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雀室(指挥舱)之中,一位年轻的军官,坐镇于其中。
  他有些无聊的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少将军,距离新化城,只有一百里了!”一位明显是副手的军官报告着距离。
  徐偃闻言,点了点头。
  作为汉室楼船将军松滋候徐悍的世子。
  徐偃虽然现在只在楼船将军衙门里挂了个所谓的“楼船司马”的虚衔。
  但实际上,以辽西郡的秦皇岛为母港的汉室朝鲜舰队,目前就归他统帅和管理。
  去年,汉室成立了楼船将军衙门,统管天下楼船、艨艟各式战舰。
  然后,按照天子的命令,楼船将军衙门,在天下沿海郡国中,遴选了四个深水良港,分别设置了驻扎了四支近海舰队,负责统管海上事务。
  因为,到现在为止,汉室也没发现有什么来自海上的敌人,也没有什么海洋利益需要维护。
  所以,这四支舰队的规模都很小。
  以徐偃的朝鲜舰队为例,统管就只有四艘楼船,外带十来艘艨艟一类的辅助舰只,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沿着秦皇岛到朝鲜的海岸线,巡逻巡逻,钓钓鱼。
  清闲得很。
  也就只有两月前,朝廷开始向朝鲜和辽东、新化方向移民后,秦皇岛才热闹起来。
  一时间,竟然云集了数十艘上次远征过朝鲜的楼船,以及其他大小辅助舰只百余艘。
  这些新来的船,全部被拆除了作战设施和武器,改装成了运输船。
  不停的从秦皇岛向朝鲜运送物资和人员。
  而这些船,尤其是楼船的运输量非常惊人。
  一艘楼船,一个月就能往返朝鲜三次,将数百名移民以及他们的全部家当和国家下拨给他们的粮食、物资全部运到朝鲜的始善港——也就是当初,汉军舰队登陆的那个港口。
  因为汉军是自那里登陆,然后消灭了残暴的卫氏政权,将爱与正义带到朝鲜大地的。
  所以,取名“始善”。
  徐偃是移民行动开始,才被其父亲,急匆匆的派驻到秦皇岛的。
  一方面是代表楼船将军衙门监督和督促秦皇岛的舰队。
  另外一方面嘛,就是刷政绩和刷声望,好方便,将来子承父业,继承楼船将军的职位。
  “我们的货物怎么样了?”徐偃转头问道。
  “少将军,所有货物一切正常!”副官恭身回答。
  徐偃闻言点点头,将心放到肚子里。
  这次运输到新化城的物资,非常重要。
  长安城里,就有着不止一双眼睛在时刻关注这次运输任务。
  不然,徐偃怎么会冒险随着舰队出海?
  “听说新化那边很不错啊……”徐偃走出雀室,站在楼船的顶层甲板上,望着两岸的风光,自言自语的想着:“应该能赚上一笔吧……”
  随着对朝廷开始推动屯垦,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向着东北方向调集。
  这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和一条目前已然欣欣向荣的商路。
  来自朝鲜、新化、真番的人参、鹿皮、鹿茸、皮毛,中国的需求量都很大。
  一张品相完整的熊皮,在长安作价常常超过数万钱,甚至数十万钱。
  而更加名贵的貂皮、狐皮以及水獭皮,更是有价无市。
  而中国产的布帛、香料、丝绸与陶器、青铜制品、铁器,同样在这些地区,大受欢迎。
  一件盐铁衙门生产的铁器,在长安售价不过千钱。
  但在这些地方,却很容易的就能以此换来一张品相完美的皮毛,甚至,经常出现,某个商人走了狗屎运,拿了快粗麻布,就换了人家一大块狗头金的传奇故事。
  贸易如此兴盛,利润如此高。
  自然引动了天下各方势力的觊觎。
  譬如,楼船将军衙门派驻在胶东国的东海都尉最近就一直在给长安打小报告:胶东王雄渠,目无王法,私造船只,似有不轨。
  而胶东王刘雄渠也不是吃草长大的,立刻就反咬一口:东海都尉臣胜之,私带、夹带货物,勒诈生民,与民争利。
  这场撕逼大战,甚至直接打到了天子面前。
  徐偃对这些内幕,倒是很清楚。
  说到底,还是财帛动人心!
