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6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徐州还有关宏宇,津州还有宿迁,这两部都是精锐边军,当可一用。”一名大臣站起来躬身道。
  贾政道看傻子一样地看着这名大臣:“陛下,安阳朱义已反,关宏宇两万西军坐镇徐州,虽然还没有什么迹象,但关宏于与朱义交情莫逆,不得不访。而津州宿迁,在曾琳麾下多年,现在曾琳已反,谁能确保他就没有联络宿迁。”
  贾政道这话,让屋内一下子便冷了场,徐州,津州都是扼守着边地进入上京的门户,如果这两人也背叛了朝廷,后果则不堪设想。
  “这两人必须拿下,便又不能激得他们率兵造反。”马向东道:“陛下,不若加封二人爵位,然后调回火凤军任职,只要二人愿意回京,朝廷又何吝于封候封公?”
  闵若英点了点头:“那谁去接任他们?”
  “臣愿往。”兵部尚书贾政道站了起来:“臣与关宏宇还有几分交情,愿意亲带圣旨去徐州,劝说关宏宇回京任职,臣在徐州替陛下把守门户。”
  闵若英看了一眼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老臣,心下略有感动:“贾卿愿去徐州,那津州谁去?”
  马向东在脑子里将能堪一战的大将迅速地过了一遍,道:“陛下,臣推荐火凤军副统领文福益。”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首辅下去之后迅速拟旨。”
  “贾兵部如果去了徐州,兵部尚书一职何人接任?”马向东问道。
  “仍由贾卿兼任,日常事务便由左侍郎领衔办理吧,等此事过后,贾卿仍然要调回来的。”闵若英摆了摆手。
  “是!”
  闵若英的目光转向户部连波。现在虽然不是要发兵去讨伐叛贼,但钱粮问题仍然刻不容缓,毫无疑问,战争正在向楚国逼近。
  “陛下,户部不但无钱,甚至还欠着无数钱粮。”连波无可奈何地站起来道。
  “朕不是问你有没有钱粮,而是问你怎样才能筹到钱粮?”闵若英沉声道。
  连波一时无语。
  “你是朕的户部尚书,主管天下钱粮,如今社稷危急,你难道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吗?”
  连波咬了咬牙,道:“臣请陛下拨付内库银两。敢问陛下,内库如今还有多少可以动用的银钱。”
  “内库银钱不过两百万两,拨付一百五十万两给户部吧。”闵若英道。
  一百五十万两,听起来很多,但眼前这样的局面,只怕也是杯水车薪。“陛下,臣请陛下旨,要求上京城内所有官员,富户,勋贵,外戚向朝廷乐输。按照官职大小,富裕程度,规定必须的数额。”
  所谓乐输,就要是逼捐了。
  一听这话,殿内不少大臣顿时对连波怒目而视。
  闵若英自然也看到了这些人的不豫,冷笑一声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想必所有人都懂,尔等皆是国之重臣,与大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楚没了,你们难道还想剩下什么吗?这件事情就这样办,连波,你去拟定相关数目,不能为国尽忠的人,留之何用?”
