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易红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王爷,既然如此,如果红元还干不好的话,那可真是没有脸子还见您了。”
  “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曹云却没有他那么乐观:“明着不敢为难你,但暗地里给你下绊子,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让你把事情办砸,让你没脸再在这里呆下去,那些人还是敢干的,所以你还是得小心一二。”
  易红元一笑:“王爷这倒请放心,我就怕别人拿着大帽子砸人,可不怕他们阴谋暗算,红元这一辈子干得就是这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谁想拾掇我,我保管让他们没有好下场。”
  “大善!”曹云乐道:“这就显出你易红元的杀气腾腾来了。”
  “王爷若去,继任者当是谁?”解决了自己即将面临的问题,易红元便将心思放到了这一桩大事之上,这些年来,他为曹云参赞军机,出谋划策,大齐军队之盛,说有他三分功劳,那绝对没有人会怀疑。也许最下层的士兵,并不知道易红元的存在,但高级军官们,却对他极是佩服。“周济云?”
  曹云麾下,郭显成,周济云堪为左膀右臂,也是曹云一直竭力扶持提拔的两员大将,两人本来是一时喻亮,难分高下,但郭显成这一次被明军打得溃不成军,丢尽了大齐的面子,在易红元的心中,却是失去了与周济云相争的本钱了。
  反观周济云,在这一战之中,却是相当的耀眼,特别是最后弃程务本后撤的主力不顾,命岳开山指挥主力直趋昆凌关,一举夺得了楚国这个东部要塞,进而横扫东部六郡,其战功,几不输于亲自坐镇潞州的主帅曹云。
  要知道,即便是曹云亲自指挥,最终还是让闵若英率领四万火凤军突围而去了。
  “周济云?”曹云眉头微微一挑,旋即摇了摇头。“原本我也还很看好他的,但这一次,他表现得太急了,相信这一番举动落在皇帝眼中,不是嘉奖,而是要带上成见了。”
  易红元一愕,“您是说,他带领骑兵平灭江涛之乱之后,不是返回主力部队去指挥攻略楚国东部六郡,而是径自带着骑兵去对付安如海?”
  “正是!”曹云冷冷一笑:“不管周济云的借口找得多么好,但却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是在讨好。但这个讨好的对象却不是皇帝陛下。”
  “他在讨好天下豪门大阀!”易红元旋即明悟过来,“他是在造势,为自己能接替王爷的位子,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他的确很聪明,亦有大才,但未免也太心急了一些。”曹云哼了一声:“我还没有下台呢!他便急吼吼的急不可耐了。不过太聪明了不是一件好事,他这番举动落在皇帝陛下的眼中,可不是加分,而是减分了。”
  易红元点了点头:“陛下现在正想方设法的削减地主豪强的势力,为改革大齐扫清障碍,周济云的举动,的确是犯了陛下的逆鳞。安如海势大,陛下看似心焦,实则上也未必不是心中暗喜。”
  “正是如此,周济云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越是积极,陛下便会在心中越发的恶了他。”曹云笑道:“既然看穿了这一切,我在上本的时候,怎么还会保举此人接我的位子?”
  “您保荐的是郭显成?”易红元不由得吃了一惊:“可郭显成这两年的表现,委实有些不太好啊。”
  “这有什么关系呢?”曹云打了一个哈哈:“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郭显成输了一回,便将他贬得一无是处吧,君不见他去了横断山脉,便将肖锵打成了缩头乌龟吗?”
  “陛下会应允?”
  “先前郭显成大败,按律当斩,可陛下却不但留下了他的性命,甚至还派他去担任与肖锵作战的指挥官,虽然是一以一介兵丁的身份,但这官帽子,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郭显成对陛下,现在只怕是死心塌地的啊。你说说,陛下不提拔这样的人,还能提拔那样的人?”
  “原来在哪个时候,陛下已经动了换帅的心思了!”易红元有些埋怨地道。
  “皇帝陛下自然是思虑极远的,周济云输给郭显成,不是输在才能之上,而是输在为人之上,郭显成为人孤傲,又出身寒门,与那些地主豪强从来不对付。他正适合现在陛下心目的那个人选啊!”
