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汤随即说了一个名字。
刘彻闻言,微微皱眉。
这人还是有些来头的,大抵能跟窦家扯上关系,难怪,他敢在这个刘彻重点关注的项目上玩手段了。
想了想,刘彻道:“开革吧!”
这也算是无奈的选择了。
蒋太子上海打老虎,面对孔家和宋家,大抵也是这么个无奈法吧。
只能说,西游记真是写尽了官场百态。
将这些事情处理完,刘彻就对张汤道:“前些日子,孤命卿在思贤苑做的事情,现在,进展如何了?”
最近这些天,因为发生战争,所以,刘彻也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了目前汉军的常备装备情况。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甲胄在军队中,普及率相当低。
周亚夫的十万大军,能着甲的士兵,最多一万,剩下九万,全数是无甲兵。
即使是有甲的,能穿铁甲的,也都是司马甚至校尉一级的军官,大部分士卒,都是穿着皮甲。
这样的情况,刘彻当然改变了!
人类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甲胄防御的巅峰之作,毫无疑问的,首推欧罗巴中世纪时鼎盛的板甲。
早期的板甲就已经能有效的防御弓箭和火绳枪的攻击。
发展至巅峰时,欧洲人依靠板甲,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
尽管刘彻不太想承认,但事实是,板甲无论防御能力还是别的什么,都比东方的扎甲、鳞甲更适合战争。
尤其是,板甲是可以重复的大规模制造和生产,并统一标准的。
而对此时的汉室而言。
困扰最初欧洲人板甲技术的难点之一的产铁量不足,并不存在。
去年,全国生铁总产量就已经超过百万斤,约合后世五十万斤,大致相当于五万吨的生铁产量,足够支撑汉室以年产五千副板甲的速度扩充自己的军队。
等土法高炉炼钢上马后,更是能让所有与汉室为敌的人绝望。
因此,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水力锻压技术的突破。
刘彻觉得,这个也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像欧罗巴中世纪战争中,那种全身都套在铁壳子里,密不透风的笨重傻瓜靶子,在东方并不适用。
刘彻也不打算上马什么铁浮屠一类的傻瓜兵种。
那种被历史淘汰的货色,刘彻还瞧不眼。
刘彻真正想发展的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欧洲的那种胸甲骑兵。
张汤闻言,却是面露难色,禀报道:“回禀家上,按照您的要求,臣已经召集了百余位工匠商讨此事的可行性,可是,这事情亘古未有,请给臣些时间,慢慢琢磨……”
刘彻点点头,道:“无妨,卿也不要太着急了,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跟孤说,钱、人、粮,都不是问题!”
利用水力来锻压这种技术,对此时的工匠来说,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但没关系,只要舍得砸钱,舍得花时间,总能研究出来。
而且,这个东西只要研究出来,就能带动整个汉室的科学水平向前跨越一大步。
与之相关的水车、水力磨坊都可以应用其中一些原理。
出了甲观,刘彻想了想,只靠张汤一个人去负责技术攻关,终究是不太合适。
张汤也并不是吃技术饭的。
他最多可以做个统筹兼顾的上司。
但是,与工匠们沟通,集思广益,拿出解决方案,还是墨家最厉害!
可惜,此时的墨家,对官府是能避则避,很少有人愿意出仕。
“杨子重……”刘彻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想着他前世的容颜,于是,就对王道吩咐:“派人雒阳东市,找一个叫杨毅的商贾之子,记住,此人今年大约二十二岁,表字子重,最是善于摆弄器械,把他给孤请来长安!”
王道虽然不知道太子为何这样吩咐,太子又是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
但没关系,奴才就是干这种活计的。
于是他跪下来道:“诺!”
此刻的杨毅,其实说老实话,刘彻本不想这么早召唤他的。
因为,那个前世的墨家技术能手,此时,技术水平还没锻炼出来,并无前世那样的水平。
但没办法,手底下缺乏这样的人。
杨毅那人不管怎么说,也是正经的墨家嫡系子弟,对于技术问题,有着天生的天赋。
将他请来长安,主持水力锻压技术的研发,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
两日后,东都雒阳。
一个年轻人赤着脚,在院子里摆弄着许多器械。
他紧张无比的注视这些奇形怪状的机械,嘴里念念有词:“我墨家先圣说三表,我这发明,若能成功,当可有大功有世,而我也当能留名青史!哈哈哈哈……”
他握着拳头,大喊着:“动起来吧,木鹰!”
