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别提最近两年开始编组的胸甲骑兵,简直能碾压一切旧式骑兵!
  所以,周亚夫来说,既然现在,汉军已经能对匈奴战而胜之。
  为什么要拖呢?
  他年纪渐渐大起来了。
  很快就将年过花甲,这花甲一到,人的身体就全面衰弱了。
  周亚夫现在就已经感觉到了,三年前,还能骑马奔波,率军远征,如今,却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再过两年,他恐怕就只能在长安看着儿孙辈们称雄。
  是人,就有私心,周亚夫当然有自己的私心。
  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统兵出塞,擒单于献俘太庙!
  这样,他就能真正超越自己的父亲!
  而且,周亚夫也渐渐的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尤其是他当了武苑的山长后。
  他愕然发现,那些寒门的将官,有着远超勋贵列侯子弟的潜力!
  他们虽然看上去,稍显稚嫩,但长期在长城脚下,与匈奴人捉对厮杀,斗智斗勇。
  几乎人人都有着能独当一面的潜能。
  再反观他自己的儿子,还有其他老兄弟的子嗣。
  虽然被硬塞进了武苑,但,这能力和见识还有手腕,都被寒门的将官甩在了身后。
  周亚夫很清楚,未来,那些现在还籍籍无名的人,可能成为汉家的新兴列侯。
  在战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而他们的崛起,必然会带来老牌贵族列侯的衰落。
  这并非周亚夫一个人的看法。
  在武苑担任教授的将军,基本都是这么看得。
  自古草莽多豪杰,这些草莽豪杰,现在,之所以蛰伏,只是因为时机未到。
  一旦时机到来,譬如汉匈大战爆发,他们立刻就要化龙而飞!
  所以,周亚夫在听说了匈奴人欲要拿河套卖给汉室时。
  他立刻就跟其他将军商量。
  最终商量的结果就是,要尽可能的利用这次匈奴人发昏的机会,将汉匈大战提前。
  这样,在他们这一代人,还能领军作战时,还有威望时,将后辈子孙中的佼佼者,扶上马,送一程。
  “丞相不必再说了!”刘彻摇摇头,既定的计划,不可能因为一个突发事件而改变。
  除非,匈奴人现在就内讧。
  不然,选择在现在这个时候开战,对中国来说,几乎没有太多好处。
  自古以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好比星际争霸里的虫族。
  中央王朝,除非能狭以雷霆之势,一次就打垮他们的精气神。
  不然,就算一时胜利,也要陷入泥潭。
  所以,刘彻的选择,就是先在家里憋高科技兵种,然后两百人口一波推平。
  这样,就算匈奴人再逆天,也要跪下来唱征服。
  当然,对周亚夫等老牌贵族将军们的心思,刘彻也多少知道一些。
  毕竟,刘彻在这些人中,可是有卧底的。
  刘舍、许九、韩颓当、俪寄,可是都在抢着给刘彻表忠心,打小报告。
  因而,对周亚夫等的担心,刘彻是知道的。
  “丞相!”刘彻看着周亚夫,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这个世界很大!”
  他走到殿中挂着的那副“大汉一统寰宇图”面前,对周亚夫说道:“丞相请看,隆虑最近去了倭奴之国……”
  “而倭奴之国与故朝鲜隔海相望,距陈嬌报告,该地地方约有上下数百列岛,岛上尽是茹毛饮血之野人……”刘彻指着地图上新增的一个群岛。
  “其上多火山,常地动……”
  “但,终究也还是能住人的!”看着霓虹,刘彻对周亚夫敞开心扉,说道:“朕已经决定了,未来在此倭奴诸岛,封建功臣之后!”
  “目前国家列侯功臣,未来皆可则一子,于那倭奴诸岛,称公做候,如宗周故事!”
  霓虹列岛,讲老实话,还是有很多能耕种的地方的。
  虽然偏僻了点,但胜在资源丰富啊!
  什么黄金白银,储量极多!
  刘彻的计划是,等他挖完岛上的大型金矿,然后就将地方分封下去。
  反正,崽卖爷田心不疼。
  霓虹列岛,跟汉室隔着大海,很难实现有效统治。
  就算实行了统治,恐怕,也很难维系。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当成礼物,送给列侯将军们,当做奖赏。
  让他们去霓虹哪里开个分基地好了!
