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想想也就释然了。
  太学之中儒法黄老三国争霸,显然,这些家伙一点也不希望,有第四方势力加入进来。
  而这数学地理格物三门课程,却是随便谁都可以上去讲一讲。
  这样一来,万一放进了墨家或者杂家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岂非是大大不妙?
  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竞争者,所以他们抢先反对,以此作为筹码跟刘彻谈判。
  而刘彻刚才的话语则告诉他们,他并没有让墨家或者杂家什么的搀和进来的意思。
  于是,他们的态度就迅速的从堵死竞争者入局,变成了——呸!对面那个渣渣,来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历来道统之争,向来都是寸土不让,血流成河!


第697章 制度(一)
  刘彻的眼睛,在这些博士官身上扫来扫去。
  在场的博士们,全部都是汉兴以来,天下知名的大学者,超级学阀,尤其是那些两千石的某经博士,随便纠一个出来,都能镇压一郡,让无数士子闻风景从。
  自然,他们的学术造诣,非常深厚。
  尤其是儒家的大学阀,在如今,简直是超级赛亚人一般的存在。
  他们不仅仅熟读本身的经典,能深入浅出的从三百六十个角度,将先贤的学问阐发出来,脑洞大的可能就是孔子韩非复生,也要瞠目结舌。
  另外他们的数学跟地理造诣,也是高的令人发指。
  刘彻就记得,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受命于武帝,编篡《太初历》。
  《太初历》编篡委员会,拢共就十来个人。
  其中除了一大堆星象家跟数学家之外,还有儿宽这样的儒家大臣。
  而儿宽是孔安国的弟子,至于孔安国?
  现在他只是个小虾米,还宅在曲阜老家种田呢!
  哪怕就是他日后最牛逼的时候,也不过官至郡守而已。
  跟董仲舒、胡毋生、张恢这样能影响天下舆论,手握话语权的超级学阀,完全不能相比!
  所以,他才会跟刘余合伙,捏造了今文尚书这样的弥天大谎,忽悠了世人千年之久。
  换句话说,其实,现在,无论黄老儒法,只要能成为博士,哪怕是六百石博士,其实也完全够资格去太学教学生数学跟地理了。
  只是,刘彻实在很担心,这些家伙上着上着数学、地理课,讲着讲着,就开始大谈特谈“尽地力之教”或者“黄老清静无为”“仁以爱人”之类。
  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掺私货,这是文人与生俱来,不用学习就能掌握的天赋。
  所以,刘彻并不打算选用这些博士们。
  “数学,朕会让尚书令汲黯跟尚书丞颜异还有大农中丞商容等轮流去督导……”刘彻站起来说道。
  汲黯他们这帮潜邸之臣,兼职老师,已经是传统了。
  刘彻这样吩咐,博士们并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尚书令汲黯跟颜异,本身就是来自儒家跟黄老派这两个派系,至于大农中丞商容,虽然看上去是农家的人,但实际上,他的授业恩师是却是法家的人。
  因而,众人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皇帝用自己的臣子进来掺沙子,天经地义!
  “至于地理,朕意欲以大将军臣窦婴、曲周候俪寄、弓高候韩颓当并俞候栾布等将臣讲授……”刘彻接着道:“毕竟,若论山河地理,九州形制,将臣等无疑更加合适!”
  这个理由真是高大上的不行!
  将军们当然是熟知地理,闭着眼睛都能背出天下山川河流走向,以及历代地理变化的大能。
  只是,让一帮武将,进了文人掌控的太学,傻子都知道,这些家伙在课堂要讲着讲着,就开始宣扬他们武将的那一套赳赳武夫的道理了。
  甚至很有可能,会在太学的学生里,培养和发掘那些他们喜欢的士子,然后将他们拐到武将阵营去。
  都不需要投笔从戎了!
