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是这样说,但这便是一个引子。而这个引子是我们引发的,确切的说,是我引发的。”鲍安道。
  “别这样说,如果不是你,我们这些流浪汉,懂个屁的打仗啊,也不可能在这几年之中一直平平安安地渡了过来,先我就说了,这是命。老鲍,走吧,咱们一地起看看他们,有几个,只怕撑不了几天了!”姜辉伸手扶住了鲍安,两人慢慢的沿着斜坡,走下了高墙。
  随后发生的事情,似乎在印证着鲍安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军队从桃园郡调到了湘溪周边,无数的物资也被商队一车一车的运了过来,湘溪的气氛渐渐地紧张了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再迟钝的人也能感觉得到,一场大战已经开始渐渐地拉开了帷幕。
  事情发生的第十天后,村子里终于迎来了两位大人物。桃园郡的郡守贲宽和桃园郡镇守将军王筠联袂而至。
  姜辉和鲍安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姜辉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湘溪县的县令而已,鲍安以前是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能到村子里来当武官,是因为他资历够老而已,不素能远远的看一眼校尉一级的官员就不错了,但今天,大明的一方封疆大吏和一方镇守大将站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仍然是惶恐了。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无一例外的似乎都在说明他们的的确确闯了大祸,齐明之间的这一场计划的战争,真的就是因为他们而引发的。
  不知道自己会面对着什么,鲍安还好一点,姜辉却很是害怕,他以前在秦地,见到的那些朝廷的官儿,那一个不是盛气凌人,根本就没有拿他们当人看?这还是他们老老实实的情况之下,要是犯了错,那下场就不用提。
  现在好像自己是闯了大祸了。
  他微微有些发抖。倒不是怕死,只是现在他有妻有儿,幸福的日子才刚刚开始,怎么却也不想死。在那天残酷的战斗之中,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他爆发出了从来没有过的狠劲儿,死在他手下的齐兵,足足有十数人之多,连刀都确断了数柄,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手里提着的,不只是从那里捡来的一柄斧子。
  一只长满了老茧的手将二人从地面扯了起来,传到耳边的是爽朗的大笑声,“王将军,这便是立下大功,当场格杀齐国皇族的鲍安和姜辉二人了,来来来,快来认识认识这两位英雄,二位那个是鲍安,那个是姜辉啊?”
  姜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敢相信那双跟自己差不多的长满茧子的手居然是一位大官儿的。他有些怔忡地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双手瞧着,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面前的人真是桃园郡守贲宽,可刚刚湘溪县令黄尚连参拜捍候的确是这么称呼的。
  他没有反应过来,但一边的鲍安毕竟当过多年的兵,镇静功夫要强上许多,听到贲宽这么一问,赶紧躬身道:“回郡守大人,小人是鲍安,他是姜辉。”
  贲宽又是一阵大笑,在两人肩上用力拍着,姜辉能感受到那只手掌的力气,这贲大人的手劲真大,一看就是一个经常干活儿的人。
  “了不起,了不起,王将军,一弩射倒一个将军,你麾下有这份本领的人才也不多吧?”
  王筠微笑着道:“的确不错,但还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不过能射这么准,倒也难为你了。这种弩现在我军很少用了。你这手艺,只怕要荒废了。不过贲郡守,要说起来,我可是更欣赏这姜辉哦!”
  他看向姜辉:“看军报上说,你一个人便斩了十几个齐兵,刀都砍断了几柄,不错不错,想不想到我的麾下来当一个哨长呢?嗯,带的人不多,也就五百人而已。”
  姜辉一听就愣住了,抬头看着王筠:“将军,我,我们闯了祸!”
  “闯什么祸了?”一边的贲宽奇怪地问道。
  “我们杀了一个齐国皇族,引发了两国大战!”姜辉低声道。
  贲宽又是大笑起来,“杀了就杀了,那又怎样?他要打,那便打,难不成我们还怕了不成,他们敢来,我们就现多杀几个,杀得多了,咱们桃园郡就太平了。”


第1276章 忠勇之村
  杀了便杀了!
  再来,还杀!