  至于列侯们愿不愿意?
  这倒不需要考虑,又不是要将他们的嫡系分封过去。
  只是将不受宠的儿子什么的丢过去而已。
  当然,仅靠霓虹,这收买的资本还是不够的!
  “此外,还有身毒、西域!”刘彻对周亚夫道:“未来,中国抵定这些地方后,朕也会如宗周故事,封建宗室功臣于当地,甚至……”
  刘彻提高声调,充满诱、惑地说道:“若有功臣,功高,朕不吝以异姓而王!”
  西域跟印度还有中亚。
  这些地方,讲道理的话,其实,中国就算打下来了,也别想实施郡县制。
  且不说成本问题。
  单单是通讯问题,就能要了老命了。
  当地与长安,动辄相距几万里。
  长安的命令,在路上走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
  在没有无线电的现在,刘彻深深感觉,以中央的能力,是很难对这些地方实施有效管控的。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
  大封诸侯,甚至是异姓诸侯王,学习西周,广建列国。
  这样,这些地方,就有了真正的主事人。
  对当地的统治,也就能稳固下来。
  而不会如历史上的两汉、盛唐一般,当王朝衰败,这些距离过远的边疆,就只能放弃。
  当然,这样做的话,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应该如何保证,这些地方会中国化,而不是本地化?
  尤其是在印度!
  三哥的奇葩种姓制度,在一方面,使得他成为了地球上最好征服的地方。
  基本上,大凡曾经在蓝星牛逼过的民族,都去过三哥家里做主人,称王称霸。
  就连西藏的佛爷,也都去送过温暖,给三哥妇女开光。
  但是,三哥家的种姓制度,却具备了一种不亚于中国的同化能力。
  无论是雅利安人还是希腊人,塞人又或者佛爷。
  去了三哥家,当了主人,基本上就都被三哥同化了,成为了他们社会的一份子。
  毕竟,三哥的婆罗门跟刹帝利,那可是人上人,甚至人中神。
  刘彻也感觉,假如不先想个对策的话,做好预防措施,恐怕,未来派去当地的贵族,也很可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被三哥同化。
  毕竟,换位思考的话,刘彻感觉,就是他,也很难拒绝,成为一个婆罗门,每天混吃等死,都能悠哉悠哉过上一辈子的幸福生活。
  更可怕的是,三哥的种姓制度是世袭的。
  婆罗门永远婆罗门。
  这对任何一个贵族,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好在,刘彻还有一个参考对象可供参考——约翰牛。
  约翰牛是少有的在三哥家里称王称霸,而且,没有被三哥的种姓制度打包带走的殖民者。


第780章 承诺(二)
  周亚夫听着,却是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先前,刘彻这个天子,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功臣列侯勋贵们证明了,他的慷慨与大方。
  怀化那么大的地方,说封了就封了。
  人人都拿到了一块与自己封国对等的新封地。
  此时的中国,封建制度,可不是后世大一统的王朝那般的遥领。
  毕竟,战国时代,刚刚结束,还不到七十年。
  宗周遗留下的传统,依然有着相当大的惯性。
  此时的中国,不单单诸侯王是名副其实的国王,有着军权、财权、人事权,就是列侯封君的权柄,也极为庞大。
  在其封国之内享有种种特权,是真正意义上的诸侯。
  如今,虽然这些列侯封君诸侯王的权柄,比之国初,大大下降,许多权力都被中央收回。
  但也依然称得上是一国之主,社稷之臣。
  其封地被称为封国,列侯封君诸侯王,依然能对其封地,实施庞大的影响。
  某些强力列侯,甚至能以其身份地位名望,影响封国周边甚至所在郡的经济民生政策。
  所以,别说一海之隔的所谓倭奴地,或者是遥远的异域西域与身毒了。
  便是荒漠与盐碱地,皇帝要将之赏赐给臣子,也不会那个臣子挑三拣四。
  必然会欢天喜地的前去建设。
  只是,有一个问题。
  “陛下,昔者高帝与列侯功臣,刑白马而盟:非刘氏不得王,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周亚夫小心地说道:“陛下,欲以异姓王西域、身毒,恐怕有违祖制!”
