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不说,邓通就是倒霉蛋,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挖少府墙脚攒下来的财富与土地、商铺、作坊,一朝换了天子,统统全部被没收充公,然后物归原主,又回到了少府名下。
  刘德想要铸币,少不得就只能打邓通留下的那些作坊的主意了。
  要知道,当年邓通名下的铸钱作坊,可是能跟吴王刘濞名下庞大的铸钱产业相媲美的。
  甚至一度有人说,天下钱币一半出自吴王,一半出自邓通。
  成毅接过刘德递来的手令,将之与他手里掌握的皇后符信对照之后,点点头道:“殿下即有皇后的手谕,臣自然奉诏!”
  成毅能如此听话,并非是因为刘德的皇子身份,乃是因为,在实际上,少府官僚除了要向天子负责外,他们同时还要听命于皇后、太后。
  因为少府在本质上其实是皇家的私人管家,代替皇室管理属于皇家的田宅与财产。
  薄皇后虽然皇后位置不稳,但终究是皇后,是有资格对少府官僚发号施令,甚至罢免一些她看不顺眼的官员。
  成毅说完就写了道公文,在其上盖印之后,交给刘德,笑着问道:“臣听说殿下似乎有意选拔人才?”
  刘德不禁看了他一眼,这风声传的还真快,这才一天不到,连少府监这个级别的大臣都听说了!
  但他接过公文只是笑笑,像这种事情,怎么可以光明正大的讨论呢?
  再说,一个少府监就能让他给面子,那要是丞相申屠嘉开口了,他是不是就得跪舔?
  成毅似乎也是注意到了刘德的态度,不好意思的笑笑,道:“殿下,臣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臣有一位世侄,学问与人品都是不错,而且家世清白,在地方素有名望,因此臣冒死向殿下举荐之,请殿下明察!”
  “他叫什么名字?”刘德不置可否的问道。
  “汲黯!”成毅回答道:“他乃是战国时卫国名臣之后,其父汲公曾任职为大夫,为人正直,朝野多有赞誉!”
  刘德听到这个名字,瞳孔不禁扩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刘德在心里感慨一声,对成毅道:“如此,成少监,你便命他尽早来见我就是了……”
  前世,刘彻朝中的大臣,许多都有着私德上的各种毛病。
  像公孙弘,能力本事都是不错,但奈何就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这种人用的好,那自然是好,用不好了,则可能会反噬自身,所以刘德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去招徕公孙弘。
  至于主父偃,则太贪了。
  张汤呢,看着各方面都不错,但是就是身为法家,局限性太强,背锅不错,但是拿来做门脸给天下人看就不够了。
  而汲黯正好就是刘彻的门脸。
  前世,汲黯是名满天下的正直大臣,为人虽然有那么一点迂腐,但瑕不掩瑜,是刘彻朝廷里为数不多真正被天下尊敬的大臣。
  或许汲黯能力比不上公孙弘,机智不及主父偃,手腕比不过张汤。
  但是他在刘彻的朝廷里所起到的作用却远远大于这三人。
  原因很简单,汲黯虽然迂腐了些,但是,敢于直谏,同时还善于直谏。
  对于上位者来说,这样的臣子弥足珍贵。
  不夸张的说,没有直谏的汲黯,怎么在天下人面前建立起刘彻雄才大略,胸襟宽广的形象?
  汲黯之于刘彻,就如魏征之于唐太宗。
  作为有志于当皇帝的刘德,自然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来衬托他的伟大与不凡!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
  “我岂不就是专门挖刘彻墙脚了?”这个念头只在刘德心头一闪而过,旋即就被抛到了脑后。
  成毅却是大喜过望,道:“诺,臣会命他尽早来拜见殿下的!”
  许是觉得刘德给了他一个很大的面子,不给点回报,说不过去,他又道:“殿下,您拿着臣的这公文,去长安城外的南陵,哪里有一个邓通前年刚刚建好的作坊……”


第49章 忠臣
  出了少府官邸,刘德正准备出宫去看看张汤,顺便把铸钱作坊跟造纸的事情跟张汤交代一下。
  “殿下,请留步!”在司马门的出口,刘德听到有人在喊他,于是,停下马车,稍微等了一会,没多久,一位穿着黑色甲胄的武将走过来,见了刘德,跪拜下来道:“下臣张羽拜见殿下!”
