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德这个跟刘彻过去同名同姓的堂弟最近几年,就一直在帮着刘彻培养造船工匠搜罗造船之法。
  胶东王国,现在就有汉室除江都的造船厂外最大的船厂。
  这个海军基地,刘彻很看重。
  所以,也就不准备动他了。
  当然,经过此事后,刘彻已经做出了决定了。
  那就是要继续收拢诸侯王的权力!
  在过去,诸侯王们,拥有任命千石以上两千石以下官员的特权。
  靠着这些特权,他们自然可以作威作福。
  甚至刘卬那个混账,还把官职拿出来明码标价,搞起了拍卖。
  这个刘彻是怎么也忍不了的!
  “拟诏吧!”刘彻看着汲黯:“从今以后,收天下诸侯王,除梁王、江都外,一切四百石以上官吏任免权,再让太常准备,从天下名士之中遴选德行高尚之人,为诸侯王太傅,仔细教导,不可令济南故事重演!”
  这其实是早就该干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吴楚之乱后,刘彻的老爹,就花了三年时间,慢慢的将这些权力都收归中央。
  但刘彻登基后,这个进程就停滞了。
  如今,在济南这档子事情发生后,刘彻当然不能继续容忍这样的情况了。
  “诺!”汲黯叩首而去。
  “齐国……”刘彻摇摇头。
  他虽然不准备找刘将闾麻烦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将闾就没麻烦了。
  这个王叔的麻烦还大着呢!
  不为别的。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齐国这个天下头号的经济强国,盯上它的人,从吕后开始到现在,起码能凑出一个加强排!
  便是刘彻,若非他已经是皇帝了。
  恐怕也要对那个每年单单是合法的收入,就多达一万万钱和数千金的大国饶有兴致。
  据刘彻所知,他的兄弟们,除了刘阏是一心想着回到中原外,其他人,几乎都打上了齐国的主意。
  连刘荣都为此跑来跟刘彻低头服软了。
  能不能在兄弟们的觊觎下保住自己的齐国,刘彻也为刘将闾捏了一把汗。
  毕竟,只要他的兄弟们团结起来,在东宫那边,把刘将闾踢去什么临江长沙,不是不可能。
  将这些事情放到一边。
  刘彻对王道吩咐一声:“去给朕将绣衣卫的报告拿来!”
  “诺!”王道领命而去。
  没多久,就抱着足足一个箱子的报告回来。
  “念给朕听吧……”刘彻闭着眼睛道。
  “诺!”
  王道将箱子打开,拿起里面的那些报告,念了起来。
  刘彻则闭着眼睛听着。
  绣衣卫的报告,基本都是些民间的琐事,以及打探而来的官场议论。
  刘彻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在休息的时候,听上一两个时辰。
  讲老实话,这些报告的内容,大都很枯燥,讲的也是民间议论的焦点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
  但,地方上的焦点和重大的事情,到了国家层面,常常就会变得无足轻重。
  但刘彻依然坚持这样,而且已经坚持了两年。
  因为,刘彻清楚,这样的好习惯,有助于他这个宅在皇宫的君王,了解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对这个国家的社会变化,有所了解。
  不然的话,你能相信,一个天天宅在宫里面,最多去上林苑散散心的皇帝,能知道现在国家的现状和百姓们关注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搞笑吧!
  哪怕是后世资讯爆炸的世界,也尚且有某些国家的政要,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成天都只知道吹牛打屁,翻来覆去的念那些都被说烂了的陈词滥调。
  结果就是,统治精英跟底层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然后,某个领导于是就经常闹出许多低级笑话。
  更可怕的是,那个领导还不知道自己闹笑话了。
  自以为自己很英明神武。
  刘彻对此,一直引以为戒。
  身为皇帝,身为统治者,必须时刻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国家的底层百姓,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关心和瞩目的事情。
  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做出政策调整和部署。
  这次,绣衣卫报告的,基本都是士林舆论和市井百姓以及贵族官员们,在私底下对刘彻诏命的看法和议论。
  甚至有些人的议论,很刺耳。
  但没关系,事情都做了,难道还怕人说不成?