  他长身而拜,说道:“臣身为丞相,不敢不谏!”
  刘彻呵呵的笑了一声,看了看周亚夫。
  心里说道:“嘴上说着不要不要,但身体却很老实嘛……”
  周亚夫现在这个模样,哪里是劝谏的模样?
  这头犟驴,真要对皇帝的政策不满,还会这样从容不迫的慢悠悠的说什么“有违祖制”?
  恐怕早就跳起来,在刘彻身上扣上几十个大帽子,摆出一副“皇帝你要不听我的劝谏,那我就要发火了……”的模样。
  而他确实有这么个资格这么傲娇。
  平吴楚,扶保少主,翻开史书,上一个有类似功绩的人叫周公……
  所以,周亚夫偶尔会翘尾巴也正常。
  一般只要没什么大问题,刘彻也会顺着他的脾气。
  君臣之间,到目前为止,相处很愉快,彼此都已经摸清楚了对方的底线和不能接受的问题。
  而在这些情况里,绝对没有什么“异姓不得王”的忌讳。
  刘彻很清楚,本来,当年刘邦跟群臣盟誓:非刘氏不得王,本身就是个笑话。
  刘邦自己带头封了多少异姓王?
  哪怕是白马盟誓后,也依旧如故,封了闽越东海和南海。
  而且这个盟誓,其实也就是皇帝需要or大臣需要时,才拿来出嚷嚷几声。
  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也未必将这个东西,放在心里面。
  譬如,现在,白马盟誓中的一个关键点——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早就被太宗和先帝破坏的干干净净了。
  一堆一天兵也没带过的外戚列侯,光明正大的受封建,享国家,裂土而候。
  刘彻早在前世时,就已经看透了,权贵和官僚们,永远不会拒绝对自己本身有好处的政策。
  哪怕这个政策可能会毁灭世界!
  君不见,后世那个嚷嚷着要赤旗遍寰宇,解放全人类的毛子,不也玩着玩着,玩出了领导终身制跟能上不能下的奇葩制度,最终,那些卫国战争的英雄,舍死忘生也要解放全人类的无产阶级,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他们曾经最痛恨的人,然后又眼睁睁的看着它走向末路。
  至于另外那个成为屏蔽字的国家,写在宪法和党政上的东西,也能当成擦屁股的废纸。
  太祖太宗的教训,有用就拿来用,没用就丢到爪洼国。
  当然,西方那些嚷嚷着自由民主的家伙,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是互相比烂。
  有魄力,敢于打破常规,冒着风险来挽救国家民族的政治家,在那个时代,基本已经死光光了。
  所有人都在随波逐流。
  所以,周亚夫还能记得刘邦当年跟群臣的盟誓,刘彻表示很欣慰。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很有担当了!
  “丞相未免有些太过敏了……”刘彻说道:“高祖当年与天下约定的是,九州之内,神州本土,荒服不毛之地,未在其中!”
  “如那倭奴之地,西域、身毒诸国,自古未为中国所闻,无君子之教!”刘彻意味深长地说道:“朕因此担忧,即使中国收之,化为郡县,恐怕也难以治理,不若,先自中国,选君子长者,为其国君,施以礼仪道德,数百载之后,待其地之民,皆为诸夏,所用文字制度,尽以中国,再为郡县,也不迟!”
  “神州之中,朕当然不会再行异姓王之事!”
  周亚夫听着,心里真是激动不已。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能拒绝得了封国家建社稷的诱、惑。
  便是公认的圣人,周公姬旦,不也是鲁候吗?
  而且,周亚夫也听出了刘彻的暗示:未来可能会封他或者他的子孙后代,在西域、身毒某地为王。
  异姓王这种事情,别说是周亚夫了,就是他老爹周勃,也是抗拒不了这样的诱、惑的。
  所以,周亚夫马上就在心里给刘彻找借口了。
  “陛下说的没有错……”看着那副地图,周亚夫想道:“无论倭奴列岛,还是西域、身毒,皆远中国数万里,即使凿直道相连,自长安而至彼地,怕也需一年!”
