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来犯之敌,足有四万骑之多!”马邑县衙内,一个文士模样打扮的男子,对着马邑令侃侃而谈:“明府当早作打算!”
四万入侵者,仅仅是这个数量,就已经超过了马邑城的常住人口了。
马邑去年统计丁口,全城加起来,连兵丁带商人,老弱妇孺一共也才一万七千多人口。
匈奴的兵力是马邑城总人口的两倍还要多。
只要不是傻子,都很清楚,马邑城已经是守不住了。
区别只在于,是被匈奴用几天攻破。
“早作打算?”马邑县的县令呵呵的笑了起来:“先生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学生以为,明府此时有上中下三策!”这文士颇为自信的说着。
“请先生试言之!”县令眯着眼睛,悄悄的摸上一个茶杯。
“这上策,当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明府当速降匈奴,以免马邑遭兵乱之劫……”这文士大声的道:“如今,匈奴右贤王驱策数万大军,气势汹汹,不来则已,来则必破马邑,明府若顽抗匈奴兵锋,学生担心,这匈奴人破城之后,恐怕会报复马邑军民,实行屠城……”
此人倒是没有说错,匈奴入侵时,遇到抵抗激烈的城市,破城后,常常会选择屠城发泄。
只是……
县令站起身来,看着这个文士,问道:“若本官没有记错,先生好像是儒生吧?”
这县令低头看着自己的冠袍,自语一声,道:“本官也是儒生啊!”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春秋以大义,而诗书载先王圣人之道!”
“诗书春秋,仲尼子與,从来不曾教吾苟且偷生之事,何况屈膝献媚于夷狄,被发左袵,背祖忘宗?”县令感叹道:“先生真是让吾太失望了!”
“来人!”这县令厉声道:“将这贼子押下去,枭首悬于城门之上!”
立刻就有两个精壮的衙役进来,不由分说,就将这文士按在地上。
“明府何其愚也!”那文士叫嚣着:“负隅顽抗,取死之道!明府何必为一己之名声,而置满城士民性命于不顾?”
“哈哈哈……”县令大笑起来:“愚蠢的是你,和你背后的蠢货!”
他拱手向长安方向拜道:“安知中国自有圣人在?”
“圣天子已在十日前,下诏命令飞狐军与句注军,拔营出关了!”
“此刻,飞狐、句注两军,离我马邑不过五十里……”县令施施然,将冠帽整理好:“陛下明见万里,早已识破匈奴诡计以及尔等勾当!”
那文士闻言,瘫软在地,口吐白沫,嘴里不停的反复念叨着:“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过了一会,就趴在地上,又哭又笑:“小人有罪,有罪!”一边说,一边不停的叩首。
看上去已然疯掉了。
但县令却置若罔闻,依旧挥手道:“拖下去,砍了!”
然后,他转入内堂,换下自己的冠帽,穿上甲胄,系上佩剑。
他知道,尽管句注军与飞狐军,已经近在咫尺。
但马邑城,依然免不了一场血战。
接下来的一天,将马邑最难熬的一天。
在得到了汉军主力来援的情报后,匈奴人极有可能会对马邑发起疯狂的攻势,甚至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马邑。
而马邑必须撑过这难熬的十二个时辰。
这不仅仅是为了马邑城中的百姓,也是为了胜利。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他抬起头,拔剑出鞘:“自平城之后至今凡五十六年,是时候对匈奴讨还血债了!”
……
三个时辰前,拂晓时分。
句注军的前锋,在距离马邑城六十里的一处山峦路口,停下了进军的脚步。
程不识策马从山峦上而下,带着数十骑,巡视了这路口的地理地貌,然后点点头,吩咐道:“传令全军,在此扎营,构筑工事!”