  以这些被刘彻点名的人的能耐,他们一句话,就能帮那位士子铺垫好前途。
  这让博士们真是有些纠结,但想反对,却又没有合适的理由。
  总不能当朝就说:文武有别,我辈大夫,不屑与粗鄙武人为伍这样的话。
  那样,列侯们还不得跳脚?
  如今,执掌国政,手握大权的,可就是这些家伙!
  诸博士们只是稍稍回头,就看到左侧的列侯们,一个个喜不自胜,好不快活的模样。
  点名的几位特进元老,更是一副昂首扩胸的模样。
  对列侯们,尤其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列侯们来说,临老了,居然还能去太学里,跟一帮天下闻名,举国敬重的士大夫博士一起为国家培养后来者。
  真真是荣誉至极,也是装逼至极的光荣之事。
  以后出门,别人就得尊称一声“先生”或者“阁下”了!拜帖之上,更是能加上一句“受命领太学教授”这样文雅别致,高大上的文字。
  只是想想,无数列侯都觉得自己浑身上下舒服极了!
  日后盖棺论定之时,更是加分无数的美事。
  就算不能用“文”,也能用“庄”了。
  这样的好事,包括被点名的列侯在内的所有贵族勋臣都是四肢举起来支持的。
  今天韩颓当等人装逼,明日,未必,吾就不能去装上一回!
  看着这帮粗鄙武人得意洋洋的模样,博士们牙齿咬得咯咯响,偏偏却无能为力。
  自高皇帝以来,这世道就是武夫当国,斯文扫地,汉家天子公开宣称如今“礼乐崩坏”,所以乃与公卿士大夫共治之。
  这公卿排在士大夫之前……
  刘彻看着这副场面,微笑着继续道:“另外,朕决意于武苑之中,增设文学之科,以两千石诸经博士为武苑文科教授,授以武苑诸将官先贤之教,以正吾汉家‘教训士民’之制!”
  这下子,轮到博士们眉开眼笑,列侯们垂头丧气了。
  但列侯们想得明白,这世道,武将也得读书识字,不读书的话,迟早要成渣渣。
  况且各种兵书文字及图录器械,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明白和掌握,所以,将军们的反应并不是特别强烈。
  只要博士们不去干扰武苑的正常秩序,你们爱怎样怎样。
  反正,如今这天下,武夫当国,执政者,清一色武将,列侯勋臣并不担心,几个文人博士进了武苑,就能翻天。
  但这太学与武苑交叉教学、交流,却是刘彻为打破文武界限而做出的决定,为的是防止日后,文武相轻,相互扯后腿,内讧和各种撕逼。
  “至于格物……”刘彻抿了抿嘴唇。
  老实说,这门课程,其实墨家上阵,最合适。
  只是,当前天下舆论,对墨家的认可与接纳能力,还不足。
  便是对墨家最友善的法家,也未必能接受墨翟的徒子徒孙,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遑论对墨家充满敌意的儒家跟充满了警惕的黄老派了。
  所以,格物这一门课程,暂时不能让墨家接手。
  “朕立此课程,本取《礼·大学》中‘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之意,乃意欲令士子知天下事物本来之面貌,明其根本,然后以诚意正其本心,修其身!”刘彻只好扯起虎皮,忽悠起来:“既是要明其根本,以朕看来,少府及大农诸司曹令丞,当是再合适不过的授课人选了,而少府丞臣毅,温文尔雅,知礼守节,向为朕之肱骨,朕意以其为太学格物教授,卿等当可无虑也!”
  博士们互相看了一眼。
  少府丞比千石,是少府衙门里仅次于少府将作大匠的最高官僚。
  但汉家制度,九卿诸令之下,一般只设两丞或者两中丞,有的衙门甚至只有一丞,独少府有六丞。
  只是因为少府实在太庞大了,下属的部门太多了。
  仅设一个两个副手的话,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于是,设六丞来辅佐少府,管理这庞大的皇家机构跟庄园作坊。
  这位被天子点名的少府丞,博士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也是自己人。
  更是黄老派为数不多的年轻俊杰——相比现在动不动就六七十岁的黄老巨擘,今年才堪堪五十岁不到的成毅,真真是年富力强!
