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我与邓朴性命相搏,哪里有空去想什么突破不突破的事情,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不是他死,就是我亡。”秦风一摊手,“所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
  闵若兮也摇头道:“我一觉醒来,就成这样了,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杨致瞅着闵若兮,脸色难看之极,秦风所说的倒也罢了,闵若兮的说法,可就真是气死人了。当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瞅了闵若兮半晌,看着对方一脸无辜的模样,杨致叹了一口气:“得,还是皇帝陛下的这条路,我可以试一试,至于睡一觉就推门而入这样的事情,大概也轮不到我这个倒霉蛋。”
  三人坐在小方桌前,闵若兮亲自泡着功夫茶,秦风与杨致两人慢慢地品着。
  “你比我大一岁,都三十二了,该找一个老婆了。”秦风道。
  杨致抿一口茶,淡淡地道:“小猫都四十多了,也没见你逼着他结婚啊!”
  秦风哼了一声:“我已经跟他讲了,今年过年之前,他还没有自己找一个,我便下旨赐婚,看他是不是有种胆敢不接旨。红儿母子都去了十年了,他不应该老是活在过去。”
  看着杨致,翻了一个白眼道:“你是不是也要我来这一招啊?”
  “得,陛下还是饶了我吧。”杨致双手乱摆,“我的事,不由陛下操心,等到我们大明的旗帜插到上京城头的时候,我马上就成婚,然后生一大堆儿子女儿,给我杨家开枝散叶。这也没几年了吧?”
  “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局。”秦风点头道:“天武,明威两大镖局的人手,将会通过公开的或地下的渠道进入楚国,再加上原本在楚国的一些点,到时在楚国,我们能迅速地集结起数万兵力。这一次你去楚国,就是统筹指挥在楚国的所有明暗势力,将他们捏合在一起,要知道,他们中的很多彼此之间并不知道相互之间的身份。”
  “听起来很有难度啊!”杨致摸着下巴。
  “对别人来说是有难度,但对你来说,难度就不大了。”秦风笑道:“这可不是戴高帽子,你爷爷虽然走了十多年了,但留下来的余荫却仍然是相当庞大的,这些年,你不也一直在努力将这些人联结到一起吗?”
  杨致冷笑了一声:“我爷爷的那些铁杆部下大多数早被闵若英干掉了,剩下来的没有几个,倒是墙头草有很多,他们之所以倒向我们,不是因为他们念及我的身份,而是因为看到楚国大势已去,想重新找到一个稳固一点儿的饭碗而已。”
  “不过你的身份,让他们能更加安心的投靠我们,不管怎么说,他们当年或多或少,与你杨氏都是有联系的。”秦风道。
  “放心吧,虽然有些恶心,但我见到他们的时候,还是会笑眯眯的,我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喜怒形于色的浮滑少年了。”杨致冷笑着:“不过总有一天,我要砸了他们的饭碗。”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杨致,有一件事我要提前叮嘱你,当年整治你杨氏的那些人,现在都是实权派,他们中有不少人也向我们表达了投靠的意愿,我希望你能放下过去的冤仇,以大局为重。”秦风道:“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但我们想要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楚国,就必须借助一切能借助到的力量。”
  杨致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我知道。我还年轻呢,我急什么?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时不报,时候未到。”
  “如果他们到了我大明之后,一直遵纪守法呢?”秦风反问道。
  “如果真是那样,我也认了。”杨致冷笑道:“不过我知道其中很多人的嘴脸,狗改不了吃屎的。”
  “你能这样想就好。”秦风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头兵部,监察院那边会与你会商所有的细节,他们也会派出助手来帮你统筹协调,这一次你自己带了多少人?”
  “我从新一营带了十几个人。为首的叫雷暴,陛下也认识的。”
  “嗯,那是个猛汉!”秦风笑道:“我还以为你会把新一营交给他呢!”