  “确实是不适合以郡县制治理的!”
  “况且,宗周封诸侯八百,乃有今日中国,陛下这么做,倒也符合常理!”
  宗周大封诸侯国。
  以太公治齐,周公治鲁,召公治燕,以楚候镇荆,用晋坐镇中国。
  于是,这神州浩土,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已经是连一个夷狄也没有了。
  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四海混一,共尊一主。
  而这在宗周封建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但,周亚夫也知道,他不能就这么被天子说动了。
  不然,这传出去,天下人岂非会以为他这个丞相一点原则和立场也没有?
  甚至就是得了好处的列侯勋贵,也会在背后议论他“不能力谏”。
  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这可是列侯官僚们的本性!
  所以,周亚夫再拜,劝道:“陛下所虑,固然有理,只是,臣还是以为,异姓为王,恐开祸端,未来,未尝不会有雄主,起于边陲,为子孙之祸,甚或如楚庄王,问汉鼎轻重,也未可知!”
  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只要未来中国中央王朝衰落,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甚至美洲的那些国王,恐怕就都会在心里想:这刘家怕是药丸,这天子的位子,也该轮到咱家来尝一尝味道了。
  这也是中国与欧陆白人的最大不同。
  欧陆的白人诸侯,在罗马崩溃后,立刻就自立,什么法兰西,德意志,神罗。
  但在中国,只要中央王朝崩溃,被压制的诸侯王,肯定不会去想——好机会,咱们独立吧!
  只要有点能耐和野心的人,他们的想法必然是——中国无主,有德者居之!
  然后就打起清君侧OR吊民伐罪,各种各样的旗号,从五湖四海,点起军队和舰队,跨越山海之阻,越过尸山血海,来到中国,只为重新一统。
  所以,刘彻很清楚,未来的世界。
  恐怕所谓一战,二战,将变成中国内战。
  各地诸侯,为了中国天子之位,大开杀戒。
  从美洲,一直将战火烧到中国。
  太平洋,大西洋,将在战火中燃烧。
  数千万的生命,将成为一个新王朝奠基的养分。
  而经过这样的血战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帝国,就将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从太平洋,直到北冰洋,太阳所照的地方,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样的未来,是极有可能的。
  但为什么要阻止呢?
  中国的王朝更替,本属自然,子孙不孝,祸国殃民,活该下台。
  对刘彻来说,让中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才是他的目标。
  更何况,这样的事情,必然不会很快到来,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直到中国的王朝积重难返,四方诸侯,都已经窥见了中国王朝的衰败后才会发生。
  就像周室东迁后,诸侯才对周天子,不再恭敬。
  在那之前,刘氏皇帝,还是可以作威作福,发号施令好几百年。
  这已经足够了!
  “丞相所担忧的事情,朕自然知道……”刘彻笑着答道。
  “但,朕相信,只要子孙后代,铭记先王教训,以生民为要,以社稷为本,以仁德教化诸侯,楚庄王与齐恒公,晋文公的故事就不会重演!”
  “若其果为桀纣,商汤周武,受命于天,吊民伐罪,在朕看来,也属物之自然,天地之理!”
  刘彻最近,在思想界,最大的努力,就是打破了黄老派,对于商汤周武革命的认知垄断。
  黄老派一直以来,就把持了对这两个事件的解释权。
  认为商汤周武,虽然是圣王,但作为天朝的臣子,在君王有错时,应该规劝,而不是起兵造反。
  这也是官僚贵族们在以前的共同看法。
  毕竟,只要天下人都接受了这个设定,那么,等他们鱼肉乡里之时,老百姓自然也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家里饿死,而不是跑出来给世界添麻烦。
  但刘彻在不久前就打破了刘氏天子,不在这个问题上表态的传统。
  尤其是济南王刘辟光之事后,多次公开发声,称颂了商汤周武顺天应命,吊民伐罪的光荣伟大正确。
  顺便,又把刘邦抬出来,吹捧了一番,将之跟商汤周武并列。
  这显然是在给他处置济南之事,找理论依据。
  皇帝发声了,这场辩论,当然就马上有结果了。
  商汤周武革命的正确性,再也无人质疑。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后,很可能会有人打着顺天应命的旗号,反抗刘氏统治。
  周亚夫抬头看了看刘彻,他发现,天子的脸上和神情上,没有半分担忧,甚至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
  得!
