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道捧着一份诏书,走到御阶之前,宣读起来:“皇帝制曰:……”
群臣纷纷跪下来,恭听圣命。
“昔者,朕皇祖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剑而平天下,乃与群臣刑白马而盟,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励,国以永宁,爰及子孙!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入继大统,嘉以功臣曰:带砺山河,永光休烈!今朕受命获保宗庙,幸群臣用命,将士效死,乃诛卫逆,得东海附,拓土数千里,此皆群臣之功也。
功必赏,过必罚,此圣王之制。
群臣等用命,朕必有加恩之举!
其令,丞相率宗正、少府,以辽东以西之新化、朝鲜等土,各取定数,裂为列侯功臣食邑之属,其以列侯封邑所食户数为准,食邑千户,得封土千顷。
此嘉功臣而褒良将之命也!
有司速办,不得贻误。
钦兹!
朕命尔等唯懋哉!”
这个诏命一宣读完毕,列侯们就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蹦出来了!
食邑千户得千顷之土!
虽然大家早有耳闻,这个福利大礼包给力的让人发疯。
但却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给力!
在先前,大家最理想的预期,也不过是二比一,三比一这样的封邑比例。
哪里知道,居然是一比一!
这等于是大家的食邑户数翻倍啊!
哪怕,封下来的只是一些山陵之土,那也是一个受益无穷的宝藏啊!
就连周亚夫都有些动摇了。
周亚夫现在食邑,长平侯有一万一千三百户,条候原先是八千一百户,加上天子益封的一千三百户,是九千四百户,两者相加是两万零七百户。
按照这个比例算,他能拿到两万零七百顷土地。
基本上能抵得上中国一个小郡了。
他原先的计划是用自己这次新得到的封赏,送给他的两个兄长的后人平分,好让他们不要再盯着条候的候国了。
那个已经被天子封给了自己的长子周韬了(这里有个BUG,我以前写的是条候候国已经封给了周亚夫的儿子了,但后来忘了,抱歉)。
未来周韬继承长平侯的爵位,条候爵位可以给自己的其他儿子。
只是,千算万算,周亚夫没想到,这次的大礼包如此给力,一时间有些纠结了起来。
但好在,周亚夫这个人,是个英雄。
什么叫英雄?
拿得起,放得下。
虽然有些肉疼,但话都已经说出去了,周亚夫也不打算反悔。
反正,他的食邑户数,已经足够他这辈子吃穿不愁,就是死了,也肯定能风光下葬,不用担心太多。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了。
他回头给自己的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一切按照计划进行。
周韬却有些纠结。
这么大一块肉,都已经进了嘴巴,就这么吐出去,他有些不甘心。
但,既然是父亲的要求,一向孝顺的他,也不得不照办。
于是,周韬点了点头。
当然,现在是不能说的。
按照制度,这样的私人事务,只能等退朝后,群臣去东宫拜谒两位太后时,向太后提出请求。
……
散朝之后,已经是日暮时分。
汉室的朝会,与后世不同。
类似今天这样,开一整天朝会的例子非常多。
退朝之后,刘彻来到自己的御书房,在这里,颜异、汲黯、剧孟等心腹都已经提前在等候了。
“宋子候跟褚大,到底是怎么回事?”刘彻对剧孟问道。
在上朝前,刘彻就已经吩咐剧孟去查了。
在乡校械斗,刘彻始终觉得,要不是有血海深仇,那就肯定是两方都有一定要跟对方打一架才可以罢手的决心。
而且这个决心,还是建立在自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基础上的。
而,无论是宋子候许九还是褚大,显然,都不可能有血海深仇。
那就一定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回禀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剧孟答道:“根据口供和绣衣卫报告的情况来看,宋子候许九与褚大,是因为理念分歧,而在乡校械斗……”
“理念分歧?”刘彻笑了起来。
一个逗比列侯跟堂堂儒家巨头的首席大弟子出现了理念分歧,以至于两者非得在神圣肃穆的乡校,当着三老和父老的面来一次热血械斗?
今天难得是愚人节?