  大丈夫敢作敢当!
  更何况,这个事情,刘彻问心无愧。
  一些跳梁小丑的叫嚣和诋毁,就由得他们去了。
  反正,对舆论,老刘家向来都是——你可以说话,但朕可以不听!
  相比起官僚贵族和士林,刘彻更关心,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因为,这些农民虽然是文盲,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
  为什么当年,太宗皇帝在听到了“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两人不能容”的民谣后,马上就封淮南厉王的三子为王?
  这是因为,太宗皇帝知道,且不论这个童谣是否是被人故意创造的。
  但它能在民间广泛传唱。
  这就说明了,老百姓们,对皇家内部的权力倾轧和兄弟残杀的反感和厌恶。
  百姓不希望自己的君王,是一个对兄弟都能狠下手来的人。
  他们希望看到一位对兄弟亲爱,对百姓仁慈,对大臣宽宏的明君。
  太宗于是顺应民心,成为了百姓心里面的那个理想的君王。
  于是,他成了圣人。
  如今,刘彻也是这样。
  老百姓希望他是个什么样子的皇帝,他就会主动向那个方向靠拢。
  之前,刘彻每次明诏天下,基本都是在参考了绣衣卫报告的民间情况后,针对性的调整用词,将他自己一步步塑造成了一个爱民如子,天生神圣,受命于天,无所不能的君王。
  而这个决策,很明智。
  百姓们慢慢的将刘彻与他们理想中的君王形象重叠起来。
  于是,就造就了今天,刘彻至高无上,无人可制的权柄。
  从十步之内,到万里之外,甚至南越、闽越,他的威权,行于四海。
  刘彻最近甚至听说,连匈奴,都有他的祭祀了。
  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果然,百姓们是希望皇帝能跟他们站在一起的……”
  听着王道念着的报告,刘彻在心里面,不无得意的点点头。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国的百姓,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着深厚的明君情节。
  只要皇帝能稍微照顾他们,能稍微看重他们,他们就愿意给皇帝卖命了。
  若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捞到好处。
  那这个皇帝,必然就会成为圣人!
  刘彻这次果断处置济南的事情,让他在民间狠狠的再次刷了一波脸,绣衣卫报告,甚至有百姓开始以圣人、圣王、圣主这样的至高尊称来称呼他这个皇帝了。
  这让刘彻顿时就感觉,自己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但,刘彻也依然清楚。
  这个世界上,最善变的人,就是人民群众自己了。
  所以,唐太宗说: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必须,时刻注意,百姓的生活和人身安全。
  不然的话,一旦大变来临,他可能会措手不及。
  ……
  刘彻在甘泉宫泡温泉的时候。
  万里之外的霓虹列岛,陈嬌已经准备返航了。
  他此行,非常顺利。
  在这些无名的列岛上,短短半个月不到,就抓了数千的倭奴,而成本,则几乎为零。
  这些矮个子的倭奴,甚至将他和他的舰队视为神明,根本不用动手,就有人愿意跑来给他服务了。
  除了倭奴之外,陈嬌手里面,还拿着几块狗头金。
  “这倭奴之属的岛上,好像黄金有不少?”陈嬌挠挠头,在心里猜测着。
  怀化发现金砂河之前,好像就曾经大量发现了狗头金,很多时候,甚至有人在河边都能捡到。
  而这倭奴列岛上,也有狗头金。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
  “这里也有黄金富矿?”陈嬌在心里猜测。
  “等吾下次再来之时,一定弄清楚这个问题!”
  若是能清楚这倭奴之属的列岛上的金矿存在。
  那么……
  陈嬌知道,自己可能要发大财了!


