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假如这些家伙想让刘彻帮他们一起干这样的事情,那,刘彻就敬谢不敏了。
  这些家伙,要是连游侠跟贫民都忽悠不了,刘彻要他们有何用?
  趁早去死!
  当然,列侯勋臣跟地主豪强们,却未必是这样想的。
  他们或许以为,天子无论如何也会照顾他们。
  对此,刘彻只能说:呵呵……
  当然了,作为皇帝,刘彻也不能不管这些家伙的利益。
  毕竟,讲道理的话,皇帝还要靠这些家伙来统治国家。
  敲了一棒子,总得给颗甜枣嘛。
  所以,刘彻就很善解人意的建议道:“不过,卿等回去后,告诉各位君侯:朕听说,西南夷那边,奴工很便宜,诸君不妨一试……”
  颜异跟赵禹同时抬起头,傻傻的看着刘彻。


第716章 肮脏时代(二)
  奴工,这个词语,已经有N年没有从身为天子的男人嘴里出现过了。
  自春秋之后,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
  从那以后,列国都迎来了人道主义时代。
  奴隶,慢慢的淡出了社会的主流,佃农和自耕农,成为了新的被统治阶级。
  从此,仁义道德,就成了统治者们的口头禅。
  到汉室,历代天子更是尤其看着自耕农以及中小地主阶级的生存以及安全,严厉限制和抑制蓄奴。
  汉律明文规定,奴婢的人头税,以五算起征,企图通过重税,从经济层面限制跟抑制地主豪强贵族蓄奴。
  但然并卵,士大夫勋贵们,只要有机会,就拼命蓄奴。
  某些大户家中的奴婢跟仆臣,是用千这个单位来计算的。
  “富至僮千人”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评判某个家族是否是狗大户的标准。
  至于列侯们?
  谁的封国里没有个几百奴婢,数十歌姬,千把佃户的?
  刘彻前世就在河间国,见过大户贵族家里的奴婢的悲惨处境。
  尤其是那些为大户贵族耕作的奴仆,生活处境跟待遇,比几百年前的奴隶社会还要可悲。
  他们被视为工具以及牲畜,需要戴着镣铐以及枷锁劳作,甚至就是休息时,也不允许取下。
  列侯们家里的奴婢,待遇稍好一些。
  最起码,列侯们要脸,不敢太过苛刻虐待,免得被人攻忤。
  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譬如卫青的故事,就很生动的告诉了后人,贵族的奴婢,是一个怎样的生活处境。
  卫青的母亲以及卫青的几个姐姐,她们,统统是平阳侯家族用来招待外来宾客的工具。
  毫不客气的说,在此时,贵族家里的女奴,就是贵族们养的妓、女。别说是客人,就是当地的差役跟廧夫什么的,也能看上哪个就去来一发。
  刘彻即位以来,对这样的情况,极为反感。
  他根深蒂固的认为:以同胞为奴,不仅不道德,而且极为可耻可悲。
  有本事,应该去奴役夷狄外族。
  正如后世欧米的白人一样。
  欺负同胞,窝里横,算什么英雄好汉?
