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流水线式的作业程序因为其强大的效率,马上便被报告到了郡守府,这位叫吴娴的大妈在升任了这个工坊的副主事的同时,还被赏了一千两银子。随后,这种作业方式便在太平城的各类工坊之中流行开来。
而这种作业方式带来的,便是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特别是对于那些最尖端的武器生产的工坊,更是为之兴奋不已。因为他们培养一个熟练工匠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而且因为每一个人只掌握一道工序,使得泄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一件精秘的武器,除了极少数的人清楚整个作业流程和数据之外,其它的人,都无法一窥全豹。
“这种多功能包,现在在军中深受追捧!”秦风拿着一个包,笑道,“也的确不错,在极简的同时,却又将所有复杂的东西容纳到了其中。”
“陛下,现在军中都有订单过来,可我们实在是做不完。”金景南摊摊手道。“不少的将军们为此还恼火着臣呢,最凶的是派了自己的亲兵来这里守着,要抢货。”
“这东西,能让士兵们自己携带一些必须的用品,从而减轻军队后勤辎重的压力,将军们自然是看到了其中的好处。现在生产力不足,除了鹰隼全员齐装之外,其它各部,也就是只满足于斥候部队了。不过这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了。”秦风道。“金景南,你就没有想过,把这个东西转为民用吗?”
“啊?”金景南有些惊讶,“转为民用?老百姓们用得着这样的包吗?”
“怎么用不着?”秦风笑道:“如果这些东西在市场之上有卖的,一个出门的人,有一个这样的包,便可以将所有的一切必需品全都装在包里,背着就可以出门了,我觉得市场很大啊!”
“这上面都是一些挂载武器装备的。”金圣南瞅着包包外头那些奇奇怪怪的附着物,道。
“稍稍改进一下便好了。”秦风道:“把这些装武器的东西,改成大大小小的口袋,反正你觉得自己出门需要一些什么东西,便可以将他设计成装这种东西的口袋嘛。”
“这作坊,现在满足军队都不够用!”
“可以走出去,找商人们合作嘛!”秦风笑眯眯地道:“你不是一直说太平城除了军工,没有其它什么可以赚钱的东西吗?不是没有,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他们的眼睛嘛!找商人,合作建作坊,如果合作愉快的话,你甚至可以把军用订单也给他们一些嘛!你可以将订单的价格压得更低,这样,不是赚得更多嘛!”
“陛下说得是!”金景南连连点头:“出门在外,如果有这样一个包,那的确会方便很多。对了,陛下,您这么一说,那臣觉得我们刚刚研发出来的帐蓬也可以这样做啊。”
“帐蓬?”
“是,陛下。军队之中的那种一次性住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大帐医,搭建起很费事,便有匠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搭建极其方便的帐蓬,不过这种帐蓬不大,最多能住两到三个人,不过胜在方便,收纳起来极为容易。陛下,请易步到下一个工坊,臣让那里的工人为您展示,目前这种帐蓬,也还是只供应给鹰隼部队使用。”
在秦风的眼前,一名工人拿出来的是一个并不大的长方形的布包,接下来,犹如变魔术一般,这个布包被展开,撑起,转眼之间,一个小帐蓬便告完工。
“陛下,支撑起这个小帐蓬的撑杆都是可以折叠的,所以能尽量的节省空间,这种帐蓬,原本就是可以被塞进多功能包里的。”金景南介绍道。
“倒还真是设计精巧。”秦风审视着这个小小的帐蓬,赞赏道:“挤一挤,四个人也可以塞进去啊!”
“陛下,四个人进去,那就只能坐,没法睡了。”金景南笑道,“陛下,您说这玩意儿转民用的话,能不能赚钱?”
“怎么不赚钱?”秦风兴致勃勃地道:“当然赚钱,你将制作这个帐蓬的布料,用那些颜色鲜艳的布料来取代,然后拿出去卖,保管卖的人多得不得了。比方说在春日里,那些踏春的小姐太太们,支起这样一些五颜六色的小帐蓬,是不是很别具一格啊!哈哈哈!不过这些折叠的撑杆,一般人生产不了吧?”