  更重要的是,这位少府丞,还是现在天子心腹,尚书令汲黯的仕途引路人。
  谁不知道,当初就是此人慧眼如炬,果断无比,毅然向当时还只是皇子的今上举荐了汲黯。
  汲黯至今奉成毅如父兄,一如当年北平文侯侍奉安国武候及安国武侯夫人一般。
  每次下朝,汲黯首先都要去成毅府邸请安,然后才会回家。
  每逢休沐,更是跟儿子一样,前去成毅府邸,陪同成毅说话聊天。
  哪怕是现在,汲黯官职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大,也依旧如故。
  以至于此事传扬天下,成为佳话,甚至有成为典故的可能——现在,民间就有将张苍汲黯,相提并论,认为是忠义相继,知恩图报的代名词和最佳榜样。
  因此,当刘彻提出让成毅去主持教授格物课程时,没有人愿意出头反对!
  开什么玩笑?
  谁敢得罪汲黯这样的巨头?
  不要命了吗?
  人家是尚书令,执掌的就是一切上奏天子的公文跟奏疏,并且负责整理和汇报天下郡国事务,朝臣杂务。而且,有迹象表明,天子在未来会不断的增加尚书令跟尚书衙门的权柄,极有可能未来尚书令将取代大行或者典属国这样的摆设九卿,成为一个全新的实权九卿。
  得罪了他,就不怕汲黯记小本本,然后来个秋后算账吗?
  即使汲黯本人是个君子,不会公报私仇。
  但下面的人呢?
  更何况,若是跳出来反对这个任命,更有可能挑起两个大学派之间的直接对峙。
  反对成毅=反对汲黯=对抗黄老派=挑起黄老VS本派的战争,更有可能波及池鱼。
  譬如说,儒家现在的未来跟期望——颜异就是汲黯的属下。
  若是儒家跳出来唱对台戏,没有人敢保证,汲黯不会给颜异小鞋穿。
  同样的道理,法家也不敢冒险。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很多士大夫名士,并不怕得罪皇帝。
  得罪了皇帝,皇帝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作为文学之士,本身并没有实权的士大夫,只要不去辱骂皇帝或者密谋诅咒刘氏祖宗,谋反什么的,皇帝顶多将之赶出长安,赶回家种田。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干冒天颜,也要坚持真理、正义的伟大人格。
  更证明了俺忠贞不屈,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的优良品德。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
  当今之世,伏生就是最大的学阀兼学霸。
  顺便说一句,此时《尚书》并非是儒家的独享的经典。
  它是诸子百家共同认可和尊崇的先王著作,与《易经》一样,有着超然的地位。
  《尚书》跟儒家的关系,可能是孔子曾经编篡和整理过。
  但这并不说,孔子整理过,就是儒家的了。
  儒家,也还没有这么不要脸跟没节操。
  博士们不怕皇帝,但却怕那些执掌了权柄,尤其是汲黯这样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巨头。
  旁的不说,汲黯只要稍微的跟下面的人暗示暗示。
  保证,会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讨好汲黯,而来为难甚至打压博士官们。
  为难跟打压,或者不算什么。
  但,可怕的是,人家干不掉你,奈何不了你,但拿你的门人弟子亲朋好友出气。
  所以,很多学者跟文人,敢跟皇帝唱对台戏,却不敢跟权臣唧唧歪歪。
  因为,惹恼了皇帝,无非回家种田嘛。
  对博士们来说,他们来长安当博士,只是来镀金的,回家种田就种田,甚至很多人,更喜欢在老家当学阀,而不是在长安当博士。
  但,若是得罪了权臣,尤其是某些没节操没下限的权臣,那就要悲剧了。
  人家既然没节操没下限,那么专门走下三路,盯着自己的门人弟子跟亲朋上措施,也就合情合理了。
  于是,在沉吟片刻,思索过后,博士们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皇帝在自己的地盘继续掺沙子的举动。


第698章 制度(二)
  “至于生源……”刘彻停顿了一下下,看着群臣。
  在本心上来说,刘彻当然希望,这太学跟武苑的学生,都是来自社会各个阶级。
  一切唯才是举,如同考举一样,有本事,有能耐,你就可以过关。
  但这,是不可能的!
