不同的症状、不同的时期该怎么用药,都把他写得清清楚楚,让这些庸医们照本宣科的时候,也有一个明确的比对标准。这样能尽量的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比竟,这个世上,济世良医并不多,庸医还是占了绝大部分。”
“把所有的方子都集合起来,你觉得能做到这种事情吗?很多方子可是秘技,比方说你现在太医院里的那些太医,人人都有自己拿手的本事,你让他们把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无偿的拿出来,他们愿意?”
“这当然有困难,但是慢慢来嘛,从我做起!”舒畅淡淡地道:“比起他们,我自觉还是高明不少的,他们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拿手好戏,在我看来,也就普普通通而已。”
“这是大好事,我是支持的,但恐怕做起来真得很难。”秦风沉吟道:“这肯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无所谓,每年我们太医署会印发一本这样的书藉,就算他们不拿出来,第一本,凭我所学,也能弄出来,以后便慢慢的增加吧!当他们中的某些人,看到自己以为的秘技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时候,让他们贡献出来的难度也就会降低了吧?”舒畅笑道。
秦风微微点头,“不过你的那些开肠破肚的玩意儿,你可不能写进这第一本书里去,惊世骇俗不说,恐怕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这我知道。”舒畅点了点头:“不过我想专门开设一个专门的学院,为军队培养一批医师,主攻方向,当然是以外伤为主,我的这些医术,可以这个学院里慢慢推广,军队的医师见惯了血肉横飞的场面,对鲜血也没有那么敏感,慢慢的一步步,就能推广开来了。”
“这是一个好办法!”秦风拍手叫好,“如果你能培养出一个能像你那样可以给军人开膛破肚动手术的医生,我就是给他将军的封号,也在所不惜。”
一个像舒畅这样的神医在军队之中,能挽救多少性命垂危的士兵啊。这可不是用钱能衡量出来的,而这些在生死线上走过一遭的士兵,活下来就会成为军队之中的股肱。
“不过将所有的规划铺展开来,可需要不少钱!”舒畅向着秦风伸出手来:“我也不要多,一百万两。剩下的,王月瑶给我介绍了一些有意于大规模种植药材和开办制药坊的商人,他们自愿出资一部分,作为进入这个行当的门槛费,而各郡自然也是要拨出一些经费来开办这些医学院的,三个方面加起来,也就差不多了。”
“这你得去找户部,找我干什么?”秦风头摇得像货郎鼓。
“少来!”舒畅冷哼:“苏开荣就是一条狡滑的狐狸,你选他当户部尚书倒是选对了,不过这家伙现在战战兢兢,我去找他,他定然东推西托,你一纸手术,保证他马上增加这项预算。一百万两,我给你在大明全国境内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医疗体系,你赚大啦!”
看到舒畅鼓起的眼睛,秦风无奈的摊摊手,“行,行,这一百万两,我给你还不行吗?但你的悄悄的去找苏开荣,别搞得大张旗鼓,不然各个部门都来要钱,我就得去讨饭,你也知道,这马上就又要打仗了。”
“几个跳梁小丑,能花得几个银子!”舒畅眼见银子到手,心情大好。“前几日一位太医去给那位头发胡子都白了的礼部尚书看病啦,回来说到,这位尚书制定的你的登基大典被你删改得七七八八,这位尚书大人又是惶恐,又是气愤,直说简直太不像话了,一点皇家的威仪也没有,什么程序都被你省了,你当真就准备穿上皇帝朝服往崇政殿一坐,接受大家的恭贺就算完了吗?什么祭天之类的典礼都不要了?”
“我命从来都是由我不由天!”秦风冷笑,“祭什么天?天要真有眼,能让我们敢死营的兄弟那样死去。再说了,怎么只有这一点,不是还有随后的阅兵吗?”