“这倒是,当初为了满足鹰隼的要求,我们这儿可是好几个大匠聚在一起研究了一段时间,才弄出这个可以拍叠的杆子出来。外头可没有这种技术。”金景南骄傲地道。
“没有人会,便能垄断,便能产生高利润。金景南,你这太平城,赚钱的东西很多嘛!”秦风呵呵笑着,“只要经营好了,能赚大钱的。”
“这些原本都是军工,转民用的话,我们还是有些顾虑的。”
“顾虑什么?”秦风不以为然地道:“像这个多功能包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不过胜在很实用,而且很好看,只要开始使用,便会让人看见,然后便会有人找到这个商机,开始仿制,倒是这种帐蓬,因为这种可折叠的铁杆不容易制造,倒是不好仿制。但时间一长,人家总会找到决窍的是不是?自己抢先一步,先大赚一笔再说嘛!”
“好,有了陛下这个话,臣的胆子可就大了,其实在我们太平城,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还是不少的,臣觉得有不少,可以转为民用。那些东西,军队需要的量少,如果转到民用,倒也是可以赚钱的。”金景南兴致勃勃地道。
“只要不是涉及到武器方面的,其实其它一些东西,完全可以放开,甚至让外面的商人承包来做,这样你也可以节省出更多的人手,去制造高尖新的武器。这样一来呢,你节省了人手,成本,二来,你也会让太平郡的经济更上一层楼,你想一想,有更多的工坊在太平郡内开工,便会引来更多的商人,带来更多的生意,你会收到更多的税收,因为商业的发展,太平郡也会有更多的人流,以往的丰县之所以兴旺,不就是因为这个嘛!”
“的确如此!”金景南连连点头。
太平城,越外围的工坊,与大明最新式的武器的制作便愈远,而愈往内,关防愈严格,制造武器的等级便愈来愈高,而最核心的区域,却是太平城各位大匠们的所在,他们并不直接参于生产,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提高现在武器的性能质量或者开发出最新式的武器来。
他们已经不再是工匠,而一个个都是有官身的大匠师了,品级最高的大匠已经是五品,与金景南相比,也不过只差了一级而已。
第984章 升官
太平郡是大明王朝的军事重镇,而大明的军队绝对数量并不多,秦风建军秉承着精兵的理念,而精兵,一靠强悍的士卒,二就靠超出别人一大截的军事装备了。
从最普通的刀,枪,盔甲,到明军开发出来的霹雳火,连弩机,冲阵车等等,在战场之上,总是能占尽优势。
而军事装备的领先,依靠的便是太平郡的这些冶铁炼钢技术以及无数的军事工坊。秦风的大明王朝做得最出挑的事情,便是大胆的让昔日地位低下的工匠可以成为官员,昔日被人呼来喝去的匠人,一旦得到了朝廷的承认,其迸发出来的能量,总是让人惊喜不断。而且在打破这个屏障之后,更是刺激了无数的后来者。
每个成为工匠的人,都能看到自己可以期待的未来。只要你能做出创新,有自己独特的发明,将现有的技术提高到一截,那么,你便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个念想,促使着太平郡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着,每天,这里都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诞生,虽然其中百分这九十九的脑洞大开的想法,最终被证明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只要有一桩能够成够,便能让太平郡向前走出一大步。
大冶城矿山连接冶炼厂的轨道车,太平城发明出来的连弩机,霹雳火等,都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原有的秩序。沙丰线轨道车的成功运行,将使得庞大的国家在统治之上变得更小而易于掌控,而每一行新式武器的诞生都会让战场的模式发生改变。
太平郡,是一个创新与改变的郡治。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创新与革命,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血液和骨子里。每一样最新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之后,有的人在思考着如何让他更加厉害,有的却在考虑着,如何拿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东西来取代他。
而作为郡守金景南,对于这种态势是乐见其成的。郡里每一年都会拨出一笔数目绝对惊人的款子,来鼓励各种各样的创新与发展。
