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了!
  一切都是大王那个该死的精神病的错!
  他是个精神病,干的事情自然是疯狂的!
  俺们这些臣子苦劝无效啊!
  现在,在大义感召下,俺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真正的忠臣,是要忠于长安天子哇!
  于是,俺们就大义灭亲了……
  这个说法,虽然是个人都不会相信。
  但是,有了这个说法,就有台阶了。
  而且,将国王的首级献上长安宫阙,长安天子的面子照顾到了,汉朝的颜面也照顾到了。
  那,他们这些小虾米岂不是能躲过一劫,甚至能堂而皇之的功臣的面目出现了?
  想到功臣两个字,无数人两眼放光。
  甚至不需要上层的命令,就有人道:“殿下明智,吾等也久知如此,奈何大王一意孤行哇!今日得殿下当头棒喝,真是恍然大悟,愿随殿下,共谏大王!”
  哗啦哗啦,王宫守卫中,有人丢下了兵器,然后消失在夜色中。
  这些人是不想跟随卫右渠干这样的事情但也知道,自己是螳臂当车,索性撂挑子了。
  但更多的人却是对着卫右渠跪下来,道:“殿下深明大义,当继朝鲜王位!”
  卫右渠嘴角抽动两下,若在以往,他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高兴都来不及。
  但如今,这朝鲜王位,却是个烫手山芋,谁接谁死。
  他只能尴尬的道:“孤年少德薄,王兄信嫡长子,可为王上!”
  汉室肯定不会留下卫氏继续在朝鲜称王称霸。
  可卫氏还是需要一个“大王”来表演口衔王玺,面北而拜,前往长安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的谢罪戏码。
  然后,再哭天抢地的在长安长跪不起,最好最后来一个“自感罪孽深重,臣死有余罪”,再双手奉上朝鲜国的王玺、图册和户籍,然后自刎谢罪,这样才能充分照顾汉天子的颜面,也能让大家都能活下去。
  不然,汉天子要是不打算放过卫氏政权,那该如何是好?
  而且,即使汉天子宽宏大量,但,朝鲜国肯定是不会再存在了。
  那样,末代的朝鲜王,就是个犯忌讳的存在,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杯毒酒。
  卫右渠可没那么傻!
  这个任务,还是得交给自己得兄长,那个在长安开罪了天子的卫信去办。
  也只有卫信能办好!
  至于卫信愿还是不愿,那可就由不得他了!


第461章 坑
  一场大雨过后,长安的气温骤降了起码十度。
  梧桐树的叶子也几乎掉光了。
  刘彻漫步走在未央宫的走廊中,天气开始转凉了,所以,刘彻的天子衣冠也相应的厚实了起来。
  “废太妃那边,记得送些御寒的衣物和使唤的下人过去伺候……”刘彻望着那满地的落叶,对身边的人吩咐了起来。毕竟,再怎么说,王家姐妹还是先帝的女人,虽然已被先帝废黩,但,因为她们有着子嗣,所以,必要的待遇还是少不得的。
  “诺!”身边的王道连忙点头答应。
  刘彻伸手抓住一片掉在了走廊的栏杆上的树叶,呵呵的笑了一声。
  他哪里是什么大度的人?
  王娡前世给他的羞辱,又岂会轻易淡忘?
  有句话说的好:看到仇人过的不好,我就很开心了。
  刘彻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他拿着那片树叶,嘿笑了一声问道:“阿彘最近功课做得怎样?”
  王道愣了一下,区区一个废妃之子,在宫中几乎就是被遗忘的。
  倘若不是太皇太后隔三岔五的会过问一下那位皇十弟和皇十一弟的近况,怕是那两兄弟死了,都不会有人上报。
  王道,自然也不会去关心这个事情。
  但他身边自有知道的人。
  考举后,王道的情报系统充实了上百人,这些才干能力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但却都有着文化,这些人一进入情报系统,立刻就给这个死水一般的封闭系统注入了不少活力,最起码,王道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去事事关心,有的是过目不忘的能人帮他记下这些琐事,方便他随时询问。
  现在,在王道身边就跟着一位通过考举,进入情报系统,成为汉室秘密设置的“绣衣卫”一员的士子。
  此人名叫白思文,名字倒是文绉绉的,可惜尊容令人难以直视。
  而偏偏,在汉室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最基本的一条,长的不帅的没人权!