第776章 匈奴的试探(一)
  当夏天渐渐走向尾声时,草原上的匈奴部族,也开始进入了战争状态。
  从匈奴帝国诞生至今为止的所有岁月。
  这个草原上的游牧帝国,就开始了一种有别于之前和之后所有在这个草原上称霸的帝国的作战方式。
  匈奴人虽然是以骑兵为主的机动作战部队。
  但,通常,匈奴人解决敌人的方法,是下马步战。
  不管是与汉军作战,还是跟西方的月氏,曾经的东胡,匈奴人通常都是用白刃战,击溃自己敌人,靠勇气和力量,震慑草原上的部族。
  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释的。
  因为,此时,唯有汉室,在自己的骑兵部队里,开始装备马镫、马鞍和马蹄铁这骑兵三神器。
  匈奴骑兵,自然没有,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三样装备的存在。
  骑在光滑的马背上的匈奴人,纵然骑术再怎么高超,绝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在无处借力的马背上,去跟敌人厮杀、格斗。
  所以,匈奴骑兵在冲锋的时候,一般是先在远距离用弓射,以求打散对方的阵型。
  但,假如敌人严正以待,保持了良好的阵型。
  那么,匈奴人通常就不得不下马步战。
  白刃战,向来就是匈奴的骄傲所在。
  他们靠着简单的青铜铤和青铜刀甚至骨刀,与敌人血拼,靠着野蛮的体魄,战胜自己的敌人。
  而假如作战不利,撤退的时候,匈奴人也很有讲究。
  他们擅长打回马枪。
  既在撤退过程中,忽然组织一支骑兵精锐,回身用弓箭,去狙击追击的敌人骑兵。
  而这种战法,常常能取得奇效。
  因为,追逐他们的敌人,通常很难继续保持完整的队形。
  一旦回马枪战术奏效,匈奴人马上就会从撤退,变成再次决战。
  将那些追击追击的敌人,歼灭在混乱和无序中。
  除了这个特征外,匈奴帝国还有一个跟之后所有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帝国,截然不同的制度。
  到现在为止,所有匈奴帝国的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全部都是在冬天进行的。
  这包括了他们所有与汉朝的战争。
  而不是跟之后的那些曾在这个草原上崛起的游牧民族那样,会在夏秋两季,发动战争。
  这种奇怪的行为,跟匈奴人本身的传统,还有包括西域在内的所有农耕民族此时的耕作方式息息相关。
  对匈奴人来说,假如一次大规模的对外作战,不能抢回足够多的物资和资源,尤其是粮食与人口,那么,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灾难!
  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倘若回报却不及付出。
  整个部族来年,就要陷入饥饿。
  所以,匈奴帝国,每次对外作战,都会选择在自己的猎物将粮食收割入仓后进行。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这次作战至少不亏本。
  对游牧民族来说,假如对外作战,不能占到便宜,那跟自杀没有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匈奴人越来越不想南下去长城内劫掠了。
  因为,抢不到东西不说,还要崩掉一口牙!
  曾经的右贤王更是因为入侵汉朝失败,而被军臣抓住机会,发动政变,清洗了整个派系!
  此刻,匈奴人的主力,来到了从前属于乌孙人的地盘。
  在乌孙败亡后,此地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真空。
  但很快,这个真空就被补上了。
  军臣将他的忠犬,本来在河套地区作为入侵汉朝的急先锋的白羊部落,封在这里。
  乌孙王国,也因此更名为白羊王国。
  “大宛人的麦子快熟了!”军臣拿着马鞭,笑着说道:“愿天神保佑,大宛今年能有一个丰收!”
  虽然看上去,似乎很可笑。
  匈奴人会给自己的敌人祈祷?
  但,事实上,匈奴每次南侵也会同样祈祷,汉朝丰收。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证自己能够捞上一大笔财富。
  但,对现在的匈奴来说。
  假如要对大宛用兵,那么,南方那个心怀叵测的汉朝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就很值得注意了!
  匈奴的双头鹰政策的成功基础,在于他能两头兼顾,两头吊打。
  但在现在,汉室的力量迅速膨胀。
  骑兵规模的扩张速度,哪怕是军臣看了,都心惊肉跳。
  那么,问题来了,汉朝的那个小皇帝,如此强势和果断的扩军备战,难道只是拿来当个摆设的?
  他的那支庞大的军队,肯定要使用。
  就连草原上的牧民都知道,假如不是要套马,那何必要打造缰绳呢?
  最近一两年,军臣对南方的汉朝的观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不傻,当然知道,汉朝是他最大的敌人,同样,汉朝最大的敌人,也必然是匈奴!