在太平城里,秦风看到了已经做出了第一件样品的搭件浮桥的器械。这是应兵部的要求而研制的,兵部为此已经拨付了不少的银两。
看起来,这件东西也就一辆马车大小,下面像是一个长方形的船舶,重点是他的上方,一层层的木板重叠在一起,而这些重叠起来的木板拉伸开来,足足有数丈之长,而这样一件器械,装在马车上就可以拖走。
攻城斜车原本就已经研制了出来,现在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最重要的就是行进速度的加快和他们延伸搭上城头的速度。
发射速度更快的弩机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试验阶段。
更轻便,防护性能更好的甲胄,更适合于士兵们使用的佩刀,每一天都在改进。像马槊这样原本造价奇高的武器,在太平城经过两年的研究之后,已经将成本压缩到了最初制造时的三分之一。
在太平城,秦风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这让他对未来更加的充满信心。
在太平城的最后一晚,他单独召见了金圣南。
摇曳的烛光之下,金圣南心里怦怦直跳,几乎能让他自己听到心跳的声音,他不由得暗骂自己真是沉不住气。
但他的确有些沉不住气。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一个郡守,自然是不能满足他的野心的,努力做好现在的工作,向皇帝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更重要的岗位,是他的期盼,也只有在更高的岗位之上,他才能将自己的满腔雄心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位子,自然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大明首辅。
在金圣南看来,不论是楚国也好,还是齐国也好,都是日薄西山,他们在历经了高潮之后,现在正一步一步的跌下深渊,楚国经此大败,已经再无竞争之力,而齐国,虽然他们的皇帝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想借着这次战争的胜利,展开国内的改革,重新塑造齐国的精神,但其顽疾已成,齐国皇帝的改革必然会遭到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扑,成功不成功现在无法判断,关键是,大明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他想割除脓疮,大明却在大步的向前奔跑。当大明吞并了秦国之后,无论是地域还是丁口,都将不在齐人之下,更为关键的是,大明正在蒸蒸日上,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冲着一个目标在奔跑,而齐国,内里却是离心离德。
至于秦国,在金景南看来,轮不到自己去考虑了,在权首辅的任期内,这个国家,必然会不复存在。
盯着对方有些潮红的面孔,秦风笑了笑,没有绕更多的弯子,而是单刀直入。
“王公离我们而去,吏部尚书的位子就空了下来,金景南,你认为谁更适合这个位子?”
金景南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的谈话,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开始的,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回答。在大明,所有人都有一个认知,谁成为下一任的吏部尚书,谁就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下一任的首辅。
毕竟,吏部尚书是管官的,而首辅的最重要的任务,无非就是指挥天下官员来完成朝廷既定的目标,当了吏部尚书,再任首相的时候,便能事半功倍。
皇帝这样问,金景南却不好意思直接就毛遂自荐。吭哧了半晌,他终于憋出了一句。“一切皆惟陛下圣裁。”
秦风大笑,看起来金景南的脸皮还是比方大治更薄一些。这个问题,他同样也问了方大治,当时方大治给他的回答是:“当仁不让!”
“如果我说,我选择了方大治担任吏部尚书,你有什么想法?”秦风再一次问道。
金景南脸一瞬间有一点发白,但也就是那么一霎那,然后便又恢复了正常:“陛下的选择,自然是有道理的。”他沉默了一小会儿,接着道:“方郡守的才华,臣也是极佩服的。”
“你比他如何?”
“各有千秋,只是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大有不同。”
“谁更有效率?”