  “郭显成为帅,周济云为将,但将强帅弱,并非大齐之福啊!”易红元有些担心地道。
  “这你倒不用担心,这二人,才具上都是不错的。而且这个局面,也正是陛下一手造成的,郭显成身为主帅却势弱,必然要仰仗陛下才能压制得住周济云。陛下对军队的掌控,将会通过郭显成一步一步的得到加强,再过一些年,这个大帅的位置,只怕就是可有可无了。”曹云道。
  “我明白了。”易红元恍然大悟。


第958章 纵“虎”归山
  “前线急报!”屋外,传来亲兵们大声的禀报之声,曹云与易红元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是感到有些诧异。
  “进来!”曹云沉声喝道。
  一名风尘仆仆的校尉手捧着一份书信,走了进来,单膝跪倒在曹云面前:“王爷,匡怀恩将军急报,发现楚帝闵若英之主力部队,正在一路向着昆凌关方向急奔,匡将军认为凤凰山一带驻军势难抵挡楚军的垂死挣扎,请王爷令,调集部队,前往凤凰山一带围堵楚军。”
  “闵若英往凤凰山方向?”曹云与易红云两人都是大为诧异,“他们不是应当往万州方向去吗?”
  两人心中都是有些莫名其妙,万州周济云部,骑兵已经被周济云带走往长安方向勤王去了,而步兵主力,则在岳开山的带领之下去了东部六郡,虽然程务本已经一溜烟儿的跑了,万州重新落入齐人控制之中,但那些郡兵,如何能挡楚国火凤军一击?穿过万州,一路直奔荆湖郡,在哪里,程务本已经在哪里站稳了脚跟,必然会派兵接应,这难道不是楚军回国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现在居然来了情报,闵若英舍易就难,居然直奔凤凰山方向,需知在这一条路线之上,齐军可是大兵云集,纵然闵若英击败了凤凰山一带的驻军,但他们逃回到昆凌着,要面对的也是以逸待劳的岳开山。
  闵若英这是发疯了么?要拿四万火凤军的生命开玩笑?
  曹云百思不得其解。
  “王爷,闵若英与程务本之间生了嫌隙,准确的说,应当是闵若英已经完全不信任程务本了。”易红元率先反应了过来。
  “怎么说?”曹云问道。
  “程务本在万州,没有努力的去救援闵若英,反而见势不妙,一溜烟儿的便逃回到了荆湖,这件事,必然触怒了闵若英,或者闵若英甚至怀疑程务本要对他不利,他不敢走荆湖郡了。”易红元缓缓地道:“闵若英得位不正,当年程务本可是支持闵若诚的。”
  曹云怔忡了半晌,“可是程务本的应对方法才是正确的啊!如果当时他敢带兵往潞州跑,那咱们的功劳薄上可又要多添一笔了。”
  “闵若英此人有心病。”易红元嘿嘿一笑,“荆湖河湖众多,火凤军皆是骑兵,到了那里可没有多大用武之地,如果程务本真想做点什么,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程务本不是那种人。”曹云摇头道:“我与他对垒多年,此人的品性,我还是很清楚的。”
  “关键闵若英不是这样想的。”易红元乐道:“王爷,这可真是一个好机会,闵若英要送死,那是再好不过,就算杀不死他,能将他火凤军歼灭掉,可也是再断楚国一臂。”
  曹云却是不置可否,在屋里来来回回的踱着圈子,好半晌才道:“红元,你说是闵若英好对付呢,还是程务本好对付?”
  易红元一怔,半晌才会过意来:“就军事上来说,当然是程务本更难对付。此人守稳了荆湖,对我们可不是什么好事。”
  “你说得不错!”曹云走回到大案跟前,俯身在地图之上:“我们虽然占了东部六郡,但这六郡可是无险可守,非得我们驻守大军不可,程务本据了荆湖,随时可以向东部六郡发起进攻,而我们如果进攻荆湖的话,却有诸多不利之处,荆湖多湖多河多山,不好打啊!”
