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没有一个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这位天子需要做这么多事情吗?
  照着他的父祖的道路,继续前行,就足以保证永享太平了。
  唯有他胸膛之中,有着一个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他才会如此励精图治,为了发展国力和提振国力,无所不用其极。
  墨家的复活,轨道的复活,还有那一桩桩一件件他亲眼所目睹的事情。
  无不在向他证明一个事情——汉朝天子的心,如同始皇帝一般,绝不仅仅只限于九州之内。
  他想要的恐怕是八荒六合……
  “看来,寡人这次上长安朝觐,还真是来对了!”赵佗在心中感慨着。
  他很明白,倘若他当初选择不来。
  呵呵……
  一个有着比始皇帝还要大的雄心壮志的中国之主,岂会看着他在南越称王称霸?
  数十万大军越过五岭,恐怕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不要谈什么五岭天险,也别说什么南方酷暑。
  当年,始皇帝为了征服百越,发动数十万大军。
  那个时候,五岭之间,连路都没有一条,海洋河(湘江)与大溶江(漓江)更是完全不相关的两条大河。
  始皇帝决心已下,这些困难,顿时就都不是困难了。
  没有路?
  秦军凿开大山,填平沼泽,自然就有路了!
  没有河道?
  那就自己凿一条!
  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开凿,到三十三年,灵渠就竣工,大量秦军,由此轻而易举的深入南海和百越之地。
  错非后来秦帝国崩溃,赵佗觉得,现在,可能灵渠已经将百越之地的江河都连接到了一起,甚至深入交趾。
  在这样的意志和执行力面前,哪怕是南越举国反抗,也不过螳臂当车,充其量,能给中国大兵造成一点点麻烦,然后,就要被碾碎!
  此时此刻,赵佗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那位素未谋面的汉朝天子。
  他有种直觉——
  “恐怕,寡人能再次看到始皇帝的影子……”
  想到这里,赵佗就忍不住的心潮澎湃起来。
  无论天下人怎么评判始皇帝,在赵佗心中,那都始终一座永远只能仰视的高山。


第750章 赵佗入朝(二)
  长安,灞桥。
  刘彻的天子仪仗驻节于此。
  “陛下,南越王的车驾,已过渭桥……”
  在前方探寻情况的御史回来禀报。
  刘彻点点头,走下撵车,梁王刘武与江都王刘阏紧随刘彻身后。
  这两人都是前几天抵达长安,来给薄太后祝寿的诸王之一。
  “江都王……”刘彻一边走,一边对刘阏道:“朕打算为你迎娶一位王后……”
  “南越王赵佗的王世孙赵胡有个同产姊妹,年方二八,与江都王年纪相仿,朕认为,堪为佳配……”
  所谓长兄如父,这婚姻大事,刘彻当然要做主了。
  给刘阏迎娶一位南越王族的公主,这也算是给未来下的一步棋了。
  将来,或许可以让刘阏的子孙,以此入主南越,完成吞并的最后一步。
  至于赵氏……
  大把的地方可以安置……
  什么中南半岛啊,泰国啊,柬埔寨什么的。
  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家族,就应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
  哪怕他们继续去这些地方割据,也无所谓了。
  肉烂在锅里,也总是自己的。
  就像后世欧米的白人们,灯塔国就是脱胎于牛牛,虽然是两个国家,但却是一个世界的。
  而且,中国,有着一个白人没有的优势。
  那就是无论怎么样,无论分开多久,分隔多远。
  诸夏民族,总是情不自禁,身不由主的统一起来。
  三国演义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诸夏民族每次分裂,统一之后,疆域都会扩张一大块。
  自夏商周以来,无不如此!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周室崩溃后,再次统一的秦帝国的疆域,比起周室的地盘,就大了不止一倍。
  而秦崩溃后,再次一统天下的汉室,在历史上的地盘,又比秦大了一圈。
  这是诸夏民族与生俱来的天性。
  所以,刘彻心里面,一点都不担心,大封天下,会有什么麻烦。
