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皇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他就站起身来,严肃的对刘德道:“刘德,你跪到这堵墙这里来!”
刘德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走过去,跪了下来。
然后,他就只听得便宜老爹道:“当年,先帝建好这芝房后,某次,就带朕来这芝房,让朕跪倒这堵墙之下,对朕说了一段话,现在朕将那段话告诉你,你务必要谨记于心,将来,再将这段话传给你的子嗣,明白吗?”
“儿臣顿首谨听教诲!”刘德这时哪里还不明白,这是自夏商以来中国皇室传承之中最紧要的一道程序。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这个程序,就相当于是被认定为太子了!
心情激动之下,就只听得便宜老爹慢慢的道:“墙者,垣蔽也,是以古人垒土为墙,意为收藏!《灵枢》有云:使道遂以长,基墙高以方。谨记,谨记,不可或忘!”
刘德一听,顿时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一些事情瞬间也想通了,知道怎么去做了。
“儿臣谨记于心,不敢一日有忘!”他的那位已故的皇祖父的话,很容易就能理解,言下之意就是作为皇帝或者储君,任何事情都要留一手,留一手,就有腾转挪移的空间,就能进退有据。
“朕今日也加一句,刘德你也记下来!”只听得便宜老爹又道:“小子刘德,你仔细看着这堵墙,你要记住,我汉家天子起于草莽,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诺!”刘德听了立即恭敬的叩首道:“儿臣必谨记父皇教诲!”
他抬起头看着便宜老爹,道:“我汉家起于草莽,故而,眼中不可没有天下百姓,且,不可再给第二个‘沛公’崛起之机!”
对于汉室来说,什么事情才是最恐惧的?
毫无疑问,就是再次出现秦末天下大乱的格局。
除此之外,所谓诸侯、藩镇也好,匈奴也罢,都只是威胁,而不是致命威胁。总能有办法解决!
而一旦出现秦末的格局,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天子刘启看着刘德,脸上的神色凝固了好一会儿,才终于道:“你知道就好,今天的事情不可外传,知道吗?”
这种事情,必须也只能是天子与太子之间口耳相传,连太后都不能告知!
“好了,你去忙你的事情吧……”天子刘启道:“朕等下就要前往甘泉宫了,这长安城,你给朕瞧着点,有什么事情,立即派人通知朕……”
他负手道:“朕总感觉,这些日子,有大事要发生……”
“诺!儿臣谨记!”刘德再拜道。
但刘德心里却知道,便宜老爹的预感没错。接下来几个月发生的种种事情,将令整个汉家中央政权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六月,丞相故安候申屠嘉吐血暴毙。
八月,开封候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彗星出东北。
九月,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两尺。荧惑(火星)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木星)逆行于天廷中。
正月,长星出西方,雒阳东宫大殿遭遇雷击,将整个宫殿几乎烧毁。
特别是九月发生的事情,简直可以让所有统治者不寒而栗,倘若换了刘彻以后任何一个皇帝遇到这种事情,皇帝马上就要下罪己诏,斋戒沐浴,而天下所有的野心家也会立刻蠢蠢欲动。
更何况是所有的不祥之兆都几乎扎堆出现……
作为穿越者,刘德当然知道,什么彗星啊火星啊木星啊金星这些星体不过是按照着它们的自然规律在运转。
但是,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啊!
于是,明年正月,感觉到了老天都站在了自己这边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毅然举兵反叛,七国响应,终于酿成了秦末争霸后中国大地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的战争。
对此,刘德也没什么办法,难道跳出来告诉大家,别担心,这是自然规律,跟草木生长一样,时间一到,自然会发生。
到时候,布鲁斯什么的就在向刘德招手了。
“我也要加快准备了……”刘德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想着。
吴楚之乱,即使一场危机,同时更是天赐的机遇。
这场叛乱可以说是预谋已久的一场叛乱,但也可以说是仓促举事的一场叛乱。
一个很显然的证据就是叛军根本没协调过举事之后的任何事情。
而在这之中,刘德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至少,可以先弄掉赵王刘遂!”刘遂跟刘戊,就是两个神经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
答案就是,明年十月,在他们谋反之前的两个月,这两货居然入朝长安了!