“说说看,到底怎么回事?”刘彻坐下来,立刻有侍女上来,为刘彻按摩。老实说,辛苦了一天,听听故事貌似也不错。
“回禀,是这样的……”剧孟让人将整理好的文案拿来,然后,拿着稿子说道:“两千石《公羊春秋》博士弟子褚大,自去岁以来,常在长安东二里乡校,讲学,授业,为乡校蒙师!”
刘彻点点头,儒家现在就是这点厉害!
尤其是公羊派和楚诗派的儒家弟子,行动能力爆表。
像是董仲舒、胡毋生这样的巨头,自费赞助弟子学习,培养寒门人才,那都是小儿科了。
人家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到地方上的乡校,去给人上课,有时候连束脩都不要,或者响应减免。而且,他们的理念和口号、宣传,非常接地气,也就北方的关中和燕赵,他们吃不开,但在广大的关东和南方,儒家已经制霸天下,没有敌手了。
纵横家、法家、黄老学的弟子,假如不是列侯勋贵,那就要被他们排挤到没有生存空间。
历史上,史书记载,董仲舒弟子官至两千石的有十几个,千石的多如牛毛。
与之相比,高冷的黄老学跟法家,真是相形见拙,被儒家干翻,也就理所应当了。
现在,在行动力上,大概也就墨家能碾压死敌儒家了。
所以,刘彻一直觉得,未来的汉室政坛,可能是现在还不起眼的儒家与墨家对抗。
现在风光的法家跟黄老学,都可能要打酱油。
这个兰陵的褚大,也是个人物。
最起码,曾经留名青史。
因此,刘彻也就有兴致了:“接着说……”
“宋子候许九,去岁之时,在华阴县延请回来了一位当地的隐士,此人据说师从浮丘伯之弟子,在华阴山中隐居二十年,潜心著书,为许九所知,于是前去寻访,请益学问,据说颇有所得,回京后,就立刻宣扬此人的学问,后来就听说了褚大在东二里的乡校开讲,宋子候就觉得,可以去找褚大辩论辩论……”
“然后就辩论成械斗了?”刘彻眨巴着眼睛问道,他越来越好奇了。
虽然说,公羊派的学者,火气都比较大,他们信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道理。
绝对是你打我一拳,我肯定揍你一脸的立场。
但到了高层,就比较讲究形象了,断不可能不顾场合,就跟来访者大打出手。
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宋子候许九的理论,在褚大看来,是离经叛道,诋毁先贤的歪理邪说。
就像当年孟子跟农家巨头许行的争论一样。
假如我说不过你,那我就把你肉体毁灭,精神摧毁。
简单的来说,就是用拳头让对方闭嘴!
剧孟恭身将一张白纸呈递给刘彻,道:“陛下,这是双方的口供……”
刘彻接过去,看了看,顿时眼睛就离不开了。
“还真是‘歪理邪说’啊……”刘彻看着评论道:“这个许九,也真是个惹祸精,错非他遇上朕,否则,他恐怕要‘死有余辜’了!”
文字狱的始作俑者是谁?
答案是儒家,孔子诛少正卯。
刘彻转头对剧孟吩咐:“去将许九还有褚大,给朕从诏狱里提出来,明天早上,朕要在芝房看到他们!”
芝房是一个很保密的场所。
老刘家一般将它当成密议的地方。
在刘彻看来,这个许九可能接触到了一个能让儒家进化的学说。
但,现在这个派系,很显然是没有生存的空间。
但未来就不一定了。
“是在孟子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管仲、伊尹和部分黄老学、法家的理念发展而出的……”刘彻在心里想着。
“诺!”剧孟领命而去。
……
诏狱。
在未央宫的一个角落里,这里靠近暴室,或者说本身就是从暴室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个附属建筑。
最初的时候,这里是安置宫中犯病的宦官和侍女的地方。
让他们在这里自生自灭。
后来,因为皇室喜欢将犯错犯罪的妃嫔和皇子皇亲国戚和关押到这里,于是,就发展出了诏狱这个怪物。
诏狱之中,供奉着狱神皋陶与他的宠物獬豸。
香火之中,皋陶青色的鸟喙嘴唇高高扬起,两只眼睛始终盯着诏狱的监牢,獬豸的长角前伸,指向那些监牢中的犯人。
皋陶是舜帝的大臣,传说,中国的第一座监狱就是他建立的。
他与他的宠物獬豸,辅佐舜帝,将一切奸邪与不法,统统镇压。
宋子候许九跟兰陵人褚大,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隔着一道狱门,大眼瞪小眼。
这两个人,一个是列侯,一个是知名学问大家的弟子。
即使身处诏狱,但,只要天子没发话,没有人敢对他们怎么样。
所以,他们的待遇倒也不算差。
许九甚至还有家臣为他捶打身体。
“君侯何必与这等人一般计较?”一个家臣在旁边拍着马屁道:“平白堕了自己身份!”