  譬如过去的察觉制度,除了考核被举荐人的德、孝、廉、才之外,还要看仪容,就是长相、礼仪、身高。
  汉室官场上,有一条潜规则就是,身高不及七尺,五官不正者,除非你是萧何曹参那样的大能,名声传遍天下,否则,你到死都不会被举荐。
  所以,在过去,实际上平民的出头机会是很少很少的。
  寒门士子,不花个几代人改良基因,培养出个帅哥来,很难在官场上有什么作为。
  这次考举也不例外,各衙门选人的时候,遇到长相实在对不起观众的,成绩再好也是直接退货。
  于是,白思文这个通过了三轮考举,名列所有参考士子前百的人才,才这样轻易的落到了王道手中,成为了天子鹰犬。
  另外还有些长相对不起世界的士子,在无可奈何之下,进了军队。
  往后,汉室的政治斗争,估计会在帅哥与挫男之间展开。
  不过,这位白思文脑子、智商还有记忆力都与他的相貌成反比——不然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爬到了“绣衣卫使者”的高度,还深的王道看重。
  “都督!”王道现在身上有一个新差遣就是“都督绣衣卫”,望文释义,自然就是统领“绣衣卫”的意思。
  这是刘彻新开的一个衙门,负责整个情报系统。
  在将来,或许会拆分成类似北镇抚司与东厂西厂一类的机构。
  但在现在,他们还是一体。
  因此,此刻,白思文作为绣衣卫这个新衙门的一员,自然要喊王道的职位。
  白思文低头微微沉思,就道:“根据下面的人报告,十殿下聪明乖巧,颇为早熟……一应功课,都做的不错,深的各位博士的喜爱!”
  王道将这些话转述给刘彻。
  刘彻听了,冷笑了两声:“颇为早熟?嘿嘿!”
  小猪当然早熟啦!
  四岁不到,就敢当着大人的面,撒下“金屋藏娇”的谎言,谁敢说他不早熟?
  他的母亲王娡,那更是少数在汉室历史上能留下自己大名的女性!
  上一个如此如雷贯耳的人还是吕后吕雉!
  刘彻可从来都不敢小瞧这一家子!
  “等朝鲜全境拿下,朕或许可以效仿一下周成王一叶封桐……”刘彻在心中冷笑着。
  王娡这一家子,就这么放在长安,肯定不是个事情!
  外面的人也会说闲话。
  但真安置出去,在什么地方给他分封一国,那也不妥。
  索性干脆丢去朝鲜跟梁王的儿子为伴!
  朝鲜半岛地方那么大,足够割成好几个诸侯国的领地了!
  而且,有了小猪这个榜样,以后再分封其他宗室,也就容易多了。
  西南夷、三越还有未来的匈奴、西域等殖民地,都可以分封一些刘氏子孙。
  朕连弟弟都封去了夷狄,你们还唧唧歪歪个什么?
  至于神州之类,以推恩令为主,逐步消除分封诸侯国,将全境化为郡县。
  正这样盘算着,忽然,有宦官来禀报:“陛下,大喜啊!”
  说着这宦官就跪下来,叩首道:“刚刚得到辽东郡八百里加急奏报:赖陛下洪恩,社稷之福,楼船将军与护濊都尉已定朝鲜全境!”说着他就欢天喜地的捧着一个奏折呈递上来。
  刘彻闻言也是一愣。
  这也太快了吧?
  卫氏朝鲜应该还没有面到这样的程度吧?
  这样快速的灭亡,全人类历史上,大抵也就只有意呆利可以媲美了!
  但周围侍从和宦官却不管这么多,纷纷跪下来,恭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汉万胜!”
  刘彻却狐疑着接过奏疏,拆开来一看之后,才笑了起来:“原来如此,居然是内讧了啊……”
  奏疏是义纵送回来的,自然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写在了上面。
  只是……
  刘彻看着奏折上那位“深明大义”“大义灭亲”率军兵谏,终于劝服了已经“久病失志”的卫准,使其“幡然醒悟”面朝长安三叩九拜,口称:如此臣准等死有余罪。然后就伏剑自刎的朝鲜王子卫右渠的名字,嘴角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卫右渠当朕是三岁小孩吗?”刘彻冷笑着。
  这样的故事剧本,别说是刘彻了,三岁孩子都不信啊!