  胶东国的琅琊港,是楼船将军衙门选定的东海舰队母港。
  该港是胶东国最好的深水良港,一次能停泊超过百艘楼船。
  随着东北地区开发和屯垦,齐鲁等地的商旅和移民,基本都是通过琅琊港,沿着上次汉室舰队远征朝鲜的航道,直航朝鲜。
  换句话说,谁控制了琅琊港,就可能控制住一个日交易额超过千万的大型商港。
  刘雄渠本来都穷的快疯掉了。
  现在,天上掉下这么大块馅饼,他要不想捞,恐怕就是傻子了。
  而楼船将军衙门,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上的手,伸进自己的地盘了。
  所以,这次的撕逼,其实是胶东王刘雄渠与徐偃的父亲徐悍在刚正面。
  而徐偃对自己父亲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毫不怀疑!
  道理很简单:天子是站在楼船将军衙门这边的!
  要不是刘雄渠是宗室,这会,楼船将军衙门应该已经在庆祝胜利了。
  想着这个事情,徐偃就走到甲板的一侧,眺望远处的平原。
  在远处的平原上,隐隐出现着袅袅炊烟。
  看着这片土地,徐偃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据说,天子将在这片全新的国土上,给列侯功臣,进行再次分封。
  换句话说,在这片土地上的某个角落,可能有一块,以后将要姓徐。
  松滋候徐家,从徐悍的祖父开始,就是出名的种田高手。
  三十年时间,松滋候国,就从一片蛮荒,变成了鱼米之乡。
  虽然,从去年开始,徐家就打算重新洗天赋,转职成海洋学家了,但这种田的本能,是深深铭刻于每一个徐家子孙的骨髓深处的。
  以至于徐偃想起自己家可能要再拿一块等于松滋候国面积的封地的时候,就忍不住的想着在将来,在那个地方复制一遍松滋候国的发展经历。
  修地球这技术,老徐家目前是汉室列侯中的NO1。
  ……
  楼船经过三个时辰的航行后,顺利抵达了新化城城外的港口。
  因为港口实在太小,只能勉强停下一艘楼船。
  所以,徐偃让另外一艘楼船先停在河中,自己的这艘船先靠岸。
  到了码头上,楼船放下一块巨大的木板,然后,徐偃就带着几位军官走下船。
  码头上面,也立刻迎出几个穿着官服的官员。
  其中,就有着徐偃的熟人。
  徐偃一见对方,立刻拱手上前行礼拜道:“子仁兄好久不见……”
  而薄世也微微笑着拱手回礼:“贤弟久违了!”
  薄世,表字子仁,所谓“必世而后仁也”,汉代的表字,是要跟自己的名讳能呼应,能相互佐证的。
  譬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赵云,表字子龙,就是云从龙延伸而来。
  张飞表字翼德,飞行没有翅膀怎么行?
  随便乱取表字,那是没文化的表现,出门要被笑话的!
  两位世家公子,寒暄了一阵,聊了些长安的风物。
  然后,徐偃就道:“子仁兄,吾奉命向兄长运送,拖网网具三具,还请子仁兄点验、签字签收,另外,奉陛下之命,愚弟所率的两艘楼船,将在接下来三个月,听命于兄长,两日一捕黑水之鱼!”
  说着徐偃就将一张写在白纸上的公函递给薄世。
  薄世接过来,笑着道:“有劳贤弟了!”
  ……
  一刻钟后,当薄世看着,数十位汉军士卒,抬着一个巨大的被整齐的折叠在一起的巨网,顿时就有些目瞪口呆了。
  “竟然如此巨大!”薄世砸吧了一下舌头,他总算明白了,天子为何要下令调派两艘宝贵的楼船来新化城配合了。
  这样的巨网,根本就不是人力能拉得动的!
  而跟随巨网一同下船的,还有几位少府的工匠以及一位打扮明显是墨者的官员——天下除了墨者,谁会光着脚丫子?
