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绝对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绝望之下,把锅丢给刘彻!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两千后的天朝,老百姓们遇到问题了——譬如,被骗了,被欠薪了,被欺负了,首先想到的,也还是找政府要说法。
现在的情况也是相同。
而且,作为皇帝,自我标榜着代天牧狩,天下元元兆民,连草木都崇拜的天下共主,刘彻也不可能不管这个事情。
这大概也算是任何一个稍微负责一点的中国皇帝必然的逻辑思维:天子,管天管地管下雨,任何事情,只要涉及统治基础稳定,管它合不合法,必然要插手其中!
目前来说,面对这么一个局面,刘彻还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
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民间,还不起钱的农民,卖屋卖地甚至卖妻卖子卖自己,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高利贷商人们的势力,遍及朝野,有的是为他们鼓噪和说话的大臣、贵族甚至后宫妃嫔。
刘彻暂时只能是加强对长安闾里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加强对贫民区的巡逻和管制,最起码,先震慑一下高利贷商人们的气焰再说。
剩下的事情,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么想着,刘彻忽然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对王道问道:“王道,前几天,你不是禀报说,本次考举,有不少寒门士子,是靠着给人做工度日吗?”
王道低头道:“回禀陛下,确实如此,奴婢记得,当时奴婢还给陛下递了份这些士子的名单!”
“找找看!”刘彻吩咐道。
不多时,就有一个宦官,从刘彻翻阅过的奏折堆里找出了那份报告。
刘彻接过来一看,上面罗列的士子人数居然足足有上百人。
再看他们的经历,刘彻也不由得含笑点头,放下奏折,刘彻对王道吩咐道:“传朕的命令,这些自力更生的士子,全部无条件进入考举第二轮,假如本身成绩已经符合进入第二轮的,第二轮考试,每人额外加五分!”
本来一开始,这些靠着自己的力气生活,坚决不借债的士子,在刘彻眼中还没有什么印象。
但,凡事就怕比较。
与那些宁肯去借高利贷,也不肯“屈尊降贵”的人相比,这些人,毫无疑问,就可爱多了。
作为皇帝,刘彻自然要给他们一些奖赏了。
至于理由?
不食嗟来之食,这可是君子的品质!
对于汉室目前的价值观来说,人品道德,那可是比学问成绩政绩乃至于出生血统更加重要的政治筹码!
一个知名的孝子,不需要参加考举,也不需要熬资历,直接能做千石官员。
一个地方名望之士,一旦被举荐,朝廷是要派出驷马鞍车去接的,给的官小了,人家一挥袖子,不鸟你,你也无可奈何!
第420章 匈奴公主(一)
黄昏将近,长安却依旧热闹非凡。
走出考场的士子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以学派或以地域,各自抱团,探讨着考举过程中的心得。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到了灞桥了!”
呼啦啦的人群,立刻向潮水一样朝着灞桥方向席卷。
这忽然的变化,吓坏了负责维持长安治安秩序的内史官员与南军将领,连忙紧急调动大批士兵维持秩序,疏导人群,甚至在灞桥附近拉起了人墙。
但是,不管官方怎么疏导人群,怎么驱散人群。
灞桥附近依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个渭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好奇心强烈无比的年轻人们,爬到屋顶,爬到树上甚至,爬在马车上,大家都想一睹嫁过来的那位匈奴公主的芳容。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汉室嫁宗室女给匈奴,匈奴人反过来嫁公主,这还是头一遭。
当然,对于这个嫁过来的匈奴公主,士子们因为政治倾向不同,态度也自各不相同。
“哼!果然是礼乐崩坏啊,连夷狄之女,都能嫁入天家了!”有人一边眺望着从灞桥北边过来的匈奴送嫁队伍,一边愤愤不平的发泄着。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来自鲁地的儒家派系。
鲁儒在汉室诸多的儒家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鲁儒的名声,即使是在儒家内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诗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
因为就是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搞的儒家五十多年来,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也就罢了!
