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前卒-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已经完善的国家,给部门长官施展拳脚的地方其实并不多,因为一切都是约定束成的,所有人都在按着惯性往前走,想要出挑的,往往都会先烂。但现在的大明可不是这个样子的,虽然大的政治制度已经形成了,但总体来说,大明还是一张没有着色多少的画卷,大部分地方还空白着呢,这就给英雄人物有了发挥的空间,可以在这上面涂抹上自己的颜色。
皇帝拉自己进政事堂,当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一来是在永平郡,自己实在是太耀眼了一些,几乎要遮挡了皇帝的光芒了,这是个皇帝都不能忍,自己以前大意了,应当自己更主动一些才好。二来,自己资历不差,权云在前越时期是沙阳郡守,自己可也是永平郡守,相对于权云那个时候还只是刘氏的傀儡,自己可是实打实的大权在握。自己运气不好的地方不在于,没有先遇到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这才落了后。三来嘛,当然也是自己的为政手腕也不差,王厚这个老油条升天了之后,在朝堂之上,能跟权云瓣手腕的人就没有了,马向南资格也老,但那不是一个玩政治的好手,充其量也已经一郡之才了,能将长阳这样的穷乡僻壤经营好的确令人敬佩,但把他放到政事堂,以此人的性子,只怕就会添乱了。至于金景南方大治,人年轻啊,资历浅啊,在权云的面前,只怕说话的声音高不起来。
所以,皇帝现在就需要自己这样的人啊!
皇帝这是搂草打兔子,一并解决了好几桩事呢!
这才是程维高感到有些害怕的原因。以前那个他似乎一眼都能看透的皇帝,现在在他面前仿佛是一汪深不可测的水,看着清澈,但怎么也探不到底儿。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程维高转身,看着田康走了进来。程维高对田康并不熟悉,但却知道他是鹰巢的大头子之一,他本能的不喜欢从鹰巢出来的人,没有会喜欢一个随时随地能够打探到自己任何隐私的家伙,而田康,就是这些人中的其中一个。
但这个人实际上是得罪不起的。程维高别的先不说,看人看事是极准的,这个田康,毫无疑问的便是继郭九龄之后的鹰巢下一位的当家人。别看他现在在鹰巢之中没有具体的职司,整天跟在郭九龄身边像个打杂的,啥事都能掺一脚,啥事儿又像是管不着,但这才是真正的重点呢!郭九龄在着力扶持田康,让他对鹰巢的方方面面都能熟悉起来,而这,没有秦风的点头,是万万不可能的。
也就是程维高这样的人看得准,像鹰巢国内司的田真,便一直在谋求着鹰巢统领的这个位置,并认为在鹰巢内,没有人有资格与他竞争,如果他遇到了程维高这样的人,稍加指点就会让他省悟过来,朝廷怎么会任命一个沙阳系的,本土势力极其强大的家伙来担任像鹰巢这种暴力机关呢?
那皇帝还能睡得着觉吗?
像鹰巢这种黑暗机关,他的首领注定是一个孤家寡人,除了依靠皇帝之外,不能有别的任何想头,就像郭九龄一样,一个楚国人,在大明,除了皇帝,他没有别的依仗。田康虽然是明人,但出身低微,没有那么多的牵扯,更没有什么想头,这才是皇帝心目之中的最佳选择。
鹰巢的大头子,是不能有什么想法的,如果真有,那也是皇帝的想法。
程维高微微对田康点头示意,虽然不想得罪这个人,他却也没有必要对其奴颜卑息,自己可是马上要进政事堂的人了。大家顶多算得上井水不犯河水。
田康却是很正式的在向皇帝见礼之后,又向他抱拳一揖,田康就是这样一个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的人,当年他在越京城中卧底那么多年,在沙阳一系的情报机构,被前越朝廷整治的欲仙欲死的时候,他仍然活得滋润,顺便还救了自己后来的媳妇紫萝,靠的就是这份小心。明面之上,他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那怕这个人是一个啥都不是的小人物。但暗地里,他在搞些什么,就不好受了。
“陛下,郭显成已经到了横断山区。”他轻声道。
与神鹰的联系,一向都是由田康负责的,这是大明的最高秘密之一,就算是程维高,也不知道,以前在鹰巢,所知的也就那么两三个人,那怕是田真,也是近期才得以闻之,而且实在是因为神鹰计划的牵涉面实在太广,光靠着郭九龄与田康等有限的几个人已经是忙不过来了,田真,虽然一心想着再更进一步,但对朝廷的忠心,还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这么说来,他是真想掺一脚了。”秦风冷笑道。“齐人调动了多少兵马?”