  “你是?”刘德看了看此人,脸生的很,基本上从前是没见过的。
  而他能出现在宫廷里,这又意味着他的官职不低,起码是将军一级的武将。
  在听到他的名字,刘德猛然想起,前世吴楚叛乱,他的皇叔刘武麾下两位大将在抵御吴楚七国叛军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两人一个是韩安国,成语死灰复燃的主角,后来做过刘彻朝的御史大夫。
  另外一人就叫张羽。
  这两人,韩安国率军死守梁都睢阳,令吴楚叛军不敢越雷池半步,周亚夫的大军能截断吴楚粮道跟韩安国在睢阳的浴血奋战是分不开的。
  而张羽则是棘壁之战的指挥官,率军在棘壁与吴楚大军激战,双方死伤都是数以万记,据说战后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连大江之水都变红了。
  刘德隐约记得前世刘武病死之后,韩安国立刻就良禽择木而栖,转投刘彻阵营,做了朝廷大臣。
  而张羽却多次拒绝了汉家天子的征辟和调令,忠心耿耿的守护在刘武嫡子刘买身边。
  这说明他是一个忠臣,而且是死忠的那种。
  想到这里,刘德就不禁多看了张羽几眼。
  跪在他面前的这位名叫张羽的将军,看上去外貌与常人无二,只是脸上隐约能看到几道浅浅的刀疤,身材也并不是很魁梧,只能说是一般,并不像一般的武将那样,身体健壮得像头牛,反而身上隐约有股子儒雅的气息。
  这也算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刘德的那位皇叔是个文青。
  所以他手下的臣子大部分也是文青。
  刘德就记得前世刘武麾下的文武大臣里有许多后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
  韩安国就不必说了。
  像是枚乘、严忌,甚至连司马相如都在刘武手底下混过。
  只是这些人刘德都不怎么在意。
  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韩安国在平定吴楚之乱后在军事上已经江郎才尽,或者说跟不上时代发展了,所以迅速被新兴的军事天才卫青霍去病淘汰。
  枚乘、严忌、司马相如,这些人写写文章倒是不错,具体办起事情来就有些不足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鸟,典型的墙头草。
  韩安国倒还算尽职尽责,起码对得起刘武对他的看重,至少韩安国转换阵营前还帮刘武摆平了窦太后。
  但枚乘、严忌、司马相如却是一看风声不对就抛下刘武跑路了。
  只有像张羽这样不离不弃的忠臣,才真正叫刘德眼红心热。
  张羽这样的武将,能力有,没能力的人不可能守得住棘壁。忠心也足够,就算后来梁国一分为五,新王刘买也是个纨绔子,但张羽还是坚决的留守梁国,为死去的君主尽忠。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的矛盾。
  就像现在刘德明明知道张羽不可能效忠他,韩安国、司马相如这些人才是刘德可以争取的。
  但是刘德还是免不了生出一些亲近之心。
  反倒是对韩安国、司马相如等人有些厌烦。
  这大约就是上位者的通病了,总是喜欢忠臣孝子,哪怕明明对方有可能对自己本身构成威胁……
  “下臣梁国睢阳都尉张羽奉我家大王之命,请殿下于明日晚间,前往梁王府邸赴宴……”张羽的声音打断了刘德的回忆与思绪,他从怀里取出一份鎏金的请帖,递给刘德。
  刘德接过请帖,点点头,和颜悦色地问道:“皇叔可是要回睢阳了?”
  算算时间,前世刘武也应该是在这几天向便宜老爹请辞的,只不过后来老太后说什么不都愿意放刘武回睢阳,强行又留了刘武在长安两三个月。
  刘德不相信这种事情刘武事前没跟窦太后商量过。
  既然如此,那么……
  刘德看了看手上的请帖。
  心里不禁叹了口气,这世道真是越来越坏了,连刘武这种文青都开始演戏了……
  这戏演给谁看?
  毋庸置疑是演给那些在朝廷里上跳下窜呼吁着“梁王尽早之国”的中正大臣看的,好方便堵住那些人的嘴。
  “回殿下,我家大王今早已经向陛下递出辞表,只等天子恩准,就将启程回国……”张羽答道。
  “呵呵……”刘德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这骗谁呢!刘武真要走的话,作为刘武的亲信大将,张羽哪里还有什么闲工夫来给他送请帖,还不得忙着准备一路上的护卫工作以及王驾在路上的行程与落脚之地?当然,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说破!刘德笑道:“请将军回禀皇叔,小子届时一定赴宴!”