  前不久的加恩令,只是刘彻的一个试探。
  未来,当殖民地变多后,刘彻马上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大量贵族和勋臣分封过去。
  就如周室大封诸侯一般。
  总之,刘彻的对外扩张政策,就是后、宫兴国,大棒济世。
  只要诸夏的男人,能把敌人的女人全睡了。
  那就必然没有民族矛盾与分歧了。
  “诺!”刘阏虽然有些不太情愿,他其实更想娶一位中国女子为后,最好是齐鲁的淑女或者燕赵的美人。
  但,这个事情上面,他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
  倒是梁王刘武,有些是不太情愿跟着刘彻来这里等赵佗。
  其实讲道理的话,刘武更喜欢把南越给平灭了。
  这样,他的儿子们,就可能又能捞一个国君的位置来坐坐了。
  没有错,前不久,刘武也在围攻南越的事情里面插了一脚。
  刘武这个人虽然喜欢奢侈浪费,用起钱来也是挥霍无度。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痴情种子。
  这从他的子嗣数量就能看出来。
  他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四个儿子。
  全部都是与王后所出。
  他与他的王后,感情深厚,甚至可以用如胶似膝来形容。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的王陵之中,现在就专门设计一条通道,直接通向王后陵寝的寝宫。
  这样,当他百年之后,他还依然能与王后在九泉之下相会。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不惜血本,在地下的通道中设计了种种浪漫的场景。
  爱屋及乌之下,刘武对宝贝儿子们的未来,也是很上心的。
  在长子确定继承自己王国王位,此次确定为未来朝鲜国王后,剩下两个儿子,他当然也要安置好了。
  因此他盯上了南越。
  可惜啊……
  赵佗这只老狐狸,反应真快,马上就做出了决断,让他的美梦落空。
  自然,刘武对赵佗没有什么好感。
  他甚至巴不得赵佗死在中国,然后让南越起疑心,然后反叛。
  可惜,那个老不死的,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能一路从南方来到长安。
  这让刘武的算盘落空。
  刘彻转头看了看刘武。
  事到如今,刘彻差不多已经查清楚了,究竟是哪些人在上跳下窜了。
  这刘武的算盘,自然也逃不过刘彻的双眼。
  更何况,刘武压根就没打算瞒他。
  东宫方面几次就暗示过了——梁王次子为朝鲜王,其余两子,皇帝会怎样安置呢?梁王可是有功社稷的啊,皇帝不能寒了功臣之心。
  “王叔……”刘彻笑着道:“为何如此闷闷不乐?朕就说个好消息,让王叔高兴高兴吧……”
  “东海故地,长期以来无主,朕打算未来,使王叔一子永镇,不知王叔听了这个消息,是否能高兴一些呢?”
  刘武闻言,立刻就眉开眼笑起来:“陛下厚爱,臣委实不知该如何报答!”
  刘彻微微一笑。
  其实,他看上的依然还是梁王的钱包或者说东宫的钱包!
  东宫太皇太后的私房钱,那可是一笔不比刘彻的小金库少的财产!
  在曾经的历史上,那笔巨额财产,最终被分成了三份。
  一份跟着老太太去了霸陵,一份留给了馆陶,然后被馆陶拿来养小白脸,另外一份则落到了刘武手中。
  以至于刘武的财富,堪称天下诸侯王之冠。
  历史上,刘武的皇帝梦落空后,他就把那些财富,拿去挥霍了。
  单单是一个梁园,前后花费就是数十万万之多!
  更别提刘武的陵墓的奢华程度了!
  尼玛,坟墓里都要修个冲水马桶……
  至于价值千金,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和奢侈品,那就不要太多了!
  后世哪怕是中东的狗大户,在刘武面前也要跪下来喊爸爸。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无论是丰富的让人咋舌的陪葬品还是堪比上林苑一般的梁园,最终都消弭于无形。
  梁园被风吹雨打,在后世连遗迹都找不到了。
  至于那些陪葬品,基本都便宜了摸金校尉。
  与其如此,倒不如想办法,从刘武这边顺出来,去建设国家。
  譬如现在的朝鲜就很好嘛。
  刘武为了支援宝贝儿子的朝鲜王国基础建设,梁园工程都停了,工匠和资源,全部投入到了朝鲜的建设中。
  这多好?