  你以为这是三国演义?隋唐英雄?
  更何况,这位卫右渠,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此君当是历史上被小猪所灭的末代卫满朝鲜君主。
  这人在历史上向来就是以反汉出名,以夷狄自居的作死小能手,不然小猪吃饱了撑着去打他?
  但,这些话却不能说出来,甚至,这位卫右渠还得好好安抚,给予厚待!
  不然,以后谁还降汉?谁还肯当带路党?
  正如后世米帝养的那帮二货云云一样,你当米帝不知道这帮货就是在骗吃骗喝骗经费呀?
  还不是为了给天朝国内的带路党做榜样立起来的牌坊?
  只是……
  刘彻也不想这么便宜他。
  “吃朕一击‘山姆大叔之坑’”刘彻在心中冷笑一声,然后就下令:“来人,制诏:朝鲜王子右渠,深明大义,朕心甚喜,其令其继朝鲜王位,给赐王玺!”
  朝鲜刘彻肯定是灭亡的。
  末代的国王,那个有什么好下场?
  刘彻可不想学夫差,给毒蛇成长的空间。
  当然,这诏令下去,天下人都会明白,刘彻的意思了。
  所以,刘彻也不得不给自己洗白,他悠然道:“杀父之人,丧尽天良,几与禽兽无误,朕能赦其死罪,天不会赦!”
  汉室以孝治天下!
  孝悌就是政治正确!
  别说杀父了,就是骂了老爹一句,一旦被捅到官府,骂人者肯定是一个死字!


第462章 三越
  朝鲜的灭亡,来的太快了。
  从卫右渠杀父投降,到汉天子册封卫右渠为朝鲜王,再到诏令朝鲜王朝觐长安,然后半路上派出使者一杯毒酒赐死,前后加起来,半个月都没有。
  在元德二年的新年之前,卫氏朝鲜,彻底成为了历史代名词。
  虽然这个事情上面,刘彻的吃相非常难看。
  但是,出乎意料,不论是汉室国内朝野的舆论还是民间的议论,都站在刘彻这边。
  对这个时代的汉人来说,孝悌就是一切的根本。
  卫右渠逼杀自己的亲生父亲,等于是一脚踩在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上。
  用坊间舆论的话说是:杀父叛主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甚至有人举了高帝诛丁公的例子来给刘彻洗白。
  所谓丁公,就是汉室猛将季布的舅舅。
  当年,丁公给项羽卖命,在彭城之役时受命率军埋伏在彭城以西,刘邦败退的必经之路堵截刘邦的退路。
  果不其然,彭城一战,刘邦惨败,几乎把内裤都输掉了,仓皇逃亡,于是就被丁公抓了个正着,危难之际,刘邦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
  言下之意,就是让丁公养寇自重。
  丁公怀有二心,果然就放了刘邦一马。
  后世三国演义上的华容道情节,大体创意应该是来源于这个故事。
  只是与三国中的关二爷深受曹操器重不同,丁公的下场可谓惨不忍睹。
  刘邦得了天下后,丁公作死得跑去邀功,结果被刘邦一刀砍了,还留下了一句: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真是杯具中的杯具!
  丁公背主,虽然有功高皇帝,依然被杀。
  卫右渠犯的罪过,可比丁公更严重!
  只是,这个事情发酵后的副作用就是——季心躺着也中枪了。
  这个昔日在关中跺跺脚都能让关中震动的游侠巨头,吓得躲进了雒阳的宅子里,闭门谢客,再不敢提回长安的事情。
  谁叫季心就是丁公的亲外甥,而且季心他哥季布现在又已经挂掉了?
  季心的事情,在刘彻这里不过是个花边新闻。
  他得知季心被吓得躲在雒阳不敢见客的原因,还是,主父偃代表江都王刘阏来长安上计,同时问安,顺便听说的事情。
  跟主父偃一起来到的长安的,还有南方三越:南越、东瓯、闽越三国的使团。
  汉室在东边拿了朝鲜开刀,南边的三只鸡,几乎被吓了个半死。
  南越还好,国王赵佗是从秦末活到如今的巨头,见惯了大风大浪,连吕后他都敢咋呼一下,太宗孝文皇帝都敢唬弄,朝鲜的灭亡,对其没什么压力。
  但东瓯与闽越就不一样了。
  后世的人粗看史书,大体都以为,东瓯与闽越两国属于独立于中国中央政权之外的割据势力,长安的天子,管不了他们。
  实则不然!