  “这三具拖网,乃是由少府东园工匠织造,仅仅是麻,就耗费了数万斤!每一具拖网,长百三十丈,宽十二丈,以粗麻为绳,木筒加固,重逾千斤!”那位墨者下船后,就洋洋得意的骄傲的介绍着这个由墨苑与少府的智慧,共同缔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捕鱼利器。
  这种大型网具的出现,预示着,人类从此就可以,大规模的捕捞江河海洋之中数之不尽的鱼群。
  这个拖网制造成功后,曾经在渭河中,进行过一次试验。
  试验表明,在两艘中型楼船拉动下的拖网,能将河中的大小鱼群,一网打尽,做到寸草不留。
  因为实在是太BUG,所以,丞相府下令,不许在渭河使用拖网——要是在渭河中以拖网捕鱼,关中渔民就要被逼到绝境了。
  而哪怕是来到这新化城,天子也特别下令,拖网不得连续使用超过两日。
  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统治者就贯彻在自己统治理念中的精神:不能赶尽杀绝。
  从西周开始,怀孕的和哺乳期的野兽,都不在猎杀名单之中。
  这就是仁。
  当然了,作为这拖网的制造者之一,这位墨者也很清楚,实际上,这种拖网,受限于材料和技术,也根本无法做到不间断的工作。
  每过两天,就有一张拖网,必须进行大修和检查以及晾晒。
  不然,用不了几天,这拖网就会腐烂。
  而徐偃和薄世,却都被“东园”这两个字给震撼住了。
  众所周知,少府六寺,各司其职。
  其中,东园令衙门,是汉室最高水平的工匠和技工的集中处。
  这个机构,在平时,只会做一件事情——给历代天子制造冥器。
  天下所有诸侯王的墓葬中的黄肠题凑与金缕玉衣,都是出自东园。
  因此,东园又号为“冥园”。
  东园的工匠,甚至能将丝绸织成薄如蝉翼的内衣,也能铸造出栩栩如生的青铜人像。
  甚至有传说,霸陵中有一面能清晰的照见人像的铜镜,就是东园的匠人,用了十年时间,一点一滴的磨出来的。
  换句话说,这个机构,是能用双手在鸡蛋画画的顶级工匠集中营。
  而这拖网,居然要用东园的工匠来织造。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拖网的技术难度,已经超越了普通和优秀,达至了人类手工所能织造的极限。
  这让薄世心中立刻就深起了无穷的信心。
  薄世看了看眼前的黑水河,顿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三具这样的巨网,这黑水河中的鱼群,就别想跑了!


第607章 鱼海!鱼海!(二)
  第二天,黑水河畔,挤满了围观的人群。
  无论是濊人,还是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两艘巨大无比,小山一样停泊在江面上的楼船。
  这种当今世界水面上最大的战舰,确实具备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感。
  但,更让人无数人惊讶的是:那张正在江面上缓缓拉开的巨网。
  别说是濊人了,就是来自中国的移民,也从未见过如此巨大、复杂、精密的大网。
  这张网在江面上被两艘楼船一左一右拉开,并缓缓沉入水下。
  即使相隔数百步,但人们还是能清清楚楚的看到,那些网绳是何等的粗大。
  张未央拿着自己的手,比划了一下。
  最后发现,那些网绳,每一根都至少有他的拇指那么粗。
  这个发现让张未央长出了一口凉气:“泰一在上,如此粗的麻绳,究竟是如何编织出来的?”
  作为农民,尤其是西汉的农民,当然不可能没有接触过苎麻和编织苎麻。
  中国主要以苎麻作为麻布和绳索的原料。
  在中国腹地的农村,苎麻被广泛种植。
  桑木业甚至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
  张未央也曾经亲自参与过织麻作业。
  那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首先,你需要一大块的苎麻田,然后,你得将这些苎麻砍倒,捆成捆,最后将它们丢到一个专门用来抠麻的水池中浸泡半个月。
  半月之后,再将这些苎麻从水池中取出,撕下外皮,才能开始纺纱。
  邯郸用的纺纱方法是纯手工的纱轮。
  具体是用两个石质或者陶质的小圆轮子,一头吊着那些从水中取出来的苎麻纤维,一头则不断将这些散乱的纤维拉伸。
  通过持之以恒的反复工作,逐渐获得可以用来织布以及作为绳索使用的麻线。
  但即使是最好的拉纱人,也无法保证,自己捻出来的麻线的质量。
  换句话说,捻出来的麻线,究竟能用于什么用途,在没有看到成品前,没有人能保证。
  作为农民,张未央很清楚,这张巨网的每一根网绳,都可能需要一亩甚至好几亩的苎麻,来做原料。
  换句话说,这张巨网的每一根网绳,都是用黄金来编造的。
  即使不谈这些。
  哪怕是将这张巨网就地分解,所得的麻绳拿回去织布,其价值也是数十万甚至百万钱!