然后就转动一个奇怪的木质构建。
咔嚓咔嚓,那个奇怪的器械开始动了起来。
然后,啪的一声,散了架子。
年轻人失望万分的长叹一口气:“哎,又失败了……”
自从他十八岁那年开始,他就立志想要制造出一个类似当年公输班那样的奇物,一个可以飞天的木鸟。
可惜,一而再,再而三的遇到了失败。
这时候,一个妇人从院子前面走过,见了此情此景,皱了下眉头,显得无比厌恶。
“杨信,你也不管管你阿弟吗?”这妇人叉着腰对跟在她身后一个有些畏畏缩缩的男子道:“成天就知道摆弄这些器械,这些年费了多少钱?”
那个叫杨信的男子只能憨厚的陪着笑脸,劝慰着妇人:“细君,别生气了,都是一家人,再说了,父亲大人不也没什么吗?”
“哼!”那妇人狠狠的一扭腰,道:“迟早这个家要被你那个天杀的阿弟给败掉!”
但她却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家,当家做主的,可是公公。
而那个公公,对于小儿子杨毅,可是宝贝的不得了,别说杨毅天天这么在家里捣鼓那些奇淫巧技,就算是要摘天上的星星,恐怕也会纵着他了。
想着这些事情,她就觉得非常委屈。
笃笃笃!
这时候,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谁啊!”这妇人本就心情不好,听到这毫不客气的敲门声,顿时就来了火气,言语上自然没有半分客气。
她上前,打开院门,顿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住了。
只见门口站着一大堆全副武装的士卒。
当先一人,这妇人还认得,乃是雒阳城里分管东市的官员,好像姓王。
平时见了她,这个姓王的是恨不得将她吞进肚子里的。
但此刻,这姓王的却是满脸堆笑,一脸媚笑的对她,还弯着腰陪着笑。
妇人吓了一跳。
最近市面上可闹得慌慌张张的,又是吴王叛乱,又是官军进剿,城里头还有着吴国的密探在活动。
“难不成,我家惹上麻烦了?”这妇人瞬间就吓得手足无措,连忙道:“各位,来寒舍有何事?我家大人出门经商去了……若有事情,请晚些再来……”
“杨张氏,你家二郎可在家?”当先那个姓王的却是笑着问道。
“二郎?……”杨张氏牙齿都有些大颤了,门口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卒,让她想起一个很不好的事情。
“难道说是二郎的事情发了?”她只觉得自己的双腿都在打摆子了。
墨家的人,官府可是很不待见的!
但下一刻,那王姓官员的声音却将她从深渊中解决出来:“杨张氏,快快去将你家二郎喊出来,长安来了贵人,指名要请你家二郎去长安享福,做大官呢!”
长安?做大官?享福?
杨张氏瞬间就换了一张脸,拿捏了起来,扭着腰,朝着里面喊道:“叔叔,叔叔,有长安来的贵客找你!”
一旁的杨信看了,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妻子,什么时候对自己弟弟如此和颜悦色过?
但随即他也反应过来了。
自己的那个傻弟弟,这次怕是要飞横腾达了吧?