  若是在以前,他当然可以先率军南下,狠狠的教训一顿汉朝,将他打服,至少也要吓住,然后再西进。
  但在现在,军臣知道,那样做等于找死!
  在长城的坚固要塞里,以逸待劳的汉军,肯定会非常欢迎他去送人头!
  汉军最近几年,装备越来越先进。
  甚至某些装备,让匈奴人都看不懂,到底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以至于很多匈奴人都以为汉朝的那些兵器和装备,是神明所造。
  “看来,本单于得试探一下汉朝的想法……”军臣在心里想着。
  他可不想,自己前脚西征,后脚汉军就出塞,占了河套,夺了阴山。
  那就糟糕了!
  阴山和河套一丢,龙城的先祖陵墓和那些王族成员,就暴露在汉军兵锋之下。
  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他就算领军回身,可能也要无济于事。
  军臣可不相信,自己的军队奔波几千里甚至上万里后,还能跟那些装备精良的汉军交锋!
  “且渠且雕难!”军臣走到一个贵族面前,说道:“你给本单于,跑一趟长安,告诉汉朝的皇帝,本单于将河套卖给他,他要不要?”
  “啊?”且渠且雕难整个人都吓傻了。
  河套?
  能卖吗?
  没有匈奴人能想象自己没有河套的下场。
  “又不是真卖!”军臣看着这个吓坏了的奴才,笑道:“本单于还不至于忘了冒顿大单于的教训!大匈奴,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唯独土地不能卖!”
  “本单于只是想看看,汉朝的皇帝,究竟想要干什么……”


第777章 疯狂的学区宅
  长安,再次迎来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尽管,这六月的气温,一路攀升至三四十度,中午以后,大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酷热的气温,也让城里的公卿列候勋贵,都跟着天子,一起躲到了甘泉山下的避暑山庄里消暑。
  但,这长安城里,却涌入了一批狗大户。
  来自关东地方的豪强地主和大商人的子弟们,带着海量的财富,来到这长安城里。
  他们挥金如土,完全就不把钱当钱看。
  以至于,他们在短短的时间中,就让长安百姓和勋贵,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听说了吗?”某个官署里,几个正在喝着小酒聊天的官吏,悄悄议论着:“茂陵邑的那个学区宅,又卖掉了一套甲宅,关东鲁地的邴氏,豪掷三千金购得!”
  “嘶……”许多人闻言,咬着舌头叹道:“真有钱啊!”
  如今天子以五铢钱取代旧钱。
  现下在民间,五铢钱跟黄金的比价,大抵约在一万钱兑一金左右。
  三千金,就是三千万钱!
  这鲁地的邴家,名不见经传,哪来这么多钱?
  这就让很多人面面相觑。
  前不久,临邛的两位国丈,程郑氏和卓氏,豪掷一千金,在茂陵首先购下两套位于武苑和太学之间的学区宅邸,很多人都觉得,这两位国丈,大抵是钱多了烧的慌。
  可惜,短短十几天很多人的脸,就被打的啪啪啪的,火辣辣的疼。
  程郑氏与卓氏后,最近在关中,一直在做着轨道马车运输买卖的师家,用一千五百万钱,在田氏嘴里,抢了另外一套学区甲宅。
  紧接着,南阳郡的狗大户孔家再次创造历史,用两千一百金,再次赢了田家。
  现在,又是邴氏,以三千金,刷新了记录。
  可怜的关中首富,称雄长安的豪强田氏,就这样被关东的狗大户轮流打脸。
  现在,大家也渐渐知道了,购买那个学区宅的优惠政策了。
  一套甲宅,附带九个无条件推荐进入太学或者武苑深造的名额!
  仅仅是这一条,就足够地方上的豪强大贾,为此打破狗脑子了!
  尤其是在当今越发强势,越发的表露出想要加强中央集权,管控工商业的今天。
  用自己家产的几分之一甚至一半家产,给未来买个保险,并不是很亏!
  这至少比去年那个倒霉的任氏最好的下场要强!
  想当年,任氏何其风光?