薄太后驾崩他们不来奔丧,便宜老爹千秋大寿,他们不来恭贺,但是,赶着新年跑来长安打秋风,这是个什么行为?
刘德就记得,等刘遂跟刘戊来了长安,差点就被晁错借口扣押了,后来考虑到物议太大,才不得不放弃,但就算这样,楚王刘戊也被削掉了一个郡,作为惩戒,此事最后成了吴楚叛乱的导火索。
刘戊,刘德根本不想动他。
留着刘戊这个猪队友,能有效钳制刘濞,拖刘濞的后腿。
但刘遂就不一样了。
刘遂的赵国就像一根钉子嵌在汉家的心脏地带,前世的吴楚叛乱,刘遂也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叛王。
不趁着这个机会要了刘遂的小命,难道等着他回赵国举兵反叛,把好好的一个邯郸城都给打成废墟吗?
第119章 题目与交易
出了芝房,看着天色还早,刘德就坐上马车,来到了石渠阁。
“进去通报太史令,就说皇子刘德拜见……”刘德对石渠阁门口的两个在打扫卫生的宦官吩咐了一声。
没多久,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走出石渠阁,出来迎接刘德。
“臣司马谈拜见殿下!”司马谈的体格非常健硕,甚至比起一些刘德见过的武人还要高大,刘德目测了一下,感觉司马谈身高起码有一米八,体重应该在75公斤以上,这在此时,已经算的上是“伟岸丈夫”,就是在军队里也属于猛士级别了。
想了一想,刘德也就释然了。
司马谈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离家出发,周游天下。
按照后来司马迁的说法是“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而没有一个好的体格,想要跑这么多地方,显然是不可能的!
“卿快快请起……”刘德脸上堆出笑容道:“我听说太史令家学甚为渊源,自周以来世代典史,因而有些疑惑想要请教!”
“不敢……殿下若有疑问,臣当尽心竭力而已……”司马谈站起身来,拱手道:“殿下请移步石渠阁内详谈……”
刘德笑了笑,点点头,道:“如此劳烦卿家了!”
他又问道:“前次我来石渠阁,见有一幼童报书走于石桥之下,未知那是……?”
“那是臣的犬子迁……”司马谈低头答道:“犬子向来调皮,不知是否曾惊扰到殿下……”
刘德摇了摇头,道:“没有的事情,卿不要担心,我只是觉得那幼童颇为伶俐,心向喜之……”
却没想到,他这样说,比其他说法更让司马谈心惊肉跳。
嗯,汉家朝廷有龙阳之好的贵族从来就不在少数,基友们光明正大的出入宫闱,甚至谈论彼此的爱好,也不避嫌。
而且,大部分的人同时攻受兼备……
而这些贵族最喜娈童……
看到司马谈紧张的样子,刘德也尴尬的燥红了脸,连忙道:“我没别的意思,卿不要误会了……”
但他这么一说,司马谈更加防备了起来。
刘德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实在是老刘家出的奇葩比较多,没办法让司马谈相信他刘德不喜欢那一口。
像是后来刘彻跟韩嫣的故事,那是传的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刘德没办法,只能回到正题,道:“此次前来,主要是想请教太史令,有关九章算术的一些问题……”
九章算术,毫无疑问是此时所有高级官员都有涉猎和研究的一本书。
已故的汉室名相张苍甚至亲自为九章算术进行了增补,使之变得更加贴近最新的数学成就。
故而,九章算术,算的上是现在流传度最广的书籍之一。
刘德也不是前世那个刚刚穿越的莽撞家伙了,自然也不会傻到以为能靠着一点后世学来的微末知识在古人面前显摆。
那样的话,他会死的非常惨!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此时的九章算术中明确记载了方程式的解法跟正负数。
特别是张苍当年为了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的施政当中,在九章算术里专门增补一章“均输”的章节,讲的就是用衰分术来分配百姓的徭役与赋税,使之尽可能的合理分配百姓的负担。
其中甚至有着一整套严密的比例分配模型。
前世的时候,身为一国君主,刘德当然就不可避免的接触和学习过九章算术,虽然成就和心得并不怎么样,但,最起码,是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和事实,不至于会像个小白一样。
而当今之世,论到对九章算术的了解和研究,太史令司马谈,应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术业有专攻,想要出两道贴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数学难题,找司马谈,总是没错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作为史官,司马谈的嘴巴是非常严的,不可能有泄题的危险!