雒阳这地界,四通八达,种种传闻与故事,杨信也都听说过。
于是,他也连忙帮着喊起来:“阿弟,阿弟……”
弟弟发达了,自己这个做哥哥的,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第320章 陷落与对策
刘彻忙于种田攀科技的时候。
前线的棘壁城,却已是摇摇欲坠。
吴楚联军猛攻棘壁已经将近八天了。
这八天,棘壁化身为绞肉机,数万人在此丧命。
此时,棘壁的城楼已经是千疮百孔,整个城市,几乎所有的砖瓦结构的房屋都被拆掉,用做军械来防守。
棘壁城前的护城河,也早已不能发挥作用了——死尸与各种残破的攻城器械堵塞了护城河。
仗打到这个份上,不管是吴楚联军也好,梁军也罢,都有些心力憔悴了。
这时候,各种暗流涌起。
在吴楚联军的营寨中,几个楚国的将领悄然聚在一起商议着。
“听说,王上没死,还在长安……”一个校尉小声的道:“吴王这些日子驱使我等楚国子弟,在棘壁城下送死,就是意图消耗我楚国实力……”
这些天,不是傻瓜,都瞧出不对了。
攻城的主力,除了开始三天是裹挟的民壮外,余下的,都是楚军作为主力。
而吴王的吴军,却是作为督军,列阵于后,美其名曰助战,但实际上,人人皆知,这吴王在消耗楚军的力量,特别是那些忠于楚王的军队。
原先,吴楚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虽然不能利益均沾,但楚军也着实获得了不少好处。
但此时,随着棘壁城下的血战,楚军死伤惨重。
最起码有一万多彭城子弟再也回不到家乡了,这对于本乡本土的楚军来说,触动极大。
最重要是,在战争中,死掉的都是忠于楚王的军队,而那些早早投靠吴王,表了忠心的,却没有太大损失。
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吴王刘濞,是在借棘壁来消耗楚军。
这样若还能忍,那就不是人了!
更何况,这些楚军将校中,还藏着许多长安的钉子,此时,还不知道鼓动人心,离间,那就太蠢了!
“我这有一封休候的亲笔书信……”见到将校们都有些意动,那个校尉掏出一封帛书,悄悄的道:“休候在信中说了,王上确实遇刺,但刺客乃是吴王所派,现在,王上还好好的在长安呢!”
那封帛书被人传递着看了一遍。
其实,楚王没死的传闻,这些将校早就有所耳闻了。
吴王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这种事情,岂是能被轻易封锁的?
因此,大家人人都听说过了,只是一直没被确认而已。
此刻,听了那校尉的话,想着过去几日被驱使着送死的经历,许多人心里那原本早已经消逝的“忠君思想”再度蠢蠢欲动起来。
只是……
一个校尉道:“吾亦有所耳闻,只是我等现在皆为叛军,纵有心效忠楚王,徒之奈何?”
这时候,最初那个校尉立刻压低声音道:“诸君,可能还有所不知吧,太尉周公已经到睢阳,带着天子诏命和王上手书,只要我等能拨乱反正,一切,既往不咎!”
“果真?”许多人顿时心肠开始热起来了。
原本,顺风之时,跟着吴王抢钱抢粮,花天酒地,对长安自然没有什么认同感,就连楚王,也就那么一回事。
但此刻,随着朝廷大军到来,棘壁又如绞肉机一样,搅进了无数人命。
楚军里,许多人都开始不看好吴王了。
连一个棘壁都打了八天还拿不下,那睢阳呢?雒阳呢?长安呢?
一旦天下勤王大军汇至,光靠那十几万吴军,能成什么事?
当年韩信用兵如神,还不是被天子说杀就杀了,英布英明神武吧,还不是死在了东瓯人手里。
这吴王估计也悬了!
这么想着,一时间,整个楚军营寨,都是人心浮动。
上层的军官想着拨乱反正,下面的士卒,也开始思念故乡了。
对楚人来说,跟着吴王,担着这么个反贼的名头真是不好受。
还是回彭城家乡比较好。
不是说王上屁事没有吗?
我们还打个毛啊!
……
而在另一侧的睢阳,情况又有不同。
棘壁一战,就像一个绞肉机,将整个梁国的军队都搅了进去。
数万苦心积攒下来的军队,在棘壁这个绞肉机里,只见进去,没看到出来的。
无数的府库积蓄,更是流水一般的流了出去。
梁王刘武这些日子也没心思吟诗作赋了。
整天就对着地图,研究来研究去。
同时,不经意间,一个想法,如同魔鬼一般在他心头萦绕不去。
“寡人不过是梁王而已,这长安得失,与寡人何干?不若放了吴楚军队过去?”虽然刘武很清楚,他的这个梁王与长安,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长安的天子不是他的皇兄,他这个梁王也当不下去,甚至可能被杀。
一如当年诸吕一样。
吕氏里也不是没有好人。
但,一朝大厦将倾,管你以前做过什么,统统都被杀掉了。
甚至就连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帝兄弟以及吕氏那些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是一个不留。
况且,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再考虑这些,确实已经没用了。
看着地图,刘武长叹一声:“棘壁是守不下去了,是时候让张羽突围了!”