几万大军的对战,其实不是人们想象中,两军主帅将兵力全部压上去,然后就分出胜负这么简单的事情。
自战国以来,战争的节奏就越来越快,但战役的时间却越来越长。
当初,白起崭露头角时,攻打韩国的新城,新城战役,只打了三个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战役的耗时开始不断增加。
到其巅峰之战,秦赵长平会战,从两国交兵开始算起,到战役结束,前后总耗时超过五年。
即使是只算赵括被秦军包围在长平的时间,也足足有数个月。
而赵军的败亡,更用了四十六天。
国朝鼎立之战,亥下战役,其实也打了足足有两个月。
这还是只计算韩信、彭越加入战场后的时间。
而平城之战,虽然号称只有七天。
但,前面可是打了晋阳、太原、磐石等大小数十战,才有了平城的王见王。
在冷兵器时代,想要在阵地战里,消灭任何一支人数超过万人,而且士气没有溃散的军队,其实都是水磨工夫。
很多时候,比的就是双方统帅的耐心和意志力。
当然,即将发生的马邑会战,将与过去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战役都不同。
这次,交战双方,都将把骑兵,作为主力。
也全部都会用骑兵来相互试探和交锋。
过去在战争中唱了数十年主角的弓弩兵和步兵方阵,将在这场战争中彻底沦为配角。
但,程不识很清楚,句注军和飞狐军中,依然有着超过一半的兵力是步兵和弓弩兵。
自己辅佐直不疑,统帅这两支汉军主力的战略目的,也不是要消灭多少匈奴人,或者给与匈奴人多少重创。
从一开始,朝廷交代下来的任务,就是让句注与飞狐两军,在正面吸引匈奴主力,给绕后的细柳营和埋伏在武州山麓里的骠骑大军创造有利战机。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
那他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个:告诉匈奴人,快来打我吧!
“拿地图来!”程不识下马说道。
很快,就有负责保管和携带地图的汉军士卒,背着一副木制的地图,来到了他的面前。
这是句注军绘制的老式地图。
虽然不如程不识在长安时所用的那些纸质地图。
但,总的来说,这副地图还是很有帮助的。
看着地图上的山峦和平原以及烽燧。
程不识就慢慢的在心里构筑起了一副作战的战图。
此刻,在他的眼里,这武州塞以内,马邑城以北的方圆两百多里,都必将成为战场。
所以,在这个地区的每一个制高点,每一个关键的道路路口,以及每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村寨,都将成为汉匈两军争夺的关键所在。
而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在战争中,占领更多的关键点。
尤其是匈奴这样的敌人。
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在程不识看来,是走向胜利的关键。
毕竟,一支骑兵的活动空间是两百里跟一百里,其所能发挥的作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若其活动空间不过数十里,那其实跟等死没有区别了。
被关进笼子里的毒蛇,再怎么有毒,也咬不死人。
凝视着地图,再想着心里面构筑的三维战场。
程不识的手就点在马邑以南三十里的那个在平原上的村寨。
“请转告前将军……”程不识叫来一个传令兵,嘱咐道:“请将军立刻下令,全军加快速度,抢占黄氏亭!”
在这个地图上,黄氏亭位于马邑城与雁门关之间的直道中心。
向北三十里,就是马邑,向西,可以迂回到匈奴军队侧翼的软肋,向南,则是汉军的后方。
扼守住这里,就可以防止匈奴骑兵渗透到雁门关下,更可以随时随地支援马邑城的守军,匈奴将无法包围马邑。
而匈奴无法包围马邑,又无法渗透到雁门,那么,他们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回收自己的兵力。
而这,正是程不识所需要看到的。
匈奴兵力一旦回收,就等于汉军兵不血刃,将战线整体向北压缩了五十里。
……
“发现汉军援兵?”
匈奴右贤王的大纛之下,尹稚斜闻讯,吓了一大跳。
“他们到哪里了?”尹稚斜紧张地问道:“有多少人马?”
“大王,前锋游骑在距离马邑城六十里处,发现了来援的汉军先锋部队,初步估算,其先锋约为两千骑兵,现在驻屯在距离马邑五十里处的一个路口,已经扎下营盘……”尹稚斜身旁的一个匈奴贵族回答道。
“五十里!”尹稚斜马上就跳了起来。
这意味着,汉军的援兵,与马邑城之间的距离,只有不过最多两个时辰的路程。
他抬头看了看,已经被匈奴骑兵,团团包围的马邑城,咬了咬嘴唇。
然后,他神使鬼差的问了一句:“白羊、楼烦和折兰,三部族都知道了吗?”
