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别提,自古以来,儒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最佳注解对象。
  无论什么时候,儒家都会站在“公理正义”这一边。
  当然这公理正义是建立在拳头的基础上的。
  现在,刘彻拳头最大,儒生们只要不蠢,自然知道会怎么选择。
  可是,问题是……
  刘彻可不想只是处理齐鲁诸王……
  他想要立一个标杆!
  就如周公,召公一般,为万世立法,为子孙立命!
  这就可能碰到某些儒生的痛脚,当然,同时也会挠到另一帮人的痒痒处。
  所以,在等待晁错入宫的这段时间,刘彻一直在伏案草拟诏书。
  一张又一张的白纸,被他揉成一团后,丢进了一个碳盘之中。
  这倒不是因为措辞的问题。
  实际上,刘彻的所有诏命,基本上,他都只会写个大概意思和核心的纲领。
  剩下的部分,譬如引经据典,润色,都是汲黯带着尚书郎在干。
  毕竟,春秋、诗书,周易,左传,加起来也有百多万字了。
  刘彻也不是什么学霸,不可能记得滚瓜烂熟,还能随时拿来就用。
  终于,在经过半个多时辰的不断斟酌与权衡后,刘彻写出了一个还算满意的诏命纲领。
  看着案几上的文字,刘彻拖着腮帮子,笑着点了点头。
  然后,将它递给身旁的王道,吩咐着:“拿去给兰台,润色后,再拿来给朕过目!”
  “诺!”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元海之中的承恩岛上。
  陈蟜带着自己的部下,已经将这个岛屿的全部地方,都走了一遍。
  至于那些岛上的自号“卑狗”的野人,则像一条狗一样,趴在陈蟜面前,恭敬的将一些晒干的鱼干、兽皮什么的“顶级贡品”上供到了陈蟜面前。
  对“卑狗”部落的人来说。
  乘着前所未见的巨舰,踏浪而来的汉军,跟天神没有区别。
  更别提天神们身上的甲胄与手中的武器,更是跟神器一般的存在。
  他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就跟后世欧米的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当地的土著,对异域来的白人一样。
  “伟大的神明啊,请接受我们的供奉吧……”卑狗族的首领,一个裹着草裙和兽皮的女子,趴在陈蟜脚下,叽哩哇啦的用着土话说道。
  陈蟜,当然听不懂了。
  但没关系,韩国向导里,有人能懂一些。
  虽然不多,但勉勉强强,也能翻译出大概的意思。
  “神明?”陈蟜听了翻译后,笑的几乎都有些抽筋了。
  “告诉他们……”陈蟜挺着胸膛,对韩国的向导们说道:“吾乃大汉隆虑候,奉天子之命,来倭奴之国,宣扬王化,此岛已为中国天子之土,问他们是否愿意为中国天子效死?”
  对陈蟜来说,他当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多抓倭奴回去,给自己修城耕地,挖矿淘金。
  这个承恩岛,就是一个绝佳的中转场所。
  毕竟,舰队的船舱,空间有限。
  一次最多能运回个两三千倭奴。
  而他需要的倭奴奴工数量,却是上不封顶。
  这样的话,陈蟜就需要,一批忠诚可靠的狗腿子,来帮他充当监工、狱卒以及看守的职责。
  这些卑狗人,看上去,似乎可以胜任这个任务。
  而卑狗部落的人,在听完韩国人翻译的话后,虽然同样不是能理解意思,但是,能给神明服务,这是多么巨大荣耀啊!
  卑狗族的女首领,立刻就趴在地上磕头道:“为神服务,这是我们的荣誉!”
  这句话不用翻译,陈蟜也能知道。
  因为这卑谦的态度和恭顺的行为,做不了假。
  “皇帝妹夫的计划,可以实施了……”看着这些卑狗人,陈蟜在心里想着。
  “分化瓦解,用倭奴人抓倭奴人,才是上策!”


第767章 打击一小撮(一)
  晁错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刘彻的面前。
  “朕近日一直在看爱卿给太宗和先帝所写的奏疏……”刘彻拿着那些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晁错奏疏道:“卿的见地,以朕来看,确实是贾长沙后,中国少有之庙算者也!”