  “诺!”张羽再一叩首,然后站起来,挺直腰杆道:“下臣告退……”
  望着张羽远去的背影,刘德叹了口气,道:“真忠臣啊!好汉子啊!也不知我将来手下能有几人如这张羽一般……”
  想想刘德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
  就算做了皇帝,下面的臣子又怎么可能真的忠心不二?
  真以为手下全部都是忠心值Max的全部都是悲剧。
  像崇祯啊杨广啊都是死在这上面的。
  所以,刘德觉得自己还是现实一点比较好。
  要当皇帝,就必须先知道,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一个,谁都不能太信!
  ……
  乘着马车出了宫,刘德先去了薄戎奴给他的宅子。
  在哪里,刘德看到张汤正领着七八个人在一起商议事情。
  见到刘德过来,张汤连忙起身,跪拜道:“小臣张汤拜见殿下!”
  其他人也连忙跪拜道:“小人等拜见殿下……”
  “都起来吧……”刘德挥挥手,将这些人一个个全部扶起来,同时还问了他们的名讳与籍贯,并将之牢牢记在心里。
  这是一个统治者的必修课。
  像是刘德的便宜老爹满朝上下文武大臣包括各大臣手下的佐官与重要的部门的属官,但凡秩比八百石以上的,没有他记不住的,甚至有些只见过一面的侍中、谒者一类的小官,他能准确的叫出对方的名字,还知道他的籍贯以及曾经做过的事情。
  刘德祖父刘恒就更夸张了,他甚至能记得一个曾为他拉过马的下人的名字……
  所以,他们成就了文景盛世。


第50章 厚颜无耻
  刘德坐到上首的主位,然后拱手道:“诸君请坐下来说话吧……”
  众人这才分别坐到两侧。
  刘德稍微观察了一下,这些人的位置和先后入座的顺序都是有讲究的,不是胡乱来的。
  张汤是第一个入座,并跪坐在左侧的第一个席位上的,然后,是一个叫田甲的年轻人,再然后是一个名叫燕九的魁梧大汉……
  看的出来,在这个小群体里,已经产生了上下秩序,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能力。
  这就意味着,这个小集体已经初步具备了战斗力。
  “张卿!”刘德待全部都坐下来后问道:“怎么样?可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帮忙的?”
  刘彻出列拜道:“回殿下,臣等已经整装待发,只待殿下发号施令!”
  刘德抚掌道:“善!那就按照卿想的去做吧!”
  辟阳侯,必须死!
  他不死,怎么显得刘德的手段?
  刘德又道:“另外我这次来,还另有事情……”
  说到这里,刘德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没办法,他现在手底下能依靠的就只有张汤这么一个人,先不管他有没有三头六臂吧,赶鸭子上架再说!
  刘德从怀里取出一叠帛书,让张汤过来拿了,道:“这是我想出来的一个点子,卿按照这上面所写的步骤,去长安城外的长陵皇庄里,督促工匠们尽快将我所要的白纸制造出来……”
  刘德想了想,道:“最好是在下月中旬之前就把合格的白纸造出来!”
  下个月就是便宜老爹的大寿,那时候要是能拿出白纸作为献礼,那么,怎么也能加分了。
  张汤接过帛书,看了看,就拱手拜道:“诺,臣一定尽力而为!”
  这种监督工匠,督促工程的事情,根本难不倒法家弟子。
  要知道连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这种超级工程都是在法家的官僚的监督与督促下建造完成的。
  诸子百家里法家最擅长的也是工程建设。
  白纸可以交给张汤,让他派人去监督、督促,但是铸币却不能交给他了。
  财权与人事权是任何政治团体的核心,只能由刘德自己亲自掌握,交给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刘德就又听了下张汤的计划。
  感觉张汤虽然年轻,但是办事还是很稳当。
  按照张汤的计划,他是会先派人盯着辟阳侯在槐市里的商铺产业,记住每日常常进出的人,再从那些人里找到突破口。
  这已经接近后世的刑侦手段了。
  但是,还是些瑕疵的。
  刘德听完张汤等人的计划后,道:“谋划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有些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加强!”