“回禀大王,负责警戒和清理马邑之南的汉军的游骑兵,皆是大王麾下,奴婢还没有来得及去转告白羊等大王!”那贵族说道。
“先别告诉他们……”军臣勒住缰绳,然后伸长了脖子,眺望远方。
此刻,他心中有着一个巨大的疑问——汉朝人怎么提前出兵了?
在已知他没有跟汉朝私通消息的前提下,尹稚斜的心里变得非常不安。
“东胡王也不太可能知道白羊、折兰两部族南下的消息!”他在心里想着。
折兰和白羊两部南下,走的是昆邪王和休屠王的地盘,而且,当这两个部族从河西走廊进入河套平原时,为了保守秘密,全部换上了昆邪和休屠的旗帜和服饰。
单于庭为了不让东胡王卢它之闻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甚至,派人专门去东胡部族的王帐,专门盯着卢它之。
在这样的情况下,卢它之也不太可能侦查到白羊和折兰的南下。
那么问题来了!
汉朝人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前锋探头,就有两千骑兵的汉军。
可想而知,这支援军的规模,会有多大!
起码也会有三四万人!
这样的力量,已经不是汉朝的某个边塞郡国能调动和组织得起来的力量了。
在汉朝的体制下,有且唯有长安的皇帝,能够用他的权力,调动这样规模的军队。
而尹稚斜很清楚,哪怕是在匈奴,想要调集三万以上的军队,也不可能单于下令,就能马上调来。
而在汉朝,一支军队要调动,从准备到拔营,哪怕是最精锐的军队,也需要七八天时间做准备。
将装备和后勤,全部组织完毕,才能出兵。
换句话说,至少在十天前,长安皇帝的命令,就已经从长安抵达了汉朝的某个重要要塞,调动了该地的军队。
“你们看清楚旗帜了吗?”尹稚斜回头问着。
“大王,奴才等仿佛看到了一面绣着猛虎的大旗,从南方而来,另外还有一面绘着长蛇的旗帜在其后面……”
“句注军!”尹稚斜倒吸一口凉气:“还有飞狐军!”
对这两个老朋友,尹稚斜再熟悉不过了。
他父亲在的时候,最痛恨和尊敬的敌人之一。
同时也是他小时候,骑在羊背上,与奴隶们玩的游戏的主题。
那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杀死飞狐(句注)。
对匈奴而言,在汉朝,它最大的敌人,就是拦在他们南下路上的三块又硬又臭的石头。
云中的魏尚,雁门郡驻屯的句注军,还有趴在飞狐古道的飞狐军。
二十多年来,这三个老朋友,给了匈奴人太多太多的惊喜和惊吓。
以至于连小孩子都知道,想南下,这三个敌人,就必须除掉。
“至少在半个月以前,长安的命令,就已经下达到飞狐军中了……”尹稚斜闭上眼睛,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
从长安日夜兼程,背负着汉朝皇帝命令的使者,在跑死了三匹甚至更多的传马后,将一个来自长安的命令,传递到了飞狐口的汉军营地。
然后,总兵力高达两万人的这支军队,在留下了少量的看守部队后,全军拔营,秘密北上。
同时,本来分散在雁门郡各地驻防的句注军,受到了集结的命令。
无数的物资和军械,在汉朝的内地井然有序的流动。
数十万的民夫,推着一辆辆的独轮车,挑着一担担的物资,一辆又一辆,重载物资的马车,在民夫和牲畜的牵引下,沿着无数古老的道路,攀爬而上。
若他猜测是真的。
那么……
尹稚斜猛然回头,看向自己的身后。
然后,他就看到了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尹稚斜一个踉跄,有些沉受不住,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大王!”几个贵族眼明手快,连忙扶住他。
“马上传令全军,向后收缩,同时立刻让白羊王、楼烦王还有折兰王,来本王这里开会!”尹稚斜站稳后,第一句话就是急不可耐的下令。
作为匈奴的右贤王,作为一个矢志要跟军臣争夺单于位置的匈奴王族。
尹稚斜的军事天赋,自然非常优秀。
他大声的对左右道:“我们上当了,这是个一个圈套!汉朝人设下来的圈套!就跟我们在草原上猎狐一样,先将狐狸引进设置好的陷阱里,然后,无论狐狸多么狡猾,多么聪明,多么灵敏,都逃不开被陷阱夹住的命运!”