“一万人!”田康道:“不过都是龙镶军。”
听了这话,秦风哈哈大笑起来。一万人?未免太搞笑了吧!
第1043章 模棱两可
一万人,在秦风看来,的确是在开玩笑。这是在谋国,而不是小打小闹,这一次大明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也在开平,永平集结了大量的军队。
开平方向之上,巨木营,虎贲营,羽林营三个正规野战营,而在永平方向,宝清营,追风营严阵以待,还不提已经归附了大明的陆大远的一万人马。
而这些,还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水面之下,大明更是投入了不计其数的人力,物力,这些年来,可是将虎牢关,青州等地渗透得跟筛子一样,那银钱自然也花得如同流水一般。就连他们这大明皇帝也悄悄地溜到了永平郡亲掌大局。
而齐人,居然就只派了一万人过来。
当然,或者也可以说是利益诉求不同。明人将秦地看作自己的禁脔,必欲得之而甘心,这是大明的战略布局,为将业对抗齐国打下坚固的基础,只有在解决了秦国问题之后,秦风才能抽出身来算计楚国,再完成了对三个国家的整合之后,才能行有余力的对付齐国。
而齐国人了,并没有太将秦国当回事,三国联合抗齐也搞了几十年了,也没见能把齐国怎么样,齐国照样是当世第一大国,照样压着三国打,更何况现在楚国已经被打成了瘸子,那就更不值一提了。至于秦国,那个穷地方除了盛产人口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想念的地方。在很多齐国人的眼中,如果齐国当真拿下了秦国,只怕不是助力,还会是负担。他们接受邓姝的提议,派兵进驻横断山区,不过是抱着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再说,就算不成,也能恶心恶心明人。
对于明国将成为齐国将来最强有力的对手这一点,齐国上下倒还是达成了共识的。也不为别的,主要是明齐上一仗,是接接实实的将齐人打疼了,不得不吐出了益阳,武陵,桃园三郡,虽然说这三郡也是抢来的,但抢来的就是自己的啊,这与割地赔款也差不离了。
这是一个耻辱,齐人对此是很在意的,不过那个时候正是与楚战争的关键时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现在楚人差不多完蛋了,大家自然心心念念的想要报复一下子的。
当然,现在也是好时期,去年末和今年初,国内被安如海这些家伙闹了一个稀巴乱,很多地方受损极重,而皇帝借着这个时机开始在国内大规模的改革,清点丁口,摊丁入亩,整顿吏治,一下一下的都打在国内豪门大阀的软肋之上,疼得直抽抽,现在大家都忙着与皇帝较劲呢,实在是没有心思掺这一趟混水。
对于齐人来说,秦国穷是穷了点,但也不是好相于的,明人真想拿下秦国,说不得还要恶战连连,最好是两边都打得精疲力竭,对于齐国那自然是大大的好事。
这样的念头,不仅是国内的共识,便连皇帝曹天成,前统兵大帅亲王曹云也是这个念头,有限介入,便成了齐国对待这一次秦国事变的政策了。
一万人龙镶军,在齐人看来,这已经是相当强大的一股力量了。如果真如邓姝所言,这一次他们能轻轻松松的入主虎牢关的话,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太简单了。
这就是治国理念和策略的不同了,在秦风看来,那么多的秦人,都是极好的兵源和创造财富的丁口啊,怎么能是负担呢,没看到明国很多郡治为了增加人丁,连贩卖人口的事情都干出来了吗?明国现在就差人呐,像在大一些的郡治,劳动力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很多地方,大家都不愿意种田了,进工坊作工,或者去城里当伙计,雇工,都比种田来钱快,还轻松许多呢。而抛荒土地,这是不被允许的,地方官怎么办,便不得不从外引起人口了,国内是不用想的了,互相之间,就跟防贼一样防着邻居来挖人呢,那就只能向外边想办法了。
如今明国最大的外来人口就是秦人了,只要过来,给房,给田,给工具,给牲畜,样样给你备好,只能能将田地种起来就好了。