  “请殿下指教!”张汤低头道,但心里却是有些不在意的,因为他觉得他的计划已经很完美了,再说刘德不过是个皇子,再强能比他这个吃刑侦饭的法家强?
  刘德道:“卿这计划好虽好,但忘了一个本质,辟阳侯早有不臣之心,私蓄武士、私藏兵器也不是一日了,这样的贼子必然做贼心虚,以卿的计划,难免会打草惊蛇,所以,卿的人在没有确凿证据前,绝对不要太过接近辟阳侯的产业,就算监视,也该是在其产业附近的商铺阁楼中,假装典当东西,若有可能,盘下一个商铺作为监视点也是不错的!”
  “至于钱的问题,卿等不须担心,我会再拨五百金给卿作为经费!”刘德摆摆手制止了张汤要说话的动作。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只要能扳倒辟阳侯,现在的付出都会得到补偿。
  “殿下圣明!”对此张汤等人齐齐拜下道。
  同时,在这些人心里,从此在也不敢小觑刘德了——作为一个皇子,竟然连刑侦方面都懂一些,以后要是想耍小聪明,就要悠着点了,万一要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岂不悲剧?
  ……
  刘德出了宅子,就坐上马车,来到了长安城外的南陵,南陵因为是新置,道路颇为颠簸,花了一些功夫,刘德才找到了那个邓通建在这里的铸币作坊。
  持着皇家的信符,加上还有少府签发的公文,特别是刘德左右还护卫着一队用于保护他安全的禁军。
  几乎只是立刻,这作坊管事的监工就连滚带爬的出来见他了。
  “小人郑全拜见殿下!”
  “起来吧……”刘德从马车上下,淡淡的道。
  在来的路上,刘德就已经看过了从少府那里拿的档案了。
  这个位于南陵城郊的铸钱作坊,在少府的档案里是称之为甲二,负责监督这作坊运作的是少府金布曹下面的一个百石小官,名叫郑叔,据说还是当初战国有名的大工程师,主持修建了郑国渠的郑国的后代。
  现在看来,这位郑叔今天是没在这作坊值班的。
  而这个叫郑全的人,少府档案也略提了一句,只说是监工,其他的就没有了。
  刘德将少府的公文丢给那郑全道:“从今日起,这作坊上上下下,所有人等,必须皆听我号令,不得违背,否则军法从事!”
  对于这些小吏,刘德就没必要客气了。
  刘德自是知道,像少府名下的作坊,除了军工作坊因为关系到军方,实行了继承自秦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所以猫腻很少,没有人敢偷工减料。
  其他地方的话,那就是个筛子啊!
  不止皇亲国戚拼命的挖墙脚打秋风,就是少府层层级级的官僚也是上下其手,一个个吃的满肚肥肠,下面的胥吏跟监工当然也就跟着有样学样了。
  像这种铸钱作坊更是到处都是漏洞!
  各种火耗亏空也就罢了,往钱里掺杂铁跟铅,再把省下来的铜铸成新钱,偷偷塞进自己兜里,才是常态。
  之前的事情,刘德懒得去管,也管不了。
  但是,从他接手这作坊开始,就不能允许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为此,刘德甚至是从薄皇后那里请了一道手令,从李信那里调来了两个亲信宦官,刘德是计划让这两个宦官帮他盯着这作坊今后的铸造。
  这个办法是刘德跟后世明代的明神宗学来的办法。
  以宦官监督工程与制造,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的。
  因为宦官是依附皇室才能生存的!
  想要生活过得好,他们就必须讨上位者欢心,所以,往往宦官们都能很忠实的完成皇家交代下来的各种任务。
  听着刘德杀气腾腾的话,那叫郑全的监工只觉得背脊上一凉,唯唯诺诺的道:“诺,小人必定听令,必定听令!”