  所以即位后,刘彻就立法宣布:汉人奴婢五算,夷狄奴婢一算,希望从经济上引导人们去蓄养夷狄奴婢,而不要再奴役同胞手足。
  可惜,然并卵。
  天下地主豪强勋贵依然我行我素。
  这让刘彻恨的咬牙切齿,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次借着这个机会,刘彻决定,自己站出来,给这帮渣渣好好的上一课。
  中国周边的奴隶,可是很便宜的。
  就拿现在在长安被炒上天价,一个动辄就要十万钱甚至更多的僰奴来说吧。
  以刘彻从许九那里得知的情况来看,在西南夷的僰国,一个训练好的僰奴只要几匹丝绸再加点青铜器,就能买到了,成本撑死了也就几千钱,即使现在僰奴价格走高,也最多一万钱。
  若是一次性下订单,订的比较多,譬如上百这样的数字,还有优惠。
  另外,刘彻的两个老丈人,卓王孙跟程郑婴,最近两年,就主要从西南夷诸国那里购买奴工了。
  最便宜的滇国奴隶,一匹绢布就能买一个……
  简直不要太廉价了,卓王孙跟程郑婴,在有了刘彻当靠山后,拼命的从西南夷引进奴隶,当成消耗品,结果利润节节攀升……
  短短三年时间,卓王孙跟程郑婴,就新开了三个矿山,全部以西南夷奴工挖矿,拼命压榨——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而卓王孙跟程郑婴,这两个大资本家,在有了刘彻背书后,充分向西南夷诸国展示了:什么叫资本家的尿性。
  他们在西南夷的几个强国,如夜郎、滇国以及僰筰诸国之中,到处煽风点火。
  一会告诉夜郎王——僰国秣兵厉马,准备对付贵国,我等实在为贵国担心啊,作为国际友人,俺们向贵国推荐最强战争利器,防守扩张的不二选择,天朝的大杀器——汉军“制式”弩机以及长戟、戈矛还有锁子甲,价格公道,量大优惠。
  回头又跑去告诉僰王——夜郎国买了俺们的弩机跟长戟,贵国小心一点啊……
  结果僰国跟夜郎国,纷纷大出血,买了一堆汉军淘汰后的武器,然后杀了个天昏地暗。
  最后,为了偿还军购贷款,不得不将辛辛苦苦俘获的战俘跟人口,抵偿给这两个家伙。
  这样的戏码,卓王孙跟程郑婴在西南夷内部,玩了好多回。
  但西南夷诸国,却似乎毫无察觉,依旧被他们轻而易举的忽悠,跳进大坑。
  这不是西南夷诸王傻,而是,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假如不买汉朝的军械,他们很可能就要被敌国消灭。
  过去三年,西南夷诸国之中,就已经有七个传承百年甚至更久的王国或者部落永久消失。
  他们的人民,贵族、国王、祭祀,统统成为了他人的奴隶。
  唯一可惜的是,西南夷诸国,即使加上深山老林中的原始部落,可能最多一两百万的总人口。
  这让卓王孙跟程郑婴,真是忧心忡忡。
  这两个家伙,因此一直在资助和鼓励前往滇国,探寻身毒道路的冒险家。
  希冀能打开前往身毒的道路,以此获得廉价的身毒奴隶。
  程郑婴跟卓王孙,这两个半官方的资本家,都能挑动西南夷诸国陷入无尽的混战和恶性循环之中。
  若是汉室的列侯们下场……
  刘彻毫不怀疑,西南夷诸国,很可能十几年后就要成为历史。
  到时候,刘彻很可能兵不血刃,就能让这些“游离在外”的“孤儿”重回中国母亲的温暖怀抱——讲道理的话,西南地区,在楚国全盛时期跟秦代,一度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
  最起码,秦朝在当地曾经设置过官员,驻扎过军队。
  滇国的国王,甚至就是来自楚国的征服者后代。
  现在,就看列侯跟贵族豪强们,愿不愿意听从刘彻这个天子的“建议”了。
  刘彻觉得,他们应该会听从吧……
  刘彻对赵禹道:“卿去将朕的原话,转告给诸位公卿就是了……”


第717章 影响
  刘彻的话,通过赵禹跟颜异,传到了列侯公卿耳中。
  当然,赵禹跟颜异,根本不敢直接复述。
  只是隐晦的提及了“陛下以为,西南夷大有可为!”
  西南夷,最近三年,作为一个地理概述,重新浮现在了汉室的视野之中。
  毕竟,谁家没有两三个有着各种花样,懂得千般技巧,极善于取悦、服侍男人的僰奴呢?
  而且,筰马在关中的市场也开始兴盛起来。
  这种产自川藏高原之中的古代马种,很适合在山陵和丘陵地带运输物资,而且,力气很大,是很好的挽马马种。
  另外,僰国出产的牦牛,也很受百姓欢迎。
  随着商路的畅通,这些西南特产,在关中也渐渐多了起来。
  列侯公卿们当然没有傻子。
  大家一听这暗示,自然就明白天子的意思了。
  临邛的两位国丈爷,这几年干的行当,瞒不过有心人。
  很快,就有手眼通天的人物,从绣衣卫那里悄悄的弄来了相关情报。
  大家看完以后,眼珠子都掉在地上。
  根据从绣衣卫拿回来的情报显示:仅仅在过去三年,临邛的两位国丈,就从西南夷诸国“买”回了差不多三四万的奴工——这还只是绣衣卫知道的,绣衣卫不知道的,还没计算在内,天知道临邛的矿山跟山林里,现在究竟有多少西南夷诸国的奴工尸骨?