来到明国的秦人就如同来到了世外桃源,在这里,土地比秦国要肥沃不少,更重要的是,税赋低得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最重的地方也不过十之二三而已,在秦国,这个比率要达到五成以上,如果将徭役也折算上的话,那就要七八成了,一年下来,不饿死,就算是缴天之幸了。而在明国,是没有徭役这一说的,官府要征发民夫,修路挖沟,得拿钱雇人,这对于农人来说,又是一笔收入。其实每年光这个收入,便足以缴纳官府征收的税赋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同样的一件东西,在有的地方是蜜糖,但换一个地方,那就是毒药了。
所以齐人派兵进驻横断山区,抱着更多的心思,只是想给明人添一点麻烦,要是邓姝能成事,那更好。
有了这种心态,自然也就重视不到那里去了。
哪怕郭显成亲自到了横断山跑马坪坐镇,也改变不了这种事实。
“一万人啊?”拓拔燕皱着眉头,看着上首的郭显成:“大帅,这济什么事啊?据我所知,明人的投入可是数万大军。我们算上这一万龙镶军,再加上末将这里的,两万出头的人马,能做什么?”
在这件事情上,拓拔燕显得很积极,事实上,只要涉及到与明人争斗,他都显得很积极,郭显成抵达这里的时候,在他的案头之上,已经堆满了明人在虎牢关的很多情报,这些都是慕容海带回来的。
先前拓拔燕不是派慕容海去虎牢关打听情报了吗?这家伙回来的时候,可是真带了不少的情报的,而且都是干货,郭显成这样的人,可是不好瞒的,真真假假的东西,在他这种人眼睛里,立刻便能将虚货过滤出去。
看到这些情报,郭显成觉得拓拔燕真是下了一番大功夫的。
他很理解拓拔燕。这家伙是蛮人啊,蛮人本来有一个国家的,可他们被明国灭了,蛮人贵族几乎被一扫而空,蛮人被肢解,分割,发往了明国的各个郡治,相隔千里,互不相连,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作为蛮人贵族中的一员,拓拔燕恨明人,想报复明人,他觉得理所当然。
翻着这些情报,郭显成暗自点头,这些东西,不下些功夫,当真是做不出这等成绩的,这个拓拔燕,虽然是蛮子,但军事才能,的确是出类拔萃的,话说前两年自己倒霉的时候,几乎是赤手空拳到了横断山区,那时候能在这里站住脚跟,全靠了拓拔燕为他冲锋陷阵呢。
这样的干将,自己当然得好好的拉扰住,将来,还有大用呢!与明人争夺这天下最后的霸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当了那个时候,自己手上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将领,而且还与明人有着不死不休的仇恨,那自然用起来就是顺手之极。
自己这个大帅干得不舒心,也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左右皇帝收拢军权的意思已经是越来越明了,现在是吏治改革,等这件事做完,皇帝肯定就要撤销各地郡兵,统统地整合成野战军,以便将各地豪阀的势力打压得最低点,等做到了这一点,自己这个元帅也就做到头了,到时候自己主动些,交出兵权,然后重新披挂上阵去与明人较量一番,那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才是男儿本色。
“你还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做得实在不错。”郭显成赞赏地道。
“哪又有什么用?”拓拔燕沉着脸,他现在是郭显成的心腹,自然有甩脸子给老大看的资格,而且这样也才更符合他的身份:“多好的机会啊,说不定咱们就能将明国摁到泥里去,可大帅只带一万人来,这怎么打?明人有多能打,大帅又不是不晓得!”
要是别人说这话,郭显成是会翻脸的,在明人手里大败亏输,是他心头里的一根刺,但拓拔燕也是被明人赶得像狗一样逃跑的人,两人算是同病相怜,而且现在这人是自己的得力下属,报仇心切,郭显倒倒也不以为忤。
“正因为他们能打,所以咱们才得小心翼翼啊!”郭显成很是耐心的为拓拔燕解释了一番国内现在的局面,“现在国内,不是不想打,实在是抽不开身,而且,你觉得现在真打的话,我们能有多少胜机?”