  晁错这个人,不仅当官很厉害,写文章,也是牛逼的很。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指问题核心所在和弊病的症结所在。
  且从来不讳言某事的好坏。
  譬如的《言兵事疏》《戍边劝农疏》,哪怕是放在现在,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而这两道奏疏,却是在二十余年前,上奏太宗的。
  至于近年以来,晁错也没闲着。
  除了“削藩策”这张让其名留青史的奏疏外,他在刘彻即位后,也写了《再论戍边策》《请益百姓疏》等。
  总的来说,晁错的文字,跟他的为人一样,又臭又硬。
  逼急了,他连皇帝的作为,都敢评判一下。
  至于骂官僚、骂诸侯王,更是从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所以,尽管,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想晁错死。
  但刘彻一直张开了羽翼,保护了晁错。
  现在,在石渠阁里,最起码有上百封弹劾晁错的奏疏,躺在那里发霉。
  “陛下缪赞了……”晁错低头谦虚的道:“臣不过是狂夫之言而已,幸得陛下圣明,择而用之!”
  刘彻闻言,微微一笑。
  晁错的性格,还真是从来没有变过!
  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
  这是左传中形容太公望的话……
  所谓“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
  换句话说,这货哪怕是谦虚的时候,也是自比太公望的。
  难怪,后来鲁迅会喜欢晁错,说他“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这两人的脾气,性格,原来根本是一样的。
  不过,这话在同时也拍了刘彻祖孙三代的马屁。
  能用太公望的,文王武王成王是也!
  所以,刘彻也就由得他去装逼了。
  “朕闻说先贤曰:赏罚所以禁恶扬善也,今卿为御史大夫,身负先帝重托,辅佐朕,治理天下,牧治江山社稷,有乱臣贼子二三人,卿诛是不诛?”刘彻也不跟晁错绕圈子了,直接就开门见山的问道。
  晁错立刻跪下来,长身而拜,道:“臣受太宗、仁宗两代先帝知遇之恩,委以托孤之重,敢不为陛下效死?”
  “善!”刘彻点头:“明日朝会,朕将致法于济南,凡有非议者,皆可为乱臣贼子,卿可自处之!”
  晁错微微一愣。
  天子的意思,他自然很清楚。
  那就是谁敢反对,谁就是抗拒天子意志的乱臣贼子。
  他这个御史大夫,可以自由处置之。
  而,当今朝堂之上,不客气的说,除了丞相和大将军等少数人外,其他人,屁股底下都是一堆的翔。
  贪污受贿和渎职枉法的事情,基本上人人都干过。
  哪怕是他晁错也不例外。
  换句话说,在朝堂上,只要打起反腐的旗帜,那是一抓一个准!
  只是,这样会不会太激进了?
  万一,有些了不得的人物跳起来,也要处置?
  但晁错的犹豫,只在这一刹那,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拜道:“诺!”
  “臣谨奉诏!”
  对晁错来说,天子的命令,合理要执行,不合理也要执行。
  这就是法家的宿命。
  更何况,收拾诸侯王跟勋贵,这本就是晁错的使命!
  只是……
  “若东宫干预、说情,臣当如何?”晁错抬头问道:“请陛下示下!”
  晁错的担忧,当然很有道理。
  素来,东宫就是汉家勋贵和大臣的保护伞。
  很多大臣贵族,就是因为跟东宫关系密切,所以,一般的问题,哪怕被人发觉,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尤其是那些旧日与两位太后有旧的家伙们。
  除非是犯下必须惩罚的大罪,一般的小事情,像贪污受贿,根本就动不了他们。
  当年,晁错费力九牛二虎之力,将袁盎干趴,逐出朝堂,结果如何?
  人家虽然丢到了全部官职,甚至爵位也被一撸到底。
  只是,人家有东宫窦太后的保护和照顾。
  所以,这些惩罚,只是将袁盎暂时赶出朝堂而已。
  但袁盎的声音和意见,依旧可以通过其他官员和贵族的口,在朝堂出现。
  在曾经的历史上,更是让袁盎联合起了所有晁错的政敌甚至盟友,将晁错逼入绝境,使其落得腰斩弃市的下场!