  考举,士大夫勋贵列侯能容忍刘彻这样玩,是因为,知识,被他们垄断着,话语权、解释权,在他们手上。
  寒门弟子,泥腿子,再怎么蹦跶,也蹦跶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历次考举也证明了这一点。
  几乎七成以上的考举过关士子,来自列侯士大夫勋贵阶级或者他们的弟子门人食客姻亲。
  而,最终能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的,迄今为止,几乎全部是列侯勋贵士大夫。
  寒门弟子,几乎全部在基层打转。
  想要杀出重围,这些寒门弟子,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于士大夫贵族阶级的努力。
  如此一来,胜负自分。
  即使日后,有来自底层的人杀出来。
  这样的人,也会很快被士大夫贵族阶级所同化、拉拢、收买,成为新的士大夫贵族。
  然而,若是在太学中,刘彻也这么玩。
  那么,士大夫跟贵族们,肯定会跳起来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种事情急不得……”刘彻心里想着:“历史上科举兴起于隋朝,但到宋朝,才从贵族玩物,成为全民运动……”
  “但,朕得想个办法,开个口子,能让一二寒门弟子进入太学,哪怕是一个人,也可以!”刘彻心里琢磨着。
  哪怕只是一个来自寒门的学生,也是象征意义。
  也能为以后扩大生源,做准备和预谋。
  眼珠子一转,刘彻笑了起来,因为,他想到一个名词——力田。
  力田者,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在地方上的种田能手。
  自战国开始,由于中国的统治阶级,从春秋时期的奴隶主跟国人,变成了地主阶级跟武人。
  于是,列国开始鼓励和奖赏那些种田种的好的人。
  到了汉室,力田这个名词开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重视。
  农民兼地痞无赖出身,还是个亭长的汉太祖刘邦,深知国家强不强,关键在粮食,粮食打的多不多,关键看农民的种田技术跟水平以及勤劳度。
  所以,刘邦登基后,就屡次在诏书中提到力田。
  并且开始提拔和任用那些种田能手,出任地方官员。
  刘邦的想法很朴素——你种田种的好,那么,请你将你的种田技术跟经验,向广大父老乡亲传授吧,带着大家一起多打粮食,致富奔小康。
  这个想法当然很好。
  就跟天朝太宗的先富带动后富一样。
  只是,结局基本都差不多……
  很多力田,最终都成为了当地的地主,甚至是跻身成为了如今的士大夫。
  至于乡亲们嘛……
  咳咳……
  当然,也不能说刘邦的政策完全没起到作用啦。
  有不少力田被忽悠了,果然走上了带领乡亲们多打粮食的道路。
  就是剩下的力田,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传播先进技术的作用,更鼓励了百姓跟农稷官的士气。
  所以,刘邦以后,历代汉家天子,都提倡郡国举荐力田,给予力田们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
  到太宗时,力田的地位,就已经拔高到了跟廉吏、三老以及孝子齐平的地步。
  从此以后,终两汉之世,力田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始终存在在统治者的认为的社会中坚地位。
  而在如今,因为没有举孝廉秀才制度,力田的本质,依然还是那些种田能手。
  既然是种田能手,那么,一定就是亲自下田劳作的人。
  这样的人,必然是来自社会底层的。
  这样想着,刘彻清了清喉咙道:“太学生源,朕以为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方郡国,郡级以上学苑,每岁当贡不少于十位品行纯良,有操守,明于礼乐的贤才……”
  当年,刘彻在河东就跟诸子百家的巨头们搞出了学苑制度,得到了皇帝老爹的同意。
  于是,天下郡国,如今学苑大兴。