郭显成认为拓拔燕不是那种有力无脑的家伙,这家伙只是报仇心切而已,想借助齐人的力量罢了,但他肯定能看清眼前的情势。
“这得看邓姝能做到什么地步。”拓拔燕不开心地道:“如果我们能轻松地拿到虎牢关,那就齐活儿了。有了虎牢关,还怕明人翻上天去。”
“是啊,拿下虎牢关,但我们能想的事情,明人也能想到,而且何卫平的兵马并没有怎么动啊?这明显是防着我们呢,可以看出,这人并不是惟邓姝马首是瞻啊。也怀着心思呢!所以邓姝所说的,何卫平已经完全倒向了他们,这就值得商榷了,如果真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这个时候,何卫平难道不将所部人马统统调往虎牢关吗?”
“也许是时机未到!”拓拔燕道。
拍子拍案上的情报,“但你获得的情报显示,何卫平的大部人马已经进入了警备状态,而不是开拔状态。你想硬打过去,这可不行。”
他笑吟吟地看着拓拔燕,似乎看出了这位悍将的心思。
“这样模凌两可的态度,可是用兵大忌呢!”拓拔燕叹气道,“要么就干一场,要么就别掺合,现在末将怎么就觉得进退两难呢,这真不叫一个事儿。”
听了拓拔燕的话,郭显成心里一乐,还别说,真是这个情况,现在齐国的态度就是模棱两可。
哪怕在明人手里吃了大亏,但郭显成也不认为在最后的争霸天下,齐人会不如明国,这是长久以来齐国高高在上的国势所形成的心理优势。自己只不过是在阴沟里载了一个跟头而已,以后定然是能扳回来的。
第1044章 众矢之的
邓姝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一个女子能有这种破釜沉舟的胆气,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不得不说,她被仇恨蒙蔽了心智,她将邓氏的毁灭的原因归结到了明国身上,归结到了秦风身上。复仇成为了她的念想,而为此,她甚至不惜与敌偕亡。
其实邓氏的覆灭说到底还是明与秦两个国家的争端,在国与国的争斗之中,区区一个家族的覆灭,当真算不得什么,其实受创更多的是最为普通的百姓。
邓氏看起来是倒了血霉了,家中男儿几乎尽死于沙场,权势再无半分,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能在雍都平平安安的宅着,照样锦衣玉食,而最下层的百姓,却是衣食无着,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邓氏的底蕴并不差,能与皇室,卞氏争斗多年而仍然不落下风甚至在一段时间凌驾于二者头上的家族,怎么没有一点底子呢?这也是马氏父子拿下了邓洪,却仍然不敢杀死他的原因所在,无他,邓洪如果死了,那秦国又会陷入到另一场内乱之中。
邓姝终究还是缺了一个大局观,而偏生她的帮手还是戴叔伦。戴叔伦一直是搞情报的,在这一行里,他鼎鼎大名,也颇有建树,但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有力的行动者,却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策划者。他的眼界,还没有那么高。
假设邓姝制是定的不是这么一个疯狂的计划,一个丝毫不顾忌所有人利益的计划,在秦国,邓氏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比方说何卫平,在与明人保持接触的时候,却也与戴叔伦暗通款曲。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这是一种历史的惯性,何卫平,卢一定等人多年在邓氏门下听命,虎死不倒威,邓洪虽然被软禁在雍都,但他们对于邓氏的尊重仍然在。如果邓姝的计划靠谱一些,哪怕是带着他们去进攻雍都,这些人说不定也就毫不犹豫地跟着干了。
左右秦国现在风雨飘摇,他们又是手握重兵,真干了,说不定还能成为又一代的开国功臣,肖锵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他们或者就能在不经意间做到了。
这个时候,秦国马氏皇朝的威望其实已经降到了最低。
但邓姝偏偏就弄了这么一个损人不利己,甚至是损人又损己的计划。而且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几乎已经没有换回的余地了。
何卫平也好,卢一定也好,谁会心甘情愿地跟着邓姝去发疯?