  贲宽斩钉截铁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姜辉和鲍安两人却是鼻子一酸,险些掉下泪来,郡守这话一出口,便等于给他们这一战定了性。有功无过,而且有大功!
  “来人,将东西拿过来。”贲宽挥挥手,身后两名府衙差役旋即抬了一个蒙了红绸子的东西过来。
  “二位,你们村子戍守边地,为国奋战,是为忠。遇敌不慌,杀敌无数,当场格杀敌方大将,是为勇,从今天开始,这个村子便易名为忠勇村!”伸手,一把扯开了红绸子,忠勇之村四个烫金的大字灼得众人眼中微微发烫。
  “郡府在战后会在你们村子外头兴建一座牌坊,这块匾额可悬挂于上,以传后世,忠勇村世世代代,当以忠勇为训,为国爪牙!”贲宽提高了嗓音,用力地道。
  姜辉的身子深深的躬了下去,脸色涨得通红,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声吼道:“忠勇之村,世代忠于大明,为国爪牙!”
  鲍安赶紧上前一步,与姜辉两人一左一右将匾额接了过来,周边村子里的那些村长以及派属在村子里的武官,人人脸上都是露出了艳羡之色。
  郡府郡守亲自为一个村子命名,这可是桃园郡的第一桩,光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忠勇村以后稳稳的成为众村之首。
  “忠勇村这一次为国守土,奋战不息,损失极大。”贲宽接着道:“当予以重奖,本郡守已经向陛下上了奏折,奏请免除忠勇村所有村民的永业田永免赋税。”
  轰的一声,周边本来就已经羡慕不已的各村代表们此时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桃园郡守因为地广人稀,移民到此,授田时可是从宽,每人都有三十亩的永业田,虽然说大明朝的农民税赋相比起齐楚来说已经是相当低了,但一年下来,三十亩地的赋税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钱啊!更何况,这些田地是可以传给儿孙的,儿孙也会继续享受到这一优惠。
  “为国战死者,每人百两银子的抚恤金,家有儿女未长成的,郡府会出钱将这些人的儿女一直抚养到十六岁。伤残者五十两银子的抚恤金。另者,此斩有斩获者,赏功另行计算。”
  “多谢大人厚赏!”姜辉感激涕零地带着幸存下来的忠勇村村民跪地谢恩。这一战村子里虽然付出极大,但收获却也出乎了他意料之外的丰厚。当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这是你们应得的,都起来吧!”贲宽扶起姜辉,冲着周边那些同样激动不已的村子代表道:“我桃园郡是边境郡治,齐人亡我之心不死,屡次荼毒我边境村落,只要每个村子都像忠勇村一样奋战到底,便能让齐人望我桃园而生畏,听我桃园而颤抖,只要尔等能立功,郡府,朝廷,陛下,必然不吝赏赐。”
  “为国爪牙,为国奋战,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忠勇村里,官兵,村民,齐声怒吼起来。
  王筠很是佩服地看着贲宽,这位郡守大人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次的突发事情,将整个郡府百姓的情绪一下子调到了最高点。先是将齐人屡次犯边骚扰他们重点点出,接着又重奖姜辉这样的村子,让这些边境的村民们立时便鼓起了效仿之心。
  这一手,可真够自己学的。可以说当忠勇村的事情传出去之后,整个桃园郡的战意只怕立刻就会上升到一个可怕的高度。他可是很清楚桃园郡的百姓构成,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原来的秦人,另三分之一是当年的蛮族,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幸存下来的原桃园郡人,前二者可本来都是极端好斗的。有了这个榜样摆在哪里,齐人这一次当真要犯边的话,只怕除了要明对大明军队的正面战场,还要面对这些百姓无穷无尽的袭扰。
  贲宽很满意于自己营造出来的这种气氛,大敌当前,上下一心,才能令行禁止,将力气使在一处。看到姜辉和鲍安两人还抬着那块大匾,不由笑道:“先找个地方将他收藏起来,等打完了这一仗,才能将他挂出去呢!”