  “遵命!”连波道,虽然此举会让他得罪无数的人,但眼下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不筹到足够的钱粮,连大楚都保不住了,还能有什么权势,富贵可言?正如闵若英所说,像他这样的人,早就与大楚绑在一起了。
  “陛下,臣建议必须还要募兵!”马向东道:“郡兵不堪重用,边军暗藏隐患,火凤军数量不足,朝廷必须要另组新军。”
  “短时间内只怕很难募到新兵,即便募到新兵,战斗力也极难保证,不过徒耗钱粮。”贾政道反对道。
  “陛下,臣所说的募兵,主要针对的是朝廷大臣家的家丁,护卫,这些人都有一定的军事技能,集中到一起,稍加训练便堪大用,当然,也要募集一些精壮勤加训练,陛下,上京需要更多的兵马,不仅是对外,也是对内啊!”马向东意味深长地道。
  闵若英微微怔了一下,瞬间便明白了马向东的意思,将朝廷重臣,富豪豪绅的私兵护卫全部征召入伍,统一管理,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当的战斗力,同时也是拔掉了这些人的爪牙,让他们只能在朝廷的指令之下行事而不可能再有什么别的举动。现在情势如此险恶,这些人说不定就会动些别的心思。
  “准了!”闵若英道。
  “如今国家危难,钱粮不济,臣建议仿行先帝时期的军事管制计划,上京城从即日起,集中所有粮食等物资,无论官民,每日按人头领取粮食物资。”连波接着道:“如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有限的物资更加合理的利用。”
  “准!”闵若英毫不犹豫地道。先帝闵威登基初期,齐国大举入侵,上京城内就实行过这样的政策,那时候还是一个奶娃娃的闵若英对于那一段艰苦岁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即便是贵为皇子,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但大楚最终还是挺过了那段岁月,并在最后迎来了战争的胜利。
  一条条的建议,一行行的方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提了出来并形成决议,大楚朝堂已经极少看到如此高效率的行事了。
  闵若英终于算是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有办法了,不管是好办法还是坏办法,总比没办法要好。
  他刚刚想再几句鼓励士气的话,外头突然传来了急骤的脚步声,一个太监猛然闯了进来,不等闵若英发怒,太监已是跪在了地上大声道:“陛下,陛下,太后不行了。”


第1515章 太后大行
  闵若英风一般的冲进了太后居住的永寿宫。此刻的永寿宫,已经乱成了一团。
  “母后怎么了?”看到榻上面若金纸的太后,闵若英脸上一阵抽搐,凌厉的目光看一边满脸惊惶之色的皇后与皇贵妃:“朕走的时候,母后还好好的呢!”
  皇后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母后让人去看着你,想早些叫你回来,谁知便听到了那些事情,回来跟母后一禀报,母后,母后便吐了几口血,人事不省了。”
  “你糊涂!”闵若英勃然大怒,太后的身体不好,闵若英从来不让人在太后面前说起外朝的事情,他很少回到后宫,偶尔回来,自然也是报喜不报忧。是以太后一直以为大楚虽然有些艰难,但怎么也不会比早些年的那时候更凶险,岂料今日终于听到外面的消息,才知大楚已经快到最后的关头了,急怒攻心之下,本来已经油尽灯枯的她,立时便支撑不住了。
  “马医正,你还呆在哪里干什么,还不快过来替母后诊治?”霍地回身,闵若英看着跪在一边的太医正怒吼道。
  马医正抬起头来,哭丧着脸,低声道:“陛下,太后是油尽灯枯了,又骤然受到极大的刺激,已非药石可以救了。”
  闵若英骤然沉默了下来,马医正的医术冠绝大楚,即便不如大明的舒畅,但所差也不会太多,他的话,无异于是给太后下了最后的定论了。
  回头看着床榻之上的太后,闵若英心中一酸,不由流下泪来。
  “母后还能醒过来吗?”他低声问道。
  “陛下,微臣可以让太后暂时苏醒片刻,只不过接下来……”马医正垂下了头。
  “去吧,去让母后清醒过来,哪怕只有片刻功夫。”闵若英挥了挥手。
  “是!”马医正爬起来,从一边的桌子上拿过自己的药箱,走到床榻边,从中取出针囊,在一排排亮闪闪的银针之中小心的拈起一根,再一次回头看了一眼闵若英。
  闵若英点了点头,看到永寿宫内的其它人,喝道:“所有人,都出去。”
  殿内只剩下了闵若英与马医正,走到床榻边,闵若英坐了下来,“动手吧!”
  “是,陛下!”马医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心地将手中的银针插到太后的百会穴上,轻轻地捻动着。
  当一根银针没入大半的时候,太后的身体微微抖动着,伴随着一声悠长的叹息之声,太后紧闭的眼皮之下,眼珠缓缓地转动了几下,慢慢地睁了开来。
  马医正松开了捻动银针的手指,向后退了几步,“陛下,当银针完全褪出来的时候,就是时候到了。”
  “你去吧!”闵若英的目光没有离开太后的脸。
  马医正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母后,您醒啦?”握着太后冰凉的瘦骨嶙恂的手,闵若英柔声道。
  太后看着闵若英,怔怔地不说话,眼中却有泪水流下来。
  “英儿,我要去见你的父皇啦!”
  “母后,您只不过是一时昏厥罢了,马医正说没事儿的,睡一觉也就好了。”闵若英强笑着道。
  “自己的身体,自己不知道吗?”太后轻叹道:“我知道自己到时候了,英儿,大楚,当真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让我见了你父皇该怎么跟他说啊?”