见到刘德说到正事,司马谈也严肃了起来,放下心里的那点担忧——其实他也想明白了,假如刘德真对他儿子有什么想法,他根本阻止不了……
因此,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刘德的说辞。
司马谈带着刘德走进石渠阁之中,他先将刘德请到主位坐下,然后,从堆积如山的竹简之中找出了两卷竹简,放到刘德面前,恭敬的道:“殿下,这是新老两卷《九章算术》……”
“这一卷是从秦宫史阁之中找出来的《九章算术》……”司马谈将一卷竹简推到刘德面前。
“这是张丞相所增补和修缮后的《九章算术》……”他将另一卷拿起来,问道:“殿下想知道什么呢?”
刘德笑了笑,按下那两卷竹简,道:“其实我今日前来,主要目的并非是讨教这两卷《九章算术》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想请太史令为我设计两道难题,作为考举之用,难度嘛……最好是比之《九章算术》上记载的习题稍微复杂一点的……”
直接从九章算术里选题,那无疑就是脑残了,因为,有点文化和知识的人,基本也看过九章算术,就算没看过,起码也听人说起过,特别是刘德摆明了下轮考算术,这九章算术,立刻就是士子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上的许多难题,肯定会被人翻来覆去的研究。
这也是刘德为何要找司马谈帮忙的缘故——没有司马谈帮忙,这题目还真的很难出。
司马谈一听,却是立即就喜上眉梢了。
考举的事情,即使是他天天宅在石渠阁也听说过了。
在司马谈的立场上,他当然是支持的,甚至觉得,这是汉家的德政,能惠及天下士子。
而在这样的德政,他能贡献一点力气,让他也感觉到了有些成就感。
于是,他伏首道:“臣敢不从命?殿下请稍待片刻……”
半个时辰后,司马谈就捧着一个竹简出现在刘德面前,拜道:“臣已经拟好题目了,请殿下过目……”
刘德接过竹简一看,一时间,也被上面的题目难住了。
在穿越前,他虽然上过一个野鸡大学,但数学什么的,其实是体育老师教的……而且早就还回去了……
咳咳,如今的话,大概数学水平也就在初中一年级的样子,可能摆一道小学六年级的题目在他面前,也未必能做出来……
“这两个题目连我都一时半会解不出来,想必难倒大部分的人也是足够了!”刘德心里想着:“加上我的杀手锏,肯定是能淘汰掉九成以上的士子了!”
至于剩下的通过第二轮的士子们,刘德觉得就算他没选,这些人有着第二轮通过的名头和荣誉,想要找个官当还是很轻松的!
特别是,这种数学成绩不差的士子,正是九卿各衙门极为眼热和抢手的人才!
刘德甚至觉得可能现在某些衙门就盯着他的考举了,只等结果一宣布,就要上来抢人了。
刘德辛辛苦苦才能得到十五个名额。
但九卿衙门的大佬们,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十上百个空缺出来!
最关键的一点是,当这些人通过第二轮考举,举荐的障碍就消失了!
能通过一位皇子设下的淘汰了九成以上士子的考试的人,能没才华吗?