  你老刘家自己都不关心,我还担心个毛?
  刘彻看着周亚夫,做出承诺道:“丞相尽可回去转告列侯将军,汉家素来,不会亏待功臣,诸将只需忠心王事,勤勉用力,即可!”
  这个分封的胡萝卜,刘彻既然拿出来了。
  那当然就会隔三岔五的拿出来诱、惑大臣。
  你们想不想未来受封王公,坐镇一国,称为始祖?
  想的话,就给朕努力办事,等打下印度,吃香喝辣!
  刘彻相信,但凡有点想法的,都会帮着他一起将这个伟业完成!
  只要封国家的希望,没有破灭,列侯功臣,文官士大夫,都不会扯后腿。
  当然,若是跟杨广打高句丽一样,一次两次三次,次次失败,劳民伤财,丢人现眼,那就不要怪列侯贵族和文官士大夫换艘船坐了。
  而在那之前,基本上,大部分的贵族将军,都会有干劲,有动力,拥护刘彻的伟业。
  ……
  送走周亚夫后,一直跟在刘彻身边的汲黯,终于忍不住了。
  “陛下果真要分封倭奴、西域、身毒吗?”汲黯低头道:“请恕臣愚昧,臣以为,此非明主所为也!”
  分封制,在经历了吴楚之乱后,就渐渐成为了天下舆论口里的毒瘤了。
  思想界和文化界,不分派系,对分封,都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认为是万恶之源。
  郡县才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就连晁错的名声,在这个背景下,也好了许多。
  刘彻自然知道这些,他点点头,对汲黯道:“朕何尝不知,分封祸患无穷的道理?”
  “只是,卿以为,这天下,是人人皆有公心吗?”
  “就连周公,都也未尝不曾有过私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朕若不分封功臣,许以社稷,安能得天下英雄豪杰鼎力相助?”
  “分封,高祖仗之以胜项藉得天下之所也!”刘彻对汲黯道:“今朕若欲建非常之功,不得不行非常之策!”
  当年楚汉争霸,刘邦能赢项羽,最大的原因,就是刘邦朋友多,项羽则腹背受敌,头尾不能兼顾。
  而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就是刘邦很大方,到处撒承诺,许诺打败项羽,兄弟们一起吃香喝辣,坐天下。
  而项羽则很小气,就连他的亲信心腹吕马童都不肯封,韩信在其帐中也不肯用。
  于是,项羽的悲剧,自然就是必然。
  即使他能击败刘邦,也会被张邦王邦拉下马。
  大家跟着老大打天下,为的不就是荣华富贵,封妻萌子吗?
  同样的道理,在现在,刘彻要想建立伟业,并吞寰宇。
  那么,手下大臣,就要安抚好,拉拢好。
  再没有比分封更好的拉拢手段了。
  真以为皇帝嚷嚷几句口号,下面的大臣将军就会全力以赴啊?
  开什么玩笑?
  官僚们最擅长的就是磨洋工了!
  若没有好处或者动力,人家才懒得为了皇帝的愿望,献完青春献子孙呢!
  唯有将未来的西域、身毒,许给大家伙。
  这样,这战争,就不是帮刘氏打了,而是给大家伙打。
  自己的事情,自己当然会最上心!
  有了这么一出后,刘彻相信,不仅仅是列侯勋贵,文官们,恐怕也要按耐不住了。
  宗周诸侯之中,可不乏有文臣受封!
  刘彻抬抬眼皮子,对汲黯笑道:“卿努力办事就行了,未来,朕必不会忘记卿的功勋的!”
  汲黯闻言,小心脏不争气的跳了起来。
  谁能拒绝得了称孤道寡的诱、惑?
  没有人!


第781章 悲惨的乌孙人(一)
  盛夏来临,新化城外的气温开始攀升到一年的最高峰。
  同时,整个怀化郡,也迎来它一年中最繁忙热闹的时候。
  尤其是新化城,今年的黑水河渔汛在最近抵达峰值。
  楼船将军衙门的捕鱼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