这帮家伙自己当不成官,还不让别人当官!
当年,叔孙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孙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厌恶。
叔孙通立刻换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欢的短衣,于是,高皇帝龙颜大悦。
结果,鲁儒门不干了,各种喷和看不起叔孙通。
当年,叔孙通因为受命高皇帝,起草汉室的各种礼仪和制度,考虑到鲁儒派系是最懂周礼的人群,叔孙通狠下心肠,把脸皮丢掉,低三下四的上门去请教。
结果,这帮鲁儒张嘴就是:公所事者十主,皆面阿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表面上这帮家伙说的冠冕堂皇,其实,任何人只要翻开史书,就能看到,这帮家伙其实只是在发泄自己心里的怨气。
怨气从何而来?
一者,刘邦当时刚刚举兵数十万,包围鲁地,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二者,在一年前,这些家伙刚刚灰溜溜的从长安滚回去。
此刻见了叔孙通身居太常,食禄两千石,心里头满满的都是酸水呀!
但,偏偏这帮家伙掌握着儒门的道统,而且人多势众,就算是儒门内部,其他派系再怎么对他们不满,也只能帮着打圆场。
毕竟,要是把鲁儒们的皮给拔了,不管是燕诗派还是公羊派,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当年叔孙通就说了: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是真不知变通吗?
这就只有鲁儒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这五十多年来,鲁儒们就是儒家内部最顽固最保守的循古派。
他们什么事情都想往上古扯,甚至还有人鼓吹井田制,认为只要采取井田制,那么今天的一切罪恶与社会矛盾肯定立刻消弭。
只是……
这些家伙的鼓噪,跟后世公知们的胡扯差不多。
基本上谁信谁倒霉!
因此,他不说还好,一说,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属性,马上,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就来了。
“蠢货!周室当年就已经与戎狄通婚过了!”这是打脸的。
“匈奴不嫁公主,我汉家就要嫁宗室,你难道想要天子嫁公主给匈奴吗?”这是愤青。
“汉家历代天子,都曾有下诏:嘉与士大夫更始,甚至先帝还曾明确下诏:与民更始,更始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懂吗?”有人上干货质问道:“易云:通其便,使民不倦,诗曰:九变复贯,知言之选。回家且好好读书吧!”
此人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法家学子的叫好声。
说句实话,论起辩论,当今世界,还真没有那个学派辩得过吞并了名家后的法家。
对鲁儒,看得惯的人非常少。
这个莽撞家伙,很快就陷入了群情汹涌的讨伐之中。
就连其他学派的儒家学子,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毕竟这里是关中,是法家和黄老派的大本营,儒家的力量微乎其微!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盟友。
汉室的政治生态中,有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儒家的原教旨主义者和黄老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都很契合。
马上就有几个黄老派的人出来打圆场,道:“都别吵了,难道你们想在匈奴人面前上演全武行,丢我汉家丈夫的脸!?”
嗯,这个借口,真是高大上,许多人立刻就闭嘴了。
但,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喜欢生事。
那个鲁儒派的士子,一看有人声援,以为是自己人,当下大喜,肆无忌惮的道:“正是!一帮不识大体的北人!”
顿时,他就捅了马蜂窝了。
北方的士子,那可不比南方齐鲁的儒家士子,几乎每一个北方的士子,哪怕是儒家的士子,那也是骑得了骏马,喝得了烈酒,拉的开硬弓的猛人!
这些家伙中有很多可是具备了随时专职成游侠乃至于武将的强人!
这个鲁儒立刻就倒霉了。
只见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挤进人群,像抓小鸡一样,抓起这个家伙,举到空中,一对铜锣般的大眼睛,盯着他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看看?”