  “王爷的意思是?”易红元心中已经有了明悟。
  “楚国君臣不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我们收拾程务本很困难,但闵若英收拾程务本,估计就没有什么难度了。”曹云抬起头,双眼炯炯发亮,“楚国大将,安如海已是笼中之鸟,江涛已经战殁,就剩下一个程务本独撑大局,如果程务本再被他们拿掉,那楚国可就真是气数已尽了。”
  “王爷忘了还有一个罗良。”易红元提醒道。
  曹云不屑地摇摇头:“罗良或者可以当一个不错的将领,但让他为帅,统领全局,此人眼界却是远远不够。能谋一时,却不能谋万势,能守一隅,却难地揽全局,这样的人如果再次当上了楚军的统帅,那我们谋取下一个潞州大胜便不是梦想了。”
  “王爷的意思是要放闵若英归国?”
  “不错。”曹云断然道。“如果我们留下了闵若英,会将楚国逼上绝路,皇帝被俘或者被杀,那可是奇耻大辱,只怕他们便会马上再立新帝,上下一心来找我们的麻烦,最关键的是,新帝必然会重用程务本,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纵然要放闵若英归国,但那几万火凤军却也是可以留下来的。”易红元道。
  “不不不!”曹云连连摇头:“如果闵若英孤家寡归国,那他拿什么来收拾程务本,当然得让他有底气,有本钱。”
  “如果这样放闵若英归国,只怕朝廷之上对王爷的不利声音会更多,甚至会说王爷您纵虎归山,挟敌自重。”易红元担忧地道。
  “有什么可怕的。”曹云不屑一顾,“这些话,对于一个将要离职的军队统帅有多大的影响吗?更何况是一个立下大功的军事统帅,帝国亲王!再者,我会把这一层意思写折子禀告陛下,陛下天纵英才,自然知道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王爷英明!”易红元点头道:“如此,便更保险一些。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陛下认可便行。”
  曹云已是拿定了主意,抬起头来,看着那个校尉道:“你从我的亲卫营之中挑选一些卫士护卫你,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多向匡将军传达我的命令,凤凰山驻军立即撤退,让开道路。传令昆凌关岳开山,只要闵若英不发疯攻打昆凌关,他就不得拦阻闵若英离开,现在在楚国东部六郡的部队,都不得阻拦,违令者,斩!”
  “遵命!”那校尉大声应命,转身急步离开。
  凤凰山卡在楚军撤往昆凌关的必经之道上,当初楚军大举进攻的时候,在这里自然也留下了军队把守,但随着主力部队被围,这支留在这里的军队自然也被齐人拿下,然后便有一支龙镶军留在了这里驻守。
  不走万州而走凤凰山,便势必要在这里血战一场,击溃当面的敌军,才能打开一条通道。要知道齐国龙镶军与楚国火凤军一般无二,都是王室亲军,是精锐之中的精锐。罗虎已经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
  罗良四个义子,两个葬身在了潞州突围之战中,剩下的罗虎与罗豹都在火凤军中任职,这一次罗虎担任着先锋一职。
  潞州被围之后,皇帝对于罗良的信任和宠信便急转直下,也使得罗虎等人在军中的日子过得甚是艰难,但最近这种情况却突然改变了,皇帝对于罗良的态度再一次来了一个大转弯,不管什么事情都必先征询罗良的意见,话里话外的意思,那都要是再度重用罗良。
  罗良翻身,罗虎罗豹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了。
  但首先要做的,便是突破眼前齐军的围追堵截,不能回到国内,那一切便都是空话。罗虎自然也从罗良哪里知道发生这一切的原因。陛下,对程务本已是无法容忍了,只要回到国内,便会收拾程务本,程务本如果被拿掉,那像他们这些罗氏将领,必然会一家独大。
  “杀光眼前的敌人,回到国内!”罗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铁枪。
  前方烟尘滚滚,数名斥候纵马归来。
  “将军!”斥候们脸上闪耀着惊诧莫名却又惊喜不已的神情,让罗虎很是有些错愕。
  “凤凰山的龙镶军撤军了,他们离开了凤凰山。”斥候大声的向罗虎禀告着他们探知的情报。