而对面的褚大,闻言却是哼了一声:“我劝君侯早日醒悟,奸佞邪说,信不得,昔者,孔子诛少正卯,正因如此!”
每一个儒家弟子,都对孔子诛少正卯的典故熟详于心,都觉得,这是了不起的行为,是正义对邪恶,有道对无道的宣判。
作为徒子徒孙,当然要效仿先贤的行为,身体力行,铲除一切无道的歪理邪说,清理世界,再造太平。
许九却是哈哈大笑,道:“有本事,尔等去上林苑,拆了墨苑,那本君侯还敬你们是个丈夫!”
褚大的脸色一下子就涨红了起来。
墨苑……
这可是儒家现在心里的那根刺啊!
自墨翟以来,墨家及其分支农家,就是儒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墨翟和他的徒子徒孙们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完全的毁灭,连文字带书籍,一把火全烧了!
但是……
现在,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奢望!
当今天子,什么都好,就是放纵墨家。
不止是给墨家提供了场地、资金和资源,还给给他们提供了入仕的途径。
结果,墨家在关西的势力,日复一日的兴盛起来。
整个关中以西的广大县乡,墨家的墨社迅速发展起来,然后,就把当地本来就不多的儒家给赶尽杀绝了。
面对这个依托最底层最基层的贫苦农民,建立在乡亭里的组织,别说儒家了,就是法家也没有办法,只能合作,不能对抗。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那个在上林苑里占地数里的庞大墨苑。
拆墨苑?
褚大当然想拆!
但,没有那个能力!
即使天子同意,恐怕列侯跟少府们也不会同意。
墨苑,现在可是汉室的宝贝疙瘩,下金蛋的母鸡,不止天子爱护有加,军方的巨头们更是将之视若珍宝。
单单是墨苑附近,就驻扎了两千人的军队,方圆五十里,被丞相周亚夫划为禁区,除了墨苑和原先的思贤苑的百姓能进出外,其他任何进出,必须有丞相府的符节。
见到褚大语塞,许九立刻就得势不饶人的讥讽起来:“欺软怕硬,胆小如鼠,本君侯总算是明白了,为何先贤要发明‘色厉内荏’这个词了!”
褚大涨红着脸,激动的道:“胡说!墨家邪说,一时蒙蔽了天子,终有一日,天子会知道的,而你,宋子候,许君侯,你的言论比墨家的还邪恶一万倍,若为世人所知,恐怕立刻就要生死族灭!我劝你,不要一错再错,在歪曲先贤言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勿谓言之不预也!”
“本君侯的是歪理邪说,你们的才是正道,大道?”许九跳着脚骂道:“我呸,我从未见过似尔等这样厚颜无耻之徒!”
这两个家伙就这样隔空打着嘴炮。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在诏狱中嘴炮。
原因很简单,他们两个都知道,自己会没事。
因为这里是诏狱啊!
诏狱是关押政治犯和皇室罪犯的地方!
你什么时候见过,两个打架斗殴的家伙,进了秦城监狱的?
哪怕他们是在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打架!
所以,他们一进诏狱,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被天子关注了。
既然被天子关注了,那么,就一定还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谋福利了。
在那之前,当然要狠狠的打压对方的气焰!