  “朝廷疯了嘛?花费如此巨大,就为了制造一张网?”张未央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办法跟上朝廷的节奏了。
  “这张拖网,真能一次捕鱼数千石,甚至上万石?”薄世站在一艘楼船的甲板上,对此也颇为怀疑。
  最重要的是:就算抓到了那么多鱼,拉得动渔网吗?
  要知道,几千石鱼,加上水和网绳,那重量,可就根本不是人力能拉动得起来的。
  但很快,事实就让薄世内心的吐槽化作乌有。
  当庞大的巨网完全沉入水下后,两艘庞大的楼船就开始升起船帆,借助风力,向下游行驶。
  巨大的楼船,毫不费力的拉动着庞大的渔网,水面上只看到无数的鱼群在跳跃,一根足足有手臂那么粗的巨绳,被几个士卒,拉着来到楼船顶层上的机械面前。
  薄世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机械:是滑轮!
  作为帝国的精英贵族阶级,薄世对于滑轮一点都不陌生。
  早在遥远的西周时期,中国的工匠就已经开始使用滑轮进行修筑城市、陵墓以及军事要塞了。
  至秦朝时,滑轮技术更是迎来了大发展。
  出现了专门装载滑轮机械的滑轮车。
  传说,秦始皇就是使用滑轮车,吊起巨石和砖木,修建阿房宫。
  而汉室少府之中,类似的滑轮机械装置,也是非常繁多。
  但眼前的这个巨型滑轮机械,显然不是薄世过去看到过的任何滑轮机械。
  它更复杂,也更加精密。
  整个机械被固定在楼船甲板的舱室之中——显然,那个舱室被少府改造过,使之可以将那个庞然大物固定住。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整个滑轮机,是由数个大小一不一的滑轮组成,他们彼此紧密相连,使得整个滑轮机械充满了一种让薄世为之神醉的艺术美感。
  而这种由多个滑轮共同工作,彼此配合的机械,在这以前,从未在中国出现过。
  换句话说,这是少府的最新科研成果。
  而在这个滑轮组之前指挥着士卒,操纵滑轮组运动的那位墨者,则是微笑着回头,对着薄世和徐偃道:“此机械乃是吾墨苑在采纳了西方大秦名曰:亚氏之大贤所著之《机械原理》中的‘复式滑轮’定律后,合吾墨家之技,制造而出的专门用于拖动和吊动人力所不能及之器物的机械!”
  这位墨者抚着自己的胡须赞道:“那位西方大秦国名曰亚氏之大贤,若生在中国,必为吾墨家钜子之选啊!”
  这个评价,在这位墨者看来,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
  “西方大秦?”薄世闻言,也是想了起来,据说几个月前,匈奴人送了一批奴隶来长安给天子做礼物。
  其中有个奴隶,自号乃西方大秦国之使者。
  哪怕薄世远在新化,也从一些邸报与书信中知道了这个事情。
  但却没有放在心上。
  对中国来说,大秦也好,安息也罢,都是远在天边的不知名国度。
  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贵族们,很多连匈奴的事情都不想关心。
  因此,大家也就是将之当成一则趣闻看待。
  但此刻,当薄世得知,眼前的这个巨大的滑轮组的制造原理,是来自那名为大秦的国度时,他的态度也变了。
  “如此说来,这大秦大抵也算是一个有道之国了!”薄世评价着:“有机会的话,吾回长安,或可召那大秦使者问上一问……”
  这样的评价,对于中国的士大夫贵族阶级来说,已经是很难得了。
  毕竟,如今的国人,对于外部世界,基本上都是将那些国家的人民,看做是两条腿走路的野兽,需要中国爸爸“教化”和“感化”,才能知道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有益于世界的人。
  能让一个贵族对一个域外之国,做出“有道”这样的评价,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越。
  “子仁兄,某倒是见过那大秦之使……”徐偃微笑着道:“其人相貌大体与中国类似,也还算知礼,据说陛下命其随《诗》博士王公进学,翌日,或可与兄坐而论道,也说不定!”