  “本来是这样想的,但这家伙寻死觅活要跟我走,受不了他,只好带着了。”
  “说得人都起鸡皮疙瘩了!”秦风大笑:“到了楚国,还是要小心一些。特别是卞无双此人,更是要重点关注。此人诡计百出,而且皮厚心黑,是个难对付的人。”
  “在楚国,现在只怕还真没有人动得了我。”杨致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道:“单打独斗,能让我害怕的人只有那么几个,其中还有好几个是我师门中人,闵若英嘛,恐怕也没机会对我出手吧。”
  “回去之后,先去拜拜师门,见见毕万剑,傅抱石,我也想知道,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傅抱石还好说一些,毕万剑这样的人,态度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会去的。”杨致点头道。


第1385章 回家
  桃园,昌渚。两国驻军之间广阔的旷野之上,一群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男男女女,背着包袱,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拖儿带女的缓缓地前行着。
  身后齐军严阵以待,前方明国军队旗帜招展,这些迷茫的百姓并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什么,他们只是无助的一点一点的挪动着脚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六七年前,如狼似虎的齐军冲进了他们的家,逼迫着他们收拾细软向常宁郡方向迁移,而今年,又是毫无预兆的,齐国军队再次冲进了他们简陋而贫寒的家中,命令他们收拾东西,马上离开。
  前面就是家乡,但却近乡情怯。
  那边,还是以前的家吗?
  当年他们离开的时候,还是越国的百姓,而现在,那片地方,却已经属于一个叫明国的帝国了。这些年来,总有一些人逃离他们的安置地点,回到过去的家乡,但这些人一去便再也没有了回音,究竟是好是坏,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虽然这两年,一直有传言,说自己的家乡已经天翻天覆,但却没有多少人敢信。
  离身后的齐军越来越远,离着明国的大旗却愈来愈近,所有人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脚步,不管那片土地现在归谁管理了,那里,终归是他们的家乡,故土。
  落叶归根,在外飘泊数年,现在终于得回故土,虽然前途难测,但再坏又能比在齐国常宁这些地方更坏吗?
  在哪里,最贫脊的土地是他们在耕种,最辛苦的徭役是他们在劳作,最沉重的赋税是他们在承担,每个人最大的希望只不过是今天活着而已,至于明天,谁知道呢?没有人敢去期盼明天。
  终于能看清楚那一面面招展的大旗了,成百上千的百姓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脚步,面带惧色的看着对面一排排持戈而立的明军士卒。
  归乡的喜悦,终归是被未知的恐惧所代替了。
  大旗之下,是一个个简易的草棚子,每个草棚子里,都有数名士兵按刀而立,一名文官坐在桌子前,面前摆着笔墨纸砚。棚子上面,一张大红纸写着一个个的地名。
  最大的一个棚子里,贲宽面色有些憔悴的坐在哪里,他在这里已经呆了一个多月了。自从明齐两国签定了和平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齐国必须遣返他们当初从益阳,武陵,桃园诸郡掠去的民众,这一个多月来,这种遣返就一直在不停的进行着。而他,作为桃园郡的郡守,便一直坚持守在交接的第一线。
  当年的户籍册早就在齐人的大火之中付之一矩,现在迎接这些人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重造户籍册,按照这些被遣返百姓原本户籍所在重新登记造册,分散安置。
  累,那是肯定的,但喜悦,却是结结实实的。贲宽瞪着一双因为消瘦而显得格外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远处那些逡巡不前有些胆怯的百姓。
  在他看来,这便是一个个兴旺的村子,一片片繁茂的庄稼,一户户袅袅升起的炊烟。桃园郡那百里难见人烟的状况,将会因这些人的归来,而重现鸡鸣狗吠的盛景。
  整个武陵战区的三个郡这几个月来便一直在忙活着迎接这些百姓的回归,朝廷也为此专门拨下了一大笔资金用以安置。
  吴岭一道命令,驻守在这三地的军队,这一个月来就没有干别的事情,就是在原本的那些村落的废墟之上重新为这些即将回来的百姓搭建房屋。一袋袋的粮食被从正阳,沙阳,越京等地通过轨道车被运到这些地方,一个个的粮仓里粮食堆集如山,现在正是秋收季节,对于这些地方来说,朝廷收购往年的陈粮为他们腾出放新粮的地方,商人们也是格外高兴的。
  十数个大嗓门的军汉提着一面大锣,走向了旷野之中那些不安的归乡百姓。