  “这两位国戚,真是……”有人啧啧的说着,一副羡慕嫉妒恨的模样:“难怪人家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能掏钱出来给陛下修褒斜道了……”
  “若非陛下提醒,吾等怕是还不知道,这西南夷的奴婢如此便宜……”更有人跳着脚,恨不得将程郑婴跟卓王孙这两个吃独食的家伙给吊起来抽。
  历来,贵族士大夫,都讲究互通有无,利益均沾,最恨的就是吃独食的家伙了!
  当然,也有人想要表示一下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于是,故作高雅的道:“此等贪婪无度之人,真不知道,是怎么成的国戚,依我看,陛下当严惩之!中国自古以仁义服远,修德而使夷狄来朝,此二人所为,岂非令远方之国,陷入兵祸连连之境?”
  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无数道吃人的眼神,死死的盯上了他。
  “君侯……”一个跟此人不大对头的列侯冷笑着道:“岂不闻陛下曾曰:彼辈之所以仁爱夷狄,只是不想施仁爱于乡邻?且,夷狄者,禽兽也,率兽食人,粗鄙无礼,又不用中国文字、制度,安可为人乎?”
  无数人立刻笑眯眯的对这个列侯的言论点赞。
  “君侯所言,正该如此!”有公卿说道:“华夷之辨,就是如此!”
  更有身穿儒袍的文士道:“吾向来只闻圣王治世,以大德嘉其子民,从未有闻,先王有教,不爱华夏爱夷狄者!夫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吾观《诗》之风、雅、颂凡三百零五篇,无有一篇,有言:当爱夷狄者!”
  那个列侯顿时就涨红了双脸,天可见怜,他只是想装一X,刷点声望而已,过去,大家不也是这样的吗?
  但他哪里知道。
  如今,随着怀化那边,不断传来好消息。
  各家列侯派去自己封地接受的子嗣、家臣,这些天纷纷发回来,不少让人心跳加速,血脉偾张的报告。
  起码有十几个列侯,在自己封地的河流、山川中,发现了砂金矿的痕迹。
  甚至还有人光是在山谷跟河滩上,就捡到了几十块狗头金。
  其他铁矿跟锡矿这样充满前途的矿藏也发现了不少。
  现在,几乎所有列侯都患上了晚期人口饥渴症。
  他们迫切的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来帮他们淘金、挖矿,开垦、耕种甚至筑城。
  现在西南夷的廉价奴隶忽然出现在了大家伙的视线范围内,大家伙顿时就是眼前一亮,仿佛发现了新世界一样。
  如今,在列侯的眼中,每一个奴工,都是活动的黄金。
  对黄金的渴望和疯狂,刺激着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贩奴了,就是毁灭世界,这些家伙也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冲上去。
  因此,这个看不清形势的家伙,自然就被大家群起而攻之了。
  如今,大家伙只想着,派人去蜀郡,联络一下两位国戚:有钱大家一起赚啊。
  没看到,连向来满口仁义道德,动不动就是仁以爱人的儒家,都已经默默的将夷狄从“人类”的名单里移除了吗?
  对列侯公卿以及豪强士大夫们来说,他们连自己的乡梓邻里,都能毫不犹豫的压榨,又哪里会在乎那些两条腿走路的夷狄的死活?
  将那个装X不成反被喷的列侯喷成狗之后,其他人立刻转移话题。
  有人拿着一副从丞相府那里顺出来的西南夷诸国地图,摆到众人面前,流着哈喇子,说道:“诸君,陛下所言,吾也觉得,确实大有可为啊……”
  “君等且看,西南夷诸国,最大的夜郎、滇、昆明以及且兰等国,都有十几万至数十万不等的人口,若能将之夷灭,不止国家能拓土千里,将圣人教化传播至蛮夷,使草木皆得恩泽,就是于吾等亦是大有好处!”这人说着,就已经不由自主的陶醉在自己的地窖里塞满黄金,百年之后,在棺椁跟墓室里堆满金器的美好未来之中。
  其他人一看,也是两眼发光。
  事实证明,在黄金面前,道德跟节操,统统不值一钱。
  ……
  雒阳,汉室陪都。
  同时也是天下商业贸易中心与南北交通枢纽,更是天下最繁华的都市。
  这座城市,在汉室的地位,相当天朝之魔都。
  甚至,犹有过之。
  雒阳令就是汉室唯一一个两千石级别的地方县令,刘氏在雒阳,还留有完整的宫殿群跟皇帝寝宫。
  而在实际上,当初,刘邦也确实曾经以雒阳为首都,统治过天下几个月。
  只可惜奸佞娄敬,蛊惑君王,致使高祖忽然西迁。
  雒阳居民至今愤愤不平,大多数人都认为,要是没有娄敬,现在,雒阳人就能享受到长安人的政治优待跟经济优惠了。
  因此,雒阳人深恨娄敬,恨屋及乌,雒阳城中,至今姓娄的也没几个,即使有,大都也被迫改姓了。
  甚至就连留候张良,在雒阳的名声也不咋的。
  怀化的黄金传说,在一个月前,以惊人的速度,传到了雒阳。
  顿时,整个雒阳城都沸腾了起来。
  过去一个月,整个城市的议论焦点,就只有一个:怀化的金沙河,究竟是真是假?