  东瓯、闽越、长沙三国源出一脉。
  准确的说,东瓯与闽越的初代国君,是长沙王吴苪的马仔。
  因为在楚汉争霸时,帮着刘邦摇旗呐喊,对付项羽有功,这才得已裂土。
  而且,东瓯与闽越两国的出现,本质上是刘邦为了削弱吴苪的力量玩出来的帝王心术。
  要知道吴苪可是跟赵佗一样的秦代官僚,都是趁着秦末战乱割据,拥兵自立的典型。
  要是不这么干,那吴苪就极有可能学赵佗,拥兵自立,割据一方。
  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
  现在,长沙吴苪一系已经绝嗣,如今的长沙王姓刘,跟东瓯、闽越也就没了香火情。
  但,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就是吴王刘濞制霸南方的时候。
  南越也好,东瓯、闽越也罢,都是刘濞的狗。
  刘濞造反,三国也都各自出了兵马协助,当然,事后这三国的说法是被“胁迫”。
  但天知道是真是假?
  反正,刘彻是不相信,刘濞能在一边造反的同时,还能把刀子架在三越的脖子上,逼着他们出兵。
  尤其是赵佗那个老狐狸,倘若他不愿意,谁又能逼迫?
  但,这从一个侧面,也能证明:在实际上,汉室政权(不管是长安还是广陵)都一直保持着对三越的一定限度的统治力和影响力。
  三越国君的更替,以及世子的册立,都是长安认可后,才能名正言顺即位的。
  就是最桀骜不驯的南越国,也有着送世子入长安为质的传统。
  譬如,去年刘彻送走的那位南越王世孙赵胡。
  到现在,赵胡的情人以及私生子,都还在汉室享受着国宾的礼遇。
  所以,刘彻一直认为,三越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三越的国民,绝大部分都是用中国文字,行中国礼仪,遵循中国制度的中国人。
  与朝鲜标新立异,一门心思的去中国化,完全不同。
  尤其是东瓯,刘彻有信心,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让其乖乖的自己内附。
  原因在于,东瓯国就在江都国和会籍郡郡兵的火力范围之内,而且,在本质上,东瓯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吴国的卫星国。
  其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安全全部指望汉室保护(过去是刘濞)。
  一旦汉室撒手不管它,东瓯分分钟就要被人灭亡。
  闽越的情况虽然比之东瓯复杂了些,但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有大义名分在手,再派儒生不断过去洗脑,最多花个十来年,闽越全境都会归附。
  而南越……
  只等赵佗那只老狐狸咽气,那南越国的王族,从上到下,全部是红果果的亲汉派。
  现在的王世子赵胡,将来的赵婴齐、赵兴几代人,统统都是在长安长大,在长安接受教育,在长安生儿育女,等老爹不行才回去即位的。
  有着这么大的优势,只要不是脑残,都能通过和平演变以及颜色革命,兵不血刃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不打算对三越动武,刘彻对三国使者的态度,简直就是礼遇非常。
  刘彻不止准许三国使者可以在长安城自由活动“一如中国臣民”,还下令许可三国使者去与各自国君的亲人们见面——不管是南越还是闽越、东瓯,各国的国王都有着“人质”在长安。
  而且,是与之血缘关系非常亲近的亲戚。
  其中,甚至还有国王的情人、私生子一类。
  以前,汉室是不允许这些人与使团私下会面。
  刘彻打破这个规矩,自然让三国使者首先就感动的稀里哗啦,直呼:“圣天子!”
  几天以后,就在刘彻以为,还要耐着性子慢慢来的时候。
  东瓯国的使者忽然拿出了自家大王的奏疏,通过王道秘密呈递给刘彻。
  刘彻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能形容他的感受:天助我也!


第463章 契机
  拿着东瓯国国王的奏疏,刘彻反复看了好几次,越看心里面越激动。
  东瓯王当然不是来请求内附的。
  他的奏疏,跟过去闽越、东瓯、南越三国的奏疏差不多——相互打小报告,检举揭发对方的黑材料。
  但这次东瓯王打的小报告却是非同小可,而且有图有真相!