  再把东海丢给他,想必,有了刘武的财富与资源,东海的基础建设,未来也不会比江都差多少。
  毕竟,江浙一带,开发起来,总比朝鲜要容易。


第751章 赵佗入朝(三)
  “渭桥到了……”
  赵佗掀开车帘,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眺望着远方那座横跨渭河的大桥。
  “渭桥啊……”
  在每一个当年曾经忠于那面秦帝国的黑龙旗的将军贵族而言,渭桥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商君带来的耕战系统以及赢氏王族。
  这是因为,这条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大秦帝国的象征。
  在秦时,无论是驰道,还是直道,不管是南方的新道,还是北方的回中道,仰或者西南群山中的五尺道。
  所有的一切道路,最终它们的终点站,都在渭桥。
  大秦帝国借此,将全国控制于掌下。
  当年,赵佗决定独立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烧毁新道关卡,落下巨石,堵塞灵渠,以此阻挡一切来自中国的乱兵或者前来调兵的使者。
  另外,这条桥,不仅仅只是一个天下道路交通的终点站那么简单。
  在秦军将佐和贵族心中,它还是秦帝国霸权与盛世的象征。
  这条自昭王时期,就开始修建的桥梁,见证了整个秦帝国的辉煌与强盛。
  白起王翦蒙恬,张仪吕不韦李斯,一位位大秦帝国的名臣将相,都曾经驻足在渭桥之上,对着滔滔渭河,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始皇帝重修渭桥时,就特别下令要求有司部门以“法天象地”,作为渭桥工程的设计思路。
  重新落成后的渭桥,规模扩大了两倍。
  从一条只是供咸阳贵族居民出入的桥梁,变成了如今这座,横跨渭河南北,将世界连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重新落成后的渭桥,成为了秦帝国的象征之一。
  所谓“渭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始皇帝更是非常喜爱这座桥梁,曾经称赞说过:朕周定四极,经纬天下,三王五帝,孰与之比?
  时隔七十年,再次看到这条横跨渭河南北的故国象征。
  赵佗感觉有些眼眶湿润。
  只是举目四望,当年的秦宫秦瓦,如今,已成汉城汉砖。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赵佗长叹着吟道:“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此时此刻,赵佗终于发现,他,原来依然是那个大秦骑郎,南海郡龙且令。
  也就是所谓的遗老遗少。
  车队从渭桥驶过,车轱辘压的桥面嘎吱嘎吱的响。
  桥下,奔流不息的渭河,向东流去。
  桥还是熟悉的那座桥,当故国早已不是那个熟悉的故国了。
  甚至,整个世界,可能就剩下他这个最后的秦将、秦官了。
  让赵佗感觉分外孤寂,有种想要仰天长啸: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冲动。
  当车队驶过渭桥,雄伟壮丽的长安城,已经近在咫尺。
  赵佗回望对岸的南方。
  那隐藏在群山之中,砖瓦碎片之下的废墟。
  他仿佛看到了,那面黑龙旗,在迎风飘扬,那个熟悉的咸阳城,正屹立在朝阳中。
  城头上似乎还有着欢呼的百姓,满城的酒香,以及喝的大醉伶仃,一个个相互搀扶着,打着嘴炮的同袍手足。
  他回首向前,巍峨的长安城墙,已是展现在眼帘之中。
  “长安乡啊……”赵佗低声说道。
  七十年年前,那个城市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环绕着秦宫的庄园与乡村。
  “不……这是长安城!”
  现在,这个过去咸阳城的郊区乡村,兴乐宫外的乡邑,此时已是中国神京,大汉帝都!
  历史,从来就是如此的无情!
  商都朝歌,宗周镐京,秦都咸阳。
  曾经的丰邑大都,天下中心,全都已经被掩埋在废墟之下,麦秀粟丰。
  赵佗知道,是时候,跟过去道别了。
  现在,已是汉之天下!