  对这个问题,雒阳士民,比长安百姓还要感兴趣,还要关注。
  这是因为,雒阳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商业中心。
  生活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之中的人民,哪怕是以耕读传家的士大夫,也不可避免的参与了商业活动。
  而雒阳及以雒阳为中心的河南郡,更是汉室游侠真正的大本营!
  当初天下游侠的总瓢把子精神领袖,汉初名侠朱家,就是将自己的老巢安在了雒阳。
  当世游侠的偶像,当今天子的绝对心腹,虎贲卫都尉,驸马都尉剧孟,也是从雒阳走向长安的。
  如今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游侠,数以千记,其数量之高,冠绝天下。
  而雒阳发达的商业跟手工业,也拥有足以支撑跟维持如此数量的游侠生活的基础。
  另外,长期以雒阳为大本营的大商贾跟大盗,也是数以百计。
  “听说了吗?怀化郡给天子上贡了整整四车的金沙!”
  从函谷关里跑出来的游侠,将这个消息,带到了雒阳。
  顿时,没有人能Hold住了。
  雒阳人对财富的追求跟热爱,他们敢认第二,天下没有人敢认第一。
  这座古老的周室故都,自春秋以来,就是天下商贾的热土跟家园。
  雒阳居民,基本上,不是行商,就是给人打工的手工业工人或者商队的伙计、寄生在商业上的游侠、盗匪。
  过去,师家在雒阳的时候,仅仅靠着做二道贩子,转卖跟贩售天下郡国的商品,就积攒了近万万的家产。
  所以,后来司马迁在写《货殖列传》时就评价雒阳人民说:雒阳街居在齐楚秦赵之中,贫人学事富家,相矜以久贾。
  在雒阳这个神奇的城市里,哪怕是一个贫民的儿子,也都在做着有朝一日,富甲天下,炫富一时的梦想。
  现在,当怀化的金沙河被证实后,这个城市从上到下,都陷入了疯狂之中。
  商贾们马上就开始准备筹措资金,雇佣人手跟伙计、车马跟物资,准备向着那个财富的热土前进。
  游侠们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准备挂靠在商队之中,跟随商队一起出发。
  这样,他们就能节省下盘缠跟路费。
  当然,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像刀剑弓弩跟各种行走江湖所必备的伤药,都是要准备充足的。
  雒阳人很清楚,出远门,是很危险的。
  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们,只要有机会,绝对不介意做上一笔无本买卖。
  便是,原本在雒阳各手工作坊之中工作的工人,以及给大户人家做事的仆役,也是蠢蠢欲动。
  在雒阳,没有人会甘于平凡,也不会有人甘于平凡。
  若有机会,这个商业之都的居民,就会果断的赌上自己的全部,去博一个哪怕是虚无缥缈的未来。
  ……
  这股风潮越过雒阳,继续向南吹。
  在半个月内,大河两岸,大江南北,但凡是汉室的城市,尤其是那些大城市。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在遥远的北国,那个汉室新征服的土地上,发现了黄金之河,并且,当地官府已经开采了起来的消息。
  无数人辗转反复,难以入眠。
  在广陵,数千被集体收押在一个地方,等待被官府迁徙至怀化的过去吴王刘濞的官员、将官以及谋士的家属们,原本都是耷拉着脑袋,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负责看守这些人的官吏就发现,这些罪官家眷,好像一下子就重新焕发了活力。
  原本各种撒泼打滚,死活也不愿意离开吴地的人,转瞬之间,就换了副脸孔。
  这些家伙拿出了他们过去死活也不想离开的精神头,见到官吏就追问:“敢问上官,吾等何时出发啊?”