  哐哐的锣声响起,军汉扯着嗓子大吼起来,“乡亲们,欢迎你们回家。”
  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瞬间便让本来安静的流亡百姓们感到了无比的亲切感,回到故土,再闻乡音,不少人顿时热泪盈眶起来。
  “这些年,你们辛苦了,但从今天开始,你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大明皇帝陛下心怀百姓,不忍你们流落在外,想尽办法让你们能够回家,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很快大家都会知道你们将要过上好日子了,现在我只想说,大明皇帝陛下已经为你们建好了结实宽敞的房子,为你们将粮仓里装满了粮食。”
  听到军汉的话,安静的百姓顿时轰的一声爆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或惊喜,或难以置信的惊叹之声。
  军汉哐哐的敲着大锣,竭力让对面那些惊喜的百姓安静下来。然后用手里的锣槌指着远处那一个个的草棚子,“乡亲们,看到那些棚子了吗?那上面有你们原来的县,乡,村的名子,你原来居住在哪里,就去哪个棚子报到,会有人替你们凳记造册,重归民藉,从你的名字被登上户籍薄的那一刻,你们就是大明的百姓了,你们将享有大明百姓所享有的一切福利。不识字不要紧,互想问一问。现在,请大家不要慌乱,听我的指挥,依次前去报名。”
  敲着锣,大汉走进了百姓群中。
  忐忑不安的百姓,在敲着锣的军汉的指挥之下,拖儿带女的一队队走向了那一字排开的棚子,然后在另外一些人的询问,指引之下走向各自己的所属地。
  棚子里的文吏们,登时忙碌了起来。
  樊昌垂头丧气的坐在距离昌渚县大棚不远的一张长板凳之上,他又升官了,因为在昌渚前线表现优异,现在的他已经升为了副尉,手下统带着一千士兵,现在整个场地的安全秩序就是由他来负责的,他每天在安排完军务之后,都会守在昌渚县的棚子底下,瞪大眼睛看着一个个走向昌渚棚子的百姓。
  他在等着,等着他被掳掠到齐国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们回家,他已经守了一个多月了,却每天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回归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樊昌的希望也在一天比一天低,从回归的那些人哪里打听到,在齐国,每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去的人难以计数,他的情绪便愈加的低落下来。
  他烦燥地用刀鞘狠狠地戳着地面,将地面捣了一个小坑出来,仍然没有停下,一下又一下地猛戳着。
  “樊哥,别担心,好人有好运,一定会没事的,说不定大哥大嫂今天就能回来,您要不先去歇着吧,我在这里盯着。”已经是伙长的小亮,看到烦燥不安的樊昌,低声劝慰道。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樊昌瞪着血红的眼睛道:“我大哥就是太老实了。不,我不能去歇着,你又不认得我大哥。”
  樊昌执拗地守在哪里,却又不敢抬头去看那一路路归来的百姓,只是低着头,拿着刀鞘用力地戳着地面。
  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耳边突然传来了小亮低低的声音:“樊哥,有个老汉一直盯着你看呢。”
  “我大哥才三十多,什么老汉!”樊昌不耐烦地说着抬起头来,瞄了一眼小亮所说的那个盯着他看的老汉。
  只是一眼,他便怔住了。
  然后猛地跳了起来。
  虽然衣衫破破烂烂,满头花白的头皮,一脸的皱纹风霜,但樊昌仍然一眼便认出来了,那就是他的大哥。
  兄弟两人相差十好几岁,自小樊昌便是被大哥像是养儿子一般养大的。
  樊昌张大了嘴巴,想要喊一声大哥,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来,嘴巴不停的开合着,手僵硬地抬起来,眼中热泪长流。
  对面的那个老汉,看着樊昌,有些犹豫,有些胆怯,畏畏缩缩地眼神闪烁着,自然也不敢相信对面那个穿着鲜亮军服,英姿飒爽的军人便是他那个映象之中年幼的弟弟。
  两个人就这样对视着,却都没有向前迈出一步。一边的小亮看到这场景,自然是明白这个老汉就是樊哥一直念叼的大哥了,两边各瞅一眼,看见樊昌如同迷瞪了一般,心中不由大急,可别犯了痴病了,心里一急,也就不管不顾了,抬手一巴掌便扇在樊昌的脸上。
  “樊哥,醒来!”他大吼道。
  随着响亮的一记耳光,樊昌终于发出了声音。
  “大哥!”他嗥叫着扑了过去,离着老汉还有几步远的时候,两膝一软已是跪了下去,在地面上滑行几步,两手一张,已是紧紧地抱住了老汉的双腿。
  “是阿昌吗?是你吗,是你吧!”老汉哆哆嗦嗦的伸出双手,捧起樊昌的脸庞,瞪大眼睛细细地看着。
  “大哥,是我啊,是阿昌啊,你怎么变成这样啦,你怎么老成这样啦?”樊昌号淘大哭。“嫂嫂呢?大牛二牛呢,大妞呢?”