  “你,现在去将所有的工匠都召集过来,我有话跟他们说!”刘德毫不客气的吩咐着,他知道,对于这些小吏,讲仁德,他们是听不进去的,必须用铁腕来整治,他们才会老实。
  “诺!”郑全叩首之后就起身,然后进去把工匠们都叫了出来。
  不多时,作坊前的空旷地里就稀稀疏疏的跪下了有大概三十来个工匠。
  这些工匠大部分是满脸污渍与灰尘,赤裸着上身,显然生活条件并不好。
  但是,这些工匠在见到了刘德之后,却并未害怕,更未恐惧,甚至还有些老的工匠呜呜的哭了起来,感动的叩首着:“小人等叩拜殿下,愿殿下千秋长寿,百年好福!”
  错非是两侧站着的全副武装的卫士在警戒和阻拦,恐怕激动的人都要扑上来抱着刘德大腿了。
  这情况让刘德想起了后世在大天朝看到的金三胖同志跟“忠心拥护”他的人民。
  只不过,金三胖那个是真是假还真不清楚。
  眼前的事情,却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实。
  当然,刘德也明白,这些人并不是拥护他,不过是拥护他的皇子身份,他身上环绕的太宗孝文皇帝血脉的光环。
  刘德的皇祖父,汉室的太宗孝文皇帝,给刘德便宜老爹跟刘德留下的遗产,毫无疑问是无比丰富的。
  太宗孝文皇帝在世之时,几乎全天下所有的贫民都受过他的恩惠,加上他演技高超,长袖善舞,让无数平民将之视为现世的圣人。
  他的遗泽甚至渊远长流,后世刘彻因为穷兵黩武,搞的天下民生疲惫,竟然还能寿终正寝,并且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放在其他朝代,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在汉室,却是真切的发生了。
  “不用阻拦他们……”刘德对卫兵们摆摆手道:“他们都是汉家的臣民,不会伤害我!”
  然后,刘德就露出一个亲切无比的笑容,毫不顾忌的走过去,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工匠身上的污渍与浑身的臭气,将他们一个个的扶起来。
  “哎呀,小子何德何能,竟当诸位如此大礼,当不得,当不得!”刘德一边炫着演技,一边挤出几滴泪水,深情的道:“为了我汉家的天下,让诸位受苦了,小子向诸位鞠躬了!”说着就对着工匠们深深一鞠躬。
  一个工匠听了刘德的话,再看刘德鞠躬,顿时嚎啕大哭起来:“殿下,当不得啊,当不得啊!您何等尊贵,怎可向我们这些蝼蚁一样的庶民行礼呢!”
  刘德走到他面前,亲切的道:“自然当得!若无诸位的辛勤、勤勉,小子怎么能穿这身上的锦衣,吃那盘中的粟米,先帝在时,曾对小子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再告诫小子,万万要将天下万民放在胸中,要为天下苍生造福祉!”
  说这话时,刘德都感觉自己有些厚颜无耻了……


第51章 五铢
  刘德的这番话,顿时就将在场的工匠感动的眼泪直掉,就连护卫左右的卫兵也悄悄的擦着眼泪,甚至就是原本有些不甘不满的监工郑全都觉得鼻子一酸,为他过去的种种贪墨行为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的懊悔。
  实在是汉初民风淳朴,老百姓也不像后世那样精明。
  这个时代是影帝们最好的时代,但凡稍稍有点演技的,都能在政坛上混的风生水起。
  在前世就连刘荣死后都得到了临江国百姓的同情与怜悯。
  刘彻把好好的天下折腾的奄奄一息之后,下道罪己诏,就让天下百姓原谅了,甚至还有人觉得,这个天子还是不错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么……
  刘彻死后竟然捞到了一个庙号!!!!
  刘德觉得,他此时的演技虽然比之他的皇祖父刘恒还是有些不如,但起码应该能跟后世的仰望星空掰掰腕子。
  “我等庶民何其卑微,竟然能得太宗皇帝记挂……”一个身材魁梧的工匠,流着眼泪,跪在地上,朝着霸陵的方向叩首道:“真是圣天子啊……叫我等何以为报!”
  只要想着像他这样卑微的工匠,居然曾经在太宗孝文皇帝的心里占据过位置,这工匠顿时就觉得过去的苦跟累都值得了,就算是做牛做马,也是心甘情愿!
  刘德眼见有些工匠的情绪都快失控了,连忙安定住他们,道:“诸位,诸位……请先安静,听我一言……”
  刘德好不容易把工匠们的情绪安抚下来,才道:“功莫过于高皇帝,德莫过于先帝,先帝之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