第811章 谁才是疯子!
半个时辰后,折兰王第一个骑马,进入了尹稚斜的大帐之中。
“屠奢,你急匆匆的叫我是所为何事?”折兰王一来,就不跟尹稚斜客气,径直问道。
在他的眼里,就没把尹稚斜看成什么重要角色。
若在以往,尹稚斜可能当场就不会给折兰王什么好脸色。
但如今,军臣有求于人,不得不低着头,道:“折兰王,事态紧急,刚刚本王的游骑回报,在马邑城以南六十里,发现了汉军援军!”
“句注军和飞狐军的主力,可能已经全部来了……”尹稚斜看着折兰王脸上的刀疤,这张过去在他眼里丑陋无比甚至连多看一眼,都会呕吐的圆脸,此刻,却变得无比可爱了。
尹稚斜很清楚,这一次,能不能活着活到草原,关键在于折兰王和他的那一万一千骑兵。
有且只有这支哪怕在匈奴也是以疯狂跟变态著称的力量,能在现在这样的困境中,为已经落入圈套的匈奴部族,杀开一条血路。
尹稚斜对折兰部族的战斗力和突击力,是非常有信心的。
自冒顿大单于收复折兰部族以来,这个部族,一直就是匈奴帝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的急先锋和箭头。
他们曾经在祁连山脚下,冲垮了东胡人的严密军阵,吓得东胡王东逃数千里。
也曾经在西域的伊列河边,面对数量三倍于己的月氏骑兵,迎头而上,在本部战损了一半以上的力量时,依旧疯狂突击,最终吞没掉了那个月氏王认为“不可能逾越”的伊列河。
折兰部族的疯狂和悍不畏死,在东到汉朝西到西域的数万里土地上,威名赫赫。
他们就是匈奴的单于之鞭!
“什么!”折兰王脸上的刀疤立刻就因为震惊而皱成一团,五官都有些模糊了。他站起身来,看向挂在尹稚斜帐中的那张羊皮地图。
匈奴本没有地图,但,数十年的汉匈大战,逼着匈奴各部族,学会了绘制和使用地图。
而来自汉朝的降臣和叛将也帮助匈奴补全了军事地图的常识。
因此,虽然匈奴的地图,虽然不如汉室军方所用的精密地图,但却也远远超越了西域诸国。
至少,在这地图上,还能看到城市和山川,平原与道路。
“句注军和飞狐军,离马邑只有六十里……”折兰王在心里想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汉军大约最迟在下午,就可以进抵此地!”
折兰王的眼睛,同样的看到了那个在这个地图上无比显目的位置——黄氏亭。
这是一个在这个羊皮地图上没有名字,但却被清楚表明了位置的小村。
通过地图,折兰王很清楚的知道,此地一旦落入汉军之手,那么,马邑城就已经不可陷落了——除非,匈奴军队先击败汉朝的援军。
不然,一座防御完备的坚城,在有援军的帮助的情况下,靠着蚁附和挖墙脚或者掘地洞,是根本不可能拿下来的。
蚁附攻城,汉朝的弓弩手,嘴巴都会笑歪。
挖墙脚?
用粪水和金属一起熬煮的“美味”金汤也会表示很开心,能有这么多蠢货来送死。
至于挖掘地洞?
汉朝人早在几百年前,就知道怎么破解了。
在之前,匈奴还可以通过消耗手段,迫使汉朝守军,将他们宝贵的守城器械消耗。
但现在,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有援军,就意味着守军总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和人员补给。
而且,在背后有着一支汉军在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攻城已经等于是送死了——只要在攻城之时,汉朝的援军稍稍动弹一下,匈奴军队,就不得不放弃一切战果,回过头来,去盯着汉军的动向。
不然,汉军只要在匈奴军队攻城的时候,忽然杀入战场,截断前后,那城墙下面的全部人,都要死光光。
“屠奢,是要我折兰部族去拿下此地,阻隔汉军与马邑之间的联系吗?”折兰王跃跃欲试地说道:“此事包在本王身上了!”