舒畅耸耸肩,“我看你倒是舍不得花那银子,得,这事儿,其实你说得也不错,这老天爷啊,还真没什么可敬的,你硬他就软,你软他就硬。”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种问题之上,他们两人总是能很快达成共识,对于老天爷,他们二人,都没有什么敬意。
一把抓起秦风写的条子揣进怀里,舒畅冲着秦风挥了挥手:“我就不烦你了,马上去找苏开荣,然后开始干活,太医院里的那帮老爷们,这回我就要好好的收拾他们了。想当太爷,门儿都没有。”
走出皇宫大门的时候,巧之又巧怕居然又碰上了马猴,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一个人了,在他的身边,行走着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兵,一眼扫过去,正如马猴所言,大部分都还稚气未脱,不过脸上神色却是肃穆无比,目不斜视的走在道路之上,连舒畅这样的人物,在他们眼中也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这支少年兵,最初脱胎于太平城,绝大部分都是孤儿,后来又进入沙阳郡,正是在沙阳郡,他们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以及政治教育,这些人完全可以用文武双全来形容,现在或许还很稚嫩,但也许用不了十年,这些人就会成为大明帝国的中坚力量,到那个时候,只怕大明帝国就要开始缓慢而有序的换血了。
与现在的大明帝国的文臣武将们,除了少数敢死营的老部下之外,其它的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聚集在一起的,而等到这些少年兵成长起来后,他们便只会有一个效忠目标,那就是秦风。到了那个时候,这个大明帝国,才算是真正属于秦风了。
舒畅微笑地看着这支多达五百人的少年兵的背影消失在宫门之后,快些成长起来吧,秦风想要一统天下,少不得你们去为他浴血奋战。
转过身,他愉悦地向着户部方向走去,这些少年兵的成长还需要时间,现在,却是自己要使出大力气的时候,任何有助于秦风实力增长的行为,自己都将不遗余力的去做好。
第579章 汇集
抚远,平远,镇远,宁远四郡,是唐初时代大唐帝国防御大山之中蛮族的最前沿。以抚远为核心,构建了一个长达数百里的线型防御带,唐初之时,蛮族虽然只有数十万人,但不论男女老幼,却是人人善战,彪悍之极,大山是他们天然的藏身之所,大规模唐军出击,他们便远循深山,因为他们很清楚,大规模的唐军进攻,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崇山峻岭,险恶的环境,是他们天然的防御地带,太多的唐军进击,如果长时间盘桓在山中的话,光是后勤就足以压垮他们。而小规模的出击,一旦深入到了大山之中,便会成为蛮族的美食,连骨头渣子也不会留下。
这让当时已经一统天下的大唐帝国万分的尴尬,剿,无法根除,抚,对方却又软硬不吃,他们就像一块牛皮糖,粘在了大唐帝国的身上。
最终,大唐帝国决定兴建越京城,才智通天的大帝李清确立了一个长达百年的和平演变的策略,但越京城作为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及他在以后长达百年的计划之中将要起到的作用,便注定他不能在短时间内建成,而在这个期间,正值实力巅峰的蛮族必然还是会不断地兴兵侵略。所有便有了抚远,平远,镇远,宁远四个军事要塞,分别针对当时四个实力最为强大的蛮族部落。
在最初的十余年中,这四个军事要塞之中,都驻扎着大量的军队,但不再以进攻为主,而是主要从事防御,利用这条防御线,将蛮族死死的封在大山之中。从最初的简单的一个土城,在蛮族一次次的进攻之中,慢慢地演变成了一座座坚城。那几十年的时间里,这四座要塞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双方士兵的鲜血。
兴建越京城,以及这四座军事要塞,是一项极其耗费财力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好在当时大唐帝国在李清大帝的统领之下,国势蒸蒸日上,这些足以耗费掉一个国家所有财力的行为,只是在最初的几年里捉襟见肘,随着大唐帝国越来越强,耗费提的钱财,对于大唐的总收入来说,已经不构成什么负担了。
而蛮族当年也有一个不世出的英雄,慕容恪。
虽然唐帝国把所有这些大山之中的部落统称为蛮族,但实际上,他们是由数百个部落组成,大的部落超过十万人,而最小的部落不过几百人而已,本来这些部落相互之间并不和睦,打来杀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慕容恪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将他们拧在一起,直到慕容恪出现。
身为宗师的慕容恪不仅在武道修为之上惊才绝艳,其政治手腕,人格魅力更是独树一帜,在他的手中,数百个蛮族部落聚集到了一起,打算建立起一个属于他们的帝国,而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占据现在的越国的土地。
但可惜的是,慕容恪生不逢时,他碰上了不世出的绝世英雄李清,便注定了他的悲情结局。当他花费十数年时间,整合了所有蛮族部落,信心满满的踏出大山的时候,李清大帝已经在洛城,击败了周帝国的最后一支军队,大唐军队杀进洛城,完成了天下一统的伟业。
定都长安的李清大帝已经完全腾出手来,慕容恪失去了最佳的时机,假如他能早十年完成整合大业,那么李清大帝一统天下的日子,只怕要无限期的推后。
蛮族肆虐北方,攻城掠地,唐军主力旋即开赴北方,与蛮族激战,在双方战斗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之下,唐军的数量优势,装备优势以及源源不绝的后勤支援,让慕容恪大败而回,从此由一个争夺者变成了骚扰者。
但在他的领导之下,当时的蛮族仍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大的李清大帝也不得不为他们单独准备一套策略。
当越京城即将建成,抚远平远镇远宁远四座要塞愈战愈强的情况之下,慕容恪明白,再拖下去,他将永远也没有获得胜利的机会了。
背水一战,他集合了所有的蛮部人马,数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而这个时候,大唐帝国的皇帝李清也御驾亲征,那一战,比起唐军与周军决胜洛城之战要更惨烈的多。
结果不用说,唐军以这四座要塞要据点,与蛮部大战数月,最终,穷困的蛮部后勤不继,而唐军在强大的国家后盾之下,优势愈来愈明显,慢慢地将蛮部包围起来,最终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