“或许这才是大多数人如此对考举如此热情的原因!”刘德忽然想道:“只要通过第二轮,他们就能自动获得被举荐的资格……”
这么一想,刘德也明白了,那些给他鼓吹造势的彻侯们的打的什么主意了,还不就是想让刘德高抬贵手,给他们的子嗣开个绿灯,也不求能最终混到刘德身边,能通过第二轮,他们就有的是办法给他们的子嗣的仕途铺路了。
假如没来司马谈这边,刘德估计是想不到这一节的。
对此,刘德也只能感慨一声:“能混在政坛上的,果然没一个会吃亏的……”
显然易见,彻侯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因此,不然,别人为啥支持你?
“回去好还得整理一下最近发声为我站场的人的名单了……”偏偏这个事情还只能悄悄的做,甚至不能让汲黯他们知道,只能让王道去负责,否则,刘德的形象就要崩溃了……
第120章 高庙事变(一)
翌日,刘彻乘车来到内史衙门的官衙外。
下了马车,刘德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于是他对王道吩咐道:“去问问那是怎么回事?”
他有些怒不可谒的道:“简直就是胡闹,太不像话了,父皇不在长安,这些胥吏蠹官就不把汉家的制度放在眼里了吗?”
在王道看来,自家的这位殿下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暴怒了。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殿下如此动怒?连平时一贯保持的涵养跟风度都不顾了呢?
王道顺着刘德的视线看过去,立刻也被吓尿了。
原来的内史衙门是紧挨着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高庙的,故此,内史衙门的大门向来是朝东开的,而未央宫在内史衙门的北面,这样一来,每当内史的官僚们想要出门办事,就要绕一个大圈子……
因而,自先帝之时开始,内史衙门就一直在闹腾着要另选官邸。
只是,未央宫宫墙下的地方就这么大,那些交通便捷、出入通畅的风水宝地早被丞相啊中尉啊御史大夫这些衙门给霸占了……
所以,此事就一直拖着没有解决。
但是,此刻,也不知是那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居然悄悄的凿穿了内史衙门北侧的围墙,在哪里打开了一条通道,直接通向未央宫。
如此方便是方便了,但关键是——那条通道不可避免的毫无疑问的顺带凿穿了高皇帝刘邦的高庙的墙壁……
作为宦官,王道对这些事情更是尤其敏感的。
高庙是什么地方?
供奉着太祖高皇帝灵位之所,天下诸侯每次入朝长安,必定去祭拜的地方!
高庙别说是像现在这样被人在外围的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口子了,便是高庙旁边栽种的树木被人折下一根枝条,都是毫无疑问的亵渎大罪,上纲上线一点的话,直接定位谋逆、忤逆、大不敬,族诛之!
于是王道立即就领命道:“诺,奴婢这就过去查问!”
这些天,随着刘德地位的提高,身为刘德亲随心腹宦官的王道,在宫廷里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如今的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唯唯诺诺,被人欺负跟使唤的小黄门了,现在,就是宫廷中一般的谒者、侍从见了他,也会尊称一声“王公”,就连他那个在少府服役的哥哥也沾了他的光,一月之内连升三级,如今竟然做到了某曹主事的司马。
故而,王道也渐渐的有了些官气,也懂的耍威风了。
看着王道远去的身影,刘德却是低下头来,叹了一声:“老丞相,我这算是救了你一命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救你第二次……”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坑,一个晁错挖好了,等着丞相申屠嘉跳进来的坑。
前世之时,刘德对此也是印象深刻。
整个事件的经过就是晁错故意卖了个破绽让丞相申屠嘉知道他挖开了高庙外围的墙壁。
于是,知道此事后的申屠嘉兴致勃勃的以为抓到了晁错的把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但,这个坑太深了……
毫无疑问的,昨日晁错入宫不仅仅是陪便宜老爹练武,更大原因就是禀报此事。
刘德不清楚便宜老爹是否真的下定决心要赶走老丞相,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最起码他已经默许了晁错的行动。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丞相申屠嘉打雁不成反被雁啄,急怒交加之下,吐血而亡。
刘德也是看到内史衙门的墙壁被人凿开了一口子,才想了此事的经过。
没多久,王道就回来禀报道:“殿下,内史的衙役说是内史晁错下令凿穿的墙壁……您看……”
“哼!”刘德鼻子里冷哼一声,杀气腾腾的道:“晁内史熟读经典,善治律法,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定是下面的小吏背着晁内史做的,等到被我发现,就推到晁内史身上,想要蒙混过关,那有那么容易?”