  “母后,您不用担心,儿子会处理好的,大楚一定会好起来的,眼前的困难只不过是暂时的。”闵若英勉强道。
  “你别骗我了,东部六郡没了,江南四郡也没了,还有安阳,新宁,泉州都没了。”太后幽幽叹息道:“母亲虽然从不问政事,但也知道,大楚的一半已经没有了。”
  看着那根银针虽然缓慢但却坚定不移地一点点地向外游走,每出来一分,便代表着母子相聚的时刻便又少了一分,闵若英强撑着道:“母后放心吧,儿子刚刚在外面与群臣商议出了对策,大楚上下一心,官员,商人都愿意捐钱捐物,青壮们踊跃参军,很快儿子就能组织起大军前去讨伐这些叛贼,一定能收复失地,儿子会用这些叛贼的血,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的。”
  太后泪水长流,“你与兮儿是同胞兄妹,如今却要兄弟相残,不能谁胜出,母亲都要失去一个了,即便是到了九泉之下,母亲也难瞑目啊!”
  “母亲,小妹现在是大明皇后,早就不是大楚公主了。”闵若英咬牙道。
  太后抓紧了闵若英的手,伤心欲绝:“早知如此,当年我是真不该支持你,让你坐上这个位子,如果是诚儿坐在你现在的这个位置之上,别的不说,以诚儿的心性,你和兮儿至少能在这个时候,陪伴在我的身边。而不是现在一个早早的死了,另外两个反目成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母后……”
  “英儿,你内心深处,就真得没有后悔过吗?我还记得你们小的时候,兄妹三人是何等的相亲相爱?”
  闵若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那枚银针向外的速度愈来愈快,却仍然硬着心肠道:“母亲,儿子或者没有把国家治理好,没有完成最初的愿望,但儿子对做过的事情绝不后悔,古人形容做臣子的,生不能九鼎食,死则当九鼎烹,对儿子来说,如不能一统天下建立千古伟业,那宁可国灭身死也绝不后悔。”
  太后怔怔地看着闵若英,眼中的失望之情却是愈来愈浓。
  “英儿,我死之后入你父皇寝陵,记得将我的嘴堵上,我不想告诉他现在楚国的模样,等你以后自己去告诉他吧。”
  吐出最后这一句话,太后的眼神开始渐渐涣散,伴随着叮的一声轻响,太后百会穴上的那枚银针终于完全地褪了出来,跌落在床帮之上。
  “母后,母后!”闵若英卟嗵一声跪了下来,太后本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也在慢慢地失去力量,直至最终散开。
  “兮儿,兮儿!”
  最后吐出了几个字,太后双眼终于闭上,撒手人寰。
  闵若英失神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太后,半晌,终于忍不住伏地大哭。
  永寿宫外,听到殿内传来的闵若英的哭声,皇后,皇贵妃,闻讯而来的马向东等朝廷重臣纷纷跪倒了冰凉的地上,嚎哭之声不绝于耳。
  良久,紧闭的永寿殿殿门大开,双眼红肿的闵若英缓缓地走了出来,站在台阶之上,对马向东道:“首辅,诏告天下,太后大行,全国举哀,一切循例而行吧!”
  马向东跪在地上,昂头看着闵若英,却并没有动弹,也没有说话。
  “嗯?”闵若英怒视着对方,“朕说的话,你没有听到吗?”