  他在奏疏中说:吴逆刘濞第三子子驹亡在闽越,闽越以国宾之礼相待,还许其自立、拥兵。
  子驹深恨东瓯出卖刘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日夜劝闽越王击东瓯。
  东瓯王于是就“诚惶诚恐”“夜不能寐”,请求天子做主。
  刘彻将这奏疏放下,脸上平静的对那位东瓯王的使者道:“东海王报告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卿回国以后转告东海王:朕会派使者前往东瓯与闽越调查,请东海王放宽心,有朕在,东海国必不会遭人攻击!”
  这刘濞的那几个儿子,流亡在南越、闽越甚至西南夷之中,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汉室朝野也早有猜测这些人的去向,先帝在时,甚至曾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越和闽越秘密调查。
  但可惜,使者还在路上,先帝就驾崩了,这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等刘彻登基即位以后,又是忙着掌握兵权,收拢朝野民心,自然也没时间和那个精力去管几个丧家之犬。
  现在看来,他们蹦跶的还是挺欢实的嘛!
  东瓯王的使者闻言,却是立刻叩首:“陛下洪恩,臣主东海王感激涕零!”
  所谓的东瓯,其实只是俗称,就像有人把红薯叫番薯一样。东海国,才是东瓯国正式的官方称呼。
  刘彻摸了摸下巴,他自然知道,东瓯人的心思了。
  东瓯跟闽越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在本质上来说,其实东瓯国是汉室为了牵制和羁绊闽越国的产物,而闽越国又是汉室拿来削弱长沙王吴苪在越人中的威望而出现的产物。
  这档子破事,就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简单点来说吧,当年,秦末天下大乱,秦的鄱阳令吴苪趁机自立,割据一方,号称鄱阳君。
  越人的首领,也就是初代闽越王无诸,率领越人托庇吴苪手下。
  最开始,吴苪抱上的大腿是项羽。
  可哪成想,项羽看不上吴苪这个鄱阳君,对其颇为轻视,给的待遇低的令人发指。
  吴苪于是大喊一声: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果断投了刘邦。
  刘邦比起项羽那个小气鬼,就大方多了。
  灭了项羽后,对吴苪封赏有加。
  许其建立长沙国,裂土为王,成为异姓诸侯王中唯一一个能寿终正寝的存在。
  当时,吴苪就是越人的共主,他的命令,从湖南一直到浙江、福建等越人的聚集地,无人敢违。
  闽越国的创建者无诸不过是吴苪手下的大臣。
  到了汉五年,刘邦忽然发现,吴苪这小子虽然看上去浓眉大眼,忠厚老实,但是手底下的势力太大了。
  所有越人都视其为共主。
  这怎么行!
  果断要下手削弱和再平衡!
  不过那个时候刘邦已经称帝五年,多多少少要讲节操和吃相了。
  不能再跟以往那样掀桌子骂娘,撸起袖子就开干。
  于是,这次的行动就斯文很多了。
  汉五年,汉天子下诏,以“存亡续断,王者之责”的名义和“无诸有功社稷,军功甚厚”为理由,册立无诸为闽越王,统治广大的闽越地区,在东冶为其设立都城。
  闽越国的建立,等于是断了吴苪一臂,有了无诸这个闽越王,吴苪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对越人发号施令了。
  解决了吴苪的问题,闽越的问题就又再次出现了。
  越人抱团取暖,团结在无诸麾下,对汉室来说,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在孝惠皇帝三年,吕后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提了越人在楚汉争霸时的功劳和在高皇帝刘邦讨伐英布、彭越时,闽越王无诸麾下大将号为闽君的摇的功劳,册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闽越王无诸有心反对,但奈何,一则有了汉室支持,摇立刻就摆脱了闽越的控制,事实上已经是自立了。二则,他的封国和王位,本身就是来源于军功,汉室以军功为借口,册封摇,闽越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三则,当时掌权的是吕后吕雉,吕后的手段和权谋,又岂是无诸能阻挡的?
  但是,从此以后,闽越和东海(东瓯)两国就势同水火,相互敌视了。
  无诸的子孙后代觉得,东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