两人又嘴炮了一会,这个时候,几个狱卒走过来,敲了敲墙壁,道:“别吵了,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还有,一会,驸马都尉虎贲卫都尉剧孟剧公要来,你们都安静一点,省得恶了贵人!”
两人这才停下嘴炮,但依旧相互瞪着对方,恨不得吃了对方!
第638章 新学派(二)
第二天早上,刚刚起来不久,刘彻就听说了周亚夫的儿子,昨天晚上在东宫向窦太后和薄太后跪求将这次加恩令所加给他们老周家的两万零七百顷土地,均分给他的大伯和二伯的诸子。
对于这个合情合理,而且绝对正能量的请求。
两位太后当然是当场就予以准许,还下诏赐周亚夫五百金,蜀锦十匹,以示褒奖。
群臣上下,朝野舆论也纷纷给丞相点了三十二个赞,纷纷表示,这种高风亮节,提携亲族的行为,实在值得天下人学习。
刘彻听说后,也愣了一下神。
为周亚夫的果决而感佩。
两万零七百顷的土地。
汉制,六小尺为一步,关东田亩为百二十步一亩,关中是两百四十步一亩,宽皆一步,这就是汉代的大小亩之分。
当然,在丞相府统计全国田亩数量时,为了方便计算,汉室官员将天下田亩进行了折算,即不分大小亩,统一以百步为亩进行登记。(即41。7大亩等于100小亩)
这是战国时期,就开始实行的传统了(商君书·徕民)。
也就说,实际上,此次加恩赐下的土地,会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计算,即百步为亩,百亩为顷。
一顷地,长六百步,宽一步。
汉代一尺为23。1厘米(官尺,出土的汉代官造木尺可以证明)。
换句话说,周亚夫放弃的土地,是一个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庞大疆域。
几乎相当于现在周亚夫的条候与长平侯食邑土地相加的三分之二,甚至可能更多。
这么大的一块土地,还是世袭的,说放弃就放弃了。
这样的魄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当年,齐王刘肥为了保命,给鲁元公主献上的汤沐之地城阳郡,也不过是三倍于此的样子。
也就说是,周亚夫将相当于价值三分之一个刘肥给放弃了……
任何人都无法再说周亚夫什么话了。
只能纷纷称颂绛候世家果然家风良善,兄友弟恭,实在是当世楷模!
刘彻自然知道,这两年,周亚夫的那些堂侄们都在打什么主意。
在今天之前,说老实话,刘彻也没法办法来断绝那些酒囊饭袋也阿谀之辈的念想。
但今天以后,未来,周韬即位的时候,刘彻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将条候和长平侯合二为一,让周韬袭位。
刘彻照例在未央宫的石渠阁附近晨练了一会,又跑去石渠阁里,视察了一番,司马谈与司马季主这两位老先生领导的历法计算委员会的工作。
很显然,这是一个枯燥、漫长、艰辛和充满了挑战的工作。
目前,他们也仅仅是起了个开头。
想要完成重新计算清楚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运转轨道,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用两代人来接力,休想搞定。
因此,刘彻现在来石渠阁视察,与其说是来督促的,倒不如说是刷声望的。
在粗略的询问了一下进度后,刘彻随即离开石渠阁,转道向东,来到了芝房附近。
这里,已经被清场了。
所有在芝房劳作和工作的宦官侍女,全部被要求离开。
偌大的芝房,除了刘彻外,就只有负责警戒和巡逻的虎贲卫士兵。
“陛下!”剧孟见到刘彻的撵车到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芝房门口迎接了。
“人都带来了吗?”刘彻下车后问道。
“回禀陛下,都已经安置在芝房中的甲室!”剧孟答道。
“带路吧!”刘彻挥挥手说道。
芝房,顾名思义,是种蘑菇和灵芝的地方。
刘氏皇家,自太宗以来,就习惯吃自己种的各种蔬菜水果。
甚至,在太宗时期,皇帝的妃嫔,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妃嫔们带着侍女宦官们自己养蚕,抽丝织出来的!