  “是,大人,小人先去将他挂在安置受伤的人的屋子里,看到大人的墨宝,看到忠勇之村,这些人一定会很快恢复的。”姜辉连连点头。
  “这可不是我的墨宝,我写不出这么好的字。”贲宽笑道。
  “啊,不是郡守大人亲笔题写的啊?”姜辉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些许失望之色。
  看着姜辉的模样,贲宽大笑起来:“你们村子运气不错,写这字的人,可是鼎鼎大名,我大明朝的礼部尚书萧老大人啊,等闲人想要求他老人家一份墨宝可是如登天之难,这一回啊,是他老人家刚好到桃园来视察办学一事,听闻了你们的事情,这才慨然提笔,一气呵成这四个大字。你居然还不知足?姜辉,我跟你说,牌楼建成之后,也是将这四个字拓上去就行了,这份老大人的墨宝,你们可以作为传村之宝传之后世哦!”
  姜辉有些犯傻了,他不知道礼部萧老头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但他还是知道大明的礼部尚书肯定是要比郡守大人官儿大的,没看郡守大人一口一个他老人家吗?当即连连点头,与鲍安两人小心翼翼的抬着匾额往屋里走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王筠羡慕地道:“萧老大人可是很少写大字,题匾额的,这一次他到桃园来,我其实已经去求过了字了,被老大人给怼了回来。”
  贲宽失笑:“我早就知道这位老大人的脾气,根本就不去讨这个诲气。”
  “这位老大人现在也真够拼命的,桃园郡现在已经很危险了,他居然还要下乡去视察乡学,村学。”
  “能不拼命吗?没看到王老大人去世的时候,天子亲自扶棺么?萧老大人奔着这个去的。他已经七十好几的人了,没什么可求的了,唯有这身后名。”
  “天子也真是厉害啊!”王筠叹道:“天子扶棺送灵的荣誉,便让萧老大人将所有的热情和人脉全都投入到了办学到中,这位老大人一般那里是请得动的?”
  “比起天子扶棺送灵,萧老大人真正会传之后世的是他这些年来致力于村村书声琅琅,家家读书识字这份事业。”贲宽道,“我想以后萧老大人会明白的,当然,也许他现在已经明白了。”
  “村村书声琅琅,家家读书识字,这可真是一个伟岸的目标。”王筠道:“陛下的心,真大。”
  “没有一颗大的心,怎么能带领我们走到现在然后走得更远?”贲宽微笑着拍着王筠道,“王将军,我们共勉吧!”
  “共勉!”
  两人相视一笑,皆是心有戚戚焉。
  村子外面的道路之上传来了急骤的马蹄之声,一小队骑兵风驰电挚而来,看到飘扬的旗帜,王筠笑道:“李小丫来了。”
  李小丫,大明第二支纯粹的骑兵营统领将军,成军之后,便调配到了武陵战区吴岭麾下,现在一直驻扎在昌渚一带。
  与于超比起来,李小丫要更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让他在大明将领之中显得格外突出,诸多高级将领之中,比李小丫更小的,也就只有马猴了。不过马猴升上来,更多的则是因为他是秦风的亲卫统领,关系亲昵,而他升上来,却是结结实实的靠的战功,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这个越京城中李氏家族的婢女所生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了李氏家族仰望的存在。
  人还未到,笑声已经传来。
  “贲郡守,王将军,那个一弩射死了齐国皇族的家伙在哪里,快快让我瞧一瞧,我在昌渚,隔三岔五的出去溜一溜,也不过弄死了一个齐国偏将,他居然能杀死这样一个大人物,哈哈,这运气逆天,快让我见见他,沾沾他的运气,下次说不定就能弄死鲜碧松。”话音落地,人已经到了跟前,唰地翻身落马,站在二人跟前,双手抱拳,“李小丫见过贲郡守,王将军。”
  “李将军还是如此风风火火。”王筠看了一眼隔着他们十数步开外齐唰唰地停下来的百余名骑兵,脸色有些震撼,刚刚他们奔来的速度他可是见着了,但说停就停,还能停得如此齐整,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了的,这李小丫年纪几乎只有自己的一半,但却有着与自己一样的地位,真不是幸得。
  “待会儿自然见得着!”贲宽笑道:“李将军也到了,我们就算齐活儿了,吴岭大将军那边的回复可能还要几天,但我们总要先准备起来,今儿个既然聚齐了,就好好的商量一下要先做那些准备,乌正廷那边已经给出了肯定的情报,齐人的确是要打过来了。这一次捅了马蜂窝,鲜碧松一干一仗,不好交待呢!”