对折兰王来说,唯有鲜血和杀戮,能让他的身体兴奋。
而像这种去跟汉军主力硬碰硬的事情,更是他的最爱。
过去数十年,在野战中,折兰部族还未尝一败!
“不!”尹稚斜却摇摇头:“我们现在有更大的麻烦!”
他站起来,指着地图上,匈奴军队的后方,那个武州塞道:“本王怀疑,现在武州塞已经落入汉军之手!本王刚刚看到了武州塞方向有浓烟升起!”
他看着折兰王道:“我们被包围了!”
折兰王终于色变。
“已经证实了吗?”折兰王紧张的问道。
尹稚斜摇头道:“还没有,不过,本王已经派出了轻骑,前往武州塞打探!”
“但是,武州塞离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有一百三十多里,最快也要今夜才能得知消息……”尹稚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但我们决不能等到使者返回,到那个时候,就太晚了!”
折兰王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真等到使者回来报告武州塞的情况,很可能,武州塞的防御已经完备了。
哪怕是再鄙视汉朝,折兰王也知道,汉朝人的基建能力和建设速度。
给他们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
说不定等匈奴人发现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就已经是一个有着沟壑营垒,木拦箭楼甚至连路上都洒满了蒺藜。
要冲这样一个要塞。
急切之间,不死个一两万人,怕是连外围的防御都无法突破。
所以,现在,时间是宝贵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存亡!
折兰王摸摸头,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他只能依靠尹稚斜了。
因为,折兰王很清楚,这位右贤王的军事才华和应变能力,强过自己。
“那屠奢的意思是?”折兰王看着尹稚斜问道。
“本王和大匈奴,现在都需要贵部做出牺牲!”尹稚斜看着折兰王严肃地说道:“请贵部立刻出发,以轻骑前行,在今日黄昏之前,抵达武州塞,若武州塞已被汉军占领,那,请折兰王立刻发起冲击,决不能让汉人建立好防御!”
“同时,请折兰王点起三堆烽火,告知本王与白羊王、楼烦王……”尹稚斜道:“那时,本王就会马上带领其他部族,向贵部靠拢!”
尹稚斜对折兰王深深的弯腰,道:“本王知道,这可能让贵部蒙受非常大的损失!但,请大王相信,这是值得的,决不可让汉人建立起完整的防御,不然,我们就要被几十万的汉朝军队,一点点的在这汉朝的马邑城外两百多里的地方被蚕食,被挤压,被歼灭!”
匈奴,因为骑兵的来去如风,所以,才能压着汉朝打。
以不过四十余万的男丁,骑在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脑袋上耀武扬威。
但是,倘若匈奴骑兵被包围在一个狭小的地方。
那,骑兵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汉朝军队,就能步步为营,一点点的挤压匈奴骑兵的生存空间。
最终,被挤压到一个完全动弹不得和无法运动的地方。
到那个时候,骑兵还是骑兵吗?
到那个时候,依靠匈奴骑兵的简陋装备,挡得住汉朝步兵和弓弩兵的轮番攻击吗?
当年,平城会战,冒顿单于为何要放汉朝一马?
是因为和亲吗?
假如不是汉将周勃率领的汉军步卒主力,从背后反包围了匈奴主力,匈奴军队能放过那么好的一个能将汉朝君臣和主力一网打尽的机会?
开什么玩笑!
消灭了白登山上的汉军,整个北中国,都将是匈奴的牧场。
还需要个屁的和亲啊!
倘若能抢到东西,就不需要你给!
更何况,所谓和亲物资,甚至还比不上匈奴南侵后,在汉朝的一个县城里抢到的东西。
“若我不能突破呢?”折兰王忽然问道。
这个问题很致命,也很关键。
每一个草原上的民族都知道一个关键的生存秘诀——只有活下去,才有未来可言。
为了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