  如今,刘彻再让晁错定向反腐,就不得不先排除东宫的干扰。
  不然,晁错前脚抓人,后脚东宫使者跑来要求放人。
  到时候,晁错是放呢?还是不放呢?
  这个问题,刘彻自然也有考虑。
  “东宫方面,爱卿无需顾虑,朕会亲自去跟两位太后解释……”刘彻淡淡的道:“卿只管履行职责就可以了!”
  刘彻很清楚,这次的事情,不能再有什么妇人之仁,也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软弱立场。
  必须旗帜鲜明的告诉天下的贵族诸侯王们。
  别作死,作死就一定会死!
  同时明确告诉世人——朕意已决。
  若他稍有迟疑和放纵,那他的计划,就极有可能要流产!
  所以,哪怕是东宫,也不能动摇他在这个事情的坚定态度。
  “诺!”晁错看到刘彻的态度,心里顿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只要东宫不干涉,那,他就可以保证完成任务。
  ……
  翌日,是例行的常朝。
  刘彻端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满朝文武百官。
  “南越内附,朕已经下诏,将其国分为七郡:南海、桂林、象郡、交趾、日南、桂林、苍梧……丞相与御史大夫要选派好监察御史和采诗团的成员,务必,要让南越上下君臣,皆知中国法度……”刘彻缓缓的做了个开场白。
  南越之事,如今,基本已经全部谈妥了。
  经过这半个月的谈判。
  南越王赵佗已经接受了刘彻提出来的大部分条件。
  其中,就包括了同意中央政府,向南越郡县派遣监察御史和采诗团。
  监察御史,监督不法,宣扬王化,采诗团,则深入南越郡县,与各个阶级广泛交流。
  这样,中央政府,就在法律和意识。形态上,控制了南越。
  这种控制,虽然还不比目前中国腹地的诸侯国。
  但起码也要强于后世天朝对HK的控制。
  现在的南越王国,虽然依然被准许拥有受其王室控制的军队、官僚和贵族。
  然而,南越全国的制度、法律以及社会结构,上下等级,全部都要跟着长安来。
  从法理和原则上来说,从此以后,南越百姓,也就是汉朝百姓。
  他们的名字被登记在南越王国的户籍本上,同样也被登记在了长安丞相府的户籍本上。
  南越士子、贵族和官员,可以跟中国士子一样,来长安参加考举,一视同仁获得出仕做官的机会。
  这一步迈出去,基本上,只要刘彻不作死,对南越横征暴敛,南越与中国的融合就会越来越密切。
  要不了二十年,就会跟当年的长沙国一般,从一个特殊地位的诸侯国,变成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诸侯国。
  他的官员、法律、军队,甚至王室,都会慢慢的被长安所控制和掌握。
  对于这一点,刘彻的自信心还是很高的。
  当然,仅仅依靠政治控制,想要彻底的稳固住南越内附的成果。
  见效是会比较慢的。
  通常,这是一个水磨功夫。
  要下力气,一点点的在南越,尤其是百越部族之中,传播和宣传汉朝的法律、政策以及意识、形态。
  所以,刘彻跟赵佗还谈妥了许多经济援助的协议。
  希望借助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来达到加快这个进程的目的。
  “南越与中国分离日久,其百姓,多刀耕火种,不识中国之先进耕作技术与工具之用……”刘彻看向大农令直不疑道:“大农要在关东吴楚齐鲁淮泗之地,广选农稷官,前往南越,轮流教导南越士民耕作及开凿水利设施!”
  向南越普及先进的技术和农具,这同样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
  百越诸部族,向来刀耕火种,以原始低效的劳作方式,获取生活物资。
  这怎么能行呢?
  如今,刘彻既然已经成为了南越的主人,所有百越部族的天子,那自然有义务,帮助他们,从原始的氏族社会,过渡到文明的封建社会。
  当然,中央政府,不能只付出,而没有回报。
  那样的话,中央政府,岂非就是一个大写的S。B?
  “另外,朕还与南越王谈妥了,以蔗糖换铁器的计划……”刘彻对少府令刘舍道:“少府要跟进这一计划,同时派遣能工巧匠,前往交趾、桂林、日南,指导南越士民,种植甘蔗,榨取蔗糖,转输中国,再以每石蔗糖,给盐一石,铁器若干斤……”
  大农直不疑与少府刘舍,于是同时出列领命:“诺!”