“如果说更有效率,臣自认要更强一些。”金景南道:“不过臣的手段有时候会更激烈一些。”
秦风笑了:“很好,你对自己有着很清醒的认知。其实在来太平城之前,我已经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不少的重臣,在大明的年轻一代的官员当中,你与方大治,的确是个中翘楚。方大治将成为下一任吏部尚书,晋位右相,输佐首辅权云。”
金景南有些丧气,或者正是因为自己的手段太过于激烈,才失去了这一次竞争的胜利吧?而这一次皇帝来访,自己又将胆大妄为,手段激烈的短处,赤裸裸地暴露在了皇帝的面前。
他垂头丧气的片刻,脑子中突然一道闪电划过,霍的抬头看着皇帝。
“明白过了啦?”秦风笑望着他。
方大治任吏部尚书,晋位右相,既然有右,那必然有左,左相是谁?
“你想得没有错,左相便是你。”秦风轻轻地敲了敲桌子,“你想担任大明都御史一职,郭九龄郭老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鹰巢中去,不再担任都御史一职。”
都御史,负责监察之责,监察院权力极大,除去御史台之外,鹰巢便是其下最强有力的一个部门。而且,自己将担任的是左相。
自来便是以左为遵。也就是说,自己虽然失去了吏部尚书一职,但却以左相兼任都御史一职,实则上位置是在方大治之上的。
“不要以为你已经在首辅之争中占据了上风。”秦风笑吟吟地道:“你二人的竞争只不过走完了第一步,在地方之上,你二人各有千秋,都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你的太平郡成为了大明前进的最强有力的助力,但方大治的沙阳郡,也力压正阳等地,成为了大明第二大财赋之地,仅仅略输给越京城治下。接下来,将考验的是你们统帅全局的能力。能把一郡治好,不见得能将一国治好,你们是一郡之才,还是一国之才,在左右相的位置之上,将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臣明白。”金景南站了起来,深深一揖到地:“臣有必胜信心。”
“好了,不要用嘴说,我要看到的是实际的行动和行动的效果,在朝堂之上可不比你在郡治之上,在太平郡,你是当仁不让的老大,说一不二,但在朝堂之上,你要权衡的东西可就多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做得了的,有时候哪怕你是对的。该退让的时候,还是得退让。”
“臣明白,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金景南道。
这便是金景南的性格了,即便是后退,脑子里想着的也是如何扳回劣势甚至更进一步。而方大治想到的却是如何在双方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各退一点,达成协议。
前十年用金景南,后十年用方大治,王厚看人当真是极准的。
“你如离开太平郡,谁来接任?”秦风问道:“太平郡事关重大,我可不想他现在的势头被打断。”
“周荣。”金景南毫不犹豫地道:“葛大人在时,他便是太平城的副守,之后更是一直担任太平郡的副守,太平郡有今天的成绩,也有他的努力在里头。他继任太平郡守,便不至于使得太平郡人走政息,这里的一切,将会得到延续的发展。而且他熟悉这里的一切,上任之后不会手忙脚乱,而太平郡也不至于因为郡守的变成而出现问题。”
“那就是周荣了。明天陪我去大冶城吧,回来的时候,便与周荣办交接。然后去越京城上任吧,我估摸着,我们又要忙起来了,我们西边的那位邻居,不会再安静了。”
第985章 今日大冶城
与太平城相比,大冶城的规模显然要更大。这里没有城墙,一个个聚集无数人口的小镇散布在山间每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山谷间,斜坡上,一片片被开垦出来的土地彰显着这里人民的勤劳。
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最初来到这里的流民,如今已经成了大冶城生态链的最顶层的那一批人,只要稍稍有些能力的,现在不是进了冶铁炼钢厂,便已经成了大大小小的管事,即便不从事与冶铁炼钢有关的事情,在这里做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冶城在粮食,疏菜等方面,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在其它的日用百货方面,却全部需要从外引进,这便给这些先富起来的第一批流民们创造了无数的机会。只要有一点本钱,就可以开上一家小小的店铺,便足以养活一家人了。
就算啥也没有,一个货郎担子,靠着两条腿不惧辛苦的穿行在大山之间,也可以养家糊口。
挖矿,自然是最辛苦,也最危险的工作。而这样的工作,多半是由后来进入这里的人担任,而挖矿的又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群落。一部分是自由民,他们从事这种辛苦的工作,是因为挖矿的报酬相当的丰厚,对于一无所有的人,这是一个快速让自己摆脱赤贫的方法。只要辛苦上两三年,便能攒上一笔可观的钱财,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再多出一些不同的选择。