他们现在过得可不坏。统兵一方,大权在握,他们想得是如何将自己的权利和财富延续下去,如何让自己的子孙能够富贵永享,而不是就在他们这一代上戛然而止,而邓姝,想要摧毁的却是他们这份念想。
所以何卫平在得知邓姝的真正计划之后,惊怒之余,才会破口大骂。
没有这样干的。
你想死,没人拦着你,但你别想着拉着大家一齐死啊!我们可还没有活够呢!
事到如今,何卫平没得选了。去向肖锵坦承邓姝要刺杀他的计划?开玩笑吧?肖锵第一个想得的就是你何卫平是如何得知这样的机密的事情的,第二个就会想到何卫平肯定是参与了的。只要肖锵稍稍调查一下,就能知道何卫平已经悄悄地将三千人马调到了虎牢关附近,不怀好意的心思已经暴露无遗了。就算现在撤兵都来不及。再者,就算肖锵仍然信任他,但这个人是一个值得依附的对象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正如唐惟德所分析的一样,虎牢别看地处要冲,但真是绝地呢!而且肖锵这人,就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秦国朝廷?还是算了吧!这事一发,秦国分裂已成必然,虎牢要乱成一团,卢一定那儿心思乱定,卞无双那家伙,必然要跳出来捡便宜。名义很简单啊,他一定会借着助朝廷平叛的名义从青河郡跳出来,至于是平叛还是干别的,那是天知道。
再者就是投降齐国。但在何卫平看来,照样不可取。
齐人派了一万人到横断山区来,敷衍的意思照然若揭,如果归附了齐人,只怕接下来自己就会成为结结实实的狗腿子,被兵力不足的齐人指使着冲到最前线,直到自己的兵马在这场内战之中打得光光的,变成一个孤家寡人之后,运气好还能去长安当一个富家翁,运气不好嘛,恐怕就得人头落地了。
所以,何卫平的选择很明显就只有一个了,投降大明。或者也可以叫做义附大明。而且明人给出的条件相当的优越。
何卫平与肖锵,卢一定不同,他的层次比这两人还稍低一些,所以供他选择的也就更少一些,归附明人,一来可以摆脱他现在的尴尬局面,二来,也让他能再大大的向前跨上一步。
虎牢之事,很是复杂,发动起来,谁是最后的胜者还真难说,但对于何卫平来说,选择其中一个最有利自己的那是没得说的。
邓姝竟然认为靠着邓氏以前的恩义,就驱使着他们去做这种疯狂的事情,未免也太天真了。作为一个上位者,你要做的是共赢,让所有跟着你的人,都能得到好处,都能施展报负,那才会有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如果你想做的是让跟着你的人为你去死,这样的事情,恐怕没有人会去做的。
就像大明的秦风,当初那一帮老兄弟,那是没得说,自然愿意跟着秦风共生死,但如果单靠这些人,恐怕也就是当一个流寇土匪罢了,秦风真正起家,还是得到了沙阳郡的支持,而沙阳系也在大明建立之后,得到了巨大的回报。现在聚集在秦风身边的那些人,不正是因为秦风给了他们施展的舞台,才死心塌地的吗?他们让秦风成为了大明的帝王,而他们,也跟着成了开国功臣,成了朝廷大佬,名垂青史。
每个人都是有贪念的。
有的是想活下来,有的人是想过得更好一些,有的人是想能掌控自己甚至别人的命运,这些念想不论大小,都能驱使着他们却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念想能尽可能的实现。
就是没有人想着去死掉,而且毫无价值的死掉。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邓氏对于下属的恩义再大,也终有一个尽头,如果邓姝不这样发疯的话,像何卫平卢一定这些人,还真不好意思对她下手,但现在就不同的。在他们的心中,邓姝现在就是一个神经病。
自己想死不算,还要拖着他们一起死,这就不能忍了。
何卫平做出了选择,立即便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他在虎牢军中是老人,资历不在肖锵之下,也极有能力,这也是肖锵一直压制他的原因,有肖锵在,何卫平便没有出头之日,顶着副将的头衔,但话事权却没有多少。
但有能力的人,自然有他的存活之道。肖锵压制得再厉害,也不妨碍他在军中有自己的势力。一万只听命于他的精锐,便是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