“这周亚夫……”刘武摇着头:“寡人一定要去皇兄哪里告你一状!”
在刘武看来,若是周亚夫此时挥军南下,棘壁未必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局面。
可惜,周亚夫大军到了睢阳后,居然就来跟他这个梁王打了照面,然后就缩在昌邑不动了。
这几天,刘武所得到的报告居然是朝廷的军队,来救援梁国的周亚夫十万大军,在昌邑挖起了壕沟,做出一副坚壁清野,死守的模样。
而且,周亚夫还遣使来通告他:“大王但坐睢阳,臣守昌邑,勿使吴逆一兵一卒,走脱梁国!”
这是什么话嘛?
“到底是寡人坐天下,还是皇兄坐天下?”刘武越想就越气愤。
但却也无可奈何。
这周亚夫,出了名的犟脾气,当年先帝都拿他没办法!
当天,棘壁梁军在韩安国的接应下,趁夜突围。
棘壁攻防战落下帷幕。
吴楚军队在棘壁城下死伤四五万,梁军为了支援棘壁,加之守城、突围,前后损失也差不多。
棘壁一下,前方阻挡刘濞进军长安的障碍就只剩下睢阳了。
刘濞为此万分得意,志得意满的对手下将军们道:“我等再下睢阳,就可直取长安了,灭此朝食!”
无数人纷纷附和,拍马。
因为攻下棘壁,吴军主力,损失并不多,死的都是楚人,吴军的精锐几乎没什么损失。
在这样的局面下,谁不高兴?
人人都开始憧憬起进军长安,吴王坐天下,大家各自封侯的美梦起来了。
但恒霸却是忧心忡忡。
他的内心感到万分的不安,因为,朝廷的援军在三天前就已经全部抵达昌邑一带了。
他们在做什么?
没有人知道。
他们在准备什么?
同样没有人知道。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周亚夫天下名将,能被长安天子委任太尉,更说明了他的不凡。
在这样的名将面前,恒霸认为,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
昌邑,周亚夫中军大营。
当棘壁陷落的消息传来时,已是午夜。
周亚夫却立刻起身,擂鼓升帐,召集众将议事。
“诸君,棘壁已经在今日傍晚落入吴逆之手,吴逆已经打通向睢阳的进军路线!”众将一到齐,周亚夫就做开场白介绍道。
这话一出,整个营帐都欢呼了起来。
当然不是为棘壁陷落,吴军获胜欢呼。
而是为吴王走上不归路而欢呼。
三日前,大军到达梁国后,周亚夫就带着众将,在梁国勘察了一遍,又问了许多地方百姓。然后又派人跟随韩安国,去了前些观察。
最终,周亚夫得出一个结论。
暂时,吴军士气是很高的,作战能力也不错,与之正面交锋,想要在野战取胜,对于现在的汉军来说,还是有些力有未逮的。
但在观察了吴军的配属后,许多将军都发现了,吴军有着一个致命的漏洞。
他的补给线太长了!
现在,在棘壁城下,问题还不大,吴楚军队可以靠着最近攻陷的城池获得的补给维持作战。
但是,打仗是很耗费体力的。
那点补给,根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吴楚军队,肯定必须依靠从广陵,彭城来的补给。
而从广陵、彭城运送军粮到前线,有一个地方是关键。
那是淮泗!
这是吴王的致命之处!
只要吴军继续前进攻击睢阳,就给了汉军奇袭淮泗的有利条件。
正如周亚夫之父绛候周勃当年的亲信邓都尉向周亚夫献策所说的那样:吴兵锐甚,难与争锋,楚兵轻且乱,不能久。方为将军计,莫若引兵东北壁昌邑,以梁委吴,吴必尽锐以功之,将军深沟壁垒,使轻兵绝淮泗口,塞吴粮饷道,彼吴梁相蔽而粮食竭,乃以全强制其罢极,破吴必矣!