  就是向来不热衷玩书院教育的黄老派,也在清河郡跟河南郡还有河内郡,搞了几个学苑,只是,这些学苑里,全部都是列侯子弟跟富豪子侄,高冷的黄老派,压根就没兴趣招收泥腿子。
  也就清河郡那个,因为窦广国的缘故,收了一百多位寒门士子入读。
  而法家则在北方的郡国,开了六七个学苑。
  就是纵横家,也在雒阳开了一个。
  墨家则不需要,他们在墨社里,普及知识跟文化,不拘什么人,也不要学费跟礼物,想听的就可以去,但有一条,听完以后,得一起帮忙下地劳作。
  而儒家这个BUG,至今为止,在齐鲁吴楚大本营就开了十几个学苑。
  公羊派、谷梁派,齐、楚诗派,各自开花。
  他们甚至还在雒阳开了个重民学苑。
  至今为止,天下在册登记,接受官府资助和审查的学苑,诸子百家各派系加起来,已经有三十多个了。
  这些学苑,小的,几十百来个学生,多的,甚至有上千人在同时受教。
  一时间,文风鼎盛,海内俱是读书声。
  仅此一项,过去数年,汉室境内的读书人数量就增加了数千。
  这也因此成为刘彻这个天子的文治成绩。
  前不久,甚至有个鲁儒,上书拍刘彻马屁说:今陛下文治卓越,当可循成王故事,封禅泰山。
  刘彻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封禅泰山!
  钱你出啊!
  封禅一次,起码花费数万万,甚至十几万万,都够刘彻跟匈奴人死磕一次了!
  刘彻向来只要实际,不要表面。
  况且,刘彻觉得,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拿这笔钱跟这个时间,把轨道铺到云中去,形成一条关中到长城脚下的高速机动轨道网络。
  或者,拿这笔钱,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去霓虹把霓虹的金矿跟银矿给挖回来,仅此一项的收益,大概够刘彻跟匈奴的战争全部开销了。
  反正,现在霓虹列岛,全是野人,哦,可能还有徐福舰队的后人……
  不过,这样恰好证明了,霓虹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不管怎么说,刘彻现在这个说法,还是很对头,也很对士大夫们胃口的。
  自己的学生,来长安,进入太学深造,然后,通过考举,进入仕途,碾压一切,这样的美丽未来,让很多人都觉得很不错。
  “其二:关内侯以上及两千石以上大臣勋贵,每岁可推荐三人进入太学入读,左庶长及千石以上官员勋贵,每岁可推荐一人!”刘彻接着道。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贵族跟官员,理所当然的拥有这样的特权。
  不给他们,才奇怪了。
  “其三:郡国所举力田,及地方所举荐之贤达,可入太学深造之,待太学毕业,再授予官职!”刘彻淡淡的宣布这个决定。
  这就更没有人有异议了。
  倒是,地方举荐的贤达,也要进入太学深造后,得到承认,才能授予官职,让不少人闻出了些什么味道。
  “恐怕日后,举荐之路,将要断绝,陛下可能决定了,日后仕途,必须经过考举……”无数人心里想着。
  不过,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考举是今上的大政,而且,实际效果,众所共睹,比以往的举荐,效率更高,发现和获得人才的几率也更高。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弃举荐而用考举也就非常正常了。
  “其四:疫于王事,死王事,及战没沙场之将官尉佐,忠臣之后,其长子可递交申请入读太学,有司不得阻碍!”刘彻又道。
  这更没有疑问了。
  谁都知道,刘彻在上林苑,起了个别苑,专门教导和抚养那些失去父亲的遗孤。
  这些人,是真正的天子羽翼,太学欢迎他们还来不及,怎么会阻碍呢?
  “其五:其他特殊情况的入读者,如藩国夷狄之学生,入读太学,需经丞相批准!”刘彻最后说道。
  夷狄藩国的学生?
  儒家的博士们,顿时就高兴了起来。
  他们最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