  ……
  “大王,天子出城亲迎大王朝觐,请大王下车……”
  一个汉朝的官员,骑着马,来到赵佗的车驾旁边说道。
  赵佗抬眼看了看他,知道,此人是汉朝太常,当今外戚南皮候窦彭祖。
  与他也算的是故人了。
  当年,这窦彭祖的父亲,窦长君,曾与他通过书信。
  不得不承认,窦长君的文采很好,写来的书信,声情并茂,几乎就将他感动了。
  但是……
  感动,不能当饭吃。
  正如他方才的感慨与唏嘘一样。
  活到他这样的年纪,感情与情怀,都已经无法左右他的思维与决断了。
  若非如今汉室强盛,君临天下,汉天子有受命于天的征兆。
  哪怕他再感动,再感慨,再唏嘘。
  也终究只会是感动、感慨与唏嘘。
  永远不会变成实际行动。
  “请太常回禀天子——”赵佗坐在车中,拱手道:“蛮夷大长老臣托,幸蒙陛下不弃,不以臣卑鄙,出城相迎,令臣感激涕零,愿永臣汉室,为汉羽翼,以报陛下之恩!”
  “大王之情,实令吾感佩,吾必上报天子!”窦彭祖回礼拜道,然后他道:“请大王下车,步行以朝圣天子!”
  “诺!”赵佗再拜,然后在随从的宦官侍从搀扶下,吃力的起身,下车。
  然后,他巍颤颤的拄着拐杖,一步一拜,口中大声道:“蛮夷大长老臣托,奉诏朝觐圣天子……”
  声音非常洪亮,一点也不似他那老迈的身体。
  少时,便有一骑从东而来,手持天子节,道:“天子有诏:南越王高帝亲封,太宗常嘉,素为南国长者,其赐几杖,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赵佗闻言,连忙巍颤颤的道:“陛下圣恩,臣感佩五内,谨奉诏……”
  好嘛,一下子就把那个所谓的“蛮夷大长老臣陀”的口头禅丢到了爪哇国。
  然后,巍颤颤的起身,在侍从的搀扶下,慢慢的踱步前行。
  ……
  刘彻端坐在御撵上,看着不远处的表演。
  嘴角露出些笑容。
  “老狐狸……”刘彻在心里笑骂着。
  赵佗是什么人?
  在秦始皇身边服侍过,跟随秦军,伐楚灭齐,然后转道百越,历经七十年风雨,而依旧存活的英雄与枭雄的混合体。
  这种人,飚起演技来,奥斯卡影帝小李子也要跪啊!
  “奏乐吧!”刘彻挥手说道。
  霎时,编钟响起,笙筝共奏。
  数十名童子清声以秦腔唱起了那首秦风。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这是刘彻亲手选定的迎接赵佗的歌曲,刘彻相信,赵佗在听到这熟悉的秦风后,应当知道,他的心思了。
  诸夏之间,再怎么样,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同袍啊!
  哪怕是吴越那样的仇恨,秦楚这样的世仇,今天,也都已经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何况是南越?
  游子归家,哪怕在外面再怎么不孝、胡来,母亲都会为他端上一碗香甜的粟米粥。
  “但愿,赵佗能知道并且懂得朕的善意……”刘彻在心里想着。
  ……
  赵佗在侍从的搀扶下,慢慢的踱着步。
  显然,他这是装的。
  不止他清楚,周围人也都清楚。
  这是他倚老卖老,屡试不爽的招数。
  然而,当乐声响起,赵佗忽然停住了脚步。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童子们清脆而又充满了童真的声音,将这首秦风送出十里。
  赵佗忽然笑了起来。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此乃高帝唱诗童子罢……”赵佗对着一旁的太常窦彭祖问道。
  普天之下,还有谁人能组织得起,或者可以组织,这样的童子唱诗班?
  除了高帝刘邦外,没有人那个资格!
  刘邦生前酷爱唱歌,所以,他死后,汉家历代天子,都会从丰沛之地,遴选数十或者百余五岁至十一岁的童子,精心教导,让他们在高庙和长陵帝陵以及沛县的原庙,每月初一十五,为刘邦清唱他所爱的那几首歌谣。
  是以,当今天下,汉室之内,列侯勋臣将相,根本没有人敢养唱诗童子班。
  唱诗童子与刘氏冠,在汉家是唯二的禁忌。
  今天,刘氏天子居然为了迎接他,将这高帝的御用唱诗班都调来了。
  这份诚意,赵佗不是瞎子,自然看的明白。
  而这首秦风的意思,赵佗,更是心里跟镜子一般清楚。
  吴越尚且同舟,何况南越与汉?