简单的来说,这个战略,就是把梁国送给吴国去打,等吴军打累了,忽然断其粮道,人是铁,饭是钢,没了粮食,吴军立刻就是废除。
然后,只要再坚壁清野,不给吴军破釜沉舟的机会。
那么,吴军想不败都难!
这个计划,周亚夫两日前就已经报给了长安,得到了批准。
此刻,棘壁陷落,就代表着这计划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吴楚联军越过棘壁的同时,也是他们覆亡的开始!
第321章 天下英雄入吾瓮中(一)
最近几天,长安真是如走马观花一般,上演着一幕幕大戏。
先是吴军攻陷棘壁之后,兵锋直指梁都睢阳。
为了保住睢阳,梁王刘武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不断的派人来长安告御状。
告周亚夫坐视睢阳被吴楚围攻。
梁王一告状,东宫就急了起来。
刘武可是窦太后的宝贝心肝小棉袄,东宫一日连发三道懿旨督促皇帝下令让周亚夫大军立刻救援睢阳。
甚至,连刘彻这个太子都被叫到东宫,施加压力。
但其实,这个事情,现在就连长安城里的三岁小孩子都知道了,朝廷,这是在借刀杀人呢!
也就只有窦太后相信是周亚夫在故意不救梁国,坐视刘濞的军队猛攻睢阳。
经此一事,刘彻也算是看明白了,窦太后,其实就是个普通的瞎眼老太太,只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才被人敬畏。
因此,刘彻知道以后怎么伺候或者说忽悠这位皇祖母了。
简单的很,顺着或者说由着她的性子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周丘的侵袭被控制住了。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
两个月前,衡山国遭遇雹灾,在刘彻提议下,卫绾挂卫尉衔率领一万五千汉军前往衡山国救灾。
本来,按计划,卫绾是该领兵回到长安交付兵权的。
但此时,吴王刘濞起兵,于是,卫绾大军原地驻扎,同时,衡山国的军队也在其统帅下,加起来大概有五万人左右。
周丘攻陷下邳之后,天子就下令授权给卫绾全权负责镇压和调度。
于是,卫绾就获得了衡山、淮南、庐江、城阳四国的兵权。
卫绾虽然是个老好人,但,终究也是武将出身,打仗还是会的。
他先是率领衡山与城阳两国的军队南下救援沛郡,在沛郡东部与周丘率领的军队发生了战斗,击败了周丘临时凑起来裹挟的下邳军队,并将之驱逐出了沛郡的土地。
丰沛这个龙兴之地,刘濞的故乡算是保住了。
因此,长安弹冠相庆。
宫廷里喜气洋洋,仿佛过节一样。
同时,刘濞起兵到现在也有十几天了。
各地的诸侯王,就算再迟钝,也反应了过来。
那些与朝廷关系亲密的诸侯王,开始组织勤王大军了。
尤其是刘彻的兄弟们。
更是一个个都积极无比。
简单一点来说,那就是形势一片大好!
是以,刘彻这个太子也能安下心来,专心在自己的思贤苑里种田攀科技树。
这一日,刘彻刚刚在思贤苑的几个作坊里视察了一圈。
最近几天,刘彻是死乞白赖的从少府令岑迈手里搞来了几个大师级的工匠。
其中一个叫白权的老工匠,甚至还是秦代少府中负责军械生产的左戈令的后人。
左戈衙门在秦代又称佐戈,主要职责,除了掌管皇帝的弓弩骑射之外,就是负责督造天下弩箭。
秦代仗之无敌于天下的秦弩,大部分就是左戈令的督造下设计、制造出来的。
即使是如今,汉室的大黄弩的制造,也是归于左戈衙门。
左戈衙门是少府中最庞大的一个衙门。
总共有一令九丞,分作十二个部门,同时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武力。
堪称少府中的一霸。
刘彻就记得,去岁汉室祭祀宗庙所用的大雁,全部是左戈衙门从上林苑猎来的。
总数是一万多头……
而这位白权,祖祖辈辈都是从事弓弩设计制造。
据说,大黄弩的设计工作,他也在其中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