  “陛下,太后大行,陛下伤悲,臣自也心痛,可现在,实在不宜向天下宣告这个消息,还请陛下下令,暂且封锁太后大行的消息,太后的身后事,也需暂时押后,至少也要等到楚国渡过了眼前这个难关,一切都好转的时候。”
  连波膝行几步,与马向东并跪在一起:“陛下,首辅言之有理,眼下大楚危难,实在不宜再新添其它的事情了。”
  “陛下,臣附议!”贾政道也跪到了前面。
  闵若英抬头看着天空,天边微微露出了一丝曙光,他长叹了一口气,转身再一次走进了大殿之中,殿外,皇后,皇贵妃,马向东等一众大臣低首紧跟而入。
  天色大亮的时候,雷卫才一身疲惫的回到了自家的小院当中,吩咐下人赶紧烧一盆热水,他要好好地洗一个澡,让温热的水冲去这一身的疲惫。
  泡在半人高的木桶里,雷卫半眯着眼睛,身后一名从人缓缓地从一边的热水桶里舀起热水,从了的头顶缓缓淋下。
  “太后大行了。”雷卫似乎在自言自语。“不过朝廷并不准备诏告天下为太后举办丧事。”
  并没有人应答他,身后的那名下人仍然不紧不慢地舀起热水替雷卫浇着。
  “朝廷准备以兵部尚书贾政道前往徐州,替换西军将领关宏宇,以火凤军副统领文福益去徐州替换宿迁,代价是封关宏宇和宿迁为候。如果二人不奉诏,随行的高手,将伺机在帐前刺杀二位将领,所以这二人的身是带着两道不同的圣旨的。”
  雷卫絮絮叼叼地将昨天晚上宫中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地全都讲了出来,这才将头靠在桶沿上,响起了细微的鼾声,这一次,倒是真的睡着了。
  从人悄无声息的提起了水桶,退出了房间。
  一个时辰过后,当雷卫穿戴整齐,精神抖擞的从自家小院离开之后不久,先前的那名从人,提着一个篮子也出了门。
  今天是大年初三,天亮之后,沉寂了一夜的上京城终于又恢复了一点点生气,一个又一个的面黄肌瘦的人从一间间紧闭的房门走了出来,虽然还在过年,但他们还是要出来去寻找一点事情做,以换取今天一天的口粮。皇宫之中发生的一切,对于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讲,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所想的,只是要找到今天一天的口粮,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他们将今天渡过。
  街上除了这些人,大部分的门还紧紧地关着,曾经繁华的上京城,如今已经萧条之极了。


第1516章 乡音乡曲
  昆凌郡城之下,关宁的大营设在西门偏南处,这里不是攻击的重点,只是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关宁的军队在小石城一战之下,伤亡惨重,五千人的大军最终只剩下了数百人,基本上可以说是打没了。小石城战役结束之后,虽然以最快的速度补足了人马,但关宁的麾下与另一大镖局天武韩华锋的麾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韩华锋麾下基本上全部由大明退役老兵构成,而关宁麾下则是退役老兵与秦人各半,是以现在虽然补足了人马,但想要形成合力,达到前一支部队那样的战斗力,则还需要时日。
  杨致现在是韩华锋和关宁这两支部队的直接上司,韩华锋和杨致自领的共一万人马就驻扎在西门前,而关宁,只能在这个角门处充当偏师了。
  不过关宁倒也不觉得委屈,小石城一战,他已经打出了名气,也打出了威风,现在的实际情况,也容不得他再出风头,对面的敌人可不是软脚虾,在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前,与卞无双的这支部队硬杠的下,损失肯定会很惨重。小石城一阵,关宁看多了自己部下英勇战死的场景,现在,他只想让自己的麾下在以后的战斗中活下来的能更多。那样的惨仗,他这辈子都不想碰上第二次。
  现在他的营头,每天只做两年事,第一件就是练兵,从秦地招募来的那些镖师,其实都有军人背景,他其实要做的就是将明军退役老兵与这些秦人磨合到一处就可以了,能被明威镖局招为镖师,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这些人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第二件事,就是每天唱歌。唱的不是明人的歌,而是秦人的乡音。
  五千麾下,有超过二千的千人,每天这样的大合唱都是声势惊人的,唱得久了,关宁麾下的明人也都学会了这些秦人的乡曲,慢慢地也加入了进来,数千人的大合唱,日日都在这处角门外响起,而声浪会漫延到整个西城。