“亵渎高庙,有如杀我!”刘德高声大喊一声,义愤填膺。
刘德抽出自己腰间的佩剑,对随行的卫士下令:“将士们,随我前进,捉拿逆贼!”
身为太祖高皇帝的曾孙,汉家天子的次子,刘德这样做,无论怎样都没人敢说二话。
就算是后世,倘若有不开眼的跑到别人家祠堂里,凿穿祠堂的墙壁,一旦被那家人发现,恐怕也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更何况此时?
“诺!”随行的南军都尉王启年点头,也抽出兵器道:“亵渎高庙,必是逆贼,末将从令!”
于是,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精锐禁军,立即就展开战斗队形。
一时间长戟如林,弓上铉,前排的卫士,更是立刻树起盾牌。
“风!”持着盾牌的卫士们首先向前,十几面盾牌猛然震动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这样的大场面,立即就震动了整个内史衙门上上下下。
面对杀气腾腾的禁军,内史衙门里的许多胆小的官僚,都吓得瘫软在地,甚至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实际上,倘若刘德借着亵渎高庙,忍无可忍的借口,就算把内史衙门上上下下杀个干净,也没人敢说他什么不是。
毕竟,你都侮辱人家祖先了,人家杀你全家也不过分!
然而,刘德却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吓唬吓唬人而已。
因此,他约束着禁军,只让其保持战斗队形,步步迫近内史衙门的外围。
对刘德来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逼迫晁错出来谈判,并且交个替罪羊,将此事抹掉。
第二,就是刷声望了。
没多久,晁错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他先是看了一眼杀气腾腾的禁军们,然后再看了一眼刘德,嘴角露出苦笑,拱手喊道:“殿下,这是何故?”
刘德露出一个我也不想的神情,嘴上严肃的道:“晁内史,你究竟是怎么约束你的属官的?竟然连高庙的外墙都敢随意凿开,我不得不如此,今天,内史衙门必须给出一个交代出来!否则,我就要血洗内史衙门!”
晁错心叫一声苦也!
遇上刘德,他真没办法。
毕竟,身为皇子,他看到有人凿开了自己家祖先灵位供奉之地的墙壁,那要能忍住,就不是人了,传出去要被人骂死!
但,让他丢个替罪羊出来,这种事情晁错也是办不到的。
否则,今后谁还跟他混呢?
第121章 高庙事变(二)
晁错此时的心里,真是纠结无比,偏偏却发作不得。心里稍微寻思了一下,晁错就板着脸道:“殿下您这是小题大做,要跟内史衙门为难吗?”
他的声音刚强而坚定,仿佛犯错的人是刘德,而不是他内史衙门一般。
这也是官僚必修的一门课程,名曰:倒打一耙,俗称恶人先告状。
倘若是一般的皇子,被晁错这种九卿大臣一瞪眼,一威逼,心中稍微有些不自信的,就会退缩和服软了。
可惜刘德前后三世,经历的风雨已经足够让他时刻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刘德抬头看了晁错一眼,道:“卿不可自误!”
刘德很清楚,在晁错这样的人面前,必须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他刘德是不可能在此事上屈服的。
否则,让这等积年老吏掌握了主动,刘德就要被牵着鼻子走,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打击。
于是刘德将手一挥,下令道:“南军将士,听我号令!”
王启年听到刘德的声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毅然决然的蹲下来拜道:“末将听令,请殿下吩咐,南军将士,为汉室效死,从不落人后!”
于是一百多名禁军整齐的喊了一声:“请殿下下令!”
在刀剑之下,特别是刘德明摆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