  甚至出现了,有人塞钱贿赂官吏,请求将出发的时间提早一些的奇葩。
  在彭城,这个情况就更严重了。
  甚至,有官员发现,原本人人唯恐避之不及,连接触都害怕的那些罪官家眷,好像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
  许多的彭城民众,主要是平民以及游侠,跟磁铁一样的贴上了这些罪官家眷。
  有愿意给他们当义子、义弟的。
  也有愿意娶人家女儿的。
  更有人干脆表示:俺觉得您的女儿容貌端庄,品行娴熟,要不,俺给您做儿子吧……
  这些人等于是主动要求,加入这些罪官家眷的行列,一起怀化。
  一开始,官员们还觉得很不可思议,差点以为这些家伙都疯了呢!
  但是,等到雒阳的消息,传到大家耳中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而在齐鲁地区,情况就又不同了。
  齐鲁是儒家的大本营,这里的地主势力,是汉室境内最强大的。
  当消息传来,整个齐鲁地区从官府都民间,如临大敌。
  地主豪强们,立刻就采取了他们可以采取的一切手段,严防死守,甚至在道路上设卡,严禁一切百姓,尤其是佃户逃亡。
  他们甚至跟诸侯王、官府一起采取行动,在主要的交通要道上,严查一切来自北方的商队,并且逐一警告商贾,不许在齐鲁撒播有关怀化的消息。
  但即使如此,齐鲁地区的贫民的逃亡情况,还是非常严重。
  每天晚上,都有贫民,拖家带口,悄悄的带着自己仅有的财产,踏上前往东方的道路。
  他们的目的地是汉室设在胶西跟胶东的两个楼船衙门的港口。
  这里,每五天,就会有两艘以上的楼船,运送粮食以及布帛盐铁,沿着海岸线,向朝鲜的仁川港和辽东的秦皇岛前进。
  逃亡的佃户们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这些楼船上。
  他们会用尽一切方法,挤上这些船舶。
  每天都有落水而死的人,但后来者,依然前仆后继。


第718章 安东都护府
  刘彻躺在凉爽的床榻上,听着身旁的汲黯,逐一念述,自地方郡国奏报而来的奏疏。
  自打怀化的事情,传扬至天下主要城市后。
  从南到北,自黄河至长江流域。
  交通发达,消息传播快的直道两侧和长江黄河两岸的大小城市,都爆发出了规模不一的民众北迁潮。
  大批大批的游侠、无业流民以及地方上的“英雄豪杰”,纷纷北走。
  直道上的治安情况,顿时恶化。
  仅仅半个月,各地就报告了至少一百多起的因抢劫而发生的命案。
  这些事情,无足轻重。
  地方官就可以解决。
  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地方官出手“有活力的民间组织”自己就把事情摆平,将罪魁祸首,扭送到了官府。
  一时间,各地游侠纷纷成为了地方治安的维护者。
  他们以严厉、残酷和冷血的手段,打击一切敢把爪子伸到他们的地盘的外来户。
  让许多商户跟富户顿时觉得,自己的保护费没白交,关键时刻还是本土本乡的豪杰靠得住。
  许多原本籍籍无名,甚至被人厌弃的游侠,一夜之间,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成为了众口称赞的“侠客”。
  对刘彻来说,真正麻烦的是南方地主跟官僚们的怨声载道。
  尤其是齐鲁地区。
  现在,尚书台就堆满了来自齐鲁的官员、士绅以及名流的奏疏跟请愿书。
  能把奏章跟书信,直接塞到尚书台的人,可想而知,都不是什么一般人。
  这些家伙,一口一个“高祖制法,编户齐民,以令民自得其所”“今奸邪蛊惑,使民心浮躁,而地方官弗能制,社稷有倾覆之危,国家有萧墙之祸”大声疾呼“请陛下收关津之防,用非常之法”。
  嗯,这个时候,他们倒是不顾忌什么秦法啊无道啊什么的了。
  只是……
  刘彻凭什么听这帮渣渣忽悠?
  这些素来只会嘴炮,拼命剥削跟压榨佃户以及平民,恨不得将当地百姓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