  这南越的蔗糖,算是刘彻计划里,未来交趾、日南和桂林等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当地种植水稻和其他作物不是不行,但经济效费比太低,而且也很难运出当地。
  与其如此,不如在保证了基本的粮食产量后,全力发展甘蔗种植业,以蔗糖作为主要商品。
  然后,南越的部族和百姓,再以蔗糖,从中国换取大量的食盐铁器布帛。
  这是双赢!
  错!
  应该是三赢!
  因为,还有一个赢家,是伟大的甜党!
  自从刘彻让人抄袭了刘安的发明,在关中推行了豆腐后,豆腐脑这种神奇的零食,就成为了关中中产阶级和贵族家庭的零食与早餐的选择。
  然而,中国自古缺糖。
  现在,中国主要的糖料来源,除了麦芽糖就是蜂蜜了。
  很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麦芽糖,也是很贵的。
  一般的中产阶级,甚至都消费不起,更别说拿来当豆腐脑的佐料。
  于是,关中咸逆横行,甚至可以说是唯我独尊。
  这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引进蔗糖,帮助甜党王师,讨伐咸逆,长久以来,就是刘彻的一个心愿。
  刘彻相信,在有了足够的蔗糖后,甜党大军,必然兴盛起来。
  因为,人类是永远都无法抗拒多巴胺带来的快乐的。
  将南越之事,处置完毕。
  朝议,就进入了正题。
  “济南之事,卿等都知道了吧……”刘彻站起身来,沉痛的道:“济南王臣辟光,居然如此丧尽天良,竟役使、奴役国人过律至斯,济南固然有罪,朕也难逃其责!”
  “非朕德薄,安可致济南丧心病狂至如斯地步?”刘彻挤出两滴眼泪,哀伤的道:“朕当素服以避正殿,斋戒沐浴,祷告上苍,请求天地神明,毋因朕之过失,而降罪于朕之百姓,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诸般罪孽,皆由朕起!”
  面对刘彻忽然的这么个变化,大部分官员,都是措手不及。
  在汉室,天子是永远没错的!
  哪怕天子自己说自己有错。
  那也一定是因为大臣们的原因!
  天子怎么能错?假如真有错,那也必然是这个世界的错!
  更重要的是,刘彻咬死了一个时期,他不提刘辟光横征暴敛,也不提他激起民变。
  只提他“役使国人过律”这个问题。
  不了解汉室律法的人,可能会以为这个罪名,也就跟小偷小摸差不多,撑死罚酒三杯的罪行。
  但,实际上,这个罪名,在汉律之中,是极为严重的大罪!
  当年刘邦登基称帝后,下令萧何在秦律基础上,修订汉律。
  汉律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抄袭的秦律。
  但有几条,却是刘邦发明创造的。
  这些律法中那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固然是如雷贯耳。
  但役使国人过律,却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律法。
  刘邦设立这条法律的初衷,就是吸取了秦亡教训,为了防止诸侯贵族,肆无忌惮的奴役自己的封国的百姓而设下的高压线。
  谁碰谁死!
  这样说吧,这个罪名在现在,就跟武帝朝时的巫蛊罪一样。
  是属于人渣败类才会去做的事情。
  尤其是在舆论界看来,诸侯王和贵族们,本身就是穷奢极欲的富贵之人。
  这样的人,却还要役使国人过律,只能说,良心都被狗吃了!
  历代以来,所有坐死了这个罪名的人,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撸到底,废为庶民!


第768章 打击一小撮(二)
  群臣听着刘彻的话,纷纷都匍匐在地,诚惶诚恐的道:“陛下,此皆臣等之过,与陛下无关!”
  丞相周亚夫更脱帽谢罪,拜道:“臣受先帝、太宗之托,上不能佐陛下,下不能安国家,此皆臣之罪!”
  御史大夫晁错与九卿大臣,也跟着脱帽谢罪:“臣等无能,致使君父蒙羞,此皆臣等之过!”
  开什么玩笑?!