  “正盼着他们来呢!”李小丫抬手将马鞭子扔给了身后的一名骑兵,笑道:“老是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我都腻了,正大光明的与他们干一场,打得他们再不敢看我们这边一眼儿。”


第1277章 陛辞
  钟镇略有些局促地看了一眼上首的秦风,坐在哪里不安的微微扭动着身子,穿惯了战袍,这文官的官服怎么的都觉得有些不习惯。以前他哪怕是以一介败将,一介俘将站在秦风面前的时候,也可以自然面对,因为那时的他无欲无求,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已经是大明的一介臣子,一方郡守,一位封疆大吏,而且去的还是故国过去的都城,以后大明统治西地的核心郡治担任郡守。
  一方面,他有着背叛了故国的负罪感,另一方面,却又着对新的使命的向望。
  在秦风御驾亲征的几个月里,他随着王凌波走了大明的许多地方,不论是富庶的沙阳正阳太平,还是刚刚发展起来的长阳抚远,抑或是现在还极其落后的桃园武陵,那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气息,都在无时无刻的不在感染着他。
  不管是富足的,还是贫苦的,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坚信自己以后会更好,并且努力的为未来更好的生活而奋斗。
  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局面,一条条道路在脚下延伸,一道道沟渠沟通良田,一座座厂坊拔地而起,一个兴盛而强大的帝国在他的眼前缓缓拉开了帷幕。
  王凌波身份不一般,每到一地,总会受到当地官员,乡绅们的热烈追捧,不仅是因为他背景深厚,更是因为他医术惊人,跟着王凌波,钟镇更多的了解到了无数大明现在正在实行的政策以及推行新政之后的现状,甚至有很多还在讨论之中并没有推行的政策,他也听到了不少,这些王凌波并不在意,但在这样的聚会之上,这些东西总是会成为人们讨论的中心,而钟镇对于这些却是相当敏感的。
  大明的政治是相当开明的。这是他的第一感觉,官员们和乡绅甚至一些商人,农民居然在一起讨论这些东西,行或者不行,该还是不该,竟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而这在以前的大秦,是不敢相象的。
  后来他才弄明白,在大秦,只有一件事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就是对皇室不能有半分不敬之语,至于其它的,就无所谓了,当街大骂首辅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不管那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有人得到利益,有人受到损失,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作为政事堂的首辅权云,自然便是最佳的背锅侠。
  一件事,有人称颂他力得好,自然便有人骂他蒙蔽了皇上,是个奸臣。
  要是人人都称颂你好,反倒是不正常了。
  在大明,只有一条准则,对大多数人好的事,就可以推行。最开始,还是政事堂的官员们运筹帷幄然后禀告皇帝拍板,然后发展到试点,先在某一个地方推行,如果效果好,就推广到全国,而到了现在,每一项政策准备出台的时候,便先放出一些风声出去,然后大量收集社会各界的反映,然后再进行评估,最后决定是不是要再继续走下去。
  钟镇发现在大明当官绝对是一个苦差事。薪饷听起来的确很高,但比起他们做的事来,真还算不得什么,大秦的官员与之比起来,简直就是尸位素餐之辈。
  贪腐之辈不是没有,不过大明的御史台极其厉害,闻名天下的鹰巢便是御史台下的一个部门,鹰巢无孔不入,其中的国内司,很大的精力便是放在监察各地官员之上。御史台都御史金景南,一个四十出头的精力旺盛的工作狂,标准的铁面无私,犯在他的手上,基本上就算是完蛋了。
  钟镇见过被锁拿进京的犯官,也见过如同马向南那样的官员,如果不是别人介绍,钟镇很难想象到这样一个人,居然就是在大明国中声望极隆的长阳郡守。这位世家子弟看起来就跟一个乡下老农没什么区别,要是再拿上一根烟袋,牵上一头老牛,活脱脱的就是一个乡下农夫。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将当初不名一文的长阳郡,穷得冒烟的长阳郡,经营成了现在活得滋润的长阳郡。
  回到越京城之后的钟镇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固有的为官理念,价值观念随着这一次的出行被大明的现状给敲得粉碎。
  这就是为什么秦国在大明面前不堪一击的原因所在吗?