虽然,刘彻跟他老爹显然没有太宗皇帝那么勤俭。
但却也不是什么败家子,散财童子。
大体上,宫中原先的规矩和制度都保留着。
现在,刘彻的妃嫔们,也常常会自己养些蚕儿,闲着无事的时候,就带着侍女宦官抽丝纺纱。
这芝房里也常常会有妃嫔到此寻上一块地,种些蘑菇什么的。
倒不是她们勤俭爱劳动,实在是宫廷的生活太无聊,得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这甲室处在芝房深处,属于一个荒废了好几年的蘑菇园。
里面空间很宽敞,是一个合适的见面场所。
刘彻在剧孟的引领下,走进其中,就见到了这次要见的两个主人公。
当然,这两个人都身穿着囚衣,已经没有往日的威风。
褚大刘彻见过那么一两次。
他常常在朔望朝的时候,跟着董仲舒一起在朝会上刷脸。
而许九,刘彻却还是第一次见。
这个食邑五百四十户的列侯,恐怕是汉室现在食邑户数最少的列侯了。
在整个汉室历史上,也就只有木匠和土木工程师阳成延所封的梧候比他的宋子候少了。
但梧候已经悲剧了,末代梧候坐谋杀季父,已被处死,封国废除。
这宋子候就成为了汉室列侯中的倒数第一。
虽然是倒数第一,但许九的祖父,却是凭借着实打实的军功封侯的。
而且,其祖父还是一位精通骑兵的战将。
不然,也不可能捞到列侯,一个关内侯就了不起了。
许九今年看上去,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皮肤白皙,身材比较臃肿,显然早就丢了祖上吃饭的手艺,变成了长安众多纨绔子弟的一员。
不过……
刘彻捏了捏他怀里的那张绣衣卫和御史大夫衙门报告的有关许九的身份背景调查和过往记录,却显示,这个看上去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常常行事出格的列侯,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在十年前,也就是太宗孝文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从蜀郡引进僰奴了。
并将这种如今在汉室朝野的列侯勋臣士大夫家里广受好评的特殊奴婢推广开来。
保守估计,这货仅仅在贩奴这个伟大事业中就捞了上百万钱!
相对于年入只有十万钱不到的宋子候封国,这位可谓是赚的盘满钵满。
假如说僰奴的事情,还能说这个家伙只是误打误撞,凑巧发现了这么一条发财之路。
那么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宋子候候国是在巨鹿郡。
巨鹿郡在汉室历史上,曾经三次划给赵国,又被单独独立为郡。
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各方势力鱼龙混杂。
其中就有大量向匈奴走私物品的团队。
猜猜看,绣衣卫在宋子侯的候国发现了什么?
一个大型的青铜冶炼工场。
这个家伙在将大量中国废弃或者破旧的青铜器,重新融化,铸造成青铜铸件。
青铜制品,在中国虽然还有市场,但笨重的青铜铸件,则显然早就被淘汰了。
这些东西,是要卖给谁的,毋庸置疑!
更别说,这货的封国里,那些怎么看,都不像是中国人的奴隶还有那些怎么瞧都不可能是产自中国的牛马等牲畜。
也就是说,这位宋子候,这个汉室列侯排名倒数第一的家伙,这个旁人眼中的逗比。
在实际上,是一位跨国跨地域的走私集团的老大。
主营出口走私各种违禁品,以及伟大的贩奴事业。
另外,调查发现,从去年到今年,许九向长安和河南、河东的列侯、富商,至少提供一千名奴隶。
所有的证据都说明,这个家伙的走私贩奴网络,非常庞大。
甚至,他极有可能,拥有一个涉及匈奴、中国、西南夷甚至三越地区的庞大地下走私网络。
显然,按照律法,刘彻把他凌迟处死,也绰绰有余了。
第639章 新学派(三)
倘若这许九真的仅仅只是一个跨过贩奴走私集团的老大。
那么,刘彻根本无需亲自来见他。
更别说,搞的这么神秘了。
真正使刘彻动心的——是他最近捣鼓出来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民富》。
看上去,只是一个虽然有些偏离主流,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书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那些先贤们几乎探讨过了所有可能的道路。
其中,管仲、孔子、孟子都曾经探讨过富民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