  在宣曲县甚至是荥阳,都可以横着走。
  家里的土地,多达数千上万顷,地窖里堆满了铜钱和黄金。
  然而,一朝倒霉,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了天子的。
  土地,尽数被没收充公,成为少府衙门掌握的官田,然后被租给了当地的百姓。
  粮食,统统被运去荥阳,存入了敖仓。
  黄金、铜钱以及珠玉宝石,更是被全部拉到长安,成了少府的库存。
  至于任家数百口,或死或放。
  这个事情,吓坏了很多人。
  也让天下的商贾们开始正视一个事实——这个国家,到底谁说了算?
  破财消灾,花钱避祸,商人们在这种事情上面,从来都很大方。
  所以,那茂陵的学区宅邸,甲乙丙三级,最近都快卖疯了。
  许多商人都在私底下认为,这所谓的学区宅,大抵是类似保护费一类的支出。
  让他们交税,他们大抵会斤斤计较,甚至死活不交。
  但若是给皇帝进贡保护费,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大家却是积极得很了。
  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一千万!
  只要能买到自己的性命和财产安全,几乎没有人在乎!
  顶尖的商贾,更是一次次的刷新着,人们对他们财富的认知。
  少府衙门收钱收到手都疼了。
  除了甲宅的价值越炒越高外,其他的乙丙两级,也是价格不断翻新。
  现在,一套丙宅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五百万,乙宅没有一千万,别想买到!
  原先,那些只是抱着拍天子马屁,捏着鼻子,买了一套乙宅或者丙宅的列候大臣,现在笑的脸都抽筋了。
  他们之前用一百万或者几百万买来的宅子,现在市值已经起码翻了三倍!
  什么事情都没做,只是躺在家里,这些人就赚了三倍的利润!
  以至于有人开始迷恋上这种躺着赚钱的感觉。
  某个天子的忠犬,据说,现在就开始在长安城里那个新开张的赛马场附近,大肆购买房屋和宅院。
  这些事情,身为官僚集团中的一员,在坐的众人,多多少少,都听到了风声。
  “这关东人,怎么这么有钱啊?”有人感叹着。
  “能不有钱吗?”有消息灵通的人神秘兮兮地说道:“诸位以为那邴氏是靠什么发家的?”
  “彼与齐鲁诸王,素来关系密切,甚至传说,这邴氏就是靠着济南、胶西和淄川的庇护,才能赚的今天的身家,如今树倒猢狲散!为了买命,区区三千金,不过是九牛一毛!”
  “哦……”大家纷纷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济南王刘辟光事发之后,廷尉、太常跟执金吾,这三巨头带队南下,清查齐鲁地区的诸王不法和官僚不作为之事。
  短短半个月,济南王刘辟光和其王后、太子,伏法自裁。
  国中数个豪强,被执金吾连根拔起。
  东平陵城(济南国都)的城头上,挂满了“残害百姓之不法之徒”的头颅。
  汉家的苍鹰再次用无数贵族豪强的鲜血,证明了他的刚正不阿与执法严格。
  其后廷尉赵禹带队,辗转淄川、胶东、胶西、济北诸地,甚至就连谷城和曲阜,也进入了巡查范围。
  数十个在齐鲁地区深耕数十年的大家族灰飞烟灭。
  济北、淄川和胶西三王,全部上表,恭顺的向天子检讨自己的罪过,企图以此过关。
  但可惜,从邸报上的情况来看,这三位大王的处境很不妙。
  临江、长沙和常山三位今上的手足兄弟与燕王、代王,对这些叔叔穷追不舍。
  尤其是梁王,在济南伏法后,公开议论说:济北、淄川、胶西,旧与吴逆通,怀诈伪心。今又目无法度,暴其百姓,倍畔宗庙……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今济北、淄川、胶西,罪重于将,谋反形已定,不法罪确凿。臣武所见廷尉、太常所奏之三王书节因图及他逆不法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请诛济北、淄川、胶西,以谢天下。
  刘武的态度,在某些程度上,实际上就是东宫的意思。
  而东宫意思已定,除非天子要保这三王,不然,谁也救不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