  “你说什么?”罗虎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凤凰山的龙镶军突然撤退了,小的们亲眼看见他们离开了。”斥候道,“小的们跟着他们跑了近十里地,他们的确离开了。小的确认,他们并没有什么设下埋伏,是真正的离开了。”
  罗虎错愕半晌,终于又反应了过来,不管怎么说,敌人不战而退,是一件绝大的好事,至少他们不需要拼命厮杀了,齐国龙镶军与楚国火凤军的战力,不相上下,一旦被他们缠上,又让身后的齐军追上来,那就麻烦大了。
  “陛下神威,齐军闻风丧胆,不战而退,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罗虎举起手中的铁枪,激动地大声呼喊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五千先锋都是兴奋的大叫起来。
  “占领凤凰山,保证主力安全通过。”一振马缰,罗虎向着凤凰山方向急驰而去。
  后方十里地左右,罗良策马急奔到了闵若英身边:“陛下大喜,凤凰山齐军畏惧陛下虎威,已是不战而退,罗虎已经战据了凤凰山,大军可以通过了。”
  闵若英顿时大喜过望。对于他们来说,凤凰山就是一道鬼门关,跨过了此关,那前路就要通畅多了,昆凌关虽然被齐人占领了,但东部六郡偌大的地盘,齐军不可能防守得密不透风,更何况现在在东部六郡的就是齐将周济云一部,而且还没有成建制的齐军,想要拦住他们,那可不太容易。


第959章 公主入京的震荡
  上京城内,纷乱一片。
  这种状况已经持续数月之久了。自从皇帝被困潞州之后,上京城便炸了锅,留守首辅马向东资望不足以镇压群臣,以前闵若英在时,众人自然以了为首,但现在皇帝被重重围困于敌国境内,能不能回来还是两说,马向东立时便坐蜡了。
  有主张立时与齐人议和,哪怕割地赔款也得将皇帝赎回来的。
  有主张应当立时再募青壮,重新武装数十万大军奔赴边关,与齐人一决雌雄的。
  更有甚者,另一小撮人,竟然开始密谋着废立之事。皇帝眼见是不行的了,被困在齐国腹地,杀回来的希望微乎其微,如果此时拥立新帝,那拥立之功,便足够他们吃上一辈子。
  各怀心思的楚朝大臣们,在上京城中奔走呼号,一时之间,倒是众生百态尽显于世人之前。
  马向东当然是希望闵若英全须全尾的回来的,他的一世富贵,尽系于闵若英身上,如果闵若英什么不测,不用想,他的首辅之位,便算是走到了尽头了。
  但是战是和,朝野之间泾渭分明,一时之间势均力敌,每日议事,都是在一场又一场脸红耳赤的辩驳之中无可奈何的结束,谁也无法说服谁。
  如果说马向东资历深厚,人望足够,任着留守大臣,朝堂首辅的位子,自然能压服众人,但偏生在朝堂大佬眼中,这位首辅主不是一个幸进之臣,三公九卿,六部堂官,那个肯服他?
  要说能够震慑朝堂的人,上京城里本来也还有一位,那就是宫中的太后。但这几年,太后年岁渐大,身体很是不好,三天一小病,十天一大病的,本就虚弱之极的身子,在得到闵若英及十数万大军被围潞州的消息之后,竟是承受不住这一重大打击,猝然病倒,至今沉疴缠身,别说拿主意了,竟是连起身也是不得。
  时间便在朝臣们的争吵之中一天一天的渡过。而在这片纷乱之中,江上燕率五百部下归来的消息,竟是被掩藏在堆集如山的案牍之中,无人发现,无人理会。
  江上燕在大明是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但在大楚,他就算不得什么了,以前虽然也是东部边军的悍将,但离职多年,京中又还有谁能记得他是那一号人物。
  他率领的五百部下,皆是骑兵,一人双马,携带着大量武器,从大明归来的时候,有新宁郡守府给他开具的路条,倒是让他在楚国境内顺风顺水,一路抵达上京城,但这样一支在上京城守备军看起来来历不明的军队,自然是休想进上京城的。
  就算有新宁武腾的具保信也不行。上京城,天子脚下,朝廷中枢重地,一个边远地区的郡守,算是那个葱啊?
  江上燕心急如焚,每日仰望上京城墙,却不得其门不入。有心要率部径直离去,直赴战场,但他心里却清楚,这条路线之上,只怕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寸步难行,除非进了城,让那些京中的大人物同意。
  他每日都派人进城向朝廷公廊投递自己的拜本,但却一直是石沉大海,一点声响也没有听见。这让江上燕数年以来,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泛起一股无力感,在大明,他是重将,别说进越京城了,便是见皇帝,也是轻而易举,但在大楚,现在他又算什么呢?