  薄世点了点头。
  诗经是诸子百家都认可的圣典,与尚书、洪范等著作一样,在此时,不拘黄老儒法墨,都会研究和阐述。
  当然,在一些细节上的理解,各派就南辕北辙了。
  哪怕是同一派系,不同的流派,也可能出现争论。
  说话间,楼船就已经顺风驶出了上千步,几个士卒,拖动一个巨大的船锚,将之沉入河底。
  薄世与徐偃都将视线的焦点转移到那个还沉没在水中的巨网之上。
  天子动员了少府技术水平最高的东园寺,几百名当今世界最顶级,最灵巧的工匠,用了半年时间,在少府和墨苑的无数专业人士的智慧帮助下,花费无数金钱,最终才制造出三具拖网。
  仅仅为这三具拖网,不计人工,单单是材料上,少府就支出了起码六七百万钱的巨额资金。
  平均每具拖网,仅仅是它本身,哪怕是就地分解,也能值钱百万。
  而且,要维护和保养这种苎麻编织成的拖网的成本也非常高。
  仅仅是为了保证拖网能正常工作,少府就派来了一个高达一百人的修葺团队!
  换句话说,假如,这些拖网不能达到它设计时的捕鱼效率:一网捕鱼数千石,那它就是亏本的。
  因为苎麻在水中浸泡的太久的话,是很容易就会发生侵蚀和腐烂的。
  以民间的经验来看,同样以苎麻编织的渔网,使用寿命,常常不过一年。
  这还是渔民经常会晾晒和保养的情况下。
  而一旦拖网在实践中证明不能完成其设计目标,那么,天子固然要丢脸,但是,具体实际负责和指挥操作的薄世和徐偃会是个什么下场?
  主辱臣死,天子丢脸,臣子丢官甚至丢脑袋都是正常的事情!
  但反过来说,假如,拖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那么——显然易见,这就是政绩!
  甭管拖网是谁设计、制造的,又是谁力主推动的。
  军功章里起码得分一半给具体负责操作的臣子。
  更何况,这个事情,一旦成功,薄世跟徐偃的名字,马上就能进入未央宫天子的视线。
  立刻就是简在帝心!
  仕途从此当然就是平步青云,一帆风顺了。
  更何况,这次拖网实践,还极有可能名留青史!
  假如其果真能实现其设计目标,那么,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汉室政权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食物来源——用苎麻来换鱼肉,哪怕对等交换,一千斤苎麻换一千斤鱼,对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来说,这不啻于多了一个粮食来源,等于凭空的扩大了耕地面积。
  因而,薄世与徐偃的呼吸,都开始浓重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决定他们命运的转折时刻到了。
  未来,是鲤鱼跃龙门,从此海阔天空,还是泯然众人,沉寂在越来越多新兴的人才海洋之中,就看这一次了。
  “灌口二郎保佑,今次渔获,一定要丰收!若果,今岁祭祀,某愿奉三牲血食!”薄世在心中暗暗祷告起来,哪怕他不信蜀人的灌口二郎神,也不妨碍他这会临时抱佛脚,更何况,几日前,他刚刚祭祀过灌口二郎。
  反正,灌口二郎的义务范围内,就有保佑渔获丰收这一个业务。
  相信看在数日前的那次血食供奉的面上,灌口二郎,应该能满足他的愿望。


第608章 鱼海!鱼海!(三)
  随着楼船停止前进,巨大的船帆从桅杆上降下来。
  十几名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大力士,光着膀子,站到了那个滑轮组之前,这些大力士,全部都是从少府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能拉开大黄弩的能力。
  这些力士,哼哧哼哧的拉动被缠绕在滑轮组上的绳索,一点一点的慢慢的将沉入河底的拖网拉拽起来。
  随着网具被一点一点的拉出水面,江面上顿时出现了让人血脉偾张的一幕。
  在长达百丈,宽约十余丈的江心。
  无数的浪花飞溅起来。
  那是成千上万的大鱼在察觉到危机后在拼死挣扎。
  然而,它们的举动,注定是徒劳的。
  当滑轮组开始拉拽后,网口就已经高出水面。
  除了有几条幸运的大鱼,借着那转瞬而逝的机会,逃脱了人类的陷阱外,其他鱼群,注定在劫难逃。
  看着巨网中在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