那人张了张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给自己打抱不平,再对比一下敌我双方悬殊的身体素质,只能灰溜溜的道:“没什么,没什么……”
这铁塔一样的大汉嘴角蔑笑一声,道:“真是无趣,难怪当年连叔孙通都瞧不起你们这帮软蛋!”然后就将他放下来,毕竟,这周围可是有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在维持秩序,那些丘八可是有着格杀勿论的权力的!
这汉子的这话,顿时就引起了无数人的哄堂大笑。
那被放下来的男子立刻就跑到士兵们组成的警戒线附近,然后,问道:“敢留下姓名吗?”
这大汉哈哈大笑,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阳陵王温舒是也,汝若有本事,尽管来找某!”
他这一报出名头,周围的人,立刻就吓得让出了一条道。
许多人更是用着敬畏的眼神看着他。
阳陵王温舒,这可是关中最近新崛起的游侠头目之一,传闻此人杀人不眨眼,尤其喜欢把人杀了以后挖个坑埋了,真正是死无对症。
没想到,这样的一个猛人,居然也来参加考举了。
王温舒即来,那么,其他游侠巨头,会不会也参加了这次考举呢?
学而优则仕的,可不仅仅是读书人!
游侠们也流下,闯出名头后捞个官做做。
特别是剧孟以后,这股风潮是越演越烈。
关中和关东雒阳一带的游侠,几乎都是人人摩拳擦掌,想成为第二个剧孟,出入宫廷,任为两千石天子近臣。
这可是比列侯、将军还要光荣,还要有前途的工作啊!
王温舒他来参加考举,固然是受到剧孟的榜样力量指引,但更多的原因却是,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
他父亲和祖父,都做过弋阳的官,尤其是他的父亲,曾经官至弋阳县县尉。
他十七岁时,就被以父萌做过弋阳的亭长,可惜,后来得罪了上司,被赶回家里种田了。
正巧当时关中的游侠巨头季心被今上赶出关中,关中的游侠群龙无首,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权力真空,他就利用者父辈的人脉,趁势而起,短短半年,就在关中混出头了。
所以,王温舒参加这次考举,完全是有备而来。
别看王温舒人高马大,但其实他心思极为细腻,他来参加这次考举,心中的把握,起码有八九成!
他的父祖,都是官场中人,而且是具体的执行官员,对于汉室的各种律法和法令,王温舒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这也是他在游侠中迅速崛起的关键:不怕流氓有武功,就怕流氓懂法律!
论起钻律法空子,王温舒堪称游侠中的专家!
只是,做了半年游侠以后,王温舒还是感觉,当游侠,虽然潇洒快活,但却没有权柄,还要跟老鼠提心吊胆的担心官府的缉捕和镇压。
还是当官好!
因此,这次考举刚刚放出风来,王温舒就开始准备了。
他不止把父祖留下的笔记和书册全都翻出来复习,还利用考举前的时间,威逼利诱,甚至绑架了一些他所知道的知名学者,通过日夜苦读和学习。
王温舒现在不敢说他肯定能进考举的第三轮,但,最起码,前两轮以他的知识储备来看,王温舒觉得应该是毫无压力的。
只是,这游侠做久了,许多习惯就很难改了。
譬如说,一言不合就开干……
王温舒此刻见到许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上,他连忙心道一声不好。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为了防止他的黑历史传到某些大人物耳朵里去,他连忙找了个借口,挤出人群,消失不见。
第421章 匈奴公主(二)
“陛下,匈奴公主已至北阙!”王道恭敬的跪着奏报。
刘彻此时已经穿戴了整齐的天子冠冕,闻言,他转过身来,道:“命太常准备礼仪仪仗,朕将亲往北阙!”