  人群之中,又有几人奔了出来,一个形容憔悴的老妇人被两个半大的小子扶着走了过来,“是阿昌吗?”
  “嫂嫂!”看到与大哥一样,头发花白宛如花甲老妇一般的大嫂,樊昌大哭起来。


第1386章 重逢
  樊昌跪在地上抱着大哥大嫂的双腿号哭,头发花白的男女抚摸着樊昌的头泪水长流,两个半大的小子却是跪在樊昌的身边,一人抱着他一条胳膊痛哭流啼,这里的动静,惊动了周围的人群,士兵文吏们看着这一幕,无不感到鼻子发酸,眼清涩涩,而在那些正在归来的人群之中,却是勾起了无数人的痛惨往事,啼哭之声,在人群之中慢慢地扩散开来。
  小亮抹着眼睛走了过去:“樊哥,找到了大哥大嫂,这是喜事,你哭个啥子勒?赶紧让大哥大嫂登记入册,归乡之后好分房子,安顿下来是正经嘞!”
  一语惊醒了沉浸在久别重逢之中的又喜又悲的情绪之中的樊昌,他站了起来,抹干净眼泪,“大哥,大嫂,我带你们去登记入册,回来了就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阿昌,真分房子分地啊?以前咱们家,也只是租别人家的地而已。”老汉有些欢喜,有些紧张,又有些期盼。
  “当然分房子分地。”樊昌用力的点着道:“皇帝陛下仁慈,下令给归来的百姓建房,好多房子还是弟弟我亲手建起来的呢。大哥,等登记入册之后,我去给负责的人说,一定要给大哥大嫂分幢大房子才好,谁叫咱家人多呢,大哥大嫂,大牛二牛,还有大妞,咦,大妞呢,怎么没有看见大妞?”
  樊昌扭头四处张望。
  老汉垂下了头,泪水卟娑卟娑的掉下来,老妇却又是号淘大哭起来,举起拳头,用力的敲打着老汉,“阿昌,这个天杀的把大妞卖了,卖给了一个从洛阳来的商人,再也找不到了。我可怜的大妞啊!”
  樊昌如遭雷劈一般的僵在了那里,半晌,才死死地看着老汉:“大哥,你,你当真卖了大妞?”
  老汉垂泪道:“那时候,全家都要饿死了,不卖大妞,大牛二牛都会饿死的。我想卖了我自己,可也没有人要啊!阿昌,是大哥没用。”
  樊昌瞪大了眼睛,看着羞惭无地的大哥,伸出手去用力地按着对方的肩膀:“大哥,放心,我一定能把大妞找回来的,相信我,我能找回来。”
  一边的小亮也用力地点着头:“大哥大嫂放心,我们樊哥好厉害的,一定能能大妞找回来的。”
  “你现在是官儿了?真能把大妞找回来吗?”