  韩华锋策马从西门处奔过的时候,正好是关宁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大军在辕门之前集结,正声嘶力竭地吼着秦曲。
  让韩华锋感到惊讶的是,不远处的城墙之上,竟然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卞部士兵,这些人手中并没有拿武器,只是单纯地聚集在城头。怔怔地倾听着城下的秦曲。
  这些人离开秦地已经数年了,远征他乡,亲人别离,秦曲的响起,无异是勾起这些人无尽的思乡之情。
  人是一个很古怪的生物,当他们在节节胜利的时候,他们满脑子里想得都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抱着这样目的人,不管在外多久,他们是甚少思念家乡的亲人的,因为他们可以找出很充分的理由来告诉别人,我是在为家人奋斗着。可是一旦失败,前途毫无希望的时候,亲情便会立刻占据他们的脑海,他们会无比的思念远方的亲人。
  一曲乡愁,便足以让他们泪流满面。
  韩华锋勒马看着城头上的卞部士兵,很多人嘴辰一开一合,竟然似乎在轻声跟唱着,声音虽然不甚大,但毕竟人多,还是依稀能听到的。
  “看起来真有作用呢!关宁这小子,真有办法!”韩华锋叹道。
  “将军,这招咱们也可以学啊!没什么稀奇的。”身边一名亲卫笑道,“这秦曲简单,听一遍也就会了。”
  “哪有这么简单!”韩华锋手里的马鞭在这名亲卫的头盔上轻敲了一下,“不但是秦曲,还有乡音,乡音,那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东西,乡音唱秦曲,才有那个味道,关宁麾下有大量的秦人士兵,说不定许多人与卞部的人以前便有交集,这才有这样的效果,我们的士兵都是明人,操着一口明腔去唱秦曲,不但不会让人感动,反而会让人感到愤怒的,这就叫弄巧成拙,所以啊,我们是学不来的。”
  亲卫怔了怔,点了点头:“那倒也是,这几天这秦曲我也听熟了,也跟着唱,但总觉得没什么味道,看来原因就在这里了。”
  “如果有人在你的耳边唱你家乡的小曲呢?”韩华锋笑道:“会不会勾起你的乡念,你会不会想念你的妻子,你的儿女,你的老父老母?”
  “我想会的。”亲卫点了点头,“将军,我是中平郡来的,前两天跟着您去水师陆战队那边,碰到了一个老乡,那家伙,对方一开口,我真是两眼泪汪汪啊!只觉得亲切极了。”
  “这就对了,你离开家乡才多长时间啊,不过一年多吧,这些卞部士卒,足足三年了。”韩华锋道。
  “说不定再唱两天,这里的士兵就要开城投降了。”亲卫羡慕地道:“关宁他们又要立下大功了。”
  “哪有这么简单!”韩华锋摇摇头,“卞无双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这些乡曲乡音能让他们动摇,但真想让他们彻底地下定决心,还得多烧几把火呢。”
  “火从哪里来?”
  “当然会有人安排的,这火啊,自然要一把一把的烧,不能烧得太猛,太猛便熄得早,慢慢烧,劲道才大。”韩华锋看着对面迎过来的关宁和俞洪,大笑着迎了上去。
  “老关!你的幺蛾子真多啊,杨将军让我过来看一看你这招使得怎么样?”韩华锋跃下马来,走向关宁。
  戴着一个黑眼罩的关宁,现在脸上又多了几道疤,看起来更加狰狞了一些,身边的俞洪走路看起来还有些不自然,显然身上的旧伤还没有完全好利索。
  “什么幺蛾子,完全是无心之举,当初我麾下的秦人在夜晚无意之中唱起秦曲,我还很恼火来着,本来想处罚他们的,结果发现这些人的歌声居然吸引了城上的那些卞部士卒倾听,有的竟然还跟着唱,我一看,这有门啊,所以便让大家天天唱,每天不重样的唱。喏,就跟现在这样,每当这个时候,上城楼子上来听歌的他们是越来越多了。”关宁笑着道。
  “仅仅就是上城楼来听听歌?”韩华锋压低了声音,问道。
  “就知道瞒不过你,实话告诉你,这几天晚上,每天都有卞部士卒吊在绳子上溜出城来投奔我们。”
  “你可没有禀报杨将军,看来杨将军一定知道了什么,才叫我来看一看,关宁你小子不地道啊!”
  “可别冤枉我,这些来投奔我们的人,我还没有甄别清楚呢,城里的气氛有些怪,你说啊,我这里这样大张旗鼓地扰乱敌人军心,按理说城内的卞无双不会不知道,不会不管,但看起来,他根本没管啊,不然这城头之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来听,还跟着唱呢?我怕有诈,所以想弄清楚了这件事情之后再说,这些人现在都被我关在营中,好吃好喝的供着。”
  “多少人呢?”
  “七八个!”
  “这点人能闹什么鬼?”韩华锋哧的一笑,压低了声音,道:“杨将军特意让我来问问你,有没有办法从你这里将人送到城中?”
  关宁一怔,“送人到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