“诺!”王道恭身一拜,领命而去。
匈奴公主来嫁,这对汉室君臣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
你可以试想,天朝BOSS与米帝大统领会晤时的场景。
这次匈奴公主嫁过来,在政治上的意义,非比寻常,它预示至少在目前,汉与匈奴,这两个宇内最强的国家开始苟合在一起。
几乎就等于是后世米帝与天朝要搞G2了。
可以想象,周边诸国在知道这个事情后,该有多么恐慌。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与匈奴老上单于的盟约,在经过这次联姻后,将从文字走向现实——长城之内,冠带之室,皇帝治之,长城以外,弓猎之民,单于治之。
“一道铁幕,正从长城落下,它将分割文明与野蛮……嘿嘿……”刘彻嘴角讥笑着。
但是,他更高兴的是,那位他即将迎娶匈奴公主的封号——北海阏氏!
北海是哪里?
可能大多数当下的汉人都不清楚。
但刘彻却高兴的只差弹冠相庆了。
那可是贝尔加湖啊!
而且,按照匈奴传统,北海是包括了整个后世的西伯利亚的辽阔冰雪世界的统称。
“没了孙武牧羊,朕却给后世子孙找到了更好的用于证明西伯利亚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证据……”刘彻轻声念叨着。
这大概算是刘彻迎娶那位匈奴公主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了吧。
虽然在现在,西伯利亚那块冰天雪地的土地,连匈奴人自己都看不上,被拿来当做流放政治犯和战败者的地方。
历史上苏武在北海牧羊,几乎就是过着野人的生活。
但作为穿越者,刘彻深知那块可能几百年内都只能是冰雪之国,了无人烟的辽阔世界假如成为中国领土,将会在未来给国人带来怎样的财富。
丰富的矿产、石油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足够子孙们享有无数年。
而辽阔肥沃的冻土,只要技术跟上来了,足可养活上亿乃至数亿百姓。
当然,在目前来说,北海那个地方,属于鸟不生蛋的不毛之地。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被匈奴人拿来当陪嫁品吧!
没有错!
匈奴单于大手一挥,将整个贝尔加湖及其附近统属的广阔世界,全部作为了北海阏氏的领地。
换句话说,当那位汉名夏胭脂的匈奴公主嫁给刘彻的同时,整个西伯利亚,就成为了汉室的领土。
当然了,隔着几万里,刘彻也没办法向西伯利亚派遣一兵一卒。
现在的北海,还是掌握在匈奴人手中,只不过,名义上是北海阏氏的陪嫁,在理论上,刘彻可以通过嫁过来的夏胭脂对西伯利亚宣称主权。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刘彻却还是很高兴!
地图开疆,还是一次性拓土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土地。
就算是空一格,也没有如此厉害过!
没有皇帝会嫌自己的国土面积太小!
“以后没有什么西伯利亚了,它就是北海,中国人的北海!汉人的北海!”刘彻在心中对自己说。
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能不能将北海永远留在中国疆域内,能不能守住这块土地,还要看后世子孙给不给力。
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在有生之年,维系住蓬勃向上的帝国。
若是万一子孙不孝,他除了在坟墓里打滚,还能怎样?
想到此处,刘彻就有些钦佩后世明朝的统治者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皇帝的气节与骨气,确实是历朝历代都罕有的。
但那又怎样,子孙不孝,统治阶级自乱阵脚,自己内讧,结果白白便宜了满清。
想要避免陷入历史周期律,唯一的办法,刘彻觉得只能是工业革命。
而且百年之内,必须启动!
只是……
想要发动工业革命,就必须有足够的理科生。
化学、物理以及数学,都需要发展。
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科生治国,理工科治国,那要等到天朝崛起。
刘彻想要以一己之力,改变这根深蒂固的观念,移风易俗,他自己也觉得,实在是艰难无比。
因此,他需要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利益集团来帮助他推动此事。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找到能帮助他完成这个事情的人或者势力。
“但愿随着考举中数学占分比例的不断提高,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政治势力来……”刘彻在心中祈祷着,他也只能祈祷。
这时候,王道回来复命:“陛下,太常已经准备好了!”