  “弟弟现在是大明的军官,手下管着上千号人呢!”樊昌用手指了指后方,“大哥,看到了吗?这一片所有当兵的,都是弟弟的手下,所以相信我,我一定能把大妞找回来的,我们一家一定能团聚的。”
  “好,好,阿昌出息了。”老汉又掉下泪来。
  “走,我带你们去登记入藉!”牵着老汉夫妇的手,樊昌径直走向昌渚县那边的棚子,身后的小亮也笑嘻嘻的一手牵了一个半大小子跟在后头。
  重新登记造册入藉的手续极是简单,回来的人,报上自己原来住的地方,姓名,岁数即可,基本的安置原则就是回到他们原先的地方,不过在桃园郡这边有着另外的安排,告近边境线的地方是不安置人丁的,基本上都是向着后方退出了不少的距离,重新建起了一个个村落。像樊昌所在的昌渚,就是这个样子。回来的昌渚人丁,基本上都被安置到县城附近。
  樊昌亲自去给大哥大嫂登记入藉,在文吏那里登记完成之后,领回了四个铁牌牌。他将铁牌牌递给了老汉,道:“大哥,弟弟我现在有军务在身,不能送你们回去,不过会有专门的人手带你们去安置地点,这些铁牌子你收好了,凭着这些铁牌子,便可以在相应的地方领取口粮。小亮,你跟着我大哥他们回去一趟,去找昌渚的冯大人,请他多加照顾。”
  “是,樊哥,我保证让大哥大嫂住上那里最大最宽敞的房子,分到最好的田地。”小亮满口答应。
  樊昌欣慰地拍了拍小亮的肩膀。
  “不用麻烦这位兄弟了!”老汉却是摇头道:“大哥我也不求住最好的房子种最好的地,只需要有一间房子遮风挡雨,有几亩薄田能让我们吃饱肚子就好了,阿昌,这些年,我们在那边,只能住四面漏风茅棚,饥一顿饱一顿的。”
  几句话说得樊昌又掉下泪来。“大哥,这些你不用管了,弟弟我是大明军人,大明朝廷有明令,对军属是有特殊照顾的,这不算是弟弟利用职权徇私。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苦日子过到头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帕子,打开,里面却是一叠花花绿绿的纸钞:“大哥,这些钱给你,等到了地方,需要用钱的地方不要舍不得,弟弟现在有钱。”
  “这是钱?”看着一叠花花绿绿的纸张,老汉瞪大了眼睛。
  “当然是钱,是我们大明的钱!”小亮笑嘻嘻地道。“跟银子一样嘞。”
  “大哥,这是我这几年的军饷,我以前孤身一人,吃住都在军营,也没地儿花钱去,这便攒了几百两呢,你尽管可着花,现在弟弟是副尉,一年有两百两饷银呢。”樊昌自豪地道。
  “这钱我不能要,你留着,还要置地,说媳妇,我不能要你的钱!”老汉赶紧将帕子裹好了往樊昌手里塞。
  樊昌抓住钱塞到一边妇人的手中,“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吃住都在军营,没地花儿去,以前大哥大嫂养我,现在我能挣钱了,就不能养大哥大嫂?再说了,我就是要说媳妇,还不得要大哥大嫂来给我张罗,拿着,都拿着,弟弟每年都有两百两饷银呢!”
  “副尉是两百两,等樊哥再升到校尉,那就是四百两了呢!”小亮探出脑袋,又插了一句。
  “这么多?”老汉惊叹道。“阿昌你真是出息了。”
  “差得远呢!”樊昌略有些得意,伸手拍了小亮一巴掌,“你就话多,快走,把我大哥大嫂他们安置好了再回来。”
  “好嘞,大哥大嫂,这便走吧!”小亮笑嘻嘻地道。
  看着大哥大嫂和两个侄儿渐渐远去的身影,樊昌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了,用力的握了握拳头:“大妞,叔叔一定会把你找回来的。”
  武陵郡,昭关,大将军府。
  持续一个多月的被掳掠民众的归来终于进入到了尾声,这一段时间,整个武陵战区下属的三个郡都被彻底的动员了起来,将这些远离家乡的难民们重新安置了下来,可以说是上上下下都累得够呛,在底层的官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可以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日子的时候,上官们却是没有时间让自己闲下来放松一下的。
  贲宽刚刚结束了自己在昌渚的视察工作之后,就又一路赶到了昭关与大将军吴岭以及武陵郡守陈也,益阳郡守万福共同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小小的会议厅内,武陵战区的四个最高长官,个个都是憔悴不已,人人顶着两人大黑眼圈,贲宽更是又瘦了一圈下去,但四个人的精神却都是极其抖擞,迫使齐国将被掳掠的百姓归还,这不仅仅是大涨国威的事情,对于整个武陵战区而言,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吴岭举起手里薄薄的一本册子,看着三个郡守,道:“过去益阳,武陵,桃园三郡究竟有多少人已经不可考,但据粗略估计,齐人撤退的时候,从这三郡掳掠而去的青壮,孩童多达五十万。他们想要毁掉的不仅是我们的现在,还有我们的未来,不过他们的奸计终究没有得逞,现在这些人回来了,虽然只有三十余万人,但这仍然是我大明的一次伟大的胜利,同时,也会使我们武陵战区的实力大大的上一个台阶,要知道,当初被他们掳掠而去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啊,现在过去了这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