  假如天子真的素服避正殿,斋戒沐浴,向上帝祖宗神灵告罪。
  那么,作为臣子的大家,这罪过,岂非是比海深,比山高,比地厚了?
  自古主辱臣死。
  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三公九卿,全部都只有一个选择——自杀以谢天下。
  道理很简单,三公九卿,国之重臣,上佐天子,下安黎庶,受社稷名器之重。
  你们居然让天子犯错,要反省自身了?
  你们这臣子到底是怎么当的?
  有且只有死能稍稍减轻他们的罪责。
  而刘彻通过这个手段,很轻松的就绑架了三公九卿和他们的团体。
  使得他们必须在保天子正确和济南无罪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办法确实很无赖。
  但却有效。
  因为,这样,刘彻就可以保证,无论怎样,事情都不会扩大化,更不会演变成党争乃至于政治动荡!
  当然,这戏要演,就要演全套。
  刘彻露出一个哀痛的表情,道:“卿等皆以为朕无错吗?”
  他低着头,仿佛在自我反省:“若非朕德薄无能,不能督导济南,使之向善行义,布德育民,安得今日之祸?”
  “章丘百姓,岂非义民乎?”
  “其等受济南重压,横征暴敛,犹能以天下社稷为念,使使北上,求告于朕,使者赤脚而行,一路乞食而至雒阳,以血书,告于天下!”
  “此等义民,济南尚且能使之反……”
  “朕若再不反省,朕担忧,陈涉吴广之祸,犹不远矣!”
  刘彻果断占据道德制高点跟普世价值的制高点,火力全开。
  表面上虽然是在反省自问,但其实,每一个字,都在逼着群臣,给济南王刘辟光定罪,而且是死罪!
  章丘的百姓暴动,对统治阶级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大罪!
  老百姓居然不肯乖乖在家里饿死累死,反而跑出来作乱,给老爷们添麻烦!?
  简直是反了!
  但,统治阶级,尤其是汉室的统治阶级,更害怕陈胜吴广故事重演。
  你想,现在的贵族官僚,基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天生富贵的人物。
  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富贵,能子子孙孙,永永无穷的传续下去。
  而陈胜吴广的故事告诉他们,一旦农民起义扩大,遍地烽火狼烟。
  昨日的君侯,就将成为今天的刀下鬼,过去高高在上的诸侯勋臣,今天就要成为欲求活命而不可得的草芥。
  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彻底的摧毁和消灭了天下列国的旧贵族。
  建立汉室的帝王将相们,除了张良等寥寥几人,有些旧贵族血统外,其他的人,都是贩夫走卒,屠狗之辈。
  那些自诩地位尊贵,血统高贵的赢氏、姬氏,统统在历史的车轮下,被碾的连渣渣都不剩一点。
  秦楚齐赵魏燕韩诸国王室公卿,现在,还活着的还有几家?
  所以,贵族勋臣士大夫们在章丘的问题上,才会反应如此剧烈。
  这不仅仅是因为百姓的反抗,激起了他们同仇敌忾,兔死狐悲的心理。
  更多的人,却是因为害怕和恐惧。
  在西方,革命是会传染的,而在中国,起义和反抗,却是更可怕的传染病。
  自陈胜吴广之后,无论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强大的王朝,一旦开了起义的头,就将在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之中,走向末路。
  作为一个以起义军而得天下的政权,刘氏,历代以来,对农民起义的威力和力量,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在刘氏天子眼中。
  诸侯、贵族叛乱,调兵镇压就可,因为这只是一时之患。
  扑灭了,就不会问题。
  但农民一旦开始反抗,那就表明,国家政策和国家经济出了大问题!
  历史上武帝为何要下罪己诏?
  除了民生凋敝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看到了农民起义愈演愈烈的苗头。
  为了掐灭农民起义,他不得不下罪己诏来挽回民心民意。
  章丘的事情,虽然不是起义,只是暴动。
  暴动的百姓,打起的旗号,也是只反昏王,不反天子。
  但刘彻依然对此非常重视,甚至重视到了比匈奴还重要的地步。
  刘彻很清楚,中国的百姓,是永远不会撒谎的。
  他们既然起来,以武力反抗了,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或者统治阶级的政策出了问题。
  所有不能正视这些讯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