“传令,朕临轩章德殿!”刘彻回过神来,按照既定的程序道。
所谓临轩,是汉室独有的一个词汇,与后世君王御驾临幸某地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一般,只会用在皇帝在重大政治场合中的用语。
“陛下,此乃太常拟定的礼仪程序……”王道奉上一张帛书。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
这次匈奴公主嫁过来,匈奴人在程序上做的极为郑重。
仅仅是陪嫁过来的奴隶就有五千人之多,陪嫁卫队总计三千人,牛羊等牲畜各十万头,来自西域的珍奇特产无数。
真可谓是大手笔!
就连刘彻都颇为惊讶!
但,刘彻知道,这是匈奴的传统,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习惯在嫁女的同时陪嫁大批嫁妆以及军事力量,以保障嫁过去的女儿能对当地的政治文化军事产生足够的影响。
西域诸国中,乌孙、康居、楼兰等国,都是被匈奴人用这种手段间接控制了起来。
史书上记载,乌孙人被匈奴人用这一招玩的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几度陷入内战的边缘。
至于其他国家,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几乎全部成为了匈奴人的操线木偶。
他们现在想故技重施,在汉室面前玩这一招,刘彻只有一个想法:这是送礼吧!
论起消化和同化异族的能力,中国人确实是全球独步!
至少,在汉人王朝的强盛时期,不管中国的王朝吃进去多少异族,最后都能将他们变成勤勉忠诚的汉人。
只是,匈奴人玩的这么大,汉室君臣,自然也不能小气了。
这位匈奴公主一嫁过来,立马就能享有夫人的地位。
除此之外,汉室本身的回礼,也很重。
一万匹丝绸,三千斤茶叶、精美青铜器具数千件,黄金器具上百件,除此之外,特许再开互市集市五个。
在刘彻看来,这其实是汉室君臣的面子在作祟。
不过,回礼如此重,却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消化掉那些陪嫁的奴隶、军队了。
阏氏的陪嫁卫队,还没进长安,就已经被解除武装了。
所有奴隶和军人全部被少府接管。
虽然名义上他们还是匈奴公主的人,但实际上,却会被打散重遍。
少府有的是地方安置这些“不稳定的力量”。
而等这些人在汉室定居下来,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匈奴单于庭想隔着几万里,指挥他们?
做梦吧!
一代人以后,刘彻相信,这些人的后代,就将成为忠诚的汉室臣民,可以为帝国纳税服役了。
就如同历史上霍去病俘虏的匈奴部族以及投降过来的匈奴军民。
当然,面子工程还是做的,至少,得让匈奴人觉得,他们的这个买卖做的还不错,他们的公主在汉室得到了礼遇。
那些私底下的小手段和办法,要等到匈奴的送嫁使团回国后才会开始。
刘彻保证,匈奴人很快就会知道,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惜了,这个招数大概只能用一次……”刘彻在心里不无叹息。
匈奴又不傻!
一旦他们发现,联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估计,死都不会干第二次这样的买卖了!
第422章 匈奴公主(三)
太阳的余晖渐渐消散在天际,晚霞染红了大半个天空。
刘彻面北而坐,端坐在章德殿的御榻之上,象征着汉室天子法统威权的高皇帝斩白蛇剑,系在他的腰间,那枚在后世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传国玉玺,此刻与那柄刘邦的佩剑一同挂在他的腰间,天子十二旒珠从额前垂下来,黑色的天子衮服庄重而肃穆。
御阶之下,太常南皮候窦彭祖捧着一纸帛书,念着:“伏维陛下履乾则坤,动合阴阳,群臣大小以长秋宫未定,遵旧依典,章表仍闻,历时乃听。易云:受兹介祉,诗曰:千禄百福,子孙千亿。方今幸甚,陛下即位,四海升平,海清河晏,独长秋宫未定,群臣妾无得上寿,蚕室之献,无人主持……”
刘彻端坐在龙座上听着,心里头却是翻江倒海的翻滚了起来。
这窦彭祖,这是在逼宫啊!
今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