  老有所养,少有所依,鳏寡孤独皆有所靠也。以前只是在书中读到的理想状态,他在大明却切切实实地看到了,纵然或者还有些差距,但却的确在往这个方向之上努力。
  这一路之上,他碰到了不少操着秦地口音的人,在与他们攀谈的过种之中,愕然的发现,这些人居然是被贩卖过来的,但他们居然对贩卖他们的人毫无恨意,反而很是得意自己早过来了几年,比起刚刚来到大明的秦人,他们要富足许多,也要惬意许多,他们已经完美的融入到了大明的生活之中。言必称大明,说起秦国,他们不屑一顾。
  听到钟镇的口音,他们热情的与之攀谈,但只要一听说钟镇以前在秦国是当官儿的,立马便会翻脸离开,给钟镇留下无声的难堪。
  所经历的,所看到的,让钟镇想起了秦地的情况,人比人,真是气死人,也难怪这些秦地来的百姓,对于故国一点也没有留恋啊。
  换成是自己,只怕也是一样吧,这几个月的行程下来,即便是自己,也被深深的感染到了。这让他不仅想起了现在秦地的那些百姓,他们也能过上和明地百姓一样的生活吗?
  当然能!他这样回答自己,因为现在秦国所拥有的一切,已经全部是明国的了。而明国肯定会马上将本土成功施行的这些政策一一的移植到秦地之上去。
  自己或者能为家乡的人做些什么,也算是为了自己的前半生虚度光阴而赎罪。没来明国之前,他认为秦国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因为秦国地处西部苦寒之地,所以艰苦是必然的,但他看到了长阳,看到了抚远,看到了那些蛮人都过得如此之好之后,才知道,事情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不生产的地,只有不会做的人。而具体到秦国,就是朝廷的政策出了大问题。
  他揣着满腹心思回到越京城时候,传来了雍都城破的消息。紧接着又传来了马超逃往楚国安阳,大明皇帝竟然亲赴安阳,将马超击毙于安阳郡守府上,至此,秦国彻底成为了历史。
  还没有来得及为故国终于彻底灭亡而伤风悲秋,他便被首辅权云请进了家门。
  而让钟镇无法想象的事情是,权云居然想请他出任雍都郡的郡守。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自己是一员俘将,或者在明人的心里,自己还是一个死硬分子。但对方一出手,就是如此重量级的位置,他很清楚雍都的重要性,哪怕秦国被明国灭亡了,雍都的位置依然是无与伦比的。
  “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这是政事堂诸位政事商量的结果,我们已经将他们会议的过程禀报给了陛下,一般情况之下,陛下是不会驳斥我们的意见的,所以说,这事儿,已经八九不离十。钟先生,在任命你之前,我们已经彻底了解了你的家族在雍都的地位,你们钟氏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并不是无的放矢,要知道,请动王凌波带着你去大明各地走上几个月,这可是托了他老师的面子,别人,可是请不动这位小神医的。”
  直到那个时候,钟镇才明白,为什么王凌波突然要远行,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亲自走一走,看一看,让自己这块茅坑里的石头亲眼目睹大明是如何治国的,大明为什么如此强大?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如权云所言,皇帝陛下照准了政事堂的奏请,今天,便是自己上任见的陛辞了。
  “钟郡守,雍都具体的情况,你比朕还要熟悉一些,这些就不必多说了,你去之后,倒不必急于一时,想在短时间内将什么都做到最好,第一要务,就是稳定人心,让那里的百姓,慢慢地了解大明,融于大明。做好了这些,才能真正谈得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你在大明久矣,想来也了解到我大明各郡郡守是有着相当的自主权的,适合当地的,才是最好的,最忌的就是生搬硬套,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了。”
  钟镇站了起来,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会牢计陛下的训示。”
  “你们钟氏,在雍都还是挺有威望的,但雍都必竟是过去马氏的统治核心,这第一任的郡守,难度肯定是最大的,到时候有什么困难,竟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