而另一个群落,则是没得选的。他们是战俘,抑或是犯罪被发配到这里的人。他们需要用自己辛苦的劳动来对自己的过去赎罪。刑期,一般从一年到三五年不等。这个期间,他们要利用自己的劳力,拼命的为大明创造价值,以让自己成为一个自由民。
这一部分人从事的是最危险的工作。最浅层的裸露的矿石,一般都是自由民来挖的,因为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一个自由民的死亡,矿山是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赔偿的,所以矿山都会让自由民来挖掘那些基本没有危险的矿区,从而将危险降到最低,而需要深层挖掘的矿区,自然便是由这些战俘和罪犯来挖掘,即便出了事,需要担的责任也是很小的。
对于这部分罪犯矿工的管理,在历经了数年之后,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时候,这些罪犯是没有丝毫权力的,带队的管理人员,会毫不客气的用鞭子来教训偷懒的人,每天都有额定的数量,完不成,那是休想能得到休息或者有饭吃的。至于安全保障,那基本上也是没有的。
这样的高压政策,终于引来了一场暴动,这些罪犯矿工手里,可也是有家伙的,钢钎,铁铲这些都成了他们的武器,这场暴乱,在军队和自由民的共同镇压之下,迅速的被扑灭,但却给大冶城当局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更重要的,国家对于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挖矿的人手却愈来愈不足了。这是一个危险的活计,而现在的大明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可供选择的生存的道路,挖矿,已经成了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
那么这些战俘或者各地发来的罪犯,便成了很难得的劳动力,在自由民矿工的数量愈来愈少的时候,如何挖掘这些人的潜力,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努力工作,便成了大冶城当局必须考汉人问题。
这些罪犯矿工,首先感觉到的便是待遇上的变化。当然,他们的吃食一直还是不错的,挖矿是一个重体力活,吃不好,自然就没有力气。他们待遇的改变,首先便是装备上的。他们有了更好的服装,不再是衣不蔽体,接着又给他们配备了手套,这在冬天,是相当重要的。
不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止的劳作,而是每十天,都会给他们一天的休息时间,欲速则不达,适当的让这些罪犯得到休息,也是为接下来的劳作埋下伏笔。而大量医师的进驻,则让这些战俘和罪犯确确实实的得到了好处,以往,小伤小病,都得靠自己硬扛,而现在,都有医师来进行专业的处理。
对这些战俘和罪犯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有了额定的量。只需要完成额定的量,他们你今天的劳动任务便算完成了,再多挖出来的,将会被记录在案,这些多挖出来的,将会被给予报酬,虽然与自由民比起来,报酬微不足道,但总算是有了一些收入,让这些人在服刑期满之后,不至于一无所有。
而更要紧的是,当这种多出来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会得到刑期的减免,这对于战俘和罪犯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现在的战俘,大多来自于蛮人和正阳郡反叛的那些士兵。正阳郡的那些反叛士兵在刑满之后,大冶大局是完全没有把握让他们留下来的,因为正阳郡是大明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这些士兵在刑满之后,自然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他们在哪里有家人,家境,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现在大冶城当局,最想做的而且一直在努力的,便是将这些蛮子战俘们永久的留下来,哪怕是让他们最后都变成自由民矿工也是好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大冶城当局通过种种操作,将这些战俘的家人们,全都移居到了大冶城周边。当时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朝廷开始将蛮人向各郡移民的时候,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战俘家属到了大冶城,在当地官府的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