  小小的营盘困居于上京城外,周围满是内卫的探子,上京城守备军警惕的目光,好在这些人不许这支部队进城,却并不禁止他们每日里三三两两的换便装入城。江上燕在入城数次之后,终于将现在上京城内的情形打探得一清二楚。
  国难当头,当朝各位大人不是团结一致,共渡国难,反而趁着这个机会,争权夺利起来,这让江上燕渭然长叹。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看如今的大楚,再想想一边的大明,江上燕心中苦涩,不是说大明就没有争权斗利了,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官帽子是人人都爱的,但在大明,想得一顶官帽子的,却大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想要出来建功立业做一番事业的,而大明严苛的考官制度,也将那些尸餐素位之辈尽可能地挡在了门外。在大明,官儿不是那么好当的。用皇帝的话来说,官位就是责任,当上这个官,如果完不成责任,那就要追究责任,让你滚蛋那是轻的。
  大明也有山头,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都有各自的一个小团体,但在对外,却是出奇的一致,上下有序,秩序井然。
  那像现在的大楚,都快要亡国灭种了,居然还兴高采烈的窝里斗。
  “大楚,亡国无日矣!”城外的江上燕,黯然长叹。
  “将军,将军。”他的亲卫,江楚生一脸兴奋的从外面奔了进来,“有希望了,有希望了。”
  “什么有希望了?”江上燕半晌才反应过来,“是不是我们的奏陈,朝廷已经有消息了。”
  江楚生连连摇头,“不是,是皇后娘娘的车驾抵达上京了。现在已经到了十里驿,朝廷里以首辅马向东为首的朝廷官员,都将前往十里驿迎接,听说便是宫中的太后,在得知皇后娘娘返回上京的消息之后,病都好了一半,还派了中官一起到十里驿呢!”
  “皇后娘娘到了!”江上燕一跃而起,“走,我们去迎接皇后娘娘。”
  “是!”江楚生连连点头:“我这就去集合兄弟们。”
  “慢着。”江上燕突然又反应了过来,自己现在在楚国,根本就算不上一号人物,带着这几百骑兵跑去十里驿,只怕半道之上就会让人截下来,当作图谋不轨的家伙给剿了。“我一个人去就好了,你们在营中,好了的约束弟兄们,皇后娘娘既然到了上京,我们的苦日子就要结束了。”
  江上燕兴奋难抑,而马向东此刻却是心中惴惴。
  闵若兮自泉州上岸,露出行迹之后,却是大张旗鼓的作了许多事情,胡逸才也好,内卫也罢,都是有折子到了上京的,但出奇的是,因为京中的纷争,这些东西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在马向东的面前,被浩如烟海的各地的奏折给淹没了,又加上闵若兮自泉州换船之后,速度奇快地一路直奔上京城,船至通州,下船换马,直趋上京城,直到这个时候,马向东才终于接到了通报。
  直到此时,朝廷重臣们才反应过来,到底出了什么事了。大明皇后娘娘,大楚昭华公主,皇帝的亲妹妹,自大明返回,竟然快到京城了,朝廷才知晓,众多大臣们又惊又怒。
  由此可见,楚国国内的乱局已经到了何等荒谬的一个地步。
  接获通州的急禀之后,马向东这才命人翻出泉州胡逸才的折子和泉州内卫的相关折子,终于了解了闵若兮在泉州所做的一切,不由忧心忡忡。
  京中本已纷乱,现在又来了一个昭华公主,也不知是祸是福。
  更为重要的是,程务本当真会直接从万州撤到荆湖吗?弃陛下于不顾擅自退兵,这是大罪,程务本当真会这样做?但看闵若兮在泉州的所作所为,似乎是笃定这一切都会发生,数百万两银子,数十万石粮食,还有那个什么宁知文率领的上百战船,却都是已经进入到了荆湖郡内。可荆湖郡曾琳,却没有片言只语上报朝廷。
  马向东打了一个激凌,心中闪过一个模糊之极的想法,程务本定然是与大明有勾结。否则明朝的皇后娘娘,怎么会对程务本的下一步行动了若指掌?
  一念至此,顿时流下一身冷汗来。
  昭华公主与皇帝虽然是嫡亲兄妹,但二人并不是一团和气,相反却是嫌隙颇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