  赵佗只在心里想了片刻,就立即丢掉拐杖,睁开侍从的搀扶,大步前行,跪到前方的天子仪仗之前,叩首而拜:“老臣南越王赵佗,恭问陛下圣安!”
  这倒并非他就真的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了,愿意从此就当刘家忠犬,指哪咬哪了。
  混到他这个年纪和地位的人,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甚至,可以说,哪怕是始皇帝从骊山走出来,他恐怕也未必会跟当年一样,乖乖的趴到人家脚下,始皇帝一句话,他就能拿起刀剑冲锋陷阵。
  自立为王六十来年,赵佗早已不是那个当初的大秦骑郎,始皇帝忠心耿耿的侍从了。
  当然了,感动自然是有的。
  自古以来,翻遍史书,也没有那个中国天子,如此恩宠和重视一个来朝的臣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既然中国刘氏天子表达了自己的善意,若他还不懂知恩图报,还想耍花招。
  且不说天下人怎么看,刘氏怎么看,他自己这关就首先过不了。
  你给我面子,那我肯定也要给你面子喽!
  就像当年,汉太宗很给他面子,于是他马上就给了太宗面子,去帝号,称臣,入贡,质太子,更上疏自号“蛮夷大长老”。
  太宗的面子顿时就被满足了。
  然后,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今,汉家天子给足了他面子,那他当然也要给足对方面子。
  这样最起码,一个恭顺、乖巧和忠臣的外臣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只要不作死,长安君臣,就要好吃好喝的招呼他。
  至于其他事情……
  看情况吧……
  当然,听着那首熟悉而陌生的秦风,赵佗内心深处,未尝没有“以后永为汉臣,南越与汉,合二为一,共为诸夏,共尊天子。”的想法。
  只是,身为南越国主,他早已经明白,他个人身负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身家性命。
  还有南越国内数百万士民子弟父老的悲欢离合,也全部压在他身上。
  被人感动一下,就要给对方卖命?甚至当忠犬?
  哪里可能这么简单!
  他要真是这么好忽悠,当年陆贾娄敬,早把他带到沟里面去了。
  “天子有诏:王长者,素为天下所敬,请移步相见!”一个宦官走出仪仗唱诺道。
  然后,就有一队披着重甲的骑兵,缓缓的驶出仪仗队伍,分列道路两侧,这些骑兵,举着手里明晃晃的陌刀,放在胸前,齐声道:“陛下命南越王入觐!”
  赵佗看着这些披着重甲,浑身上下,寒光闪烁的骑兵仪仗队,目瞪口呆了好一会。
  这样的骑兵,哪怕是过去始皇帝的大秦精锐,也是没有的!
  虽然不知道在战场上,这样的骑兵,威力如何。
  但有一点,赵佗可以确信,一百名这样的骑兵结阵后,哪怕是十倍百倍的敌人,怕也要拿他们无可奈何。
  南越国中,甚至压根就没有能克制和抗衡这样的骑兵的武器与军队。
  所以,无论这种骑兵实战表现如何。
  一旦拿出来,摆在战场上,当做中军的屏障。
  那汉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一支立于不败之地的军队,剩下唯一要考虑的事情,仅是怎么取胜而已。
  走在骑兵组成的钢铁甬道之中,赵佗一边走,一边观察这些骑兵的精气神以及装备。
  他不得不承认,仅仅以他所见的这些军人的纪律性与服从性,已然跟强秦时的轻兵集群,没有太多差别了。
  而轻兵,在秦军序列之中,素来就以纪律严格和悍不畏死著称。
  他们曾经在长平会战中,第一个击溃了赵军防线,并且成功的完成了切断赵括退路和粮道的任务。
  如今,整个南越国之中,哪怕东拼西凑,也凑不齐五百人这样素质与纪律的军人。
  毕竟,中国之大,何其广袤?
  他的南越国,虽然号称东西万余里,南北数千里。
  但是,其实也不过一州之地。
  人口也不过数百万,不及中国十一。
  有这样的差别,很正常!


第752章 国葬(一)
  “臣南越王佗,叩首百拜,恭问陛下圣安!”
  赵佗依着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